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4   

《藝文類聚》正文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大司馬司徒司空儀同特進

◇大司馬

韋昭辯《釋名》曰:大司馬,司馬,武也,大,總武事也,大司馬掌軍,古者兵車一車四馬,故以馬名官。

《春秋運鬥樞》曰:黃帝與大司馬容光,觀鳳銜圖,置黃帝前。

《尚書》曰: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

《周官》曰:大司馬之職,掌以九伐之法,正邦國。

《毛詩》曰:祈父,予王之爪牙。

《管子》曰:涼風至,白露下,天子命左右司馬,全組甲,勵士眾。

《漢書》:百官表曰:武帝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馬,以冠軍印綬置官屬,成帝綏和元年,賜大司馬金印綬,置官屬,祿比丞相。

《東觀漢記》曰:今以平狄將軍孫鹹,行大司馬事,以名應讖。

王隱《晉書》曰:石苞,泰始之初,拜大司馬,舊參軍於都督無敬,故孫楚抗衡於苞,苞以楚傲,更相表理,參軍有敬,自楚始也。

《晉中興書》曰:王猛少貧賤,鬻畚為事,嚐至洛陽貨畚,有人於市貴買其畚,雲家近在此,可隨我取直,隨去,忽至深山,此人曰:且住,當先啟道君,須臾猛進,見一公踞胡床,頭白,將從十許人,有一人引猛,雲大司馬公可進,猛因拜老公,公曰:王公何緣拜,即十倍售畚直,發人送猛出山,既出顧視,乃嵩高山也。

《博物誌》曰:太公望為灌壇令,文王夢見婦人當道哭,問其故,曰:吾泰山之神也,嫁為西海婦,灌壇今當吾道,不得作風雨,夢覺,召太公,是日果疾風暴雨,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

晉公卿禮秩曰:司馬,大台兵官也,魏氏大司馬大將軍各自為官,在三司上,晉以石苞為大司馬,次三司下。

齊職官儀曰:大司馬品第一,秩二千石,金章紫綬,武冠,絳佩[太平禦覽二百零九佩字無]朝服,佩山玄玉,其在少昊,則雎鳩氏之任,顓頊以司馬主火,堯命羲叔為司馬,夏官也,虞夏二代,以司馬夏官,棄居其職,周成王以畢公高為司馬,楚漢之際,曹無咎周殷,始居其職。

【誄】後漢杜篤大司馬吳漢誄曰:篤以為堯隆稷契,舜嘉皋陶,伊尹佐殷,呂尚翼周,若此五臣,功無與疇,今漢吳公,追而六之,乃作誄曰:朝失鯁臣,國喪牙爪,天子湣悼,中宮谘嗟,四方殘暴,公不征茲,征茲海內,公其攸平,泯泯群黎,賴公以寧,勳業既崇,持盈守虛,功成即退,挹而損諸,死而不朽,名勒丹書,功著金石,與日月俱。

魏陳王曹植大司馬曹休誄曰:於穆公侯,魏之宗室,明德繼踵,弈世純粹,闡弘汎愛,仁以接物,藝以為華,體茲亮實,年沒弱冠,誌在雄英,高揖名師,發言有章,東夏翕然,稱曰龍光,貧而無怨,孔以為難,嗟我公侯,屢空是安,不耽世祿,親悅為懽,好彼蓬樞,甘此瓢簞,味道忘憂,逾憲超顏,矯矯公侯,不橈其厄,嗬叱三軍,躬奮雄戟,足蹴白刃,手接飛鏑,終弭淮南,保我疆埸。

晉陸機吳大司馬陸抗誄曰:我公承軌,高風肅邁,明德繼體,徽旨弈世,昭德伊何,克俊克仁,德周能事,體合機神,禮交徒候,敬睦白屋,踧踖曲躬,吐食揮沐,爰及鰥寡,賑此惸獨,孚厥惠心,脫驂分祿,乃命我公,誕作元輔,位表百辟,名茂群後,因是荊人,造我寧宇,備物典策,玉冠及斧,龍旂飛藻,靈鼓樹羽,質文殊塗,百異行徹,人玩其華,鮮識其實,於穆我公,因心則哲,經綸至道,終始自結,德與行滿,英與言溢。

【章】梁簡文帝為南平王拜大司馬章曰:臣度連宸萼,地寔璿跗,王業權輿,夙奉締構,爰頒盧綰,同讚密謀,豫均鄧禹,俱奉明詔,故摶飛九萬,實假扶搖之力,衝天百尺,無俟剞劂之勞。

◇司徒

《尚書》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又曰: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

《周官》曰: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

《禮記》曰: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養老以致孝。

《毛詩》曰:緇衣,美武功[詩鄭風作公。]也,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管子曰:昔者黃帝得祝融,辨南方,故使為司徒。

《東觀漢記》曰:袁安為司徒,每朝會,憂念王室,未嚐不流涕。

又曰:郭丹為司徒,在朝名清廉公正。

《續漢書》曰:司徒公一人,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謹儉,養生送死,事則議其製,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嚐省牲視濯。

謝承《後漢書》曰:劉寵為司徒,臥粗布被。

蔡邕鍾鼎銘序曰:惟建寧四年三月,進公登於玉堂前庭,乃製詔曰:其以司空喬玄為司徒,公拜稽首,三讓,然後受命。

《典略》曰:契為司徒,百姓和親,夔主賓客,遠人畢至。

《九州春秋》曰:靈帝賣官,崔烈入錢五百萬,以買司徒,烈子均,亦有世名,烈問曰:吾作三公,天下論何如,均曰:大人少有高名,不謂不當為公,但海內嫌銅臭爾。

《吳錄》曰:丁固為司徒,初為尚書,夢鬆出其腹,謂人曰:鬆字十八公,後十八年,吾其公乎,遂如夢。

王隱《晉書》曰:魏舒為司徒,年過致仕,有謙謙意,而無居宅,乃漸以俸秩餘為第一所,九年正月,朝會罷,送還家,奉送章綬。

又曰:武帝以山濤為司徒,頻讓不許,濤出,徑歸家,左丞白襃,奏濤違詔,詔杖襃五十。

又曰:王戎代王渾為司徒,高選長史西曹掾,委任責成,形狀短陋,而目明澈。威儀不足,常乘馬轝,無日不出,以象牙筭晝夜筭計家財,遠及田牧,性又儉,不能善自奉養,飲食通財不外出,天下之人謂之膏肓之病。

《晉中興書》曰:劉隗從兄疇,字王喬,有重名,司空蔡謨每歎曰:若使劉王喬得南渡,司徒公之美選也。

又曰:蔡謨讓司徒,孝帝臨軒,自平旦至日中,使者十餘反,而謨不至,孝帝時年八歲,甚怒之極,問左右曰:所召何以不至,今來臨軒,何時當竟,皇太後詔曰:必不來者,宜罷朝,中軍殷浩奏曰:免吏部尚書江彪官,於是公卿奏送謨廷尉,以正刑書,謨懼,率子弟,素服詣闕,到廷尉待罪,詔可依舊製,免為庶人。

齊職儀曰:司徒,品秩冠服同丞相,郊廟服冕同太尉,漢哀帝從朱博議,始置三司,改丞相為大司徒,以孔光為之,魏以華歆為司徒。

江氏家傳曰:江統,字應元,時太傅從事中郎庾子嵩,以風韻見重,亦並雅敬君德,庾中郎每雲,當今可以居司徒,充民望者,江生其人也。

【箴】漢崔駰司徒箴曰:天監在下,仁德是哀,乃立司徒,亂茲蒸黎,茫茫庶域,率土祁祁,民具爾瞻,四方是維,乾乾夕惕,靡怠靡違,恪恭爾職,以勤王機,敬敷五教,九德鹹事,嗇民用章,黔萌是富。

【碑】宋傅亮司徒劉穆之碑曰:公諱穆之,字道和,彭城人也,公膺陶鈞之秀範,該生民之上操,三變肇於弱容,九德充於初迪,文明在中,柔順暢於事業,敬以直內,義讓洽於州黨,時元凶竄遁,擁據荊沔,乘輿播幸,越蹈九江,公率先群後,電發川湄,獎懷本之眾,勵思奮之士,桓謙籍累葉之資,徐覆忸驟勝之鋒,習亂之徒,若蝟毛而起,內懷根本之虞,外通首尾之勢,公靈武獨運,奇謨內湛,鞠旅陳眾,視險若夷,飛雲西溯,則水截鯨鯢,乘轅東指,則陸殪長蛇,回累棋之危,成維山之固,豐功茂勳,大造於王室,淳風懿化,永結於荊南,銘曰:二儀發揮,川嶽協靈,外恢溫雅,內鏡文明,懷仁履順,蘊義居貞,煌煌袞衣,禮亦隆止,翼翼素心,亮終如始,夷情升降,一色慍喜,訓儉於物,複禮於己。

【墓誌】後魏溫子昇司徒元樹墓誌銘曰:昔樞電降祥,姬水成業,握八符以馭世,膺五命以會昌,欽明格於上下,光宅被於宇宙,卜年永久,曆世遐長,有文王之孫子,啟周公之苗裔,積善所及,踵武稱賢,每以辛李為言,恒持韓白自許,殫百慮之一致,盡能事於生民,而蒼蒼在上,義歸無厚,徒有東平避世之意,空懷北海自晦之情,疾非逢霧,終異啟手,銘曰:明允篤誠,發於岐嶷,未鏤已雕,不扶而直,脩禮以耕,強學為殖,孔既歎魯,莊亦吟越,況以度思,有懷明發,翻然高舉,歸於魏闕,長路未窮,朝光已沒。

又司徒祖瑩墓誌曰:自天命生商,王居徙亳,源流毖遠,枝葉繁華,祖德潤於身,聲高邦國,父行成於己,名重京師,公鍾美多福,資神積善,器局閑靈,誌識開悟,口含碧雞之辯,手握雕龍之聲,門有善業,家傳慶靈,礪金成器,相遺滿籝,琢玉為寶,待價聯城,匪直也人,實惟有道,言折秋毫,辭連春藻。

梁沈約為司徒謝朏墓誌銘曰:嶽神昔降,和氣今鍾,以彼天爵,鬱為人龍,崇墓往峻,世德今重,漢車作傳,靈位攸待,我君應符,非公莫宰,華袞既襲,輕蘿自改,形雖廟堂,心猶江海,經邦已備,皇情回屬,素騑輟柳,玄雲罷曲。

【誄】後漢張衡司徒呂公誄曰:昔呂皇祖,帝交之緒,伯夷秩唐,唐宗允敘。四嶽在虞,傅土佐禹,克厭帝心,姓薑氏呂,登是南邦,以家以處,降及於周,穆侯作輔,寡於九族,九族用寧,登受八命,袞職靡傾,黃耳金鉉,公餗以盈,綽兮其冤,曒兮其清,既明且哲,式保令名,斿旍從風,駟牡超驤,去此寧宇,歸於幽堂,玄室冥冥,脩夜彌長。

梁簡文帝司徒始興忠武王誄曰:皇源地闡,帝業天維,於穆忠武,光國之基,爰自弱齡,英明播越,玉潤冰鮮,山靜雲發,帝曰爾諧,僉議彼屬,推轂兩江,建旗三蜀,將旋上國,戀結四民,三鱣表服,二鹿隨輪,方變正袞,永範時規,天弗報善,哲人其萎,響哀挽於北邙,去承明而不入,望參差之旒影,聽潺湲之雨泣。

【章】宋謝莊北中郎新安王拜司徒章曰:不惟震施罔匱,鴻慶方稠,燮調之重,遂臻非據,智小謀大,周家興規,少陽微暄,有鑒前史,辨其動植,布其安擾,以倡九牧,阜成王教,豈臣眇末,所能克荷。

又為北中郎將謝兼司徒章曰:臣聞燮理陰陽,寅亮天地,弗惟其官,無人則闕,司徒掌敷五典,職擾兆民,豈悟乾靈罔匱,光渥方闡,不次之任,殊絕藩嶽,豈可權屍三事,假備六符,慚震周回,顧步交悸。

【表】吳筠楊州建安王讓知司徒表曰:臣聞玄黃之馬,事絕於銜鑣,蟠朽之材,飾乖於丹漆,何則,千裏之誌已窮,萬乘之器無取,遠物遂身,於焉在譬。

後魏溫子昇為司徒高敖曹謝表曰:委水橫流,群龍交戰,徒悲道喪,空懷主辱,雖複見義援戈,臨危奮劍,顧慚後衄,終謝先鞭,事等泣河,無救三川之竭,有類憂天,豈支四極之壞。

北齊邢子才為潘司徒樂讓表曰:武皇帝運屬繼元,事深微禹,摧蚩尤之陣,破尋邑之師,義開金石,理勖庸駘,遂日奉羈勒,有事風塵,徒備鳥背之毛,曾無馬箠之力。

◇司空

《春秋元命包》曰:危東六星,兩兩而比,曰司空,主水。

《尚書》曰: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谘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

又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禮記》曰:司空執度,度地以居民,量地遠近,興事任力。

尚書刑德放曰:禹長於地理,水泉九州,得括象圖,故堯以為司空。

《家語》曰: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其所生之宜,鹹得厥所。

《漢書》曰:禦史大夫,秦官,副丞相,成帝綏和九年,更名大司空,祿比丞相。

《東觀漢記》曰:杜林代張純為大司空,務於無為,弟五倫為司空,奉公不撓,言事無所依違。

《續漢書》曰:張奮為司空,時歲災旱,祈雨不應,乃上表,即時引見,複口陳時政之宜,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陽獄,錄囚徒,大雨三日。

又曰:王梁,字君嚴,赤伏符曰:王梁作玄武,玄武水神,大司空水土之官也,於是拜梁為大司空。

袁宏漢紀曰:弟五倫為司空,有人與倫千裏馬者,倫雖不取,每三公有所選舉,倫心不忘也,然亦終不用。

華嶠《後漢書》曰:伏恭為太仆,帝臨辟雍,於行禮中,拜恭為司空,儒者以為榮。

《魏誌》曰:徐邈拜司空,歎曰:三公論道之官,無其人則闕,豈可以老病忝之哉,固辭不受。

《典略》曰:禹為司空,披九山,通九澤,決九川,定九州,使各以其職來貢。

《華陽國誌》曰:趙瑤,字元珪,自扶風太守來之郡,司空張溫謂曰:弟五倫[《太平禦覽》二百零八作伯,此訛。]魚從蜀郡為司空,今掃吾第,以待足下。

荀氏家傳曰:荀爽,字德明,董卓徵公,公到府三日,策拜司空,起岩穴九十五日,而為台司,世人號曰白衣登三公。

《晉中興書》曰:陸玩,字士瑤,王導郤鑒庾亮相繼殂,朝野憂懼,鹹以為三良既沒,國基墜矣,於是遷玩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玩比陳讓,不聽,既拜,歎息謂賓客曰:以我為三公,是天下無人也,談者以為知言。

齊職儀曰:司空,品秩冠服同太宰,舜以禹為司空,成王以毛公為司空,宋以武公之諱,改司空為司城,楚改司空為莫敖,秦置禦史大夫,省司空。

【讚】魏楊脩司空荀爽述讚曰:生應正性,體含中和,篤誠宣於初言,明允朗於始察,是以在童齔而顯奇,漸一紀則布名,頃幼[疑當作項他。]之可師,甘羅之少者,何以逾公之性量乎,砥心六經,探索道奧,瞻乾坤而知陰陽之極,載而集之,獨說十萬餘言,士林景附,群英式慕,由毛羽之宗鵬鸞,眾山之仰五嶽也,昔楚思叔敖而作歌,鄭謳子產而興歎,瞻望弗及,作詞告思,詞曰:爰在大漢,挺荀作貞,其德允明,誕發幼齡,行蠲體絜,如玉之瑩,確乎其誌,乃勵乃清,遂陟司空,天子是毗,惟君之德,朋僚所谘,清水平土,茂哉是力,將混六合,繩以正直,散以禮樂,夙以道德。

晉孫綽賀司空脩[《初學記》十一作循。]像讚曰:公應天縱之德,係命世之期,質與荊玉參貞,鑒與南金等照,若其好學之性,不勸而成,弱不珍玩,雅好博古,慨洙泗之邈遠,悼禮樂之不舉,於是覃思深講,銳精幽讚,雖齊孝之歸孟軻,漢王之宗仲舒,無以加焉,讚曰:思文公侯,誕保休祥,素質玉絜,華藻金章,總角韞德,被褐韜光,自昔喪亂,征鼓日震,禮樂藏器,詩書蒙塵,哲人遐慨,垂幕澄神,仰觀洙泗,揚波絕津,方曜金鉉,協讚衡機,旻天不吊,曾不憖遺,搢紳頹範,皇德莫毗,公之雲徂,華裔同悲。

【箴】漢楊雄司空箴曰:昔彼坤靈,並天作合,分製五服,盡為萬國,乃立地官,空惟是職,烈烈俊乂,翼翼王臣,臣當其官,官當其人,九一之政,七賦以均。

【銘】後漢蔡邕東海銘曰:橋玄為司空公,越在先民,毗佐天子,罔不著其股肱,畢其思心,式率天行,式昭德音。

【表】宋謝莊東海王讓司空表曰:臣側觀前載,與窺洪典,三事之授,惟帝其難,臣乘少籍長久,分逾涯量,出滿入泰,每究榮光,不悟乾燭方遠,義路同遺,下參弘化,上屍燮理,自非德仞具瞻,聲湛民詠,未有妄臻此澤,空集茲靈,齊孔稚珪為王敬則讓司空表曰:故李通豪贍,以親寵登司,王基才勇,與聲華入選,先帝擢臣以榮華,陛下伸臣以富貴,遂得北帶五州,東跨六郡,內亞三鼎,外齊四嶽,蟬佩之映,則左右交暉,龜組之華,則縱橫吐耀,輕輪徐動,則劍騎如雲,飛蓋暫停,則歌鍾成列,摐金龍吹鬱其前,鳴笳鳳管疊其後,鄧禹若不遭漢光,則南陽之掾吏,微臣若不逢明聖,則孤城之式客,豈可加以正台之席,登以論道之寄,啟黃扉而燮五緯,躡青帷而調四序。

梁劉孝儀為臨川王解司空表曰:臣以庸薄,謬竊隆重,職班三事,任總六條,衣袞坐槐,既闕論道,馳傳憩棠,尤慚為政,而俯司土地,仰燮陰陽,棟橈之譏已彰,愆伏之咎爰著,今水沴乃作,旱魃為災,山無薈蔚,雲成煙火,陛下曲私,未垂策免,臣職是當,逃責,[《太平禦覽》二百零八作於何逃責。]乞降茲台步,協此天人。

梁江淹為齊高帝讓司空表曰:臣聞日發星回,昊天無以爽其節,山盈川衝,厚地不能虧其度,陛下停若鏡之明,流如雲之曖,方求士於版岩,宜思賢於蜀肆。

又北齊邢子才為司空景讓表曰:屬平分廣施,造物多品,長短入用,小大見收,連采台階,堪均鼎足,昨見謫見垂象,災起潛伏,此之為累,非直微躬。

【碑】後漢蔡邕司空袁逢碑曰:凡所臨君,明而先覺,故能教不肅而化成,政不嚴而事治,其惠和也晏晏然,其博大也洋洋焉,信可謂兼三才而該剛柔,無射於人斯矣,銘曰:天鑒有漢,賜茲世輔,顯允厥德,昭胤休序,峨峨雍宮,禮樂備舉,穆穆天子,孝敬允敘,降拜屏著,奉饋西序,威儀聿脩,化溢區宇,乃尹京邑,總齊禁旅。

又為司空房楨碑銘曰:公言非法度,不出於口,行非至公,不萌於心,治身則伯夷之潔也,儉嗇則季文之約也,盡忠則史魚之直也,剛平則山甫之勵也,總茲四德,式是百辟,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枉絲發,樹私恩,不為也,討無禮,當彊禦,弗避也,是以功隆名顯,在世孤特,不獲愷悌寬厚之譽,享年垂老,至於積世,門無立車,堂無宴客,衣不變裁,食不兼味,雖易之貞厲,詩之羔羊,無以加也,明明在公,寔惟房後,誕應正德,式作漢輔,邪慝是仇,直亮是與,剛則不吐,柔則不茹,媚茲天子,以靖[原訛請,據馮校本改。]土宇。

晉潘嶽司空鄭袞碑曰:陳謨台階,翼和鼎實,顯績成於台省,清風暢於所蒞,故能老安少懷,遠至邇親,凡厥搢紳之士,所以挹酌洪流,含咀英芳者,猶旱苗之仰膏雨,湛露之晞朝陽也,銘曰:於鑠元侯,則天垂象,弘操嶽峻,宇量深廣,允恭克讓,宣哲清朗,有始有卒,可大可久,言由忠信,行履孝友,光光金貂,再冠其首,赫赫皇符,仍拆其部,義格皇穹,德冠群後,清風顯烈,沒而不朽。

晉孫綽庾司空冰碑曰:君喻嵩岩之玄精,挹清瀨之潔流,貞質謀於白珪,明操勵於南金,雖名器未極,而任盡臣道,正身提衡,鈐括百揆,知無不為,謀必鮮過,端委待旦,則有心宣孟,以約訓儉,則擬議季文,君平恒無私,己謙寡欲,當世之所難,於君易之矣,於是慨然遠覽,量己而退,高挹帷幕,投跡藩屏,夫良玉以經焚不渝,故其貞可貴,竹柏以蒙霜保榮,故見殊列樹,治而不亂者有矣,未有亂而彌治者也,考終以證始,即事以徵心,少長能一其度,貴賤不二其道,文康之雅量,於是乎弘著矣,銘曰:洋洋俊潁,岩岩神嵩,流滌淳氣,頗扇祥風,篤生公侯,情靈德充,臨川擬潔,仰華思崇,履險思夷,處滿思衝,方恢遠猷,皇極是讚,繁霜夏被,脩梧摧幹,人之雲徂,朝野鹹歎,儀形永戢,光風長煥,梁劉孝綽司空安成康王碑銘曰:昔者重華文命,並胄高陽之苗,豐邑舂陵,俱纂帝堯之緒,而虞夏革運,姚姒之姓已分,高光再興,大漢之名無改,如我皇家,梁齊代建,異文叔之紹開,起自王族,非伯禹之更姓,公則本枝別幹,誕自河嶽,五百之期,實膺命世,卜商有問,是謂色難,承誌望顏,在公斯易,至如文琰之對食餘,幼權之言爵裏,衛子之朗月映山,杜生之凝脂點漆,惟公具美,曆駕前修,峨峨焉非嶽陵之所至,浩浩焉總江漢而為長,故能擊水三千,摶風九萬,排天關而俯眡,掩浮雲而上征,皇帝甄名挺聖,河洛有徵,握衡含樞,奄一時夏,利建藩屏,固葉深根,郕霍酆郇,方周啟祚,封公為安成王,食邑二千戶,允同衛叔,賜寶器於商郊,殊異應侯,戲桐珪於汾水,乃公為平西將軍荊州刺史,楚之對齊,屈完引城池之固,荊之比宋,墨翟陳輦路之殊,品金作貢,不異淮海,珠璣犀象。又無求於晉國,況以雲夢九百之宏侈,章華三休之巨麗,公禦煩以寡,居高而降,執衝虛之道,無矜滿之情,其為政也,莊敬足以範物,慈惠足以庇民,剛毅足以威暴,清貞足以勵俗,天鑒十七年薨,春秋四十有五,凡我庶民,竊親高義,況複祗承帝命,來仕王家,兔園晚春,叨從者之賜,高唐暮天,而奉作賦之私,常懼慶雲之惠不酬,而搖落奄至,豈謂經塵之效莫展,而峻極先頹,思所以立言貞石,貽厥長世,銘曰:昔在文韶,五賢二聖,漢藩魏屏,微風不競,於赫我梁,德符姬姓,康王康叔,異時同盛,爰自妙年,令問不已,一孝一悌,寔光行始,義府文場,詞人髦士,波瀾莫際,牆仞難窺,用茲先覺,導此後知,德大心小,居高誌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飛龍在天,肇基宛瀆,地猶小胏,民同世複,皇情睠正,屬難推轂,允矣宗英,移藩改牧,誰謂路永,江漢已浮,彼蒼不惠,遽反成周,川回溯舳,塗引歸旒。

【墓誌】宋謝莊司空何尚之墓誌曰:遠源長瀾,自晉徂韓,潛川韜玉,霍岫騰鸞,處華民瞻,出光帝難,寂寞壽仁,茫昧報施,調於飪歸,經難褰寄,晻暎留芳,煙煴作義。

陳徐陵司空章昭達墓誌銘曰:周原膴々,佳氣蔥蔥,王業攸興,帝圖斯盛,在昔光武佐命,鄰縣者鄧侯,高祖元臣,同郡者蕭相,公台輔之量,便著綺紈,瑚璉之姿,無待雕琢,起家為東宮直前,所奉之君,則梁簡文皇帝,既而黑山巨盜,憑陵上國,白水彊胡,虔劉中夏,公傾其產業,慕是驍雄,思報皇儲,累殲鯨寇,屬幽[本集作豳。]風有象,代邸方降,搜荊楚之英才,資班輸之妙略,百樓忽起,登雲霄而俯臨,萬弩俱張,隨雷霆而並震,揚兵於九天之上,決勝於千裏之中,殪彼群凶,皆無旋踵,陳寶應至懷反叛,客引周迪,資其食力,更事窺窬,公奉詔崇朝,飲冰將力,前茅後勁,步驟奔馳,仍向甌閩,殄其巢窟,若夫鳴蛇之洞,深穀隱於蒼天,飛猿之嶺,喬樹參於雲日,宜越艇而登嶠,蒙燕犀而涉江,威武紛紜,震山風海,於是鹹俘偽帥,悉據高墉,爰洎滄溟,莫不懲乂,既而齊人無信,將謀郢藩,鬥艦戈舡,窺江淹漢,公才聞羽檄,遽稟師期,馳襲荊鄖,應時燒蕩,方欲宣威隴汧,大討梁華,屬上將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大建三年,薨於軍幕,爾乃青烏相墓,白鶺標墳,林有逃車,樹同華蓋,前旍熊軾,後乘龍轜,介士發三河之民,哀鐃同駟馬之曲,長安傳坐,恩禮盛於西京,襄陽墮淚,悲慟喧於南峴。

【誄】後漢張衡司空陳公誄曰:敬仲初育,發繇卜筮,鳳飛觀國,流光末裔,天祚明德,德茂於公,入孝出友,爰肅爰邕,兼學多識,窮理知機,德音孔昭,翻爾灰飛,賦政二城,還集皇闈,公寔省之,亹亹庶績,公寔靜之,藹藹百僚,公寔湣之,乃陟司空,纂禹之跡,導楊徽庸,致訓京畿,協和萬邦,萬邦既協,殊服來同,眇論前績,莫與比蹤。

【行狀】梁任昉齊司空曲江公行狀曰:公稟靈景宿,擅氣中和,一匱初登,東嶽之功可監,埏埴在器,瑚璉之姿先表,豈惟荊南有聖童之目,襄城著孔甫之稱而已哉,故以羽儀宗家,冠蓋後進,路叔之一日千裏,北海之稱美共治,方斯蔑如也,誌學之年,偏治經記,登隆千載,網羅百氏,藻斯贍逸,蔚為詞宗,延賈誼而升堂,攜相如而入室,加以翰牘精辯,發言有章,持論從容,辭無矜尚,自河洛丘墟,曆載二百,俾我逢掖,遂淪左衽,晉宋所以遺恨,祖宗是用顧懷,公自荷方任,誌在剋複,將欲使功遂之日,身退有所,爰乃卜宇金陵,縈帶林壑,用辭聊城之賞,以為疏韓之館,人謝運往,遂輟遠圖。

梁沈約齊司空柳世隆行狀曰:公稟靈華嶽,幼挺珪璋,清襟素履,發乎齠丱,及長風質洞遠,儀止祥華,動容合矩,吐言被律,時沈攸之狼據陝西,氣陵物上,而太祖登庸作宰,天曆在躬,攸之播封豕之情,總令荊之力,兕甲十萬,鐵馬千群,水陸長騖,誌窺皇邑,公抗威川涘,勇略紛紜,顯晦有方,出沒無緒,攸之乃反旆亙圍,親受矢石,增櫓乘埤,嚴衝駕雉,雲輣俯闞,地穴斜通,半藏晚餐,負戶晨汲,公乃綏眾以武,應敵以奇,靈鋒電曜,威策雲舉,事切三版之危,氣損九天之就,殘寇外老,逆黨內離,焚舟委甲,掬指宵遯,公風標秀徹,器範弘潤,茂乎辭彩,雅善鼓琴,摛純蔡之高芬,纂鍾稽之妙曲,雖嬰拂世務,而素業無改,臨姑蘇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嶷,七紆邦組,三臨蕩甸,五職瑞扇,一司百揆,固可以齊衡八凱,方駕五臣。

◇儀同

《東觀漢記》曰:鄧騭,字昭明,[《太平禦覽》二百四十三作伯。]延平元年,拜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始自騭也。

王隱《晉書》曰:太始七年,以鄭襄[《太平禦覽》二百四十三作袤,下同。]為司空,天子臨軒,遣使就第拜授襄,襄推讓,上送印綬,至於十數,久之見許,以侯就第,儀同三司,置舍人官騎,賜床帳簟縟。

齊職儀曰:開府儀同三司,秦漢無聞,始建初三年,馬防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事,魏以黃權為車騎開府,此後甚眾,將軍開府,依大司馬,朱服,光祿大夫開府,依司徒,皂服。

【墓誌】簡文帝儀同徐勉墓誌銘曰:朱弓表瑞,寶劍攸歸,長瀾斯注,瓜瓞含輝,舉直斥偽,校名責實,朝有進賢,野無遺逸,違天即地,歸幽去明,空穀傳古,哀風送旍。

【章】齊王儉拜儀同三司章曰:臣聞日中則昃,盈虛之定分,器滿必傾,往複之恒理,遂乃班同袞章,燮和台曜,外參論道,內總百司,切議惟塵,自識非據。

梁庾肩吾為武陵王拜儀同章曰:臣宅慶紫霄,聯休皇極,地均指日,既無跡而成高,仕若乘風,故不行而自遠,今者四郊無壘,天下同文,都尉春田,猶居塞外,單於冬獵,不入漁陽,臣坐牧三邊,非勞七戰,豈能屯兵大夏,封萬裏之侯,飛箭遼城,受千金之壽,論其才望,有懼茂弘,光佩印校,常羞叔度。

【表】梁王筠為王儀同瑩初讓表曰:執玉獻金,卒先五等,親冕迎軺,光導百辟,坐階遠大,遂致隆滿,自位昇朝首,職冠禮闡,辭滿之原將際,致仕之請方奏,而思渥恩眥,昭獎必被,寵章爰降,朝野驚矚,是以安石歸禾固請,元規終以致讓,況臣才質空疏,器量庸淺,而可以妄參鉉席,靦貌槐庭。

梁沈約為始興王讓儀同表曰:徒塵翠渥,方降紫泥,以茲上令,用隔下情,況高擬萬石,爰均八命,室等天黃,服加黼黻,出則高陪千乘,入則仰司百揆,陛下道苞九舜,明出十堯,萬徽必理,一物興念,有紆玄鏡,蹔垂止水。

梁王僧孺為南平王讓儀同表曰:臣聞石瓠難剖,用謝瓶罍,瘣木雲庇,事乖丹雘,逢聖徼天,一朝賞至,非能聲均河楚,譽埒梁陳,故以神夢紫霄,心飛丹掖,品同儀比,媿鉉莫殊。

陳沈蜅為周儀同失律後複官讓表曰:日者驂驚鄭馬,害在晉軍,獄囚悲其夜數,縲人切其曉奏,危光似燭,察命如絲,雲誰之尤,自貽其咎,假令誅以妻子,戮及墳墓,漢非負德,陵實孤恩,況伏锧俯眉,遂受淮陰之問,吞聲飲恨,不與臧洪共死,陛下憐而宥之,伊臣豈不獨愧,喪其子弟,六謝父兄,百萬之師,千夫有長,問臣安在,誰曰董司,魂遊奉高,不知何對。

隋江總太保蕭公謝儀同表曰:陂泉野戰,曾無汗馬之勞,代邸運籌。又闕前歌之勇,薄伐專征,早遊邊外,執玉奉酎,文虧朝則,王人降止,朝冊遠臨,奉述敕書,曲停表奏,滄波阻敻,既杜敬仲之辭,關路攸長,致絕趙襄之讓,心馳紫路,登文石而莫由,目送白雲,拜承明而未日。

◇特進

漢雜事曰: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在三公下。

百官表注曰:特進,官品第二,漢製,皇後之父,率為此官。

傅鹹集曰:特進,執皮帛,坐侍臣之下,門下屬,漢武特進執璧,已有舊製,今特進宜執璧。

齊職儀曰:特進,以功德特進見也。

沈約《宋書》曰:特進,魏世驃騎將軍劉放衛將軍孫資等遜位,以侯就第,蓋位特進,其諸官加特進者,從本官供給,特進但為班位而已,不別有吏卒車服也。

【墓誌】梁孝元帝特進蕭琛墓誌銘曰:山東流水,關西城市,義府辭鋒,風飛雲起,遊楚宦梁,桂馥蘭芳,蓮花可賦,迷迭成章,學類五行,書倅三篋,已研金匱,兼探玉牒,石詞既擬,欒社茲同,桃李成徑,鬆柏為藂,天地長久,永扇高風。

隋江總特進光祿大夫徐陵墓誌銘曰:耕耘書囿,弋獵文場,藻思綺合,尺牘繡揚,辭奔太史,筆利幹將,心緘武庫,口定雌黃,奉使巡采,絕域遐深,市朝遷貿,陵穀相侵,形寄王績,多宣攀附,高排閶闔,鬱轉雲路,年逾致仕,齒及懸車,夜漏方盡,馳光複斜,平原出宿,庠序為家,隴愁宿霧,鬆悲閑鳥,地迥雲低,山重樹小,九原孤月,三泉送旐,疇曩行役,共上河梁,餘因病免,君事遠將,痛心期之徂謝,憫時代之銷亡,冀鐫石於玄塚,留清風於故鄉。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