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4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七十二·食物部

食餅肉脯醬鮓酪蘇米酒

◇食

《禮記》曰: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

《禮含文嘉》曰:燧人氏始炮生為熟。

《易》曰:君子以飲食宴樂。

又曰:君子慎言語,節飲食。

尚書,洪範,三八政,一曰食。

又大傳曰:八政何竟先食,食者,萬物之始,人之所本者也。

《周禮》曰:王齊則玉府供玉食。

又曰: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菰,凡君子之食,嚐放焉。

《莊子》曰: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者遨遊,汎若不係之舟。

《史記》曰:韓信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患之,乃晨炊蓐食,信食時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怒,竟絕,乃釣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為設食,信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說苑》曰:子思居於衛,縕袍無裏,二旬九食。

《漢書》曰:萬石君時,賜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如在上前,子孫有過,對案不食也。

《東觀漢記》曰:汝鬱,年五歲,母疾,不能飲食,鬱亦不肯食,母憐之,強為之餐飯,欺言愈,鬱視母色未平,輒不食。

又曰:梁鴻少孤,以童幼,詣太學受業,治禮詩春秋,常獨坐止,不與人同食。

王隱《晉書》曰:何曾食,日近萬錢,猶曰無下箸處也。

又曰:皇甫謐姑子梁抑,為城陽太守,或勸謐送,謐曰:抑為布衣過吾,送迎不出門,食不過鹽菜,貧不以酒肉為禮也,今作郡而送,豈古人之道哉。

【啟】梁劉孝威謝東宮賜聖僧餘饌啟曰:齊桓柏寢之器,周穆軒宮之寶,乳糜香飯,素〈米奈〉糗漿,五杏七桃,靈瓜仙棗,莫不氣馥上天,薰流下界,石崇芳果,金穀僅於萬株,陳湯木滋,杜陵幾於千樹,猶自高謝珍奇,多慚品族。

又謝東宮賜淨饌啟曰:糜獻牛牧,飯出龍宮,千品甘露之食,百花珍藥之果,餅兼髓乳,漿苞蔗愔,雕盤流其滋旨,寶器委其包香,足使五世長者,羞彼識味,一角仙人,恥其咒術,微物多幸,叨奉曲恩,性命可捐,殊私難答。

陳徐陵謝敕賜祀三皇五帝餘饌啟曰:竊以甘泉之殿,舊禮羲軒,長樂之宮,本圖堯舜,自東京晚世,曠代無聞,西漢盛儀,複睹今日,金壺流十旬之氣,玉案備千品之羞,昔絳羅為薦,既延王母,紫蓋為壇,允招太一,同斯美號,理致眾皇,臣以餘年,豫聞清祀,如陪瑤席,遂飲瓊漿。

【移】梁吳筠移曰:月光離畢,風氣入箕,細雨如網,細柳如絲,離隔東西之怨,眺望山川之阻,企龍門而不見,覽桂枝而延佇,此乃方寸之恒情,羌難得而覼縷也,亦有鮑叔分財,華歆讓位,乃相知於平生,實忘懷於寤寐,雞有呼群之德,鹿有食蘋之美,在微物其尚然,況仁義之君子哉,今足下,居則廣夏高堂,連闥洞房,綺窗半卷,屏風角張,指天地如一指,安知故人之可傷,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謂古昔之恒談,在今日而方見,嗚呼如何,忘我實多,輒欲彈琴縱酒,於首陽之阿,君有廚中腐肉,而仆不厭糟糠,君有雁鶩之食,而餘不得一嚐,原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腸,何如哉,今欲君之餘,江皋綠葹之筍,洞庭紫鬛之魚,昆山龍胎之脯,玄圃鳳足之菹,千裏蓴羹,萬丈名膾,氣馨若蘭,色美如艾,扶南甘蔗,一丈三節,白日炙便銷,清風吹即折,安定之梨,皮薄味厚,一歲三花,一枚二升,凡厥上味,惟君能施,君若不施,成君深累,於神為不祥,於人為愆義。

◇餅

《漢書》曰:宣帝微時,每買餅,所從買家,輒大售,亦以自怪。

《三輔舊事》曰:太上不樂關中,高祖徙豐沛屠兒沽酒賣餅商人,立為新豐縣,故一縣多小人。

《三輔決錄》曰:趙歧避難至北海,於市中販胡餅,孫嵩乘犢車入市,見歧,疑非常人,問曰:自有餅耶,曰:販之,嵩曰:買幾錢,賣幾錢,歧曰:買三十,賣亦三十,嵩曰:視處士之狀,非賣餅者,乃開車後,載還家。

【賦】晉束晳餅賦曰: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弱似春綿,白若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行人失涎於下風,童仆空噍而斜眄,擎器者舐唇,立侍者乾咽。

【說】梁吳均餅說曰:宋公至長安,得姚泓時故太官丞程季者,了了人也,公曰:今日之食,何者最先,季曰:仲秋禦景,離蟬欲靜,燮燮曉風,淒淒夜冷,臣當此景,唯能說餅,公曰:善,季乃稱曰:安定曀鳩之麥,洛陽董德之磨,河東長若之蔥,隴西舐背之犢,抱罕赤髓之羊,張掖北門之豉,然以銀屑,煎以金銚,洞庭負霜之橘,仇池連蒂之椒,調以濟北之鹽,剉以新豐之雞,細如華山之玉屑,白如梁甫之銀泥,既聞香而口悶,亦見色而心迷,公曰:善。

◇肉

《左傳》曰:晉侯與齊侯投壺,晉侯曰:有酒如川,有肉如坻,寡人中此,為諸侯師。

《戰國策》曰:晚食以當肉,安行以當車。

《漢書》曰:伏日,詔賜從官肉,太官丞日晏不來,東方朔獨拔劍割肉,謂其同官曰:伏日當早歸,請受賜,即懷肉去,太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賜肉,不待詔,以劍割肉而去,何也,朔免冠謝,上曰:先生起自責也,朔再拜曰:朔來朔來,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拔劍割肉,一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責,乃反自譽,賜酒一石,肉百斤,歸遺細君。

又曰:鮑宣雲,公奈何獨私養外親,與幸臣董賢,多賞賜,賓客漿酒藿肉,[視酒如漿,視肉如藿。]

桓譚《新論》曰:關東鄙語曰:人聞長安樂,出門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嚼。

【啟】梁劉孝綽謝安成王賚祭孤石廟胙肉啟曰:味過瀹鳳,珍越屠龍,故使屏翳收風,馮夷淨浪,神居鷁首,獨汎安流,民幸同附,得徵遘迕,複等受釐,預頒純嘏,恩靈所降,信次委積,報生以死,竊聞斯義。

◇脯

《呂氏春秋》曰:趙宣孟之絳,見骫桑之下,有臥餓人,宣孟與脯二朐,拜受而不敢食,問其故,曰:臣有母,持以遺之,宣孟更賜之脯二束而去。

《尚書大傳》曰:散宜生閎夭南宮括,三子者,學乎太公,太公見三子之為賢人,遂酌酒切脯,約為朋友。

《漢書》曰:蜀氏以賣脯而連騎,張裏以馬醫而擊鍾。

《論衡》曰:儒者言泰平時,萐莆生於廚中,廚中自生肉脯,薄如萐形。

《神仙傳》曰:王遠至蔡經家,與麻姑共設肴膳,擗脯而行,雲是麟脯。

又曰:左慈詣劉表,雲有薄禮,原以犒軍,表使取之,有酒一器,有脯一盤,千餘人共舉,不能勝,慈自取之,引入,求書刀,削脯投地,百人接酒及脯,賜兵人人酒三杯,酒如故,脯亦不減。

【啟】梁劉孝威謝東宮賚鹿脯等啟曰:上林絕胡人之搏,禁地無張京之犯,而猶有班超遊獵,李廣馳射,遠歸於廚吏,入貢於臘人,形圖三事之車,影入九仙之鏡。

◇醬

《論語》曰:不得其醬不食。

《漢書》曰:劉歆謂楊雄曰:今學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覆醬瓿,[瓿音部,水罌名也。]

《風俗通》曰:醬成於鹽,而鹹於鹽,夫物之變,有時而重。

【啟】梁劉孝儀謝晉安王賚蝦醬啟曰:龍醬傳甘,退成可陋,蚳醢稱貴,追覺失言,上聖聞雷,未之能覆,嘉賓流歠,羞無辭窶。

◇鮓

《列異傳》曰:費長房又能縮地脈,坐客在家,至市買鮓,一日之間,人見之千裏外者數處。

列女後傳曰:吳光祿勳孟宗,為監魚池司馬,罷職,道作兩器鮓,以歸奉母,母怒之曰:吾老為母,戒言唯聽飲彼水,何吾言之不從也,宗曰:於道作之,非池魚也,母曰:汝為主魚吏,而獲鮓以歸,豈可家至戶告耶,乃還鮓於宗,宗伏謝罪,遂沉鮓於江。

《世說》曰:有人遺張華鮓者,華見之,謂客曰:此龍肉鮓也,鮓中則有五采光,試之,果如言,後問其主,雲於茅積下得白魚所作也。

又曰:陶侃少時,作魚梁吏,嚐以一坩鮓餉母,母封鮓及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也。

【啟】齊王融謝司徒賜紫鮓啟曰:東越水羞,寔罄乘時之美,南荊任土,方揖鮓魚之最。

陳周弘正謝敕賚紫鮓啟曰:珍韜江浦,味越茗川,昔聞八駿東征,上收黑水之麥,七華西討,才獲苦山之菜,豈如兩階幹舞,四方來格,臨朝拱默,任土爭貢。

◇酪蘇

《釋名》曰:酪,澤也,乳汁所作,使人肥澤也。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雲,仙次藥,有太玄之酪。

晉大康起居注曰:詔雲,尚書令荀勖,既久羸毀,可賜乳酪,太官隨日給之。

《西河舊事》曰:祁連山,冬夏寒涼,宜牧,牛羊充肥,乳酪好。

《郭子》曰:陸機詣王武子,武子有數斛羊酪,指以示陸,卿東吳何以敵此,陸雲,有千裏蓴羹,未下鹽豉。

《笑林》曰:吳人至京,為設食者,有酪蘇,來[《太平禦覽》八百五十八作未。]知是何物也,強而食之,歸吐,遂至困頓,謂其子曰:與傖人同死,亦無所恨,然汝故宜慎之。

【啟】梁沈約謝司徒賜北蘇啟曰:曠阻陰山之外,眇絕蒲海之東,自非神力所引,莫或輕至,聖慈普洽,遍芻薇,[句有脫文。]停鑣懼喘,既弘道於世務,方駕四衢。又興言於俗表。

◇米

古史考曰:神農時,民食穀,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

《家語》曰:子路見孔子曰: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親負米百裏之外,親沒之後南遊,從車百乘,積粟萬鍾,重茵而坐,列鼎而食,原欲藜藿,為親負米,而不可得複也。

荀卿子曰:仁義禮智之於人也,譬之若貨財米粟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者窮。

《漢書》曰:宣曲任氏,其先為督道倉,秦敗,豪傑爭取金玉,任氏獨窖倉粟,楚漢相距滎陽,民不得耕種,米石萬,而豪傑金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又曰:賈捐之雲,武帝元狩六年,太倉粟紅腐不可食。

又曰:東方朔雲,如以臣言無可用,則宜捐棄,無空索長安之米。

《東觀漢記》曰:馬援勸光武伐隗囂,聚米為山川地勢,上曰:虜在吾目中矣。

又曰:第五倫性節儉,作會稽郡,雖為二千石,臥布被,自養馬,妻炊爨,受俸祿,常求赤米,與小吏受等,財留一月俸,餘皆賤糶與民饑羸者。

《九州春秋》曰:臧洪為青州刺史,為袁紹所圍,糧食盡,廚有米三鬥,主簿啟進內,稍以為糜粥,洪歎曰:吾獨食此何味,命使為薄粥,與眾共歠之。

《吳誌》曰:魯肅以振窮士為務,甚得邑人歡心,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告資糧,肅家有囷米,各三千斛,乃指一囷與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劄之分。

又曰:全琮父,使琮齎米數斛到吳,有所市具,琮至,皆散,空船而還,父大怒,琮頓首曰: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懸之患,故便振贍,不及啟報,父便以奇之。

《語林》曰:陳壽將為國誌,謂丁梁州曰:若可覓千斛米見借,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米,遂以無傳。

《世說》曰:郤嘉賓餉釋道安米千斛,道安答,直雲損米愈覺有待之煩。

【啟】齊王融謝敕賜米啟曰:臣無王陽之術,計然之智,不能負粟百裏,分地一廛,上虧溫養,自取饑切,豈悟外恩橫集,天私妄委。

梁簡文帝謝敕賚長生米啟曰:堯禾五尺,未足稱珍,漢苗九穗,方斯非擬,如隨瑞鹿,若降神烏,暮律向遊,獻春方始,食乃民天之貴,粒有延齡之名,藉此資身,因斯養性。

梁庾肩吾謝東宮賚米啟曰:滍水鳴蟬,香聞七裏,瓊山合穎,租歸十縣,肩吾人慚振藻,徒降雲澗之鬆,職濫便繁,空撤家承之俸,成珠委地,事重逢仙,遊玉為糧,珍逾入楚,雖複激水滄流,不待濫河之說,春風掃地,方誚文學之篇。

又謝湘東王賚米啟曰:竊以月滿則虧,恩來無爽,海潮雖大,萬江恒注,遂使連箱委地,不殊陽翟,盈倉接宇,寧異海陵。

周庾信謝趙王賚米啟曰:比陋巷簞瓢,櫛風沐雨,剝榆皮於秋塞,掘蟄燕於寒山,仰費國租,遂開塵甑,非丹灶而流珠,異荊台而炊玉,東方朔之俸米,既息長饑,西門豹之墾田,方慚此賚。

◇酒

古史考曰:古有醴酪,禹時儀狄作酒。

《毛詩》曰: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禮記》曰:先王為酒醴,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

《左傳》曰:鄭伯有嗜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鍾焉。

王孫子《新書》曰:楚莊王攻宋,廚有臭肉,樽有敗酒,將軍子重諫曰:今君廚肉臭而不可食,樽酒敗而不可飲,而三軍之士皆有饑色,欲以勝敵,不亦難乎,莊王曰:請有酒投之士,有食饋之賢。

《楚辭》曰:蕙有肴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呂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曰明[《太平禦覽》八百四十五作爛。]腸之食。

黃石公記曰:昔者良將用兵,人有饋一單醪者,使投之於河,令將士迎流而飲之,夫單醪不能味一河水,三軍思為之死,非滋味及之也。

《史記》曰:晉擊秦,繆公傷,於是歧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圍,遂脫繆公而返,生得晉君,初繆公亡善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

又曰:高帝除秦苛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也,說上,原以諸弟子共起朝儀,後七年,長樂宮成,群臣皆朝十月,複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諸[《太平禦覽》八百四十三作謁。]者言罷酒,禦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失禮者,高帝乃曰:吾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漢書》曰:百米旨酒,[百日之米酒也,味或作米。]布蘭生,[芬布列,若蘭之生也。]

又曰:於定國飲酒,至數石不亂,飲益精明,《神異經》曰:西北海外有人,長二千裏,兩腳中間,相去千裏,腹圍一千六百裏,但日飲天酒五鬥,[天酒,甘露也。]不食五穀魚肉,唯飲天酒,忽有饑時,向天乃飽,好遊山海間,不犯百姓,不幹萬物,與天地同生。

又曰:西北荒中有酒泉,人飲此酒,酒美如肉,清如鏡,其上有玉樽,取一樽,複一樽出,與天地同休,無乾時,飲此酒人,不死長生。

東方朔別傳曰:武帝幸甘泉,長平阪道中有蟲,赤如肝,頭目口齒悉具,先驅馳還以報,上使視之,莫知也,時朔在屬車中,令往視焉,朔曰:此謂怪氣,是必秦獄處也,上使按地圖,果秦獄地,上問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積憂者,得酒而解,乃取蟲置酒中,立消,賜朔帛百匹,後屬車上盛酒,為此也。

《十洲記》曰:瀛洲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飲數升輒醉,乃令人長生。

《孔叢子》曰:平原君與子高飲,強子高酒,曰:昔有遺諺,堯舜千鍾,孔子百觚,子路尚飲百榼,古之賢聖,無不能飲,吾子何辭焉,《續漢書》曰:盧植能飲一石不醉。

崔寔《四民月令》曰:正月旦,進椒酒,降神畢,各舉椒酒於其家長,[事具椒篇。]

《魏略》曰:大祖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者,清酒為聖人。

《博物誌》曰:西域有蒲桃酒,積年不敗,彼俗傳雲,可至十年,欲飲之醉,彌日乃解。

幹寶《晉紀》曰:杜豫作河橋成,武帝幸橋宴,舉觴勸豫曰:非卿,此功不能就,豫曰:自非陛下之聖明,則臣無所施其愚巧也,[事具橋篇。]

晉中興書曰:畢卓嚐謂人曰:右手執酒杯,左手執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語林》曰:劉靈,字伯倫,飲酒一石,至酲,複飲五鬥,其妻責之,靈曰:卿可致酒五鬥,吾當斷之,妻如其言,靈咒曰:天生劉靈,以酒為名,一飲一石,五鬥解酲,婦人之言,慎莫可聽。

【詩】宋陶潛飲酒詩曰:既醉之後,輒以數句自娛,紙墨遂多,別辭無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談笑也,有客常同止,趣舍邈異景,一士長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周庾信報趙王賜酒詩曰:梁王修竹園,冠蓋風塵喧,行人忽枉道,直進桃花源,稚子還羞出,驚妻到閉門,始聞傳上命,定是賜中樽,野爐然樹葉,山杯捧竹根,風池還更暖,寒穀遂長暄,未知稻粱雁,何時報君恩。

又正旦蒙趙王賚酒詩曰: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流星向碗落,浮蟻對春開,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時回。

又中山公許乞酒一車未送詩曰:細柳望蒲台,長河始一回,秋葉幾回落,春蟻未曾開,瑩角非難馭,椎輪稍可摧,隻言千日飲,舊逐中山來。

又就蒲州刺史乞酒詩曰:蕭瑟風聲摻,蒼茫雲貌愁,鳥寒棲不定,池凝聚未流,蒲城桑葉落,灞岸菊花秋,原持河朔飲,分勸東陵侯。

又答王襃餉酒詩曰:今日小園中,桃花數樹紅,開君一壺酒,細酌對春風,未能扶畢卓,猶足舞王戎,仙人一捧露,判不及杯中。

【賦】漢楊雄酒賦曰:子猶瓶矣,觀瓶之居,居井之湄,處高臨深,動常近危,酒醪不入口,藏水滿懷,不得左右,牽於纏徽,自用如此,不如鴟夷,鴟夷滑稽,腹大如壺,盡日盛酒,人複藉酤,常為國器,讬於屬車,出入兩宮,經營公家,由是言之,酒何過乎。

魏陳王曹植酒賦曰:餘覽楊雄酒賦,辭甚瑰瑋,頗戲而不雅,聊作酒賦,粗究其終始,嘉儀氏之造思,亮茲美之獨珍,仰酒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穆生失禮而辭楚,侯嬴感爵而輕身,其味有宜成醪醴,蒼梧縹清,或秋藏冬發,或春醞夏成,或雲沸川湧,或素蟻如萍,爾乃王孫公子,遊俠翱翔,將承歡以接意,會陵雲之朱堂,獻酬交錯,宴笑無方,於是飲者並醉,從橫讙譁,或揚袂屢舞,或扣劍清歌,或嚬蹴辭觴,或奮爵橫飛,或歎驪駒既駕,或稱朝露未晞,於斯時也,質者或文,剛者或仁,卑者忘賤,窶者忘貧,於是矯俗先生,聞之而歎曰:噫,夫言何容易,此乃淫荒之源,非作者之事,若耽於觴酌,流情縱佚,先王所禁,君子所失。

魏王粲酒賦曰:帝女儀狄,旨酒是獻,苾芬享祀,人神式宴,辯其五齊,節其三事,醍沉盎泛,清濁各異,章文德於廟堂,協武義於三軍,致子弟之孝養,糾骨肉之睦親,成朋友之懽好,讚交往之主賓,既無禮而不入。又何事而不因,賊功業而敗事,毀名行以取誣,遺大恥於載籍,滿簡帛而見書,孰不飲而羅茲,罔非酒而惟事,昔在公旦,極茲話言,濡首屢舞,談易作難,大禹所忌,文王是艱。

晉張載酃酒賦曰:惟聖賢之興作,貴垂功而不泯,嘉康狄之先識,亦應天而順民,擬酒旗於玄象,造甘醴以怡神,雖賢愚而同好,似大化之齊均,物無往而不變,獨居舊而彌新,經盛衰而無廢,曆百代而作珍,若乃中山冬啟,醇酎秋發,長安春禦,樂浪夏設,縹蟻蓱布,芬香酷烈,垂嘉稱於百代,信人神之所悅,故為其酒也,殊功絕倫,三事既節,五齊必均,造釀以秋,告成以春,備味滋和,體淳色清,宣禦神誌,導氣養形,遺憂消患,適性順情,於是糾合同好,以遨以遊,嘉賓雲會,矩坐四周,設罍樽於南楹,酌浮觴以旋流,備鮮肴之綺錯,進時膳之珍羞,禮儀攸序,是獻是酬,鹹得誌以自足,原棲遲於一丘,於是歡樂既洽,日薄西隅,主稱湛露,賓歌驪駒,仆夫整駕,言旋其居,乃憑軾以回軌,騁輕駟於通衢,及衡門以隱跡,覽前聖之典謨,感夏禹之防微,悟儀氏之見疏,鑒往事而作誡,罔非酒而惟愆,哀秦穆之見謬,惜三良之殲賢,嘉衛武之能悔,著屢舞於初筵,察成敗於往古,垂將來於茲篇。

【頌】魏劉伶酒德頌曰: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牖戶,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衿,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先生於是捧罌承槽,銜杯歠醪,奮鬢箕踞,枕麹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引】梁朱異田飲引曰:卜田宇兮京之陽,麵清洛兮背脩邙,屬風林之蕭瑟,值寒野之蒼茫,鵬紛紛而聚散,鴻冥冥而遠翔,酒沉兮俱發,雲沸兮波揚,豈味薄於東魯,鄙蜜甜於南湘,於是客有不速,朋自遠方,臨清池而滌器,辟山牖而飛觴,促膝兮道故,久要兮不忘,聞談希夷之理,或賦連翩之章。

【戒】晉庾闡斷酒戒曰:蓋神明智惠,人之所以靈也,好惡情Q欲Y,人之所以生也,明智運於常厓,好惡安於自然,吾固以窮智之害性,任欲之喪真也,於是椎金罍,碎玉碗,破兕觥,捐觚瓚,遺舉白,廢引滿,使巷無行榼,家無停壺,剖樽折杓,沈炭銷爐,屏神州之竹葉,絕縹醪乎華都,言未及盡,有一醉夫,勃然作色曰:蓋空桑珍味,始於無情,靈和陶醞,奇液特生,聖賢所美,百代同營,故醴泉湧於上世,懸象煥乎列星,斷蛇者以興霸,折獄者以流聲,是以達人暢而不壅,抑其小節,而濟大通,子獨區區,撿情自封,無或口閉其味,而心馳其聽者乎,庾生曰:爾不聞先哲之言乎,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之感人無窮,而情之好惡無節,故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惡跡止步,滅影即陰,形情絕於所讬,萬感無累乎心,心靜則樂非外唱,樂足則欲無所淫,唯味作戒,其道彌深,賓曰唯唯,敬承德音。

【啟】梁劉孝儀謝東宮賚酒啟曰:異五齊之甘,非九醞之法,屬車未曾載,油囊不得酤,試儔仙樹,葛玄泥首,才比蒲桃,孟他銜璧,固知讬之養性,妙解怡神,擬彼聖人,羞得連類。

【書】後漢孔融難魏武帝禁酒書曰:公初當來,邦人鹹抃舞踴躍,以望我後,亦既至止,酒禁施行,天垂酒旗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堯非千鍾,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樊噲解厄鴻門,非彘肩卮酒,無以奮其怒,趙之廝養,東迎其王,非引卮酒,無以激其氣,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揚其靈,袁盎非醇醪之力,無以服其命,定國非酣飲一斛,無以決法令,故酈生以高陽酒徒,著功於漢,屈原以餔糟歠醨,身困於楚,猶是觀之,酒何負於治者哉。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