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2   

《藝文類聚》正文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藥空青芍藥百合兔絲女蘿款冬天門冬芣苡薯預菖蒲術草[香附出]蘭菊杜若蕙蘼蕪鬱金迷迭芸香藿香鹿蔥蜀葵薔薇藍慎火卷施

◇藥

《本草經》曰:太一子曰:凡藥上者養命,中者養性,下者養病。

《禮記》曰:君有疾,飲藥,臣先嚐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嚐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左傳》曰: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疹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疹不如惡石。

《尚書》曰: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論語》曰: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嚐。

墨子南遊,見楚惠王,穆賀謂《墨子》曰:子言誠善矣,王無乃曰:賤人所為,不用子,《墨子》曰:譬若藥焉,夫子食之,以療其疾,豈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

《戰國策》曰: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乃不殺。

《史記》曰:長桑公與扁鵲藥,服之,三十日見人五藏。

東方朔記曰:武帝好方士,朔曰:陛下所使取神藥者,皆天地之間藥,不能使人不死,獨使取神藥天上藥,能使人不死耳,上曰:天何可上,朔曰:臣能上天,既辭去,出殿門,複還曰:今臣上天,似謾誕者,原得一人為信驗,上即遣方士與朔俱,期三十日而返,朔等辭而行,日日過諸侯傳飲,方士晝臥,朔遽呼之曰:若極久不應我何耶,今者屬從天上來,方士大驚,乃具以聞,上問朔,朔曰:誦天上之物,不可稱原,上以為麵欺,詔朔下獄問之,左右方提去,朔啼泣對曰:使須幾死者再,上曰:何也,朔對曰:天公問臣,下方人何衣,臣對曰:衣蟲,蟲何若,臣對曰:蟲喙〈舟頁〉々類馬,色邠邠類虎,天公大怒,以臣為謾,使使下問,還報,名曰蠶,天公乃出臣,今陛下苟以為詐,原使人上天問之,上大驚曰:善,欲以喻我止方士也。

《淮南子》曰: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

《列仙傳》曰:負局先生者,負摩鏡局,循吳市中,得一錢便磨,輒問主人,得無有疾苦,若有,輒出紫丸藥以與之,得莫不愈。

又曰:崔文子賣黃散,發疫死者萬計,服皆愈,愈者亦萬計。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謂武帝曰:其太上之藥,乃有風實雲子,玉津金漿,冥陵驎膽,炎山夜日,東掇扶桑之丹椹,俯采長河之文藻,大真紅芝,九色鳳腦,有得食之,後天而老,此太上之所服,非眾仙之所寶也,次藥有班龍黑胎,閬風石髓,蒙山白鳳之,靈丘蒼鸞之血,有得服之,後天而逝,此天帝之所服,非下仙之所逮也,其次藥有丸丹金液,紫華紅芝,五雲之漿,玄霜絳雪,若得食之,白日升天,此飛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見,其下藥有鬆柏之膏,山術[按本部術篇引,吳氏本草術一名山薑,此術字疑衍。]薑沉精,菊草澤寫,苟杞茯苓,菖蒲麥門冬,巨勝黃精,草類煩多,若有數千,子得服之,可以延年。

《漢書》曰:灌夫擊吳,身中大鎗十餘,適有萬金良藥,故得不死。

《東觀漢記》曰:上嚐與朱祐[東觀漢記作祜,下同。]共買蜜合藥,上追念之,即賜祐白蜜一石,問何如在長安時共買蜜乎。

曹毗《杜蘭香傳》曰:神女蘭香降張碩,碩問禱祀何如,香曰:消摩自可愈疾,淫祀無益,香以藥為消摩。

邴原別傳曰:魏太子為五官郎將,原為長史,太子宴會,眾賓客數十人,太子建議曰:君父各[原訛冬,據馮校本改。]有篤疾,有藥一丸,可救一人,當救君耶,父耶,眾人紛葩,或君或父,時原在坐,不與此論,太子諮之於原,原勃然對曰:父也,太子亦不複難。

《魏誌》曰:太祖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何夔常蓄毒藥,誓死無辱,是以終不見及。

皇甫謐《高士傳》曰:韓康,字伯休,京兆灞陵人,常采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時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耶,乃不二價,康歎曰:我本避名,今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乃遁入灞陵山中。

《晉陽秋》曰:吳陸抗與晉羊祜,推僑劄之好,抗嚐遺祜酒,祜飲之不疑,抗有疾,祜饋之藥,抗亦推心而服之。

《異苑》曰:魏武北征逾[《太平禦覽》五百五十九作蹹。]頓,升嶺眺矚,見一崗不生百草,王粲曰:是古塚,此人在世服礬石死,而石生熱,蒸出外,故卉木燋滅,即令鑿看,果得大墓,有礬石滿塋,仲宣博識強記,皆此類也,一說,粲在荊州,從劉表登彰山,見此異,按魏武之平烏丸,粲猶在荊南,此言為譎。

沈約《宋書》曰:張褘,字少微,褘少有操行,曆官為琅琊王國郎中令,王還京都,高祖封酒一罌付褘,使密加王酖毒,褘受命既還,於道自飲藥酒而卒。

【詩】古詩曰: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來至主人門,奉藥一玉箱,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發白複更黑,延年壽命長。

宋鮑昭遇銅山采藥詩曰:土昉閟中經,術芝韜內策,寶餌緩童年,命藥駐衰曆,銅溪晝森沉,乳竇夜瀝滴,蹀蹀寒葉離,淙淙秋水積,鬆色隨野深,月露依草白。

梁沈約憩郊園和約法師采藥詩曰:郭外三十畝,欲以貿朝饘,繁蔬既綺布,密果亦星懸。

梁吳筠采藥大布山詩曰:我本北山北,緣澗采山麻,九莖日反照,三葉長生花,可用蠲憂疾,聊持駐景斜,景斜不可駐,年來果如駈,安得昆侖山,偃蹇三珠樹,三珠始結荄,絳葉,淩朱台,玉台白鳳〈目弗〉,金鼎青龍胎,韓眾及王子,何世無仙才,安期儻欲顧,相見在蓬萊。

陳劉刪采藥遊名山詩曰:名山本鬱盤,道士貴黃冠,獨馭千年鶴,來尋五色丸,石床新溜乳,金灶欲成丹,定知無二價,非複在長安。

【啟】梁劉孝綽謝給藥啟曰:一物之微,遂留亭育,名醫上藥,爰自城府,雖巫鹹視診,岐伯下針,鬆子玉漿,衛卿雲液,比妙競珍,實雲多愧。

◇空青

《本草經》曰:空青生山穀,久服輕身延年,能化銅鉛作金,生益州。

範子《計然》曰:空青出巴郡,白青曾青出弘農,豫章白青出新淦,青色者善。

《博物誌》曰:徐公時,令人於西平青山,采取空青。

江乘地記曰:樵采者,常於山上得空青,此山一朝出雲,零雨必降,民人以為常占。

【賦】梁江淹空青賦曰:夫赤瓊以照燎為光,碧石以葳蕤為色,鹹見珍於東國,並被貴於西極,況空青之麗寶,挺山海之不測,於是寫雲圖氣,學靈狀仙,寶波麗水,華峰豔山,湯穀之樹,崦嵫之泉,西海之草,炎州之煙,有曲帳畫屏,素女采扇,錦色雰鬱,綺質蔓延,點拂濃薄,如隱如見,山水萬象,丹青四變,鹹百溢而可珍,亦千金而不賤。

◇芍藥

《本草經》曰:芍藥一名白犬,生山穀及中嶽。

《古今注》:芍藥一名可離。

《毛詩》曰:惟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賦】宋王徽芍藥華賦曰:原夫神區之麗草兮,憑厚德而挺授,翕光液而發藻兮,颺風暉而振秀。

【頌】晉傅統妻芍藥花頌曰:曄曄芍藥,植此前庭,晨潤甘露,晝晞陽靈,曾不逾時,荏苒繁茂,綠葉青蔥,應期秀吐,緗蕊攢挺,素華菲敷,光譬朝日,色豔芙蕖,媛人是采,以廁金翠,發彼妖容,增此婉媚,惟昔風人,抗茲榮華,聊用興思,染翰作歌。

◇百合

吳氏《本草》曰:百合一名重邁,一名中庭,一名重匡,生宛朐及荊山。

【詩】梁宣帝詠百合詩曰:接葉有多重,開花無異色,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抑。

◇兔絲

《爾雅》曰:唐蒙女蘿,女蘿兔絲。

《呂氏春秋》曰:或謂兔絲無根也,其根不屬地,茯苓是也。

《史記·龜策傳》曰:下有茯苓,上有兔絲。

《淮南子》曰:兔絲無根而生,茯苓抽,兔絲死。

《抱樸子》曰:按仙方中,自有合離草,一名獨搖,一名離母,所以謂之合離,離母者小草,為物下根如芋魁,有遊子十二枚,周環之,去大魁數尺,雖相須而實不連,但以氣相屬耳,如兔絲之草,下有伏兔之根,無此兔在下,則絲不得生於上,然實不屬也。

又內篇雲,兔絲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剖其血以和丹,服之立變化,任意所作。

【詩】齊謝朓兔絲詩曰:輕絲既難理,細縷竟無織,瀾漫已萬條,連綿複一色,安根不可知,縈心終不測。

◇女蘿

《廣雅》曰:女蘿,鬆蘿也,免絲也。

《毛詩》曰:蔦與女蘿,施於鬆上。

【詩】齊王融詠女蘿詩曰:冪曆女蘿草,蔓衍旁鬆枝,含煙黃且綠,因風卷複垂。

陳劉刪賦鬆上輕蘿詩曰:葉繞千年蓋,條依百尺枝,屬與鬆風動,時將薜影垂,學帶非難結,為衣或易披,山河若近遠,獨自楚人知。

◇款冬

《本草經》曰:款冬一名顆冬,一名菟爰,生常山。

《爾雅》曰:菟爰顆冬,[生水中,莖紫赤。]

範子曰:款冬花出三輔。

吳氏曰:款冬十二月花,花黃白。

《述征記》曰:洛水至歲凝厲,則款冬茂悅曾冰之中。

【賦】晉傅鹹款冬賦曰:惟茲奇卉,款冬而生,原厥初之載育,稟淳粹之至精,用能讬體固陰,利此堅貞,惡采紫之相奪,患居眾之易傾,在萬物之並作,故韜華而弗逞,遠皆死以枯槁,獨保質而全形。

【讚】晉郭璞款冬讚曰:吹萬不同,陽煦陰蒸,款冬之生,擢穎堅冰,物體所安,焉知渙凝。

◇天門冬

《本草經》曰:天門冬一名顛勒,味苦,殺三蟲。

《爾雅》曰:薔靡葳冬。

《山海經》曰:條穀山草多葳冬。

《列仙傳》曰:赤項子食天門冬,齒落更生,細發複出。

《抱樸子》曰:杜子微服天門冬,禦十八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裏。

又內篇曰:天門冬或名地門冬,或名筵門冬,或名顛棘。

《神仙傳》曰: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門冬,在人間三百餘年。

《建康記》曰:建康出天門冬,極精妙。

《名山略記》曰:鬱州出天門冬。

【啟】梁簡文帝謝敕賚益州天門冬啟曰:遠自星橋,見珍玉壘,本草稱其輕身,延壽實為上藥,姬晉之重丹桂,曹丕之愛落英,一家恩錫,竊幸往代。

◇芣苡

《爾雅》曰:芣苡,馬舄,馬舄,車前。

《毛詩》曰: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讚】晉郭璞芣苡讚曰:車前之草,別名芣苡,王會之雲,其實如李,名之相亂,在乎疑似。

◇署預

《本草經》曰:署預一名山芋,益氣力,長肌肉,除邪氣,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饑延年,生嵩高山。

吳氏曰:署預一名諸署。

《湘中記》曰:永和初,有采藥衡山者,道迷糧盡,過息岩下,見一老公,四五年少,對執書,告之以饑,與其食物,如署預,指教所去,六日至家,而不複饑。

《異苑》曰:署預入藥。又複可食,野人謂之土藷,若欲掘取,嘿然則獲,唱名者便不可得,人有植者,隨所種之物而像之也。

【頌】梁江淹署預頌曰:華不可炫,葉不足憐,微根儻餌,棄劍為仙,黃金共壽,青艧爭年,君謂無妄,我驗衡山。

◇菖蒲

《春秋運鬥樞》曰:玉衡星散為菖蒲,遠雅頌,著倡優,則玉衡不明,菖蒲冠環。

《山海經》曰:[按本條疑當移下羅浮山記一寸二十節句下,誤竄此。]菖蒲一十九節,韓終王興所服並然,而此過之,有足珍也。

《左傳》曰: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歜。

《孝經援神契》曰:菖蒲益聰。

《抱樸子》曰:韓終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

吳氏《本草》曰:菖蒲一名堯菲,一名昌陽。

《神仙傳》曰:王興者,陽城人,漢武帝上嵩高,忽見有仙人,長二丈,耳出頭,下垂肩,帝禮而問之,仙人曰:吾九疑人也,聞中嶽有石上菖蒲,一寸九節,食之可以長生,故來采之,忽然不見,帝謂侍臣曰:彼非欲服食者,以此喻朕耳。

《羅浮山記》曰:羅浮山中菖蒲,一寸二十節。

【詩】梁江淹石上菖蒲詩曰:瓊琴久蕪沒,金鏡廢不看,不見空閨裏,從橫愁思端,緩步遵汀渚,楊枻泛春瀾,電至煙流綺,水綠桂涵丹,憑酒意未悅,半景方自歎,每為憂見及,杜若詎能寬,冀采石上草,得以駐餘顏。

【頌】梁江淹菖蒲頌曰:藥實靈品,爰乃輔性,除痾衛福,蠲邪養正,縹色外妍,金光內映,草經所珍,山圖是詠。

◇術

《本草經》曰:術一名山筋,久服不饑,輕身延年,生鄭山。

《山海經》曰:首山之陰,多術,女幾之山,其草多術。

吳氏《本草》曰:術一名山連,一名山芥,一名天蘇,一名山薑。

範子曰:術出三輔,黃白色者善。

《列仙傳》曰:涓子餌術,接食其精,三百年乃見於齊。

崔寔《四民月令》曰:二月采術。

《神仙傳》曰:陳子皇得餌術要方,服之得仙,入霍山去,其妻薑疲病,念其婿采術之法,服之,病自愈,至三百七歲,登山取術,簷而歸,不息不極,顏色氣力,如二十時。

《抱樸子·內篇》曰:南陽文氏,其先祖漢中人,值亂,逃華山中,饑困欲死,有二人教之食術,雲,遂不饑,數十年,乃來還鄉裏,顏色更少,氣力轉勝,故術一名山精。

《神藥經》曰:必欲長生,當服山精。

《廣州記》曰:彰平縣偏饒術。

《建康記》曰:建康出精術。

《異術》曰:術草者,山之精也,結陰陽之精氣,服之令人長生絕穀,致神仙。

【啟】梁庾肩吾答陶隱居賚術煎啟曰:竊以綠葉抽條,生於首峰之側,紫花摽色,出自鄭岩之下,百邪外禦,六府內充,山精見書,華神在籙,術榮火謝,盡采擷之難,啟旦移申,窮淋漉之劑,故能競爽雲珠,爭奇水玉,自非身疲掌硯,役倦攀桃,豈可立致還年,坐生羽翼,臨洗[疑當作沅。]丹井,方覺可捐,酈縣菊泉,無勞複汲,庶得遨遊海岸,追涓子之塵,馳騖霍山,共陳生為侶,謠俗輕施,尚曰難酬,出世鴻恩,寧知上報。

又答陶隱居賚術蒸啟曰:味重金漿,芳逾玉液,足使芝慚明,[句有脫文。]丹愧芙蓉,坐致延生,伏深銘戴。

◇草[香附出。]

《爾雅》曰:卉,百草,總[名也。]草謂之榮,榮而實謂之英,荄,根也。

《方言》曰:蘇芬莽草也,江淮南楚之間曰蘇,自關西曰草,或曰莽,南楚江湘之間,謂之莽。

《周書》曰:霜降之日,草木黃落。

《周官》曰: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繩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含實曰繩。]

《毛詩》曰:無草不死,無木不萎。

又曰:野有蔓草,零露團兮。

又曰:湛湛露斯,在彼豐草。

《大戴禮》曰:孟春冰泮,百草權輿。

《師曠占》曰:黃帝問師曠曰:吾欲知苦樂善惡,可知否,對曰:歲欲豐,甘草先生,甘草薺也,歲欲苦,苦草先生,苦草亭藶也,歲欲惡,惡草先生,惡草水藻也,歲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蒺藜也,歲欲疫病,病草先生,病草艾也。

《博物誌》曰:黃帝問天老曰:天地所生,豈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陽之草,名黃精,餌之可以長生,太陰之草,名曰鉤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人信鉤吻之殺人,不信黃精之益壽,不亦惑乎。

【序】嵇含懷香賦序曰:餘以太蔟之月,登於曆山之陽,仰眺崇巒,俯察幽阪,及睹懷香,生蒙楚之間,曾見斯草,植於廣廈之庭,或被帝王之圃,怪其遐棄,遂遷而樹於中唐,華麗則珠采婀娜,芳實則可以藏書。又感其棄本高崖,委身階庭,似傅說顯殷,四叟歸漢,故因事義賦之。

【詩】古詩曰: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又詩曰:新樹蘭蕙葩,雜用杜衡草,終朝采其華,日暮不盈抱,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又曰:穆穆清風至,吹我羅裳裾,青袍似春草,長條從風舒。

又曰:青青陵中草,傾葉晞朝日,陽春被惠澤,枝葉可攬結。

魏劉楨詩曰:青青女蘿草,上依高鬆枝,幸蒙庇養恩,分惠不可貲,風雨雖急疾,根株不傾移。

梁元帝細草詩曰:依階疑綠癬,傍渚若青苔,漫生雖欲遍,人跡會應開。

梁丘遲玉階春草詩曰:發溜始參差,扶階方沃若,雜葉半藏蜻,叢花未隱雀,葳蕤亂碧紫,蒼黃間濃薄。

陳劉刪詠青草詩曰:雨沐三春葉,風傳十步香,映袍憐色重,臨書喜帶長。

【賦】晉傅玄紫華賦曰:紫華一名長樂華,舊生於蜀,其東界特饒,中國奇而種種,餘嘉其華純耐久,可曆冬而服,故與友生,各為之賦,有遐方之奇草,稟二氣之純精,仰紫微之景曜,因令色以定名,剛莖勁立,纖條繁列,從回風以搖動,紛蘭暢而蕙絜,蔚青蔥以增茂,並含華而未發,於是散綠葉,秀紫榮,蘊若芝草之始敷,灼若百枝之在庭,獨參差以炤燿,何光麗之雜形,渙渙昱昱,奪人目精,下無物以借喻,上取象於朝霞,妙萬物而比豔,莫茲草之可嘉。

梁蕭子暉冬草賦曰:有閑居之蔓草,獨幽隱而羅生,對離披之苦節,反葳蕤而有情,若夫火山滅焰,湯泉沸瀉,日悠揚而少色,天陰霖而四下,於時直木先摧,曲蓬多隕,眾芳漼而萎絕,百卉颯以徂盡,未若茲草,淩霜自保,挺秀色於冰塗,厲貞心於寒道,已矣哉,徒撫心其何益,但使萬物之後凋,夫何獨知於鬆柏。

梁沈約湣衰草賦曰:湣衰草,衰草無容色,憔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昔時兮春日,昔日兮春風,銜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積,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彫芳卉之九衢,霣靈茅之三脊,風急崤道難,秋至客衣單,既傷簷下菊,複悲池上蘭,飄落逐風盡,方知歲早寒,流螢暗明燭,雁聲斷裁續,霜奪莖上紫,風銷葉中綠,秋鴻兮疏引,寒烏兮聚飛,徑荒寒草合,草長荒徑微,園庭漸蕪沒,霜露日霑衣。

【讚】卞敬宗懷香讚曰:有卉惟翠,因實製名,濛濛菉葉,荏荏弱莖,寄芬微風,寓秀閑庭,懷而芳之,為玩於情。

宋謝惠連仙人草讚曰:餘之中園,有仙人草焉,春穎其苗,夏秀其英,秋有貞實,冬無雕色,可謂貫四時而不改者也,既嘉其名,而美其質,染筆作詠,庶以攄述雲,園有嘉草,名曰仙人,曄曄煒煒,莫莫臻臻,穎發炎暑,苗秀和春,奇爾靈質,乃植中鄰。

◇蘭

《說文》曰:蘭,香草也。

《易》曰: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蘭,芳也。]

《禮記》曰:婦人或賜之茝蘭,則受,獻諸舅姑,《左傳》曰: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餘為伯儵,餘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文公與之蘭而禦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徵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

《家語》曰: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

《文子》曰:日月欲明,浮雲蓋之,叢蘭脩發,秋風敗之。

又曰: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止。

《離騷》曰:□[離騷作餘。]既滋蘭之九畹兮,畹,畦也。

又曰:紉秋蘭以為佩。

又曰:秋蘭兮糜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莖,芳菲兮襲予,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孫卿子》曰:民之好我芬若椒蘭。

《琴操》曰:猗蘭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聘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隱穀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歎曰: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讬辭於香蘭雲。

《蜀誌》曰:先主殺張裕,諸葛亮救之,先主曰:芳蘭當門,不得不鋤。

《語林》曰:謝太傅問諸子侄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政欲使其佳,[原訛往,據馮校本改。]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於階庭。

【詩】後漢酈炎蘭詩曰: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秋蘭榮何晚,嚴霜悴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

晉傅玄詠秋蘭詩曰:秋蘭蔭玉池,池水清其芳,雙魚自踴躍,兩鳥時回翔。

【賦】陳周弘讓山蘭賦曰:爰有奇特之草,產於空崖之地,仰鳥路而裁通。視行蹤而莫至,挺自然之高介,豈眾情之服媚,寧紉結之可求,兆延佇之能洎,稟造化而均育,與卉木而齊致,入坦道而銷聲,屏山幽而靜異,獨見識於琴台,竊逢知於綺季。

◇菊

《爾雅》曰:菊,治廧,[今之秋華菊也。]

《山海經》曰:女幾之山,其草多菊。

《禮記》曰:季秋之月,菊有黃花。

《楚辭》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又曰: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風俗通》曰:南陽酈縣,有甘穀,穀水甘美,雲其山上大有菊,水從山上流下,得其滋液,穀中有三十餘家,不複穿井,悉飲此水,上壽百二三十,中百餘,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夭,菊華輕身益氣故也,司空王暢太尉劉寬太尉袁隗為南陽太守,聞有此事,令酈縣月送水二十斛,用之飲食,諸公多患風眩,皆得瘳。

崔寔月令,九月九日,可采菊花。

盛弘之《荊州記》曰:酈縣菊水,太尉胡廣,久患風羸,恒汲飲此水,後疾遂瘳,年近百歲,非唯天壽,亦菊延之,此菊甘美,廣後收此菊實,播之京師,處處傳埴。

《神仙傳》曰:康風子,服甘菊花柏實散得仙。

《抱樸子》曰:劉生丹法,用白菊花汁蓮汁樗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壽五百歲。

又曰:菊花與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別之耳,菊甘而薏苦諺所謂苦如薏者也,今所有真菊,但為少耳。

《續晉陽秋》曰:陶潛無酒,坐宅邊菊叢中,采摘盈把,望見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

【詩】晉袁山鬆菊詩曰:靈菊植幽崖,擢穎淩寒飆,春露下染色,秋霜不改條。

梁王筠摘園菊贈謝仆射舉詩曰:靈茅挺三脊,神芝曜九明,菊花偏可憙,碧葉媚金英,重九惟嘉節,抱一應元貞,泛酌宜長久,聊薦野人誠。

【賦】魏鍾會菊花賦,何秋菊之奇兮,獨華茂乎凝霜,挺葳蕤於蒼春兮,表壯觀乎金商,延蔓蓊鬱,緣阪被崗,縹幹綠葉,青柯紅芒,芳實離離,暉藻煌煌,微風扇動,照曜垂光,於是季秋初九,日數將並,置酒華堂,高會娛情,百卉彫瘁,芳菊始榮,紛葩韡曄,或黃或青,乃有毛嬙西施,荊姬秦嬴,妍姿妖豔,一顧傾城,擢纖纖之素手,宣皓腕而露形,仰撫雲髻,俯弄芳榮。

又雲,夫菊有五美焉,黃華高懸,準天極也,純黃不雜,後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

晉孫楚菊花賦曰:彼芳菊之為草兮,稟自然之醇精,當青春而潛翳兮,迄素秋而敷榮,於是和樂公子,雍容無為,翱翔華林,駿足交馳,薄言采之,手折纖枝,飛金英以浮旨酒,掘翠葉以振羽儀,偉茲物之珍麗兮,超庶類而神奇。

晉潘尼秋菊賦曰:垂采煒於芙蓉,流芳越乎蘭林,遊女望榮而巧笑,鵷雛遙集而弄音,若乃真人采其實,王母接其葩,或充虛而養氣,或增妖而楊娥,既延期以永壽。又蠲疾而弭痾。

晉盧湛菊花賦曰:浸三泉而結根,晞九陽而擢莖,若乃翠葉雲布,黃蕊星羅。

晉傅玄菊賦曰:布濩河洛,縱橫齊秦,掇以纖手,承以輕巾,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

齊卞伯玉菊賦曰:佇寒丘以彌望,覿中霜之軟菊,肇三春而懷芬,陵九秋以愈馥,不履苦而淪操不在同而表淑,傷眾花之飄落,嘉滋卉之能靈,振勁朔以楊淥,含凝露而吐英。

【銘】晉王淑之蘭菊銘曰: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薰百草,色豔群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晉嵇含菊花銘曰:煌煌丹菊,翠葉紫莖,詵詵仙神,徒餐落英。

晉成公綏菊花銘曰:數在二九,時惟斯生。

【頌】晉成公綏菊花頌曰:先民有作,詠茲秋菊,綠葉黃花,菲菲彧彧,芳逾蘭蕙,茂過鬆竹,其莖可玩,其葩可服,味之不已,鬆喬等福。

晉傅統妻菊花頌曰:英英麗草,稟氣靈和,春茂翠葉,秋曜金華,布濩高原,蔓衍陵阿,陽芳吐馥,載芬載葩,爰采爰拾,投之醇酒,禦於王公,以介眉壽,服之延年,佩之黃耇,文園賓客,乃用不朽。

爾雅圖讚曰:菊名日精,布華玄月,仙客薄采,何憂華發。

◇杜若

《爾雅》曰:杜若土鹵,[香草也。]

《廣雅》曰:楚,蘅也。

《本草經》曰:杜若一名杜蘅,味辛微溫,久服益氣輕身,範子《計然》曰:杜若出南郡漢中。

《山海經》曰:天帝之山,有草焉,狀如葵,臭如蘼蕪,名曰杜蘅,可以走馬,[帶香草,令人便馬,或曰:馬得之健走。]

《離騷》曰: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又曰:雜杜蘅與芳芷。

又曰: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鬆柏。

【詩】梁沈約詠杜若詩曰:生在窮絕地,豈與世相親,不顧逢采擷,本欲芳幽人。

【賦】齊謝朓杜若賦曰:馮瑤圃而宣遊,籍幽蘭而夷與,覽茲榮之苑茂,紛為芳於清篽,觀夫結根擢色,發曜垂英,緣春巒以纖布,蔭涼潭而影清。

【頌】梁江淹杜若頌曰:山中杜若,嘉爾翠質,不奇不俗,栽華栽實,同銜夕露,共蜅朝日,夷陂無二,沉冥如一。

◇蕙

《廣誌》曰:蕙草綠葉紫花,魏武帝以為香燒之。

《離騷》曰:川穀徑複流潺湲,光風轉蕙汜崇蘭。

又曰:樹蕙之百畝。

又曰:薜荔拍兮蕙綢,[薜荔,香草,拍,榑壁也,綢,縛束也,詩雲,綢繆束楚。]

《山海經》曰:天帝之山,其下多蕙,外山之下,其草蕙。

【詩】漢繁欽詠蕙詩曰:蕙草生山北,讬身失所依,植根陰崖側,夙夜懼危頹,寒泉浸我根,淒風常徘徊,三光照八極,獨不蒙餘暉,葩葉永彫悴,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榮,已獨失時姿,比我英芳發,鶗窸鳴已哀。

◇蘼蕪

《廣誌》曰:薇蕪香草,魏武帝以藏衣中。

《楚辭》曰: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兮襲予,《管子》曰:五沃之土,生蘼蕪。

《本草經》曰:蘼蕪一名薇蕪,味辛。

【詩】古詩曰: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讚】郭璞讚曰:蘼蕪善草,亂之蛇床,不隕其實,自列以芳,佞人似智,巧言如簧。

◇鬱金

《說文》曰:鬱金芳草也,十葉為貫,百二十貫,采以煮之為鬯,一曰:鬱鬯百草之華,遠方所貢芳物,合而釀之以降神。

《魏略》曰:大秦國出鬱金。

【賦】漢朱公叔鬱金賦曰:歲朱明之首月兮,步南園以迥眺,覽草木之紛葩兮,美斯華之英妙,布綠葉而挺心,吐芳榮而發曜,眾華爛以俱發,鬱金邈其無雙,比光榮於秋菊,齊英茂乎春鬆,遠而望之,粲若羅星出雲垂,近而觀之,曄若丹桂曜湘涯,赫乎扈扈,萋兮猗猗,清風逍遙,芳越景移,上灼朝日,下映蘭池,睹茲榮之瑰異,副歡情之所望,折英華以飾首,耀靜女之儀光,瞻百草之青青,羌朝榮而夕零,美鬱金之純偉,獨彌日而久停,晨露未晞,微風肅清,增妙容之美麗,發朱顏之熒熒,作椒房之珍玩,超眾葩之獨靈。

晉傅玄鬱金賦曰:葉萋萋以翠青,英蘊蘊而金黃,樹菴藹以成蔭,氣芳馥而含芳,淩蘇合之珠珍,豈艾網之足方,榮耀帝寓,香播紫宮,吐芬楊烈,萬裏望風。

【頌】晉左九嬪鬱金頌曰:伊此奇草,名曰鬱金,越自殊域,厥珍來尋,芬香酷烈,悅目欣心,明德惟馨,淑人是欽,窈窕妃媛,服之褵衿,永垂名實,曠世弗沉。

◇迷迭

《廣誌》曰:迷迭出西域。

【詩】樂府歌詠詩曰:氍〈登瓦〉五水[《太平禦覽》九百八十二作味。]香,迷迭艾網及都良。

【賦】魏文帝迷迭賦曰:坐中堂以遊觀兮,覽芳草之樹庭,垂妙葉於纖枝兮,楊脩幹而結莖,承靈露以潤根兮,嘉日日而敷榮,隨回風以搖動兮,吐芳氣之穆清,薄西夷之穢俗兮,越萬裏而來征,豈眾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魏陳王曹植迷迭香賦曰:播西都之麗草兮,應青春而發暉,流翠葉於纖柯兮,結微根於丹墀,信繁華之速實兮,弗見彫於嚴霜,芳暮秋之幽蘭兮,麗昆侖之芝英,既經時而收采兮,遂幽殺以增芳,去枝葉而特禦兮,入綃縠之霧裳,附玉體以行止兮,順微風而舒光。

魏王粲迷迭賦曰:惟遐方之珍草兮,產昆侖之極幽,受中和之正氣兮,承陰陽之靈休,揚豐馨於西裔兮,布和種於中州,去原野之側陋兮,植高宇之外庭,布萋萋之茂葉兮,挺苒苒之柔莖,色光潤而采發兮,以孔翠之揚精。

魏應瑒迷迭賦曰:列中堂之嚴宇,跨階序而駢羅,建茂莖以竦立,擢脩幹而承阿,燭白日之炎陽,承翠碧之繁柯,朝敷條以誕節,夕結秀而垂華,振纖枝之翠粲,動采葉之莓莓,舒芳香之酷烈,乘清風以徘徊。

魏陳琳迷迭賦曰:立碧莖之婀娜,鋪采條之蜿蟺,下扶疏以布濩,上綺錯而交紛,匪荀方之可樂,實來儀之麗閑,動容飾而微發,穆斐斐以承顏。

◇芸香

《禮記月令》曰:仲春之月,芸始生。[香草。]

《倉頡解詁》曰:芸蒿似邪蒿,香可食。

《洛陽宮殿簿》曰:顯陽殿前芸香一株,徽音殿前芸香二株,含章殿前芸香二株。

《晉室閣名》曰:太極殿前,芸香四畦,式乾殿前,芸香八畦。

【賦】晉傅鹹芸香賦曰:攜昵友以逍遙兮,覽偉草之敷英,慕君子之弘覆兮,超讬軀於朱庭,俯引澤於丹壤兮,仰吸潤乎泰清,繁茲綠蕊,茂此翠莖,葉芟蓯以纖折兮,枝婀娜以回縈,象春鬆之含曜兮,鬱蓊蔚以蔥青。

晉成公綏芸香賦曰:美芸香之循絜,稟陰陽之淑精,去原野之蕪穢,植廣夏之前庭,莖類秋竹,葉象春檉。

晉傅玄賦序曰:月令,仲春之月,芸始生,鄭玄雲,香草也,世人種之中庭。

◇藿香

《南州異物誌》曰:藿香出海邊國,形如都梁,可著衣服中。

吳時《外國傳》曰:都昆在扶南南三千餘裏,出藿香。

劉欣期《交州記》曰:藿香似蘇。

【頌】梁江淹藿香頌曰:桂以過烈,麝以太芬,摧沮天壽,夭抑人文,誰及藿草,微馥微薰,攝靈百仞,養氣青雲。

◇鹿蔥

《風土記》曰:宜男,草也,高六七尺,花如蓮,宜懷妊婦人佩之,必生男。

【詩】梁元帝詠宜男草詩曰:可愛宜男草,垂采暎倡家,何時如此葉,結實複含花。

梁沈約詠鹿蔥詩曰:野馬不任騎,菟絲不任織,既非中野華,無堪麕食。

嵇含賦序曰:宜男多植幽皋曲隰,或寄華林玄圃,荊楚之士,號曰鹿蔥。

【賦】晉傅玄宜男花賦曰:猗猗令草,生於中方,花白宜男,號應禎祥,遠而望之,煥若三辰之麗天,近而察之,晃若芙蓉之鑒泉,於是狡童媛女,以時來征,結九秋之永思,含春風以娛情。

晉夏侯湛宜男花賦曰:淑大邦之奇草兮,應則百之休祥,稟至真之靈氣兮,顯嘉名以自彰,冠眾卉而挺生兮,承木德於少陽,體柔性剛,蕙潔蘭芳,結纖根以立本兮,靈渥液於清雲,順陰陽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遠而望之,灼若丹霞照青天,近而觀之,煒若芙蓉鑒淥泉,萋萋翠葉,灼灼朱華,曄若珠玉之樹,煥如景宿之羅,充後妃之盛飾兮,登紫微之內庭,回日月之輝光兮,隨天運以虛盈。

【頌】魏陳思王曹植宜男花頌曰:草號宜男,既曄且貞,厥貞伊何,惟乾之嘉,其曄伊何,綠葉丹花,光采晃曜,配彼朝日,君子躭樂,好和琴瑟,固作螽斯,微立孔臧,福齊大姒,永世克昌。

◇蜀葵

《爾雅》曰:菺,戎葵,[今蜀葵也,如木槿花。]

晉傅玄蜀葵賦序曰:其苗似瓜瓠,既大而潔鮮,紫色曜日。

【賦】虞繁蜀葵賦曰:惟茲珍草,懷芬吐榮,挺河渭之膏壤,吸昴井之玄精,繞銅爵而疏植,暎昆明而羅生,作妙觀於神州,扇令名於東京,馳驛命而遠致,攢華林而麗庭,申脩翹之冉冉,播員葉之青青。

梁王筠蜀葵花賦曰:惟此奇草,遷花西道,淩金阪之威夷,跨玉津之浩浩,值油雲之廣臨,屬光風之長掃,仰椒屋而敷榮,植蘭房而舒藻,邁眾芳而秀出,冠雜卉而當闈,既扶疏而雲蔓,亦灼爍而星微,布護交加,蓊茸紛葩,疏莖密葉,翠萼丹華。

【讚】宋顏延之蜀葵讚曰:井維降精,崏絡升靈,物微氣麗,夫草之英,渝豔眾蒍,冠冕群榮,類麻能直,方葵不傾。

◇薔薇

《本草經》曰:薔薇一名牛棘。

又曰:一名牛勒,一名山棗,一名薔蘼。

葛洪治金創方曰:用薔薇炭末一方寸匕,日三服之。

【詩】齊謝朓詠薔薇詩曰:低枝詎勝葉,輕香幸自通,發萼初攢紫,餘采尚霏紅,新花對白日,故蕊逐行風。

梁簡文帝詠薔薇詩曰:燕來枝益軟,風飄花轉光,氛氳不肯去,還來階上香。

又賦得詠薔薇詩曰:石榴珊瑚蕊,木槿懸星葩,豈如茲草麗,逢春始發花,回風舒紫萼,照日吐新芽。

梁元帝看摘薔薇詩曰:倡女卷春裾,迎風戲玉除,近叢看影密,隔樹望釵疏。橫枝斜綰袖,嫩葉下牽裾,牆高攀不及,花新摘未舒,莫疑插鬢少,分人猶有餘。

梁劉緩看美人摘薔薇花詩曰:新花臨曲池,佳麗複相隨,鮮紅同暎水,輕香共逐吹,繞架尋多處,窺叢見好枝,今新猶恨少,將故複嫌萎,釵邊爛熳插,無處不相宜。

梁鮑泉詠薔薇詩曰:經植宜春館,靃靡上蘭宮,片舒猶帶紫,半卷未全紅,葉疏難蔽日,花密易傷風,佳麗新妝罷,含笑折芳叢。

梁柳惲詠薔薇詩曰: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春閨不能靜,開匣理明妃,曲池浮采采,斜岸列依依,或聞好音度,時見銜泥歸,且對清酤湛,其餘任是非。

◇藍

《禮記月令》曰:仲夏之月,令民無刈藍以染。[為陽長也。]

《毛詩》曰: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孫卿子》曰:青出於藍而青於藍。

《續漢書》曰:楊震種植藍以供養母,諸生嚐有助種藍者,輒拔更種,以距其後。

秦子曰:常問作人當如園圃之藍,不異眾草,染而後朗,然不如唐棣之華,灼灼自顯。

【賦】後漢趙岐藍賦曰:餘就醫偃師,道經陳留,此境人皆以種藍染紺為業,藍田彌望,黍稷不植,慨其遺本念末,遂作賦曰:同丘中之有麻,似麥秀之油油。

◇慎火

《南越誌》曰:廣州有樹,可以禦火,山北謂之慎火,或謂戒火,多種屋上,以防火也,但南中無霜雪,故成樹。

【詩】梁範筠詠慎火詩曰:茲卉信叢叢,微榮未足奇,何期糅香草,遂得繞花池,忘憂雖無用,止焰或有施,早得建章立,幸爇柏梁垂。

◇卷施

《爾雅》曰:卷施草,拔心不死,[宿莽草也。]

《離騷》曰:多[離騷作夕。]攬華洲之宿莽。

《南越誌》曰:寧鄉縣草多卷施,拔心不死,江淮間謂之宿莽。

【讚】晉郭璞卷施讚曰:卷施之草,拔心不死,屈平嘉之,諷詠以比,取類雖邇,興有遠旨。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