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2   

《藝文類聚》正文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宮闕台殿坊

◇宮

《世本》曰:禹作宮。

《釋名》曰:宮,穹也,屋見垣上穹隆也。

《方言》曰:吳有館娃之宮。

《禮記》曰: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

《大戴禮》曰:周時德澤和洽,蒿茂大,以為宮柱者,名曰蒿宮。

《毛詩》曰: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

又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

《管子》曰:黃帝有合宮,以聽政。

《穆天子傳》曰:天子升於昆侖之丘,以觀帝之宮。

《越絕書》曰:美人宮周五百九十步,土城者,句踐所習教美人西施鄭旦宮室。

《列子》曰:周穆王時,西胡國有化人來,王執化人之袪,騰而上天,暨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實為清都紫微也。

《孟子》曰: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

《呂氏春秋》曰:武王勝殷,靖箕子之宮。

《楚辭》曰: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史記》曰:騶子之燕,昭王擁篲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室,[《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作宮。]親往師之。

《神異經》曰:東方有宮,青石為牆,高三仞,左右闕高百丈,畫以五色,門有銀榜,以青石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宮,西方有宮,白石為牆,五色黃門,有金榜而銀鏤,題曰天地少女之宮,西南方有宮,以金為牆,門有金榜,以銀,[《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銀下有鏤字。]題曰天皇之宮,南方有宮,以赤石為牆,赤銅為門,有銀榜,題曰天地中女之宮,北方有宮,以黑石為牆,題曰天地中男之宮,東南有宮,以黃石為牆,以黃碧鏤,題曰天地少男之宮,西南有宮,以黃銅為牆,題曰地皇之宮。

《十洲記》曰:青丘山上有紫宮,天真仙女,多遊於此。

又曰:方丈山上有琉璃宮。

《列仙傳》曰:鉤翼夫人,齊人也,右手拳,望色者雲,東方有貴人氣,及到,姿色甚偉,帝披其手,得一鉤,手尋下不拳,故名其宮曰鉤翼宮。

《說苑》曰:楚使使聘齊,齊王享之梧宮,使者曰:大哉梧乎,王曰:江海之魚吞舟,況大國之樹也。

《漢武帝故事》曰:上起明光宮,發燕趙美女二千人充之,建章未央長樂三宮,皆輦道相屬,懸棟飛閣,不由徑路。

《漢書》曰:武帝六年,冬,幸雍回中,春作首山宮。

又曰:上祠神人於郊[《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作交。]門宮,若有向坐拜者,作交門之歌。

又曰:幸河東之明年,正月,鳳皇集,設祠於所集處,得玉寶,起步壽宮。

又曰:柏梁災,越巫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複起屋,必以火,[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作大。]用勝服之,於是起建章宮,為千門萬戶。

又曰:秦倚曲台之宮,懸衡天下,[衡,秤也,言懸法度於其上也。]

三輔故事曰:桂宮周匝十裏,內有光明殿,走狗台,土山縈複道,橫北度,從宮中西上城,至神明台。

《三輔黃圖》曰:有夜光宮望遠宮照台宮蒲萄宮棠梨宮資陽宮長平宮五柞宮。

漢宮闕名曰:長安有長樂宮未央宮長門宮鼓簧宮承光宮林光宮宜,春宮池陽宮長平宮黃山宮望仙宮長楊宮集靈宮萬歲宮延壽宮初[《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三作祈。]年宮通天宮馺婆[禦覽作娑。]宮。

《東觀漢記》曰:帝遺單於饗賜作樂百戲,上幸離宮臨觀。

《魏略》曰:大秦國城中有五宮,相去各五十裏,宮室皆以水精為柱,食器亦然。

王隱《晉書》曰:高堂隆刻鄴宮屋材雲,後若幹年,當有天子居此宮,惠帝止鄴宮,治屋者土剝更泥,始見刻字,計年正合。

【詩】梁簡文帝新成安樂宮詩曰:遙看雲霧中,刻角映丹虹,珠簾通曉日,金花拂夜風,欲知弦管處,來過安樂宮。

周明帝過舊宮詩曰:玉燭調秋氣,金輿曆舊宮,還如過白水,更似入新豐,秋潭漬晚菊,寒井落疏桐,舉杯延故老,今聞歌大風。

陳陰鏗新成安樂宮詩曰:新宮實壯哉,雲裏望樓台,迢遞翔鶤仰,連翩賀雀來,重簷寒露宿,丹井夏蓮開,砌石披新錦,梁花畫早梅,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

【賦】漢劉歆甘泉宮賦曰:軼陵陰之地室,過陽穀之秋城,回天門而鳳舉,躡黃帝之明庭,冠高山而為居,乘昆侖而為宮,按軒轅之舊處,居北辰之閎中,背共工之幽都,向炎帝之祝融,封巒為之東序,緣石闕之天梯,桂木雜而成行,芳盻鄉之依依,翡翠孔雀,飛而翱翔,鳳皇止而集棲,甘醴湧於中庭兮,激清流之沴沴,黃龍遊而蜿蟺兮,神龜沉於玉泥,離宮特觀,樓比相連,雲起波駭,星布彌山,高巒峻阻,臨眺曠衍,深林蒲葦,湧水清泉,芙蓉菡萏,菱荇蘋蘩,豫章雜木,梗鬆柞棫,女貞烏勃,桃李棗檍。

魏卞蘭許昌宮賦曰:入南端以北眺,望景福之嵯峨,飛棟列以山峙,長途邈以委他,見欒櫨之交錯,睹陽馬之承阿,轉挾臈以相因,若流風之揚波,木無小而不蹐,材靡隱而不華,懿采色而發越,瑋巧飾之繁多,雙轅承枌,丹梁端直,明窗列布,綺井崱嶷,其陰則有望舒涼室,羲和溫房,隆冬禦絺,盛夏重裳,同一宇之深邃,致寒暑於陰陽,脩欄蔭於階砌,崇棟拂乎旻蒼,綺組發華,翡翠生光,丹草周隅,靈木成行,非窈窕之至貴,孰能升於斯堂,坐金人於闈闥,列鍾虡於廣庭,天鹿軒翥以揚怒,師子鬱拂而負楨,珍果敷華,蘭芷垂榮,百璧照曜,飛響應聲,扣角則春氣至,彈商則秋風征,曆神芝之峻觀,幸安昌之巍巍,進鼓舞之秘妓,絕世俗而入微,興七盤之遞奏,觀輕捷之翾翾,或遲或速,乍止乍旋,似飛鳧之迅疾,若翔龍之遊天,趙女撫琴,楚媛清謳,秦箏慷慨,齊舞絕殊,眾妓並奏,捔巧騁奇,千變萬化,不可勝知,樂戲闋,遊觀足,登承光,坐華幄,論稽古,反流俗,退虛偽,進敦樸,寶賢良,賤珠玉,豈必世而後仁,在時主之所欲。

魏楊脩許昌宮賦曰:於是儀北極以遘撩,希形製乎太微,結雲閣之崔嵬,植神木與靈草,紛蓊蔚以參差,爾乃置天台於辰角,列執法於西南,築舊章之兩觀,綴長廊之步欄,重閨禁之窈窕,造華蓋之幽深,儉則不陋,奢則不盈,黎民子來,不督自成,於是天子乃具法服,戒群僚,鍾鼓隱而雷鳴,警蹕嘈而響起,晻藹低佪,天行地止,以入乎新宮,臨南軒而向春方,負黼黻之屏風,憑玉幾而按圖書,想往昔之興隆。

北齊邢子才新宮賦曰:擬二儀而構路寢,法三山而起翼室,何大廈之眈眈,而斯幹之秩秩,豈西京之足偉,故東都之所匹,爾其狀也,則朅譎屈奇,瀾漫陸離,嵯峨崔嵬,巉岩參差,若密雲之乍舉,似鵬翼之中垂,布菱華之與蓮蒂,鹹反植而倒施,若承露而將轉,似含風而欲披,土成黼黻,木化蛟螭,布紅紫之融泄,間朱黃之赫曦,獸狂顧而猶動,鳥將騫而中疲,木神水怪,海若山祇,千變萬化,殊形異宜,陰梁北注,陽鳥南施,百楹列倚,千櫨代支,或據險而形固,或居安而勢危。

【頌】漢王褒甘泉宮頌曰:甘泉山,天下顯敞之名處也,前接大荊,後臨北極,左撫仁鄉,右望素域,其宮室也,仍〈山截〉嶭而為觀,攘抗岸以為階,壅波瀾而鱗坻,馳道列以曲遠,覽除閣之麗靡,覺堂殿之巍巍,徑落莫以差錯,編玳瑁之文〈媲"女改木"〉,鏤螭龍以造牖,采雲氣以為楣,神星羅於題鄂,虹蜺往往而繞榱,縵倏忽其無垠,意能了之者誰,竊想聖主之優遊,時娛神而款縱,坐鳳皇之堂,聽和鸞之弄,臨麒麟之域,驗符瑞之貢,詠中和之歌,讀太平之頌。

宋孝武帝巡幸舊宮頌曰:惟皇敬眷,永慕徐京,列裝青野,動斬丹廷,榮和首律,景澤開年,林坰發色,川郊列泉,沿溯遙衍,登陟回懸,踐域負外,即宮臨山,思甲陵寢,歡結枌都,眇懷沛濟,勤念宛吾,納壽遺老,設飲先居,堂序朝秀,廷[全宋文六廷上有充字。]集閭。

梁沈約齊朝丹徒故宮頌曰:聖祖神傑,堯蹤漢烈,嶽峻雄圖,天張武節,墜命既升,霸略將騁,清渭走烽,濁河獻警,特峭劍關,憑深桂嶺,彝章委闕,禮樂沉河,極壓傾構,引溺危波,盡物稱瑞,窮靈委和,玄精翼日,丹羽巢阿。

【銘】後漢李尤永安宮銘曰:合歡黃堂,中和是遵,舊廬懷本,新果暢春,候台集道,俾司星辰,豐業廣德,以協天人,萬福來眇,嘉娛永欣。

【表】梁沈約為柳兗州世隆上舊宮表曰:舊宮蘊靈千古,合祥百代,萬祇相祉,八神警室,事超齊甸,義邁譙宮,故能屬輦道於天階,命帝闕於霄路,實宜樹闕疏壤,寫極上穹,克播徽塵,永光盛烈。

◇闕

《廣雅》曰:象魏,闕也。

《釋名》曰:闕,闕也,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

《周官》曰:太宰以正月懸治法於象魏。

《禮記》曰: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鄭言觀闕也。]

《左傳》曰:哀公三年,司鐸火,逾公宮,季桓子至,命藏象魏,曰舊章不可忘,[象魏,門闕也,法令懸之,故謂其書為象魏也。]

《文子》曰:老子雲,身處江海之上,心在魏闕之下。

《史記》曰:蓬萊方丈瀛洲,此三山在海中,諸仙人不死藥皆在焉,黃金白銀為闕。

又曰:建章宮東鳳闕,高二十丈。

《神異經》曰:東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闕,俠東南麵,上有蹲熊,有榜著闕,題曰地戶。

又曰:東北大荒中,有金闕,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徑三丈,光照千裏,中有金階,西北入兩闕中,名天門。

《十洲記》曰:昆侖山有水精闕。

《列仙[《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九作女,此訛。]傳》曰:衛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複有聲,公問夫人曰:知此為誰,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今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敬於事上,必不闇昧廢禮,是以知之,公使人視之,果伯玉也。

《三輔舊事》曰:未央宮東有蒼龍闕,北有玄武闕。

應劭《漢官儀》曰:高祖既登帝位,鮦陽固始細陽歲遣雞鳴歌士,常謳於闕下。

漢官典職曰:偃師去宮三十五裏,望朱雀闕,其上鬱樸與天連。

《魏誌》曰:明帝作淩霄闕。

《蜀誌》曰:譙周嚐聞杜瓊曰:昔周徵君群,以為當塗高者,魏也,其義何也,瓊答曰:魏,闕名也,當塗言高,聖人取類言爾。

《關中記》曰:未央宮東有青龍闕,北有玄武闕,漢書所謂北闕者也,建章宮圓闕,臨北道,鳳在上,故曰鳳闕也,閶闔門內東出,有折風闕,一名別風闕。

王隱《晉書》曰:漢末,博士敦煌侯瑾,善內學,語弟子曰:涼州城西有泉水當竭,當有雙闕起其上,魏嘉平中,武威太守起學舍,築闕於此。

賴[《太平禦覽》一百七十九作瀨,下同。]鄉記曰:老子廟前有兩石闕,大闕高九尺八寸,下三重石墌,闕邊各有子闕。

山謙之《丹陽記》曰:太興中,議者皆言漢司徒許彧墓闕,可徙施之,王茂弘弗欲,後陪乘出宣陽門,南望牛頭山兩峰,曰:天闕也,豈煩改作,帝然之。

鄧德明《南康記》曰:南康縣歸義山,去縣七百裏,下有石城,高數丈,遠望嵯峨,靈闕騰空,故老謂之神闕。

【詩】隋江總詠雙闕詩曰:象闕連馳道,反宇照方疏,刻鳳棲清漢,圖龍入紫虛,屢逢膏露灑,幾遇祥煙初,競言百尺麗,寧方萬丈餘。

【賦】魏繁欽建章鳳闕賦曰:築雙鳳之崇闕,表大路以遐通,上規圜以穹隆,下矩折而繩直,長楹森以駢停,修桷揭以舒翼,象玄圃之層樓,肖華蓋之麗天,當蒸暑之暖赫,步北楹而周旋,鷦鵬振而不及,豈歸雁之能翔,抗神鳳以甄甍,似虞庭之鏘鏘,櫨六翮以撫跱,俟高風之清涼,華鍾金獸,列在南廷,嘉樹蓊薆,奇鳥哀鳴,台榭臨池,萬種千名,周朓輦道,屈繞紆縈。

【銘】後漢李尤闕銘曰:皇上尊嚴,萬姓載依,國都攸處,建設端闈,表樹兩觀,雙闕巍巍,梁陸倕石闕銘曰:昔舜格文祖,禹至神宗,周變商俗,湯黜夏政,雖革命殊乎因襲,揖讓異於幹戈,而晷緯冥合,天人啟基,[《文選》五十六作惎。]克明俊德,大庇生民,其揆一也,在齊之季,昏虐君臨,威侮五行,怠棄三正,蹐地無歸,瞻烏靡讬,我皇帝拯之,乃操鬥極,把鉤陳,翼百神,提萬福,指麾而四海隆平,下車而天下大定,以為象闕之製,其來已遠,春秋設舊章之教,經禮垂布憲之文,戴記顯遊觀之言,周史書樹闕之夢,北荒明月,西極流精,海嶽黃金,河廷紫貝,蒼龍玄武之製,銅爵鐵鳳之工,或以聽窮省冤,或以布治懸法,或表正王居,或光崇帝裏,晉氏浸弱,宋曆威夷,禮經舊典,寂寥無記,鴻規盛烈,堙沒罕稱,乃假雙闕於牛頭,讬遠圖於博望,有欺耳目,無補憲章,惟帝建國,正位辨方,周營洛涘,漢啟岐梁,居因業盛,文以化光,爰有象闕,是惟舊章,青蓋南洎,黃旗東指,懸法無聞,藏書不紀,大人造物,龍德休否,建此百常,興茲雙起,偉哉偃蹇,狀矣巍巍,傍映重疊,上連翠微,布教方顯,挾日初暉,懸書有附,委篋如歸。

【表】梁沈約上建闕表曰:恭惟哲後,舊章必修,眇矚前王,後古為貴,伏惟陛下,欽谘故實,率由令典,昔在有晉,經創江左,邦訓莫釐,遠國多缺,萬雉之外,兩觀弗興,空指南峰,懸法無所,世曆三代,年將二百,非所以經世成務,垂業後昆,天德圓應,憲章自遠,詔匠人建茲象闕,俯藉愛禮之心,以申子來之原,式表端闈,儀刑萬國,使觀風而至,複聞正歲之典,遐想之士,少寄懷古之目。

◇台

《爾雅》曰:四方而高曰台,[積土四方者。]

《山海經》曰:西王母之山,有軒轅台,射者不敢西向,畏軒轅之台,歸藏曰:昔者夏後啟葬,享神於晉之墟,作為璿台,於水之陽。

《左傳》曰:夏後啟,有釣台之饗,[在河南陽翟縣。]

又曰:楚子成章華之台,以與諸侯落之。

《老子》曰: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穆天子傳》曰:盛姬,盛伯之子也,[盛國名。]天子賜之上姬之長,乃為之台,是曰重璧之台。

《賈子》曰:翟王使使者之楚,楚王欲誇之,饗客章華之台,三休,乃至於上。

《呂氏春秋》曰: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九成台,飲食必以鼓。

王孫子曰:昔衛公坐重華之台,侍禦數百,隨珠照日,羅衣從風。

《史記》曰:漢武帝起柏梁台,高數十丈。

又曰: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秦始皇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

陸賈《新語》曰:楚靈王作乾谿之台,百仞之高,欲登浮雲,窺天文。

《新序》曰:魏王將欲為中天之台,許綰負插而入曰:聞大王將為中天之台,原加一力,臣聞天與地相去萬九千裏,其趾當方一千裏,盡王之地,不足為台趾,王默然,罷築者。

《三輔故事》曰:龍台高六丈,去豐水縣五裏。

《漢書》曰:文帝嚐欲作露台,召工計之,直百金,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為。

《三輔宮殿簿》曰:長樂宮有臨華台,神仙台。

《博物誌》曰:江陵有台甚大,而唯有一柱,眾梁皆共此柱。

《魏誌》曰:黃初六年,築東巡台,七年,築九華台。

晉宮闕名曰:鄴有銅雀台織室台。

陳留風俗傳曰:浚儀有師曠倉頡城,城上有列仙吹台。

《鄴中記》曰:鄴城西北立台,皆因城為基趾,中央名銅雀台,北則冰井台。

又曰: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銅鳳,窗皆銅籠,疏雲母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曜。

嵩高山記曰:山有玉女台,雲漢武帝見三仙玉女,因以名台。

《益州記》曰:雁橋東,有嚴君平卜處,土台高數丈也。

荊州圖記曰:江陵縣東有天井台,飛軒光映,背邑麵河,寔郊鄽遊憩之佳處也。

《幽明錄》曰:海中有金台,出水百丈,結構巧麗,窮盡神工,橫光岩渚,竦曜星漢。

吳地記曰:吳王闔閭十一年,起台於姑蘇山,因山為名,西南去國三十五裏,春夏遊焉,後夫差複高而飾之,越伐吳,遂見焚,太史公雲,餘登姑蘇,望五湖,五湖去此台二十餘裏。

戴延之《西征記》曰:官度台,去青口澤六十裏,魏武所造也,破袁紹於此。

楊龍驤洛陽記曰:陵雲台高二十三丈,登之見孟津。

鄧德明《南康記》曰:雩都君山上,有玉台,方廣數丈,周回盡是白石柱,柱自然石覆,如屋形也,四麵多鬆杉,遙眺峨峨,鄉像羽人之館,風雨之後,景氣明淨,頗聞山上有鼓吹之聲,山都木客,為舞唱之節。

《廣州記》曰:尉他立台,以朝漢室,圓基千步,直峭百丈,螺道登進,頂上三畝,朔望升拜,號為朝台。

伏琛齊地記曰:秦始皇二十八年,至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作琅邪台,台亦孤山也,然高顯出於眾山之上。

【詩】晉陸機擬古詩曰:高台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綺窗出塵冥,飛階躡雲端,佳人撫瑤瑟,纖手清且閑,芳音隨風結,哀響馥若蘭,玉容誰能顧,傾城在一彈。

梁簡文帝琴台詩曰:蕪階踐昔徑,複愁鳴琴遊,音容萬春態,高名千載留,弱枝生古樹,舊石染新流,由來遞相歎,逝川終不收。

梁庾肩吾過建昌故台詩曰:魯國觀遺殿,韓城想舊台,仲宣原隰滿,子建悲風來,夏蓮猶反植,秋窗尚左開,圖雲仍溜雨,畫水即生苔,及君歡四望,知餘悲七哀。

陳祖孫登宮殿名登高台詩曰:獨有相思意,聊敞鳳皇台,蓮披香梢上,日明光正來,離鶴將雲散,飛花似雪回,遙思竹林友,前窗夜夜開。

【賦】魏文帝登台賦序曰:建安十七年,春遊西園,登銅雀台,命餘兄弟並作,其詞曰:登高台以騁望,好靈雀之麗嫻,飛閣嚬其特起,層樓儼以承天,步逍遙以容與,聊遊目於西山,溪穀紆以交錯,草木鬱其相連,風飄飄而吹衣,鳥飛鳴而過前,申躊躇以周覽,臨城隅之通川。

魏陳王曹植登台賦曰:從明後而嬉遊,聊登台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觀聖德之所營,建高殿之嵯峨,浮雙闕乎太清,立衝天之華觀,連飛閣乎西城,臨漳川之長流,望眾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聽百鳥之悲鳴,天工坦其既立,家原得而獲呈,揚仁化於宇內,盡肅恭於上京,唯桓文之為盛,豈足方乎聖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皇家,寧彼四方,同天地之矩量,齊日月之輝光。

晉陸雲登台賦曰:永寧中,巡幸鄴宮三台,登高有感,乃作賦雲,爾乃佇眄瑤軒,流目綺寮,中原方華,綠葉振翹,曆玉陛而容與,步蘭堂以逍遙,曲房縈而窈眇,長廊邈而蕭條,於是聊樂近遊,薄言儴佯,綺疏列於東序,朱戶立乎西廂,感舊物之鹹存,悲昔人之雲亡,憑虛檻而遠想,審曆命於斯堂,於是精疲遊倦,白日藏輝,鄙春登之有情,惡荊台之忘歸,聊弭節而駕言,帳將逝而徘徊。

晉孫楚韓王台賦曰:酸棗寺門外,夾道左右,有兩故台,訪諸故老,雲韓王聽訟觀也,望韓王之故台,尋往代之所營,雙闕碣以峻峙,貫雲氣而上征,曆千載而特立,顯妙觀於太清,薄邯鄲之叢台,陋楚國之章華,邈岧嶢以亢極,豈岑樓之能加,至乃宮觀弘敞,增台隱天,伐文梓於萬仞,發玉石於三泉,優倡角烏烏之聲,蛾眉戲白雪之舞,紛淫衍以低仰,翳脩袖而容與,晉盧諶登鄴台賦曰:顯陽隗其顛隧,文昌鞠而為墟,銅爵隕於台側,洪鍾寢於兩除,奚帝王之靈宇,為狐兔之攸居。

【銘】後漢李尤雲台銘曰:周氏舊居,惟漢襲因,崇台嶒峻,上擬蒼雲,垂示億載,俾率舊章,人修其行,而國其昌。

◇殿

秦始皇本紀曰:始皇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漢書》曰:宣帝幸河東之明年,鳳皇集上林,乃作鳳皇殿,以答嘉瑞。

又曰:班伯少受詩於師丹,大將軍王鳳薦伯,召見,宴昵殿中,誦說有法,拜為中常侍,時上方向學,鄭寬中張禹,朝夕入說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

三輔宮殿名曰:未央宮有麒麟殿椒房殿。

又曰:長樂宮前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

漢宮閣名曰:長安有臨華殿神仙殿高門殿朱鳥殿曾城殿宣室殿永明殿鳳皇殿飛雲殿昭陽殿鴛鴦殿釣台殿合歡殿,蕭何曹參韓信並有殿。

《東觀漢記》曰:明帝欲起北宮,尚書仆射鍾離意上書諫,出為魯相,後起德陽殿,殿成,百官大會,上謂公卿曰:鍾離尚書若在,不得成此殿。

範曄《後漢書》曰:中平三年,複修玉堂殿。

《風俗通》曰: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菱水物也,所以厭火。

漢官典職曰:德陽殿,周旋容萬人,激洛水於殿下。

《魏誌》曰:青龍三年秋,洛陽崇華殿災,改名九龍殿。

《魏略》曰:青龍三年,起太極殿。

洛陽故諸宮名曰:洛陽南宮,有卻非殿銅馬殿敬法殿清涼殿鳳皇殿嘉德殿黃龍殿竹殿。

楊龍驤洛城記曰:顯陽殿北有雲氣殿。

《洛陽宮殿簿》曰:明光徽音式乾暉章含章建始仁壽宣光嘉福百福芙蓉九華流圃華光崇光,[並殿名。]

戴延之《西征記》曰:太極殿上有金井欄,金博山,金轆轤,蛟龍負山於井上。又有金師子,在龍下。

摯虞決疑要注曰:凡大殿乃有陛,堂則有階無陛也,左墄右平者,以文磚相亞次,墄者為階級也,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受此陛以上。

【賦】後漢李尤德陽殿賦曰:開三階而參會,錯金銀於兩楹,入青陽而窺總章,曆戶牖之所經,連璧組之潤漫,雜虯文之蜿蜒,爾乃周閣回匝,峻樓臨門,朱闕岩岩,嵯峨槩雲,青瑣禁門,廊廡翼翼,華蟲詭異,密采珍縟,達蘭林以西通,中方池而特立,果竹鬱茂以蓁蓁,鴻雁沛裔而來集,德陽之北,斯曰濯龍,蒲萄安石,蔓延蒙籠,橘柚含桃,甘果成叢,文曜水,光映煌煌。

後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曰:魯靈光殿者,蓋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遭漢中微,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盜賊奔突,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意者豈非神明依憑支持,以保漢室也,賦曰:瞻彼靈光之為狀也,則嵯峨嶵{山隗}巋巍,籲可畏乎其駭人也,岧嶢倜儻,豐盈麗博,〈山果〉{山累}敞洞,膠葛兮其無垠也。於是乃曆夫大階,以造其堂,俯仰顧眄,東西周章,彤彩之飾,澔々涆々,飛流爛漫,素璧暠曜以月照,丹柱翕赩而電烻,鴻壙幌以爣閬,瑟蕭條以清泠,動滴瀝而成響,音雷應其若驚,耳嘈嘈以失聽,目矎々而喪精,駢密石與琅玕,齊玉璫與璧瑛,於是詳察其棟宇,觀其結構,規矩應天,上憲觜陬,崛佹雲起,嶔岑離婁,三間四表,八維九隅,萬楹叢倚,磊砢相扶,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發秀吐榮,菡萏披敷,綠圓淵井,反植荷蕖,秀房紫的,窋吒垂珠,雲楶藻棁,龍桷雕鏤,飛禽走獸,因木生姿,朱鳥舒翼以峙衡,騰蛇蟉虯而繞榱,白鹿子蜺於欂櫨。蟠螭宛轉而承楣,狡兔跧伏於拊側,猿猴攀椽而相追,胡人遙集於上楹,儼雅跽而相對,神仙諤諤於棟間,玉女窺窗而下照,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寫載其狀,讬之丹青,千變萬化,事各繆形,隨色象類,曲得其情,上紀開辟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伏羲麟身,女媧蛇軀,洪荒樸略,厥狀睢盱,漸台臨池,增曲九城,屹然特立,的爾殊形,高經華蓋,仰看天庭,飛陛揭孽,綠雲上征,中坐垂景,俯視流星,千門相似,萬戶如一,岩突洞出,逶迤詰屈,周行數裏,仰不見日。

魏何晏景福殿賦曰:立景福之秘殿,備皇居之製度,爾乃豐層覆之眈眈,建高基之堂堂,羅疏柱之汨越,肅坻鄂之鏘鏘,飛簷翼以軒翥,反宇〈車獻〉以高驤,遠而望之,若摛朱霞而燿天文,近而察之,若仰崇山而載垂雲,爾乃開南端之豁達,張筍虡之輪豳,華鍾杌其高懸,悍獸仡其儷陳,爾其結構則修梁彩製,下褰上奇,枅梧複疊,勢合形離,赩如蜿虹,赫如奔螭,皎皎白間,離離列錢,晨光內照,流景外烻,金楹齊列,玉舄承跋,青瑣銀鋪,是為閨闥,溫房承其東序,涼室據其西遍,開建陽則朱炎豔,啟金光則清風臻,清露瀼瀼,淥水浩浩樹以嘉木,植以芳草,悠悠玄黃,皚皚白鳥,爾乃文以朱綠,飾以碧丹,點以銀黃,爍以琅玕,清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魏韋誕景福殿賦曰:瞻大廈之穹崇,結增構而高驤,脩棟迪以虹指,飛甍竦而鳳翔,榱桷駢逼以星羅,軒檻曼延而悠長,伏應龍於反宇,乘流蘇以飄揚,於是周覽升降,流目詳觀,叢楹負極,飛檻承欒,桁梧綺錯,楶棁鱗攢,芙蓉側植,藻井懸川,望舒涼室,羲和溫房,玄冬則暖,炎夏則涼,總寒暑於區宇,製天地之陰陽。又有外城金狄,詭貌殊姿,列於應門,肅有容威,若乃離殿別館,粲如列星,安昌延休,清宴永寧,美百號之特居,嘉休祥之令名,步雕輦以逍遙,時容與於蘭庭。又有教坊講肆,才士布列,新詩變聲,曲調殊別,吟清商之激哇,發角徵與白雪,音感靈以動物,超世俗以獨絕,然後禦龍舟兮翳翠蓋,吳姬擢歌,越女鼓枻,詠采菱之清謳,奏淥水之繁會。

魏夏侯惠景福殿賦曰:周步堂宇,東西眷眄,采色光明,粲爛流延,素壁〈目高〉瀁,赫弈倩練,爾乃察其奇巧,觀其微形,嶔崟紆曲,盤牙欹傾,或夭矯而雲起,或詰屈而鐶縈,眾木附枝以連注,欒梧倚亞而相經,若乃仰觀綺窗,周覽菱荷,流彩的皪,微秀發華,纖莖葳蕤,順風揚波,含光內燿,婀嫋紛葩,曾櫨外周,榱桷內附,或因勢以連接,或邪詭以盤構,於是乎飛閣連延,馳道四周,高樓承雲,列觀若浮,挹朝露之華精,漱醴泉之清流。

宋孝武華林清暑殿賦曰:若夫瑤榭未清,瓊室流炎,熏風夕烈,熾景晨嚴,高巒廢駕,遊衢輟驂,思延寒於夏室,豈徒聞於遺籍,伊涼燠之可變,粵在今之猶昔,密盻林梁,側眺池篽,起北阜而置懸湖,沿西原而殿清暑,編茅樹基,采椽成宇,轉流環堂,浮清浹室,辟西欞而鑒斜月,高東軒而望初日,粵乃炎精待戒,青祇將畢,濯禊在辰,風光明密,婉祥鱗於石沼,儀瑞羽於林術,浮觴無屆,展樂有時,惟歡洽矣,含歌受辭,歌曰:山懷風兮穀吐泉,清潭邃兮遠氣宣,符深情兮應遙心,促千裏兮測雲天。

宋江夏王劉義恭華林清暑殿賦曰:構禦暑之清宮,傍測景之西岑,列喬梧以蔽日,樹長楊以結陰,醴泉湧於椒室,迅波經於蘭庭,業芳芝以爭馥,合百草以競馨,飾丹壤以和璧,加疏楯以連城,至於朱明在運,鬱夕囂晨,寒堂涼結,清觀風臻,覽茲宇之靈緯,啟聖情以寤神,豈宣曲之妄擬,焉甘泉之足陳。

宋何尚之華林清暑殿賦曰:逞綿亙之虹梁,列雕刻之華榱,網戶翠錢,青軒丹墀,若乃奧室曲房,深沉冥密,始如易修,終然難悉,動微物而風生,踐椒塗而芳質,觴遇成宴,暫遊累日,卻倚危石,前臨濬穀,終始蕭森,激清引濁,湧泉灌於基扈,遠風生於楹曲,暑雖殷而不炎,氣方清而含育,哀鵠唳暮,悲猿啼曉,靈芝被崖,仙華覆沼。

【銘】後漢李尤德陽殿銘曰: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則,弘誕彌光,大漢體天,承以德陽,崇弘高麗,苞受萬方,內綜朝貢,外俟遐荒,陳徐陵太極殿銘曰:夫紫蓋黃旗,揚都之王氣長久,虎踞龍蟠,金陵之地體貞固,天居爽塏,大寢尊嚴,高應瑞門,仰模營室,歸於有德,譬彼河圖,傳我休明,義同商鼎,太極殿者,法互[《初學記》二十四作氐。]象冗,[《初學記》作亢。]王者之位以尊,左平右墄,天子之堂為貴,往朝煨燼,多曆年所,世道隆平,宜其休複,監軍鄒子度啟稱,即日忽有一大梓柱,從流來泊,在後渚岸,嵯峨容與,若漢水之仙槎,搖漾波濤,似新亭之龍刹,孤拔靈山,允彰天貺,昔梁氏承聖,將圖繕修,東虜窺江,西胡犯畢,定之方中,亟興師旅,揆之以日,輒有災故,是知秦人所止,實漢祖而為宮,吳都佳氣,乃元皇而斯宅,千櫨赫弈,萬栱崚層,植綠芰而動微風,舒丹蓮而製流火,甘泉遠望,睹正殿之崢嶸,函穀遙看,美皇居之佳麗,信可以齊三光而示宇宙,會萬國而朝諸侯,爰命微臣,乃為銘曰:雍畤相望,參差未央,偃師回顧,崔嵬德陽,高捫太一,正睹瑤光,瓘瓘靈柱,赫赫流樟,美矣宮室,嘉哉令日,禦扆垂旒,當朝靖蹕,樂備韶夏,禮兼文質,帝旅無喧,王旗斯謐,肅肅卿士,邕邕承弼,漢座雕屏,周人檻欞,城隅有勒,殿省皆銘,況複皇寢,宜昭國經,方流典訓,永樹天廷。

陳沈蜅太極殿銘曰:臣聞在天成象,紫宮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縣居其區宇,太極殿者,資兩儀之意焉,大壯顯其全模,土圭測其正影,周曰路寢,漢稱前殿,雖名號參差,其實一也,主上未明求衣,日旰忘食,隳樂壞禮,造次留神,漢陛秦除,莫不葺複,而此殿興造,累歲未成,外遘戎機,內憂民力,劬勞深慮,荏苒移時,至陳永定,六合既清,五禮稍備,雕楹玉舄,華榱璧璫,揆之有日,而猶一柱,楩楠豫章,地淪外寇,楚材晉用,非複我求,既而新亭前江,有流查甚壯,盤根錯節,枝葉蔥蒨,津人以聞,正堪時用,於是將作受詔,冬官奉職,百工並作,屢降乘輿,匠石磨礱,必經天旨,儉而不固,泰而不奢,億兆填填而樂成也,曾未數旬,煥然雲構,昔晉朝繕造,文杏有闕,梅梁瑞至,畫以摽花,自是迄今。又獲神物,即樟樹焉,殿之某間即某柱是也,銘曰:軒轅狹堂,夏後卑宮,文來質往,蹇產彌崇,體製八都,開茲萬戶,灼爍雄梁,徘徊大廡,璧月霄懸,卿雲晝聚,豈伊開陽,飛來應柱,嘉辰令月,新寢告成,青槐赤棘,郎將思兵,翠被負扆,百辟公卿,鍾鼓八佾,簫韶九成,庸臣再拜,天子萬齡。

【表】梁王筠上太極殿表曰:四海為家,義存威重,萬國來朝,事惟壯觀,憲北辰之居所,正南麵之尊貴,繡栭鏤檻,延曜光暉,虯柱虹梁,杳冥雲霧,非許鄴之敢倫,豈雍豫之能擬,且工徒樂業,庶民自競,不勞永逸,不日而成,信可以宴饗百神,朝覲群後者矣,臣過荷寵榮,祿秩優潤,謹率丹款,上夫一千,不足微申鳧躍,伏深慚竦。

◇坊

漢宮闕名曰:洛陽故北宮,有九子坊。

晉宮闕名曰:洛陽宮有顯昌坊修成坊綏福坊延祿坊休徵坊承慶坊桂芬坊椒房坊舒蘭坊藝文坊。

王隱《晉書》曰:東宮坊有醉相殺者,中丞奏郎官從事孫鑠杖一百,鑠奏,東宮是行馬內,而推行馬外官,為違法令,詔中丞令史各一百。

王瑉答徐邈書曰:見傅鹹彈孫詹事,或雲是宮,或雲坊,或雲寺,此東宮中別有坊。又中庶子稱坊,詹事稱寺,寺同於九卿耳,坊是通名,如天朝之稱台者也。

【賦】梁蕭子範直坊賦曰:餘以天監六年,為洗馬,十七年,複直中舍之坊,感恩懷舊,淒然而作,歲惟奄茂,清明送風,承恩從官,自府遊宮,信吾生之多幸,遭六合之大同,何坊禁之寥闃,對長庭之蕪永,門幽幽而重閉,室愔愔而內靜,應曉刻而坐朝,聽鳴鍾而自警,雖生風於蟭螟,終罕曜於陽景,頗留連於九思,恒殷勤於三省,於時也,春果餘英,夏條垂實,殿穹隆而起陰,槐連拳而負日,傍高墉之邐迤,觀層扉之鬱律,寫學宮於洛都,模畫堂於漢室,台榭千名,仙靈間出。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