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與敵戰,若我勢虛,當偽示以實形,使敵莫能測其虛實所在,必不敢輕與我戰,則我可以全師保軍。法曰:“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凡是對敵作戰,如果我軍兵力弱,就要偽裝成實力強大的樣子,讓敵人摸不清虛實,敵人必定不敢輕易與我交戰。這樣,我就可以保全實力不受損失。誠如兵法所說:“敵人不敢同五軍交戰,是由於我采取示形之法而改變其進攻方向的緣故。”
三國,蜀將諸葛亮在陽平,魏延諸將並兵東下,亮惟留萬餘守城。魏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與延軍錯道,徑前,當亮軍六十裏,候還,白懿雲:“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懿軍垂至,恐與己相逼,欲赴延軍,相去又遠,勢不能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命軍中皆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令大開四門,掃地卻灑。懿嚐謂亮持重,而複見以弱勢,疑其有伏兵。於是,率眾退北山。明日食時,亮與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必謂吾示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還白,如亮言。懿後知之,深以為恨。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駐守在陽平關,派部將魏延等率主力東進,隻留下萬餘人守衛陽平城。魏國大將司馬懿率軍二十萬人前來截擊諸葛亮,與東進的魏延軍錯道而行,徑直進至距諸葛亮六十裏的地方,其偵察人員回來向司馬懿報告說:諸葛亮所在陽平城中兵力不多,力量虛弱。而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軍即將來到,擔心他向自己逼近,打算開赴魏延處,但彼此相距太遠,事態緊迫已經來不及了。因此,蜀軍將士個個驚慌失色,不知應當采取什麼辦法。然而,諸葛亮卻神態自若,鎮靜如常。他命令城中蜀軍都放倒旗幟,停息鼓聲,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營地;又命令士兵大開四麵城門,讓士兵在門前灑水掃地。司馬懿一貫認為諸葛亮用兵謹慎持重,如今擺出這副將少兵弱的模樣,肯定是有埋伏,於是便率領大軍退往北山之下。到了第二天吃飯的時候,諸葛亮同他的參謀助手們拍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故意裝出怯弱的樣子,埋設著強大的伏兵,所以才沿著山麓退走了。”蜀軍偵察人員此時回來報告的情況,完全像諸葛亮所預料的那樣。司馬懿知道事情原委後,很是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