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339   

《藝文類聚》正文 卷五·歲時下

社[按當作祖,說詳下。]伏熱寒臘律曆

◇社[按本篇據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祖篇,當作祖,今篇目作社,及條內各社字,疑均後人臆改(詳各條下。)正月祖祭,禮始漢代,見續漢書禮儀誌注,通典四十四。]

《風俗通》曰:謹按禮傳,共工之子曰脩,好遠遊,舟車所至,足跡所達,靡不窮覽,故祀以為社[風俗通八,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作祖,神。]

《毛詩》曰:韓侯出祖,出宿於屠,顯甫餞之,清酒百壺,其肴惟何,炰鱉鮮魚。其蔌惟何,惟筍及蒲,其贈惟何,乘馬路車。

左傳昭上曰:楚靈王成章華之台,原與諸侯樂[左傳昭七年作落。]之,蒍啟疆來召公,公將往,夢襄公社,[左傳昭七年作祖,下同。]梓慎曰:君不果行,襄公之適楚也,夢周公社而行,今襄公實社,君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嚐適楚,故周公祖道之,襄公適楚矣,而社以道,君不行何之,三月,公如楚。

《魏誌》曰:王脩年七歲,喪母,母以社[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作祖,下同。]日亡,來歲鄰裏社,脩感念母悲哀,其鄰裏聞之,為之罷社。

武陵先賢傳,潘京為州辟,進謁,值社會,因得見,次及,探得不孝,刺史問曰:辟士為不孝耶,京舉板答曰:今為忠臣,不得複為孝子,其機辯如此。

魏台訪議曰:帝問何用未社[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作祖,下同。]醜臘,王肅對曰:魏,土也,土畏木,醜之明日便寅,寅,木也,故以醜臘,土成於未,故於歲始未社也。

【詩】晉潘尼皇太子社[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作祖,下準此。]詩曰:太簇協青陽,履端發歲首,孟月涉初旬,吉日惟上酉,我後邇天休,設社祈遐耇。

【序】晉嵇含社[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初學記》十三作祖,下同。]賦序曰:社之在於世尚矣,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鹹用,有漢卜日丙午,魏氏釋[《初學記》十三作擇]用丁未,至於大晉,則社孟月之酉日,各因其行運,三代固有不同,雖共奉社,而莫議社之所由興也,說文雲,祈請道神為[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初學記》十三作謂。]之社,有事於道者,吉凶偕名。

【祭文】後漢蔡邕祝社[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作祖。]文曰:元正令午,時惟嘉良,乾坤交泰,太蔟運陽,乃祀社靈,以祈福祥。

晉應碩祝社[按文雲吉酉辰良,據嵇含賦,晉祖日用酉,是亦當作祖,下準此。]文曰:元首肇建,吉酉辰良,五政敷惠,四教初揚,萬類資新,英穎擢章,穀風滌穢,日和時光,命於嘉賓,宴茲社箱,敬響社君,休祚是將,嘉肴綺錯,白茅薦恭,有肉如墀,有酒如江,社君既眷,祇肅威容。

◇伏

曆忌釋曰:伏者何也,金氣伏藏之日也,四時代謝,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於立秋,以金代火,金畏於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也。

《漢書》曰:東方朔,伏日詔賜諸侍郎肉,朔獨不待詔,拔劍割肉,懷之而去,[事具肉部。]

《典略》曰:光祿劉鬆北鎮,而袁紹夜酣酒,以盛夏三伏之際,晝夜與鬆飲酒,至於無知,雲以避一時之暑,故河北[明本作朔。]避暑飲。

《世說》曰:郤嘉賓三伏之日詣謝公,炎暑熏赫,雖複當風交扇,猶沾汗流離,謝著故絹衣,食熱白粥,晏然無異。

《風俗通》曰:戶律,漢中巴蜀廣漢,自擇伏日,俗說,漢中巴蜀廣漢,正[《太平禦覽》三十八作土。]地溫暑,草木蚤生晚枯,氣異中國,夷狄畜之,故令自擇伏日也。

【詩】晉程曉詩曰: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今世愔襶子,觸熱到人家,主人聞客來,嚬噈奈此何,搖扇胛中疼,流汗正滂沱,傳誡語高明,熱行宜見訶。

晉潘嶽懷縣詩,南陸迎脩景,朱明,送未垂,初伏啟新節,隆暑方赫羲,朝想慶雲興,夕遲白日移,揮汗辭中宇,登城臨清池,涼風自遠集,輕衿隨風吹,靈圃曜華果,通衢列高椅。

◇熱

《說文》:溽,濕暑也。

《山海經》曰:壽麻之國,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禮記月令》曰:季夏之月,土潤溽暑。

《毛詩》曰:旱既太甚,蘊隆蟲蟲,赫赫炎炎,雲我無所。

《管子》曰:善為國者,使農寒耕而熱耘。

《楚辭》雲,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讬,十日代出,流金鑠石。

《淮南子》曰:南方之極,自北戶之界,至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

《神異經》曰:北方曾冰萬裏,厚百丈,有蛇奚鼠在冰下土中,其形如鼠,食冰草木根,肉重萬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事見肉部。]

京房《易飛候》曰:有雲大如車蓋十餘,此陽水之氣,必暑,有暍者。

《漢書·西域傳》曰:罽賓國,道曆大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阪,令人熱無色,頭痛歐吐。

《桓子新論》曰:元帝被病,廣求方士,漢中逸人王仲都者,詔問所能為,對曰:但能忍寒暑耳,因為待詔,至夏大暑日,使暴坐。又環以十爐火,不言熱而身汗不出。

《五經通義》曰:冬至陽動於下,推陰而上之,故寒於上,夏至陰動於下,推陽而之上,故大熱於上。

《易》[《太平禦覽》三十四易上有故字,與上連,作一條。]曰: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日在牽牛則寒,在東井則暑,牽牛水[禦覽作外。]宿,遠人,故寒,東井內宿,近人,故溫也。

《括地圖》曰:天毒國最大暑熱,夏草木皆乾死,民善沒水,以避日入時暑,常入寒泉之下。

《抱樸子》:洪從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熱,輒入深水底,入日乃出者,正以能閉氣胎息故耳。

又曰:或問不熱之道,或服玄冰丸飛雪散,王仲都等用此方也。

《語林》曰:劉真長見王公,王公了不與語,時大熱,以腹熨石局。

【詩】晉傅玄詩曰:朱明運將極,溽暑晝夜興,裁動四支廢,舉身若山陵,珠汗洽玉體,呼吸氣鬱蒸,塵垢自成泥,素粉隨手凝。

梁簡文帝苦熱詩曰:六龍騖不息,三伏啟炎陽,寢興煩幾案,俯仰倦幃床,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洄池愧生浪,蘭殿非含霜,細簾時半卷,輕幌乍橫張,雲斜花影沒,日落荷心香,原見洪崖井,詎憐河朔觴。

梁任昉苦熱詩曰:旭旦煙雲卷,烈景入東軒,傾光望轉蕙,斜日照西垣,既卷蕉梧葉,複傾葵藿根,重簟無冷氣,挾石似懷溫,霡霂類珠綴,喘哧狀雷奔。

梁何遜苦熱詩曰:昔聞草木燋,今睹沙石爛,曀曀風逾靜,曈曈日漸旰,習靜悶衣襟,讀書煩幾案,臥思清露浥,坐待高星燦,蝙蝠戶中飛,蠛蠓窗間亂,實無河朔飲,空有臨淄汗。

梁王筠苦暑詩曰:日阪散朱雰,天隅斂青靄,飛焰煥南陸,炎津通北瀨,繁星聚若珠,密雲屯似蓋,月至每開衿,風過時解帶。

梁劉孝威苦暑詩曰:暮日苦炎溽,遷坐接階廊,月麗姮娥影,星含織女光,棲禽動夜竹,流螢出闇牆,香盤糅鮮粉,雕壺承玉漿,白羽徒棰握,淥水自周堂,弱紈猶覺重,纖絺尚少涼,弄風思漢朔,戲雨憶吳王,玄水術難驗,赤道漏猶長,誰能更吹律,還令黍穀涼。

梁簡文帝納涼詩曰: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陰,避暑高梧側,輕風時入襟,落花還就影,驚蟬乍失林,遊魚吹水沫,神蔡上荷心,翠竹垂秋采,丹棗映疏砧,無勞夜遊曲,寄此讬微吟。

又晚景納涼詩曰:日移涼氣散,懷抱信悠哉,珠簾影空卷,桂戶向池開,鳥棲星欲見,河淨月應來,橫階入細筍,蔽地濕輕苔,草化飛為火,蚊聲合似雷,於茲靜聞見,自此歇氛埃。

又玄圃納涼詩曰:登山想劍閣,逗浦憶辰陽,飛流如凍雨,夜月似秋霜,螢翻競晚熱,蟲思引秋涼,鳴波如礙石,闇草別蘭香。

梁孝元帝納涼詩曰:高舂斜日下,佳氣滿欄楹,池紅早花落,水淥晚苔生,星稀月稍上,雲開河尚橫,白鳥翻帷暗,丹螢入帳明,珠綦趨北閤,玳席徙南榮,金鋪掩夕扇,玉壺傳夜聲。

梁劉孝威奉和逐涼詩曰:鍾鳴夜未央,避暑起徬徨,長河似曳素,明星若散璫,倚岩欣石冷,臨池愛水涼,月纖張敞畫,荷妖韓壽香,對此遊清夜,何勞娛洞房。

又奉和晚日詩曰:虯簷掛珠箔,虹梁卷霧綃,迷迭涵香長,芙蓉逐浪搖,飛輪搏羽扇,翻車引落潮,甘泉推激水,迎風慚遠飆,寄言王待詔,因聲張子僑,吾君安已樂,無勞誦洞簫。

梁劉緩奉和納涼詩曰:清氣流暄濁,非關狹室中,當由小堂上,自有大王風,蟭螟動蘭室,神飆起桂叢,披襟深睿賞,曲巷何由同。

梁庾肩吾奉和山子納涼詩曰:北園涼風早,步輦暫逍遙,避日交長扇,迎風列短簫,山帶彈琴曲,桐橫棲鳳條,懸門開溜水,錦石鎮浮橋,黑米生菰葑,青花出稻苗,無因學仙藻,雲氣徒飄颻。

陳徐陵內園逐涼詩曰:昔有北山北,今餘東海東,納涼高樹下,直坐落花中,狹徑長無跡,茅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勸梧桐。

【賦】魏繁欽暑賦曰:暑景方徂,時惟六月,大火飄光,炎氣酷烈,翕翕盛熱,蒸我層軒,溫風淟涊,動靜增煩,雖讬陰宮,罔所避旃,粉扇靡救,宴戲鮮歡,庶望秋節,慰我愁歎,魏陳王曹植大暑賦曰:炎帝掌節,祝融司方,羲和按轡,南崔[本集作雀。]舞衡,蛇折鱗於靈窟,龍解角於皓蒼,遂乃溫風赫戲,草木垂幹,山坼海沸,沙融礫爛,飛魚躍渚,潛黿浮岸,鳥張翼而近棲,獸交遊而雲散,於時黎庶徙倚,綦布葉分,機女絕綜,農夫釋耘,背暑者不群而齊跡,向陰者不會而成群,於是大人遷居宅幽,緩神育靈,雲屋重構,閑房肅清,寒泉湧流,玄木奮榮,積素冰於幽館,氣飛結而為霜,奏白雪於琴瑟,朔風感而增涼。

魏劉楨大暑賦曰:其為暑也,羲和總駕發扶木,太陽為輿達炎燭,靈威參垂步朱轂,赫赫炎炎,烈烈暉暉,若熾燎之附體。又溫泉而沉肌,獸喘氣於玄景,鳥戢翼於高危,農畯捉鐏而去疇,織女釋杼而下機,溫風至而增熱,歊悒慴而無依,披襟領而長嘯,冀微風之來思。

魏王粲大暑賦曰:惟林鍾之季月,重陽積而上昇,喜潤土之溽暑,扇溫風而至興,獸狼望以倚喘,鳥垂翼而弗翔,遠昆吾之中景,天地翕其同光,征夫瘼於原野,處者困於門堂,患衽席之焚灼,譬烘燎之在床,起屏營而東西,欲避之而無方,仰庭槐而嘯風,風既至而如湯,於是帝後順時,幸九峻之陰岡,讬甘泉之清野,禦華殿於林光,潛廣室之邃宇,激寒流於下堂,重屋百層,垂陰千廡,九闥洞開,周帷高舉,堅冰常奠,寒饌代敘。

晉夏侯湛大暑賦曰:若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無纖雲,下無微風,扶桑赩其增憤,天氣曄其南升,爾乃土墳地坼,穀枯川竭,寒泉潛沸,冰井騰沫,洪液蒸於單簟兮,珠汗霑乎絺葛,溫風翕其至兮,若灑湯於玉質,沃新水以達夕,振輕箑以終日。

晉卞伯玉大暑賦曰:惟祝融之司運,赫溽暑之方隆,日貞躍於鶉首,律遷度於林鍾,溫風翕以辰至,星火爛以昏中,氣滔滔而方盛,晷永路而難終,流風兮莫繼,朱煙兮四纏,鬱邑兮中房,展轉兮長筵,體沸灼兮如燎,汗流爛兮珠連。

晉傅鹹感涼賦曰:踐朱明之中月,暑鬱隆以肇興,赫融融以彌熾,乃沸海而焦陵,獸竄伏於幽林兮,鳥垂翼而弗升,汗珠隕於玉體兮,粉附身而沾凝,於是景雲晨敷,曜靈潛光,陰氣聿升,凱風載揚,忽輕箑於坐隅兮,思暖服於蘭房。

◇寒

《左傳》曰:楚莊王圍蕭,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撫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穆天子傳》曰:庚寅北風雪,天子寒,日中大寒,有凍人,天子作黃竹詩,[事具雪部。]

《晏子》曰:景公起大台,歲寒,役之凍餒者鄉有焉,公延晏子坐,飲酒樂,晏子歌曰:庶民之凍,我若之何,奉上靡弊,我若之何,歌終,喟然流涕,公止之曰:子殆為大台之役夫,寡人將罷。

《屍子》曰:雨雪,楚莊王披裘當戶曰:我猶寒,彼百姓賓客甚矣,乃使巡國中,求百姓賓客之無居宿絕糧者賑之,國人大悅。

《戰國策》曰:田單為齊相,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不能,坐沙中,乃解裘衣之,襄王曰:單之厚施,欲取我國乎,有貫珠者聞之,曰:不如因以為己善,乃下令曰:寡人憂民之寒,而單解裘衣人,稱寡人之意,於是閭裏相與語曰:田單之愛人,乃王之教也。

《呂氏春秋》曰:衛靈公天寒鑿池,苑春曰:天寒,恐傷民,公曰:寒哉,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四陬有火,是以不寒,民衣弊不補,履決不苴,君則不寒,民則寒矣,公曰善,命罷役。

又曰:戎夷違齊如魯,天大寒,而後與門弟子宿於郭外,寒逾甚,謂弟子曰:子與我衣,我活,我與子衣,子活,我國士也,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按本條見呂氏春秋長利篇,此有脫文。]惡能與國士衣哉,戎夷笑曰:道不濟夫,解衣與弟子,夜坐而死。

《漢書》曰:上聞韓王信降匈奴,上自將擊之,連戰乘勝逐北,至樓煩,會天寒,卒士墮指者十二三,鍾離意別傳曰:嚴遵昔與光武俱為諸生,暮夜宿息,二人寒,不得寢臥,更相謂曰:後日豪貴,憶此勿相忘,別後數年,光武有天下,徵遵不至。

《東觀漢記》曰:王朗起兵,上自薊東南馳,夜至蕪蔞亭,時天寒烈,眾皆饑疲,馮異上豆粥,明旦,上謂諸將曰:昨日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

葛仙公別傳曰:公與客談語,時天大寒,仙公謂客曰:居貧,不能人人得爐火,請作一大火,共致暖者,仙公因吐氣,火赫然從口中出,須臾大滿屋,客皆熱脫衣矣。

【賦】梁裴子野寒夜賦曰:何四序之平分,處脩冬而多慮,眷搖落兮遒盡,悲荏苒其雲除,日晼晚而易潛,夜悠長而難曙,既而庭流皓月,階被凝霜,風吹衣而懍懍,氣空積而蒼蒼,襲重裘兮弗燠,熾朱火兮無光,門蕭條兮晝闃,巷寂寞兮無人,疏三逕以負汲,結二耦而為賓,晉夏侯湛寒苦謠曰:惟玄冬之初夜,天慘懍以降寒,霜皚皚以被庭,冰溏瀩於井幹,草槭槭以疏葉,木蕭蕭以零殘,鬆隕葉於翠條,竹摧柯於綠竿。

【表】陳王曹植表曰:臣聞寒者不貪尺玉而思短褐,饑者不原千金而美一餐,夫千金尺玉至貴,而不若一餐短褐者,物有所急也。

◇臘

《風俗通》曰:禮傳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改曰臈,臈者臘也,因臘取獸,祭先祖也,漢火行,衰於戌,故此日臘也。

《漢舊儀》曰:臘者報諸鬼神,古聖賢有功於民者也。

蔡邕《獨斷》曰: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非但迎氣,故但送不迎。

《禮記》曰: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

又曰: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蠟,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蠟之祭,勞農以休息之,言民勤稼嗇,有百日之勞,今日飲酒燕樂,君之恩澤也,非爾所知,其義大也。]

《周禮》曰:國祭蠟則歙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

《左傳》曰: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弗聽,以其族行,曰:虞不臘也。

《列女傳》曰:魯之母師者,魯九子之寡母也,臘日,休家作者,歲祀禮事畢,悉召諸子,謂曰:婦人之義,非有大故,不出夫家,然吾父母家多幼稚,歲時禮不理,吾從汝謁,往監之,諸子皆稽首唯諾。又召諸婦,曰: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製之行,少係於父母,長係於夫,老係於子,今諸子許我歸私家,雖逾婦禮,原與少子俱,以備婦人出入之製,諸婦其慎房戶之守,吾夕而反,於是使少子仆而歸。

謝承《後漢書》曰:沛國陳鹹,為廷尉監,王莽篡位,還家,杜門不出,莽改易漢法令及臘日,鹹常言,我先祖何知王氏臘乎。

《風俗通》曰:莬髕,俗說,臘正祖食,得莬髕者,名之曰幸。賞以寒酒,幸善祥,令人吉利也。

鄭玄別傳曰:玄年十二,隨母還家,正臘宴會,同列十數人,皆美服盛飾,語言閑通,玄獨漠然如不及,父母私督數,乃曰:此非我誌,不在所原。

《陳留誌》曰:範喬,邑人臘,多盜斫其樹,人有告,喬佯弗聞,邑人愧而歸之,喬曰:鄉臘日取此,欲與父母相歡娛耳。

《會稽典錄》曰:陳脩,烏傷人,家貧為吏,常步簷上下,恒食乾糒,每至正臘,僵仆不起,同僚飲食,請不肯往,其誌操如此。

《世說》曰:王朗中年,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嚐集子侄宴飲,王朗亦學之,有人向張茂先稱此事,茂先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玄遠。

晉博士張亮議曰:臘,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之臘之明日為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語也。

《史記》曰:秦惠文公十二年,初臘,始皇三十一年,更名臘曰嘉平。

《東觀漢記》曰:甄宇,北海人,建武中,青州從事徵拜博士,每臘,詔賜博士羊,人一頭,羊有大小肥瘦,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稱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鉤,宇複恥之,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

袁山鬆《後漢書》曰:韓卓,字子助,陳留人,臘日,奴竊食祭其先人,卓義其心,即曰免之。

《華陽國誌》曰:王長文,元康初,試守江源令,縣收得盜馬賊及發塚賊,長文引前誘慰,時遇臘晦,皆遣歸家,獄先有係囚,亦遣之,謂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長文過也,蠟節慶祚,歸就汝上下,善相歡樂,過節來還,當為汝思他理,群吏惶懅爭請,不許,尋有赦令,無不感思,所宥人誓不為惡,曰:不敢負王君也。

《搜神記》曰:宣帝時,陰子方者,當臘日晨炊,而灶君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後,暴至巨富,故後常以臘日祠灶,[事具灶部。]養生要曰:十二月臘夜,令人持椒臥井旁,無與人言,內椒井中,除溫病。

【詩】晉裴秀大蠟詩曰:日躔星紀,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歲事告成,八蠟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豐禋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穆穆我後,務茲蒸黎,宣力菑畝,沾體暴肌,飲饗清祀,四方來綏,充仞郊甸,鱗集京師,交錯貿遷,紛葩相追,反袂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貨如山,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協順,降祉自天,方隅清謐,嘉祚日延,與民優遊,享壽萬年。

晉江偉答賀蠟詩曰:正元二年冬臘,家君在陳郡,餘別在國舍,不得集會,弟廣平作詩以貽餘,餘因答之曰:蠟節之會,廓焉獨處,晨風朝興,思我慈父,我心懷戀,運首延佇。

宋張望蠟除詩曰:玄靈告稔謝,青龍駕拂軫,鮮冰迎流結,凝霤垂簷霣,人欣八蠟暢,詎知歲聿盡。

【序】晉嵇含娛蠟賦序曰:玄象運而寒暑交,節會至而萬物遷,天地之化,固以不停,況於人道之不變乎,是以百年憂喜相參,能達要終之數,悟生生之宜者,百世不過[明本作周。]其人,大蠟之夕,雖天下同有,攜金蘭以齊馨利,貴得意以遣榮勢,孰我尚哉。

◇律

《爾雅》曰:律謂之分。

《尚書》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內五言,汝聽。

又曰: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周官》曰:太師,掌六律六呂,文以五聲,播以八音,教六詩,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

《禮記》曰: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夾鍾,三月律中沽洗,四月律中仲呂,五月律中蕤賓,六月律中林鍾,七月律中夷則,八月律中南呂,九月律中無射,十月律中應鍾,十一月律中黃鍾,十二月律中大呂。

《周禮注》曰:律呂相生者,三分益一,下生者三分減一,黃鍾律長九寸,下生林鍾,六月律也。

《左氏傳》曰: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遲速,高下出入,周流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

《孟子》曰: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呂氏春秋》曰:昔黃帝命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之谿穀以生空竅厚均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十二筒,聽鳳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故曰黃鍾之宮,律之本也。

《淮南子》曰:夔合六律,調五音,通八風。

《漢書》曰: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定十二律。

又曰:漢家言律曆者,本張蒼,蒼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而尤究律曆。

又曰: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

劉向別錄曰:鄒子在燕,燕有穀,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今名黍穀,[事具地部穀篇。]

《論衡》曰:孔子吹律,自知殷苗裔。

楊泉《物理論》曰:聽清濁五聲之和,然後製為鍾律,取弘農宜陽縣金門山竹為管。

晉諸公讚曰:世祖時,以荀勖所造律,得周時玉律,以校正同,荀勖奏曰:中所出禦府銅管律二十五具,其三具與杜夔左延年法同。

【表】周王襃上新定鍾表曰:萬物生象,始乎筭數,天道運行,基乎步術,量有輕重,平以權衡,音有清濁,協乎律呂,是以周發聽聲,候春冬之生殺,師曠吹律,知晉楚之衰亡,數始黃鍾,琯終仲呂,還宮變徵,參天兩地,三分損益,累黍相乘,四時發斂,忽微斯測,皇帝治曆明時,推元受命,八音七始之奏,五聲六律之和,斟酌繁簡,分析節度,推之以升斛,正之以權衡,稽之以古今,覈之以經傳。

周庾信為晉陽公上玉律表曰:臣聞三才既立,君臣之道已陳,六位時成,禮樂之功斯正,故以葉和日月,測度陰陽,悅豫兆民,儀形萬國者也,伏見敕旨,刊正音律,平章曆象,奏黃鍾而歌大呂,變孤竹而舞雲門,莫不器取疏通,聲從安樂,四分既明,三微是定,是以聞鍾於洛浦,即辨聲乖,聽鐸於邯鄲,先知響韻,二分二至,行於司曆之官,九變九成,被於和樂之職,足以動天地,感鬼神,化被風俗,平分寒暑,豈直吟嘯谿穀,回翔鸞鳳而已哉,是知零陵廟前徒尋舜管,始平城下空論周天,臣聞上製其禮,下習其儀,君定其法,臣行其事,謹造玉律一具,並玉秤尺鬥合等,始得成功,至於分粟累黍,量茲數籥,實以仰稟聖規,參詳神思,所冀節移陰管,無勞河內之灰,氣動陽鍾,不待金門之竹,而琬琰事輕,般倕慮淺,不足展采成均,增輝度量。

◇曆

《世本》曰:容成作曆。

《尚書》曰: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又曰:葉用五紀,其五曰曆數。

《屍子》曰:造曆數者,羲和子也。

《漢書》曰:曆數之起尚矣,傳述顓頊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其後三苗亂德,二官鹹廢,而閏餘乖次,孟陬殄滅,攝提失方。

又曰:使校曆淳於陵渠,複覆太初曆,晦朔弦望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若連珠。

又曰:曆譜者,序四時之位,正分至之節,會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殺生之實,故聖王必正曆,以探知五星日月之會,凶阨之患,其術皆出焉,此聖人知命之術也。

《續漢書》曰:昔者聖人之作曆也,觀璿璣之運,三光之作,道之發斂,景之長短,鬥綱所建,青龍所躔,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而製術焉。

《益部耆舊傳》曰:巴郡落下閎,漢武帝時,改顓頊曆,更作太初曆,曰:後八百歲,此曆差一日,當有聖人定之。

楊泉《物理論》曰:疇昔神農始治農功,正節氣,審寒溫,以為早晚之期,故立曆日。

《風土記》曰:自黃帝顓頊,下達三王,治曆十有一家,考課損益,各有變衰,非天運之錯,考察意異故也。

王隱《晉書》曰:張載弟前烏程令名冗,[《太平禦覽》十六作亢。又亢下有依字。]蔡邕注明堂令中台要解。又綴諸說曆數而為曆讚,荀崧見讚,異之,雲信該羅曆表義矣。

【表】梁簡文帝謝賜新曆表曰:五司告肇,萬壽載光,琯葉璧輪,慶休寶曆,班和布政,懸闕徇道,或弘敬授之典,載闡浹辰之教。又謝賜新曆表曰:璿籥環璣,鳳司肇律,觀鬥辯氣,玉琯移春,萬福惟新,剋固天保。

梁沈約謝賜新曆表曰:竊惟觀鬥辯日,馭生為本,審時分地,稼政莫先,何則,勝殺無舛,拘忌之理難忽,珠璧有徵,禮節之原攸序。

梁王僧孺謝賜曆表曰:竊以龍馭不爽,靡見侵薄,鳳職是司,曾無昃眺,璧聯珠粲,輪映階平,義實明時,事惟均政,固以先天候其餘始,執杓驗其平分,九瀛仰化,萬宇依朔。

【啟】梁庾肩吾謝曆日啟曰:淩渠所奏,弦望既符,鄧平之言,錙銖皆合,登台視朔,睹雲物之必書,拂管移灰,識權衡之有度,初開卷始,暫謂春留,未覽篇終,便傷冬及,徘徊厚渥,比日為年。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