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唐虞之世,辭未極文,而皋陶讚雲∶“罪疑惟輕,功疑惟重”。益陳謨雲∶“滿招損,謙受益。”豈營麗辭,率然對爾。《易》之《文》、《係》,聖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則句句相銜;龍虎類感,則字字相儷;乾坤易簡,則宛轉相承;日月往來,則隔行懸合;雖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於詩人偶章,大夫聯辭,奇偶適變,不勞經營。自揚馬張蔡,崇盛麗辭,如宋畫吳冶,刻形鏤法,麗句與深采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至魏晉群才,析句彌密,聯字合趣,剖毫析厘。然契機者入巧,浮假者無功。
大自然賦予萬物的形體,必然是成雙成對;這種自然規律所起的作用,使事物不可能孤獨形成。經由人心產生的作品,作者對各種思慮的安排處理,要使得前後上下配置適當,自然就形成了對句。唐堯虞舜時期的作品,雖然還未充分講究文采,可是皋陶在讚助舜帝的話中就講到:“罪過有疑問要從輕處理,功勞有疑問應從重獎勵。”益向舜陳說謀議中也講到:“自滿必帶來損害,謙虛必受到益處。”這豈是有意製造對偶?隻是隨意講出,自然成對。《周易》中的《文言》、《係辭》,是經聖人精思寫成的。《乾卦》中講“元、亨、利、貞”的一段,是句句排偶;講“雲從龍、風從虎”等同類相感的話,則字字相對;講乾易坤簡的道理,就婉轉曲折相對;講“日往則月來”等,便和“寒往則暑來”等遙相對應:這些論述的字句變化雖然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對是一致的。至於《詩經》中的詩篇,春秋時期各國大夫的應對辭令,其對句和散句都是隨著不同的內容在變化,並非可以安排。到漢代揚雄、司馬相如、張衡、蔡邕等傑出的作者,特別愛好駢儷;他們的作品,有如古代宋國的繪畫,吳國的冶鑄,在作品上精雕細刻,使駢偶句子和豐富的文采交相輝映,相對的意義和高雅的韻味並駕齊驅。到魏晉時期的作者們,造句更為精密,對字偶意,推敲得細致入微。但對偶得當者達於精巧,濫湊浮華者便無成效。
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事對者,並舉人驗者也;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長卿《上林賦》雲:“修容乎禮園,翱翔乎書圃。”此言對之類也。宋玉《神女賦》雲∶“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麵,比之無色。”此事對之類也。仲宣《登樓》雲∶“鍾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此反對之類也。孟陽《七哀》雲∶“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對之類也。凡偶辭胸臆,言對所以為易也;征人資學,事對所以為難也;幽顯同誌,反對所以為優也;並貴共心,正對所以為劣也。又以事對,各有反正,指類而求,萬條自昭然矣。
對偶的格式,約有四種:言對是易對的,事對是難對的,反對是好對,正對是劣對。所謂“言對”,隻是文辭上的對偶;所謂“事對”,是用兩種前人故實組成的對偶;所謂“反對”,是事理相反而旨趣相合的對偶;所謂“正對”,是事雖有異而意義相同的對偶。如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所說:“(帝王)應用《禮》來修飾容儀,在《書》中遨遊學習。”這就屬於言對一類。宋玉《神女賦》中所說:“毛嬙遮上衣袖,不足法式;西施掩住麵容,比之遜色。”這就屬於事對一類。王粲《登樓賦》中所說:“鍾儀被囚禁在晉國,仍然彈奏楚聲;莊易做高官於楚國,病中仍發出越吟。”這就屬於反對一類。張載在《七哀》詩中所說:“漢高祖懷念家鄉枌榆,光武帝思念家鄉白水。”這就屬於正對一類。這幾種對偶中,司馬相如的對句隻由內心組辭而成,所以言對比較易作;宋玉是征引前人故實成對,所以事對比較難作;王粲是用被囚和官顯兩種相反的人來說明“人情同於懷土”,所以反對是較好的;張載的出句和對句都是說帝王懷鄉,所以正對是較差的。無論言對事對,都各有反正兩種,照此推究,各種對偶的類型就很清楚了。
張華詩稱∶“遊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劉琨詩言:“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
張華的《雜詩》中說:“遠遊的雁並翅飛翔,歸來的鴻連翼而飛。”劉琨的《重贈盧諶》詩中說:“孔子聽說獲麟而悲傷,孔丘因魯國打獵獲麟而哭泣。”這種重複,就是對偶中多餘的枝指了。因此,真正美好的言對,以精巧為貴;高明的事對,必求其恰當。如以兩事相對,而優劣不相稱,就如駕車,左邊是良馬而右邊是劣馬。若所寫事物是孤立的,沒有什麼和它相對,就像隻有一足的夔跳著走路了。即使有了對偶,但沒有奇異的同類,缺乏特殊的文采,寫得平平常常,就會讓讀的人昏昏欲睡。所以,必須做到事理圓合,對偶精密,有如雙雙璧玉的章采;並交錯運用偶句和散句,就像用各種不同的佩玉加以調節,這就是完美的儷辭了。按照這種要求來思考,運用對偶的道理自然就清楚了。
是以言對為美,貴在精巧;事對所先,務在允當。若兩言相配,而優劣不均,是驥在左驂,駑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與相偶,是夔之一足,趻踔而行也。若氣無奇類,文乏異采,碌碌麗辭,則昏睡耳目。必使理圓事密,聯璧其章。迭用奇偶,節以雜佩,乃其貴耳。類此而思,理斯見也。
總結:
讚曰∶
事物本身自然成雙,文辭也往往俱有對偶。創作中能上下左右兼顧,偶辭的精巧及其所含意味就能同時得到表現。
體植必兩,辭動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載。
這種對偶像光彩的並蒂鮮花,具有明淨的千姿百態。對偶句和單句都加潤飾,就如那兼有各色玉器的雜佩。
炳爍聯華,鏡靜含態。玉潤雙流,如彼珩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