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2   

《藝文類聚》正文 卷六十七·衣冠部

衣冠貂蟬玦珮巾帽衣裳袍裙襦裘帶

◇衣冠

《墨子》曰:昔齊桓公,高冠博帶,以治其國,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

《莊子》曰:曾子居衛,正冠而纓絕,斂襟而肘見。

《楚辭》曰: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青雲之崔嵬。

《漢書》曰:終軍上書,請受大冠長纓,以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乃使越王,越王請舉國內屬。

又曰:秦獄法吏,冠柱後惠文冠,及張敞弟武為梁相,敞遣使送之曰:何以治梁,武曰:馭黠馬,利其衝[《初學記》二十六,《太平禦覽》六百八十五作銜。]策,當以柱後惠文蟬[禦覽作彈。]治之爾,[惠,蟬也,冠細如蟬翅,今禦史冠。]

劉向別錄曰:鶡冠子常居深山,以鶡為冠,故號鶡冠子。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戴九星靈芝夜光之冠。

胡廣說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璫飾首,前搖貂尾,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建武時,匈奴內屬,世祖賜南單於常侍惠文冠。

《東觀漢記》曰:楊賜患罷,居無何,拜太常,詔賜所服冠幘綬帶。

又曰:武冠俗謂之大冠。

【詩】晉陸機贈潘正叔詩曰:過蒙時來運,與爾遊承華,執笏崇賢內,振纓曾城阿。

晉郭璞詩曰:杞梓生南荊,奇才應世出,擢穎蓋漢陽,鴻聲駭皇室,遂應四科運,朱衣耀玉質。

【表】魏武帝讓還司空印綬表曰:臣文非師尹之佐,武非折衝之任,遭天之幸,幹竊重授,內踵伯禽司空之職,外承呂尚膺揚之事,鬥筲處之,民其瞻觀,水土不平,奸宄未靜,臣常媿辱,憂為國累,臣無智勇,以助萬一,夙夜慚懼,若集冰火,未知何地,可以隕越。

梁江淹為齊王謝冕旒諸法服表曰:軒冕雲蹕,既非常之飾,宮懸玉戚,乃配天之禮,昔大啟營丘,未脩樹羽之賞,光宅曲阜,始兼龍旂之貴,況臣道狹慶隆,身薄器尊,粉繡爭暉,藻火競曜。

【啟】梁陸倕為息纘謝敕賜朝服啟曰:玄冕素帶,出自禁財,朱紱青緺,降於皇府,輝燭鄰黨,震耀街衢,姻族移聽,朋儕改矚,非臣璅弱,所能陳報。

◇貂蟬

應劭《漢官儀》曰:侍中左蟬右貂,金取堅剛,百陶不耗,蟬居高食絜,目在腋下,豹內勁悍而外溫潤。

【賦】隋江總華貂賦曰:領軍新安殿下,以副貂乘錫,仰銘恩澤,謹題小賦,貴豐貂於挹婁,飾惠文而見求,標侍臣之密設,曜毛彩之溫柔,拜文〈媲"女改木"〉而影度,陪武帳而香浮,隨玉珩之近遠,共金璫之去留,仰太山之千仞,開穀中之鄙吝,撤君子之寶飾,榮小人之蓬鬢,蔑置醴之殊私,誇賜田之薄潤,顧朽拙之微躬,早遊藝而不工,逢河間之好古,自隗始而恩隆,諒維鵜之有媿,庶懷音而克終。

【啟】梁元帝謝東宮賚貂蟬啟曰:挹婁之毳,曲降鴻恩,麗水之珍,複蒙殊獎,東平紫貂之賜,非聞暖嵒,中山黃金之賜,豈曰附蟬,坐變仲宣之容,增暉允南之貌。

◇玦珮

《世本》曰:舜時,西王母獻白環及玦。

《楚辭》曰:損[《初學記》二十六作捐。]餘玦兮江中,遺予珮兮澧浦。

又曰:虛[《太平禦覽》六百九十二作雲。]衣兮披披,玉珮兮陸離。

《孔叢子》曰: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珮,婦人舍珠玉。

《說苑》曰:經侯過魏太子,左帶玉具劍,右帶環珮,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太子不視。又不問,經侯曰:魏國亦有寶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之,此魏之寶也,經侯解劍珮委之,趨而出,上車去,太子使騎操劍珮與侯曰:此寒不可衣,饑不可食,無遺我賊也。

《典略》曰:孔子返衛,衛夫人南子,使人謂之曰:四方君子之來者,必見寡小君,孔子不得已見之,夫人在錦帷中,孔子北麵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之聲璆然。

晉公卿禮秩曰:特進珮水蒼玉,尚書令仆射中書監令,皆佩水蒼玉。

【賦】魏文帝玉玦賦曰:有昆山之妙璞,產曾城之峻崖,嗽丹水之炎波,蔭瑤樹之玄枝,包黃中之純氣,抱虛靜而無為,應九德之淑懿,體五材之表儀。

【銘】後漢崔瑗遺葛龔珮銘曰:禹湯罪己,仲尼多誨,盤盂有銘,幾杖有誡,天為剛德,猶不幹時,君子妄怒,厥亦生災,晉厲好虐,欒書作亂,荀瑤峻戾,韓魏致難,慷愷憤激,動腸傷氣,久生百疾,曆年不遂,俯覽斯珮,柔韋是貴。

【啟】梁簡文帝謝敕賜玉珮啟曰:昉田麗彩,槐水鏤文,飾以金闕之珠,製以魯班之巧,故以裾端照色,影外生光,恩發內府,猥垂霑賜,臣方溫謝德,比振慚聲。

【書】魏文帝與鍾繇書曰:南陽宋惠叔,稱君侯昔有美玦,聞之驚喜,笑與抃會,當自白書,恐傳言未審,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從容喻鄙旨,乃不忽遺,鄴騎既到,寶玦初至,捧匣跪發,五內震駭,繩窮匣開,爛然滿目,猥以蒙鄙之姿,得觀希世之寶,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既有秦昭章台之觀,而無藺生詭奪之誑,嘉貺益腆,敢不欽承。

◇巾帽

《魏略》曰:夫餘國以金銀飾帽。

又曰:管寧在家,恒著皂帽。

又曰:裴潛為代郡太守,撫之以靜,單於脫帽稽顙。

郭林宗別傳曰:林宗常行陳梁之間,遇雨,故其巾一角霑而折,二國學士著巾,莫不折其角,雲作林宗巾,其見儀則如此。

《語林》曰:諸葛武侯與宣皇,在渭濱,將戰,宣皇戎服蒞事,使人視武侯,乘素輿,葛巾毛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宣皇聞而歎曰:可謂名士矣。

沈約《宋書》曰:陶潛在家,郡將侯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酒畢,複還著之。

【啟】陳周弘正謝敕賚烏紗帽等啟曰:雖複魏宣二端,豈能比今茲賜,廣微四縫,未足方其華飾,既受非望之恩,方貽匪服之誚。

◇衣裳

《毛詩》曰: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楚辭》曰:製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

《漢書》曰:鄧通以擢船為黃頭郎,[施其黃髦於舡頭,因以其名其郎曰黃頭也。]文帝夢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推之,顧見其衣後穿,覺而以夢中陰自求推者郎,見鄧通衣,其後穿,是夢中所見,因而甚見幸。

魏書曰:文帝詔與朝臣雲,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難曉也,夫珍玩必中國,總[全三國文六總上有夏則縑三字。]綃繐,其白如雪,羅紈綺縠,未聞衣布服葛也。

又曰:甄皇後生,每寢,家中人仿佛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

《魏誌》曰:文帝欲徙冀州一十萬戶實河內,侍中辛毗諫,帝怒,起入內,毗隨而引帝裾,帝奮衣不回,良久,帝乃出曰:怪卿持我何太急。

《吳書》曰:顧悌每得父書,灑掃正衣服拜跪。

王隱《晉書》曰:董威輦,每得殘碎繒,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

【詩】魏曹毗夜聽搗衣詩曰:寒興禦紈素,佳人治衣襟,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陰,纖手疊輕素,朗杵叩鳴碪,清風流繁節,回飆灑微吟,嗟此嘉運速,悼彼幽滯心,二物感餘懷,豈但聲與音。

宋謝惠連搗衣詩曰: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肅肅莎雞羽,冽冽寒覅啼,夕陰結空幕,宵月皓空閨,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簷高碪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發兩袖,輕汙染雙題。

梁柳惲搗衣詩曰:孤衾引思緒,獨枕悵憂端,深庭秋草綠,高門白露寒,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蘭,不怨飛蓬苦,徒傷蕙草殘,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亭皋木葉下,隴首秋蓬飛,鶴鳴勞永歎,采綠傷時暮,念君方遠遊,賤妾理紈素,秋風吹淥潭,明月懸高樹,軒高夕杵散,氣爽夜碪鳴,瑤華隨步響,幽蘭逐袂生。

梁劉孝威賦得香出衣詩曰:香出衣,步近氣逾飛,博山登高用鄴錦,含情動靨比洛妃,香纓麝帶逢金縷,瓊花玉勝綴珠徽,蘇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遠恐非新,猶賢漢君芳十裏,尚笑荀令止三旬。

周庾信夜聽搗衣詩曰:秋夜搗衣聲,飛度長門城,今夜長門月,應如晝日明,小鬟宜粟縝,圓要韻織成,秋碪調急節,亂杵變新聲,石燥砧逾響,桐虛杵絕鳴,鳴石出華陰,虛桐采鳳林,北堂細腰杵,南市女郎砧,並結連支縷,雙穿長命針,倡樓驚別怨,征客動愁心。

又曰:搗衣明月下,靜夜秋風飄,錦石平砧麵,蓮房接杵腰,急節迎秋韻,新聲入手調,寒衣須及早,將寄霍嫖姚。

梁費昶華光省中夜聽城外搗衣詩曰:闔閭下重關,丹墀吐明月,秋氣城中冷,秋砧城外發,浮聲繞雀台,飄響度龍闕,宛轉何藏摧,當從上路來,藏摧方未已,定自乘軒裏,乘軒盡世家,佳麗似朝霞,員璫耳上照,方繡領間斜,衣燻百和屑,鬢插九枝花,昨暮庭槐落,今朝羅綺薄,拂席卷鴛鴦,開縕舒龜鵠,金波正容與,玉步依砧杵,紅袖往還縈,素腕參差舉,徒聞不得見,獨夜空愁佇。

梁王僧孺詠搗衣詩曰:足傷金管遽,多愴緹光促,露團池上紫,風飄庭裏綠,散度廣陵音,[參鹿憾,○明本作測。]寫漁陽曲,別鵠悲不已,離鸞斷還續,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啟】梁庾肩吾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曰:階邊細草,猶推綟葉之光,戶前桃樹,反訝藍花之色,遂得裾飛合燕,領鬥分鸞,試顧采薪,皆成留客。

◇袍

《史記》曰:秦相範睢,與魏人須賈有隙,及賈使秦,睢自稱張祿先生,往詣賈。賈見其寒,取一綈袍以賜之,及睢數賈罪,曰:爾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也。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降武帝,服赤霜袍,雲采亂色,非錦非繡,不可得名。

袁山鬆《後漢書》曰:靈帝欲羊續為太尉,時拜三公者,輸東園禮錢千萬,令中使督之,續乃坐使者於單席,舉縕袍以示之,臣之所資,唯斯而已,故不登公位。

【賦】隋江總山水納袍賦曰:皇儲監國餘辰,勞謙終宴,有令以納袍降賜,何以奉揚恩德,因題此賦,濫時來之寵沐,振長纓以祗肅,奉性與之文章,侍相娛之絲竹,解女蘿之山帶,佩流霞之羽服,裁縫則萬壑縈體,針縷則千岩映目,圖島嶼之削成,寫淪漣之徑複,埒符采於雕煥,並芬芳於蘭菊,憫四選之徂遷,軫百慮之回邅,霜飛空而浸霧,雁照月而猜弦,聽風鍾之易近,對冰霤之疏懸,若董衣之百結,同衛服之十年,嗟班鬢之已颯,愧冶袖之為妍,謝銜珠之有報,荷墜屨之無捐。

【箋】晉劉謐之與天公箋曰:體戰身噤,脫衣凍坐,賴公借袍,南越送火。

【啟】陳周弘正謝東宮賜縠袍啟曰:或儔名麗辭,等質輕霧,或色華少海,用寶叢台,或粲彼三英,縫茲五緎,品頒歲襲,綠奪春耕,蒿席可充,縕袍易足。

◇裙襦

《漢書》曰:班伯容貌甚麗,誦說有法,時上方向文學,鄭寬中張禹等,朝夕入說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數年,金華之業絕,班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於綺紈襦袴之中,非其好也。

《東觀漢記》曰:梁鴻鄉皇[東觀漢記作裏。]孟氏女,容貌醜而有節操,多求之,不肯,父母問其所欲,曰:得賢婿如梁鴻者,鴻聞之,乃求之,女布襦裾,鴻曰:此真梁鴻妻也。

《漢書》曰:廉範為蜀郡太守,百姓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昔日無襦今五袴。

【啟】梁沈約謝齊竟陵王賚母赫國雲氣黃綾裙襦啟曰:竊以積絲成采,散繭騰花,巧擅易水之間,價貴叢台之下,民受祿為養,霑荷彌深,聖恩曲漸,自葉流根,複袖縕裾,豈伊恒飾,榮新之寵,固難輕報。

梁任孝恭謝裙襦啟曰:加以庭闕桑麻,室空機杼,床無暖席,桁靡懸衣,值蓬卷北郊,雁飛南浦,雪闇河陰,冰生海岸,而繩帶屢盡,苦風霜之切,弊履恒穿,踐泥沙之凍,自憐袖短,雖內手而猶寒,每恨衣輕,徒斂襟而彌愴。

◇裘

《墨子》曰: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戰國策》曰:蘇秦說秦王書,十二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

又曰:齊襄王立,田單相之,過魯,有老人涉淄而寒,出而不行,坐沙中,單見其寒,解裘而衣之,襄王曰:田單之惠施,欲以取我國乎,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對曰:王不如因賞,下令曰:寡人憂人之寒,單解裘而衣之,稱寡人之意焉。

《說苑》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也,廊廟之榱,非一木之枝也,王法非一士之知也。

晉鹹寧《起居注》曰:大醫司馬程據,上雉頭裘一領,詔據,此裘非常衣服,消費功用,其於殿前燒之,敕外內有造異服,依禮治罪。

《十洲記》曰:漢武帝天漢三年,西國王獻吉光毛裘,裘色黃,蓋神馬之類,入水經日不沉,入火不燋,帝厚謝使者。

《東觀漢記》曰:東平王蒼來朝,章帝以王觸寒涉道,賜王乘輿貂裘。

【啟】齊王融謝敕賜禦裘等啟曰:雲衣降授,仙裾曲委,榮振素裏,澤駭蓬心,昔漢帝解裘,不獨前寵,曹王褫帶,複降今恩。

又謝竟陵王賜納裘啟曰:降飾自尊,垂榮及賤,玄玉不純,曾波奪采,南陸方永,北風日壯,無衣無褐,發念聖衷,而挾纊之問每流,解裘之賜偏委。

梁簡文帝謝東宮賜裘啟曰:物華雉毳,名高燕羽,才慚齊相,愧白狐之飾,德謝漢蕃,均黑貂之賜,地卷朔風,庭流花雪,故以裾生惠氣,袖起陽春。

◇帶

《穆天子傳》曰:天子征至赤烏之人,赤烏氏先,出自宗周,乃賜貝帶五十具。

《戰國策》曰:魯仲連謂田單曰: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騁乎淄澠之間,有生之[二字原脫,據馮校本補。]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狄也。

《史記》曰:帝遺匈奴黃金飾貝帶一具。

《魏略》曰:疏勒王獻大秦赤石帶一枚。

《吳書》曰:陸遜破曹休,帝脫禦金帶以賜遜。又親以帶之。

《吳錄》曰:鉤落者,革帶也,世名為鉤落帶。

【啟】梁劉孝儀謝晉安王賜銀裝絲帶啟曰:雕鏤新奇,織製精絜,越中玉女,不得關思,上方名匠,莫能議巧,人情駭觀,如見買臣之綬,望貌移姿,似逢子訓之術。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