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與敵戰,或岸邊為陣,或水上泊舟,皆謂之水戰。若近水為陣者,須去水稍遠,一則誘敵使渡,一則示敵無疑。我欲必戰,勿近水迎敵,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戰,則拒水阻之,使敵不得濟。若敵率兵渡水來戰,可於水邊伺其半濟而擊之,則利。法曰:“涉水半渡可擊。”
凡是對敵作戰,無論是在河岸列陣對敵,還是在水上駕船擊敵,這都叫做水戰。如在近水岸邊作戰時,必須要離水遠一些,一方麵可以引誘敵人渡河,一方麵可以使敵軍消除疑慮。如果我軍一定要與敵人決戰時,就不要在靠近河水的岸邊迎擊敵人,怕的是敵人不敢渡河而來;如果我方不想同敵人決戰時,就憑據河岸有利地勢阻截敵人,使其無法渡過河來。如果敵人渡河進攻我方,我方可以等到敵軍還未全部渡河的時候進攻。這樣作戰就利於取勝。誠如兵法所說:“待敵人渡河一半時,就可以出兵襲擊它。”
漢酈生說齊下之,齊王日與生縱酒為樂,而罷守備。蒯通說信,遂渡河,襲破齊。齊王以酈生賣己,烹之,而走高密,請救於楚。楚遣龍且將兵救齊。或〔說龍且〕曰:“漢兵遠來,其鋒難當,齊、楚自居其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客居,其勢無所食,可不戰而擒也。”龍且曰:“吾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今若救齊不戰而降之,有何功?若戰而勝,齊半可得。”遂進兵與漢軍夾濰水而陣。信夜使人囊沙壅水上流,旦渡擊且,佯敗走。龍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擊,殺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遂平齊。
西漢初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勸齊王田廣與漢約和,齊王整天設宴款待酈食其,而且撤除了防衛部隊。謀士蒯通建議韓信乘齊國守備廢弛之隙而出兵進攻它;韓信采納了他的意見,於是率軍渡過黃河,出敵不意地一舉襲破了齊國。齊王田廣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然後逃往高密,向楚國求救。楚王於是派遣龍且為將率兵號稱二十萬前往援救齊國。有人勸龍且說:“漢軍遠離本土而來拚死作戰,其鋒芒銳盛不可阻擋,齊、楚軍隊是在自己地域內作戰,士卒容易逃散。因此,不如采取深溝高壘固守不戰之策,叫齊王派遣其心腹大臣去招撫失陷的城邑。這些失陷的城邑知道自己的國王還在,且有楚軍前來救援,就一定會反叛漢軍。漢軍因客居在別國土地上,必定會造成缺少糧食的不利態勢,這樣,就可以不經交戰而擒獲他們了。”但龍且不以為然地說:“我一向了解韓信的為人,他是容易對付的。如今若是援救齊國不經交戰而迫降了韓信,我還有什麼戰功可言?如果同他交戰而又能戰勝他,齊國的一半土地可就成為我的封地了。”於是,率軍前進,與漢軍相隔濰水而擺開了陣勢。韓信連夜派人製作了大批袋囊裝滿沙子,堵住了濰水上遊,清晨又親率部分兵力渡河襲擊龍且而偽裝成戰敗逃回。龍且見此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韓信是個膽小怕戰的懦夫。”於是揮軍渡河追擊漢軍。韓信立即派人掘開濰水上遊的沙袋,河水頓時傾瀉而至。這時,韓信命手下扒開上遊的沙袋,大水直衝下來。楚軍剛過來一半,其餘部隊無法渡河。韓信立即率兵衝殺渡過河的楚兵,殺死龍且,河對岸的敵軍嚇得四處逃竄,於是平定了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