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339   

《藝文類聚》正文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門樓櫓觀堂城館

◇門

《釋名》曰:門,捫也,在外為捫,幕障衛也。

《爾雅》曰:閍謂之門,正門謂之應門。

《易》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周官》曰:掌舍,掌王會同之舍,設梐枑再重,設車宮轅門,為壇壝宮棘門,為帷宮,設旌門,無宮則供人門。

《毛詩》曰: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又曰:乃立皋門,皋門有閌,乃立應門,應門鏘鏘。

《詩義問》曰:橫一木作門,而上無屋,謂之衡門。

《左傳》曰:楚子囊鄭子耳,圍於桐門。

又曰:王叔之宰曰:蓽門圭竇之人,而皆淩其上,其難為上矣。

又曰:鄭大水,龍鬥於時門之外。

魯連子曰:先生見孟嚐君於杏唐之門。

《楚辭》曰:望長楸而太息,涕淫淫其若霰,過夏首而西浮,顧龍門而不見。

《越絕書》曰:楚門,春申君時造,楚人從入,故號楚門。

《史記》曰:金馬門者,宦者署門也,門傍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

《賈誼書》曰:天子宮門曰司馬門。

又曰:高帝瓜分天下,以王有功之臣,擇良日,立諸侯洛陽上東門之外。

《說苑》曰:於公築治廬舍,謂匠人曰:為我高門,我治獄未嚐有冤,後世必有封侯者,令容高蓋駟馬,及後果封為西平侯。

《漢書》曰:元帝為太子,謹慎,初居桂宮,上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

又曰:太液池南有璧門。

又曰:陳平家貧,以席為門,然門外多長者車轍。

《吳越春秋》曰:子胥為吳造大城,陵門八,象天八風,水門八,法地八窗。

範曄《後漢書》曰:孔融雲,鄭君裏門,四方所由觀禮,其廣令容高車結駟,名為通德門。

漢宮殿名曰:長安有宣平門覆盎門萬秋門橫門東都門宣德門元成門青綺門章義門仁壽門〈石巽〉[《太平禦覽》一百八十三作慈。]石門。

魏書曰:文帝初在東宮,集諸儒,於朝肅城[《太平禦覽》六百十五作成。]門內,講論大義,侃侃無倦。

古今地名曰:河南有鼎門,九鼎所定。

《華陽國誌》曰:蜀城十裏,有升遷橋,送客觀,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其門曰: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

吳地記曰:閶闔門者,吳王闔閭所作也,名為閶闔門,高樓閣道,後由此出伐楚,改曰破楚門。

《世說》曰:楊脩為魏武主簿,作相國門,始構榱桷,魏武自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脩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嫌門大也。

【銘】後漢李尤門銘曰:門之設張,為宅表會,納善閉邪,擊柝防害。

又中東門銘曰:中東處仲,月值當昴,倉庚有聲,隼鷹匿爪,除去桎梏,獄訟勿考。

又關陽城門銘曰:關陽在孟,位月惟巳,清明冠節,大陽進起。

又津城門銘曰:津名自定,位月在未,溫風鬱暑,鷹鳥習鷙。

又廣陽門銘曰:廣陽位孟,厥月在申,涼風從時,白露已分。

又雍城門銘曰:雍門處中,位月在酉,盲風寒濁,燕歸山阜。

又夏城門銘曰:夏門值孟,位月在亥,陰陽不通,蝃蝀匿彩,迎冬北壇,從陰所在。

又穀城門銘曰:穀門北中,位當於子,太陰主刑,殺伐為首。

晉摯虞門銘曰:祿無常家,福無定門,人謀鬼謀,道在則尊。

【文】後魏溫子昇閶闔門上梁祝文曰:維王建國,配彼太微,大君有命,高門啟扉,良辰是簡,穆卜無違,雕梁乃架,綺翼斯飛,八龍杳杳,九龍巍巍,居宸納祐,就日垂衣,一人有慶,四海爰歸。

◇樓

《爾雅》曰:狹而修曲曰樓。

《說文》曰:樓,重屋也,樔,澤中守竹樓也。

黃帝占軍氣決曰:諸將軍氣如城樓。

《史記》曰:方士言武帝曰:黃帝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帝乃立神明台井幹樓,高五十丈,輦道相屬。

《十洲記》曰:昆侖山有十二玉樓。

《漢書》曰:甘延壽,少以良家子,善騎射,嚐超逾羽林亭樓,由是遷為郎。

《吳越春秋》曰:範蠡為句踐立飛翼樓,以象天門。

《東觀漢記》曰:上至廣阿,止城門樓上,披輿地圖,指示鄧禹曰:天下郡國如是,我乃始得一處,卿言天下不足定何也。

《吳誌》曰:劉基美容姿,孫權愛敬之,權暑時,嚐於舡中宴樓上,作雷雨,權以蓋自覆。又命覆基,餘人不得也。

《虞氏家記》曰:吳小城白門,蓋吳王闔閭所作也,至秦始皇,守宮吏燭燕窟,失火燒宮,而此樓故存。

《晉宮閣名》曰:總章觀,儀風樓一所,在觀上,廣望觀之南。又別有翔鳳樓。

《賴鄉記》曰:老子廟有皇天樓九柱樓靜念樓,皆畫仙人雲氣。

袁彥伯羅山疏曰:仰望石樓,眇然在雲中。

《世說》曰:淩雲台樓觀極精巧,先稱平眾材,輕重當宜,然後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台雖高崚,恒隨風搖動,魏明帝登台,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便頹壞,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幽明錄》曰:鄴城鳳陽門五層樓,去地二十丈,長四十丈,廣二十丈,安金鳳皇二頭於其上,一頭飛入漳河,清浪[《太平禦覽》一百七十六作朗。]見在水底,一頭今猶存。

述異傳曰:荀朅,字叔偉,寓居江陵,憩江夏黃鵠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雲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鶴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

【詩】古詩曰: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宋文帝登景陽樓詩曰:崇堂臨萬雉,曾樓跨九成,瑤軒籠翠幌,組幕翳雲屏,階上曉露絜,林下夕風清,蔓藻嬛綠葉,芳蘭媚紫莖,極望周天險,留察浹神京,交渠紛綺錯,列植發華英。

梁武帝登北顧樓詩曰:歇駕止行警,回輿暫遊識,清道巡丘壑,緩步肆登陟,雁行上差池,羊腸轉相逼,曆覽窮天步,曬矚盡地域,南城連地險,北顧臨水側,深潭下無底,高岸長不測,舊嶼石若構,新洲花如織。

梁簡文帝奉和登北顧樓詩曰:舂陵佳氣地,濟水鳳皇宮,況此徐方域,川嶽邁同灃,皇情愛曆覽,遊陟擬崆峒,聊驅式道候,無勞襄野童,霧崖開早日,晴天歇晚虹,去帆入雲裏,遙星出海中。

又登烽火樓詩曰:聳樓排樹出,卻堞帶江清,陟峰試遠望,鬱鬱盡郊京,萬邑王畿曠,三條綺陌平,亙原橫地險,孤嶼派流生,悠悠歸棹入,眇眇去帆驚,水煙浮岸起,遙禽逐霧征。

又水中樓影詩曰:水底罘罳出,萍間反宇浮,風生色不壞,浪去影恒留。

梁沈約登玄暢樓詩曰:危峰帶北阜,圓鼎出南岑,中有淩風樹,回望川之陰,涯心,落岸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暉映長浦,煥景燭中尋,雲生嶺乍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梁劉孝綽登陽雲樓詩曰:吾土陽台上,非夢高台客,回首望長安,千裏懷三益,顧惟慚入楚,降私等申白,西沮水潦收,昭丘霜露積,龍門不可見,空慕淩霜柏。

梁王台卿詠水中樓影詩曰:飄颻似雲度,亭亭如蓋浮,熟看波不動,還是映高樓。

【賦】魏王粲登樓賦曰:登茲樓以四望,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實顯敞而寡仇,接清漳之通浦,倚曲阻之長洲,北彌陶牧,西接昭丘,雖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憑軒檻以遙望,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目極,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脩回,川既漾而濟深,昔尼父之在陳,有歸歟之歎音,鍾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豈窮達之異心,惟日月之逾邁,俟河清其何極,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騁力,步棲遲而徙倚,白日忽其西匿,風蕭瑟而並興,天慘慘而無色,獸狂顧以求群,鳥相鳴而鼓翼,原野闃其無人,征夫行而未息,循階除而下降,氣交憤於焜臆,夜參半而不寐,悵盤桓以反側。

晉孫楚登樓賦曰:有都城之百雉,加曾樓之五尋,從明王之登遊,聊暇日以娛心,鳴鳩拂羽於桑榆,遊鳧濯翅於素波,牧豎吟嘯於行陌,舟人鼓枻而揚歌,百僚雲集,促坐華台,嘉肴滿俎,旨酒盈杯,談三墳而詠五典,釋聖哲之所裁。

晉棗據登樓賦曰:懷離客之遠思,情慘憫而惆悵,登茲樓而逍遙,聊因高以遐望,感斯州之厥域,寔帝王之舊疆,挹呼沱之濁河,懷通川之清漳,原隰開辟,蕩臻夷藪,桑麻被野,黍稷盈畝,禮儀既度,民繁財阜,懷桑梓之舊愛,信古今之同情,鍾儀慘而南音,莊舄感而越聲,豈吾人之狹隘,能去心而無營,情戚戚於下國,意乾乾於上京。

晉郭璞登百尺樓賦曰:在青陽之季月,登百尺以高觀,嘉斯遊之可娛,乃老氏之所歎,撫淩檻以遙想,乃極目而肆運,情眇然以思遠,悵自失而潛慍,瞻禹台之隆嚬,奇巫鹹之孤峙,美鹽池之滉汙,蒸紫雰而霞起,異傅岩之幽人,神介山之伯子,揖首陽之二老,招鬼穀之隱士,嗟王室之蠢蠢,方構怨而極武,哀神器之遷浪,指綴旒以譬主,雄戟列於廊技,戎馬鳴乎講柱,寤苕華而增怪,歎飛駟之過戶,陟茲樓以曠眺,情慨爾而懷古。

【銘】宋鮑昭淩煙樓銘曰:瞰列江楹,望景延除,積清風路,含彩煙途,俯窺淮海,俯眺荊吳,我王結駕,藻思神居,宜此萬春,脩靈所扶。

◇櫓

《釋名》曰:櫓,露上無覆屋也。

孫子兵法曰:攻城之法,修櫓枌榅,其器械三月而後成。

陸機洛陽記曰:洛陽城,周公所製,東西十裏,南北十三裏,城上百步有一樓櫓,外有溝渠。

【賦】晉歐陽建登櫓賦曰:登茲櫓以遐眺,辟曾軒以高盻,仰天塗之綿邈,俯平原之曠衍,嘉蒼春之令節,悅和風之微扇,傍觀八隅,周覽四垂,麵孤丘之峻峙,岨曲岸之脩崖,植榆楸以成列,插垂柳之差差,寓目忽以終日,情亹亹而忘疲。

◇觀

《釋名》曰:觀者,於上觀望也。

《列子》曰:岱輿山上台觀,皆金玉,仙聖飛相來往。

《史記》曰:公孫卿謂武帝曰: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作飛廉桂觀,甘泉則作延壽觀。

《漢書》曰:甘露二年,冬十二月,上幸蒷陽宮屬玉觀。

又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生甲觀畫堂。

三輔皇圖曰:武帝起鳷鵲觀,神明觀,集靈觀,陽祿觀。

漢宮殿名曰:長安有臨仙觀,渭橋觀,仙人觀,霸昌觀,蘭池觀,平樂觀,九華觀,豫章觀,三章觀,昆明觀,走馬觀,華光觀,封巒觀,走狗觀,天梯觀,瑤台觀,氵不渠觀,相思觀,長平觀,宜春觀,華池觀,射熊觀,迎風觀,露寒觀。

《魏誌》曰:明帝置崇文觀,徵善屬文者以充之。

陸機洛陽地記曰:宮中有臨高,陵雲,宣曲,廣望,閬風,萬世,修齡,總章,聽訟,凡九觀,皆高十六七丈,以雲母著窗裏,日曜之,煒煒有光輝,華延俊洛陽記曰:洛陽城十八觀,皆施玄檻鐵籠,疏雲母幌。

華山記曰:南嶺東岩北麵,有二小山,一山有雙石豎生,號曰石門,一山石孤崖特秀,上有客觀,涉之,遠者眺十裏。

【詩】隋江總侍宴玄武觀詩曰:詰曉三春暮,新雨百花朝,星宮移渡漢,天駟動行鑣,旆轉蒼龍闕,塵飛飲馬橋,翠觀迎斜照,丹樓望落潮,鳥聲雲裏出,樹彩浪中搖,歌吟奉天詠,未必待聞韶。

【賦】後漢崔駰大將軍臨洛觀賦曰:濱曲洛而立觀,營高壤而作廬,處崇顯以間敞,超絕鄰而特居,列阿閣以環匝,表高台而起樓,步輦道以周流,臨軒檻以觀魚,於是迎夏之首,末春之垂,桃枝夭夭,楊柳猗猗,既乃日垂西陽,中曜內光,弛銜縱策,逸如奔颺。

後漢李尤平樂觀賦曰:乃設平樂之顯觀,章秘瑋之奇珍,習禁武以講捷,厭不羈之遐鄰,徒觀平樂之製,鬱崔嵬以離婁,赫岩岩其崟峉,紛電影以盤盱,彌平原之博敞,處金商之維陬,大廈累而鱗次,承岧嶢之翠樓,過洞房之轉闥,曆金環之華鋪,南切洛濱,北陵倉山,龜池泱漭,果林榛榛,天馬沛艾,鬛尾布分,爾乃大和隆平,萬國肅清,殊方重譯,絕域造庭,四表交會,抱珍遠並,雜遝歸誼,集於春正,玩屈奇之神怪,顯逸才之捷武,百僚於時,各命所主,方曲既設,秘戲連敘,逍遙俯仰,節以鞀鼓,戲車高橦,馳騁百馬,連翩九仞,離合上下,或以馳騁,覆車顛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吞刃吐火,燕躍烏跱,陵高履索,踴躍旋舞,飛丸跳劍,沸渭回擾,巴渝隈一,逾肩相受,有仙駕雀,其形蚴虯,騎驢馳射,狐兔驚走,侏儒巨人,戲謔為耦,禽鹿六駮,白象朱首,魚龍曼延,嵔〈山延〉山阜,龜螭蟾蜍,挈琴鼓缶。

又東觀賦曰:敷華實於雍堂,集幹質於東觀,東觀之藝,孽孽洋洋,上承重閣,下屬周廊,步西蕃以徙倚,好綠樹之成行,曆東厓之敞坐,庇蔽茅之甘棠,前望雲台,後匝德陽,道無隱而不顯,書無闕而不陳,覽三代而采宜,包鬱鬱之周文。

魏陳王曹植遊觀賦曰:靜閑宮而無事,將遊目以自娛,登北觀而啟路,涉雲路之飛除,從熊羆之武士,荷長戟而先驅,罷若雲歸,會如霧聚,車不及回,塵不獲舉,奮袂成風,揮汗如雨。

又臨觀賦曰:登高墉兮望四澤,臨長流兮送遠客,春風暢兮氣通靈,草含幹兮木交莖,丘陵窟兮鬆柏青,南園薆兮果戴榮,樂時物之逸豫,悲予誌之長違,歎東山以愬勤,歌式微以詠歸,進無路以效公,退無隱以營私,俯無鱗以遊遁,仰無翼以翻飛。

【銘】後漢李尤東觀銘曰:周氏舊區,皇漢寔循,房闥內布,疏綺外陳,升降三除,貫啟七門,是謂東觀,書籍林泉,列侯弘雅,治掌藝文。

◇堂

《說文》曰:堂,殿也。

《釋名》曰:堂猶堂堂,高顯貌也。

《禮記》曰:堂上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曰: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見諸侯,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以下。

《莊子》曰: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楚辭》曰:魚鱗屋兮龍堂。

《十洲記》曰:昆侖山有光碧之堂。

《說苑》曰:聖人於天下,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為之不樂。

《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言,西王母有六甲之術,用之可以遊景雲之宮,登流霞之堂。

《漢武故事》曰:玉堂去地十二丈,基階皆用玉也。

《漢書》曰:玉堂在太液池南。

《續漢書》曰:中平二年,造萬金堂於西園。

《論衡》曰:王者之堂,墨子稱堯舜堂高三尺,儒家以為卑下,假使之然,高三尺之堂,蓂莢生於階下,須臨堂察之,起視堂下之莢,孰與懸,日曆於扆坐,顧輒見之也。

《風俗通》曰: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荷菱水物也,所以厭火。

《晉宮閣名》曰:洛陽宮有則百堂,螽斯堂,休徵堂,延祿堂,承慶堂,仁壽堂,綏福堂,含芳堂,樂昌堂,椒華堂,芳音堂,永光堂。

摯虞決疑要注曰:殿堂之上,唯天子居床,其餘皆幅席,席前設筵,禮,天子之殿,東西九筵,南北七筵,故曰度堂以筵,度室以幾。

《華陽國誌》曰:文翁立講堂,作石室一,曰玉堂,在城南,初堂遇火,太守更修立。又增二石室。

《虞氏家記》曰:虞潭,右衛將軍,太夫人年高,求解職,被詔不聽,特假百日,迎母東歸,起堂養親,親集會,作詩言誌。

齊地記曰:臨淄城西門外,有古講堂,基柱猶存,齊宣王修文學處也。

【詩】梁庾肩吾詠疏圃堂詩曰:北堂多暇豫,時駕總鸞鑣,疏靜繁葭澈,輪輕羽蓋飄,臨空坐飛觀,回首望浮橋,風長旦鍾近,地迥洛城遙,疏林不得日,涸浦暫通潮,徒然等賓從,並作愧群僚。

【賦】陳江總雲堂賦曰:覽黃圖之棟宇,規紫宸於太清,何麵勢之膠葛,信不日之經營,仰一時之壯麗,跨萬古之威靈,吐觸石之奇色,混高堂之舊名,若乃三階八戶,百栱千楹,瑩以玉琇,飾以金英,綠芰懸插,紅蕖倒生,於時木葉聲寒,壺人唱靜,承露擎虛,相風照迥,天子乃下輦開宴,出豫娛神,文懸日月,思革風塵,是負鳳之多幸,愧屠龍之不真。

【頌】晉庾闡樂賢堂頌曰:瓘瓘隆構,岌岌其峻,階延白屋,寢登髦俊,神心所寄,莫往非順,靈圖表像,平敷玉潤,遊虯一壑,棲鸞一叢,川澄華沼,樹拂椅桐,林有晨風,翮有西雍,高觀回雲,疏猋綺窗,洋洋帝猷,恢恢天造,思樂雲基,克配祖考,仰瞻昆丘,俯懷明聖,玄珠雖朗,離人莫映,清風徘徊,微言絕詠,有邈高構,永廓靈命。

【銘】後漢李尤堂銘曰:因邑製宅,爰興殿堂,夏屋渠渠,高敞清涼,家以師禮,修奉蒸嚐,延賓西階,主近東廂,宴樂嘉客,吹笙鼓簧。

◇城

《淮南子》曰:鯀作九仞之城。

《說文》曰: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

《博物誌》曰:禹作城,彊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自禹始也。

《周書》曰:周公作大邑成周於土中,立城,方千六百二十丈,郛方七十二裏,南係於洛水,北因於陝山。

公羊傳曰:城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史記》曰:秦二世欲漆城,優旃曰:善哉,漆城蕩蕩,寇來不得上,固難為蔭屋爾,二世乃止。

《淮南子》曰:昆侖山有曾城九重。

《列女傳》曰:齊人杞梁,襲莒戰而死,其妻無所歸,乃枕夫屍於城下而哭之,七日而城崩,妻遂投淄水而死,《太康地記》曰:梁孝王築睢陽城,方十二裏,以鼓唱節杵而後下,和之者稱睢陽,因以為名。

《漢書》曰: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不能守也。

又曰:膠東前國王,治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膠河,[按本條見漢書九十六西域傳,作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此有訛誤,《太平禦覽》一百九十二引不誤。]

《風俗通》曰:眾心成城,《俗說》曰:眾人同心者,可共築起一城,同心共飲,雒陽酒可盡也,《關中記》曰:長安城皆黑壤,城今赤如火,堅如石,父老所傳,盡鑿龍首山土為城。又諸台闕亦爾。

王隱《晉書》曰:涼州城有臥龍形,故名臥龍城,南北七十裏,東西三十裏,本匈奴所築也。

《襄陽耆舊記》曰:龐德公在沔水上,至老不入襄陽城。

《丹陽記》曰:石頭城,因山為城,江以為池,地形險固,尤省奇勢。

《秦州記》曰:金城郡,漢元始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

盛弘之《荊州記》曰:樊城西北有尤阝城,西百餘裏,有鼓城,鼓伯綏之國,城門有石人焉,刊其腹雲,摩兜鞬,摩兜鞬,慎莫言,疑此亦周太廟金人緘口銘背之流也。

荊州圖經曰:江夏郡所治夏口城,其西南角,因磯為高墉,枕流,上則回眺山川,下則激浪崎嶇,是曰黃鵠磯,寔乃舟人之所艱也。

《益州記》曰:益州城,張儀所築,錦城在州南,蜀時故宮也,處號錦裏。

齊地記曰:不夜城,在陽廷東南,蓋古有日夜出此城,以不夜名,異之也。

【詩】梁簡文帝從頓還城詩曰:漢渚水初淥,江南草複黃,日照蒲心暖,風吹梅枝香,征艫艤湯巉,歸騎息金隍,舞觀衣恒襞,歌台弦未張,持此橫行去,誰念守空床。

又登城詩曰:日影半東簷,靖念空杼柚,小堂倦縹書,華池厭脩竹,寂寞既寡悰,登城望原陸,遙山半吐雲,嚴飆時響穀,靡靡見虛煙,森森視寒木,落霞乍續斷,晚浪時回複,遠矚既濡翰,徒自勞心目,短歌雖可裁,緣情非霧縠。

又登城北望詩曰:登樓傳昔賦,出薊表前聞,霸陵忽回首,河隄徒望軍,茲焉聊回眺,極目杳難分,一水斜開岸,雙城遙共雲。

梁江淹登紀南城詩曰:恭承前嘉惠,末官至南荊,斂衽承光彩,端笏奉仁明,再逢綠草合,重見翠雲生,江甸知禮富,漢渚聞教清,君王澹以思,樹羽望楚城,年積衣劍滅,地遠宮館平。

【賦】魏文帝登城賦曰:孟春之月,惟歲權輿,和風初暢,有穆其舒,駕言東道,陟彼城樓,逍遙遠望,乃欣以娛,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麥被壟,緣路帶衢,流莖散葉,列倚相扶,水幡幡其長流,魚裔裔而東馳,風飄颻而既臻,日掩薆而西移,望舊館而言旋,永優遊而無為。

晉孫楚登城賦曰:有都城之百雉,加層樓之五尋,從明王以登極,聊暇日以娛心,涇渭汨以徂邁,卉木鬱而成林,晞朝陽之素暉,羨綠竹之茂陰,望秦墳於驪山。睹八陵於北岑,營巷基峙,列宅萬區,黎民布野,商旅充衢,杞柳綢繆,芙蓉吐芳。俯依青川,仰翳朱楊,體象濛汜,幽若扶桑,白日為之晝昏,鳥禽為之頡頏。

宋鮑昭蕪城賦曰:崒若斷岸,矗似長雲,製磁石以禦衝,糊赬壤以飛文,觀基扃之固護,將萬杞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餘載,竟瓜割而豆分,至若白楊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氣,蔌蔌風威,孤蓬自振,驚沙坐飛,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直視千裏外,唯見起黃埃,若夫藻扃黼帳,歌台舞閣之基,璿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絕,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豈憶同輦之愉樂,離宮之苦辛,歌曰:邊風起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壟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梁吳筠吳城賦曰:古樹荒煙,幾百千年,雲是吳王所築,越王所遷,東有鑄劍殘水,西有舞鶴故壥,縈具區之廣澤,帶姑蘇之遠山,仆本蓄怨,千悲憶恨,況複荊棘蕭森,叢蘿彌蔓,亭梧百尺,皆曆地而生枝,階筠萬丈,或至杪而無葉,不見春荷夏堇,唯聞秋蟬冬蝶,木魅晨走,山鬼夜驚,不知九州四海,乃複有此吳城。

【銘】後漢李尤京師城銘曰:天險匪登,地險丘陵,帝王設險,乾坤是承。

◇館

《說文》曰:館,客舍也。

《周禮》曰:五十裏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以待朝聘之官也。

《戰國策》曰:燕昭王見郭隗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古者人君,以千金求千裏馬者,三年不得,涓人請求之,三月,得千裏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對曰:死馬尚市,況生馬乎,期年,千裏馬至者二,王欲士,先從隗,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昭王乃築館而師之,樂毅鄒衍劇辛,皆爭走燕,遂以破齊。

《漢書》曰:元帝幸長楊射熊館,布車騎大獵,揚雄作賦以諫。

又曰:公孫弘起徒步,數十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弘身食一肉脫粟之飯,故人賓客仰衣食,俸祿皆以給之,家無所餘,弘年八十終,後李蔡嚴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繼踵為丞相者,客館丘墟而已,至賀屈氂時,壞已為馬廄車庫奴婢室矣。

《魏誌》曰:管寧,字幼安,與同縣邴原相友,俱遊學於異國,聞公孫度令行於海外,遂與平原王烈等,至於遼東,度虛館以候之。

《世說》曰:魏明帝為外祖母築館於甄氏,既成,謂左右曰:館當何以為名,侍中繆襲曰:陛下聖思齊於哲王,罔極過於曾閔,此館之興,情鍾舅氏,宜以渭陽之名。

荊州圖副曰:襄陽縣南有桃林館,是則餞行送歸之所萃也。

【詩】晉袁宏擬古詩曰:高館百餘仞,迢遞虛中亭,文幌曜瓊扇,碧疏映綺欞。

【賦】晉張協玄武館賦曰:爾乃地勢夷敞,既膏且腴,環以翠林,帶以赤渠。尋厥先之攸基,寔張氏之舊墟,何魏後之周覽,遂築館而起廬,既號玄武,是曰石樓,於是崇墉四匝,豐廈詭譎,爛若丹霞,皎如素雪,璀璨皓〈白幹〉,華璫四垂,接棟連阿,崥嶱參差,朱戶青鋪,幽闥秘閨,於是高樓特起,竦峙岧嶢,飛甍四注。上概浮霄,直亭亭以孤立,迎千裏之清飆,陽扉南啟,陰軒北達,春牖左開,秋窗右豁,仰視雲根,俯臨天末,木則楸梓夾路,蓊蔚如林,洪幹十圍,脩枝百尋。

晉潘尼東武館賦曰:東武館者,蓋東武陽侯之館也,嘉大雅之弘操,美明哲之保身,懲都邑之迫險,饜裏巷之囂塵,慕古公之胥宇,羨孟氏之審鄰,將遷居於爽塏,乃投跡於裏仁,前則行旅四湊,通衢交會,水泛輕舟,陸方羽蓋,後則崇山崔嵬,茂林幽藹,彌望遠覽,滉瀁夷泰,表裏山河,出入襟帶,若乃潛流旁注,飛渠脈散,芙蓉映渚,靈芝蔽岸,於是逍遙靈沼,遊豫華林,彎弓撫彈,娛誌蕩心,括不空縱,綸不苟沉,遊鱗雙躍,落羽相尋,膳夫進俎,虞人獻鮮,春醴九醞,嘉豆百籩,隨波溯流,乍往乍旋。

【銘】後漢李尤高安館銘曰:巍巍高安,明聖是修,嶕嶢麗館,窗闥列周,長除臨起,欞檻相承,聖朝明察,同保休徵。

又平樂館銘曰:乃興平樂,弘敞麗光,層樓通閣,禁闥洞房,棼梁照曜,朱華飾璫,騁武舒秘,以示幽荒,加榮普覆,然後來王。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