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薛公以齊為韓、魏攻楚,又與韓、魏攻秦,而籍兵乞食於西周。韓慶為西周謂薛公曰:“君以齊為韓、魏攻楚,九年而取宛、葉以北以強韓、魏,今又攻秦以益之。韓、魏南無楚憂,西無秦患,則地廣而益重,齊必輕矣。夫本末更盛,虛實有時,竊為君危之。君不如令弊邑陰合於秦而君無攻,又無籍兵乞食。君臨函穀而無攻,令弊邑以君之情謂秦王曰:‘薛公必破秦以張韓、魏,所以進兵者,欲王令楚割東國以與齊也。’秦王出楚王以為和,君令弊邑以此忠秦,秦得無破,而以楚之東國自免也,必欲之。楚王出,必德齊,齊得東國而益強,而薛世世無患。秦不大弱,而處之三晉之西,三晉必重齊。”薛公曰:“善。”因令韓慶入秦,而使三國無攻秦,而使不籍兵乞食於西周。
齊國孟嚐君田文,又稱薛公,利用齊國來為韓、魏攻打楚,又聯合韓、魏攻打秦,並且向西周借兵求糧。韓慶(韓人但在西周作官)代表西周的利益對薛公說:“你利用齊國為韓國和魏國攻打楚國,打了九年才攻取了宛和葉以北的地區,從而增強了韓國和魏國的力量,如今又攻打秦國來使它更加強大。韓國和魏國南麵沒有楚國侵擾的憂慮,西麵沒有秦國入侵的憂患,這樣一來地域遼闊的兩個國家就更加顯得重要,因此齊國必然就受到輕視了。就像樹木的樹根和枝梢更迭盛衰,事物的強弱也會因時而變化,臣私下替你齊國感到不安。您莫如使敝國西周暗中與秦合好,而您不要真的攻秦,也不必要向敝國借兵求糧。您兵臨函穀關而不要進攻,讓敝國把您的意圖對秦王說:‘薛公肯定不會破秦來擴大韓、魏,他之所以進兵,是企圖讓楚國割讓東國給齊。’這樣,秦王將會放回楚懷王來與齊保持和好關係(當時楚懷王被秦昭公以會盟名義騙入秦地,並被扣押),秦國得以不被攻擊,而拿楚的東國使自己免除災難,肯定會願意去做。楚王得以歸國,必定感激齊國,齊得到楚國的東國而愈發強大,而薛公地盤也就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秦國解除三國兵患,處於三晉(韓、趙、魏)的西鄰,三晉也必來尊事齊國。”薛公說:“很好。”因而派遣韓慶入秦,使三國停止攻秦,從而讓齊國不向西周來借兵求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