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4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三十·人部十四

別下怨

◇別下

【賦】魏文帝離居賦曰:惟離居之可悲,敦獨處於空床,愁耿耿而不寐,曆冬夜之悠長,驚風厲於閨闥,忽增激於中房,動帷裳之晻曖,彼明燭之無光。

又感離賦曰:建安十六年,上西征,餘居守,老母諸弟皆從,不勝思慕,乃作賦曰:秋風動兮天氣涼,居常不快兮中心傷,出北園兮彷徨,望眾墓兮成行,柯條憯兮無色,綠草變兮萎黃,感微霜兮零落,隨風雨兮飛揚,日薄暮兮無悰,思不衰兮愈多,招延佇兮良久,忽踟躕兮忘家。

又永思賦曰:仰北辰而永思,溯悲風以增傷,哀遐路之漫漫,痛長河之無梁,原讬乘於浮雲,嗟逝速之難當。

又出婦賦曰:思在昔之恩好,似比翼之相親,惟方今之疏絕,若驚風之吹塵,夫色衰而愛絕,信古今其有之,傷煢獨之無恃,恨胤嗣之不滋,甘沒身而同穴,終百年之長期,信無子而應出,自典禮之常度,悲穀風之不答,怨昔人之忽故,被入門之初服,出登車而就路,遵長塗而南邁,馬躊躇而回顧,野鳥翩而高飛,愴哀鳴而相慕,撫騑服而展節,即臨沂之舊城,踐麋鹿之曲蹊,聽百鳥之群鳴,情悵恨而顧望,心鬱結其不平。

魏陳王曹植出婦賦曰:以才薄之質陋,奉君子之清塵,承顏色以接意,恐疏賤而不親,悅新昏而忘妾,哀愛惠之中零,遂摧頹而失望,退幽屏於下庭,痛一旦而見棄,心忉怛以悲驚,衣入門之初服,背床室而出征,攀仆禦而登車,左右悲而失聲,嗟冤結而無訴,乃愁苦以長窮,恨無愆而見棄,悼君施之不終。

又湣誌賦曰:或人有好鄰人之女者,時無良媒,禮不成焉,彼女遂行適人,有言之於餘者,餘心感焉,乃作賦曰:竊讬音於往昔,迄來春之不從,思同遊而無路,情壅隔而靡通,哀莫哀於永絕,悲莫悲於生離,豈良時之難俟,痛餘質之日虧,登高樓以臨下,望所歡之攸居,去君子之清宇,歸小人之蓬廬,欲輕飛而從之,迫禮防之我拘。

又歸思賦曰:背故鄉而遷徂,將遙憩乎北濱,經平常之舊居,感荒壞而莫振,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嗟喬木之無陰,處原野其何為,信樂土之足慕,忽並日而載馳。

魏王粲出婦賦曰:既僥倖兮非望,逢君子兮弘仁,當隆暑兮翕赫,猶蒙眷兮見親,更盛衰兮成敗,思彌固兮日新,竦餘身兮敬事,理中饋兮恪勤,君不篤兮終始,樂枯荑兮一時,心搖蕩兮變易,忘舊姻兮棄之,馬已駕兮在門,身當去兮不疑,攬衣帶兮出戶,顧堂室兮長辭。

晉陸機別賦曰:伊公子之可懷,悲永別之局期,悼同居之無樂,曾不逾乎一期,經春秋之寒暑,常戚戚而不怡,登九層而脩觀,超臨遠以相思。

晉傅鹹感別賦曰:嘉天地之交泰,美萬物之會通,悅朋友之攸攝,慕管鮑之遐蹤,退以文而會友,欽公子之清塵,信同聲之相應,意未寫而情親,誓雅好之齠齔,分綢繆而日新,蘭蕙含芬,有時而馨,龍驥踠足,有時而征,乾道變化,時惟大明,瓘瓘睦友,載揚厥聲,降聖宰之旌招,曜羽儀之上京,讚唐虞之嘉運,超飛躍乎太清,佩銀璜於帝側,拖紫艾於天庭,瞻宸極之眇眇,喜吾子之寵榮,無荊玉之夜觀,猥齊景於夜光,敢有觀於斯舉,欣與子而並翔,天啟其原,自忝蘋蘩,幼則同遊,長則同班,同心厥職,其臭如蘭,庶績未凝,聖朝疇谘,顯佐納言,光綜萬機,出順景而為偶,入闃然而無依,步空宇以低徊,想宴笑之餘暉,意躔綿而彌結,淚雨麵而霑衣。

梁江淹別賦曰: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複燕宋兮千裏,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兮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棹容與而記[《文選》十六作詎,此訛。]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禦,橫玉柱而霑軾,居人愁臥,恍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知離夢之躑躅,意離魂之飛揚,爾乃別雖一緒,事乃萬族,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繡軸,帳飲東都,送客金穀,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豔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同瓊珮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裏,惜瑤草之徒芳,慚幽宮之琴瑟,悔台上之流黃,春闈閟此青苔色,秋帳涵茲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棋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回紋詩兮影獨傷,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摧骨驚。

又去故鄉賦曰:日已暮兮,隱吳山之丘墟,北風折兮絳花落,流水嚴兮翠莖流,發桂枝而不是,悵浮雲之離居,乃陵大壑,越蒼川,茫茫積水,崚崚斷山,窮陰匝海,平蕪帶天,於是泣故關之已虛,傷故國之無際,出汀洲而解冠,入漵浦而捐袂,芳洲之草行欲暮,桂水之波不可渡,絕世獨立兮,報君子之一顧,是時霜翦蕙兮風摧芷,平原晚兮黃霧起,重曰:江南之杜衡兮色已陳,原使黃鵠兮報佳人,橫羽觴而掩望,撫玉琴兮何親。

梁劉孝儀歎別賦曰:在羈旅兮為思,每居常而不樂,意難偕於駘蕩,情易邀於隕獲,愁非和而自來,憂試排而不卻,退求己以自省,慨撫衿而太息,位不俟於一進,發徒彰於二色,名有似於務耕,學無均於譬織,在初歸之為慶,庶因拙而自收,保私庭之宴喜,共昆弟而嬉遊,校小文於搖筆,比揩式於臨流,止每歡於接膝,行如喜於同輈,忽一去而數千,遂離居而別域,阻同被於當寐,乖共餐於終食,唯憑遠望以代歸,負相思其無力。

梁張纘離別賦曰:太常劉侯,前輩宿達,餘在紈綺之歲,固已欽其風矣,及理棹江幹,攬涕還望,采蕭之詠,不覺成篇,彼劉侯之矯矯,承世德之清輝,挺荊衡之箘簵,輝江漢之珠璣,昔相知於一定,逾盛衰乎二紀,豈因媒以成親,非彈冠而來仕,分自諧於金石,情冥符乎蘭芷,忘時輩之後先,略相知之年齒,及胥遇於雲閣。又方駕而聯曹,宵擁衾而暗語,晝稅鞅以遊遨,案方前而等食,衣共體而同袍,猶合歡之蠲忿,如來蘇之釋勞,唯吾人之與子兮,諒不言其已召,在百代而奚殊,雖千年而同調,寧風波之所移,豈流俗之能要,非高唱而雲擬,逢下士而或笑,隔原言於信次,尚眷眷而興懷,矧雲崖之遠訣,抱離袖而長乖,顧龍門而掩涕,瞻郢路而何偕,在驚禽之屢感,迫徂年之長暮,眺湘沅之分流,遵洞庭之永路,山峻高而易隱,浦邅回而難溯,猿啾啾而夜吟,鵑騷騷而曉度,撫客子兮其何心,能辭鄉兮別故,共抱荃蕙之遺芳,共[《初學記》十八作不。]離披於霜露。

【書】漢李陵與蘇武書曰:子卿名聲冠於圖籍,分義光於二國,形影表於丹青,爵祿傳於王室,家獲無窮之寵,永明白於千載,夫行誌誌立,求仁得仁,雖遭困厄,死而後已,將何恨哉,陵前提步卒五千,深入匈奴右地三千餘裏,雖身降名辱,下計其功,豈不足以免老母之命耶,嗟乎子卿,世事謬矣,功者福主,今為禍先,忠者義本,今為重患,是以彭蠡赴流,屈原沉身,子欲居九夷,此不由感怨之誌耶,行矣子卿,恩若一體,分為二朝,悠悠永絕,何可為思,人殊俗異,死生斷絕,何由複達。

漢蘇武報李陵書曰:曩以人乏,奉使方外,至使遐夷作逆,封豕造悖,銶狼出爪,摧辱王命,身幽於無人之處,跡戢於胡塞之地,歃朝露以為飲,茹田鼠以為糧,窮目極望,不見所識,側耳遠聽,不聞人聲,當此之時,生不足甘,死不足惡,所以忍困強存,徒念忠義,雖誘仆以隆爵厚寵,萬金之利,不以滑其慮也,迫以白刃在頸,鈇锧在喉,不以動其心也,何則,誌定於不回,期誓於沒命,幸賴聖明,遠垂拯贖,得使入湯之禽,複假羽毛,刖斷之足,複蒙連續,每念足下,才為世英,器為時出,語曰:夜行被繡,不足為榮,況於家室孤滅,棄在絕域,衣則異製,食味不均,棄損功名,雖尚視息,與亡無異,向使君服節死難,書功竹帛,傳名千代,茅土之封,永在不朽,不亦休哉,嗟乎季卿,事已去矣,失之毫釐,差之千裏,將複何言,所貺重遺,義當順承,本為一體,今為異俗,餘歸漢室,子留彼國,臣無境外之交,故不當受,乖離邈矣,相見未期,國別俗殊,死生隔絕,岱馬越鳥,能不依依,謹奉答報,並還所贈。

李陵重報書曰: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讬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困窮,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韝毳幕,以禦風雨,膻肉酪漿,以充饑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聽之不覺淚下,與子別後,邊聲四起,晨坐益複無聊,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禮義之鄉,入無知之俗,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誌,顧國家於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左右之人,見陵如此,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秖令人悲,增忉怛爾,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範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複句踐之讎,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爾,足下又雲,漢於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雲爾乎,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室,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子尚如此,陵複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複能屈身稽顙,回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嗟乎子卿,夫複何言,相去萬裏,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

後漢張奐與延篤書曰:唯別三年,無一日之忘,京師禁急,不敢相聞,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年老氣衰,智盡謀索,每有所處,違宜失便,北為兒車所讎,[按後漢書九十五張奐傳論雲,見欺豎子疑本句北當作比,車當作輩。]中為馬循所困,直欲入三泉之下,複鎮之以大石,厄乎此時也,且太陰之地,冰厚三尺,木皮三寸,風寒慘冽,剝脫傷骨,但此自非老憊者所堪,而複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眾難聚集,不可一二言也,聾盲日甚,氣力寢衰,神耶當複相見者,[句有訛。]從此辭矣。

後漢竇玄,形貌絕異,天子以公主妻之,舊妻與玄書別曰:棄妻斥女敬白竇生,卑賤鄙陋,不如貴人,妾日已遠,彼日已親,何所告訴,仰呼蒼天,悲哉竇生,衣不厭新,人不厭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獨何人,而居我處。

晉趙景真與嵇茂《齊書》曰:昔李叟入秦,及關而歎,梁生適越,登嶽長謠,夫以嘉遯之舉,猶懷戀恨,況乎不得已者哉,惟別之後,離群獨逝,背榮宴,辭倫好,經迥路,造沙漠,鳴雞戒旦,則飄爾晨征,日薄西山,則馬首靡讬,或乃回飆狂厲,白日寢光,徙倚交錯,陵隰相望,涉澤求蹊,披榛覓路,嘯詠溝渠,良不可度,斯亦行路之艱難,然非吾心之所懼也。又北土之性,難以讬根,投人夜光,鮮不案劍,今將植橘柚於玄朔,蒂華藕於脩陵,表龍章於裸壤,奏韶武於聾俗,固難以取貴矣,朝霞啟暉,則身疲於遄征,太陽戢曜,則情劬於夕惕,思躡雲梯,橫奮八極,披艱埽穢,蕩海夷嶽,蹴昆侖使西倒,踏泰山令東覆,平滌九區,恢廓宇宙,斯亦吾心之鄙原也,時不我與,垂翼遠逝,鋒铓靡加,六翮摧屈,自非樂天知命,誰能不憤悒者哉,吾子植根芳苑,擢秀清流,榮曜眩其前,豔色餌其後,良儔交其左,聲名馳其右,翱翔倫黨之間,弄姿房帷之裏,從容顧眄,綽有餘裕,俯仰吟嘯,自以為得誌矣,豈能與吾同大丈夫之憂樂哉,去矣嵇生,永離隔矣,煢煢飄寄,臨沙漠矣,悠悠三千,路難涉矣,執手之期,邈無日矣,思心彌結,誰雲釋矣,無金玉爾音,而有遐心,身雖胡越,意存斷金。

晉嵇茂齊答趙景真書曰:登山遠望,睹〈山孝〉〈山郭〉以成憤,策杖廣澤,瞻長波以增悲,遊眄春圃,情有秋林之悴,濯足夏流,心懷冬冰之慘,對榮宴而不樂,臨清觴而無歡,今足下琬琰之樸未剖,而求光時之價,騏驥之足未攄,而希絕景之功,心銳而動淺,望速而應遲,故有企佇之懷爾,夫處靜不悶,古人所貴,窮而不濫,君子之美,故顏生居陋,不改其樂,孔父困陳,弦歌不廢,幸吾子思弘遠理,舍道自榮,將與足下交伯成於窮野,結箕山乎蓬屋,侶範生於海濱,儔黃綺於商嶽,憑輕雲以絕馳,遊曠蕩以自足,雖不齊足下之所樂,亦吾心之所原也。

梁簡文帝與劉孝綽書曰:執別灞泄,嗣音阻闊,合璧不停,旋灰屢徙,玉霜夜下,旅雁晨飛,想涼燠得宜,時候無爽,既官寺務煩,簿領殷湊,等張釋之條理,同於公之明察,雕龍之才本傳,靈蛇之譽自高,頗得暇逸於篇章,從容於文諷,頃擁旄西邁,載離寒暑,曉河未落,拂桂棹而先征,夕鳥歸林,懸孤帆而未息,足使邊心憤薄,鄉思邅回,但離闊已久,載勞寤寐,佇聞還驛,以慰相思。

又與蕭臨川書曰:零雨送秋,輕寒迎節,江楓曉落,林葉初黃,登舟已積,殊足勞止,解維金關,定在何日,八區內侍,厭直禦史之廬,九棘外府,且息官曹之務,應分竹南川,剖符千裏,但黑水初旋,未申十千之飲,桂宮既啟,複乖雙闕之宴,文雅縱橫,即事分阻,清夜西園,眇然未剋,想征艫而結歎,望桂席而霑衿,若使弘農書疏,脫還鄴下,河南口占,儻歸鄉裏,必遲青泥之封,且覯朱明之詩,白雲在天,蒼波無極,瞻之岐路,眷慨良深,愛護波潮,敬勖光彩。

梁元帝與蕭挹書曰:闊別清顏,忽焉已久,未複音息,勞望情深,暑氣方隆,恒保清善,握蘭雲閣,解紱龍樓,允膺妙選,良為幸甚,想同僚多士,方駕連曹,雅步南宮,容與自玩,士衡已後,唯在茲日,惟昆與季,文藻相暉,二陸三張,豈獨擅美,比暇日無事,時複含毫,頗有賦詩,別當相簡,但衡巫峻極,漢水悠長,何時把袂,共披心腹。

梁劉孝標答郭峙書曰:聞君子舊矣,但人非豕鹿,轉加蓬逝,波駭雨散,動間山川,故無由交羽觴,薦雜佩,睨浮雲以搔首,臨清風而浩歌,變燧回星,亦雲勞止。

周王裒與周弘讓書曰:嗣宗窮途,楊朱岐路,征蓬長逝,流水不歸,南北殊方,炎涼異節,木皮春厚,桂樹冬榮,攝衛惟宜,動靜多豫,賢兄入關,敬承闊曲,猶依杜陵之水,尚保東陂之田,鏟跡幽蹊,銷聲穹穀,何其愉樂,幸甚幸甚,弟昔因多疾,亟覽九仙之方,晚涉世途,猶懷五嶽之舉,頃年事遒盡,容發衰謝,芸其黃矣,零落無時,還念生涯,繁憂總集,親[周書四十一王裒傳作視。]陰愒日,類趙孟之徂年,負杖行吟,同劉琨之積慘,河陽北遊,空思鞏洛,灞陵南望,唯見長安,所貴書生之魂,還依舊裏,射聲之鬼,無恨他鄉,浮雲在天,邈無由矣,會見之期,長無日矣,援筆攬紙,龍鍾橫集。

陳周弘讓答王裒書曰:甚矣悲哉,此之為別也,雲飛泥沉,金鑠蘭滅,玉音不嗣,瑤華莫因,家兄至自鎬京,致來書於穹穀,故人之跡,有如對麵,開題申紙,流臉霑膝,與弟分袂西陝,言反東區,雖保周陂,還依蔣徑,三荊離坼,二仲不歸,麋鹿為曹,更多悲緒,丹經在握,貧病莫諧,芝術可求,聊因采掇,昔吾壯日,及弟富年,俱值邕熙,並歡衡泌,南風雅操,清觴妙曲,弦琴促坐,無乏夕晨,玉瀝金華,冀獲難老,不虞一旦,翻覆波瀾,吾已愒陰,弟非茂齒,禽尚之契,各在天涯,永念生平,難為胸臆,正當視陰數箭,排愁破涕,人生樂爾,憂戚何為,原愛玉體,珍金相,保期頤,享考黃發,猶冀蒼雁赬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但寄相思,搦管操觚,聲淚俱咽。

陳徐陵答尹義《尚書》曰:別離二國,雲雨十年,心想河陽,言銅爵而無遠,神遊漳水,與金鳳而俱飛,弟留連河北,義等周南,懷此殊才,實可傷歎,吾崦嵫既暮,容鬢凋然,風氣彌留,砭藥無損,追惟疇昔,共備行人,家國安危,賓禮升降,懸壺代哭,俱曆春冬,移管於箕,同茲辛苦,鳴蜩抱樹,亟見藏冰,歸雁銜蘆,多曆寒食,靖言念此,如何可忘,夫以擁腫之木,得免困[文苑英華六百八十五作因。]於不才,觳觫之牛,自保由於無用,嗟餘鄙陋,未有龔生,唯歎吾賢,不同蘧瑗爾,夫推溝拯溺,無切皇衷,逸翮飄鱗,見優機覽,所以降尺一之書,馳輶軒之使,心期與國,必遂還途,寧謂親鄰,更成難請,伊昔梁朝,共奉嘉聘,張茲大帛,處彼高閎,庭奏歌鍾,座延嬌眄,賓客之敘,方於階阼,田獵之禽,同於君膳,正以鄉關阻亂,致爾拘留,家國隆平,義應旋反,韓宣屢至,宰孔頻還,翻爾遲回,豈雲鄰睦。

◇怨

《春秋潛潭巴》曰:河水逆流,怨氣盛也。

《毛詩序》曰: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又曰: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親九族而好讒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詩也,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無胥遠矣。

《左傳》曰: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封心},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又曰:晉郤至獻楚捷於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單子語諸大夫曰:溫季其亡乎,位於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怨之聚,亂之本也,多怨而階亂,何以在位,夏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將慎其細也,今而明之,其可乎。

又曰:吳公子劄來聘,請觀於周樂,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盛乎。

又曰:子產雲,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又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身,小人之言,僣而無徵,故怨咎及之。

《論語》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又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管子》曰:凡禍亂之所生,生於怨咎,怨咎之所生,在於非理,故曰閑禍在除怨。

《楚辭》曰:怨靈修[原作循,據馮校本改。]之浩蕩,終不察夫民心。

《淮南子》曰:和氏之璧,夏後之璜,揖讓而進之以合歡,夜以投人則為怨,時與不時也。

《琴操》曰:王昭君者,齊國人也,顏色皎絜,聞於國中,獻於孝元帝,訖不幸納,積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曠,偽不飾其形容,元帝每曆後宮,疏略不過其處,後單於遣使者朝賀,元帝陳設倡樂,乃令後宮妝出,昭君怨恚日久,乃便循飾,善妝盛服,光暉而出,俱列坐,元帝謂使者曰:單於何所原樂,對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備,唯婦人醜陋,不如中國,乃令後宮欲至單於者起,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備在後宮,粗醜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誠原得行,帝大驚悔之,良久太息曰:朕已誤矣,遂以與之,昭君至單於,心思不樂,乃作怨曠思惟歌曰: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升雲,遊倚曲房,離宮絕曠,身體摧藏,誌念抑冗,不得頡頏,雖得餧食,心有徊徨,我獨伊何,改往變常,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瓘瓘,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裏悠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續漢書》曰:建武三十年三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書曰: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詩】魏阮瑀詩曰: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塵,雖稱百齡壽,孰能應此身,猶獲嬰凶禍,流離恒苦辛。

宋鮑昭行路難曰: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西山,明朝複更出,今我何時得自然,一滅永罷歸黃泉,人生苦多歡樂少,意氣敷腴在盛年,且原得誌數相就,床頭恒有沽酒錢,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委皇天。

又曰:寫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民生亦有命,安能行歎複坐愁,酌酒小自寬,舉杯斷絕歌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齊謝朓玉階怨詩曰:夕殿下珠簾,流螢飛複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梁元帝送西歸內人詩曰:秋氣蒼茫結孟津,複送巫山薦枕神,昔時慊慊愁應去,今日勞勞長別人。

梁豫章王蕭綜聽鍾鳴詩曰:曆曆聽鍾鳴,當知在帝城,西樹隱落月,東窗見曉星,霧露朏朏未分明,鳥啼啞啞已流聲,驚客思,動客情,客思鬱從橫,翩翩孤雁何所棲,依依別鶴半夜鳴,今歲行已暮,雨雪向淒淒,飛蓬旦夕起,楊柳尚翻低,氣鬱結,涕滂沱,愁思無所讬,強作聽鍾歌。

梁範雲登城怨詩曰:楚妃歌脩竹,漢女奏幽蘭,獨以閨中笑,豈知城上寒。

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曰:應門寂已閉,非複後庭時,況在青春日,萋萋綠草滋,妾身似秋扇,君恩絕履綦,詎憶遊輕輦,從今賤妾辭。

梁吳筠行路難曰:洞庭水上一株桐,經霜觸浪困嚴風,昔時抽心曜白日,今旦怨死黃沙中,洛陽名工見谘嗟,一嗟一剋作琵琶,白璧規心學明月,珊瑚暎麵作風花,帝王見賞不見忘,提攜把握登建章,掩抑摧藏張女彈,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對君子,遙遙夜夜宿未央,未央婇女棄鳴篪,爭見拂拭生光儀,茱萸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樹枝,不學衡山南嶺桂,至今千載猶未知。

又曰:青璅門外安石榴,連枝接葉夾禦溝,金墉城西合歡樹,垂條照采拂鳳樓,遊俠少年遊上路,傾心顛倒想戀慕,摩頂至足買片言,開胸瀝膽取一顧,自言家在趙邯鄲,翩翩舌杪複劍端,青驪白駮的盧馬,金羈綠控紫絲鞶,躞蹀橫行不肯進,夜夜汗血至長安,長安城中諸貴臣,爭貴儒者席上珍,複聞梁王好學問,輕棄劍客如埃塵,吾丘壽王始得意,司馬相如適被申,大才大辯尚如此,何況我輩輕薄人。

又曰:君不見西陵田,從橫十字成陌阡,君不見東郊道,荒涼蕪沒起寒煙,盡是昔日帝王處,歌姬舞女達天曙,今日翩妍少年子,不知華盛落前去,吐心吐意許他人,今旦回惑生猶豫,山中桂樹自有枝,心中方寸自相知,何言歲月忽若馳,君之情意與我離,還君玳瑁金雀釵,不忍見此便心危。

又曰:君不見長安客舍門,娼家少女名桃根,貧窮夜紡無燈燭,何言一朝奉至尊,至尊離宮百餘處,千門萬戶不知曙,唯聞啞啞城上烏,玉蘭金井牽轆轤,丹梁翠柱飛流蘇,香薪桂火炊彫菰,當年翻覆無常定,薄命為女必已粗。

梁孔翁歸班婕妤怨詩曰:長門與長信,日暮九重空,雷聲聽隱隱,車響絕籠籠,恩光隨妙舞,團扇逐秋風,鉛華誰不見,人意自難同。

梁何思澄班婕妤詩曰:寂寂長信晚,雀聲愁洞房,蜘蛛網高閣,駮蘚被長廊,虛殿簾帷靜,閑階花蕊香,愁愁視日暮,還複守空床。

梁施榮泰王昭君詩曰:垂羅下椒閣,舉袖拂胡塵,即即撫心歎,蛾眉誤殺人。

梁徐悱妻劉氏班婕妤怨詩曰:日沒應門閉,愁思百端生,況複昭陽近,風傳歌吹聲,寵移真不恨,讒枉太無情,祗言爭分理,非妒舞腰輕。

梁王叔英妻劉氏王昭君怨詩曰:一生竟何定,萬事良難保,丹青失應圖,匣玉成秋草,相接辭關淚,至今猶未燥,漢使汝南還,殷勤為人道。

梁範靖妻沈氏昭君歎詩曰:早信丹青巧,重賂洛陽師,千金畫雲鬢,百萬寫娥眉。

陳陰鏗班婕妤詩曰:柏梁新寵盛,長信昔恩傾,誰謂詩書巧,翻為歌舞輕,花月分窗進,苔草共階生,憶淚衫前滿,單眠夢裏驚,可惜逢秋扇,何用合歡名。

陳明昭[樂府詩集二十九作陳昭,按晉諱昭作明,當是陳昭沿舊稱作明君辭,後人誤倒。]君辭曰:跨鞍今永訣,垂涕別親賓,漢地隨行盡,胡關逐望新,郊河壅塞霧,隴日闇沙塵,唯有孤明月,猶能遠送人。

【賦】漢董仲舒士不遇賦曰:嗚呼嗟乎,遐哉邈矣,時來曷遲,去之速矣,屈意從人,悲吾族矣,正身俟時,將就木矣,心之憂兮,不期祿矣,遑遑匪寧,祗增辱矣,努力觸藩,徒摧角矣,不出戶庭,庶無過矣,重曰: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辯詐而期通,貞士以耿介而自束,雖日三省於吾身,繇懷進退之唯穀,彼寔繁之有徒,指貞白以為墨,目信嫮而言眇,口信辯而言訥,鬼神不能正人事之變戾,聖賢亦不能開愚夫之違惑,出門則不可與偕同,藏器又蚩其不容,退洗心而內訟,固亦未知其所從,觀上世之清暉,廉士煢煢而靡歸,殷湯有卞隨與務光,周武有伯夷與叔齊,孰若反身於素業,莫隨世俗而輪轉,雖矯情而獲百利,不如複心而歸一善。

漢司馬遷悲士不遇賦曰: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顧影而獨存,恒克己而複禮,懼誌行而無聞,諒才韙而世戾,將逮死而長勤,雖有行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何窮達之易惑,信美惡之難分,時悠悠而蕩蕩,將遂屈而不伸,使公於公者,彼我同兮,私於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籲嗟闊兮,人理顯然,相傾奪兮,好生惡死,才之鄙也,好貴夷賤,哲之亂也,炤炤洞達,胸中豁也,昏昏罔覺,內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選,沒世無聞,古人惟恥,朝聞夕死,孰雲其否,逆順還周,乍沒乍起,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委之自然,終歸一矣。

漢司馬相如陳皇後長門賦曰:原賜問而同進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循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而幸臨,浮雲鬱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晝陰,雷隱隱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刻木蘭以為榱兮,飾文杏以為梁,日黃昬而望絕兮,悵獨讬於空堂,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援雅琴以變調兮,奏愁思之不可長,案流徵以卻轉兮,聲窈妙而複揚,摶芬若以為枕兮,席荃蘭而茝香,忽寢寐而夢想兮,魂若君之在傍。

班婕妤自傷賦曰:承祖考之遺德,荷性命之淑靈,登薄軀於宮闈,充下陳於後庭,蒙聖皇之渥惠,當日月之盛明,揚光烈之翕赫,奉隆寵於增城,既遇幸於非位,竊庶幾乎嘉時,陳女圖而鏡鑒,顧女史而問詩,曆年歲而悼懼,閔蕃華之不滋,白日忽以移光,遂暗漠以昧幽,猶被覆載之厚德,不廢捐於罪尤,奉供養於東宮,讬長信之末流,重曰:潛玄宮兮幽以清,應門閉兮禁闈扃,華殿塵兮玉階苔,中庭萋兮綠草生,神眇眇兮密靜處,君不禦兮誰為榮,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雲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

魏丁廙蔡伯喈女賦曰:伊太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曜鮮,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話言,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玄,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美榮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何大原之不遂,飄微軀於逆邊,行悠悠於日遠,入穹穀之寒山,慚柏舟於千祀,負冤魂於黃泉,我羈虜其如昨,經春秋之十二,忍胡顏之重恥,恐終風之我萃,詠芳草於萬裏,想音塵之仿佛,祈精爽於交夢,終寂寞而不至,哀我生之何辜,為神靈之所棄,仰蕣華其已落,臨桑榆之歔欷,入穹廬之秘館,亟逾時而經節,歎殊類之非匹,傷我躬之無悅,脩膚體以深,[句有脫文。]念蘭澤之空設,佇美目於胡忌,向凱風而泣血。

梁江淹恨賦曰: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於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若乃趙王既虜,遷於房陵,薄心動念,昧旦晨興,別豔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為怨難勝,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吊影慚魂,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搖風忽起,白日西匿,隴雁少飛,岱雲寡色,望君皇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至如敬通見抵,罷歸田裏,閉關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右顧稚子,脫略公卿,跌宕文史,齎誌沒地,長懷無已,若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引,素琴晨張,秋日蕭索,浮雲無光,鬱青霞之奇誌,入脩夜之不暘,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汩起,泣下霑衿,亦複含酸茹怨,銷落湮沉,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裏,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管盡,琴瑟滅兮丘隴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