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 作者:歐陽詢年代:唐代1339   

《藝文類聚》正文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遊覽

◇遊覽

《家語》曰:孔子北遊,登農山,子路子貢顏回侍,孔子四望,喟然歎曰:二三子各言爾誌。

《穆天子傳》曰:天子遂襲昆侖之丘,遊軒轅之宮,眺望鍾山之嶺,玩帝者之寶。勒石王母之山,紀跡玄圃之上,乃取其嘉木豔草,奇鳥怪獸,玉石珍瑰之器,重膏銀燭之寶。

又曰:天子北昇於舂山之上,以望四野,舂山是惟天下之高山也,天子五日觀於舂山之上。

《史記》曰:始皇三十七年,上會稽山,望於南海,立石刻,頌秦德,還過吳,從江乘渡,傍海上,北至琅邪。

又曰:太史公登會稽山,探禹穴,登姑蘇,望五湖。

《莊子》曰:莊子與惠子遊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莊子》曰:子非我,焉知吾不知魚之樂也。

《楚辭》曰: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發。

又曰: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楊兮浩蕩,日將暮兮悵忘歸,遺極浦兮悟懷。

《韓詩外傳》曰:齊景公遊於牛山,而北望齊曰:美哉國乎,鬱鬱蓁蓁。

《淮南子》曰:所謂樂者,遊雲夢,陟高丘,耳聽九韻六莖,口味煎熬芬芳,馳騁夷道,釣射鷫鸘,之謂樂乎。

《戰國策》曰:昔楚王登彊台而望崇山,左江右湖,以臨方湟,[馮校本作淮。]其樂忘死。

《說苑》曰:齊景公遊海上,樂之,六月不歸。

又曰:楚昭王欲之荊台遊,司馬子綦進諫曰:荊台之遊,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獵山,下臨方淮,其樂使人遺老而忘死。

《新序》曰:晉平公遊西河,中流而歎曰:嗟乎,安得賢士,與共此樂乎。

《列女傳》曰:楚昭王燕遊,蔡姬在左,越姬參乘,王親乘駟以逐,登附莊之台,以望雲夢之囿,乃顧謂二女曰:樂乎,吾原與子生若此。

《世說》曰:過江諸人,每暇日,輒相要出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

【詩】古詩曰: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魏文帝在孟津詩曰:良辰啟初節,高會構歡娛,清歌發妙曲,樂正奏笙竽,曜靈忽西邁,炎燭繼望舒,翊日浮黃河,長驅旋鄴都。

又銅雀園詩曰:朝遊高台觀,夕宴華池陰,大酋奉甘醪,獸人獻嘉禽,齊倡發東舞,秦箏奏西音,飛鳥翻翔舞,悲鳴集北林,樂極哀情來,憀恨摧肝心。

又於清河作詩曰:方舟戲長水,澹澹自浮沉,弦歌發中流,悲風漂餘音。

魏王粲詩曰: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四望無煙火,但見林與丘,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萑蒲竟廣澤,葭葦夾長流,遊客多悲傷,淚下不可收,朝入譙郡界,曠然消人憂,詩人美樂土,雖客猶原留。

又詩曰:日暮遊西園,冀寫憂思情,曲池揚素波,列樹敷丹榮,上有特棲鳥,懷春向我鳴。

又詩曰:吉日簡清時,從君出西園,方軌策良馬,並驅厲中原,北臨清漳渚,西看柏楊山,回翔遊廣囿,逍遙波水間。

又詩曰:列車息眾駕,相伴綠水湄,幽蘭吐芳烈,芙蓉發紅暉,百鳥何繽翻,振翼群相追,投網引潛鯉,強弩下高飛,白日已西邁,歡樂忽忘歸。

魏陳琳詩曰:高會時不娛,羈客難為心,{殷心}懷從中發,悲感激清音,投觴罷歡坐,逍遙步長林,蕭蕭山穀風,黯黯天路陰,惆悵忘旋反,歔欷涕霑襟。

又詩曰:節運時氣舒,秋風涼且清,閑居心不娛,駕言從友生,翱翔戲長流,逍遙登高城,東望看疇野,回顧覽園庭,嘉木凋綠葉,芳草纖紅榮,騁哉日月逝,年命將西傾,建功不及時,鍾鼎何所銘,收念還房寢,慷[原作恍,據馮校本改。]慨詠墳經,庶幾及君在,立德垂功名,晉陸機遨遊出西城詩曰:遨遊出西城,按轡循都邑,逝物隨節改,時風肅且熠,遷化有常然,盛衰自相襲,靡靡年時改,苒苒老已及,行矣勉良圖,使爾脩名立。

晉棗據詩曰: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延首觀神州,回精眄曲阿,芳林挺脩幹,一歲再三花,何以濟不朽,噓吸漱朝霞,重岩吐神氵霤,傾觴挹湧波,恢恢大道間,人事足為多。

晉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曰:重城結曲阿,飛宇起層樓,累棟出雲表,嶢蘖臨太虛,高軒啟朱扉,回望暢八隅,西瞻岷山嶺,珪瓘似荊巫,蹲鴟蔽地生,原隰殖嘉蔬,雖遇堯湯世,民食恒有餘,鬱鬱小城中,岌岌百族居,街術紛綺錯,高甍夾長衢,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

晉陸衝詩曰:命駕遵長塗,綿邈塗難尋,我行一何艱,山川阻且深,洿澤無夷軌,重巒有曾陰,零雨淹中路,玄雲蔽高岑,俯悼孤行獸,仰歎偏翔禽,空穀回悲響,流風漂哀音。

又詩曰:肆觀野原外,放心希大和,景嶽造天漢,豐林冒重阿,清芬乘風散,豔藻映淥波。

宋江夏王義恭登景陽樓詩曰:丹墀設金屏,瑤榭陳玉床,溫宮冬開燠,清殿夏含霜,弱蕊布遐馥,輕葉振遠芳,彌望少無際,肆睇周華疆,象闕對馳道,飛廉矚方塘,邸寺送暉曜,槐柳自成行,通川溢輕艫,長術盈方箱,顧此爝火微,胡顏廁天光。

又彭城戲馬台集詩曰:騁騖辭南京,弭節憩東楚,懿蕃重遐望,興言集僚侶,於役未雲淹,時遷變淳暑,眷戀江水流,回首獨延佇。

宋袁淑登宣城郡詩曰:悵焉訊舊老,茲前乃楚居,十代闕州記,百祀絕方書。

宋顏延之罷郡還與張湘川登巴陵城樓詩曰:江漢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三湘淪洞庭,七澤藹荊牧,淒矣自遠風,傷哉千裏目,萬古陳往還,百代勞起伏。

又登景陽樓詩曰:風觀要春景,月榭迎秋光,沿波被華若,隨山茂貞芳。

宋鮑昭行樂[本集作藥。]至城東橋詩曰:迅風首旦發,平路寒飛塵,擾擾遊官子,營營市井民,懷金近從利,撫劍遠辭親,爭知萬裏途,各事百年身。

宋謝瞻遊西池詩曰:逍遙越郊肆,原言屢經過,回阡被陵闕,高台眺飛霞,惠風蕩繁囿,白雲屯曾阿,褰裳順蘭沚,徙倚引芳柯,美人愆歲月,遲暮獨如何。

宋謝靈運晚出西射堂詩曰:步出西掖門,遙望城西岑,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曉霜楓葉丹,夕曛嵐氣陰,節往慼不淺,感來恨已深,羈雌戀舊侶,迷鳥懷故林,含情尚勞愛,如何離賞心,撫鏡華緇賓,[《文選》二十二作鬢。]攬帶緩促衿,安排徒空言,幽獨賴鳴琴。

又登池上樓詩曰:殉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於今。

又登江中孤嶼詩曰:江南倦曆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回,尋異景不延,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又東山望海詩曰:開春獻初歲,白日出悠悠,蕩誌將愉樂,瞰海庶忘憂,策馬步蘭皋,緤控息椒丘,采蕙遵大薄,搴若履長洲,白華縞陽林,紫虈曄春流,非徒不弭忘,覽物情彌遒,萱蘇始無慰,寂寞終可求。

又初往新安至桐廬口詩曰:絺綌雖淒其,授衣尚未至,感節良已深,懷古徒役思,不有千裏棹,孰申百代意,遠協尚子心,遙得許生忌,既及冷風善。又即秋水駚,江山共開曠,雲日相照媚,景夕群物清,對玩鹹可喜。

宋謝莊遊豫章西山觀洪崖井詩曰:幽原平生積,野好歲月彌,舍簪神區外,整褐靈鄉垂,林遠炎天隔,山深白日虧,遊陰騰鵠嶺,飛清起鳳池,隱曖鬆霞被,容與澗煙移,將遂丘中性,結駕終在斯。

齊謝朓和徐勉出新林渚詩曰:宛洛佳遨遊,春色滿皇州,結軫青郊路,回瞰滄江流,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桃李成蹊徑,桑榆蔭道周。

又遊東田詩曰: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遠樹曖芊芊,山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梁簡文帝仰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詩曰:帝景風雨中,層闕煙霞浮,玉署清餘熱,金城含暮秋,水光淩卻敵,槐影帶重樓。

又薄晚逐涼北樓回望詩曰:平衢望如掌,曾雉曖相連,斷雲留去日,長山減半天,戲鳧乘洑下,漁舟冒浪前。

又大同八年秋九月詩曰:大君重九節,下輦上林中,酒闋嘉宴罷,車騎各西東,時餘守西掖,脂車歸北宮,車分獨坐道,扇拂冶城風,落照巉中滿,浮煙槐外通,長樂含初紫,安榴坼晚紅。

又大同九年秋七月詩曰:高樓辟左扇,回望依蘭橈,晚風颻颺來,落照參差好。

又登錦壁詩曰:孫生酸棗寺,王子枝江樓,何如登石鏡,因閑猶豫遊。

又應令詩曰:蠡浦急兮川路長,白雲重兮出帝鄉,平原忽兮遠極目,江甸阻兮羈心傷,樹廬嶽兮高且峻,瞻泒水兮去泱泱,遠煙生兮含山勢,風散花兮傳馨香,臨清波兮望石鏡,瞻鶴嶺兮睇仙裝,望邦畿兮千裏曠,悲遙夜兮九回腸,顧龍樓兮不可見,徒送目兮淚霑裳。

梁元帝出江陵縣還詩曰:遊魚迎浪上,雊雉向林飛,遠村雲裏出,遙舡天際歸。又詩曰:朝出屠羊縣,夕反仲宣樓,水滿還侵岸,沙盡稍開流。

又登江州百花亭懷荊楚詩曰:目極才千裏,何由望楚津,落花灑行路,垂楊拂砌塵,柳絮飄春雪,荷珠漾水銀,試酌新清酒,遙勸陽台人。

梁昭明太子示雲麾弟詩曰:白雲飛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風舉,山萬仞兮多高峰,流九派兮饒汪渚,上岧嶢兮乃逼天,下微濛兮後興雨,實覽曆兮此名地,故遨遊兮茲勝所,爾登涉兮一長望,理化顧兮忽憶予,想玉顏兮在目中,徒踟躕兮增延佇。

梁沈約登高望春詩曰:登高眺京洛,街巷何紛紛,回首望長安,城闕鬱盤桓,齊童躡珠履,趙女楊翠翰,春風搖雜樹,葳蕤綠且丹,寶瑟玫瑰柱,金羈玳瑁鞍,淹留宿下蔡,置酒過上蘭,日出照鈿黛,風過動羅紈。

又秋晨羈怨望海思歸詩曰:分空臨澥霧,披遠望滄流,八桂曖如畫,三桑眇若浮,煙極希丹水,月表望青丘。

梁劉孝威登覆舟山望湖北詩曰:紫川通太液,丹岑聯少華,堂皇更隱映,鬆灌雜交加,荇浦浮新葉,漁舟繞落花,浴童爭淺岸,漂女擇平沙,極望傷春目,回車歸狹邪。

又出新林詩曰:芒山眡洛邑,函穀望秦京,遙分承露掌,遠見長安城,故鄉已可識,遊子必勞情,霧罷前村見,風息湧川平,坐觀暮潮落,漸見夕煙生,無由一羽化,徒想風禦輕。

梁劉孝標江州還入石頭詩曰:鼓枻浮大川,延睇洛城觀,洛城何鬱鬱,杳與雲霄半,前望蒼龍門,斜瞻白鶴館,槐垂禦溝道,柳綴金隄岸,迅馬晨風趨,輕輿流水散,高歌梁塵下,瑟荊禽亂,我思江海遊,曾無朝市玩,忽寄靈台宿,空軫及關歎,仲子入南楚,伯鸞出東漢,何能棲樹枝,取斃王孫彈。

梁蕭子範東亭極望詩曰:晚流稍東急,暝景促西暉,水鳥銜魚望,蓮舟拂芰歸,郊原共超遠,林野雜依菲,從君采蘿葛,寧複想輕肥。

梁蕭子暉應教使客春遊詩曰:上林看草色,河橋望日暉,洛陽城閉晚,金鞍橫路歸。

梁蕭子雲落日郡西齋望海山詩曰:漁舟暮出浦,漢女采蓮歸,夕雲向山合,水鳥望田飛,蟬鳴早秋至,蕙草無芳菲,故隱天山北,夢想日依依。

梁吳筠登鍾山宴集望西靜壇詩曰:客思何以緩,春郊滿初律,高車陸離至,駿騎差池出,寶碗汎蓮花,珍杯食竹實,才勝商山四,文高竹林七,複望子喬壇,金繩蘊綠帙,風雲生屋宇,芝英被仙室,方隨鳳皇去,悠然駕白日。

又迎柳吳興道中詩曰:團團日西靡,客念已蹉跎,長風倒危葉,輕練網寒波,白雲光采麗,青鬆意氣多,所言飽恩德,忘我北山蘿。

梁庾肩吾登城北望詩曰:誓師屠六郡,登城望九顒,山沉黃霧裏,地盡黑雲中,霜戈曜壟日,哀笳斷寒風。

又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詩曰:維城寄右戚,巡警屬勤王,南瞻通灞岸,北眺指橫芒,入漢飛延閣,臨雲出建章,步逐天津遠,城隨秋夜長,露槐落金氣,風寮上巉涼。

又暮遊山水賦韻得磧應令詩曰:餘春屬清夜,西園恣遊曆,入徑轉金輿,開橋通畫鷁,細藤初上楥,新流漸涵磧,雲峰沒城柳,電影開岩壁。

又和晉安王薄晚逐涼北樓回望詩曰:向夕紛喧屏,追涼飛觀中,樹隱臨城日,窗含度水風,遙天如接岸,遠帆似淩空,陪文慚宋玉,徒等侍蘭宮。

梁王僧孺落日登高詩曰:憑高且一望,目極不能舍,東北指青門,西南見白社,軫軫河梁上,紛紛渭橋下,爭利亦爭名,驅車複驅馬,寧訪蓬蒿人,誰憐寂寞者。

又至牛渚憶魏少英詩曰:楓林曖似畫,沙岸靜如掃,空籠望玄石,回斜見危島,綠草間遊蜂,青葭集輕鴇,徘徊洞初月,侵淫潰春澇,非原歲物華,徒用風光好。

梁王筠和衛新渝侯巡城詩曰:閶闔曖已昏,鉤陳杳將暮,棲鳥城上反,晚雀林中度,閣道趨文昌,禁兵連武庫,銅烏迎早風,金掌承朝露,罘罳分曉色,睥睨生秋霧。

梁劉綏和晚日登樓詩曰:所以登台榭,正重接煙霞,長虹觸欄斷,歸鳥避空斜,俯巢窺瞑宿,臨樹摘高花,百雉時方晚,九層光尚賒。

梁宗懍和歲道寒望詩曰:旅騎出平原,鉦鐃遍野喧,接裏開都邑,連車駐小門,稻車回故塢,獵馬轉新村,古碑空戴石,山龕未上幡,所言春不至,未有桃花源。

北齊劉逖秋朝野望詩曰:駐車憑險岸,飛蓋曆平湖,菊寒花稍發,蓮秋葉漸枯,向浦低行雁,排空轉噪烏,若將君共賞,何處減城隅。

陳陰鏗和登百花亭懷荊楚詩曰:江陵一柱觀,尋陽千裏潮,風煙望似接,川路恨成遙,落花輕未下,飛絲斷易飄,藤長還依格,荷生不避橋,陽台可憶處,唯有暮將朝。

又登武昌岸望詩曰:遊人試曆覽,舊跡但丘墟,巴水縈非字,楚山斷類書,荒城高仞落,古柳細條疏,湮蕪遂若此,當不為能居。

又和侯司空登樓望鄉詩曰:懷土臨霞觀,思歸想石門,瞻雲望鳥道,對柳憶家園,寒田獲裏靜,野日燒中昏,信美今何益,傷心自有源。

陳張正見遊龍首城詩曰:關外山川闊,城隅塵霧浮,白雲凝絕嶺,滄波間斷洲,四麵觀長薄,千裏眺平丘,河津無桂樹,樽酒自淹留。

又隨江總秋日登廣州城南樓詩曰:秋城韻晚笛,危榭引清風,遠氣疑埋劍,驚禽似避弓,海樹一邊出,山雲四麵通,野火初煙細,新月半輪空,塞外離群鳥,顏鬢早如蓬,徒懷建鄴水,複想洛陽宮,不及孤飛雁,獨在上林中。

【賦】後漢班彪遊居賦曰:夫何事於冀州,聊讬公以遊居,曆九土而觀風,亦慚人之所虞,遂發軫於京洛,臨孟津而北厲,想尚甫之威虞,號蒼兕而明誓,既中流而歎息,美周武之知性,謀人神以動作,享烏魚之瑞命,瞻淇澳之園林,美綠竹之猗猗,望常山之瓘瓘,登北嶽而高遊,嘉孝武之乾乾,親飾躬於伯姬,建封禪於岱宗,瘞玄玉於此丘,遍五嶽與四瀆,觀滄海以周流,鄙臣恨不及事,陪後乘之下僚,今匹馬之獨征,豈斯樂之足娛,且休精於敝邑,聊卒歲以須臾。

魏陳王曹植節遊賦曰:覽宮宇之顯麗,實大人之攸居,建三台於前處,飄飛陛以淩虛,連雲閣以遠徑,營觀榭於城隅,亢高軒以迥眺,緣雲霓而結疏,仰西嶽之崧岑,臨漳滏之清渠,觀靡靡而無終,何眇眇而難殊,亮靈後之所處,非吾人之所廬,於是仲春之月,百卉叢生,萋萋藹藹,翠葉朱莖,竹林青蔥,珍果含榮,凱風發而時鳥讙,微波動而水蟲鳴,感氣運之和潤,樂時澤之有成,遂乃浮素蓋,禦驊騮,命友生,攜同儔,誦風人之所歎,遂駕言而出遊,步北園而馳騖,庶翱翔以寫憂,望洪池之滉漾,遂降集乎輕舟,沉浮蟻於金罍,行觴爵於好仇,絲竹發而響厲,悲風激於中流,且容與以盡觀,聊永日而忘愁,嗟羲和之奮策,怨曜靈之無光,念人生之不永,若春日之微霜,諒遺名之可紀,信天命之無常,愈誌蕩以淫遊,非經國之大綱,罷曲宴而旋服,遂言歸乎舊房。

又感節賦曰:攜友生而遊觀,盡賓主之所求,登高墉以永望,冀銷日以忘憂,欣陽春之潛潤,樂時澤之惠休,望候雁之翔集,想玄鳥之來遊,嗟征夫之長勤,雖處逸而懷愁,懼天河之一回,沒我身乎長流,豈吾鄉之足顧,戀祖宗之靈丘,惟人生之忽過,若鑿石之未曜,慕牛山之哀泣,懼平仲之我笑,折若華之翳日,庶朱光之長炤,原寄軀於飛蓬,乘陽風而遠飄,亮吾誌之不從,乃拊心以歎息,青雲鬱其西翔,飛鳥翩而上匿,欲縱體而從之,哀予身之無翼,大風隱其四起,揚黃塵之冥冥,野獸驚以求群,草木紛其揚英,見遊魚之涔灂,感流波之悲聲,內紆曲而潛結,心怛惕以中驚,匪榮德之累身,恐年命之早零,慕歸全之明義,庶不忝乎所生。

魏楊脩節遊賦曰:爾乃息偃暇豫,攜手同征,遊乎北園,以娛以逞,欽太皞之統氣,樂乾坤之布靈,誕煙煴之純和,百卉挺而滋生,穀風習以順時,橈百物而有成,行中林以彷徨,玩奇樹之抽英,或素華而雪朗,或紅彩而發赬,綠葉幽蒂,紫柯朱莖,楊柳依依,鍾龍蔚青,紛灼灼以舒葩,芳馥馥以播馨,嗟珍果之叢生,每異類而絕形,稟衝和以固植,信能實而先榮,於是回旋詳觀,目周意倦,禦於方舟,載笑載言,仰溯涼風,俯濯纖腕,極歡欣以從容,乃升車而來反。

【歎】晉石崇思歸歎曰:登城隅兮臨長江,極望無涯兮思填胸,魚瀺灂兮鳥繽翻,澤雉遊梟兮戲中園,秋風厲兮鴻雁征,蟋蟀嘈嘈兮晨夜鳴,落葉飄兮枯枝竦,百草零兮覆畦壟,時光逝兮年易盡,感彼歲暮兮悵自湣,廓羈旅兮滯野都,原禦北風兮忽歸徂,惟金石兮幽且清,林鬱茂兮芳卉盈,玄泉流兮縈丘阜,閣館蕭寥兮蔭叢柳,吹長笛兮彈五弦,高歌淩雲兮樂餘年,舒篇卷兮與聖談,釋冕投紱兮希彭聃,超逍遙兮絕塵埃,福亦不至兮禍不來。

【書】魏應璩與滿公琰書,徒恨宴樂始酣,白日傾夕,驪駒就駕,意不宣展,追惟耿介,迄於明發,適欲遣書,會承來命,知諸君子,複有漳渠之會,西有伯陽之觀,北有曠野之望,高榭翳朝雲,文禽蔽綠水,沙場夷敞,清風肅穆,是泉台之樂也,得無流而不反乎,適有事務,須自經營,不獲侍坐,良增悒悒。

又與從弟君胄書曰:間者北遊,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風伯掃除,雨師灑道,按轡清路,周望山野,亦既至止,酌彼春酒,接武茅茨,棟過大廈,獻寸肴脩,味逾方丈,逍遙陂塘之上,吟詠花柳之下,結春芳以崇珮,折若華以翳日,弋下高雲之鳥,餌出深川之魚,蒲菹讚善,便螺稱妙,何其樂哉,雖仲尼忘味於虞韶,楚人流遯於荊台,無以過也,班嗣之書,信不虛矣,未還京都,塊然獨處,營宅濱洛,困於囂塵,思樂汶上,發於寤寐,昔伊尹輟耕,郅惲放羊,思致君於有虞,濟蒸民於塗炭,而吾方欲執耒於山陽,沉緡於丹水,知其不如古人遠矣,然山甫不貪天地之樂,曾參不慕晉楚之富,亦其誌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正文
卷一·天部上 卷二·天部下 卷三·歲時上 卷四·歲時中 卷五·歲時下 卷六·地部、州部、郡部 卷七·山部上 卷八·山部下、水部上 卷九·水部下 卷十·符命部 卷十一·帝王部一 卷十二·帝王部二 卷十三·帝王部三 卷十四·帝王部四 卷十五·後妃部 卷十六·儲宮部 卷十七·人部一 卷十八·人部二 卷十九·人部三 卷二十·人部四 卷二十一·人部五 卷二十二·人部六 卷二十三·人部七 卷二十四·人部八 卷二十五·人部九 卷二十六·人部十 卷二十七·人部十一 卷二十八·人部十二 卷二十九·人部十三 卷三十·人部十四 卷三十一·人部十五 卷三十二·人部十六 卷三十三·人部十七 卷三十四·人部十八 卷三十五·人部十九 卷三十六·人部二十 卷三十七·人部二十一 卷三十八·禮部上 卷三十九·禮部中 卷四十·禮部下 卷四十一·樂部一 卷四十二·樂部二 卷四十三·樂部三 卷四十四·樂部四 卷四十五·職官部一 卷四十六·職官部二 卷四十七·職官部三 卷四十八·職官部四 卷四十九·職官部五 卷五十·職官部六 卷五十一·封爵部 卷五十二·治政部上 卷五十三·治政部下 卷五十四·刑法部 卷五十五·雜文部一 卷五十六·雜文部二 卷五十七·雜文部三 卷五十八·雜文部四 卷五十九·武部 卷六十·軍器部 卷六十一·居處部一 卷六十二·居處部二 卷六十三·居處部三 卷六十四·居處部四 卷六十五·產業部上 卷六十六·產業部下 卷六十七·衣冠部 卷六十八·儀飾部 卷六十九·服飾部上 卷七十·服飾部下 卷七十一·舟車部 卷七十二·食物部 卷七十三·雜器物部 卷七十四·巧藝部 卷七十五·方術部 卷七十六·內典上 卷七十七·內典下 卷七十八·靈異部上 卷七十九·靈異部下 卷八十·火部 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 卷八十二·草部下 卷八十三·寶玉部上 卷八十四·寶玉部下 卷八十五·百穀部、布帛部 卷八十六·果部上 卷八十七·果部下 卷八十八·木部上 卷八十九·木部下 卷九十·鳥部上 卷九十一·鳥部中 卷九十二·鳥部下 卷九十三·獸部上 卷九十四·獸部中 卷九十五·獸部下 卷九十六·鱗介部上 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卷九十八·祥瑞部上 卷九十九·祥瑞部下 卷一百·災異部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