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4   

《藝文類聚》正文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帳屏風幔簟薦席案幾杖扇麈尾

◇帳

《史記》曰: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張良諫,乃止。

又曰:項王軍壁垓下,夜聞漢軍四麵楚歌,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夜飲帳中。

又曰:丞相公孫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而見,上嚐坐武帳中,汲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事,其見敬禮如此。

《漢武故事》曰:西王母感上區區之誠,暮必神降,上乃盛施帷帳,燒兜沬香,香聞數百裏。

又曰: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雜錯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漢書》曰:東方朔雲,陛下誠能用臣朔之計,推甲乙之帳,[甲乙,帳名也,瓚曰:興造乙(漢書六十五東方朔傳注乙上有甲字。)之帳,落以隨珠和璧,天子襲翠被,為(漢書注作憑。)玉幾,而處其中。]燔之於四通之衢。

《三輔舊事》:秦時奢泰,渭水貫都,以象天河,橫橋南渡,以象牽牛,後宮列女,萬有餘人,婦人之氣,上衝於天,縑帳綺帷,木衣綈繡,土被朱紫。

《東觀漢記》曰:桓榮常寢病,太子朝夕遣中人問疾,賜以帷帳奴婢,曰:如有不諱,無憂家室也,後病愈,入複侍講。

《漢舊儀》曰:祭天有紺幄帳。

《馬融別傳》曰:馬融為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

《益部耆舊傳》曰:翟酺上事雲,漢文帝連上書囊以為帳,惡聞紈素之聲。

傅子曰:太祖武皇帝,恐嫁娶之僣上,公主適人,不過帛帳,從婢十人而已。

【詩】梁沈約詠帳詩曰:甲帳垂和壁,螭雲張桂宮,隨珠既吐曜,翠被複含風。

◇屏風

《京兆舊事》曰:杜陵蕭彪,子伯文,為巴郡太守,以父老,歸供養,父有客,常立屏風後,自應使命。

《東觀漢記》曰:宋弘嚐燕見,禦坐新施屏風,畫烈女,帝數顧視之,弘正容言曰: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上即為撤之,時上姊胡陽公主新寡,上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上曰:方且圖之,後弘見上,令主坐屏風後,因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上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謝承《後漢書》曰:鄭弘,為太尉時,舉弟五倫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見,弘曲躬自卑,上問知其故,遂聽置雲母屏風,分隔其間,由此為故事,[事具職官部。]

《三輔決錄》曰:何敞為汝南太守,章帝南巡過郡,有雕鏤屏風,為帝設之,命侍中黃香銘之曰:古典務農,彫鏤傷民,忠在竭節,義在脩身。

《魏誌》曰:太祖平柳城,班所獲器物,特以素屏風素幾賜毛玠,曰:君有古人之風,故賜君古人之服。

《吳錄》曰:景帝時,紀亮為尚書令,子騭為中書令,每朝會,詔以禦屏風隔其座焉。

又曰:曹不興善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以作蠅,權以為生蠅,舉手彈之。

《語林》曰:滿城武秋[《太平禦覽》七百零一作滿奮字武秋,此有訛脫。]體羸惡風,侍坐晉武帝,屢顧看雲母幌,武帝笑之,武雲,北窗琉璃屏風,實密似疏,帝有難色。

【詩】周庾信詠屏風詩曰:昨夜鳥聲春,驚啼動四鄰,今朝梅樹下,定有詠花人,流星浮酒泛,粟鈿繞杯唇,何勞一片雨,喚作陽台神。

又曰:逍遙遊桂苑,寂絕想桃源,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管聲驚百鳥,人衣香一園,定知懽未足,橫琴坐樹根。

又曰:高閣千尋起,長廊四注連,歌聲上扇月,舞影入聞弦,澗水繞窗外,山花即眼前,但顧[本集作原。]長歡樂,從今一百年。

又曰:搗衣明月下,靜夜秋風飄,錦石平砧麵,蓮房接杵腰,急節迎秋韻,新聲入手調,寒衣須及早,將寄霍嫖姚。

又曰:今朝好風日,園苑足芳菲,竹動蟬爭散,蓮搖魚暫飛,麵紅新著酒,風晚細吹衣,跂石多時望,蓮船始複歸。

【賦】漢淮南王屏風賦曰:惟斯屏風,出自幽穀,根深枝茂,號曰喬木,孤性陋弱,畏金彊族,移根易土,委伏溝瀆,飄颻危殆,靡安厝足,天啟我心,遭遇微祿,中郎善治,收拾捐樸,大匠治之,彫刻削斫,等化器類,庇蔭尊屋,賴蒙成濟,其恩弘篤,不逢仁人,永為枯木。

【啟】梁簡文帝謝賚棋子屏風啟曰:極班馬之巧,兼曹史之慮,均天台之翠璧,雜水葉之嘉名,電母之窗,慚其麗色,琉璃之扇,愧其含影。

梁劉孝威謝敕賚畫屏風啟曰:昔紀亮所隔,唯珍雲母,武秋所顧,上貴琉璃,豈若寫帝台之基,拂昆山之碧,畫巧吳筆,素逾魏賜,馮商莫能賦,李尤誰敢銘。

陳周弘正謝梁元帝賚春秋糊屏風啟曰:昔琉璃見重,雲母稱珍,雖盡華麗,有傷真樸,豈若三體五例,對玩前史,一字褒貶,坐臥箴規,無複楚台之風,得同鄒穀之暖。

【銘】後漢李尤屏風銘曰:舍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雍閼風雅,霧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

【書】梁簡文帝答蕭子雲上飛白書屏風書曰:得所送飛白書縑屏風十牒,冠六書而獨美,超二篆而擅奇,乍寫星區,時圖鳥翅,非觀觸石,已覺雲飛,豈待金璫,便睹蟬翼,間諸衣帛,前哲未巧,懸彼帳中,昔賢掩色。

◇幔

《六韜》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天雨不張幔蓋,名曰禮,將不知禮,無以知士卒寒暑也。

《東觀漢記》曰:岑彭與吳漢圍隗囂,囂壅穀水,以縑幔盛土,為堤灌城。

《軍令》曰:戰時,皆取舡上布幔布衣漬水中,積聚之,賊有炬火火箭,以掩滅之。

《蜀誌》曰:張鬆勸劉璋絕曹公,交通先主,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耀日,往就與會。

《秦記》曰:符永固以太常韋逞母宋,傳其父業,得周官義旨,乃就來宋家〈匚文〉[明本作互,馮校本作〈匚文〉。]講,書生百人,隔絳紗幔而受書焉。

《世說》曰:庾太尉亮,風儀偉長,時皆以為美,亮有大兒,年數歲,雅量之質,便自如此,溫太真嚐隱幔視[《太平禦覽》六百九十九作怛。]之,此兒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為,論者乃謂不減亮。

【詩】齊王融詠幔詩曰:幸得與珠綴,冪曆君之楹,月暎不辭卷,風來輒自輕,每聚金爐氣,時駐玉琴聲,但原致樽酒,蘭棋當夜明。

◇簟

《說文》曰:簟,竹席也。

《釋名》曰:簟[《太平禦覽》七百零八簟下有簟字。]也,布之覃然正平也。

《禮記》曰:夫不在,斂枕簟席,韣器而藏之。

又曰:莞簟之安,{鞏言}秸之設也。

《方言》曰:簟,宋魏之間謂之笙,[今江東乃言笙也。]《毛詩》曰:下莞上簟,乃安斯寢。

《孫卿子》曰:輕暖平簟,而體不知其安。

《淮南子》曰:席之上,先萑簟,樽之上,先玄酒,先王貴之,先本而後用末也。

漢獻帝傳曰:尚書令王允奏曰:太史令王立,說孝經六隱事,能消卻奸邪,常以良日,允與立入,為帝誦孝經一章,以丈二竹簟,畫九宮其上,隨日時而出入焉,及允被害,乃不複行也。

晉公卿禮秩曰:太宰何曾遜位,賜簟褥一具。

王隱《晉書》曰:車永為廣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細簟,工患之,乃共舉出永。

《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烏韜赤花雙文簟。

【啟】梁劉孝儀謝始興王賜花紈簟啟曰:麗兼桃象,周洽昏明,便覺夏室已寒,冬裘可襲,雖九日煎沙,香粉猶棄,三旬沸海,團扇可捐。

【書】梁簡文帝答定襄侯餉臥簟書曰:筠篁多品,筱簜雜名,校色比奇,獨此為貴,自舍蒼紫,似久暴於柯亭,乍舒黝素,若屢霑於湖水,三伏餘炎,九折成用,便可旅食南館,高臥北窗。

又答南平嗣王餉舞簟書曰:濯龍之木,文罽飾壇,淮南之台,紫羅為薦,未若五離九折,出桃枝之翠筍,綺爛霞舒,製雲母之修竹,南湘點淚,喻也未奇,東宮赤花,擬之非妙。

◇薦席

《釋名》曰:薦,所以自薦藉也,席,釋也,可卷可舒也。

《說文》曰:蒻,蒲子也,可為薦。

《六韜》曰:桀紂之時,婦女坐以文綺之席,衣以綾紈之衣。

《毛詩》曰: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禮記》曰: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夫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

又曰:奉席如橋衡,請席何鄉,請衽何趾,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撫席而辭,客徹重席,主人固辭,客踐席乃坐。

又曰:哀公命席,孔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大戴禮》曰:武王踐阼,席前左端之銘曰:安樂必敬,前右端之銘曰:無行可悔,後左端之銘曰:民一反一側,爾不可不誌,後右端之銘曰:所鑒不遠,視爾之所代。

《左傳》曰:大路越席,昭其儉也。

又曰:臧文仲不仁者三,妾織蒲,[家人販席,與民爭利也。]

論語曰:席不正不坐,君賜食,必正席先嚐之。

《家語》曰:明王之守也,則必折衝千裏之外,其征也還師衽席之上,故曰內修七教而士不勞,外行三至而財不匱,此之謂明王之道。

《楚辭》曰:瑤席兮玉鎮。

《呂氏春秋》曰:衛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土,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事具寒部。]

曾子曰:不勞不費之為明,可得而聞乎。

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繇,不下席而天下治。

《晏子》曰:景公獵休,坐地而食,晏子後至,滅葭而坐,公不悅,子獨席何也,對曰:臣聞介胄坐不席,獄訟不席,獄戶不席,三者皆憂也,臣故不敢以憂侍坐,公曰:善,令人下席,曰:大夫皆席,寡人亦席。

子思曰: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紂不降席而天下亂也。

《莊子》曰:申徒嘉,兀者也,與鄭子產,同師合堂,同席而坐。

魯連子曰:君所察者三,不可以不知,不知時與不時,譬猶春不耕也,不知行與不行,譬以方為輪也,不知宜與不宜,譬以錦緣薦也。

《韓子》曰:趙簡子謂左右曰:車席泰美,夫冠雖惡,必戴之,履雖善,必履之,今車如此其大美也,吾將何以履之,且夫美而耗上,妨義之道。

又曰:孟懿伯相魯,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史記》曰:陳平以弊席為門。

又曰:蘇秦激張儀,令相秦,以馬韉席坐之。

又曰:任安與田仁,俱為衛將軍舍人,居門下,衛將軍從此兩人過平陽公主家。令兩人與騎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裂斷席,別坐,主家皆怪而惡之,莫敢問也。

《漢武故事》曰:帝齋於尋真台,設紫羅薦。

《東觀漢記》曰:更始至長安,止前殿,郎吏以次侍,更始愧恧,俯刮席,與小常侍語。

又曰:王常與橫野大將軍位次,與諸將絕席。

又曰:黃香家素貧,躬執勤苦,盡心供養,暑則扇床枕,寒則自溫席。

又曰:張禹為太傅尚書,鄧太後以殤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內,乃詔禹與三公絕席。

又曰:宣帝,[《太平禦覽》七百零九,作秉,此訛。]建武元年拜禦史中丞,上特詔禦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

謝承《後漢書》曰:戴憑徵博士,詔公卿大會,群臣皆就席,憑獨立,世祖問其意,對曰:博士說經,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令與諸儒難說,帝善之,後正旦朝賀,令群臣說經,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

又曰:許敬,字鴻卿,其吏有誣君者,會於縣令坐,敬拔刀斷其席曰:敬不忍與惡人同席。

盧毓冀州論曰:常山為林,大陸為澤,蒹葭蒲葦,雲母禦席。

《汝南先賢傳》曰:鄭敬以蒹葭為席,常隨杞柳之陰。

《雜記》曰:吳議郎張純,詣鎮南將軍朱據,據曰:為賦一物,然後乃坐,純賦曰:席為冬設,簟為夏施,揖讓而坐,君子攸宜。

皇甫謐《高士傳》曰:老萊子親沒,隱蒙山之陽,枝木為床,艾為席。

《世說》曰:管寧與華歆同席讀書,有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說苑》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居環堵之內,坐三經之席。

【詩】齊謝朓詠席詩曰:本生朝夕池,落景照參差,河洲蔽杜若,幽渚奪江離,遇君時采擷,玉坐奉金卮,但原羅衣拂,無使素塵彌。

梁柳惲詠席詩曰:照日汀洲際,搖風淥潭側,雖無獨繭輕,幸有青袍色,羅袖少輕塵,象床多麗飾,原君夜闌飲,佳人時安息。

【銘】後漢李尤席銘曰:施席接賓,士無過賢,直時所有,何必羊豚。

◇案

《說文》曰:案,幾屬也。

《燕太子》曰:太子常與荊軻等案而食。

《史記》曰:漢七年,高祖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甚恭,高祖箕踞罵之。

《楚漢春秋》曰:項王使武涉說淮陰侯,信曰:臣事項王,位不過中郎,官不過執戟,乃去項歸漢,漢王賜臣玉案之食,玉具之劍,臣背叛之,內愧於心。

《烈士傳》曰:魏公子方食,有鳩飛入其案下,公子怪之,此有何急,來歸無忌耶,使人於殿下視之,左右顧望,一鷂在屋上而飛。

《鹽鐵論》曰:良民文杯畫案,婢妾衣紈履絲,匹庶粺飯肉食,所以亂治也。

《漢書》曰:萬石君石奮,子孫為小吏,歸謁,萬石君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失,不誚讓,為便坐,對案不食,然後諸子相責,因長老肉袒謝罪,改之乃許。

又曰:上欲封傅太後從弟商,鄭崇諫,持詔案起,薄[漢書七十七鄭崇傳作傅。]太後大怒曰:何有為天子,反為一臣所製耶。

又曰:朱博為禦史大夫,為人廉,不好酒色之宴,自微賤至富貴,食不重味,案上不過三杯。

《漢武故事》曰:武帝時,東郡獻短人,長五寸,上疑其山精,常令案上行,東方朔問曰:巨靈,汝何以叛,阿母健不。

《東觀漢記》曰:更始韓夫人,尤嗜酒,每侍飲,見常侍奏事,輒怒曰:帝方對我,正用此時持事來乎,起抵破書案。

又曰:尹敏與班彪相厚,每相與語,嚐屏案不食。

又曰:梁鴻適吳,依大家皋伯通廡下,為人賃舂,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異之曰:彼傭賃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神仙傳》曰:茅君當受神靈之職,眾賓皆至,忽然自有青縑帳,於屋下,數重白氈,金案玉杯,人皆飽醉。

《江表傳》曰:曹公平荊州,仍欲伐吳,張昭等皆勸迎曹公,唯周瑜魯肅諫拒之,孫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複有言迎北軍者,與此案同。

【銘】梁簡文帝書案銘曰:刻香鏤彩,纖銀卷足,照色黃金,回花青玉,漆華映紫,畫製舒綠,性廣知平,文雕非曲,廁質錦帷,承芳綺縟,敬客禮賢,恭思儼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仁義可安,忠貞自燭,鑒矣勒銘,知微敬勖。

◇幾

《莊子》曰:南郭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偶,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幾者,非昔之隱幾也,[子綦昔隱幾不然乎,今何故更然。]

《戰國策》曰:郭隗謂燕昭王,隱幾據杖,眄視相使,則廝役之人至。

《左傳》曰:諸侯之師,久於偪陽,荀偃士匄,請於荀罃曰:水潦將降,懼不能歸,請班師,智伯怒,[智伯,荀罃也。]投之以幾,出於其間。

《漢書》曰:朱博遷琅邪太守,齊郡舒緩養名,博奮髯抵[抵音紙。]幾曰:觀齊兒欲以此為俗耶,乃召見諸曹史書佐及縣太史,[漢書八十三朱博傳作大吏。]選其可用者。

又曰:平帝詔太師孔光曰:聖人之後,先師之子,德行純淑,道術通明,居四輔,輔導於帝,今年耆有疾,俊乂大臣,惟國之重,書曰:母遺耇老,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其令太師,每朝十日一賜餐,賜太師靈壽杖,令為太師省坐置幾,太師省中用杖。

《續漢書》曰:大將軍何進,辟鄭玄,玄以進辟權戚,不敢違意,不得已而詣之,進為設幾杖,待之甚優,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一宿逃去。

《九州春秋》曰:孔融為北海太守,為袁譚所攻,流矢雨集,矛戟內接,然融憑幾安坐,讀書論義自若也。

【詩】齊謝朓詠烏皮隱幾詩曰:蟠木生附枝,刻削豈無施,取則龍文鼎,三趾獻光儀,勿言素韋絜,白沙尚推移,曲躬奉微用,聊承終宴疲。

◇杖

《史記》曰:張騫曰: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國,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可數千裏。

魯連子曰:連卻秦軍,平原君欲封之,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壽,先生笑曰:所貴天下之士者,為排患釋難,解人之締結,即是有取,商賈之事,連不忍也,遂杖策而去。

《呂氏春秋》曰:孔子之弟子,從遠方來者,孔子荷杖而問之曰:子之父不有恙乎,摶杖而問之曰:子之母不有恙乎,置杖而問之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杖步而陪之,問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六尺之杖,論貴賤之禮,辯親疏之義。

《韓子》曰:周王下令,索曲杖,吏求之不得,使私求,得之,乃曰:吾知吏不事他事也,杖甚易得,而不能得,我令人求,不移日得之,豈謂忠哉。

【詩】梁到溉餉任新安班竹杖因贈詩曰:邛竹藉舊聞,靈壽資前識,複有冒霜筠,寄生桂潭側,文彩既班爛,質性甚綢直,所以夭天真,為有乘危力,未嚐以過投,屢經芸苗植。

梁任昉答到建安餉杖詩曰:故人有所贈,稱以冒霜筠,定是湘妃淚,潛灑遂鄰彬,扶危複防咽,事歸薄暮人,勞君尚齒意,矜此杖鄉辰,複資後生彥,候餘方欠伸,獻君千裏笑,紓我百憂嚬,坐適雖有器,臥遊苦無津,何由乘此竹,直見平生親。

【賦】晉張翰杖賦曰:惟萬物之品分,何利人之獨貴,中神性之極妙,豈給口之至味,雖至味之禦內,乃靡失乎身外,舍少壯之自然,假扶我之攸賴,良工登乎曾巒,妙匠鑒乎林阿,顧眄乎晞陽之條,投刃乎直理之柯,方圓適意,洪細可手,足畜蠋旦夕,欲與永久,儀製財於一尋,假飾存乎尾首,瑩牙為其眉嵒,朗金為其觜距。

周庾信竹杖賦曰:桓宣武平荊州,外白有人稱楚丘先生,來詣門下,桓公曰:名父之子,流離江漢,孤之責矣,及令引進,乃曰:噫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櫪齒,乃是江漢英靈,荊衡杞梓,雖有聞於十室,幸無求於千裏,寡人有銅環靈壽,銀角桃枝,開木瓜而未落,養蓮花而不萎,迎仙容於錦市,送遊龍於葛陂,先生將以養老,將以扶危,先生笑而言曰:中國明於禮義,暗於知人,心之憂矣,唯我生民,雖複疏條勁柘,促節貞筠,枝端刻鳥,角首圖麟,豈念相餘有疾,將餘此身,餘此衰矣,雖然有以,非鬼非蜮,乃心憂矣,未見從心,先求順耳,伯玉何嗟,丘明唯恥,別有九棘厖眉,三槐暮齒,孔光謝疾,袁逢致仕,明公此贈,或非乖理。

【頌】王粲靈壽杖頌曰:茲杖靈木,以介眉壽,奇幹貞正,不待矯輮,據貞斯直,杖之爰茂。

【讚】晉郭璞桃杖讚曰:叢薄幽薈,從風蔚猗,簟以寧寢,杖以扶危。

【銘】漢劉向杖銘曰:曆危乘險,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彊,有杖不任,顛跌誰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都蔗雖甘,殆不可杖,佞人悅己,亦不可相,杖必取便,不必用味,士必任賢,何必取貴。

後漢李尤靈壽杖銘曰:亭亭奇幹,寔曰靈壽,甘泉潤根,清露流莖,乃製為杖,扶危定傾,既憑其實,亦貴其名。

後漢馮衍杖銘曰:杖莫如信,行莫如仁,惠而無實,怨及爾身,趙武之珍,子罕之寶,二子之跡,蓋近於道。

晉蘇彥邛竹杖銘曰:安不忘危,任在所杖,秀矣雲竹,勁直筱簜,節高質貞,霜雪彌亮,圓以應物,直以居當,妙巧無功,奇不待匠,君子是扶,逍遙神王。

晉殷允杖銘曰:二老晨征,匪杖不遠,四皓降趾,匪杖不反,翼德扶耆,舍杖焉資,輔相天地,匪賢而誰,荃蕙雖秀,才非貞質,異端雖美,道無玄術,杖必不撓,無取苒弱,人貴一德,勿惑穿鑿。

晉傅鹹邛竹杖銘曰:嘉茲奇竹,質勁體直,立比高節,示世於式。

晉劉柔妻王氏靈壽杖銘曰:籊々鮮幹,秀彼崇氵急,下澤蘭液,上瑩芳霄,貞勁內固,鮮粲外昭,耀質靈薈,作珍華朝,杖之身安,越齡鬆喬。

梁簡文帝錫杖銘曰:妙飾嘉光,遊聖振灼,排空霧轉,騰雲鳳躍,永異玉神,長逾金錯。

◇扇

《春秋繁露》曰: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而起也,如馬鳴則馬應之,故以龍致雨,以扇逐暑,軍之所處,生以棘楚,美惡皆有從來也。

《淮南子》曰:夫夏日不披裘者,非愛之也,暖有餘於身也,冬日不用翣者,非簡之也,清有餘於適也。

又曰:炎火鑿池,披裘而扇,不能救也。

《語林》曰:庾廙為荊州都督,以毛扇上成帝,帝疑是故物,侍中劉劭曰:柏梁雲構,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廙之此扇,以好不以新。

《續晉陽秋》曰:謝安賞袁宏機對辯速,後宏出為東陽郡,時賢祖道治[世說新語言語篇注作冶。]亭,安起執宏手,顧就左右,取一扇授雲,聊以贈行,宏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合座稱其率而當。

【詩】晉許詢竹扇詩曰:良工眇芳林,妙思觸物騁,蔑疑秋翼蟬,團取望舒景。

齊丘巨源詠七寶團扇詩曰:裁狀白玉璧,縫似明月輪,表裏鏤七寶,中銜駭雞珍,畫作景山樹,圖為河洛神,生風長袖際,晞華紅柳津,拂盼迎嬌意,隱映含歌人。

梁簡文帝賦得白羽扇詩曰:可憐白羽扇,卻暑複來氛,終無顧庶子,誰為一揮軍。

梁何遜詠扇詩曰:如珪信非玷,學月且為輪,搖風入素手,召曲掩丹唇。

梁庾肩吾賦得轉歌扇詩曰:團紗映似月,蟬翼望如空,回持掩曲態,轉作送聲風。

梁高爽詠畫扇詩曰:細絲本自輕,弱采何足眄,直為發紅顏,謬成幄中扇,乍奉長門泣,時承柏梁宴,思妝開已掩,歌容隱而見,但畫雙黃鵠,莫作孤飛燕。

陳許倪詠破扇詩曰:蔽日無全影,搖風有半涼,不堪鄣巧笑,猶足動衣香。

漢班婕妤扇詩曰:新裂齊紈素,鮮絜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梠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漢班固竹扇詩曰:供時有度量,異好有團方,來風堪避暑,靜夜致清涼。

【賦】魏陳王曹植九華扇賦曰: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漢桓帝,帝賜尚方竹扇,不方不圓,其中結成文,名曰九華,其辭曰:有神區之名竹,生不周之高岑,對淥水之素波,背玄澗之重深,體虛暢以立幹,播翠葉以成秋,形五離而九折,蔑氂解而縷分,效虯龍之蜿蜒,法虹蜺之煙煴,因形致好,不常厥儀,方不應矩,圓不中規,隨皓腕以徐轉,發惠風之微寒,時氣清以芳厲,紛飄動乎綺紈。

吳閔鴻羽扇賦曰:惟羽扇之攸興,乃鳴鴻之嘉容,產九華之中澤,邁雍喈之天聰,表高義於太易,著詩人之雅章,賴茲翮以內飛,曜羽儀於外揚,於時祝融持運,朱明發暉,奔陽衝布,飛炎赫曦,同煴隆於雲漢,鹹慘毒於中懷,爾乃登爽塏,臨甘泉,漱清流,蔭玄雲,運輕翮以容與,激清風於自然,披綃衽而入懷,飛羅纓之繽紛,眾坐侃以怡懌,鹹俯節以齊歡,感蕙風之蕩懷,詠棘心之所歡,於是暑氣雲消,獻酬乃設,停神靜思,且以永日,妍羽詳回,清風盈室,動靜揚暉,嘉好越逸,翻翻弈弈,飛景曜日,同曒素於凝霜,豈振露之能匹。

晉張載扇賦曰:有翔雲之素鳥,體自然之至絜,飄縞羽於清霄,擬妙姿於白雪,俯濯素於河漢,仰晞光於日月,雙趾蹶而騰虛,六翮揮而風厲,於是傲世公子,俶儻踔躒,遺物獨出,樂此天爵,飛蒲氏之修蟠,榮子餘之纖繳,弋翔冥之鶤雞,連王子之白鶴,裁輕翼以為扇,發清風於勁翮,若乃搜奇選妙,絕色寡雙,皓質曒鮮,玄的點鋒,修短雖異,而光彩齊同,故易稱可以為儀,詩美肅肅之容,是以停之如棲鵠,揮之如驚鴻,飄纓蕤於軒幌,發暉曜於群龍,夫裂素製圓,剖竹為方,五明起於名都,九華興於上京。

晉傅鹹羽扇賦曰:吳人截鳥翼而搖風,既勝於方圓二扇,而中國莫有生意,滅吳之後,翕然貴之,其辭曰:鳳皇於飛,翽翽其羽,況靈體以遐翔,匪六翮其焉舉,感扇揚之興風,宜收之以清暑,彼安眾之雲妙,差剖篾於毫縷,體荏苒以輕弱,侔縞素於齊魯,此因資以為用,不假裁於規矩,雖靡飾於容好,亦差池而有序,上比列於南箕,下等美於箑甫。

又扇賦曰:天道行而不息,四節代以相尋,背青春之令月,踐朱夏於斯今,熱融融以太甚,孰赫赫之可任,汗珠隕以外流,氣鬱結而內沉,庶凱風之自南,競清嘯而啟衿,怨微飄之不興,恨喬木之無陰,搖輕扇之冉弱,手才動而〈忄盡〉心,心取〈忄盡〉於卷握,尚何希乎北林,下濟億兆,上寧侯王,是曰安眾,清暑作涼,蒙貴幸於斯時,無日夜而有忘,謂洪恩之可固,終靡弊於君旁,火星忽以西流,悲風起乎金商,秋日淒淒,白露為霜,體斂然以思暖,禦輕裘於溫房,猥棄我其若遺,去玉手而潛藏,君背故而向新,非餘身之無良,哀徒勞而靡報,獨懷怨於一方。

晉陸機羽扇賦曰:昔楚襄王會於章台之上,山西與河右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鶴之羽以為扇,諸侯掩麈尾而笑,襄王不悅,宋玉趨而進曰:敢問諸侯何笑,昔者武王玄覽,造扇於前,而五明安眾,世繁於後,各有讬於方圓,蓋受則於箑甫,舍茲器而不用,顧奚取於鳥羽,宋玉曰:夫創始者恒樸,而飾終者必妍,是故烹飪起於熱石,玉輅基於椎輪,安眾方而氣散,五明圓而風煩,未若茲羽之為麗,固體後而用鮮,於是鏤巨獸之齒,裁奇木之幹,憲靈樸於造化,審貞則而妙觀,諸侯曰:善,宋玉遂言曰:伊茲羽之駿敏,似南箕之啟扉,垂皓曜之弈弈,含鮮風之微微,襄王仰而拊節,諸侯伏而引非,皆委扇於楚庭,執鳥羽而言歸,屬唐勒而為之亂曰:伊鮮禽之令羽,夫何翩翩與眇眇,反寒暑於一堂之末,回八風乎六翮之杪。

晉江逌扇賦曰:惟羽類之攸出,生東南之遐嵎,育庶族於雲夢,散宗儔於具區,色非一采,或素或玄,肌平理暢,瓊澤冰鮮,戢之則藏,奮之則舉,舍之以寒,用之以暑,製舒疾於一掌,引長風乎焜衿,蕩煩垢於體外,流妙氣於中心。

梁昭明太子扇賦曰:匠人之巧製,女工之妙織,九折翠竹之枝,直截飛禽之翼,雖複草木燋枯,金沙銷鑠,火山熾,寒泉涸,能使淒兮似秋,隆暑斯卻。

梁江淹扇上采畫賦曰:臨淄之稚女,宋鄭之妙工,織素麗於日月,傳畫明於采虹,洛陽之伎極,江南之巧窮,故飾以赤野之玉,文以紫山之金,粉則南陽之鉛澤,墨則上黨之鬆心,玉琴兮珠徽,素女兮錦衣,促織兮始鳴,秋蛾兮初飛,識桂莖之就罷,知蘭葉之行衰。

梁周興白鶴羽扇賦曰:銜明珠以報德,訪在陰而陽止,既來集於衛軒,亦傾舞於吳市,駢瑤剪雪,盈華寫潔,通脊似介,點首如翳,縈吹動發,環涼入衣,淒兮若秋之暮,懍兮如雪之飛。

【頌】晉劉臻妻五時畫扇頌曰:炎後飛軌,引曜丹逵,蕤賓應律,融精協曦,五象列位,品物以垂,兌降素獸,震升青螭,日月澄暉,仙童來儀,仰憩翠岩,俯映蘭池,靈柯幽藹,神卉參差,如山之壽,如鬆之猗,永錫難老,與時推移。

【讚】宋謝惠連白羽扇讚曰:唯茲白羽,體此皎絜,涼齊清風,素同白雪,揮之衿袖,以禦炎熱。

【銘】梁庾肩吾團扇銘曰:武王玄覽,造扇於前,班生贍博,白綺仍傳,裁筠比霧,裂素輕蟬,片月內掩,重規外圓,炎隆火正,石鑠沙煎,清逾蘋末,瑩等寒泉,思深難恃,愛極則遷,秋風颯至,篋笥長捐,勒銘華扇,敢薦夏筵。

梁簡文帝紗扇銘曰。

發曜光

\│/

風─┼─空

/│\

霜照月

【啟】齊王融謝竟陵王示扇啟曰:竊以六翮風流,五明氣重,若此圓綃,有兼玩實,輕逾雪羽,絜並霜文,子淑賞其如規,班姬儷之明月,豈直魏王九華,漢臣百綺,況複動製聖衷,垂言炯戒,載摹聽皃,式範樞機。

◇麈尾

《世說》曰:康法暢造庾公,捉麈尾甚佳,公曰:麈尾過麗,何以得在,答曰:廉者不取,貪者不與,故得在耳。

【詩】梁宣帝詠麈尾詩曰:匣上生光影,豪際起風流,本持談妙理,寧是用摧牛。

【銘】晉王導麈尾銘曰:道無常貴,所適惟理,勿謂質卑,禦於君子,拂穢清暑,虛心以俟。

宋張悅玳瑁麈尾銘曰:移珍西嶽,費藻南濆,凝華淡景,搖采爭雲,夷心似鏡,色象斯分。

陳徐陵麈尾銘曰:爰有妙物,窮茲巧製,員上天形,平下地勢,靡靡絲垂,綿綿縷細,入貢宜吳,出先陪楚,壁懸石拜,帳中王舉,既落天花,亦通神語,用動舍默,出處隨時,揚斯雅論,釋此繁疑,拂靜塵暑,引飾妙詞,誰雲質賤,左右宜之。

【啟】梁湘東王謝東宮賜麈尾錦帔團扇等啟曰:楊雄口訥,本貴談端,田蚡貌寢,終於麗飾,始興之扇,方斯非擬,鄴中之錦,匹此為輕,方原弘此仁風,既動承華之氣,服茲懷袖,複比文若之香。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