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三字    鬼穀子 

卷三 齊六·燕攻齊取七十餘城

燕攻齊,取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不下。齊田單以即墨破燕,殺騎劫。初,燕將攻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餘,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燕國攻打齊國,奪取了七十多座城池,隻有莒和即墨兩地沒有被攻破。齊將田單就將即墨作為據點大敗燕軍,殺死燕國大將騎劫。當初,有位燕國大將攻占了聊城,可是卻被人在燕王那裏進了讒言,這位燕將害怕會被處死,就死守在聊城不敢回國。齊將田單為收複聊城,打了一年多,將士死傷累累,可聊城仍然巋然不動。

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遣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尊卑貴賤,此其一時也。願公之詳計而無與俗同也。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麵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麵,橫秦之勢合,則楚之形危。且棄南陽,斷右壤,存濟北,計必為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齊無天下之規,與聊城共據期年之弊,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齊必決之於聊城,公無再計。彼燕國大亂,君臣過計,上下迷感,栗腹以百萬之眾,五折於外,萬乘之國,被圍於趙,壤削主困,為天下戮,公聞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弊禍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以見於天下矣。
齊國謀臣魯仲連就寫了一封信,綁在箭杆上,射到城內,信中這樣對燕將講:“我聽說,智者不違背時勢而去做有損利益的事,勇士不會因為害怕死亡就做毀掉名聲的事,忠臣總是處處為君王著想而後才想到自己。現在將軍竟因一時的激憤,而不顧燕王將失去一位大臣,這不是忠臣所做的事情;城破身死,威名不會在齊國傳播,這不是勇士的舉動;戰功廢棄,英名埋沒,後人不會稱道,這不是聰明人的舉動。因此,明智的人不會躊躇不決,勇敢的人也不會貪生怕死,如今生死榮辱、尊卑貴賤,都取決於一時的當機立斷,希望將軍能夠三思而行,不要同世俗之人持一樣的想法。而且楚國進攻南陽、魏國進逼平陸,齊國壓根就沒有分兵拒擊的意思,認為失去南陽之害,不及攻取聊城之利,所以一心一意攻打聊城。如今秦王出兵助齊,魏國再不敢出兵平陸;秦齊連橫之勢已定,楚國此刻岌岌可危。何況即便棄南陽、失平陸,隻要能保全聊城之地,齊國也會一意孤行,在所不惜。如今楚、魏先後退兵,可燕國的援軍仍然毫無消息,齊國既沒有了外患,就會與你相持下去直至最終定出成敗。一年之後,我恐怕就見不到將軍之麵了。總之,攻取聊城是秦國既定不變的方略,你切莫舉棋不定。將軍知道嗎?目下燕國內亂,君臣失措,上下惶惑。燕將栗腹率領百萬軍隊進攻趙國,卻屢戰屢敗,燕國本是萬乘強國,卻被趙國圍困。土地被掠奪,國君遭困厄,為天下諸侯恥笑。現在,大臣不足以倚仗,兵禍連連,國難深重,民心渙散。燕王正處在心驚膽戰、孤立無援的境地,而你卻能指揮早已疲憊不堪的聊城子民,抗拒整個齊國的兵馬,已曆一年,聊城現今仍安如磬石,將軍確如墨翟一般善於攻守;士兵們饑餓到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而始終沒有背棄你的想法,你確如孫臏、吳起一樣善於用兵。就憑這兩條,將軍足可成名於天下!

“故為公計者,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遊攘臂而議於世,功業可明矣。上輔孤主,以製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於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棄世,東遊與齊乎?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世世稱孤寡,與齊久存,此亦一計也。二者顯名厚實也,願公熟計而審處一也。
因此,我為您考慮,不如罷兵休鬥,保全車仗和甲胄,回國向燕王複命,他一定會很高興。燕國的官吏和子民見到您,就如同見到父母一樣,交遊的人會抓著您的胳膊讚揚將軍的赫赫戰功,您的功業就建立了。將軍上可輔佐國君,統製群臣;下可存恤百姓,招納說客。矯正國家的弊端,改革社會的陋俗,完全能夠建立更大的功名。如果將軍不願回去,是否能考慮一下拋棄世俗的成見,隱居於齊國呢?我會讓齊王賜您封地,與秦國的魏冉、商鞅一樣富有,代代相襲,和齊國並存,這是另一條出路。這兩者,要麼揚名當世,要麼富貴安逸,希望您能慎重考慮,選擇其中的一個。

“且吾聞,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鉤,篡也;遺公子糾而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桔,辱身也。此三行者,鄉裏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終窮抑,幽囚而不出,慚恥而不見,窮年沒壽,不免為辱人賤行矣。然而管子並三行之過,據齊國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鄰國。曹沫為魯君將,三戰三北,而喪地千裏。使曹子之足不離陳,計不顧後,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知也。故去三北之恥,退而與魯君計也,曹子以為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於壇位之上,顏色不變,而辭氣不悖。三戰之所喪,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動驚駭,威信吳、楚,傳名後世。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節,死小恥也,以為殺身絕世,功名不立,非知也。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除感忿之恥,而立累世之功。故業與三王爭流,名與天壤相敝也。公其圖之!”
我還聽說過於看重小節,難以建樹大功;不堪忍受小辱,難以成就威名。從前管仲彎弓射中桓公的帶鉤,這是篡逆作亂;不能為公子糾死義,這是貪生惜命;身陷囚籠,這是奇恥大辱。有了這三種行徑,雖鄉民野老也不會與之交往,君主也不會以之為臣。如果管仲因此困辱抑製自己的誌向,不再出仕,以卑賤的勞作辱沒一生。可是他卻在身兼三種惡行的情況下,執掌齊國政事,扶正天下,九次召集諸侯會盟,使桓公得以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自己也名滿天下,光耀鄰邦。曹沫是魯國的將軍,三戰三敗,失地千裏。如果他發誓永遠不離開疆場,不顧後果一意孤行,他一定會戰死沙場,那就不過是一個喪師身歿的敗將而已。這樣一來,就不能稱為勇士;功名淹沒,不能算是聰明。可是,他能隱忍三次敗北的恥辱,與莊公重新謀劃。齊桓公威服天下之後,召集諸侯會盟,曹沫就憑著一柄寶劍,在祭壇之上劫持桓公,從容不迫,義正辭嚴,一朝收回失地,天下為之震動。他的威名更遠播吳楚而名重後世。以上說的管仲、曹沫兩個人,並不是不能遵行小節,為小恥而死,隻是他們認為功名未立,壯誌未酬,憤而求死是不明智的做法。所以才決定拋棄憤恨之心,成就一生的功名;忍受一時恥辱,建立萬世功業。他們的功業可與三王爭高低,聲名可與天地共短長,願將軍三思而後行!”燕國大將深為折服,答複魯仲連說:“謹遵先生之命。”於是就撤軍回國了。所以說,解除齊兵對聊城的圍困,使百姓免遭戰禍,全是魯仲連的功勞呀!

燕將曰:“敬聞命矣。”因罷兵到讀而去。故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快悅 quickJoy 免費在線排盤 qj.hk
您的姓名:
出生日期:

 
更多>同類經典
《戰國策》

《戰國策》

《戰國策》東周
《戰國策》西周
《戰國策》秦一
《戰國策》秦二
《戰國策》秦三
《戰國策》秦四
《戰國策》秦五
《戰國策》齊一
《戰國策》齊二
《戰國策》齊三
《戰國策》齊四
《戰國策》齊五
《戰國策》齊六
《戰國策》楚一
《戰國策》楚二
《戰國策》楚三
《戰國策》楚四
《戰國策》趙一
《戰國策》趙二
《戰國策》趙三
《戰國策》趙四
《戰國策》魏一
《戰國策》魏二
《戰國策》魏三
《戰國策》魏四
《戰國策》韓一
《戰國策》韓二
《戰國策》韓三
《戰國策》燕一
《戰國策》燕二
《戰國策》燕三
《戰國策》宋衛
《戰國策》中山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