《易傳》 作者:佚名年代:戰國或兩漢2295   

《易傳》象傳下 象傳下·渙

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初六之吉,順也。渙奔其機,得願也。渙其躬,誌在外也。渙其群元吉,光大也。王居無咎,正位也。渙其血,遠害也。
《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巽(風)上,為風行水上之表象,象征渙散、離散。先代君王為了收合歸攏人心便祭祀天帝,修建廟宇。《兌卦》的第一位(初六)之所以是吉祥的,這是由於它能順承陽剛的緣故。“渙散之時,要迅速脫離險境,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脫離了危險,消失了悔恨,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寧願自身受到損失”,說明誌向在外。“盡散朋黨,因而有大的吉祥”,表明無自私自利之心,品行光明正大。“疏散君王的積蓄以聚攏民心,這樣做一定不會有什麼禍患”,是因為九五爻居於正位,行事端正。擺脫傷害,這就是避禍之道。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易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