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白話短篇小說集,初刻用名《古今小說》,又稱《全像古今小說》。明末馮夢龍纂輯。部分為宋元話本舊作,也有明人擬作。文字可能經過纂修者的加工。題材多來自民間,也有根據歷史小說和前人小說改編改寫的。
《喻世明言》,同作者稍後刊行的《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一起,合稱《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之一。通常亦與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並稱,稱為“三言二拍”。


《喻世明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 《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後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恆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
《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例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少數為明朝擬話本,例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例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由於產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又因為屬於同一個小說發展系統,其題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聯繫密切,所以各篇之間還有很多共通之處。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譴責了負心男子對愛情的不忠;“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描寫了對失身妻子舊情難忘而破鏡重圓;“羊角哀捨命全交”、“吳保安棄家贖友”、“範巨卿雞黍死生交”等則歌頌了不計生死利害而忠於友情的精神;而“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楊八老越國奇逢”則觸及了異族入侵、權臣誤國等現實政治題材。 《喻世明言》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殺三士”。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說多取材於現實生活,主題涵蓋愛情、婚姻、朋友情義等,展現了當其時的社會百態。


《喻世明言》在“三言”之中最早出,《警世通言》刊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醒世恆言》刊於1627年(明天啟七年),《喻世明言》應是在1620年(明泰昌年間)至1624年(天啟四年)前(一說出於1621年左右)。三部選集雖非同時刻成,但是它們的創作、編印,是一個有計劃的工作。傳本《古今小說》扉頁上有書舖天許齋的三行題識,中云:“本齋購得古今名人演義一百二十種,先以三之一為初刻雲。”而本書目錄之前,也題“古今小說一刻”。這不只說明繼這部“初刻”或“一刻”之後必將有二刻和三刻繼續問世,而且也使讀者明白了,“古今小說”四字本來是編者給自己編纂的幾個通俗小說選集所擬定的一個總名。但是,當《古今小說一刻》增補再版的時候,書名卻改成了《喻世明言》;而等到二刻、三刻正式出書時,它們也各各有了自己的名稱:《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這樣,《古今小說》對於後來的讀者,也就無異於《喻世明言》的一個異名了。從“三言”所以分別名之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難看出馮夢龍的纂輯遴選工作是有嚴格標準的,其於社會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確的。
此外,在《喻世明言.緒言》一文中,纂輯者表示:這部書是“廣求先代奇蹟及閭里新聞”而來,經過長年累月的收集整理,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書中所選、所編撰的內容,大抵都是精挑細選,以達到有助社會,引人向善等的效果,並不是隨隨便便摘錄。經過這樣的努力,才終於有了這個四十篇的選集,刊行問世。


馮夢龍(1574一1646),明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耳猶,別號龍子猶、顧曲散人、茂苑野史、無礙居士、墨憨齋主人等。長洲(今蘇州)人,少為諸生,晚年以貢生歷官丹徒縣訓導、壽寧知縣。倡導言情文學,抨擊偽道學。
馮夢龍雖工詩文,但主要致力小說、戲曲及其他通俗文學的研究、整理與創作。小說方面,除編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外,還增補羅貫中的《平妖傳》為《新平妖傳》,改寫餘劭魚《列國志傳》為《新列國志》。戲曲方面有《墨憨齋定本傳奇》,其中自撰《雙雄記》、《萬事足》二種,改訂湯顯祖、李玉、袁於令諸人之作十餘種。另編有時調集《掛枝兒》、《山歌》,散曲選集《太霞新奏》,筆記小品《智囊》、《智囊補》、《笑府》、《古今談概》、《情史類略》等。

开始阅读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喻世明言》

作者:馮夢龍年代:明末239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