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於是布令於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魏王和龍陽君同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多條魚卻哭了起來。魏王說:“你內心感到有些不安嗎?既然如此,何不告訴我呢?”龍陽君說:“臣下不敢不安。”魏王說:“那麼為什麼流淚呢?”龍陽君說,“臣下為臣下釣的魚流淚。”魏王說:“為什麼這樣說呢?”龍陽君回答說:“臣下剛釣到魚的時候,臣下很高興,後釣到的魚更加大了,現在臣下隻想拋棄先前所釣到的魚。如今憑臣下這樣醜陋,卻能夠為大王拂拭枕席。臣下的爵位竟達到了君,在朝廷上人們見了我要趨步而行,在道路上人們見了我要馬上回避,四海之內美人很多,聽說臣下受到大王的寵幸,一定會提起衣裙奔向大王。臣下也就像臣下先前所釣到的魚一樣,臣下也將被拋棄了,臣下怎能不流淚呢?”魏王說:“您錯了!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告訴我呢?”因此魏王在國內發布號令說:“有敢再來談論美人的滅他全族。”
由是觀之,近習之人,其摯諂也固矣,其自纂繁也完矣。今由千裏之外,欲進美人,所效者庸必得幸乎?假之得幸,庸必為我用乎?而近習之人相與怨,我見有禍,未見有福;見有怨,未見有德,非用知之術也。
由此來看,君王親近慣了的人,他們討好的語言在君王那裏已經很牢固了,自我遮掩巴結做得也很完善了。如今從千裏之外要進獻美人,進獻者怎麼會一定得到寵幸呢?假設美人真得到了君王寵幸,又怎麼會一定被我利用呢?並且被君王親近慣了的人之間互相怨恨,我隻看到了禍,沒看到福,看到怨恨,沒看到美德,這並不是運用智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