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4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贈答

◇贈答

《毛詩》曰:無言不詶。

又,周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鴞焉。

又,吉甫作頌,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

《晏子》曰:曾子將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贈人以軒,不如贈人以言。

《史記》曰:孔子適周,見老子,辭去,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

《孫卿子》曰: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鍾鼓琴瑟。

《莊子》曰: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

《韓子》曰:鄭人有遺燕相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過書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悅之曰:舉燭者,高明也,舉賢任之,司[○《太平禦覽》八百七十作國。]以治。

《穆天子傳》曰:穆王饗西王母於瑤池之上,上賦詩往來,辭義可觀。

《漢書》曰: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常揖讓之時,必稱詩以喻其誌。

又曰:陳遵為河南太守,既至官,常遣從使西,召善書吏十人於前,治私書,謝京師親故,遵憑幾,占書數百封,親疏各有意。

《文士傳》曰:桓驎伯父烏[《太平禦覽》三百八十五作焉,此訛。]官至太尉,驎年十二,在座,焉告客曰:吾此弟子,知有異才,殊能作詩賦,各[○據禦覽。當作客。]乃為詩曰:甘羅十二,楊烏九齡,昔有二子,今則桓生,驎即應聲答曰:邈矣甘羅,超等絕倫,伊彼楊烏,命世稱賢,嗟予憃弱,殊才偉年,仰慚二子,俯媿過言。

漢雜事曰:高彪謁馬融,辭疾不見,彪覆刺與書曰:聞高風為日久矣,故不待介者,造君子之門,冀一見龍光,敘腹心之原,不圖辭之以疾,昔者周公兄父文武,九命作伯,以君華夏,猶握沐吐餐,以接白屋之士,天下歸德,曆載邈矣,今君不能相見,宜哉,融省書大慚,遣人辭謝追請,徑去不還。

先賢行狀曰:杜安入太學,時號曰神童,時貴戚慕安高行,多有與書者,不輒發,以慮後患,常鑿壁藏書,當時皆嘉其慮遠。

《會稽典錄》曰:陳業少特操,沛國桓儼,當世英俊,避地會稽,聞業高節,欲與相見,終不獲,後儼浮海南入交州,臨去,遺書與業曰:不因行李,以係陰山白樓,曰:從容養高,動靜履直,季世多艱,爰適樂土,聞高風饑渴語言,知乃深隱邈然,終時求仁,斯得勤而無憾,齊蹤古賢,何其優哉。

《蜀誌》曰:馬良使吳,良謂諸葛亮曰:今銜國命,協睦二家,幸為良介於孫將軍,亮曰:君試自為文,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勳,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原降心有納,以慰將命,權大悅之。

文章敘錄曰:杜摯與毌丘儉鄉裏相親,故為詩與儉,求仙人藥一丸,欲以感切儉,求助也。

荀氏家傳曰:荀勖,蜀平之後,遣使通吳,司馬文王,用公所作書與孫皓,皓報命和親,王謂公曰:君前作書,使吳思順,勝十萬之眾也。

《楚辭》曰:結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

【詩】後漢蔡邕答對元式詩曰:伊餘有行,爰戾茲邦,先進博學,同類率從,濟濟群彥,如雲如龍,君子博文,貽我德音,辭之集矣,穆如清風。

又答卜元嗣詩曰:斌斌碩人,貽我以文,辱此休辭,非餘所希,敢不酬答,賦誦以歸。

魏王粲贈蔡子篤詩曰:悠悠世路,亂離多阻,濟岱江衡,邈焉異處,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魏徐幹答劉楨詩曰:與子別無幾,所經未一旬,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陶陶朱夏別,草木昌且繁。

魏應瑒報趙淑麗詩曰:朝雲不歸,久結成陰,離群猶宿,永思長吟,有鳥孤棲,哀鳴北林,嗟我懷矣,感物傷心。

魏繁欽贈梅公明詩曰:瞻我北園,有條者桑,遘此春景,既茂且長,氤氳吐葉,柔潤有光,黃條蔓衍,青鳥來翔,日月其邁,時不可忘,公子瞻旃,勳名乃彰。

魏程曉贈傅休弈詩曰:煢煢獨夫,寂寂靜處,酒不盈觴,肴不掩俎,厥客伊何,許由巢父,厥醴伊何,玄酒瓠脯。

又贈傅休弈詩曰:三光飛景,玉衡代邁,龍集甲子,四時成歲,權輿授代,徐陳蕩穢,元服初嘉,萬福鹹會,赫赫應門,嚴嚴朱闕,群後傷傷,[明本作堂揚揚。]庭燎晳晳。

魏邯鄲淳答贈詩曰:我受上命,來隨臨菑,與君子處,曾未盈期,見召本朝,駕言趣期,群子重離,首命於時,餞我路隅,贈我嘉辭,既受德音,敢不答之,餘惟薄德,既局且鄙,見養賢侯,於今四祀,既庇西伯,永誓沒齒,今也被命,我在不俟,瞻戀我侯。又慕君子,行道遲遲,體逝情止,豈無好爵,懼不我與,聖主受命,千載一遇,攀龍附鳳,必在初舉,行矣去矣,別易會難,自強不息,人誰獲安,原子大夫,勉匱成山,天休方至,萬福爾臻。

晉張華答何劭詩曰:良朋貽新詩,示我以遊娛,穆如灑清風,煥若春華敷,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園墟,衰夕近辱殆,庶幾並懸輿,散發重陰下,把杖臨清渠,屬耳聽鳴禽,流目玩儵魚,從容養餘日,取樂於桑榆。

又詩曰:駕言歸外庭,放誌永棲遲,相伴步園疇,春草鬱鬱滋,榮觀雖盈目,親友莫與偕,悟物增隆思,結戀慕同儕,援翰屬新詩,永歎有餘懷。

又贈摯仲治詩曰:君子有逸誌,棲遲於一丘,仰蔭高林茂,俯臨淥水流,恬淡養玄虛,況精研聖猷。

何劭贈張華詩曰:四時更代謝,萬物迭卷舒,暮春忽複來,和風與節俱,俯臨清泉湧,仰觀嘉木敷,在昔同班司,今者並園墟,私原階黃發,逍遙樂琴書,舉爵茂陰下,攜手共躊躇,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晉潘嶽為賈謐贈陸機詩曰:神農更生,軒轅承紀,畫野離彊,爰封眾子,夏殷既襲,宗周係祀,綿綿瓜瓞,六國互峙,彊秦兼並,吞滅四隅,子嬰麵櫬,漢祖應符,靈獻微弱,在涅則渝,三雄鼎足,孫啟南吳,南吳伊何,僣號稱王,大晉統天,仁風遐揚,偽孫銜璧,奉土歸疆,婉婉長離,陵江而翔,長離雲誰,谘餘陸生,鶴鳴九皋,猶載厥聲,況乃海隅,播名上京,爰應旌招,撫翼紫庭,蕃嶽作鎮,輔我京室,旋及桑梓,帝弟作弼,式雲國官,清塗攸失,吾子洗然,恬淡自逸,廊廟惟清,俊乂是延,擢應嘉舉,自國而遷,齊轡群龍,光讚納言,優遊省闥,珥筆華軒,昔餘與子,繾綣同朝,脩日朗月,攜手逍遙,自我離群,二周於今,雖簡其麵,分著情深,子其超矣,實慰我心,發言為詩,望俟好音,欲崇其高,必重其曾,在南稱甘,度北則橙,崇子鋒穎,不騫不崩。

晉陸機答賈謐詩曰:先天創物,景命是膺,降及群後,迭毀迭興,邈矣終古,崇替有徵,在漢之季,皇綱幅裂,雄臣騰騖,義夫赴節,釋位揮戈,言謀王室,王室之亂,靡邦不泯,如彼墜景,曾不可振,乃眷三哲,俾乂斯民,啟土綏難,改物承天,天厭霸德,皇祚告釁,獄訟違魏,謳歌逼晉,陳留歸蕃,我皇登禪,庸崏稽顙,三江改獻,惟公太宰,光翼二祖,誕育洪胄,纂戎於魯,昔我逮茲,時惟下僚,及子棲遲,同林異條,年殊誌密,服舛義禂,遊跨三春,情固二秋,祗承皇命,出納無違,往踐蕃朝,來步紫微,升降秘閣,我服載暉,孰雲匪懼,仰肅明威,分索則易,攜手實難,念昔良遊,茲焉永歎,公之雲感,貽此音翰,蔚彼高藻,如玉如蘭,民之胥好,指狂厲聖,儀形在昔,爭聞子命。

又答潘尼詩曰:於穆同心,如瓊如琳,我東日徂,來餞其琛,彼美潘生,實綜我心,探子玉懷,疇爾惠音。

又贈馮文羆詩曰:嗟我人斯,戢翼江潭,有命集上,翻飛自南,出彼幽穀,及爾同林,雙情交映,遺物識心。

又贈潘尼詩曰:水會於海,雲翔於天,道之所混,孰後孰先,及子雖殊,同升太玄,舍彼玄冕,襲此雲冠,遺情市朝,永誌丘園,靜猶幽穀,動若揮蘭。

又贈從兄車騎詩曰:孤獸思故藪,離鳥悲舊林,翩翩遊宦子,辛苦難為心,仿佛穀水陽,婉孌昆山陰,營魄懷茲土,精爽若飛沉。

又贈波丘令馮文羆詩曰:夙駕出東城,送子臨江曲,密席接同誌,羽觴飛酃淥,登樓望峻陂,時逝一何速。

又贈紀士詩曰:瓊朅俟豐價,窈窕不自鬻,有美蛾眉子,惠音清且淑,修嫮協姝麗,華顏婉如玉。

又贈顧彥先詩曰:清夜不能寐,悲風入我軒,立影對孤軀,哀聲應苦言。

晉傅玄答程曉詩曰:弈弈兩儀,昭昭太陽,四氣代升,三朝受祥,濟濟群後,瓘瓘聖皇,元服肇禦,配天垂光,伊周作弼,王室惟康,顒顒兆民,蠢蠢戎膻,率土充庭,萬國奉蕃,皇澤雲行,神化風宣,六合鹹熙,遐邇同歡,赫赫明明,天人合和,下罔遺滯,焦朽斯華,矧我良朋,如玉之嘉,穆穆雝雝,興頌作歌。

又答程曉詩曰:羲和運玉衡,招搖賦朔旬,嘉慶形三朝,美德揚初春,聖主加元服,萬國望威神,伊周敷玄化,並世霑天人,洪涯歌山岫,許由嗟水濱。

又傅鹹贈褚武良詩曰:爰暨於褚,惟晉之禎,肇振鳳翼,羽儀上京,聿作喉舌,納言紫庭,光讚帝道,敷皇之明,方任之重,實在江揚,乃授旄鉞,宣曜威靈,悠悠遐邁,東夏於征。

又贈建平太守李叔龍詩曰:弘道興化,實在良守,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於眾,乃子之授,南荊注望,心乎克副。

又贈太尉司馬虞顯機詩曰:帝崇元淑,妙選其屬,命子是佐,增袞之縟。

又贈崔伏二郎詩曰:英妙之選,二生之授,顒顒兩城,歡德之茂,君子所居,九夷非陋,無狹百裏,而不垂覆,人之好我,贈我清詩,示我周行,心與道期,誠發自忠,義形於辭,古人辭讜,豈不爾思。

又與尚書同僚詩曰:非望之寵,謬加於己,猥授非據,奄司萬裏,煌煌朱軒,服驥參騄,曄曄初延,肅肅臣仆,暉光顯赫,眾目所屬,斯之弗稱,匪榮伊辱,質弱尚甫,受任鷹揚,德非樊仲,王命是將,百城或違,無能有匡,一州之矜,將弛其綱,得意忘言,言在意後,夫惟神交,可以長久,我心之孚,有盈於缶,與子階[疑當作偕。]老,豈曰執手,出司萬裏,牧彼朔濱,服冕乘軒,六轡既均,威風先邁,百城肅震。

又答潘尼詩並序曰:司州秀才潘正叔,識通才高,以文學溫雅為博士,餘性直而處清論襃貶之任,作詩以見規,雖襃飾之舉,非所敢聞,而斐粲之辭,良可樂也,答之雖不足以相詶報,所盍各言誌也,詩曰:貽我妙文,繁春之榮,匪榮斯尚,乃新其聲,吉甫作頌,有馥其馨,寔由樊仲,其德克明,授此瓦礫,廁彼瑤瓊,貺非其喻,聞寵若驚。

又答欒弘詩並序曰:安樂令欒弘,太傅钜平侯羊公辟,未就而公薨,後應司州之命,舉秀才,博文通濟之士,餘失和於府,當換為護軍司馬,賦詩見贈,答之雲爾,钜平作宰,是貴是欽,弓旌仍招,嘉命胥尋,鸞鳳養儀,戢翼幽林,未附雅調,以和韶音,钜平遐逝,厲誌彌深,肅肅京司,清風裁邁,乃延群彥,龍集鳳會,亦既斯降,萬裏有賴,聲發響應,好結傾蓋。

晉潘尼答傅鹹詩序曰:司徒左長史傅長虞,會定九品,左長史宜得其才,屈為此職,此職執天下清議,宰割百國,而長虞性直而行,或有不堪,餘與之親,作詩以規焉,悠悠群吏,非子不整,嗷嗷眾議,非子不靖,忽荷略紐,握綱提領,矯矯貞臣,惟國之屏。

又贈吳王郎中令陸士衡詩曰:東南之美,曩惟延州,顯允陸生,於今斯疇,振鱗南海,濯翼洪流,婆娑翰林,容與墳丘,玉以瑜潤,隨以光融,乃漸上京,乃儀儲宮,玩爾清藻,味爾芳風,泳之彌廣,揖之彌衝,昆山何有,有瑤有瑉,及爾同僚,具惟近臣,予涉素秋,子登青春,媿無老成,廁彼日新,祁祁大邦,惟桑與梓,穆穆伊人,南國之紀,帝曰爾諧,惟王卿士,俯僂從命,奚恤奚喜。

又答陸士衡詩曰:顧茲蓬蔚,廁根蘭陂,膏澤雖均,華不足披,逮春不茂,未秋先萎,子濯鱗翼,我挫羽儀,原言難常,載今載離,昔遊禁闥,祗畏夕惕,今放丘園,縱心夷易,口詠新詩,目玩文跡,予誌耕圃,爾勤王役,慚無琬琰,以詶尺璧。

又贈隴西太守張仲治詩曰:二八由唐顯,周以多士隆,群靈感韶運,理翮應翔風,張生拔幽華,蘋蘩登二宮,未幾振朱錦,剖符撫西戎,及子仍同僚,贈言貽爾躬,威刑有時用,唯德可念終。

又贈劉佐詩曰:要言將誰苦,聊以貽友生,念我二三賢,規我無隱情。

又送大將軍掾盧晏詩曰:贈物雖陋薄,識意在忘言,瓊琚尚交好,桃李貴往還,蕭艾苟見納,貽我以芳蘭。

又贈汲郡太守李茂彥詩曰:離索何惆悵,後會未可希,河朔貴相忘,歧路安足悲。

又贈長安令劉正伯詩曰:遊鸞憑太虛,騰鱗讬浮霄,過蒙嘉時會,假翼陵扶搖,疲憊充時乏,及餘再同寮,並跡侍儲宮,攜手登皇朝,劉侯撫西都,邁績參豹喬,德厚化必深,政明奸自消,萬尋由積匱,千裏一步超,爾其騁逸軌,遠塗固可要。

又答楊士安詩曰:逝將辭儲宮,棲遲集南畿,不誤百裏賤,徒惜年誌衰,躊躇顧城闕,怨戀慕端闈,俊德貽妙詩,敷藻發清徽,媿彼襃崇過,感此歧路悲。

又贈榮陽太守吳子仲詩曰:大晉盛得人,儲宮畜髦士,吳侯降高質,剖符授千裏,垂覆豈他鄉,回光臨桑梓,寮類感歧路,黎庶思知恥,老氏喻小鱗,曹參寄獄市,無謂弊邑陋,覆簣由茲起。

晉張載贈虞顯度詩曰:疇昔協蘭房,繾綣在華年,嘉好結平素,分著寮友前,謂得終遐日,綢繆永周旋,吾子遭不造,遘閔丁憂艱,俾我失良朋,誰與吐話言,一日為三秋,歲況乃三年,離居一何闊,結思如回川。

晉石崇贈棗腆詩曰:久官無成績,棲遲於徐方,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鄉,恂恂二三賢,身遠屈龍光,攜手沂泗間,遂登舞雩堂,文藻譬春華,談話由蘭芳,消憂以觴醴,娛耳以名娼,博弈逞妙思,弓矢威邊疆。

晉司馬彪贈山濤詩曰:苕苕椅梧樹,寄生於南嶽,上陵青雲霓,下臨千仞穀,處身自孤危,於何讬餘足,晉曹攄贈石崇詩曰:涓涓穀中泉,鬱鬱岩下林,泄泄群翟飛,咬咬春鳥吟,野次何索漠,薄暮愁人心,三軍望衡蓋,歎息有餘音,臨肴忘肉味,對酒不能斟,人言重別離,斯情效於今。

晉劉琨贈盧諶詩曰:時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又重贈劉琨詩[按本詩係劉琨下,則題不當雲重贈劉琨,疑當作重贈盧諶,此有訛誤,馮惟訥晉詩紀逕改作盧諶詩,然按詩義,乃劉答盧詩,疑非。]曰:璧由識真顯,龍因慶雲翔,茨棘非所憩,翰飛遊高岡,餘音非九韶,何以儀鳳皇,新城非芝圃,曷由殖蘭芳。

晉盧諶答劉琨詩曰:隨寶產漢濱,摛此夜光真,不待卞和顯,自為命世珍。

晉棗腆贈石季倫詩曰:深蒙君子眷,雅顧出群俗,受寶取諸懷,所贈非珠玉,凡我二三子,執手攜玉腕,嘉言從所好,企予結雲漢,望風整輕翮,因虛舉雙翰,朝遊清渠側,日夕登高館。

又答石崇詩曰:昔我不造,備嚐顛沛,後土傾基,皇天隕蓋,少懷蒙昧,長無耿介,遺訓莫聞,出入靡賴,我舅敷命,於彼徐方,載詠陟岵,言念渭陽,乃溯洪流,汎身餘艎,宵寢晨逝,曷路之長,亦既至止,原言以寫,爰有石侯,作鎮東夏,寬以撫戎,從容柔雅,我聞有言,居安思危,位極則遷,勢至必移,上德無欲,貴道不為,妙識先覺,通夢皇羲,竊睹堂奧,欽蹈明規。

晉摯虞答杜育詩曰:越有杜生,既文且哲,龍躍穎豫,有聲彰澈,賴茲三益,如瓊如切,好以義結,友以文會,豈伊在高,分定傾蓋,其人如玉,美彼生芻,鍾鼓匪樂,安用百壺,老夫灌灌,離群索居,懷戀結好,心焉恨如。

晉歐陽建答棗腆詩曰:於鑠我舅,明德塞違,俾扞東藩,在徐之邳,載播其惠,載揚其威,濟寬以猛,方夏以綏,光啟先業,增曜重暉,谘餘衝人,艱苦攸離,過庭無聞,頑固匪移,寔賴茲誨,導之軌儀,仰遵嘉訓,俯蹈明規,如葛斯蔓,如樛斯垂,我遘君子,仰之彌高,岩岩其高,即之惟溫,居盈思衝,在貴忘尊,縱酒嘉宴,自明及昏,無幽不妍,靡奧不論,人樂其量,士感其敦。

晉石崇答棗腆詩曰:言念將別,睹物傷情,贈爾話言,要在遺名,唯此遺名,可以全生。

晉杜育贈摯仲治詩曰:之子於歸,言秣其駒,矧乃斯人,乃邁乃徂,雖非顯甫,餞彼百壺,雖非張仲,將膾河魚,人亦有言,貴在同音,雖曰翻飛,曾未異林,顧戀同枝,增其慨心,望爾不遐,無金玉音。

晉棗據答阮德猷詩曰:有朋顧之,貽我良箴,玩之無斁,終詠斯音,燕鼎在舟,雖重不沉,庶憑嘉謨,高跡可尋。

宋顏延之贈王太常僧達詩曰:玉水記方流,璿源載圓折,蓄寶每希聲,雖秘猶彰澈,聆龍〈目祭〉九州,聞鳳窺丹穴,曆聽豈多士,唯然覯時哲,舒文廣國華,敷言遠朝烈,德煇灼邦茂,芳風被鄉耋,側同幽人居,郊扉常晝閉,林閭時晏開,亟回長者轍,庭昏見野陰,山明望鬆雪,靜惟浹群化,徂生入窮節,豫往誠歡聚,悲來非樂闋,屬美謝繁翰,遙懷具短劄。

又直東宮答鄭尚書道子詩曰:皇居體寰極,設險協天功,兩闈阻通軌,對禁阻[《文選》二十六作限。]清風。

宋鮑昭贈顧墨曹詩曰:昏明易遠,離會難揆,雲撤泉分,西艫東軌。

宋鮑令暉題書寄行人詩曰:自君之出矣,臨軒不解顏,砧杵夜不發,高門晝恒關,帳中流熠燿,庭前華紫蘭,物枯識節異,鴻來知客寒。

又寄行人詩曰:桂吐兩三枝,蘭開四五葉,是時君不歸,春風徒笑妾。

齊王儉贈徐孝嗣詩曰:婉婉遊龍,載遊載東,靡靡行雲,並躍齊蹤,無類不感,有來斯雍,之子雲邁,嗟我莫從,歲雲暮止,述職戒行,崇蘭罷秀,孤鬆獨貞,悲風宵遠,乘雁晨征,撫物遐想,念別書情。

齊徐孝嗣答王儉詩曰:書帷停月,琴袖承飆,結芳幽穀,解珮明椒,去德滋永,懷德滋深,行雲傳想,歸鴻寄音。

又齊王融贈族叔衛軍詩曰:台曜澄華,鉉嶽裁峻,經天為象,麗地作鎮,不器其德,有匪斯文,質起瑚璉,才逸卿雲,搖筆泉瀉,動詠霙紛,德馨伊何,如蘭之宣,貞筠抽箭,潤璧懷山,六樂畢該,五禮備貫,七訓是敷,三英有粲,惟旦惟公,惟公惟旦。

齊謝朓夜發新林至京邑詩,贈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望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望京邑,宮雉正相望,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池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風煙有鳥路,江漢限無梁,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又在郡呈沈尚書詩曰:淮陽股肱守,高臥猶在茲,況複南山曲,何異幽棲時,高閤常晝掩,荒階少諍詞,珍簟清夏室,輕扇動涼颸,夏李沉朱實,秋藕折輕絲,良辰竟何許,夙昔夢佳期,坐嘯徒可積,為邦歲已期。

齊陸厥奉答內兄顧希叔詩曰:平原十日飲,中散千裏遊,渤海方流滯,宜城誰獻詶,屏居南山下,臨此歲方秋,惜哉時不與,日暮無輕舟。

梁簡文帝贈張纘詩曰:儀表鹹推挹,牆仞難窺踐,既富垂帷學,複折波濤辯,綺思曖霞飛,清文煥飆轉,宋旗赫容與,彫棨紛曜煜,波搖白鱧舟,風動蒼鷹舳,九嶷勢參差,江天相蔽虧,三春澧浦葉,九月洞庭枝,洞庭枝褭娜,澧浦葉參差,芬芳與搖落,俱應傷別離。

梁沈約詶謝宣城朓詩曰:王喬飛鳧舄,東方金馬門,從宦非宦侶,避世非避喧,揆予發皇鑒,短羽屢飛翻,晨趨朝建禮,晚沐臥郊園,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綠樽,昔賢侔時雨,今守馥蘭蓀,神交疲夢寐,路遠隔思存。

又詶孔逷通直懷蓬居詩曰:閶闔既洞啟,龍樓亦高辟,兩宮集鸞步,二闥引通籍,伊邇事清塗,紛吾供賤役。

梁任昉答劉孝綽詩曰:閱水既成瀾,藏舟遂移壑,彼美洛陽子,投我懷秋作,久敬類誠言,吹噓似嘲謔,兼稱夏雲盡,複陳秋樹索,詎慰耋嗟人,徒深老夫讬。

梁範雲贈沈左衛詩曰:伊昔霑嘉惠,出入承明宮,遊息萬年下,經過九龍中,越鳥憎北樹,胡馬畏南風,原言反漁蓚,津梁肯見通。

梁劉孝綽答張左西詩曰:相思如三月,相望非兩宮,持此連枝樹,暫作背飛鴻,若人惠思我,摛藻蔚彫蟲,仙掌方晞露,靈烏正轉風,方假排虛翮,相與北山藂。

又贈任中丞詩曰:步出金華省,遙望承明廬,壯哉宛洛地,佳麗實皇居,虹蜺拖飛閣,蘭芷覆清渠,白雲夏峰盡,青槐秋葉疏,但原長閑暇,酌醴焚枯魚。

梁王僧孺贈顧倉曹詩,洛陽十二門,樓闕似西昆,曖曖罘罳下,想望隔畫垣,畫垣向阿閣,棲鳳複棲鴛,五曹均趍奏,六尚等便煩,朝爐何馥馥,夜錦有餘溫,日中驅上駟,驤首遍京宛,晨趍魏公子,夕宿韓王孫,夙昔今何在,生平充不論,譬如卷葹草,心謝葉空存,誰複三承〈目妻〉,獨念九飛魂。又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詩曰:首夏雲物善,盡暑旦猶清,日華隨水汎,樹影逐風輕,依簾野馬合,當戶昔耶生,物我一無際,人鳥不相驚,儻遇北山北,聊訪法喬卿。

又寄何記室詩曰: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夜風入寒水,曉露拂秋花,何由假日禦,暫得寄風車。

梁王筠寓直中庶坊贈蕭洗馬詩曰:龍樓實九重,薄寒起殊早,玉階泣清露,銅池結秋潦,霜被守宮槐,風驚護門草,之子擅文華,縱橫富辭藻,舒錦慚光麗,握珠謝奇寶,媿予非工文,何用披懷抱。

又東陽還經嚴陵瀨贈蕭大夫詩曰:子陵徇高尚,超然獨長往,釣石宛如新,故態依可想。

梁裴子野答張貞成皋詩曰:匈奴時未滅,連年被甲兵,明君思將帥,方聽鼓鞞聲,吾生姿逸翮,撫劍起徂征,非徒慕辛李,聊欲逞良平,出車既方軌,絕幕且橫行,豈伊長纓係,行見黃河清,雖令懦夫勇,念別猶有情,感子盈編贈,握玩以為榮,改予振旅凱,含毫備勒銘,梁蕭子雲贈海法師還甑山詩曰:直心好丘壑,偏悅幽棲人,忽聞甑山旅,萬裏自相親,泬寥晚霖霽,重疊晴雲新,秋至蟬鳴柳,風高露起塵,動予憶山思,惆悵惜荷巾。

又寒夜直坊憶袁三公詩曰:滴滴雨鳴階,愔愔茲夜靜,風落宣猷樹,寒凋承光屏,高帷獨曉垂,華燭夜空冷,所思不相見,方知寒漏永。

又東郊望春詶王建安俊晚遊詩曰:金塘綠泉滿,上園梨蕊落,蛺蝶戀殘花,黃湋對妖萼,芳菲滿郊甸,惠氣生蘭薄,子家冠蓋裏,我館幽棲郭,綠楊垂長溪,便橋限清洛,相去能幾許,一水終疏索。

梁柳惲贈吳筠詩曰:寒雲晦滄洲,奔潮溢南浦,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風渚,心知別路長,誰謂若燕楚,關候日遼絕,如何附行旅,原作野飛鳥,飄然自輕舉。

又贈吳筠詩曰:山桃落晚紅,野蕨開初紫,雲日自清明,蘋芷齊靃靡,離念已鬱陶,物華複如此。

又贈吳筠詩曰:遠遊濟伊洛,秣馬度清漳,邯鄲饒美女,豔色含春芳,鼓瑟未成曲,跕屣複翱翔,我本遊客子,情愛在淮陽,知誰新不樂,念舊苦人傷。

又贈吳筠詩曰:秋風度關隴,楚客奏歸音,颯颯避霜葉,離離出塞禽。

梁何遜落日贈範岫詩曰:緣溝綠草蔓,扶援雜花舒,輕煙澹柳色,重霞掩日餘,遙遙長路晚,寂寂行人疏。

又日夕望江贈魚司馬詩曰:湓城帶湓水,湓水縈如帶,日夕望高樓,耿耿青雲外,城中多宴賞,絲竹常繁會,管聲已流悅,弦聲複淒切,歌黛慘如愁,舞腰疑欲絕,仲秋黃葉下,長風正騷屑,早雁出雲歸,故燕辭簷別,晝悲在異縣,夜夢還洛汭,洛汭何悠悠,起望登西樓,的的帆向浦,團團日隱洲,誰能一羽化,輕舉逐飛浮。

梁吳筠贈周興嗣詩曰:昔賢當路者,聲名振華夏,朱輪玳瑁牛,紫鞚連錢馬,朝花舞風中,夜月窺窗下,想君貴易朋,居然應見舍。

又入蘭台贈王治書僧孺詩曰:故人楊子雲,校書麟閣下,寂寞少交遊,紛綸富文雅,予本隴西使,寓居洛陽社,相思非不深,行行避驄馬。

又答柳惲詩曰:閑房肅已靜,落月有餘暉,寒蟲隱壁思,秋蛾繞燭飛,絕雲斷更合,離禽去複歸,佳人今何在,迢遞江之沂,一為別鶴弄,千裏淚沾衣。

又贈任黃門詩曰:相如體英彥,左右生容暉,已紆漢帝組,複解梁王衣,經過雲母扇,出入千門扉,連洲茂芳社,長山鬱翠微,欲言終未敢,徒然獨依依。

又詶郭臨丞詩曰:聞君立名義,我亦倦晨征,馬在城上蹀,[原作堞,據馮校本改。]劍自腰中鳴,白日遼川暗,黃塵壟坻驚,原君但銜酒,深知有素誠。

又詶聞人侍郎詩曰:悵然心不樂,萬裏向悠悠,陵潮憩枉渚,泊暮遵江州,君住青門上,我發霸陵頭,相思自有處,春風明月樓。

又詣周承不值因贈此詩曰:竹枝任風轉,蘭心逐風卷,青雲葉上團,白露花中泫,聞君入綺疏,聊寄錦中書,一隨平原客,寧憶豫章徐。

又遙贈周承詩曰:巨石亂天崖,雜樹鬱參差,伯魚留蜀郡,長房還葛陂,練練波中月,亭亭雲上枝,高岑蔽人者,無處得相知。

又周承未還重贈詩曰:石渠闃無人,子雲今何在,顧望獨凝憂,銜杯竟誰待,散雪逐吹寒,蓬姿霜雪采,甘泉無竹花,鵷雛欲還海。

隋江總遇長安使寄裴尚書詩曰:傳聞令[文苑英華二百四十七作合,此訛。]浦葉,遠向洛陽飛,北風尚嘶馬,南冠獨不歸,去雲目徒送,離琴手自揮,征蓬失處所,春草屢芳菲,太息關山月,風塵客子衣。

【賦】梁劭陵王贈言賦曰:張雲麾問望之美,作牧南蕃,維舟江漢,留連飲餞,發邁有期,會麵無日,依依別袂,恨恨江幹,古人贈別以言,聊為贈言賦曰:昔人有感於知己,深情投分,如斯已矣,相知勢利之間,實君子之所鄙,靜言神交之際,亦難得而具美,豈直鮮其令終,曾自聞其善始,日逾久而益敬,蓋惟一人者爾,語同誌而好合,諒今古之皆然,荀讬禦而自說,徐因芻而請前,況英聲與茂實,乃絕後而光先,似臨潭而鏡對,若披霧而睹天,欽愛顧之罔己,良佩服之在旃,資淑美之上才,超群雄而獨峻,德既深於萬頃,牆有高乎數仞,思若神而泉湧,文如華而玉振,伊薄軀之固陋,謬攝官於夏汭,知美錦之難裁,處棼絲而易結,幸中途而遘止,仰旌旆之踟躕,似德星之東邁,類祥雲之西徂,亟留連於河渚,或終宴於城隅,賞既延於賓友,懽亦洽於仆夫,嗟灰琯之易逝,慨離袂之雲促,惜日車之不駐,恨流影之難續,觀善誘而不倦,餐好音而未足,佇浮雲之可寄,原無比乎金玉。

梁張纘懷音賦並序曰:西平劭陵王,以親賢作蕃夏首,下走叨竊時命,驅傳湘羅,久讬下風,素蒙淑顧,及塗經鄢郢,淹泊累旬,君王彈隨珠於千仞,乃貽之以麗則,詩雲懷我好音,敢為懷音賦雲爾,伊宗周之令望,巡召南而述職,襟帶鄖夏之鄉,宣條江漢之域,服詩書於懷袖,抱仁義於焜臆,總九德以棲身,橫四溟而撫翼,循微躬之末跡,謬馳傳於衡嶷,由洞庭而左轉,指酃醴而為期,仰芳塵於夏汭,路將近而彌滋,棹陵波以遄務,舟望浦而倦遲,自清光之末覯,逾一紀以曆茲,敢憑情於往昔,逢君恩之未遺,陪桂苑之良遊,接蘭台之高會,既醉酒以飽德,亦傾羞而緩帶,感平原之愛客,傷歧路之難留,戀西園之餘賞,泣南浦之徂舟,結煩言於將贈,情有重乎琳球,顧龍門其不見,過夏首而西浮,申服義之未沫,長寄言於還郵。

梁陸倕感知己賦贈任昉曰:夜申旦而不寐,獨匡坐而怨谘,命仆夫而夙駕,指南館而為期,學窮書府,文究辭林,既耳聞而存口。又目見而登心,似臨淄之借書,類東武之飛翰,軫工遲於長卿,逾巧速於王粲,固乃度平子而越孟堅,何論孔璋而與公幹,或欲涉其涯涘,求其界畔,則浩浩淃々,彪彪涆々,譬長鋏於削中,若龍淵與蜀漢,濟濟冠蓋,祁祁俊逸,有竊風以味道,鹹交臂而屈膝,或望路以窺門,罕升堂而入室,彼春蘭及秋菊,尚無絕於眾芳,矧重仁與襲義,信遼遼兮未央,言追意而不逮,辭欲書而複忘,竊仰高而希驥,忽脂車而秣馬,既一顧之我隆,亦東壁之餘假,似延州之如舊,同伯喈之倒屣,附蒼蠅於驥尾,讬明鏡於朝光,謂虛無而為有,布籍甚於遊揚,於是柔條颯其成勁,白露變而為霜,歲忽忽而遒盡,憂與愛兮未忘,聚落莖於虛室,聽羈雀於枯楊,忳鬱悒其誰語,獨撫抱而增傷,讬異人以蠲憂,類其文而愈疾,索黃瓊之寄居,造安仁之狹室,車出門其已歡,無論銜杯與促膝,譬鄒子之吟鬆,故未寒而能栗,徒納壤以作高,陋吞舟而為罔,值墨子之愛兼,逢太丘之道廣,陪九萬以齊征,激三千而同上,識公沙於杵臼,拔孝相於無名,非夫人之為惑,孰雲感於餘情,指北芒以作誓,期鬱鬱於佳城。

梁任昉答陸倕感知己賦曰:原知己之時義,故相知之信然,乃貪廉之異貫,奈勇怯之相懸,貪在物而成累,怯在我而可甄,既自得於為禦。又甘心於執鞭,矧相知其如此,獨攬涕而潺湲,雖有望於己知,更非謂其知己,信偉人之世篤,本侯服於陸卿,緬風流與道素,襲袞衣與繡裳,逮伊人而世載,並三駿而龍光,過龍津而一息,望鳳條而載翔,彼白玉之雖潔,此幽蘭之信芳,思在物之取譬,非升斛而能量,匹方峙於東嶽,比凝厲於秋霜,不一飯以忘過,每三錢以投渭,匪蒙袂之敢嗟,豈溝壑之能衣,既蘊籍其有餘。又淡然而無味,得意同乎卷懷,違方似乎仗氣,類平叔而靡雕,似子台而不樸,冠眾善而胎操,綜群言而名學。折高戴於後台,異鄒顏乎董幄,探三詩於河間,訪九師於淮曲,術兼口傳之書,藝廣鏗鏘之樂,時坐睡而懸梁,裁據梧而錐幄,唯忘年之陸子,定一遇於班荊,餘獲田蘇之價,爾得海上之名,信落魄而無產,終長勤於短生,饑虛表於徐步,逃責顯於疾行,子比我於叔則。又方餘於耀卿,心照情交,流言靡惑,萬類闇求,千裏懸渴,言象可廢,筌蹄自默,居非連棟,行待舟車,冬夜不長,夏日靡餘,肴核非餌,絲竹豈娛,我未舍駕,子已回輿,中飲相顧,悵然動色,邦壤雖殊,離會難測,存異山陽之居,沒非要離之側,以膠投漆中,離婁豈能識。

【書】後漢崔瑗與葛元甫書曰:今遣奉書,錢千為贄,並送許子十卷,貧不及素,但以紙耳。

後漢馬融與竇伯向書曰:孟陵奴來,賜書,見手跡,歡喜何量,次於麵也,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七八五十六字,百一十二言耳,後漢延篤答張奐書曰:惟別三年,夢想言念,何日有違,伯英來,惠書盈四紙,讀之三複,喜不可言。

後漢張奐與陰氏書曰:篤念既密,文章燦爛,名實相副,奉讀周旋,紙弊墨渝,不離於手。

晉庾冰與王羲之書曰:得示,連紙一丈,致辭一千,祗增其歎耳,了無解於往懷。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