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心書 作者:竇材年代:南宋2735   

《扁鵲心書》卷上 卷十三 卷上·附∶竇材灸法

(計五十條)

一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謇澀,乃腎氣虛損也,灸關元五百壯。

一傷寒少陰證,六脈緩大,昏睡自語,身重如山,或生黑靨,噫氣、吐痰、腹脹、足指冷過節,急灸關元三百壯可保。

一傷寒太陰證,身涼足冷過節,六脈弦緊,發黃紫斑,多吐涎沫,發燥熱,噫氣,急灸關元、命關各三百壯。

傷寒惟此二證害人甚速,仲景隻以舌幹口燥為少陰,腹滿自利為太陰,餘皆歸入陽證條中,故致害人。然此二證若不早灸關元以救腎氣,灸命關以固脾氣,則難保性命。蓋脾腎為人一身之根蒂,不可不早圖也。(舌幹口燥乃少陰本熱之證,仲景以大承氣急下,但此理非身登仲景之堂者不能知,非神於仲景之法者不能用,蓋火熱亢盛不用承製,則燎原之害熾而生化之機息,可不畏哉!設本熱假而標陰伏,誤用承氣立見危亡矣。先生灸法真保命全生之要,業醫之士切須審察,不可鹵莽而行之也。仲景蓋以氣化而用承氣,若涉形藏,別有治法,不可混辟。)

一腦疽發背,諸般疔瘡惡毒須灸關元三百壯以保腎氣。

一急喉痹、頤粗、頷腫、水穀不下,此乃胃氣虛風寒客肺也,灸天突穴五十壯。(穴在結喉下四寸。)

一虛勞咳嗽潮熱,咯血吐血六脈弦緊,此乃腎氣損而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內服保元丹可保性命。若服知柏歸地者,立死。蓋苦寒重損其陽也。(虛勞而致六脈弦緊,即是腎氣損脫。乃今之醫治虛勞者,脈至微細急疾,尚用寒涼,真視人如草芥也,此種人不知作何結果。)

一水腫膨脹、小便不通,氣喘不臥,此乃脾氣大損也,急灸命關二百壯,以救脾氣,再灸關元三百壯,以扶腎水,自運消矣。

一脾泄注下,乃脾腎氣損,二三日能損人性命,亦灸命關、關元各二百壯。

一休息痢下五色膿者,乃脾氣損也,半月間則損人性命,亦灸命關、關元各三百壯。

一霍亂吐瀉,乃冷物傷胃,灸中脘五十壯,若四肢厥冷,六脈微細者,其陽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壯。

一瘧疾乃冷物積滯而成,不過十口、半月自愈。若延綿不絕乃成脾瘧,氣虛也,久則元氣脫盡而死,灸中脘及左命關各百壯。

一黃膽眼目及遍身皆黃,小便赤色,乃冷物傷脾所致,灸左命關一百壯,忌服涼藥。若兼黑疸乃房勞傷腎,再灸命關三百壯。

一番胃,食已即吐,乃飲食失節,脾氣損也,灸命關三百壯。(命關當作命門)

一屍厥不省人事,又名氣厥,灸中脘五十壯。

一風狂妄語,乃心氣不足,為風邪客於包絡也,先服睡聖散,灸巨闕穴七十壯,灸瘡發過,再灸三裏五十壯。

一脅痛不止乃飲食傷脾,灸左命關一百壯。

一兩脅連心痛乃恚怒傷肝脾腎三經,灸左命關二百壯,關元三百壯。

一肺寒胸膈脹,時吐酸,逆氣上攻,食已作飽,困倦無力,口中如含冰雪,此名冷勞,又名膏肓病。乃冷物傷肺,反服涼藥,損其肺氣,灸中府二穴各二百壯。

一咳嗽病,因形寒飲冷,冰消肺氣,灸天突穴五十壯。

一久嗽不止,灸肺俞二穴各五十壯即止。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

一癘風因臥風濕地處,受其毒瓦斯,中於五髒,令人麵目龐起如黑雲,或遍身如錐刺,或兩手頑麻,灸五髒俞穴。先灸肺俞,次心俞、脾俞,再次肝俞、腎俞,各五十壯,周而複始,病愈為度。

一暑月發燥熱,乃冷物傷脾胃腎氣所致,灸命關二百壯。或心膈脹悶作疼,灸左命關五十壯。若作中暑服涼藥即死矣。

一中風病方書灸百會、肩井、曲池、三裏等穴多不效,此非黃帝正法。灸關元五百壯,百發百中。

一中風失音乃肺腎氣損,金水不生,灸關元五百壯。

一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

一虛勞人及老人與病後大便不通,難服利藥,灸神闕一百壯自通。

一小便下血乃房事勞損腎氣,灸關元二百壯。

一砂石淋諸藥不效,乃腎家虛火所凝也,灸關元三百壯。

一上消病日飲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灸關元一百壯,可以免死。或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

一中消病多食而四肢羸瘦,困倦無力,乃脾胃腎虛也,當灸關元五百壯。

一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損腎,以致骨痿,急灸關元五百壯。

一昏默不省人事,飲食欲進不進,或臥或不臥,或行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慮太過,耗傷心血故也,灸巨闕五十壯。

一脾病致黑色痿黃,飲食少進,灸左命關五十壯。

或兼黧色,乃損腎也,再灸關元二百壯。

一賊風入耳,口眼歪斜,隨左右灸地倉穴五十壯,或二七壯。

一耳葉焦枯,麵色漸黑,乃腎勞也,灸關元五百壯。

一中年以上之人,口幹舌燥,乃腎水不生津液也,灸關元三百壯,若誤服涼藥,必傷脾胃而死。

一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節作疼,乃腎氣虛憊也,風邪所乘之證,灸關元三百壯。若服辛溫除風之藥,則腎水愈涸,難救。

一腿間發赤腫,乃腎氣風邪著骨,恐生附骨疽,灸關元二百壯。

一老人滑腸困重,乃陽氣虛脫,小便不禁,灸神闕三百壯。

一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灸關元二百壯。

一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腎氣衰,灸左命關、關元各二百壯。

一兩眼昏黑,欲成內障,乃脾腎氣虛所致,灸關元三百壯。

一瘰因憂鬱傷肝,或食鼠涎之毒而成,於瘡頭上灸三七壯,以麻油潤百花膏塗之,灸瘡發過愈。

一破傷風,牙關緊急,項背強直,灸關元穴百壯。

一寒濕腰痛灸腰俞穴五十壯。

一行路忽上膝及腿如錐,乃風濕所襲,於痛處灸三十壯。

一香港腳少力或頑麻疼痛,灸湧泉穴五十壯。

一頑癬浸淫或小兒禿瘡,皆汗出入水,濕淫皮毛而致也,於生瘡處隔三寸灸三壯,出黃水愈。

凡灸大人,艾炷須如蓮子,底闊三分,灸二十壯後卻減一分,務要緊實。若灸四肢及小兒,艾炷如蒼耳子大。灸頭麵,艾炷如麥粒子大。其灰以鵝毛掃去,不可口吹。

如癲狂人不可灸,及膏粱人怕痛者,先服睡聖散,然後灸之。一服止可灸五十壯,醒後再服、再灸。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扁鵲心書

《扁鵲心書》卷中
卷一 卷中·傷寒 卷二 卷中·傷寒四經見證 卷三 卷中·太陽見證 卷四 卷中·陽明見證 卷五 卷中·太陰見證 卷六 卷中·少陰見證 卷七 卷中·傷風傷寒 卷八 卷中·挾食冷物 卷九 卷中·中濕 卷十 卷中·陰毒 卷十一 卷中·老人傷寒 卷十二 卷中·陰陽換氣 卷十三 卷中·傷寒譫語 卷十四 卷中·傷寒衄血 卷十五 卷中·勞複 卷十六 卷中·汗後大便下赤水或膿血 卷十七 卷中·汗後發噫 卷十八 卷中·肺傷寒 卷十九 卷中·疽瘡 卷二十 卷中·喉痹 卷二十一 卷中·虛勞 卷二十二 卷中·中風 卷二十三 卷中·癘風 卷二十四 卷中·風狂 卷二十五 卷中·口眼斜 卷二十六 卷中·破傷風 卷二十七 卷中·洗頭風 卷二十八 卷中·牙槽風 卷二十九 卷中·水腫 卷三十 卷中·臌脹 卷三十一 卷中·暴注 卷三十二 卷中·休息痢 卷三十三 卷中·內傷 卷三十四 卷中·霍亂 卷三十五 卷中·暑月傷食泄瀉 卷三十六 卷中·痢疾 卷三十七 卷中·傷脾發潮熱 卷三十八 卷中·嘔吐反胃 卷三十九 卷中·痞悶 卷四十 卷中·中暑 卷四十一 卷中·暑月脾燥病 卷四十二 卷中·兩脅連心痛 卷四十三 卷中·消渴 卷四十四 卷中·著惱病 卷四十五 卷中·頭暈 卷四十六 卷中·厥證 卷四十七 卷中·氣脫 卷四十八 卷中·死脈見 卷四十九 卷中·腰痛 卷五十 卷中·中風人氣虛中滿 卷五十一 卷中·老人兩脅痛 卷五十二 卷中·疝氣 卷五十三 卷中·吞酸 卷五十四 卷中·脾瘧 卷五十五 卷中·胃瘧 卷五十六 卷中·邪祟 卷五十七 卷中·怔忡 卷五十八 卷中·心痛 卷五十九 卷中·痹病 卷六十 卷中·神癡病 卷六十一 卷中·下注病 卷六十二 卷中·腳氣 卷六十三 卷中·足痿病 卷六十四 卷中·黃疸 卷六十五 卷中·黑疸 卷六十六 卷中·便閉 卷六十七 卷中·溺血 卷六十八 卷中·淋證 卷六十九 卷中·腸癖下血
《扁鵲心書》卷下
卷十八 卷下·手顫病 卷十九 卷下·老人便滑 卷二十 卷下·老人口幹氣喘 卷二十一 卷下·耳聾 卷二十二 卷下·氣癭 卷二十三 卷下·三蟲 卷二十四 卷下·蠱毒 卷二十五 卷下·癇證 卷二十六 卷下·瘰 卷二十七 卷下·婦人 卷二十八 卷下·子嗣 卷二十九 卷下·血崩 卷三十 卷下·帶下 卷三十一 卷下·乳癰 卷三十二 卷下·胎逆病 卷三十三 卷下·午後潮熱 卷三十四 卷下·臍中及下部出膿水 卷三十五 卷下·婦人卒厥 卷三十六 卷下·產後虛勞 卷三十七 卷下·小兒 卷三十八 卷下·驚風 卷三十九 卷下·斑疹 卷四十 卷下·小兒午後潮熱 卷四十一 卷下·吐瀉 卷四十二 卷下·麵目浮腫 卷四十三 卷下·小兒咳嗽 卷四十四 卷下·溏瀉 卷四十五 卷下·腹脹 卷四十六 卷下·痢疾 卷四十七 卷下·水瀉 卷四十八 卷下·胎寒腹痛 卷四十九 卷下·下血 卷五十 卷下·牙疳 卷五十一 卷下·螻蛄癤 卷五十二 卷下·禿瘡 卷五十三 卷下·水沫瘡 卷五十四 卷下·周身各穴 卷一 卷下·陰莖出膿 卷二 卷下·腸癰 卷三 卷下·腸痔 卷四 卷下·膏肓病 卷五 卷下·噎病 卷六 卷下·咳嗽 卷七 卷下·咳病 卷八 卷下·失血 卷九 卷下·腎厥 卷十 卷下·脾勞 卷十一 卷下·腎勞 卷十二 卷下·頭痛 卷十三 卷下·眼病 卷十四 卷下·夢泄 卷十五 卷下·奔豚 卷十六 卷下·肺膈痛 卷十七 卷下·骨縮病
《扁鵲心書》神方
卷一 神方·金液丹 卷二 神方·保命延壽丹 卷三 神方·大丹 卷四 神方·中丹 卷五 神方·三黃丹 卷六 神方·四神丹 卷七 神方·五福丹 卷八 神方·紫金丹 卷九 神方·全真丹 卷十 神方·來複丹 卷十一 神方·草神丹 卷十二 神方·(神方)薑附丹 卷十三 神方·霹靂湯 卷十四 神方·救生湯 卷十五 神方·鍾乳粉 卷十六 神方·蓽澄茄散 卷十七 神方·半硫丸 卷十八 神方·滲濕湯 卷十九 神方·生薑半夏湯 卷二十 神方·附子半夏湯 卷二十一 神方·平胃湯 卷二十二 神方·太白丹 卷二十三 神方·鹿茸丸 卷二十四 神方·黃藥子散 卷二十五 神方·八風湯 卷二十六 神方·八風丹 卷二十七 神方·三五七散 卷二十八 神方·蜜犀丸 卷二十九 神方·白龍丸 卷三十 神方·華蓋散 卷三十一 神方·祛風散 卷三十二 神方·當歸柴胡湯 卷三十三 神方·大通散 卷三十四 神方·知母黃芩湯 卷三十五 神方·當歸芍藥湯 卷三十六 神方·四順散 卷三十七 神方·知母散 卷三十八 神方·術附湯 卷三十九 神方·截瘧丹 卷四十 神方·良薑理中湯 卷四十一 神方·建中湯 卷四十二 神方·二聖散 卷四十三 神方·八仙丸 卷四十四 神方·濃腸丸 卷四十五 神方·阿膠丸 卷四十六 神方·桃花丸 卷四十七 神方·如聖餅 卷四十八 神方·珍珠散 卷四十九 神方·少陽丹 卷五十 神方·中和湯 卷五十一 神方·還睛丹 卷五十二 神方·密蒙花散 卷五十三 神方·撥雲散 卷五十四 神方·洗肝散 卷五十五 神方·補肝丸 卷五十六 神方·文蛤散 卷五十七 神方·一醉膏 卷五十八 神方·睡聖散 卷五十九 神方·薄荷散 卷六十 神方·碧雲湯 卷六十一 神方·丁香丸 卷六十二 神方·潤腸散 卷六十三 神方·菟絲子丸 卷六十四 神方·石膏丸 卷六十五 神方·宣風丸 卷六十六 神方·五膈散 卷六十七 神方·撮氣散 卷六十八 神方·麥煎散 卷六十九 神方·剪紅丸 卷七十 神方·分氣丸 卷七十一 神方·鎮心湯 卷七十二 神方·遠誌丸 卷七十三 神方·定痛丸 卷七十四 神方·阿膠散 卷七十五 神方·定風散 卷七十六 神方·安蟲散 卷七十七 神方·檳榔丸 卷七十八 神方·換骨散 卷七十九 神方·胡麻散 卷八十 神方·消癭散 卷八十一 神方·補宮丸 卷八十二 神方·膠艾湯 卷八十三 神方·地血散 卷八十四 神方·大青膏 卷八十五 神方·碧霞散 卷八十六 神方·萬靈膏 卷八十七 神方·育嬰丹 卷八十八 神方·抑青餅 卷八十九 神方·朱砂丸 卷九十 神方·醒脾丸 卷九十一 神方·奪命丹 卷九十二 神方·脫衣散 卷九十三 神方·百花散 卷九十四 神方·附∶金線重樓治證 卷九十五 神方·服金液丹各證引藥 卷九十六 神方·神治諸般風氣靈膏 卷九十七 神方·汗斑神效方 卷九十八 神方·跋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