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234   

《藝文類聚》正文 卷九十二·鳥部下

烏鵲雀燕鳩鴟反舌倉庚鷦鷯啄木鴛鴦鵁鶄鸂鶒白鷺鸊鵜鷗鵬精衛翡翠服鳥

◇烏

《爾雅》鳶烏醜,其飛也翔。

又曰:鸀,[濁。]山烏。

又曰:燕白脰烏。

《春秋運鬥樞》曰:搖星散為烏。

《廣誌》曰:烏有白頸烏。

《毛詩》曰: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時若臣賢愚,適同如烏也。]

又曰:瞻烏爰止,於誰之屋,[集富人之屋也。]

又曰:弁彼鸒斯,歸飛提提,[雅烏,一曰鵯居。]

《左傳》曰:楚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諸侯救鄭,楚師夜遁,鄭人將奔桐丘,諜告曰:楚幕有烏,乃止。

又曰:晉侯伐齊,齊師夜遁,師曠告晉侯曰:烏鳥之聲樂,齊師其遁,[鳥烏得空營,故樂。]

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

《春秋元命苞》曰:火流為烏,烏孝鳥,何知孝鳥,陽[陽上疑有脫文。]精,陽天之意,烏在日中,從天,以昭孝也。

太公《六韜》曰:武王登夏台,以臨殷民,周公旦曰:臣聞之,愛其人者,愛其屋上烏,憎其人者,憎其餘胥。

《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丹仰天歎,烏即白頭,馬為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淮南子》曰:堯時十日並出,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烏。

謝承《漢書》曰:廣漢儒叔林,為東郡太守,烏巢於廳事屋梁,兔產於床下。

王隱《晉書》曰:虞溥為鄱陽內史,勸勵學業,雖威不猛,寬裕簡素,白烏集郡庭,止棗樹,就執不動。

《抱樸子》曰:熒惑火精,生朱烏。

《古今注》:所謂赤烏者,朱鳥也,其所居高遠,日中三足烏之精,降而生三足烏,何以三足,陽數奇也,是以有虞至孝,三足集其庭,曾參鋤瓜,三足萃其冠。

徐整《三五曆》曰:天地之初,有三白烏,主生眾鳥。

《述征記》曰:長安靈台,有相風銅烏。

《豫章舊誌》曰:太守李儀,臨郡二年,白烏見南昌。

蜀李雄書曰:武皇帝雄,泰成三年,白烏赤足來翔,帝以問範賢,賢曰:烏有反哺之義,必有遠人懷惠而來,果關中流民請降。

師覺授《孝子傳》曰:吳叔和,犍為人,母沒,負土成墳,有赤烏巢門,甘露降戶。

王韶《孝子傳》曰:李陶,交阯人,母終,陶居於墓側,躬自治墓,不受鄰人助,群烏銜塊,助成墳。

《異苑》曰:東陽顏烏,以純孝著聞,後有群烏銜鼓,集顏所居之村,烏口皆傷,一境以為顏至孝,故慈烏來萃,銜鼓之興,欲令聾者遠聞,即於鼓處立縣,而名為烏傷,王莽改為烏孝,以彰其行跡雲。

南越記曰:烏賊魚,常自浮水上,烏見以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烏,故謂烏賊,今雅烏化為之。

【詩】梁元帝晚棲烏詩曰:日暮連翩翼,俱向上林棲,風多前鳥駛,雲暗後群迷,路遠聲難徹,飛斜行未齊,應從故鄉返,幾過入蘭閨,借問倡樓妾,何如蕩子啼。

梁劉孝威烏生八九子篇曰:城上烏,一年生九雛,氄毛不自暖,張翼強相呼,羽成翮備各西東,丁年賦命有窮通,不見高飛帝輦側,遠讬日輪中,尚逢王吉箭,猶嬰唐羿弓,豈如變采救燕質,入夢祚昭公,流聲表師退,集幕示營空,靈台已鑄像,流蘇時候風。

梁朱超城上烏詩曰:朝飛集帝城,猶帶夜啼聲,近收毛雖暖,聞弦心尚驚。

隋虞世基晚飛烏詩曰:向日晚飛低,飛飛未得棲,當為歸林遠,恒長侵夜啼。

【賦】梁何遜窮烏賦曰:嗟窮烏之小鳥,意局促而馴逝,聲遇物而知哀,翮排空而不矯,望絕侶於霞夕,聽翔群於月曉,既滅誌疃製霄,遂甘夷於園沼。

【序】晉成公綏烏賦序曰:有孝鳥集餘之廬,乃喟爾而歎曰:餘無仁惠之德,祥禽曷為而至哉,夫烏之為瑞久矣,以其反哺識養,故為吉烏,是以周書神其流變,詩人尋其所集,望富者瞻其爰止,愛屋者及其增歎,茲蓋古人所以為稱,若乃三足德靈,國有道則見,國無道則隱,斯乃鳳鳥之德,何以加焉,服惡鳥而賈生懼之,烏善禽而吾嘉焉,懼惡而作歌,嘉善而賦之,不亦可乎。

◇鵲

《爾雅》曰:鵲鵙醜,其飛也〈羽夋〉,[竦翅上下。]

《說文》曰:鵲知太歲之所在。

《廣雅》曰:鳱鵲鵲。

《禮記》曰:季冬之月,鵲始巢。

《毛詩》曰:鵲巢,夫人之德也。

《莊子》曰:鵲上高城,危而巢於高枝之巔,城壞巢折,淩風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時則義行,失時則鵲起。

又曰:莊周遊於雕陵之樊,[樊,蕃也,遊於栗園。]睹一異鵲,自南方來,翼七尺,目大運寸,[可回一寸。]感周之顙,而集於栗林。

《孫卿子》曰: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惡殺,烏鵲之巢,可俯而窺。

《淮南子》曰:鵲巢知風之所起。

又曰:乾鵲知來而不知往,此脩短之分也。

《鹽鐵論》曰:中國所鮮,外國賤之,昆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

【詩】魏太祖武帝歌詩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魏曹植魏德論謳曰:鵲之彊彊,詩人取喻,今存聖世,呈質見素,饑食苕華,渴飲清露,異於疇匹,眾鳥是慕。

◇雀

《春秋運鬥樞》曰:瑤光星散為雀。

《禮記》曰:季秋,雀入大水,化為蛤。

《晏子》曰:齊景公探雀鷇,鷇弱,故反之,晏子再拜賀曰:吾君有聖人之道矣,道長幼也,曾禽獸之加焉,而況人乎。

《莊子》曰:一雀過羿,羿必得之,或曰: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殷湯以庖人籠伊尹,秦穆以五羊之皮籠百裏奚。

《呂氏春秋》曰:燕雀處一屋之下,子母相哺,呴呴然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火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將及也,為人臣免燕雀之智者寡矣。

《戰國策》曰:莊辛謂楚王曰:夫雀俯啄白糧,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王孫公子,左挾彈,右持攝丸,以加其頸,晝遷乎茂樹,夕調酸鹹矣。

《史記》曰:趙武靈王號主父,廢長子章,而傳國於公子何,主父遊沙丘,公子章作亂,與何戰敗,章走趨主父,主父開受之,何遂圍主父,主父饑,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餘,遂餓死沙丘。

《韓詩外傳》曰:夫鳳皇之初起也,遙遙千裏,蕃籬之雀,喔咿而笑之,及其升少陽,一屈一信,輾轉雲間,蕃籬之雀,超然自知不及遠矣。

《太玄經》曰:明珠彈雀,費不當也。

《孔叢子》曰:邯鄲民,以正月旦獻雀於趙王,而綴以五采,王大悅,申叔告子從,子從曰:非先王之法,且又不令,申叔曰:何謂不令,曰:夫爵者宜受之於上,不宜取之於下,民非所得製爵也,昔虢公祈神,神賜之土田,是失國而受田之祥也,今以一國之王,受民之爵,何悅乎。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曰:仙次藥,有昆丘神雀。

《陳留耆舊傳》曰:圉人魏尚,高帝時為太史,有罪係詔獄,有萬頭雀,集獄棘樹上,拊翼而鳴,尚占曰:雀者爵命之祥,其鳴即複也,我其複官也,有頃,詔還故官。

《益部耆舊傳》曰:揚宣為河內太守,行縣,有群雀鳴桑樹上,宣謂吏曰:前有覆車粟,此雀相隨,欲往食之,行數裏,果如其言。

張顯折言曰:萬雀不及一鳳皇,眾星不如一月明。

沙洲記曰:寒嶺去大陽川三十裏,有雀鼠同穴,雀亦如家雀,色小白,鼠亦如家鼠,色如黃虺,無尾。

《異苑》曰:任城魏肇之,初生,有雀飛入其手,占者以為封爵之祥。

《南越誌》曰:曾城縣多白雀,大如鳩,素質疑映。

羅含傳曰:含在家時,有百雀集堂宇,此德行幽感所致。

《說苑》曰:吳王欲伐荊,有諫者死,舍人少孺子,懷丸操彈於後園,露霑衣,如是三旦,王曰:子來何霑衣如此,對曰:園有榆,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螳螂之知捕蟬鳴,不知黃雀在其後,臣執彈丸,欲取黃雀,不覺露霑衣。

袁山鬆《後漢書》曰:陳弇學尚書,躬自耕種,常有黃雀飛來,隨弇翱翔。

續齊諧記曰:弘農揚寶,嚐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又為螻蟻所困,寶湣之,取置巾箱中養之,唯食黃花,百餘日,毛羽成,放之,朝去暮還,後忽與群雀俱來,哀鳴繞室,數日乃去,爾夕三更,寶讀書未臥,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王母使臣,為鴟梟所搏,蒙君拯濟,今當使南海,不得複往,極以悲傷以白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絜白,位登三事,於此遂絕,寶生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為三公。

蕭廣濟《孝子傳》曰:王祥後母病,欲得黃雀炙,祥自念卒難致,須臾,忽有數千黃雀,飛入其幕。

《風土記》曰:六月東南長風,海魚化為黃雀。

《廣誌》曰:安息大雀,舉頭高八九尺,張翅丈餘,食大麥,卵如甕。

《東觀漢記》曰:永元十三年,安息王獻條支大雀。

【詩】晉傅玄詩曰:鵲巢丘城側,雀乳空井中,居不附龍鳳,常畏蛇與蟲,依賢義不恐,近暴自當窮,宋鮑昭空城雀操曰:雀乳四鷇,空城之阿,朝拾野粟,夕飲清河,高飛畏鴟鳶,下飛畏網羅,誠不及青雀,遠食玉山禾,猶勝吳宮燕,無罪得焚窠,賦命有厚薄,長歎欲如何。

梁沈趨詠雀詩曰:肌溥少滋腴,色淺非丹翠,不懼越王羞,寧懷秦後珥,傍簷葺寒草,循場啄餘穗,且欣大廈成,焉須鴻鵠誌。

【賦】後漢曹大家大雀賦曰:大家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獻大雀,詔令大家作賦曰:嘉大雀之所集,生昆侖之靈丘,同小名而大異,乃鳳皇之匹疇,懷有德而歸義,故翔萬裏而來遊,集帝庭而止息,樂和氣而優遊,上下協而相親,聽雅頌之雍雍,自東西與南北,鹹思服而來同。

◇燕

《爾雅》曰:燕燕乙也。

《春秋運鬥樞》曰:瑤光星散為燕。

《說文》曰:燕布翅枝尾,作巢,避戊己。

《廣雅》曰:玄鳥燕也。

《禮》曰:仲春之月,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祠於高禖。

《毛詩》曰:燕燕,衛莊薑送歸妾也,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下上其音。

又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大雅。]

《左傳》曰:郯子雲,少皞時,玄鳥氏司分者也。

又曰:吳公子劄,自衛如晉,將宿於戚,[戚孫文子邑。]聞鍾聲曰:異哉,夫子獲罪於君以在此,[文子時以戚叛。]懼有不足,而又何樂,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也,[言至危。]

《史記》曰:秦之先,顓頊之苗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大業。

又曰:臨江閔王榮,坐侵廟壖為宮,上徵榮,榮詣中尉府,中尉郅都責訊王,王恐,自殺,葬藍田,燕數萬,銜土置塚上,百姓憐之。

《漢書》曰:王莽開哀帝母丁姬塚,有燕數千,銜土投其窟中。

《淮南子》曰:大廈成而燕雀相賀。

《列仙傳》曰:簡狄,帝嚳次妃,有娀之女也,姊妹浴於玄丘之水,有玄鳥銜卵而墜,五色甚好,相與競取,簡狄得而吞之,而生,[事具符命部。]玄中記曰:千歲之燕,戶北向。

《九章筭術》曰:五雀六燕,飛集衡,衡適平,[原訛卒,據馮校本改。]一雀一燕,飛而易處,則雀重而燕輕。

《茅君傳》曰:句曲山上有神芝五種,第三名燕胎芝,其色紫,形如葵葉,上有燕象,如欲飛狀,光明洞徹,食一株,拜為太清仙君,正一郎中。

《晉中興書》曰:中原喪亂,鄉人遂共推郤鑒為主,與千餘家俱避難於魯國嶧山,山有重險,百姓饑饉,野無生草,時或掘野鼠蟄燕而食之。

《湘中記》曰:零陵有石燕,形似燕,得雷風則飛,頡頏如真燕。

《宣城記》曰:侍中紀昌睦初生,有白燕一雙出屋,既表素質,宦途亦通。

段龜龍《涼州記》曰:呂光大安三年,白燕遊酒泉郡,黑燕列從。

【詩】古詩曰: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又曰: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兄弟兩三人,流宕在他縣。

魏明帝短歌行曰:翩翩春燕,端集餘堂,陰匿陽顯,節運自常,厥貌淑美,玄衣素裳,歸仁服德,雌雄頡頏,執誌精專,絜行馴良,銜土繕巢,有式宮房,不規自圓,無矩而方。

宋鮑昭詠雙燕詩曰:雙燕戲雲崖,羽翮始差池,出入南閨裏,經過北堂陲,意欲巢君幕,層楹不可窺,沉吟芳歲晚,徘徊韶景移,悲歌辭舊愛,銜淚覓所知,梁簡文帝雙燕詩曰:雙燕有雌雄,照日羽差池,銜花落北戶,逐蝶上南枝,桂棟本曾宿,虹梁早自窺,原得長如此,無令雙燕離。

又詠新燕詩曰:新禽應節歸,俱向吹樓飛,入簾驚釧響,來窗礙舞衣。

梁吳筠詠燕曰:一燕海上來,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舊相識,問餘來何遲,山川幾紆直,答言海路長,風駛飛無力。

梁庾肩吾詠簷燕曰:雙燕集蘭閨,雙飛高複低,向戶疑新箔,登巢識故泥,依朓本相賀,近幕原同棲。

又和晉安王詠燕曰:可憐幕上燕,差池弄羽衣,夜夜同巢宿,朝朝相背飛,銜泥贍樂善,相賀奉英徽,秋蟬行寂寞,戀此未辭歸。

陳蕭詮詠銜泥雙燕詩曰:銜泥金屋外,表瑞玉筐中,學飛疑漢妾,巢幕憚吳宮,爪截還猶短,窠成新尚空,詎並零陵石,飛舞逐春風。

隋江總詠燕燕於飛應詔詩曰:二月春暉暉,雙燕理毛衣,銜花弄靃靡,拂葉隱芳菲,或在堂間戲,多從幕上飛,若作仙人履,應往日南歸。

隋虞世基《賦得戲燕俱宿》詩:大廈初構與雲齊,歸燕雙入正銜泥,欲繞歌梁自舞閣,偶為仙履往蘭閨,千裏爭飛會難並,聊向吳宮比翼棲。

【賦】晉傅鹹燕賦曰: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歲故複來者,其將逝,翦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何詩人之是興,信進止之有序,秋背陰以龍潛,春晞陽而鳳舉,隨時宜以行藏,似君子之出處,惡焚巢之凶醜,患林野之多阻,諒鳥獸之難群,非斯人而誰與,惟裏仁[原作人,據馮校本改。]之為美,讬君子之堂寓,逮來春而複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口,豈改適而更赴。

晉盧諶燕賦曰:爰集崇宇,依於其榮,布窠巢之列列,孕子鷇之嚶嚶,銓先後而均哺,邁屍鳩之能平,於是族類偕長,雄雌俱逝,頡頏水湄,下上雲際,嘲哳間關,倏忽漂潎,來如隼擊,去若鳧跇,鬥建午而子指,日在戍而後憩。

晉夏侯湛玄鳥賦曰:觀羽族之群類,美玄鳥之翔集,順陰陽以出處,隨寒暑而遊蟄,擢翾翾之麗容,揮連翩之玄翼,挺參差之羞尾,發緇素之鮮色,及至大火西景,商風授衣,遂匿形於深穴,斂六翮而不飛,含靜泊以充肌,吸至和之精粹,澹恬心以去欲,故保生而不匱,虞眾物之為害,獨棄林而憑人,不驚畏以自疏,永歸馴而附親,有受祥而皇祇,故遺卵而生殷,惟帝皇之嘉美,置高禖以表神,類鸞皇之知德,象君子之安仁,爾乃銜泥構巢,營居傅桷,積一喙而不已,終累泥而成屋,拾柔草以自藉,采懦毛以為蓐,吐清惠之冷音,永吟鳴而自足。

【讚】晉郭璞燕讚曰:燕燕於飛,瑞娥以卵,玄玉爰發,聖敬日遠,商人是頌,詠之弦管。

【頌】晉傅統妻辛女燕頌曰:翩翩玄鳥,載飛載揚,頡頏庭宇,遂集我堂,銜泥啄草,造作室房,避彼湫隘,處此高涼,孕育五子,靡夭靡傷,羽翼既就,縱心翱翔,顧影逸豫,其樂難忘。

◇鳩

《禮記》曰:仲春之月,鷹化為鳩。

《方言》曰:鳩自關而東,周鄭之郊,韓魏之都,謂之郎睪,其大者謂之鳻鳩。

《列子》曰:邯鄲之人,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愧,[列子說符作悅。]厚賞之。

《說苑》曰: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子改鳴則可,不能改鳴,東徙猶惡子之聲也。

《續漢禮儀誌》曰: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九尺,端以鳩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所以愛民也。

《風俗通》曰:俗說高祖與項羽戰,敗於京索,遁叢薄中,羽追求之,時鳩正鳴其上,追者以鳥在無人,遂得脫,及即位,異此鳥,故作鳩杖,以賜老者。

按,少皞五鳩,鳩者聚,聚民也,周禮羅氏,獻鳩養老,漢無羅氏,故作鳩杖以扶老。

《琴操》曰:舜耕於曆山,思慕父母,見鳩與母俱飛鳴相哺食,益以感思,乃作歌。

《會稽典錄》曰:皮延,字叔然,會稽山陰人,養母至孝,居喪,有白鳩巢廬側,遂以喪終。

又曰:鄭弘遷臨淮太守,郡人徐憲,在喪致哀,白鳩巢戶側,弘舉為孝廉,朝庭稱為白鳩郎。

《廣州先賢傳》曰:頓琦,蒼梧人,至孝,母喪,琦獨身立墳,曆年乃成,居喪逾製,感物通靈,白鳩棲息廬側,見人輒去,見琦而留。

《搜神記》曰:京兆長安有張氏,獨處室,有鳩自外入,止於床,張氏祝曰:鳩來,為我禍也,飛上承塵,為我福耶,來入我懷,鳩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帶鉤,是後子孫過盛,有為必偶,貲財萬倍,蜀客賈至長安中,聞之,乃厚賂婢,婢竊鉤以與蜀客,張氏既失鉤,漸漸衰耗,而蜀客亦數罹窮厄,不為己利,或告之曰:天命也,不可以力求,於是齎鉤以反張氏,張氏複昌,故關西稱張氏傳鉤雲。

又曰:沛國戴文諶,居陽城山,有神降焉,其妻疑是妖魅,神已知之,便去,遂視作一五色鳥,白鳩數十隻後,有雲覆之,遂不見。

【詩】魏王粲詩曰:鷙鳥化為鳩,遠竄江漢邊,遭遇風雲會,讬身鸞鳳間,天姿既否戾,受性又不閑,邂逅見逼迫,俯仰不得言。

【賦】晉傅鹹班鳩賦曰:集茂樹之蔭蔚,登弱枝以容與,體鬱鬱以敷文,音邕邕而有序,情欽樂而是悅,遂籠之於前宇,爾乃飲以神泉,食之稻粱,朝憩椒塗,夕宿蘭房,時連翩於庭阿,見飛燕之頡頏,慨感物而哀鳴,聲楚切以懷傷,仰華林而矯翼,紛憎逝而高翔。

【謳】魏陳王曹植魏德論謳曰:班班者鳩,爰素其質,昔翔殷邦,今為魏出,朱目丹趾,靈姿詭類,載飛載鳴,彰我皇懿。

【論】魏陳王曹植令禽惡鳥論曰:昔荊之梟,將徙巢於吳,鳩遇之曰:子將安之,梟曰:將巢於吳,鳩曰:何去荊而巢吳乎,梟曰:荊人惡予之聲,鳩曰:子能革子之聲,則無為去荊而巢吳也,如不能革子之聲,則吳楚之民,不異情也,為子計者,莫若宛頸戢翼,終身勿複鳴也。

【序】晉阮籍鳩賦序曰:嘉平中,得兩鳩子,常食以黍稷,後卒為狗所殺,故作賦。

◇鴟

《春秋運鬥樞》曰:玉衡星散為鴟。

《爾雅》曰:鳶烏醜,其飛也翔。

《禮記》曰:前有塵埃,則載鳴鳶,[鳶鳴則將風。]

《莊子·內篇》:鴟鴉嗜鼠,{即蟲}蛆甘螮。

《鹽鐵論》曰:泰山之鴟,啄腐鼠於窮澤,非有害人也,今有司盜主財而食之,焉得若泰山之鴟乎。

《列仙傳》曰:季仲甫夜臥床上,或為鴟鳥,後至遝縣巨山上,候北風,當飛度南海,山上有羅鷹者,羅得鴟,視之仲甫也,後留更三年,自雲往昆侖山。

《東觀漢記》曰:馬援擊交趾,下潦上霧,毒氣上蒸,仰視烏鳶,跕跕墮水中。

《博物誌》曰:漢舊事,綦國送鳶卵,給太官。

【詩】魏劉楨射鳶詩曰:鳴鳶弄雙翼,飄飄薄青雲,我後橫怒起,意氣陵神仙,發機如驚焱,三發兩鳶連,流血灑牆屋,飛毛從風旋,庶士同聲讚,君射一何妍。

◇反舌

《禮記》曰:仲夏之月,反舌無聲。

《左傳》曰:郯子雲,少皞祝鳩氏,司徒也。

《易緯通卦》[《太平禦覽》九百二十三卦下有驗字。]曰:百舌者,反舌鳥也,能反覆其口,隨百鳥之音。

《風土記》曰:祝鳩反舌也。

春秋保乾[《太平禦覽》九百二十三乾下有圖字。]曰:江充之害,其萌反舌鳥入殿。

【詩】梁沈約侍宴詠反舌詩曰:假客不足觀,遺音猶可薦,幸蒙喬樹恩,得以聞高殿。

梁劉孝綽詠百舌詩曰:山人惜春暮,旭旦坐花林,複值懷春鳥,枝間弄好音,遷喬聲迥出,赴穀響幽深,下聽長而短,時聞絕複尋,孤鳴若無對,百囀似群吟,昔聞屢懽昔,今聽忽悲今,聽聞非殊異,遲暮獨傷心。

梁徐悱妻劉氏聽百舌詩曰:庭樹旦新晴,臨鏡出雕楹,風吹桃李氣,過傳春鳥聲,淨寫山陽笛,全作洛濱笙,注意歡留聽,誤令妝不成。

陳〈身甹〉使韋鼎在長安聽百舌詩曰:萬裏風煙異,一鳥忽相驚,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聲。

【賦】梁沈約反舌賦曰:谘玄造之大德,播含靈於無小,有反舌之微禽,亦班名於庶鳥,乏嘉容之可玩,因繁聲以自表,其聲也,驚詭遒囋,縈紆離亂,駢浮回合,嵒危瑣散,或發曲無漸,或收音雲半,既含意於將曉,亦流妍於始旦,雜遝逶迤,噭跳參差,攢嬌動葉,促囀縈枝,分宮析徵,萬矩千規,因風起哢,曳響生奇,對芳辰於此月,屬今餘之遒暮,倦城守之喧疲,愛田郊之閑素,眷春物而懷之,聞好音於庭樹。

梁蕭子暉反舌賦曰:彼陶嘉之盛月,氣依遲於池沼,眷霏霏之花落,愛翹翹之令鳥,無榮辱之可固,弄樞機而自表,爾其聲也,嘹唳罥結,鬱抑縈咽,繁音瑣碎,眾響攢〈山截〉,或急囀赴機,或緩引趨節,或洪纖共起,或長短俱折,意疑續而更斷,謂當舉而忽垂,聲馮林而逾厲,響因風而益危。

◇倉庚

《說文》曰:離黃,倉庚也,鳴即蠶生。

《禮記》曰:仲春之月,倉庚鳴。

《毛詩》曰: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又曰:倉庚於飛,熠燿其羽。

又曰:黃鳥於飛,集於灌木。

又,綿蠻黃鳥,止於丘阿。

又曰: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又曰:黃鳥,哀三良也,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

《詩義疏》曰:黃鳥,鸝鶹也,或謂黃栗留,幽州謂之黃鴦,或謂之黃鳥,一名倉庚,一名商庚,一名鸝黃,一名楚雀,齊人謂之摶黍,關西謂之黃鳥,常椹熟時,來在桑樹間,皆應節趣時之鳥,或謂之黃袍。

【賦】魏文帝鶯賦曰:堂前有籠鶯,晨夜哀鳴,淒若有懷,憐而賦之曰:怨羅人之我困,痛密網而在身,顧窮悲而無告,知時命之將泯,升華堂而進禦,奉明後之威神,唯今日之僥倖,得去死而就生,讬幽籠以棲息,厲清風而哀鳴。

魏王粲鶯賦曰:覽堂隅之籠鳥,獨高懸而背時,雖物微而命輕,心淒愴而湣之,日掩藹以西邁,忽逍遙而既冥,就隅角而斂翼,眷獨宿而宛頸,曆長夜以向晨,聞倉庚之群鳴,春鳴翔於南甍,戴紝集乎東榮,既同時而異憂,實感類而傷情。

晉王惲妻鍾夫人鶯賦曰:嘉京都之鶯鳥,冠群類之殊形,擢末軀於紫闥,超顯禦乎天庭,惟節運之不停,懼龍角之西頹,慕同時之逸豫,怨商風之我催。

◇鷦鷯

《爾雅》曰:桃蟲鷦,其雌鴱,俗名巧婦。

又曰:鷦鷯剖葦,[好剖葦皮,食其蟲,因名雲,江東呼為蘆虎,似雀,青班長尾鷦。]又曰:鴟鴞鸋窸。

《毛詩》曰:鴟鴞,周公救亂也,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詩義疏》曰:鴟鴞似黃雀而小,啄刺如錐,取茅為窠,以麻紩之,刺紩靴懸著樹枝,幽州為之鸋窸,或曰巧婦,或曰女匠,關西謂之蔑雀。

《毛詩》曰:肇允彼桃蟲,[今鷦鷯是也,見詩義疏。]故《爾雅》曰:桃蟲鷦也,微小黃雀,其雛化為蜩,故俗語曰:鷦鷯生蜩,焦貢《易林》,亦謂桃蟲生蜩,或雲布穀生子,鷦鷯養之。

《莊子》曰:鷦鷯巢林,不過一枝。

《說苑》曰:孟嚐君寄客於齊王,三年不見用,客反見孟嚐君曰:不知臣罪耶,君之過也,孟嚐君曰:縷因針而入,不因針而急,夫子之才必薄矣,客曰:不然,臣見鷦鷯巢於葦之苕,鴻毛著之,已建之安,工女不能為,可謂完堅矣,大風至則苕折卵破者,其所讬者使然也。

【賦】晉張華鷦鷯賦曰:何造化之多端,播群形於萬類,惟鷦鷯之微禽,亦攝生而受氣,飛不飄颺,翔不翕習,巢林不過一枝,每食不過數粒。

◇啄木

《臨海異物誌》曰:啄木大如雀,啄足皆青,毛色正青,翠鳥類也,凡與啄木異種,舌長五寸,杪有刺針。

【詩】排諧集,左氏詩曰:南山有鳥,自名啄木,饑則啄樹,暮則巢宿,無幹於人,唯誌所欲,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晉傅玄詩曰:啄木高翔鳴喈喈,飄搖林薄著桑槐,犭便猭樹間喙如錐,嚶喔嚶喔聲正悲,專為萬物作倡俳,當此之時,樂不可回。

◇鴛鴦

《歸藏》曰:有鳧鴛鴦,有雁鷫鸘。

《毛詩》曰:鴛鴦,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於萬物有道,自奉養有節,鴛鴦於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魏誌》:文帝問周宣曰:吾夢殿屋兩瓦墜地,化為鴛鴦,何也,宣對曰:後宮當有暴死者,帝曰:吾詐卿耳,宣曰:夫夢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卒,黃門令奏宮人相殺。

鄭氏婚禮謁文讚曰:鴛鴦鳥,雄雌相類,飛止相匹。

《列異傳》曰:宋康王埋韓馮夫妻,宿夕文梓生,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交頸,音聲感人。

【詩】古歌辭曰:入門時左顧,但見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音聲何噰々,鶴鳴東西廂。

晉嵇叔夜詩曰:鴛鴦於飛,肅肅其羽,嗈嗈和鳴,顧眄儔侶。

又曰:婉彼鴛鴦,戢翼而遊,俯吮綠藻,讬身洪流,朝翔素瀨,夕棲靈洲。

【賦】梁簡文帝鴛鴦賦曰:朝飛綠岸,夕歸丹嶼,顧落日而俱吟,追清風而雙舉,時排荇蒂,乍拂菱華,始臨涯而作影,遂蹙水而生花,亦有佳麗自如神,宜羞宜笑複宜嚬,既是金閨新入寵,複是蘭房得意人,見茲禽之棲宿,想君意之相親。

梁元帝鴛鴦賦曰:青田之鶴,晝夜俱飛,日南之雁,從來共歸,雙飛兮不息,自憐兮何極,一別兮經年,相去兮幾千,雄飛入玄兔,雌去往朱鳶,豈如鴛鴦相逐,俱棲俱宿,勝林鳥之同心,邁池魚之比目,朝浮兮浪華,夜集兮江沙,萍隨流而博岸,網因風而綴花,見虹梁之春色,複相鳴而戢翼,蘭渚兮相依,同盛兮同衰,魂上相思之樹,文生新市之機,金雞玉鵲不成群,紫鶴紅雉一生分,原學鴛鴦鳥,連翩恒逐君。

周庾信鴛鴦賦曰:盧姬小來事魏王,自有歌聲足繞梁,何曾織錦,未肯挑桑,終歸薄命,著罷空床,見鴛鴦之相學,還欹眠而淚落,南陽漬粉不複看,京兆新眉遂嬾約,況複雙心並翼,馴狎池籠,浮波弄影,刷羽看風,共飛詹幾,全開魏宮,俱棲梓樹,堪是韓馮,若乃韓壽欲婚,溫嶠原婦,玉台不送,胡香未有,必見此之雙飛,覺空床之難守。

陳徐陵鴛鴦賦曰:飛飛兮海濱,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織素之佳人,未若宋王之小史,含情而死,憶少婦之生離,恨新婚之無子,既交頸於千年,亦相隨於萬裏,山雞映水那相得,孤鸞照鏡不成雙,天下真成長合會,無勝比翼兩鴛鴦,觀其哢吭浮沉,輕軀瀺灂,拂荇戲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特訝鴛鴦鳥,長情真可念,許處勝人多,何時肯相厭,聞道鴛鴦一鳥名,教人如有逐春情,不見臨邛卓家女,祗為琴中作許聲。

◇鵁鶄

《爾雅》曰:鳽,鵁鶄。

《說文》曰:鵁鶄,鳽也,一曰鵁鸕,[似鳧,腳高毛冠,江東人家養之,以厭火災。]

《異物誌》曰:鵁鶄巢於高樹,生子在窟中,未能飛,皆銜其翼飛也。

【賦】晉摯虞鵁鶄賦曰:有南州之奇鳥,諒殊美而可嘉,生九皋之曠澤,遊江淮之洪波,既翦翼以就養,遂婉孌乎邦家,鵁鶄呈儀,若刻若畫,鸞頸龜背,戴玄珥白,班毛赬膺,駮羽朱掖,青不專紺,纁不擅赤,因宛點注,希稠有適,其在水也,則巧態多姿,調節柔骨,一低一仰,乍浮乍沒,或遊或舞,繽翻倏忽,若乃陽故多陰,殊方相求,見水則喜,睹火而憂。

梁簡文帝鵁鶄賦曰:飲三芝之淳露,食六草之英芳,似金沙之符采,同錦質之報章,紅毛覆臆,翠鬛垂心,浴波泳渚,浮廣戲深,臨高舞翮,映淺弄音,逐餘暉而顧景,乘清吹而微吟。

◇鸂鶒

《臨海異物誌》曰:鸂鶒水鳥,毛有五色,食短狐,其在溪中,無毒氣。

【詩】齊謝朓詠鸂鶒詩曰:蕙草含初芳,瑤池曖晚色,得廁鴻鸞影,晞光弄羽翼。

梁簡文帝詠飛來鸂鶒詩曰:飛從何處來,似出上林隈,口銜長生葉,翅染昆明苔。

【賦】宋謝惠連鸂鶒賦曰:覽水禽之萬類,信莫麗乎鸂鶒,服昭晰之鮮姿,糅玄黃之美色,命儔旅以翱遊,憩川湄而偃息,超神王以字得,不意虞人之在側,網羅幕而雲布,摧羽翮於翩翻,乖沉浮之諧豫,宛羈畜於籠樊。

◇白鷺

《爾雅》曰:鷺舂鋤。

《毛詩》:周頌曰:振鷺於飛,於彼西雝。

《詩義疏》曰:鷺,水鳥也,好而絜白,謂之白鳥,齊魯謂之舂鋤,遼東樂浪吳楊謂之白鷺,楚成王時,有朱鷺,合遝飛翔,複有赤色者,舊鼓吹音樂朱鷺曲是也。

【賦】宋謝惠連白鷺賦曰:有提樊而見獻,寔振鷺之鮮禽,表弗緇之素質,挺樂水之奇心。

【詩】陳蘇子卿鼓吹曲朱鷺詩曰:玉山一朱鷺,容與入王畿,欲向天池飲,過繞上林飛,金隄麗羽翮,丹水浴毛衣,非貪葭下食,懷恩自遠歸。

◇鸊鵜

《方言》曰:野鳧甚小,好沒水中,南楚之人,謂之鸊鵜,大者謂之鶻蹄。

《爾雅》曰:鵜鴮鸅。

【賦】晉張望鸊鵜賦曰:餘睹鸊鵜之為鳥也,形濬叢蔑,尾翮燋陋,樂水以遊。隨波淪躍,汎然任性,而無患也,惟鸊鵜之小鳥,讬川湖以繁育,翩舒翮以和鳴。匪窘惕於籠畜,瀺灂池沼,容與河洲,翔而不淹,集而不留,值汙則止,遇澤則遊,淪潭裏以銜魚,躍浪表而相求,萃不擇渠,娛不擇川,隨風騰起,與濤回旋,沉竄則足撥圓波,浮泳則臆排微漣,率性命以閑放,獨遨逸而獲全。

◇鷗

《說文》曰:鷗,水鴞也。

倉頡解詁曰:鷖,鷗也。

《山海經》曰:玄股國,其人食鷗。

《列子》曰:海上之人好鷗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之至者,百數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好,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鷗鳥舞而不下。

《南越誌》曰:江鷗,一名海鷗,在漲海中,隨潮上下,常以三月風至,乃還洲嶼,頗知風雲,若群飛至岸,渡海者以此為候。

【詩】梁何遜詠白鷗詩曰:可憐雙白鷗,朝夕水上遊,何言異棲鳥,雌住雄不留,孤飛出浦漵,獨宿下滄洲,東西從此去,影響絕無由。

◇鵬

《莊子》曰:北溟有魚,其名曰鯤,化而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將徙於南溟,南溟者,天池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

《幽明錄》曰:楚文王好獵,有人獻一鷹,王見爪距殊常,故為獵於雲夢,毛群羽族爭噬搏,此鷹瞪目遠瞻雲際,俄有一物,凝翔鮮白,不辨其形,鷹便竦翮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墮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鳥墮地,度其兩翅,廣數十裏,時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文王乃厚賞之。

《異類傳》曰:漢武帝時,西域獻黑鷹,得鵬雛,東方朔識之。

【賦】晉賈彪鵬賦曰:餘覽張茂先鷦鷯賦,以其質微處藝,而偏於受害,愚以為未若大鵬,棲形遐遠,自育之全也,此固禍福之機,聊賦之雲,歎大鈞之播物,啟塊化於天壤,嘉有鵬之巨鳥,攝元氣之誇象,揭宇內之逼隘,遵四荒以汎蕩。

【讚】晉阮修大鵬讚曰:蹌蹌大鵬,誕自北溟,假精靈鱗,神化以生,如雲之翼,如山之形,海運水擊,扶搖上征。

◇精衛

《山海經》曰:炎帝之女,名曰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反,是為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

【讚】晉郭璞精衛讚曰:炎帝之女,化為精衛,沉形東海,靈爽西邁,乃銜木石,以填攸害。

◇翡翠

《爾雅》曰:翠,鷸也。

倉頡解詁曰:鷸,翠別名也。

《說文》曰:翡,赤雀,翠,青雀也。

《周書》曰:成王時,蒼梧獻翡翠。

《孝經援神契》曰:神靈滋液,則翠羽曜。

《離騷》曰:翾飛兮翠曾,[曾舉。]

又曰:翡帷翠幬。

《漢書》曰:尉佗獻文帝翠鳥千。

又曰:燕刺王旦,郎中侍從,貂羽黃金附蟬,[翠羽飾冠。]

《廣誌》曰:翡色赤,翠色紺,皆出交州興古縣。

吳錄,薛綜上疏曰:日南遠致翡翠,充備寶玩。

徐廣車服注曰:天子輅金根車翠羽蓋,皇後首飾步搖,八雀九華,加翡翠。

楊孝元[原訛先,據本書九十一卷孔雀篇改。]交趾《異物誌》曰:翠鳥先高作巢,及生子,愛之,恐墮,稍下作巢,子生毛羽,複益愛之。又更下巢也。

【詩】後漢蔡邕翠鳥詩曰:庭陬有若留,綠葉含丹榮,翠鳥時來集,振翼脩容形,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

【賦】梁江淹翡翠賦曰:彼一鳥之奇麗,生金洲與炎山,映銅陵之素氣,灌碧磴之紅泉,斂慧性及馴心,騫赬翼與青羽,終絕命於虞人,充南賝於內府,備寶帳之光儀,登美女之麗飾,雜白玉而成文,糅紫金而為色,專妙采於五都,擅精華於八極。

【讚】晉郭璞翠讚曰:翠雀麇鳥,越在南海,羽不供用,肉不足宰,懷璧其罪,賈害以采。

◇服鳥

盛弘之《荊州記》曰:巫縣有鳥,如雌雞,其名為鴞,楚人謂之服。

【賦】漢賈誼服鳥賦曰:誼為長沙王傅三年,有服飛入誼舍,止於坐隅,服似鴞,不祥鳥也,誼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而為賦以自廣,其辭曰:單閼之歲,孟夏庚子,鵩集於舍,止於坐隅,貌甚閑暇,異物來萃,私怪其故,發書占之,讖言其度,曰:野鳥入室,主人將去,請問於鵩,餘去何之,鵩乃歎息,口不能言,請對以臆,曰:萬物變化,固無休息,斡流而遷,或推而還,沕穆無窮,胡可勝言,斯遊遂成,卒被五[原訛正,據馮校本改。]刑,傅說胥靡,乃相武丁,夫禍之與福,何以糾纏,命不可說,孰知其極,雲蒸雨降,糾錯相紛,大鈞播物,坱圠無垠,且夫天地為爐,造化為工,陰陽為炭,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安有常則。

漢孔臧鴞賦曰:季夏庚子,思遁靜居,爰有飛鴞,集我屋隅,異物之來,吉凶之符,觀之歡然,覽考經書,在德為祥,棄常為妖,尋氣而應,天道不逾,昔在賈生,有識之士,忌茲服鳥,卒用喪己,谘我令考,信道執真,變怪生家,謂之天神,禍福無門,唯人所求,聽天任命,慎厥所脩,棲遲養誌,老氏之疇,時去不索,時來不逆,庶幾中庸,仁義之宅,何思何慮,自令勒劇。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