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2   

《藝文類聚》正文 卷四十三·樂部三

舞歌

◇舞

《爾雅》曰:婆娑,舞也,[舞者之容也。]

《尚書》曰: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樂緯曰:武王承命興師,渡盟津,前歌後舞。

《周官》曰:樂師掌教國子六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旄舞,有幹舞。

《禮記》曰:治民勞者,舞行綴遠,治民逸者,舞行綴短,故觀其舞,知其德,[民德薄,故舞勞人少。]

又曰: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朱幹玉戚,冕而舞大武。

《毛詩》曰:舍其坐遷,屢舞仙仙,側弁之俄,屢舞傞傞。

《左傳》曰:考仲子之宮,將萬焉,公問羽數於眾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也。

《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衽若交竽撫案下。

又曰:翾飛兮翠曾,[曾,舞也,言舞工巧似翠鳥之舉。]展詩兮會舞。

《韓子》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淮南子》曰:今鼓舞者,身若秋藥被風,[藥,白芷也,被風言其弱也。]《漢書》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兄延年,知音善歌舞,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國與[原壞,據馮校本改。]傾城,佳人難再得,平陽公主因言延年女弟,上召見,實妙麗善舞,由是幸,生昌邑哀王。

又曰:高祖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德者,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文始者,本舜韶舞也,高祖更名曰文始,示不相襲。

範曄《後漢書》曰:蔡邕坐上章事徙,及歸,將就還路,五原太守王智餞之,酒酣,智起舞,屬邕,邕不為報,智者中常侍王甫之弟,智銜之,密告邕,怨於囚放,謗訕朝廷,邕慮卒不免禍,乃亡命江海,遠跡吳會。

《呂氏春秋》曰: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民氣壅閼,故為作舞,以宣導之。

《家語》曰:子路戎服見孔子,拔劍而舞曰:古之君子,固以劍自衛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為質,仁以為衛。

蔡邕《月令章句》曰:樂容曰舞,有俯仰張翕,行綴長短之製。

三巴記曰:閬中有渝水,賨民銳氣喜舞,高祖樂其猛銳,數觀其舞,使樂人習之,故名巴渝舞。

魏名臣奏,王朗表曰:凡音樂以舞為主,自黃帝雲門,至周大武,皆大廟舞樂名也,樂所以樂君之德,舞所以象君之功。

《吳書》曰:陶謙為舒令,郡守張磐,恥為之下,磐舞,屬謙,謙不為起,強之乃舞,舞不轉,磐曰:不當轉耶,曰:轉則勝人。

又曰:陸遜破曹休,上與群僚大會,酒酣,命遜舞,解所著白鼯子裘賜之。

【詩】宋南平王白紵舞曲曰:仙仙徐動何盈盈,玉腕俱凝若雲行,佳人舉袖曜青蛾,摻摻擢手映鮮羅,狀似明月汎雲河,體如輕風動流波。

梁簡文帝詠舞詩曰:嬌情因曲動,弱步逐風吹,懸釵隨舞落,飛袖低鬟垂。

又詠舞詩曰:戚裏多妖麗,重娉蔑燕餘,逐節工新舞,嬌態似淩虛,納[內音。]花承俵概,垂翠逐璫舒,扇開衫影亂,巾度履行疏,徒勞交甫憶,自有專城居。

又詠舞詩曰:可憐稱二八,逐節似飛鴻,懸勝河陽伎,闇與淮南同,入行看履進,轉麵望鬟空,腕動苕華玉,衫隨如意風,上客何須起,啼烏未肯終。

梁劉遵應令詠舞詩曰:倡女多豔色,入選盡華年,舉腕嫌衫重,回腰覺態妍,情繞陽春吹,影逐相思弦,履度開裙俵,鬢轉匝花鈿,所愁餘曲罷,為欲在君前。

梁王訓應令詠舞詩曰:新妝本絕世,妙舞亦如仙,傾腰逐韻管,斂色聽張弦,袖輕風易入,釵重步難前,笑態千金動,衣香十裏傳,將持比飛燕,定當誰可憐。

梁楊曒詠舞詩曰:紅顏自燕趙,妙妓邁陽阿,就行齊逐唱,赴節闇相和,折腰送餘曲,斂袖待新歌,嚬容生翠羽,曼睇出橫波,雖稱趙飛燕,比此詎成多。

梁庾肩吾詠舞詩曰:飛鳥袖始拂,啼烏曲未終,聊因斷續唱,試讬往還風。

梁劉孝儀和舞詩曰:回履裾香散,飄衫釧響傳,低釵依促管,曼睇入繁弦。

又和詩曰:轉袖隨歌發,頓履赴弦餘,度行過接手,回身乍斂裾。

又舞就行詩曰:依歌移弱步,傍燭豔新妝,徐來翻應節,亂去反成行。

周庾信詠舞詩曰: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頓履疏隨節,低鬟逐上聲,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鸞回鏡欲滿,鶴顧市應傾,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

陳徐陵詠舞詩曰:十五屬平陽,因來入建章,主家能教舞,城中巧旦[原作且,據馮校本改。]妝,低鬟向綺席,舉袖拂花黃,燭送空回影,衫傳篋裏香,當由好留客,故作舞衣長。

【賦】後漢傅毅舞賦曰:楚襄王既遊雲夢,將置酒宴飲,謂宋玉曰:寡人欲觴群臣,何以娛之,玉曰:臣聞激楚結風陽阿之舞,材人之窮觀,天下之至妙,噫可進乎,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鄭女出進,二八徐侍,姣服極麗,姁媮致態,貌嫽妙以妖冶,紅顏燁其楊華,眉〈女連〉娟以增繞,目流睇而橫波,珠翠的皪而照曜,華袿飛髾而雜纖羅,顧形影,自整裝,順微風,揮若芳,動朱唇,紆清陽,亢音高歌,為樂之方,其始興也,若俯若仰,若來若往,雍容惆悵,不可為象,羅衣從風,長袖交橫,駱驛飛散,颯遝合並,綽約閑靡,機迅體輕,於是合場遞進,安步而俟,埒材角妙,誇容乃理,軼態橫出,瑰姿譎起,回身還入,迫於急節,紆形赴遠,漼以摧折,纖縠俄飛,繽焱若絕,體如遊龍,袖如素蜺,遷延微笑,退複次列,觀者稱麗,莫不怡悅。

後漢張衡舞賦曰:昔客有觀舞於淮南者,美而賦之曰:音樂陳兮旨酒施,擊靈鼓兮吹參差,叛淫衍兮漫陸離,於是飲者皆醉,日亦既昃,美人興而將舞,乃脩容而改襲,服羅縠之雜錯,申綢繆以自飾,拊者啾其齊列,盤鼓煥以駢羅,抗脩袖以翳麵兮,展清聲而長歌,歌曰:驚雄逝兮孤雌翔,臨歸風兮思故鄉,搦纖腰而互折,嬛傾倚兮低昂,增芙蓉之紅花兮,光的皪以發揚,騰〈目雩〉目以顧眄,盼爛爛以流光,連翩駱驛,乍續乍絕,裾似飛燕,袖如回雪,於是粉黛施兮玉質粲,珠簪挺兮緇發亂,然後整笄攬發,被纖垂縈,同服駢奏,合體齊聲,進退無差,若影追形。

梁簡文帝舞賦曰:酌蒲桃,坐柘觀,命妙舞,徵清彈,丱發初笄,參差俱集,信身輕而釵重,亦腰羸而帶急,響玉砌而遲前,度金扉而斜入,似斷霞之照彩,若飛鸞之相及,既相看而綿視,亦含姿而俱立,於是徐鳴嬌節,薄動輕金,奏巴渝之麗曲,唱碣石之清音,扇才移而動步,鞞輕宣而逐吟,爾乃優遊容豫,顧眄徘徊,強紆顏而失笑,乍雜怨而成猜,或低昂而失侶,乃歸飛而相附,或前異而始同,乍初離而後赴,不遲不疾,若輕若重,盻鼓微吟,回巾自擁,發亂難持,簪低易捧,牽恃其思,懷嬌知寵。

◇歌

《說文》曰:詠,歌,曰[曰上疑脫又字。]獨歌謂之謠,謳,齊歌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樂聲曰歌。

《山海經》曰:帝俊八子,是始為歌,[帝俊,帝舜也。]

又曰:夏後氏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太平禦覽》五百七十二,九下有歌字。]以下。

《毛詩序》曰: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

《穆天子傳》曰:天子東遊於黃澤,宿於曲洛,洛水之曲也,使宮樂謠[宮樂,典樂者。]曰:黃之紘,其馬歕沙,[音普問反。]黃之澤,其馬歕玉。

《列子》曰:薛談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伎,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交衢拊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雲,薛談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餘響繞梁,三日不絕。

《孟子》曰:昔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綿駒處於高唐,而齊右善歌。

襄陽耆舊傳曰:宋玉識音而善文,襄王好樂而愛賦,既美其才,而憎其似屈原也,乃謂之曰:子盍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對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聞與,始而曰下裏巴人,國中唱而和之者數萬人,中而曰陽阿采菱,國中唱而和之者數百人,既而曰陽菱[《初學記》十五作阿。]白露,朝日魚麗,含商吐角,絕節赴曲,國中唱而和之者,不過數人,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呂氏春秋》曰: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捉足以歌八闋。

又曰:帝嚳氏命鹹黑作為唐歌,堯命質效山穀之音以作歌,湯命伊尹作為大濩,歌晨露。

《淮南子》曰:易道良馬,使人欲馳,飲酒而樂,使人欲歌。

又曰:[瓠梁之歌,可隨也。]其所歌者不可為,瓠梁,古善歌之人也。

劉向別錄曰:有麗人歌賦,漢興以來,善雅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

《漢書》曰:孝武南巡狩,至於盛唐,自潯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千裏,薄摐陽而出,作盛唐摐陽之歌。

又曰: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設燈燭幃幄,而令帝居他帳,遙見望好女,如夫人之貌,而不得就視,愈益悲感,為作詩,令樂府諸音家弦歌之,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娜娜何冉冉其來遲。

又曰:張釋之為中郎將,從行至灞陵,是時慎夫人從,上指視慎夫人新豐道曰:此是邯鄲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倚瑟而歌。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命侍女安法嬰,歌玄雲曲,上元夫人自彈雲林之瑟,乃歌步玄之曲曰:淥景清飆起,雲蓋映朱葩,蘭房辟琳闕,碧室啟瓊沙。

鄭緝之東陽記曰:歌山在吳寧縣,故老相傳雲,昔有人乘船從下過,見一女子穀汲,乃登此山,負水行歌,姿態甚妍,而莫知所由,故名歌山。

虞舜作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

又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阜吾民之財兮。

又卿雲歌曰:卿雲爛兮,禮縵縵兮,日月光華,旦或旦兮,八伯鹹進,稽首曰:明明上天,爛然星辰,日月[《太平禦覽》五百七十一月下有光字。]華,弘兮[禦覽作予。]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

周穆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裏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複來,天子答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複而野。

齊甯戚扣牛角歌曰:滄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鯉魚長尺半,轂布單衣裁至骭,清朝飯牛至夜半,黃犢上阪且休息,吾將舍汝相齊國。

又燕荊軻蕭蕭歌曰: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丹祖送於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歌,宋意和之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複還。

漢高祖大風歌曰:高祖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相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擊築自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武臨河決,悼功之不成,乃歌曰: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慮殫為河,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漢書溝洫誌作時。]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鹿[漢書作野。]溢,魚弗鬱兮迫冬日。

漢司馬相如琴歌曰:相如遊臨邛,富人卓王孫家,有女文君,新寡,竊於壁見之,相如因以琴歌挑之曰: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皇,有豔淑女在此房,何緣交接為鴛鴦,鳳兮鳳兮從我棲,得讬字尾永為妃,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漢烏孫公主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讬異國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思土心內傷,原為黃鶴兮還故鄉。

後漢章帝時童謠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疋帛。

後漢桓帝時童謠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兒為徒,一徒死,百乘車,車班蘭,至河間,姹女能數錢,銀為室,金為堂,戶上膴々舂黃粱,下有鼓,我欲擊之丞相怒。

晉劉琨扶風歌曰:係馬長鬆下,廢鞍高嶽頭,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鹿遊我前,猴戲我側,資糧既以乏,薇蕨安足食,惟昔李愆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

晉陸機百年歌曰:一十時,顏如蕣華曄有暉,體如飄風行如飛,終朝出遊薄暮歸,六情逸豫心無違,清酒將炙奈樂何,清酒將炙奈樂何。

二十時,膚彩津澤人理成,美目淑貌灼有榮,光車駿馬遊都城,高談雅步何盈盈,清酒將炙奈樂何,清酒將炙奈樂何。

三十時,行成名立有令聞,力可扛鼎誌幹雲,食如漏卮氣如熏,辭家觀國綜典文,清酒將炙奈樂何,清酒將炙奈樂何。

四十時,體力克壯誌方剛,跨州越郡還帝鄉,出入承明擁大璫,清酒將炙奈樂何,清酒將炙奈樂何。

五十時,荷旄杖節鎮邦家,鼓鍾嘈囋趙女歌,羅衣綷粲金翠華,言笑雅舞相經過,清酒將炙奈樂何,清酒將炙奈樂何。

六十時,年亦耆艾業亦隆,驂駕四牡入紫宮,軒冕納那翠雲中,子孫昌盛家道豐,清酒將炙奈樂何,清酒將炙奈樂何。

七十時,精爽頗損膂力愆,清水明鏡不欲觀,臨樂對酒轉無歡,攬形脩發獨長歎。

八十時,明已損,聰去耳,前言往行不複紀,辭官致祿歸桑梓,安車駟馬入舊裏,樂事告終憂事始。

九十時,日告耽瘁月告衰,形體雖是誌意非,言多謬誤心多悲,子孫朝拜或問誰,指景玩日慮安危,感念平生淚交揮。

百歲時,盈數已登肌肉單,四支百節還相患,目若濁鏡口垂涎,呼吸嚬蹙反側難,茵褥滋味不複安。

晉傅玄燕人美兮歌曰:燕人美兮趙女佳,其室則邇兮限增崖,雲為車兮風為馬,玉在泥兮蘭在野,雲無期兮風有止,思多端兮誰能理。

晉王獻之情人桃葉歌曰:桃葉複桃葉,桃葉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纏綿。

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楫迎汝。

桃葉答王團扇歌曰:七寶畫團扇,粲爛明月光,與郎卻暄暑,相憶莫相忘,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團扇,動搖郎玉手,因風讬方便,團扇複向誰,侍許自障麵,憔悴無複理,羞與郎相見。

齊陸□[明本作垂,按玉台新詠九作厥,當作厥。]李夫人及貴人歌曰:別車桂席塵,豹尾香煙滅,彤殿向蘼蕪,青蒲複萎絕,坐萎絕,對蘼蕪,臨玉階,泣長塗,寡鶴羈雌飛且止,彫梁翠壁網蜘蛛,洞房明月夜,對此淚如珠。

晉孫綽情人詩曰: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難,回身就郎抱。

宋鮑昭白紵辭歌曰:朱唇動,素袖舉,洛陽少童邯鄲女,古稱淥水今白紵,催弦急管為君舞,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鷹天雨霜,夜長酒多樂未央,春風澹蕩使思多,天色淨淥氣妍和,含桃紅萼蘭紫芽,朝日灼爍發園花,卷幌結帷羅玉筵,齊謳秦吹盧女弦,千金雇笑買芳年,桂宮柏寢擬天居,朱爵文窗韜碧疏,彫屏匼匝組帳舒,秦箏趙瑟挾笙竽,垂璫散緌盈玉除,停觴不語欲誰須。

又中興歌曰:中興太平運,化清四海樂,星星照玉台,紫煙遊鳳閣,碧樓含夜月,紫殿爭朝光,采墀散蘭麝,風起自生芳,三五容色滿,四五妙容歇,已輸春日觀,分隨秋光沒。

宋謝莊明堂歌辭曰:履艮宅中宇,司繩總四方,裁化偏寒燭,布政周炎涼,景麗條可結,霜明冰可折,凱風扇朱辰,白雲流素節,右歌明堂黃帝辭,[五言,依土數。]

參映夕,駟昭晨,雲乘震,司青春,萌動達,萬品新。

潤無際,澤無垠,右歌青帝辭,[三言,依木數。]

龍精初見大火中,朱光北至圭景同,庶物盛長鹹殷阜,恩覃四溟被九有,右歌赤帝辭,[七言,依火數。]

百川如鏡天地爽且明,雲衝氣舉盛德在素精,右歌白帝辭。[九言,依金數。]

歲既暮,日既馳,靈乘坎德司規,玄雲合晦鳥歸,白雪繁亙天涯,右歌黑帝辭,[六言,依水數。]

齊謝朓郊廟歌辭,歌青帝,[木生數三。]營翼日,鳥殷霄,凝冰泮,玄蟄昭,景湯湯,風習習,夷女歌,東皇集。

歌赤帝,[火成數七。]惟此夏德德恢恢,兩龍在禦炎精來,族雲蓊鬱溫風煽,興雨祁祁委苗遍。

歌黃帝,土數五,稟火自明敏,資金挺剛克,涼燠資成化,群方載厚德。

歌白帝,金數九,帝悅於兌執矩固司藏,百川牧[樂府詩集三作收。]潦精景應徂商,嘉樹離披榆關命賓鳥,夜光如霜秋風方嫋嫋。

歌黑帝,[水數六。]霜鍾鳴冥陵起,星回天月窮紀,聽嚴風來不息,望玄雲黝無色。

齊王融明王歌辭曰:明王日月照,至樂天地和,幸息雲門吹,複歇鹹池歌,桂序金匏轉,瑤軒絲石羅,露凝嘉草秀,煙度醴泉波。

又曰:聖君應昌曆,景祚啟休期,海蕩萬川集,山崖百草滋,大哉君為後,何羨唐虞時。

又曰:湛露改寒司,交湋變陽旭,瓊袖藻晨紅,瑤塘,汙初淥,日霽沙漵明,風泉暗華燭,遵渚汎蘭觴,乘漪舞清曲。

又曰:炎光銷玉殿,涼風吹鳳樓,金華妝翠羽,鷁首畫龍舟,荊姬采菱曲,越女江南謳,良時時一遇,佳人難再求。

梁武帝春歌曰:階上香入懷,庭中花照眼,春心一如此,情來不自限。

夏歌曰:江南蓮花水,紅光複碧色,同絲有同藕,異心無異意。

秋歌曰:繡帶合歡給,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

團扇歌曰:手中白團扇,淨如秋圓月,清風任動生,嬌香乘意發。

襄陽白銅隄歌曰:龍馬紫金鞍,翠毦白玉羈,照曜雙闕下,知是襄陽兒。

梁沈約郊廟歌黃帝辭曰:鬱彼中壇,含靈闡化,回環氣象,輪無輟駕。

歌青帝辭曰:帝位在震,龍德司春,開元布澤,含和上人。

歌赤帝辭曰:炎光在離,火為盛德,執禮昭訓,持衡授則。

歌白帝辭曰:神在秋方,帝居西顥,允茲金德,裁成萬寶。

歌黑帝辭曰:德盛浮水,玄冥紀節,陰降陽騰,氣凝象閉。

元會歌辭,皇帝出入奏皇雅,歌詩三曲,五言,[二郊太廟明堂同用。]帝德實廣運,車書靡不賓,執瑁朝群後,垂旒禦百神。

華蓋拂紫微,鉤陳繞太一,容裔被緹組,參差羅罘罼。

清蹕朝萬宇,端冕臨正陽,春句[隋書音樂誌作青絇。]黃金繶,袞衣文繡裳。

皇太子出入奏胤雅,歌詩一曲,四言,自昔殷代,哲王世有,降及周成,惟器是守,上天乃眷,大梁既受,灼灼重明,仰承元首,上壽酒奏分[隋書音樂誌作介。]雅,詩一曲,五言,百福四象初,萬壽三元始,拜獻惟袞職,同心協卿士,北極永無窮,南山安足擬。

又襄陽白銅鞮歌曰:分手桃林崖,望別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

又春白紵歌曰:蘭葉參差桃半紅,飛芳舞縠戲春風,如嬌如怨狀不同,含笑流盻滿堂中,翡翠群飛飛不息,原在雲間長比翼,佩服堇[樂府詩集五十六作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

夏白紵歌曰:朱火灼爍照佳人,含情送意遙相親,嫣然一轉亂心神,非子之故欲誰因。

秋白紵歌曰:白露欲凝草已黃,金琯玉柱響洞房,雙心一影俱回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冬白紵歌曰:寒閨晝密羅幌垂,嬌容麗色心相知,雙去雙還誓不移,長袖拂麵為君施。

梁劉孝威行幸甘泉歌曰:漢家迎夏畢,避暑甘泉宮,棧車鳴裏鼓,駟馬駕相風,校尉烏丸騎,待詔婁煩弓,後旌猶五柞,前笳度九顒,才人豹尾內,禦酒屬車中,輦回百子閣,扇動七輪風,鳴鍾休衛士,披圖占後宮,材官但校獵,涼風戲射熊。

古東飛伯勞等歌曰: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誰家女兒對門居,開華發色照裏閭,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帳脂粉香,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三春已暮花隨風,空留可憐與誰同。

古,[古下疑有脫文。]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東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賦】袁山鬆歌賦曰:朱唇不啟,皓齒不離,清氣獨轉,妍弄潛移,或似停而不留,或如疾而不馳。

【箋】魏繁欽與太子箋曰: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囀喉引聲,與葭同音,乃知天壤之所生,誠有自然之妙物,潛氣內轉,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細不幽散,聲悲奮笳,曲美常均,及與黃門鼓吹溫胡,迭唱迭和,喉所發音,無不響應,遺聲抑揚,不可勝窮,暨其清激悲吟,雜以怨慕,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是時涼風拂衽,背山臨谿,莫不泫泣隕涕,悲懷慷慨,竊惟聖體,兼愛好奇,是以先白。

魏文帝答曰:披書歡笑,不能自勝,奇才妙伎,何其善也,頃守土[《太平禦覽》五百七十三作守宮王,按當作守宮士。]孫世,有女曰瑣,年始九歲,夢與神通,寤而悲吟,哀聲激切,涉曆六載,於今十五,近者督將具以狀聞,是日博延眾賢,遂奏名倡,曲極數彈,歡情未逞,乃令從官,引內世女,須臾而至,厥狀甚美,素顏玄發,皓齒丹唇,詳而問之,雲善歌舞,於是提袂徐進,揚蛾微眺,芳聲清激,逸足橫集,然後循容飾妝,改曲變度,斯可謂聲協鍾石,氣應風律,今之妙舞,莫巧於絳樹,清歌莫善[《太平禦覽》三百八十一,《初學記》十九作激。]於宋臈,豈能亂[全三國文七亂上有上字。]靈祇,下變庶物,漂悠風雲,橫厲無方,若斯也哉,固非車子喉囀長吟所能逮也,吾練色知聲,雅應此選,謹卜良日,納之閑房。

【啟】梁沈約謝齊竟陵王宋永明樂歌曰:鳳采鸞章,霞鮮錦縟,覿寶河宗,未必比麗,觀樂帝所,遠有慚德,雖日月在天,理絕稱詠,而徘徊光景,不能自息。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