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

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


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係清人偽託。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 《百戰奇法》以《武經七書》等古代兵法為依據,以五代前的戰例相印證,書列百目,著重論述了古代戰爭的作戰原則和方法。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明弘治十七年《武經總要》附刻本《百戰奇法》,下同),了解和分析敵我的實際情況,是製定用兵方略的前提。


只有在“計料已審”之後出兵,才能無往而不勝。 它認為:“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強調因變制敵、靈活用兵,不同敵情採取不同作戰方式。有勝利把握時,要採取進攻作戰,無勝利把握時,則應採取防禦作戰;我眾敵寡時,要分兵多路進擊敵人,敵眾我寡時,“當合軍以擊之”;對初來陣勢未定之敵,要“先以兵急擊之”,對陣嚴鋒銳之敵,則“候其陣久氣衰起而擊之”;對人多糧少、外無救援的守城之敵,要緩攻,而對人少糧多、外有強援的守敵,則應速取,等等。


 強調要採取各種巧妙手段惑敵、誤敵,致敵“有破滅之勢”而殲之。如,我強則示敵以弱,我弱則示敵以強;我欲遠渡,示敵以近濟,我欲近攻,則示敵以遠擊;敵強則“卑辭厚禮,以驕其志”,敵眾“則設虛形以分其勢”,敵貪婪則設餌“以利誘之”,敵之君臣和則“遣諜者以間之”,敵之鄰國則交之“以為己援”;交戰中,或“驚前掩後”,或“聲東而擊西”,“使敵人不知其所備”,以出奇制勝,等等。 還強調作戰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認為這是實現“以寡敵眾,以弱勝強”的重要因素。因此,主張“若有形勢便利之處,宜爭先據之”:山戰“須居高阜”,谷戰“必依附山谷”,水戰“須居上風、上流”,澤戰則應堅守“環龜”(即四周低中間高之地)。


並且,在不同地形、氣候條件下作戰,要採取不同的作戰手段和戰法:在丘陵山地對敵騎兵作戰,要使用步兵;在平原曠野對敵步兵作戰,要使用騎兵和戰車;在乾旱天候對營於草莽山林之敵,可採取火攻;而在風雪天氣作戰,則要乘敵不備,“潛兵擊之”,等等。


《百戰奇法》對軍事鬥爭中的對立統一關係,諸如強與弱、眾與寡、攻與守、進與退、勝與敗、安與危、利與害等,分篇立論,對比分析,說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該書簡明扼要,事理結合地論述用兵之道,頗具特色,有參考價值。但書中所反映的統治階級企圖靠戰爭進行掠奪的思想等內容,則是封建糟粕。

开始阅读
圖書目錄
《百戰奇法》第一卷
第一卷·計戰 第一卷·謀戰 第一卷·間戰 第一卷·選戰 第一卷·步戰 第一卷·騎戰 第一卷·舟戰 第一卷·車戰 第一卷·信戰 第一卷·教戰
《百戰奇法》第二卷
第二卷·眾戰 第二卷·寡戰 第二卷·愛戰 第二卷·威戰 第二卷·賞戰 第二卷·罰戰 第二卷·主戰 第二卷·客戰 第二卷·強戰 第二卷·弱戰
《百戰奇法》第三卷
第三卷·驕戰 第三卷·交戰 第三卷·形戰 第三卷·勢戰 第三卷·晝戰 第三卷·夜戰 第三卷·備戰 第三卷·糧戰 第三卷·導戰 第三卷·知戰
《百戰奇法》第四卷
第四卷·斥戰 第四卷·澤戰 第四卷·爭戰 第四卷·地戰 第四卷·山戰 第四卷·穀戰 第四卷·攻戰 第四卷·守戰 第四卷·先戰 第四卷·後戰
《百戰奇法》第五卷
第五卷·奇戰 第五卷·正戰 第五卷·虛戰 第五卷·實戰 第五卷·輕戰 第五卷·重戰 第五卷·利戰 第五卷·害戰 第五卷·安戰 第五卷·危戰
《百戰奇法》第六卷
第六卷·生戰 第六卷·死戰 第六卷·饑戰 第六卷·飽戰 第六卷·勞戰 第六卷·佚戰 第六卷·勝戰 第六卷·敗戰 第六卷·進戰 第六卷·退戰
《百戰奇法》第七卷
第七卷·挑戰 第七卷·致戰 第七卷·遠戰 第七卷·近戰 第七卷·水戰 第七卷·火戰 第七卷·緩戰 第七卷·速戰 第七卷·整戰 第七卷·亂戰
《百戰奇法》第八卷
第八卷·分戰 第八卷·合戰 第八卷·怒戰 第八卷·氣戰 第八卷·逐戰 第八卷·歸戰 第八卷·不戰 第八卷·必戰 第八卷·避戰 第八卷·圍戰
《百戰奇法》第九卷
第九卷·聲戰 第九卷·和戰 第九卷·受戰 第九卷·降戰 第九卷·天戰 第九卷·人戰 第九卷·難戰 第九卷·易戰 第九卷·餌戰 第九卷·離戰
《百戰奇法》第十卷
第十卷·疑戰 第十卷·窮戰 第十卷·風戰 第十卷·雪戰 第十卷·養戰 第十卷·畏戰 第十卷·書戰 第十卷·變戰 第十卷·好戰 第十卷·忘戰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百戰奇略》

作者:劉基年代:北宋744
圖書目錄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