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2   

《藝文類聚》正文 卷十六·儲宮部

儲宮太子妃[附]公主

◇儲宮

《周易》曰:黃離元吉,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尚書[《太平禦覽》一百四十六作尚書大傳,下同。]曰:惟四月,太子發上祭於畢,下至於盟津之上,乃告司馬司徒司空。

又曰:太子發升於舟,中流,白魚入於舟,王跪取出,俟以燎,群公鹹曰:休哉。

《尚書大傳》曰: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孟侯者,於四方諸侯來朝迎於郊者,問其所不知也。

尚書《洪範五行傳》曰:心之大星,天皇也,其前星,太子也,後星,庶子也。

《禮記》曰:王太子王子群後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凡入學以齒。

又曰: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禦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複膳,然後亦複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

又曰:國君世子生,告於君,接以大牢,宰掌具。

又曰: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齒於學之謂,其一知父子之禮,其二知君臣之義,其三知長幼之節,故學之父子焉君臣焉長幼焉,一人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

《左傳》曰: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太子之禮舉之,接以太牢,士負之,士妻食之,公與文薑宗婦命之。

《白虎通》曰:天子之太子諸侯之世子皆就於外者,尊師重先王之道也,故曲禮曰: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也。

《賈誼書》曰: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發,嗜鮑魚,公不與,曰:鮑魚不登俎,豈有非禮而可養太子哉。

《春秋外傳》曰:靈王二十二年,穀洛龍鬥,將毀王宮,王欲壅之,太子晉諫曰:晉聞古之長民者,不隳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竭澤,靈王不從。

又曰:師曠見太子晉曰:吾聞太子之語,高於太山,原聞一言,太子曰:吾聞太師之來,喜而又懼,汝知人年長短吉凶也,師曠曰:君色赤,君聲清,火色不壽,太子曰:然,卻後三年,吾上賓於帝,汝慎無言,殃將及汝,太子時年十五,後三年而卒。

《史記》曰:厲王出奔彘,太子靜匿召公之家,國人聞,乃圍之,召公以其子以代太子,太子得脫,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十四年,厲王死,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是為宣王也。

又曰:上欲廢太子,立趙王如意,大臣諫爭,未得堅決,張良為畫計曰:顧上不能致者,商山四人,今能無愛金玉,使太子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則一助也,於是四人至,侍太子入宴,年皆八十餘,眉鬢皓白,衣冠甚偉,上怪問之,四人各以名對,帝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常避逃我,今何從吾兒遊,四人去,上目送之,指示戚夫人曰: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可動矣。

《漢書》曰:孝景王皇後,武帝母也,內太子宮,太子幸愛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時,王夫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曰:此貴徵也,未生而文帝崩,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是為武帝。

又曰: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許皇後,宣帝微時,生民間,年二歲,宣帝即位,八歲立為太子,壯大柔仁好儒。

又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母曰王皇後,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為世嫡皇孫,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年三歲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為太子,壯好經書,寬博謹慎,初居桂宮,上嚐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真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上大悅,乃著令太子得絕馳道。

《東觀漢記》曰:建武時,天下墾田不實,詔下州郡檢其事,帝見陳留牘上有書曰: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不服,抵言於長安街得之,帝怒,時明帝年十二,在幄後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製,不可為準,帝令詰問,乃首服,如顯宗言。

《魏略》曰:太祖不時立太子,太子自疑,是時高元呂者,善相人,乃呼問之,對曰:其貴不可言,因問壽幾何,元呂曰:甚壽,至四十,當有小苦,過是無憂,後無幾而立為太子。

《魏誌》曰:明帝,文帝太子,生而愛之,常令在左右,數歲而有歧嶷之姿,武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法理。

《吳誌》曰:孫登,權長子也,立為太子,選置師傅,詮簡秀士,以為賓友,諸葛恪為左輔,張休為右弼,顧譚為輔正,陳表為翼正,為四友於東宮,號為多士,登鎮武昌,或時獵,當由徑道,常避遠良田,不踐苗稼,至所憩止。又擇空閑之地,不欲煩民。

王隱《晉書》曰:初,武帝未為世子,文帝問裴秀,人有相否,秀曰:中撫軍立,發至地,手過於膝,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

又曰:湣懷太子名遹,少聰惠,帝愛之,六七歲時,帝夜望火,太子牽上衣裾,使入闇中,上問其故,太子對曰: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當親近火光,令人照見。

《世說》曰:晉明帝數歲,在元帝處坐,時有人從長安來,帝謂曰:爾言長安日遠,明帝曰:隻聞人從長安來,不聞從日邊來,日固宜遠,帝大嗟賞,明日,群僚並集,帝更問,乃答雲,日近,帝失色,乃謂曰:何以昨語異,答曰:出門見日,不見長安,眾莫不嗟歎。

【詩】梁劉孝威重光詩曰:重光,儲後宣製義也,赫赫重光,明明二聖,帝作儲述,禮和樂正,中衢置樽,高堂懸鏡,其酌不窮,其明逾盛,德音孔昭,民胥攸詠,明明二聖,赫赫重光,風神灑落,容止汪洋,瞻彼談扇,載抑載揚,何斯天辯,如珪如璋,顏閔函席,遊夏升堂,以卿以士,惟公惟王,思媚儲後,顧哉樂康,芃芃黍苗,陰雨膏之,詵詵纓冕,儲王道之,道之以禮,齊之以仁,理則探聖,言則窮神,訓於四國,覃於萬民。

又奉和簡文帝太子詩曰:太子天下本,元良萬國貞,周朝推上嗣,漢世慚重明,前星涵瑞采,洊雷揚遠聲,三善傳樂正,百行紀司飛,九流遍已辯,七經鹹所精,博聞強子政,高才淩長卿,禮尊逾屈己,德盛益卑情,仙氣貽鍾相,儒道推桓榮,延賢博望苑,視膳長安城,園綺隨金輅,浮丘侍玉笙,智囊前殿笏,端士後垂纓,九仙良所重,四海更東傾,班輸同舉乘,甲觀齊蓬行,[《初學記》十作瀛。]

【賦】魏卞蘭讚述太子賦曰:超古人之遐跡,崇先聖之弘基,躭八素之秘奧,遵二儀於大猷,正往昔之常弊,定當世之舊儀,稟休和之上性,應五百之運期。著典憲之高論,作敘懽之麗詩,越文章之常檢,揚不學之妙辭,蹈布衣之所難,闡善道而廣之,道無深而不測,術無細而不敷,論古賢以歎息,睹懿德以歡娛,曆精思於訓籍,忽日移而忘劬,雖明略而無上,猶博納以自扶,賓故老以勸俗,諷六經以榮儒,嘉通人之達節,笑俗士之守株,匿天盛之嚴厲,揚愷悌之和舒,惟凡百之詠德,感恩惠之有餘,信清風之休著,非臣下之敢虛,乃作頌曰:明明太子,既叡且聰,博B聞W強Q記,聖思無雙,猗之左右,如虎如龍,八俊在側,旁無諛凶,富不忘施,尊而益恭,研精書籍,留思異同,建計立議,廓然發蒙,天下延頸,歌頌德音,聞之於古,見之於今,深不可測,高不可尋,創法萬載,垂此休風。

【箴】晉溫嶠侍臣箴曰:勿謂其微,覆簣成高,勿謂其細,巨由纖毫,故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話言如絲,而萬裏來享,無以處極,而利在永貞,是以太子之在東宮,均士抗禮,以卑厥情,入學齊齒,言稱先生,不以賢自臧,不以貴為榮,思有虞之蒸蒸,尊周文之翼翼,晨昏靡違,夙興晏息,師傅是瞻,正人在側,屏彼佞諛,納此亮直,故傅敬德義,臣思盡忠,或稽古訓導,惟道之不融,或造膝詭辭,懼咎之蘊崇,惴惴兢兢,思二雅之遺風,鑒乎九三,天祿永終,近臣司規,敢告常從。

周王褒皇太子箴曰:臣聞教化爰始,詠歌不足,政俗既移,風雅斯變,伏惟皇明禦宇,功均造物,改文為質,斫雕成素,皇太子洊雷居震,明兩作離,春夏幹戈,秋冬羽籥,叔譽慚五稱之對,師曠降四馬之恩,竊以太史官箴,虞書所誡,永樹芳烈,丞相所以垂文,深睹安危,太傅以之陳訓,敢自斯義,獻箴雲爾,天生蒸民,司牧斯樹,鹹熙庶績,式昭王度,惠民垂統,元良繼體,麗止離暉,惟機天啟,令問令望,聞詩聞禮,從曰撫軍,守曰監國,秋坊通夢,春宮養德,桓榮獻書,荀攸觀則,元子為士,齒卿命秩,朝服寢門,回車作室,正陽君位,喬枝父道,臣子所崇,忠孝為寶,勿謂居尊,禍福無門,勿謂親賢,王道無偏,無為慮始,無為事先,損之又損,而全之亦全,無往不複,無平不陂,美疹甘言,鮮不為累,則哲惟難,知人未易,居室為善,分陰無棄,亡保其存,危安其位,神聽不惑,天妖斯忌,文昌著於前星,秬鬯由於守器,庶僚司箴,敢告閽寺。

隋戴逵皇太子箴曰:無謂父子無間,江充掘蠱,無謂兄弟無攜,倡優起舞。

【誄】晉陸機湣懷太子誄曰:明明皇子,成命既駿,保乂皇家,載生淑胤,茂德克廣,仁姿朗俊,當克無疆,光紹有晉,如何不吊,暴離咎艱,曾是遘湣,匪降自天,肇傾運祚,遂喪華年,嗚呼哀哉,沉雲既祛,日月增暉,靈寵可贈,冤魂難追,舊物東反,靈柩西歸,傷我惠後,寂焉翳滅,銜哀駿奔,凶服就列,追慕徽塵,興言斷絕,敢誄遺風,庶存芳烈,其辭曰:巍巍皇基,弈弈紫微,有命既集,天祿永綏,篤生太子,纂德承茂,平紹大烈,時惟洪胄,奇穎發翹,清藻在秀,誕自幼蒙,逮事武皇,展矣太子,播此瓊芳,允矣聖祖,無言不臧,婉孌乘輿,名裕德昌,龍集庚戌,日月改度,赫赫明明,我皇登祚,厥登伊何,皇統是荷,華紱重采,翠蓋垂葩,鸞旗阿那,玉衡吐和,聿來在宮,體亮而誠,肅雍皇極,思媚紫庭,亦既涉學,遵師盛道,何年之妙,而察之早,讜言必複,乖義則考,惟天有命,太子膺之,惟皇有慶,太子承之,當究遐年,登茲胡耇,緝熙有晉,克構帝宇,如何晨牝,穢我朝聽,仰索皇家,惟塵明聖,惴惴太子,終溫且敬,銜辭即罪,掩淚祗命,顯加放流,潛肆鴆毒,痛矣太子,乃離斯酷,謂天蓋高,訴哀靡告,鞠躬引分,顧景摧剝,嗚呼哀哉,凡民之喪,有戚有姻,太子之歿,傍無昵親,跼蹐嚴宮,絕命禁闈,幽柩偏寄,孤魂曷歸,嗚呼太子,生冤歿悲,疋夫有怨,尚或殞霜,矧乃太子,萬邦攸望,普天扼腕,率土懷傷,精感六沴,咎徵紫房,爰茲元輔,啟我令圖,王赫斯怒,天誅靡逋,攙搶叱掃,元凶服辜,仁詔引咎,哀策東徂,光複寵祚,紹建藐孤,於時暉服,粲焉畢陳,庭旅舊物,堂有故臣,孰雲太子,不見其人,嗚呼哀哉,既濟洛川,靈旆左回,三軍淒裂,都邑如隤,慨矣寤歎,念我湣懷。

【哀策】齊王融皇太子哀策文曰:繡幕啟塗,銅池從殯,葆鐸既行,枚綍且引,皇帝痛粢,盛之闕奉,哀匕鬯之有亡,憫含嗟乎崇正,顧掩欷於承光,式睠元良,永懷人寶,俾茲史策,載餘風道,其辭曰:居辰北極,在日重離,誕惟妙善,克自生知,資神為契,合聖如規,地維缺位,月紀褰期,哀纏晦朔,燧改歲時,〈米亶〉粥不溢,薑桂無滋,俯終心禮,昌我帝基,思皇下武,纘戎上德,將葉人神,永貽家國,用稽嗣典,實弘儲則,庸器改物,徽號崇名,往辭綠蓋,來馭朱纓,旂旗旖旎,鸞纛聲明,守器宣華,訪安永福,上漏驂軒,初晨戒服,慶色伊滿,夤儀載肅,至誠莫感,遐福空辭,氛程月誌,祲動年司,素妭犯列,青雲失滋,中楹軫夢,當戶陳詩,楚藥毀方,秦醫反轍,高議虛演,奇文徒說,遠賓上靈,長違昭世,痛結宸慈,哀震華棣,嗚呼哀哉,軒惟高寂,庭帳深陰,鶴關晝掩,鳧燈夜沉,仍襲未改,容饌如臨,曖徽儀而可慕,摽嗣子之純心,嗚呼哀哉,韋弁告期,麻衣請日,辯域展圖,楊龜獻吉,文物充階,具僚在位,總葭挽之哀淒,視風煙之騷瑟,嗚呼哀哉,飾麾輅而南指,轉旌羽而北徂,車結軫於雕轂,馬緩節於金蘇,寄靈心於萬象,增戀戀於國都,嗚呼哀哉,光徙靡而欲沉,山荒涼而遂晚,城闕緬而何期,平原忽而超遠,情有望而弗追,顧如疑於將反,嗚呼哀哉。

梁王筠昭明太子哀策文曰:蜃輅峨峨,龍驂跼步,羽翿前驅,雲旗北傃,皇帝哀繼明之寢曜,痛嗣德之徂芳,禦武帳而淒慟,臨甲觀而增傷,式稽令典,載揚鴻烈,詔撰德於旌旂,求傅徽於舞綴,其辭曰:式載明兩,實惟少陽,儀天比峻,儷景騰光,睿哲膺期,旦暮斯在,識洞機深,量苞瀛海,立德不器,至功弗宰,寬綽居心,溫恭成性,脩襟孝友,率由嚴敬,鹹有種德,惠和齊聖,括囊流略,包舉藝文,遍該緗素,殫極丘墳,騰褰充積,儒墨區分,瞻河闡訓,望魯楊芬,雲物告徵,祲沴褰象,星霾恒曜,山頹朽壤,威儀上賓,德音長往,具僚無蔭,諮丞安仰,嗚呼哀哉,首夏司開,麥秋紀節,容衛徒警,菁華萎絕,書幌空張,談筵罷設,虛饋饛饛,孤燈翳翳,嗚呼哀哉,簡辰請日,筮合龜貞,幽埏夙啟,玄宮獻成,武校齊列,文物增明,昔遊漳水,賓從無聲,今歸郊郭,徒禦相驚,嗚呼哀哉,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顧馳道而詎前,望國都而不踐,淩脩阪之威夷,溯平原之悠緬,驥蹀足以酸嘶,挽淒鏘而流泫,嗚呼哀哉,混哀音於蕭籟,變愁容於天日,雖夏木之森陰,反寒林之蕭瑟,既將反而複疑,如有求而遂失,謂天地其無心,遽永潛於容質,嗚呼哀哉。

【詔】梁武帝立皇太子詔曰:非至公無以王天下,非博愛無以臨四海,所以堯禪舜讓,惟德是與,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格於上下,光被四表,今岱宗牢落,天步艱難,淳風猶鬱,黎民未乂,自非克明克哲,允文允武,豈能荷神器之重,嗣龍圖之尊,晉安王綱,德行內敏,威惠外宣,群後歸美,率土宅心,可立綱為皇太子,庶百年勝殘,方流餘慶,畢世後仁,永固洪業。

梁沈約立太子詔曰:朕屬當期運,係跡前王,思所以長世流祚,垂之萬葉,百辟鹹以元良之寄,有國莫先,自昔哲後,降及近代,莫不立儲樹〈女頃〉,[《初學記》十作嫡。]守器承祧,乃旁挹群議,遠惟七百,建茲蒙稚,仰副宗祊,承華肇開,崇基克永,無疆之慶,非獨在餘,思霑渥澤,被之遐邇,可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王侯以下,量錫幣帛。

後魏溫子昇魏莊帝生皇太子赦詔曰:有國三善,事屬元良,本枝百世,義鍾繼體,朕應天纂命,握圖受籙,景祚唯新,十年以永,今月吉辰,皇子誕育,彩雲映日,神光照殿,方開博望,將起龍樓,遠近同歡,人神共悅,便可大赦天下。

【教】魏文帝答卞蘭教曰:賦者言事類之所附也,頌者美盛德之形容,故作者不虛其辭,受者必當其實,蘭此豈吾實哉,昔吾丘壽王,一陳寶鼎,何武等徒以歌頌,猶受金帛之賜,蘭事雖不諒,義足壽也,今賜牛一頭。

【表】吳張儼請立太子師傅表曰:昔賈誼為漢文帝陳周成王為太子,以周公為傅,召公為太保,呂望為太師。又立三少,皆上大夫,使與太子居處,左右前後,皆正人也,明禮義以導習之,故能光熙文武,興隆周室,伏惟陛下,命世應期,順乾作主,皇太子以天然之姿,為國上嗣,朝廷以四海未定,國家多事,師傅之官,闕而未備,臣愚以為高祖初基,天下造創,引張良叔孫通,出為師保,入與朝政,宜博采周漢,依舊儀,用將相名官,輔弼太子,於是以熙讚洪業,增暉日月,實為光大也。

魏卞蘭讚述太子表曰:伏惟太子,研精典籍,留思篇章,覽照幽微,才不世出,稟聰叡之絕性,體明達之殊風,慈孝發於自然,仁恕洽於無外,是以武夫懷息,文士歸德,竊見所作典論,及諸賦頌,逸句爛然,沈思泉湧,華藻雲浮,聽之忘味,正使聖人複存,猶稱善不暇,所不能間也,昔舜以蒸蒸顯其德,周旦不驕成其名,豈因南麵之尊以發假,稱鼎足之盛以取譽哉,夫至尊至貴,能令人畏,不能令人譽,故桀不能變龍逢之心,紂不能易三仁之意,懷近服遠,非德無施,今太子博納多容,海渟嶽峙,學無常師,唯德所在,思無所思,唯德所親,觀士察人,毫毛無失,望色則知其情,覽始則達其終,遏偽辯於未言,絕讒巧於未形,其所以包羅殊類,鑒觀成敗,德生於性,明出自然,太子所行,晏然休著,皆群下所常吟詠,誠不複須臣讚揚懿美,褒稱盛行,然後令夜光之璧,顯於金匱,隋侯之珠,彰於韞櫝者也,今相鍾繇,大理王朗,海內英儒,國家柱臣,博物多識,通洽君子,年耆德茂,所更多矣,若遊海者難與論水,睹前世者不可為言,然鹹歸太子巍巍之美,敘述清風,言之有味,聽者欣欣,忘日之夕,流景燿於無窮,布芳陰於四遠,譬若麟龍發足,群獸追蹤,鸞鳳舉翼,眾鳥隨風,小臣區區,嘉樂無已,竊怡綿綿之屬,忘愚戇之言,謹觸冒上賦一篇,以攄狂狷之思。

宋謝莊慶皇太子元服上至尊表曰:伏惟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抗法迂身,英華自遠,樂以脩中,禮以治外,三善克懋,德成教尊,今日昭辰,顯加元服,對靈祇之望,儔上庠之歡,率天罄世,莫不載躍。

又皇太子元服上皇太後表曰:離景承宸,樞光陪極,毓問東華,飛英上序,樂正歌風,司成頌德,清明神鏡,溫文在躬,練日簡辰,顯備元服,懋三王之教,爥少陽之重。

梁簡文帝謝為皇太子表曰:伏見詔書,以臣為皇太子,有命自天,實驚物聽,鴻名盛典,爰萃庸薄,勢舉千鈞,方茲未重,高摶九萬,比此非遙,臣本凡蔽,賓實無取,特以毓慶雲霄,憑暉璿極,鳴玉內侍,指麾外蕃,猶懼不任,尚疑廢職,況複監撫守從,道著前經,恭敬溫文,義彰昔記,震維禮絕,離景事尊,養德北宮,讚業東序,魏平非擬,漢莊靡繼,臣牧拙樊漢,始獲言歸,遂以下才,屬當上嗣,事異定陶之舉,有類膠東之冊,將何以著三善之德,延四皓之遊,屈叔譽之辭,卞[卞上明本空一字,有脫文。]蘭之頌。

又拜皇太子臨軒竟謝表曰:臣聞團暉麗天,洊雷居震,必資令德,寔建賢明,臣本空薄,器業無取,已慚好儒之誌,且乏豐下之姿,叨逢慈獎,事出希世,方將問安寢門,視膳天幄,察陳奏之,[之下明本空一字,有脫文。]示嚴警之書,出龍樓而祗召,息車馳道,侍鑾輿而巡幸,說經孔庭,足踐閶闔,風雲之勢斯近,飛陵倒景,神仙之舉超然,何以允副元良,和茲守器,逢師曠之褒,值史丹之述。

又上昭明太子集別傳等表曰:若夫正少陽之位,主承祧之則,口實為美,唯稱啟誦,自茲厥後,罕或聞焉,昭明太子,稟仁聖之姿,縱生知之量,孝敬兼極,溫恭在躬,明月西流,幼有文章之敏,羽籥東序,長備元良之德,非假二疏,寧勞四皓,虎賁恧其經學,智囊慚其調護,豈止博望延賓,壽春能賦,問疑棗據,書戒憑陵而已哉,玉折何追,星頹靡續,地尊虢嗣,外陽之術無徵,位比周儲,緱山之駕不反,臣以不肖,妄作明離,出入銅龍,瞻仰故實,思所以揄揚盛軌,宣記德音,謹撰昭明太子別傳文集,請備之延閣,藏諸廣內,未彰茂實,式表洪徽。

梁任昉為皇太子求一日一入朝表曰:臣聞內豎告安,姬昌怡色,鳴雞戒旦,周發冠履,或以涼燠之候,晨昏異宜,膳羞之和,鼎飪殊節,一辰三朝,稱情猶簡,終日承顏,在理斯愜,且長壽之對,撫循無已,馳道未窮,顧懷不輟,豈直下動天至,固亦上結慈衷,自頃半旬乃朝,遂為通製,事逾信次,義乖晨省,一日萬機,不敢三塵禦省,每旦改宿,特乞一至寢門。

梁沈約為皇太子謝初表曰:臣實蒙稚,溫文以闕,不閑三善之訓,未習四學之議,唯問安內豎,因心自發,而親膳寢門,未任再至,乃降皇慈,夙膺盛典,貳體宸極,守器宗祧,顧循幼誌,如臨冰壑。

梁蕭子範求撰昭明太子集表曰:臣聞姬旦雲亡,播禮樂於百代,宣尼既歿,傳雅頌於千祀,夏啟之風,載傳樂野,周晉之跡,止在洛濱,入侍四公,西京見美,長壽一察,東漢流名,魏擊之悟篋衣,事關戰國,孫登之愛田苗,義屬偏霸,各稱小善,靡擅雕蟲,子桓雖詩賦可嘉,規範頓闕,貽譏良史,取誚前載,備而為論,僉奧允歸,自少陽潛位,震方滅采,神儀長往,銅龍毀構,音顏緬邈,舟壑遷移,若乃緣情體物,繁弦縟錦,縱橫豔思,籠蓋辭林,積練累素,盈車滿笈,金石有銷,斯文方遠,既異陳王之躬撰。又非當陽之自集,臣蟬翼輕身,未從塵露,而班輸嚴駕,永輟騑驂,戀主懷茲,伏深涕慕,冒乞銓次遺藻,勒成卷軸。

梁陸倕為豫章王慶太子出宮表曰:臣聞周固本枝,寔資明兩,漢啟盤石,必係元良,所以闡弘祚鼎,光崇守器,伏惟皇太子,道契生知,照均天縱,不藉審諭之功,無待溫文之輔,而冬書秋記,夙表睿資,春誦夏弦,幼彰神度,雖複直門守令,長壽察微,魏讚多容,漢稱寬博,不足以連輝茂則,疋景令圖,甲觀惟新,桂宮告始,朱班徙次,翠蓋移陰,華裔式瞻,人祇蹈舞。

周王褒為百僚請立皇太子表曰:臣聞洊雷居震,春方應守器之禮,明兩作離,少陽纂重暉之業,是以三善昭德,載祀之祚克隆,一人元良,貞國之基永固,至於軒轅得姓,高陽才子,上嗣佇賢,前星虛位,魯國公臣贇,親居元子,屬當儲貳,具僚仰則,列辟式瞻,臣等參議,請立為皇太子,事隆監撫,教資審諭,問安寢門,視膳天幄。

周庾信慶傳位於皇太子表曰:昔者降居若水,登庸有優劣之殊,來朝櫟陽,繼體有君臣之異,不得與夫天之兩日,一日之再中,並曜聯輝,重明之雙照,同年而語矣,欲令百工相和,先聞揖讓之風,天下無為,早識吾君之子,皇帝藐然姑射,正當乘雲馭龍,問道崆峒,豈複先秋木落。

◇太子妃

《漢書》曰:漢景薄皇後,孝文薄太後家女也,景帝為太子時,太後為太子取以為妃。

又曰:武帝陳皇後,長公主嫖女也,初武帝得立為太子,公主有力焉,故欲以女納太子。

又曰:武[《太平禦覽》一百四十九作孝。]成許皇後,平恩侯嘉女也,元帝選配太子,上令中常侍黃門親近者侍送,還白帝,稱太子欣悅,元帝喜,謂左右曰:酌酒賀我,左右皆稱萬歲。

《漢武故事》曰:初,武帝為太子時,長公主欲以女配帝,時帝尚小,長公主指女問帝曰:得阿嬌好不,帝曰:若得阿嬌,以金屋貯之,主大喜,乃以配帝,是曰陳皇後,阿嬌,後字也。

王隱《晉書》曰:武帝欲為太子取妃,久而不決,上欲娶衛瓘女,楊後欲娶賈充女,上曰: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端正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楊後既納寶物,固欲娶賈氏,因乃納之。

又曰:湣懷太子妃,王衍女也,劉曜等入洛,盡將諸後妃去,妃獨拔刀向賊曰:我司徒公女,皇太子妃,死則已,終不為賊婦,賊害之。

晉孝武起居注曰:上臨軒,設懸而不樂,遣兼司空謝琰,納太子妃王氏,賜文武布絹,百官詣上東門上禮。

甲辰儀曰:皇太子妃公主夫人,逢持節使者高車使者,住車相揖。

《東宮舊事》曰:皇太子妃,給織成袞帶,白玉佩,四望車,羽葆,前後部鼓吹各一部。

又曰:太子納妃,有七采杯文綺被,長命杯,文綺袴。

【哀策】宋謝莊皇太子妃哀策文曰:楹凝桂酒,庭肅龍轀,風吹國路,雲起郊門,皇帝傷總繸之掩采,悼副褘之滅華,行光既晏,長河又斜,顧而言曰:璿瑤有毀,鬱烈無湮,翦素裁簡,授之史臣,其辭曰:霍岫〈虛號〉天,灊流凝漢,祥發桐珪,慶昭金筭,毓景帝出,飛芳戚閈,秘儀施穀,升音集灌,月晷幾望,娣袂維良,釋幃春宮,承篚少陽,五葉衍藻,四訓抽光,葳蕤蕙振,婉孌瓊相,清徽就遠,祲沴方搏,臨華罷翠,當曄收蘭,複殿生響,長廡結寒,節移虛饋,氣變容衣,中庭草薆,階上螢飛,傷榮裏第,痛溢朝闈,霜侵燭昧,風密帷淒,驚葭夕轉,龍驂夜嘶,筵既訣兮奠既撤,背青闕兮去神閨,旌掩鬱而還泛,蓋逶遲而顧低。素紼〈僉殳〉維,華軿解馭,山〈土遂〉恒陰,鬆阿不曙,離天渥兮就銷沉,委白日兮即冥暮,菊有秀兮蘅有芬,德方遠兮聲彌樹。

齊王儉皇太子妃哀策文曰:肇惟初識,芳猷夙就,翩翻禮園,徘徊樂囿,視秋齊明,方春等茂,伊宋之季,天衢薦阻,谘我儲貳,締緝江滸,衛女事齊,樊姬讚楚,美著嬪嗣,徽音踵武,數盈則反,否極斯昌,肅膺靈命,經緯三光,往儀衡館,來式椒堂,紃組鹹事,象服有章,八演仰則,六幽望景,悠悠草昧,如何不永,方中委曜,先秋落穎,世有遺塵,庭無餘影,嗚呼哀哉,遵三兆之嘉日,迨九筮之靈期,澄金波而映鑾旆,命飛廉而拂瓊輜,揚清笳於漢表,動嘶挽於雲基。

◇公主

公羊傳曰: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

《史記》曰:李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諸公子,由告歸鹹陽,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

《漢書》曰:周勃下廷尉,吏侵辱之,勃以千金與獄吏,乃書牘背示之曰:以公主為證,公主,孝文女也,勃子勝尚之,故獄吏教引為證。

又曰:宣平侯張敖,尚惠帝姊魯元公主,有女,惠帝既立,呂太後欲為重親,以公主女配帝。

又曰:孝武衛皇後,字子夫,為平陽主謳者,武帝即位數年,無子,過平陽主,既飲,謳者進,帝獨說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還坐甚忻,賜平陽主金千斤,子夫上車,主拊其背曰:行矣,強飯勉之,即貴,原無相忘也。

又曰:烏孫以馬千疋娉漢女,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細君為公主,以妻焉,賜乘輿服禦物,為備官屬,侍禦數百人,贈送甚盛,烏孫昆莫以為右夫人,公主至其國,自治宮室,歲時再過,昆莫年老,言語不通,公主悲愁,自為作歌,天子聞而憐之。

範曄《後漢書》曰:製,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號長公主,儀服同蕃王,諸王皆封鄉亭侯,公主儀服同鄉亭侯。

又曰:光武姊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公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後宋弘被引見,帝令公主坐屏風後,因謂弘曰:喭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又曰:董宣為洛陽令,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煞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箠煞,宣叩頭曰:原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煞良民,將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箠,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麵,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帝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大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

又曰:竇融長子穆,尚內黃公主,子勳,尚東海王強女比[後漢書五十三竇融傳作泚,王氏集解雲,當作沘。]陽公主。又子固,亦尚世祖女沮陽公主,竇氏一公兩侯三公主,親戚功臣中莫與為比。

又曰: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裏,苟非其人,則民受其殃,是以難之矣。

魏末傳曰:何晏婦金鄉公主,即晏同母妹,公主賢明,謂其母沛王太妃曰:晏為惡日甚,將不保身,母笑曰:汝得無妒晏耶,俄而晏死,有一男,年五六歲,宣王遣人錄之,晏婦藏其子王宮中,向使者搏頰,乞所活之,使者具以白宣王,宣王亦聞晏婦有先見之言,心常嘉之,且為沛王故,特原不煞。

《晉中興書》曰:臨海公主,惠帝弟四女,羊皇後所生,初封清河公主,未出適,值永嘉亂,□[《太平禦覽》一百五十二作傳。]賣長城民錢溫,溫以送女,女遇主甚酷,主自告吳興太守周禮[按晉書三十一賈後傳,此事在建興中,據晉書五十八周劄傳,劄時正為吳興內史,禮當是劄字之訛。]以聞,於是殺溫及女,適譙國曹統。

臧榮緒《晉書》曰:賈後二女,宣華女彥,封宣華弘農郡公主,女彥年八歲,聰明歧嶷,便能書學,諷誦詩論,病困,賈後欲議封女以長公主,彥語後曰:我尚小,未及成人,禮不用公主,及薨,諡哀獻皇女,以長公主禮葬送。

《列仙傳》曰:朱仲,會稽販珠人也,高後時,獻三寸珠,魯元公主私以七百金,從仲求珠,仲獻珠四寸,[事具寶部。]

【碑】魏溫子昇常山公主碑曰:啟泰微之層構,辟閶闔之重扉,據天下以為家,苞率土而光宅,然則昆山西跱,爰有夜光,漢水東流,是生明月,公主稟靈宸極,資和天地,芬芳有性,溫潤成質,自然秘遠,若上元之隔絳河,直置清高,類姮娥之依桂樹,令淑之至,比光明於宵燭,幽間之盛,匹穠華於桃李,讬體宮闈,而執心捴順,婉然左辟,率禮如賓,舉華燭以宵征,動鳴佩而晨去,致肅雍於車乘,成好合於琴瑟,立行潔於清冰,抗誌高於黃鵠,停輪表信,闔門示禮,終能成其子姓,貽厥孫謀,而鍾漏相催,日夜不息,川有急流,風無靜樹,奄辭身世,從宓妃於伊洛,遽捐館舍,追帝子於瀟湘,銘曰:龍轡莫援,日車遂往,奄離形神,忽歸丘壤,祖歌薤露,出奏巫山,永厝中野,終掩窮泉,蕭瑟神道,荒涼墓田,鬆檟徒列,琬琰空傳。

【墓誌】宋謝莊豫章長公主墓誌銘曰:稟中樞之照,體星軒之華,肅恭在國,掖庭欽其風,恪勤衡館,庶族仰其德,神葉靈條,爰自帝堯,文信啟魯,肇京於楚,宵燭載照,娥英是從,婉娩絺綌,優柔肅雍,蘅蕙有寶,金碧不居,泉庭一夜,裏館長蕪。

齊王融永嘉長公主墓誌銘曰:作儀阿媛,取儷漢妃,相金漏質,穠李慚暉,肅穆婦容,靜恭女德,顧史求箴,披圖問則,慶善鬱夷,與仁冥默,宵燧亡明,曉挽已聲,鬆門嚴闊,泉帳寒清,悠哉白日,鬱彼佳城。

齊謝朓臨海公主墓誌銘曰:長發有祥,瑤台乃構,玄鳥歸飛,北音斯奏,聿來徐土,禎符爰授,帝體靈柯,穠華以秀,飾館東魯,言歸景族,有教公宮,無係車服,既肅簪珥,亦崇湯沐,率禮衡門,降情雲屋,彼月斯望,在釣維緡,瞻須配景,望燭齊神,霾華昆岫,滅采上春,慈纏雲陛,悲動外姻,鬱彼崇芒,睠然城輦,輜翟按轡,龍旒徐轉。

又新安長公主墓誌銘曰:氛氳長發,時惟睿文,誕茲明淑,玉振蘭芬,譽宣女師,德侔高行,肅穆嬪風,優遊閫正,撫事成箴,臨圖作鏡,如何冥默,方春委盛。

【誄】魏陳王曹植平原懿公主誄曰:俯振地紀,仰錯天文,悲風激興,霜飆雪雰,凋蘭犮蕙,良幹以泯,於惟懿主,瑛瑤其質,協策應期,含英秀出,岐嶷之姿,寔朗貴,[《初學記》十作寔朗寔一,此有脫訛。]生在十旬,察人識物,儀同聖表,聲協音律,驤眉識往,俯瞳知來,求顏必笑,和音則孩,阿保接手,侍禦充傍,常在繈抱,不停笫床,專愛一宮,取玩聖皇,何圖奄忽,罹天之殃,魂神遷移,精爽翾翔,號之不應,聽之莫聆,帝用於嗟,嗚呼[《初學記》十作咽。]失聲,嗚呼哀哉,憐爾早歿,不逮陰光,改封大郡,惟帝舊疆,建土開家,邑移蕃王,緄珮惟鮮,朱紱斯煌,國號既崇,哀爾孤獨,配爾名子,華宗貴族,爵以列侯,銀艾優渥,成禮於宮,靈轜交轂,生雖異室,歿同山嶽,爰構玄宮,玉石交連。朱房晧壁,暠曜電鮮,飾終備衛,法生象存,長埏繕脩,神閨掩扉,二柩並降,雙魂孰依,人誰不歿,憐爾尚微,阿保激摧,聖上傷悲,城闕之詩,以日喻歲,況我愛子,神光長滅,扃關一闔,曷其複晢。

晉潘嶽南陽長公主誄曰:昔唐女嬪媯,書敘釐降之美,周姬適齊,詩詠肅雍之歌,漢之新野,以節義垂號千載,伊晉之獻主,以聰明叡智,考終定諡,茲可謂母儀純備,邁蹤古烈者已,惜乎不永,背世湮沉,爰讬素旂,式章徽音,主之誕育,既慕洪胄,德之休明,亦固天授,思心婉孌,淑質純茂,母儀不忒,內則靡疚,肇自弱笄,有馥其芬,言告言歸,作合於荀,在貴思降,處逸能勤,上虔諸姑,傍接支嬪,內諧閨閾,外和族姻,終溫且惠,淑慎其身,積善餘慶,啟茲名胤,厲以惠肅,誨以柔順,主實體化,不言而信,二子遵式,匪嚴而峻,於穆獻後,奕代熙盛,重作大司,黎牧火正,國之仁姑,家之慈母,天道輔賢,宜享遐壽,如何短命,曾不華首,寢疾弗興,繁榮摧朽,嗚呼哀哉,容車戒路,祖奠在庭,騑驂躊躇,服馬悲鳴,皇輿親臨,望旗失聲,列辟鹹起,灑淚霑纓,嗚呼哀哉,既次墓門,降柩升輴,靈衣從風,素幕生塵,明燎守夜,竦紼俟晨,噭々遺嗣,豭豭孤臣,號無廢音,涕不輟中。又皇女誄曰:厥初在鞠,玉質華繁,玄發儵曜,蛾眉連娟,清顱橫流,明眸朗鮮,迎時夙智,望歲能言,亦既免懷,提攜紫庭,聰惠機警,授色應聲,亹亹其進,好曰之經,辭合容止,閑於幼齡,猗猗春蘭,柔條含芳,落英彫矣,從風飄颺,妙妙弱媛,窈窕淑良,孰是人斯,而離斯殃,靈殯既祖,次此暴廬,披覽遺物,徘徊舊居,手澤未改,領膩如初,孤魂遐逝,存亡永殊,嗚呼哀哉。

晉左九嬪萬年公主誄曰:昔滿[疑當作蒲。]衣早智,周晉夙成,鹹以岐嶷,名存典經,猗歟公主,在幼克哲,方德比齒,有邈先烈,何德之盛,而年或闕,何華之繁,而實不結,雨墜風逝,形影長滅,赫赫京室,河洛所經,陰精發曜,降茲淑靈,篤生公主,誕膺休禎,秀生紫微,日暉月明,既睇豔姿,徽音孔昭,盼蒨其媚,婉曼其嬌,寵玩軒陛,如瓊如瑤,雖則弱齒,雙德兼苞,五福所集,聞之先民,積善鍾慶,祜德輔仁,宜終淑美,光暉日新,雲何降戾,景命不振,曄曄榮曜,英蕤始芳,何辜於天,猥遇降霜,豭豭稚魂,飄颻遐翔,於戲何辜,痛茲不福,生而何晚,歿而何速,酷矣皇靈,謬哉司祿,嗚呼哀哉,日月載馳,白露凝結,自主薨徂,奄離時節,吉凶乖邈,存亡異製,將遷幽都,潛神永翳,嗚呼公主,魂豈是綏,岌岌靈轜,駿駟騑騑,挽僮齊唱,悲音激摧,士女歔欷,高風增哀,一日不見,采蕭作歌,況我公主,形滅體訛,精靈遷逝,幽此中阿,言思言念,涕淚滂沱,嗚呼哀哉。

【表】宋江斅當尚世祖女表讓婚[據宋書四十一,孝武王皇後傳,乃劉駿使人為斅作。]曰:伏承詔旨,當以臨海公主降嬪,榮出望表,恩加典外,顧審輶蔽,跪處憂遑,臣寒門悴族,人凡質陋,閭閻有對,本隔天姻,年近將冠,皆已有室,荊釵布裙,足得成禮,自晉氏以來,配尚王姬者,雖累經美胄,亟有名才,至如王敦懾氣,桓溫斂跡,王偃無仲都之質,而祼雪於北階,何瑀闕龍工之姿,而見投於深井,謝莊殆自同於矇瞍,殷仲幾不免於強鋤,製勒甚於仆隸,防閑過於婢妾,行來出入,人理之常,當待賓客,朋從之義,而令掃轍息駕,無窺門之期,廢筵抽席,絕接對之理,非惟交友離異,仍乃兄弟疏闊,姆妳爭媚,相勸以急,尼媼競說,相諂以嚴,其間又有應答問訊,止[宋書作卜。]巫師母,乃至殘餘飲食,詰辨與誰,衣被故弊,必責顯[宋書作頭。]領,或進不獲前,或入不聽出,不入則嫌於欲疏,求出則疑於有別意,召必以三更為期,遣必以日出為限,夕不見晚魄,朝不識曙星,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晝拱袂而被[宋書作披。]卷,一生之內,與此乖矣。又聲影表聞,則少婢奔迸,裾袂向席,而醜老藂來,左右整刷,以疑寵見嫌,賓客未冠,以小[宋書作少],容致斥,如臣門介,[宋書作分。]代荷殊榮,足定家聲,便預提拂,青宮美官,或由才升,一切婚戚,鹹成恩侵,是以仰冒非宜,披露丹款,非唯上陳一己,規全身原,寔乃廣申諸門,受患之切,若恩詔難降,扱請不申,便當刑膚翦發,投山竄海。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