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經》

《太玄經》

《太玄經》,西漢末年揚雄撰,也稱《揚子太玄經》,簡稱《太玄》、《玄經》,後為避清帝玄燁名諱,《四庫全書》中又作《太元》、《大園》。
揚雄撰《太玄》,將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


《太玄經》也稱《揚子太玄經》,簡稱《太玄》、《玄經》,漢代揚雄編撰。揚雄撰《太玄》,將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四庫全書》為避康熙皇帝玄燁之名諱,改為《太元經》。


《新唐書·藝文志》作十二卷,《文獻通考》作十卷。其書模仿《周易》體裁而成。分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贊,以模仿《周易》之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其贊辭,相當於《周易》之爻辭。 《周易》有《彖傳》、《像傳》等“十翼”。作補充說明,《太玄經》亦作《玄衝》、《玄摛》等十篇做補充說明。 “玄”,如字形,意為螺旋式“輪迴”,是自然規律的形態一般性構架。源出《老子》“玄之又玄”。


《太玄經》以“玄”為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陰陽三家思想,成為儒家、道家及陰陽家之混合體。揚雄運用陰陽、五行思想及天文曆法知識,以占卜之形式,描繪了一個世界圖示。提出“夫作者貴其有循而體自然也”、“質乾在乎自然,華藻在乎人事”等觀點。 《太玄經》含有一些辯證法觀點,對禍福、動靜、寒暑、因革等對立統一關係及其相互轉化情況均坐了闡述。認為事物皆按九個階段發展,在每一首“九贊”中,皆力求寫出事物由萌芽、發展、旺盛到衰弱以至消亡的演變過程。東漢宋衷及三國吳人陸績曾為《太玄經》作注。晉人范望又刪定二家之注,並自註贊文。另有北宋司馬光《太玄經集注》、清人陳本禮《太玄闡秘》等。

开始阅读
圖書目錄
《太玄經》正文
太玄經上 太玄經下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太玄經》

作者:揚雄年代:漢朝36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