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歐陽詢與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餘人於武德七年(624年)編纂而成的一部綜合性類書,該作品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全書共一百卷,一百萬餘字;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分門別類,摘錄彙編。
《藝文類聚》與《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
《藝文類聚》共一百卷,約一百萬餘字。全書分天、歲時、地、州、郡、山、水、符部、帝王后妃、儲宮、人、禮、樂、職官、政治、刑法、雜文、戰伐、產業、衣冠、食物、雜器物、巧藝、方術、百穀、鳥、獸、鱗介、祥瑞、災異等四十六部《四庫全書總目》稱“為類四十有八”。 《燕京大學圖書館目錄初稿·類書之部》又稱“凡分四十七門”。數字上的歧異,都由於對原書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和卷八十二(草部下)的計算法不同所致。
《總目》大約把藥、香、草作為三部計。 《燕大目》則明確以“藥香草部上”為一部,“草部下”為一部。有人覺得,既是標為“上”“下”,其他各部也有佔許多卷的和分上下卷的,但計部時只作一部,因此,為了統一計算標準,八十一、八十二兩卷應該作為一部計,故共有四十六部,部下分目,共七百二十七子目。每目之下,先錄記事,即摘錄經、史、子等書籍中的有關資料;後錄有關詩賦贊表。
《藝文類聚》分類按目編次,故事在前,均注出處。所引詩文,也均註明時代、作者和題目,並按不同的文體,用“詩”“賦”“贊”“箴”等字標明類別。在正文前有歐陽詢序一篇。全書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的詩文歌賦等珍貴文學作品,其中許多篇章早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