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蚌蛤蛤蜊烏賊石劫
蟬蠅蚊蜉蝣蛺蝶螢火蝙蝠叩頭蟲蛾蜂蟋蟀尺蠖蟻蜘蛛螳螂
◇螺
《爾雅》曰:蠃小者蜬。
《易》曰:離為蠃,[剛在外也。]
魏書曰:自遭荒亂,率乏糧穀,袁紹河北軍,人仰棗椹,袁術在江淮,取蛤蒲蠃,民人相食,州部蕭條。
《搜神記》曰:晉安謝端,侯官人,少孤,年十八,恭謹自守,後於邑下得一大螺,如鬥許,取貯甕中,每早至野還,見有飲飯湯火,端疑之,於籬外窺,見一少女從甕中出,至灶下燃火,便入問之,女答曰:妾天漢中白素女,天帝哀卿少孤,使我權相為守舍炊煮,待卿取婦,當還去,今無故相伺,不宜複留,今留此殼貯米穀,可得不乏,忽有風雨而去。
《南州異物誌》曰:扶南海有大螺,如甌,從邊直旁截破,因成杯形,或合而用之,螺體蜿蛇委曲,酒在內自注,傾覆終不盡,以伺誤相罰為樂。
又曰:鸚鵡螺,狀如覆杯,頭如鳥頭,向其腹,視似鸚鵡,故以為名,肉離殼出食,飽則還殼中,若為魚所食,殼乃浮出,人所得,質白而紫,文如鳥形,與觴無異,故因其象鳥,為作兩目兩翼也。
又曰:寄居之蟲,如螺而有腳,形如蜘蛛,本無殼,入空螺殼中,戴以行,觸之縮足如螺閉戶也,火炙之乃出走,始知其寄居也。
王韶始興記曰:桂陽貞女峽,傳雲,秦世有數女,取螺於此,遇風雨,一女忽化為石人,今形高七尺,狀如女子。
《異苑》曰:鸚鵡螺形似鳥,故以為名,常脫殼而遊,朝出,則有蟲類如蜘蛛,入其殼中,螺夕還,則此蟲出,庾闡所謂鸚鵡內遊,寄居負殼者也。
【詩】宋謝惠連詠螺蚌詩曰:輕羽不高翔,自用弦網羅,纖鱗惑芳餌,故為釣所加,螺蚌非有心,沉跡在泥沙,文無雕飾用,味非鼎俎和。
◇蚌
《易》曰:離為蚌。
《大戴禮》曰:十一月,雉入淮為蜃,蜃,蒲盧[二字原倒,據馮校本改。]也。
《呂氏春秋》曰:月者,[者下有脫文。]群陰盈,晦則蚌蛤虛,群陰缺。
《戰國策》曰: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趙惠王曰:川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相[《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一作挾。]其啄,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蚌脯,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見死鷸。
《淮南子》曰:明月之珠,螺蚌之病,而我之利也,虎爪象牙,禽獸之利,而我之害也。
徐哀[《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一作衷。]南方記曰:珠蚌殼長三寸,在漲海中。
盛弘之《荊州記》曰:馬牧城東三裏,有蚌城,相傳雲,饑年,民結侶采蚌,止憩其中,故因為名。
又雲,城隨洲勢,上大尖,其形似蚌,故有蚌號。
《汝南先賢傳》曰:周燮好潛養靖誌,唯典籍是樂,有先人草廬,廬於東坑,其下有陂,魚蚌生焉,非身所耕漁,則不食也。
【讚】晉郭璞蚌讚曰:萬物變蛻,其理無方,雀雉之化,含珠懷璫,與月盈虧,協氣晦望。
◇蛤
《說文》曰:蛤有三,皆生於海,蛤蠣,千歲鳥所化也,海蛤,百歲燕所化也,〈鬼寸〉蛤,一名複老,服翼所化。
《本草經》曰:文蛤,表有文。
又曰:馬刀一曰名蛤。
《禮記》曰:季冬,雀入水為蛤。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曰:仙藥次有白水靈蛤。
《南越誌》曰:凡蛤之屬,開口聞雷鳴,不複閉口。
【論】晉裴頠崇有論曰:鳥無胃,[《太平禦覽》八百二十五胃下有肺字。]藏,[禦覽藏上有蛤無五三字,此脫。]經[禦覽經作蛭。]以空中而生,螢,[禦覽螢作蠶。]無胃而育。
【啟】陳徐陵謝賚蛤啟曰:比鴻,[句有脫訛。]雀入猶新,才變秋程,已聞冬獻。
◇蛤蜊
《淮南子》曰:若士乃卷龜殼而食蛤蜊。
《論衡》曰:若士食蛤蜊之肉,乃與民同食,安能升天。
《抱樸子》曰:蛤蜊各煮炙,凡人所能啖,況君子與士乎。
臨海土物記曰:蛤蜊殼薄且小。
【啟】梁元帝謝賚車螯蛤蜊啟曰:車螯,味高食部,名陳物誌,蛤蜊,聲重前論,見珍若士,並東海波臣,西王母藥,雀文始化,燕羽猶在,體潤珠胎,形隨月減。
陳徐陵謝東宮賚蛤蜊啟曰:舡俗嚴戈,漁人資設,於彼海童,冒茲水豹,望樓闕之氣,得波潮之下。
◇烏賊
《本草經》曰:烏賊魚骨,治寒熱驚氣。
南越記曰:烏賊魚有矴,遇風浪,便虯前一須,不[《太平禦覽》九百三十八作下。]矴而住,腹中血及膳,[禦覽作膽。]正黑,中以書也,世謂烏賊懷黑[禦覽作墨。]而知禮,故俗雲是海君白事小史,或曰古之諸生,常自浮水上,烏見以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烏,故謂烏化為之。
《臨海異物誌》曰:烏賊之骨,其大如楯居者,[句有訛。]一枚作鮓滿器,受五升。
【啟】陳徐陵謝敕賚烏賊啟曰:變逯庸臣,伏增銘悚。
◇石劫
【賦】梁江淹石劫賦曰:石劫一名紫{艸囂},蚌蛤類也,春而發華,有足翼者,夫海君[本集作若。]之小臣,具品色於滄溟,既爐天而論形,先[本集作光。]避伏而不曜,知理冥而難發,何弱命之不禁,永至於天代,[本集作夭閼。]請去人[本集人上有海字。]之仄陋,充公子之嘉客,儻委身於土[本集作玉。]盤,從風雨其何惜。
◇蟬[蟲豸部]
《爾雅》曰:蜩,螂蜩,[五采具者。]螗蜩,[俗呼為胡蟬。]{截蟲}茅蜩,[似蟬而小青。]蝒馬蜩,[蟬中最大者。]蜺寒蜩,[寒螿也,小,青赤。]
方言曰:蟬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今胡蟬也,鳴聲清亮,江南呼螗螂也。]陳鄭之間謂之螂蜩,秦晉之間謂之蟬,海岱之間謂之〈蟲奇〉,或謂之蝒馬,其小者謂之麥禮,[小而青。]
又曰:蛥蚗,[上音祈,下音決。]齊謂之螇螰,[奚音,鹿音。]楚謂之蟪蛄,自關以東,謂之虭[貂。]蟧,[聊。]
《禮記》曰:仲夏之月,蟬始鳴,季夏之月,寒蟬鳴。
《毛詩》曰:螓首蛾眉,[螓,青蟬也。]
《莊子》曰: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有道耶,曰:我有道,五六月累二丸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二丸於竿頭,是用手停審也,故其承蜩所,不過錙銖之間。]
又曰:鵬之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蜩與鶯鳩笑之曰:我決起而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奚以九萬裏而為。
《楚辭》曰: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華嶠《漢書》曰:蔡邕在陳留,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彈琴者,邕至門潛聽之,曰:嘻,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將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唯恐螳螂之失蟬也,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者乎,邕笑曰:此足以當之。
《風土記》曰:七月而蟪蛄鳴於朝,寒螿鳴於夕。
《搜神記》曰:淮南內史朱誕,給使妻有鬼病,夫疑為奸,密闚,見婦在機中織,望桑樹上所笑,見樹上有十四五小兒,衣青布褶,青縿頭,乃射之,化為鳴蟬,其大如箕,飛去。
【詩】古詩曰:庭前有奇樹,上有悲鳴蟬。
陳張正見寒樹晚蟬疏詩曰:寒蟬噪楊柳,朔吹犯梧桐,葉迥飛難住,枝殘影共空,聲疏飲露後,唱絕斷弦中,還因搖落處,寂寞盡秋風。
梁簡文帝聽早蟬詩曰:草歇題鳴初,蟬思花落後,乍飲三危露,時蔭五官柳,莊書哂鵬翼,衛賦宜螓首,桂樹可淹留,勿謂山中久。
梁沈約聽蟬鳴應詔詩曰:輕生宅園篽,複得棲嘉樹,豈敢擅洪枝,輕條遭所寓,葉密形易揚,風回響難住。
梁褚澐賦得蟬詩曰:避雀芳枝裏,飛空華殿曲,天寒響屢嘶,日暮聲逾促,繁吟欲如盡,長韻還相續,飲露非表清,輕身易知足。
梁範雲詠早蟬詩曰:生隨春冰薄,質與秋塵輕,端綏挹宵液,飛音承露清。
隋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詩曰: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露下綏恒濕,風高翅轉輕,葉疏飛更迥,秋深響自清,何言枝裏翳,遂入蔡琴聲。
陳劉刪詠蟬詩曰:聲流上林苑,影入侍臣冠,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
隋江總詠蟬詩曰:白露涼風吹,朱明落照移,鳴條譟林柳,流響遍台池,忖聲如易得,尋忽卻難知。
【賦】後漢蔡邕蟬賦曰:白露淒其夜降,秋風肅以晨興,聲嘶嗌以沮敗,體枯燥以水凝,雖期運之固然,獨潛類乎太陰,要明年之中夏,複長鳴而揚音。
後漢曹大家蟬賦曰:伊玄蟲之微陋,亦攝生於天壤,當三秋之盛暑,陵高木之流響,融風被而來遊,商焱厲而化往。
魏陳王曹植蟬賦曰:唯夫蟬之清素,潛厥類於太陰,在炎陽之中夏,始遊豫於芳林,內含和而弗食,與眾物而無求,棲高枝而仰首,漱朝露之清流,隱柔桑之稠葉,快閑居以遁暑,苦黃雀之作害,患螳螂之勁斧,有翩翩之狡童,運徽黏而我纏,委厥體於膳夫,歸炎炭而就燔,狄[本集作秋。]霜紛以霄下,晨風冽其過庭,氣憯怛而薄軀,足攀木而失莖,吟嘶啞以沮敗,狀枯槁以喪形。
晉明帝蟬賦曰:尋長枝以淩高,靜無為以自寧,邈焉獨處,弗累於情,在運任時,不慮不營。
晉溫嶠蟬賦曰:饑吸晨風,渴飲朝露。
晉陸士龍寒蟬賦曰:昔人稱雞有五德,而作者賦焉,至於寒蟬,才齊其美,獨未思之,而莫斯述,夫頭上有蕤,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享,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常,則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君子則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豈非至德之蟲哉,伊寒蟬之感運,迓嘉時以遊征,含二儀之和氣,稟乾元之清靈,體貞粹之淑質,吐〈口爭〉〈口營〉之哀聲,容麗蜩螗,聲美宮商,飄如飛焱之運驚風,眇如輕雲之麗泰陽,爾乃振脩蕊以表首,舒輕翅以迅翰,挹朝華之墜露,含煙煴以夕飧,望北林以鸞飛,集樛木而龍蟠,若夫歲律雲暮,上天其涼,感運非聲,貧士含傷,或歌我行永久,或哀之乎無裳,原思歎於蓬室,孤竹吟於首陽,不銜草以穢身,不勤身以營巢,誌高於鳴鳩,節妙乎鴟鴞,附枯枝以永處,倚峻林之迥條,乃綴以玄冕,增成首飾,映華蟲於朱裳,表馨香乎明德。
晉傅鹹黏蟬賦曰:櫻桃為樹則多陰,為果則先熟,有蟬鳴焉,聊命黏取,退惟當蟬之得意於斯樹,不知黏之將至,亦猶人之得於富貴,而不虞禍之將來也,有嘉果之珍樹,蔚弘覆於我庭,在赫赫之隆暑,獨肅肅而自清,遂寓目以周覽,見鳴蜩於纖枝,翳翠葉以長吟,信厥樂之在斯,苟得意於所歡,曾黏往之莫知,匪爾命之遵薄,坐偷安而忘危,嗟悠悠之躭寵,請茲覽以自規。
又鳴蜩賦曰:有嘒嘒之鳴蜩,於台府之高槐,物處陰而自慘,奚厥聲之可哀,秋日淒淒兮,感時逝之若頹,曷時逝之是感兮,感年歲之我催,孰知命之不憂,詠梁木之有摧,生世忽兮如寓,求福貴於不回,且明明以在公,唯忠讜之是與,佚履道之坦坦,登高衢以自棲。
晉孫楚蟬賦曰:惟大化之廣禦,何品數之多名,當仲夏而始出,據長條而悲鳴,翼如羅纏,形如枯槁,終日不銜一粒,激哀響之煩擾。
宋顏延之寒蟬賦曰:始蕭瑟以攢吟,終嬋媛而孤引,越客發度障之歌,代馬懷首燕之信,不假蕤於範冠,豈鏤體於人爵,折清飆而下淪,團高木以飄落。
隋盧思道聽鳴蟬曰: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裏,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蟬獨見知,[句有衍文。]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流亂罷還續,酸傷更合離,蹔聽別人心即斷,才聞客子淚先垂,故鄉已迢忽,空庭正蕪沒,一夕複一朝,坐見涼秋月,河流帶地從來嶮,峭路幹天不可越,紅塵早弊陸生衣,明鏡空悲潘掾發,長安城裏帝王州,鳴鍾列鼎自相求,西望漸台臨太液,東瞻甲觀拒龍樓,說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懷寶劍遊,學仙未成便尚主,尋源不見已封侯,富貴功名本多豫,繁華輕薄盡無憂,詎念漂姚嗟木梗,誰憶闌單倦土牛,歸去來,青山下,秋菊離離日堪把,獨焚枯宴林野,終成獨校子雲書,何如還驅少遊馬。
【讚】晉郭璞蟬讚曰:蟲之精絜,可貴惟蟬,潛蛻棄歲,飲露恒鮮,萬物皆化,人胡不然。
梁昭明太子蟬讚曰:茲蟲清絜,惟露是餐,寂寞秋序,咽哳夏闌,定伊不美,曜彼華冠。
◇蠅
《爾雅》曰:蠅醜扇,[好搖翅也。]
《毛詩》曰:營營青蠅,止於樊,愷悌君子,無信讒言。
《韓子》曰:以骨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呂氏春秋》曰:以狸致鼠,以冰致蠅。
焦贛《易林》曰:腐肉所在,青蠅集聚,辨別白黑,敗亂邦國。
《漢書》曰:成帝建始中,有青蠅垂萬數,集未央宮殿中朝者坐,公卿已下朝會坐。
又曰:昌邑王賀,夢青蠅之矢積西階東,可五六石,以問龔遂,曰:陛下左側,讒人眾多,原皆放逐之,賀不用其言,卒至於廢。
揚子《法言》曰:或問蒼蠅紅紫,[蒼蠅間乎白黑,紅紫似朱而非朱。]
謝承《後漢書》曰:郭諒師事杜喬,李固之誅,詣闕上書,乞收斂,不聽,因往守視其喪,扇護蠅蟲。
又,揚章為杜喬所辟,為平原令,棄官還,聞固喬曝屍,星行赴雒,著弊衣赤幘,守其屍,驅護蠅蟲,天子嘉其忠義,聽殯斂之。
《魏略》曰:王思性急,執筆作書,蠅集筆端,驅去複來,思恚怒,自起逐蠅,不能得,還,取筆擲地,踏壞之。
虞翻別傳曰:翻放逐南方,自恨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益部耆舊傳》曰:嚴遵為揚州刺史,行部,聞道旁女子哭聲不哀,問之,雲夫遭燒死,遵敕吏輿屍到,令人守屍,曰:當有物自往,吏白有蠅聚頭所,遵令披視,得鐵錐貫,考問,以淫殺夫。
《異苑》曰:晉明帝嚐欲肆眚,乃屏曲室,去左右,下帷作詔,有大蒼蠅觸帳而入,萃於筆端,有頃皆出,帝竊異焉,令人尋之,即蠅所集處,輒傳有赦,喧然必遍。
【賦】晉傅鹹青蠅賦曰:幸從容以閑居,日遊心於典經,覽詩人之有造,刺青蠅之營營,無纖介之微用,信作害之不輕,既反白而為黑,恒懷蛆以自盈,穢美厚之鮮絜,蟲嘉肴之芬馨,滿堂室之薨薨,孰閨寓之得情。
【書】漢張敞書曰:夫蒼龍非不神,不能白日升天,飄風雖疾,不以霖雨,不能揚塵,故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讬騏驥之發,乃騰千裏之路。
【論】後漢班固難莊論曰:眾人之逐世利,如青蠅之赴肉汁也,青蠅嗜肉汁而忘溺死,眾人貪世利而陷罪禍。
◇蚊
《爾雅》曰:鷏蚊母,[俗說此鳥常吐蚊,故名蚊母。]
《大戴禮》曰:聖人有國,蚊虻不食夭駒。
《晏子》曰:景公謂《晏子》曰:天下有極小乎,對曰:有蟲巢於蚊睫,再乳而飛蚊不為驚,名曰焦螟。
《列子》曰:江浦之間,生麼蟲,名曰焦螟,群飛而集於蚊睫,弗相觸也,棲宿去來,蚊弗覺也,見[見字衍。]離朱子羽方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師曠方夜,擿耳挽首聽之,弗聞其聲,唯黃帝與容成子居崆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倏以神視,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以有形涉神明之境,嵩山未足喻其巨,以有聲涉空寂之域,雷霆之音未足喻其大。
《東方朔傳》曰:郭舍人曰:原問朔一事,朔得,臣原榜百,朔窮,臣當賜帛,曰。客從東方來,歌謳且行,不從門入,逾我垣牆,遊戲中庭,上入殿堂,擊之柏柏。死者欀々,格鬥而死,主人被創,是何物也,朔曰:長喙細身,晝亡夜存,嗜肉惡煙,為掌指所捫,臣朔愚戇,名之曰蚊,舍人辭窮,當複脫褌。
《莊子》曰:肩吾見狂接輿,接輿曰:中□[《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五作始。]何以語汝,肩吾曰:以己出仁義,民孰敢不聽而化,接輿曰:是欺德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又曰:由天之道,觀惠施之能,其一蚊之勞者耶。
又曰: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膚,則通宵不寐矣。
《鶡冠子》曰:夫蚊蚊墜乎千仞之谿,乃始翱翔而成其容。
《孫卿子》曰:空中有人名曰鮫,蚊虻之聲聞,則挫其精。
《淮南子》曰:雲台之高,墮者折脊碎腦,而蚊虻適足以翾。
《神異經》曰:方[《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五方上有南字。]蚊翼下有小飛蟲焉,生九卵,複成九子,飛而俱去,蚊遂不知。
《續搜神記》曰:吳舍人名猛,小兒時,在父母膝下,夏日多蚊虻,而終不搖扇,有同宿人覺,問其故,答雲,懼蚊虻去,噆我父母耳。
蕭廣濟《孝子傳》曰:展勤少失父,與母居,傭作供養,天多蚊,臥母床下,以身當之,《漢書》曰:中山靖王朝,天子置酒,聞樂而泣,問其故,靖王對曰:臣聞眾煦漂山,聚蚊成雷,是以文王拘於羑裏,孔子厄於陳蔡。
《論衡》曰:世稱南陽卓公為緱氏令,蝗蟲不入界,蓋以賢明至誠,災蟲不入其縣也,此又虛也,夫同類能相知心,然後慕服,蝗蟲,蚊虻之類也,何能知卓公之化乎,使賢者處於深野之中,蚊虻不入其舍乎。
【賦】晉傅選蚊賦曰:水與草其漸茹,育茲孽而蚊□,[明本蚊下空一格,按下無胎卵而化孕生句衍一生字,疑當在此。]〈口雋〉咮銳於秋毫,刺鋸利於芒錐,無胎卵而化孕生,搏物翼而能飛,肇孟夏以明起,迄季秋而不衰,眾繁熾而無數,動群聲而成雷,肆慘毒於有生,乃餐膚體以療饑,妨農功於南畝,廢女工於杼機。
◇蜉蝣
《爾雅》曰:蜉蝣,渠略,[似天牛而小,有角。]
《說文》曰:秦晉之間,謂之渠略。
又曰:〈蟲巢〉蟲也,一名蜉蝣,蓋朝生暮死。
《廣誌》曰:蜉蝣可燒啖,美於〈蟲巢〉,蜉蝣在水中,翕然生,覆水上,尋死隨流。
《大戴禮》夏小正曰:五月蜉蝣有殷,殷,眾也。
《毛詩》曰:蜉蝣堀閱,麻衣如雪。
《詩疏義》曰:樊光雲,是糞中蟲,陰雨而為之,朝生夕死。
《淮南子》曰:龜三千歲,蜉蝣不過三日,人以數離之壽,憂天下之亂,猶憂河水之少,而泣以益之也。
【賦】晉傅鹹蜉蝣賦曰: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質,羌采采而自脩,不識晦朔,無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戲停淹而委餘,何必江湖而是遊。
◇蛺蝶
《列子》曰:鳥足之葉為胡蝶。
《莊子》曰:昔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胡蝶之為周與,胡[《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五胡上有周與二字,此脫。]蝶,必有分矣,此謂物化。
【詩】古詩曰:胡蝶胡高飛,暮宿桑樹間。
梁簡文帝詠蛺蝶詩曰:空園暮煙起,逍遙獨未歸,翠鬛藏高柳,紅蓮拂水衣,複此從風蝶,雙雙花上飛,寄語相知者,同心終莫違。
梁徐防賦得蝶依草詩曰:秋園花落盡,芳菊數來歸,那知不夢作,眠覺也恒飛。
◇螢火
《爾雅》曰:螢火,即炤。
《廣雅》曰:景天,螢火,〈蟲粦〉也。
呂氏《本草》曰:螢火一名夜照,一名熠燿,一名救火,一名景天,一名據火,一名挾火。
《禮記》曰:季夏之月,腐草為螢,飛蟲螢火也。
《毛詩》曰:町畽鹿場,熠燿宵行。
《續晉陽秋》曰:車胤字武子,學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十螢火,以夜繼日焉。
【詩】梁簡文帝詠螢詩曰:本將秋草並,今與夕風輕,騰空類星隕,拂樹若花生,井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
梁元帝詠螢火詩曰:著人疑不熱,集草訝無煙,到來燈下暗,翻住雨中然。
陳楊縉賦得照映秋螢詩曰:秋窗餘照盡,入暗早螢來,忽聚還同色,恒燃詎落灰,飛影黃金散,依帷縹帙開,含明自不息,夜月空徘徊。
【賦】晉傅鹹螢火賦曰:餘曾獨處,顧見螢火,熱[《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五作執。]以自照,而為之賦,潛空館之寂寂,意遙遙而靡寧,夜耿耿而不寐,憂悄悄以傷情,感詩人之攸懷,覽熠燿於前庭,不以姿質之鄙薄,欲增暉乎太清,雖無補於日月,期自竭於陋形,不進競於天光,退在晦而能明,諒有似於賢臣,於疏外而盡誠,假乃光而爾賦,庶有表乎忠貞。
晉潘安仁螢火賦曰:嘉熠燿之精將,與眾類乎超殊,東山感而增歎,行士慨而懷憂,翔太陰之玄昧,抱夜光以清遊,熲若飛焱之宵逝,彗如星移之雲流,動集漂揚,灼如隋珠,熠熠熒熒,若丹英之照葩,飄飄熲熲,若金流之在沙,歃湛露於曠野,庇一葉之垂柯,無幹欲於萬物,豈顧恤於網羅。
【讚】晉郭璞螢火讚曰:熠燿宵行,蟲之微麼,出自腐草,煙若散熛,物之相〈口炰〉,[按當作煦。]孰知其陶。
◇蝙蝠
《爾雅》曰:蝙蝠服翼。
《方言》曰:蝙蝠,自關東謂之伏翼,或謂之飛翼,或謂之老鼠。
吳氏《本草》曰:伏翼或生人家屋間,立夏後陰乾,治目冥,令人夜視有光。
《春秋運鬥樞》曰:行失瑤光,則伏翼兩頭並翔,廣江淮山瀆之祠,則瑤光明,伏翼九足。
《孝經援神契》曰:道德遺遠,蝙蝠伏匿,故夜食。
《玄中記》曰:百歲伏翼,色赤,止則倒懸,千歲伏翼,色白,得食之,壽萬歲。
吳婁縣記曰:太湖東邊別小山,名山洞庭,有三穴,中有大蝙蝠,如烏,拂救人火。
《臨海記》曰:黃石山泄水東南,五峴路口,有鍾乳穴,中伏翼大如鵝鴨。
【賦】魏陳王曹植蝙蝠賦曰:籲何奸氣,生茲蝙蝠,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明伏暗動,晝似鼠形,謂鳥不似,二足為毛,飛而含齒,巢不哺鷇,空不乳子,不容毛群,斥逐羽族,下不蹈陸,上不馮木。
◇叩頭蟲
《異苑》曰:有小蟲,形色如大豆,咒令叩頭。又咒吐血,皆從所教,如似稽顙,故俗呼為叩頭蟲。
【賦】晉傅鹹叩頭蟲賦曰:蓋齒以剛克而盡,舌存以其能柔,強梁者不得其死,執雌者物莫之讎,無咎生於惕厲,悔吝來亦有由,仲尼唯諾於陽虎,所以解紛而免尤,韓信非為懦兒,出胯下而不羞,何茲蟲之多畏,人才觸而叩頭,犯而不校,誰與為仇,人不我害,我亦無憂,彼螳螂之舉斧,豈患禍之能禦,此謙卑以自牧,乃無害之可賈,將斯文之焉貴,貴不遠而取譬,雖不能觸類是長,且書紳以自示,旨一日而三省,恒跼蹐以祗畏,然後可以蒙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蛾
《爾雅》曰:蛾羅,[蠶蛾也。]
《說文》曰:蛾,蠶化飛蟲也。
《廣誌》曰:有蠶蛾,有天蛾,凡草木蟲,以蛹化為蛾甚眾,《淮南子》曰:食桑有絲曰蛾,[蠶屬。]
《漢書》曰:有白蛾,群飛蔽日,從東都門至軹道。
《古今注》曰:蛾飛廣五六丈。
洞林曰:東中郎參軍周稚琰,封蠶蛾,令吾射之。
《符子》曰:不安其昧而樂其明,是猶夕蛾去暗,赴燈而死也。
【賦】晉支曇諦赴火蛾賦曰:悉達有言曰:愚人貧身,如蛾投火,誠哉斯言,信而有徵也,翔無常宅,集無定棲,類聚群分,塵合電分,因溫風以舒散,乘遊氣以徘徊,於是朱明禦節,時在盛陽,天地鬱蒸,日月昏茫,燭曜庭宇,燈朗幽房,紛紛群飛,翩翩來翔,赴飛焰而體燋,投煎膏而身亡。
◇蜂
《爾雅》曰:蜂醜〈蟲欲〉,[□(爾雅釋蟲作垂。)其腴也。]土蜂,[在地中作房者。]木蜂,[在樹上作房。]
《廣雅》曰:範,蜂也。
《禮記》曰:郕人有其兄死而不為縗者,聞子皋將為郕宰,遂為縗,郕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範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子皋為之縗。
春秋潭潛巴曰:朝有大蜂武士,中蜂赤強,黑不梁,[蜂有刺毒以扞難,武士象也,梁或為良。]《韓詩外傳》曰:以稷蜂不螫,而社鼠不燻,非以稷蜂社鼠之神也,其所讬者然也,故聖人求賢者以自輔。
《楚辭》曰:玄蜂若壺。
《博物誌》曰:人家養蜂,以木為器,開小孔,以蜜塗器,捕取三兩蜂,內器中,宿昔,蜂飛出,將伴來,作蜜多少,隨歲豐儉。
葛仙翁別傳曰:仙公與客對食,客曰:食畢,當請先作一奇戲,食未竟,仙公曰:諸君得無邑邑,欲見乎,即吐口中飯,盡成飛蜂,滿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肅,但自不螫人耳,良久,仙公乃張口,見蜂皆飛還入口中,成飯食之。
《抱樸子》曰:雞有摶遷之雄,雉有擅澤之驕,蟻有兼弱之智,蜂有攻寡之計,人相投禦亦是耳。
【詩】梁簡文帝詠蜂詩曰:逐風從汎漾,照日乍依微,知君不留眄,銜花空自飛。
【賦】晉郭璞蜜蜂賦曰:嗟品物之蠢蠢,惟貞蟲之明族,有叢瑣之細蜂,亦策名於羽屬,近浮遊於園薈,遠翱翔乎林穀,爰翔爰集蓬轉飆回,紛紜雪亂,混沌雲頹,景翳燿靈,響迅風雷,若乃眩猿之雀,下林天井,青鬆冠穀,赤蘿繡嶺,無花不纏,無隙不省,吮瓊液於懸岋,峰赮津乎晨景,於是回鶩林篁,經營堂密,[原訛蜜,據馮校本改。]繁布金房,疊構玉室,咀嚼華滋,釀以為蜜,自然靈化,莫識其術,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百藥須之以芣和,扁鵲得之而術良,爾乃察其所安,視其所讬,恒據中而虞難,營翠微而結落,徽號明於羽族,閽衛國乎管籥,誅戮峻於鈇鉞,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謀而固期,動不安而齊約。
◇蟋蟀
《爾雅》曰:蟋蟀,蛩也。
《方言》曰:楚謂蜻蛚為蟋蟀,或謂之蛩,南楚謂之王孫,即趣織也。
《禮記》曰:季夏之月,蟋蟀居壁。
蔡邕《月令章句》曰:蟋蟀蟲名,斯螽莎雞之類,世謂之蜻蛚。
《毛詩》曰:蟋蟀在堂,歲聿雲暮。
《詩義疏》曰:蟋蟀似蝗而小,正黑,目有光澤,如漆,有角翅,幽州人謂之趣織,督促之言也,裏語趣織鳴,嬾婦驚。
《京房占》曰:七月建申,律為夷則,蟋蟀鳴。
【賦】晉盧諶蟋蟀賦曰:何茲蟲之資生,亦靈和之攸授,享神氣之麼草,體含容之微陋,喓喓咧咧,翾翾,[句有脫文。]候日月之代謝,知時運之斡遷。
◇尺蠖
《爾雅》曰:蠖,尺蠖。
《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晏子》曰:弦章謂景公曰:尺蠖食黃即身黃,食蒼即身蒼。
【賦】宋鮑昭尺蠖賦曰:智哉尺蠖,觀機而作,伸非向厚,詘非令薄,當靜泉停,遇躁風驚,起軒驅以曠跨,伏累氣而並形,故身,不豫讬,地無前期,動靜就觀,於物消息,各隨乎時,從方而應,何慮何思。
【讚】晉郭璞尺蠖讚曰:貴有可賤,賤有可珍,嗟茲尺蠖,體此屈申,論配龍蛇,見歎聖人。
◇蟻
《爾雅》曰:蠪朾螘,[赤駁蚍蜉。]螱飛蟻,[有翅者。]其子蚳,[蟻卵。]《山海經》曰:朱蟻,其狀如蟻,[蟻蚍蜉也。]在昆侖墟。
《禮記》曰:暇脩蚳醢。
《大戴禮》曰:十二月玄駒賁,玄駒者蟻也,賁者走於地中也。
《抱樸子》曰:蟻有兼弱之智。
又,周髀家雲,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天旁轉,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右轉,故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譬之於蟻行磨之上,磨左旋而蟻右去,磨疾而蟻遲,故不得隨磨左回焉。
齊諧記曰:富陽董昭之,嚐乘船過錢塘江,中央見有一蟻,著一短蘆,蘆長二三尺,[原訛屍,據馮校本改。]走一頭回,複向一頭,甚遑遽,昭之曰:此畏死也,欲取著舡,舡中人罵,此是毒螫物,不可長,我當蹹殺之,昭意甚憐此蟻,中夜夢一人,烏衣,從百許人來謝雲,仆不慎墮江,慚君濟活,仆是蟲王,君若有急難之日,當見告語,後昭之遇事係獄,蟻領群蟻穴獄,昭遂得免。
桓公北征孤竹,[本條《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七作韓子。]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守而有水,乃掘,遂得水。
焦貢[按當作贛,後同。]《易林》曰:震之蹇,蟻封穴戶,大雨相集。
又曰:蚍蜉戴留,不能上山,卻推蹶頓,乃傷其顏。
《吳錄》曰:九真移風縣,有土赤如膠,人視土知蟻,因墾,以木枝其中,則蟻緣而生漆,堅凝如螳螂子蜱蛸,折漆以染堅凝[二字《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七無。]絮,其色正赤,所謂赤絮,則此膠也。
《廣誌》曰:有飛蟻,有木蟻,古曰玄駒者也。又有黑黃大小數種。
博物誌,蟻知將雨。
《符子》曰:東海有鼇焉,冠蓬萊而遊於滄海,騰躍而上則幹雲,沒而下潛於重泉,有紅蟻者聞而悅,與群蟻相要乎海畔,欲觀鼇之行,月餘未出群作也,數日風止,海中隱淪如{巳山},其高槩天,或遊而西,群蟻曰:彼之冠山,何異乎我之載粒也,逍遙壤封之巔,歸服乎窟穴之下,此乃物我之適,自已而然,我何用數百裏勞形而觀之乎。
《異苑》曰:桓謙,字敬祖,太元中,忽有人,皆長寸餘,悉被鎧持槊,乘具裝馬,從{巳山}中出,精光耀日,遊走宅上,數百為群,部障指麾,更相撞刺,馬既快,人亦便,能緣機登灶,尋飲食之所,或有切肉,[《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七作肉。]輒來聚力,所遽還入穴,[句有脫文。]蔣山道士朱應子,令作沸湯,澆所入處,寂不複出,因掘之,有斛許大蟻,死在窟中,謙後誅滅。
【賦】晉郭璞蚍蜉賦曰:惟洪陶之萬殊,賦群形而遍灑,物莫微於昆蟲,屬莫賤乎螻蟻,淫淫奕奕,交錯往來,行無遺跡,鶩不動埃,迅雷震而不駭,激風發而不動,虎賁比而不懾,龍劍揮而不恐,乃吞舟而是製,無小大與輕重,因無心以致果,有象乎大勇,出奇膠於九真,流赬液其如血,飾人士之喪具,在四隅而交結,濟濟國[北堂書鈔一百五十八,《太平禦覽》九百四十七作濟齊桓。]之窮師,由山東之高垤,感萌陽以潛出,將知水而封穴,伊斯蟲之愚昧,乃先識而似悊。
◇蜘蛛蛸
《爾雅》曰:蜘蛛,蛛蝥,[北燕謂之毒蝥,齊人呼杜公,江東呼蝃蝥。]
又曰:〈蟲蕭〉蛸,長〈蟲奇〉。
又曰土蜘蛛,[在土中布網者。]草蜘蛛,[絡冪草上。]
《毛詩》曰:〈蟲蕭〉蛸在戶,[長〈蟲奇〉。]
《廣誌》曰:草蜘蛛在草上,色青,土蜘蛛在地上,春行草間,秋係在草,有在器下,有以絲於籬壁間,緣壁捕蠅者,長腳,在壁屋為絡者,則爾雅曰長〈蟲奇〉,毛詩之〈蟲蕭〉蛸也。
《異苑》曰:陳都[《太平禦覽》九百四十八作郡。]殷家養子,名琅,與一婢結好,經年,婢死,後猶來往不絕,心患惛錯,其母深察焉,後夕見大蜘蛛緣床就琅,便宴爾怡悅,母取而殺之,琅性理遂解。
焦貢《易林》曰:未濟之蠱,蜘蛛作網,以伺行旅,青蠅求膏腴,觸我羅城,為網所得,死於網國。
又曰:井之遯,蜘蛛南北,巡行網罟。
《符子》曰:公子重耳奔齊,與五臣遊乎大澤之中,見蜘蛛而網,曳繩執豸而食之,公子重耳乃撫仆之手,駐駟而觀之,顧其臣咎犯曰:此蟲也,知之德薄矣,而猶役其智布其網,曳其繩執豸以食之,況乎人之智,而不能廓垂天之網,布絡地之繩,以供方丈之禦,是曾不如蜘蛛之智,孰不可謂之人乎,咎犯曰:公子慎勿言也,君終行之,則有邦有嗣也。
【賦】晉成公綏蜘蛛賦曰:獨星懸於浮處,遂設網於四隅,南連大廡,北接華堂,左馮廣廈,右依高廊,吐絲屬絡,布網引綱,鐵羅絡莫,綺錯交張,於是蒼蚊夕起,青蠅昏歸,營營群眾,薨薨亂飛,掛翼繞足,鞙絲置圍,衝突必獲,犯者無遺。
◇螳螂
《爾雅》曰:莫貈,螳螂,蛑,[有斧蟲也。]不過螳蠰也,其子蜱蛸,[一名搏耀,螳螂卵。]
《方言》曰:螳螂謂之髦,或謂之丁,或謂之羊羊。
《廣雅》曰:芊芊齕肬,螳螂也。
《禮記》曰:仲夏之月,螳螂生。
《莊子》曰:螳螂怒臂以拒車轍,不知不勝任也,是才之美者也。
又曰:莊周遊雕陵之樊,[樊,蕃也。]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可回一寸。]感[原訛威,據馮校本改,下同。]周之[原訛又,據馮校本改。]顙,而集於栗林,[感,觸也。]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遊,[殷,曲大也。]目大不睹,[不見人者。]褰裳攫步,[疾行也。]執彈而留之,睹一蟬而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且將捕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悚然曰: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扌良焉而反走,虞人逐之。
《韓詩外傳》曰:齊莊公出獦,有螳螂舉足,將且轉,[《太平禦覽》九百四十六作將搏其輪。]問其禦曰:此何蟲,對曰:此螳螂也,為蟲知進而不量力,其輕執敵,公曰:此為天下勇蟲矣,回車避之,勇士歸之焉。
《禮記》曰:鄭注雲,螳螂,螵蛸母也,王瓚問,曰:爾雅雲,莫貉[太平禦覽九百四十六作貈。]螳螂,同類物也,今沛魯以南,謂之螳螂,三河之域,謂之螳蠰,燕趙之際,謂之食眈,[禦覽作肬。]齊濟以東,謂之馬敫,然多名其子則同雲螵蛸,是以注雲螳螂螵蛸母也。
【賦】晉成公綏螳螂賦曰:仰乃茂陰,俯緣條枝,冠角峨峨,足翅岐岐,尋喬木而上綴,從蔓草而下垂,戢翼鷹峙,延頸鵠望,推翳徐翹,舉斧高抗,鳥伏蛇騰,鶴擊隼放,俯飛蟬而奮猛,臨蟪蛄而逞壯,距車輪而軒翥,固齊侯之所尚,乃[原訛刀,據馮校本改。]有翩翩黃雀,舉翮高揮,連翔枝幹,或鳴或飛,睹茲螳螂,將以療饑,厲觜脅翼,其往如歸。
【讚】晉郭璞螳螂讚曰:螳螂飛蟲,揮斧奮臂,當轍不回,可踐不避,勇士致斃,厲之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