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 作者:杜綱年代:清代873   

《南北史演義》正文 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嶽被賺喪身

梁太子因憂去世賀拔嶽被賺喪身

卻說魏主修接閱歡表,見他詞意誠懇,堅請辭去天柱名號,料知歡借鑒爾朱,不願有此稱呼,因即優詔允許。惟魏主恭尚幽居崇訓寺,朗自河陽入都,受封為安定王。嗣主修勢不相容,先議除恭,次議除朗。恭在寺中賦詩雲:“朱門久可患,紫極非情翫,顛覆立可待,一年一易換,時運正如此,唯有修真觀!”這詩一傳,益觸時忌。即由魏主修派遣心腹,導恭入門下外省,逼令服毒自盡,時年三十五,葬用殊禮。過了旬月,安定王朗亦被鴆死,年隻二十。既而又將東海王曄,汝南王悅,一並加害。總道是嫌疑盡去,當可高枕無憂,哪知當時的大患,不在宗室,卻在強藩!平白地殘害同宗,究竟有甚麼好處?為魏主修下一定評。史家稱恭為前廢帝,朗為後廢帝,獨曄為爾朱氏所立,稱帝不過三月,所以不入帝紀。至西魏擯斥高歡,連元朗亦被削去,但追諡恭為節閔帝,所以後人作北魏世係圖,僅列前廢帝恭,未及後廢帝朗。梳櫛詳明。

事已敘過。且說魏主修已經定位,所有宗室諸王漸次還朝,詣闕進謁。淮陽王欣,趙郡王謀,俱係獻文帝弘孫,為魏主修從叔。欣係廣陵王羽子,諶係趙郡王幹子。南陽王寶炬,京兆王諭子。清河王亶,清河王懌子。俱係孝文帝宏孫,為魏主修從兄弟。魏主修授欣為太師,諶為太保,寶炬為太尉,亶為驃騎大將軍,兼官司徒,侍中長孫稚為太傅。追諡魏主子攸為孝莊帝,葬宣武皇後胡氏,就是從前兩次臨朝的胡太後。胡太後被爾朱榮沉死,遺屍收殯雙靈寺中,至此乃得安葬,仍用後禮,加諡曰靈。補敘胡太後葬諡,筆不滲漏。又追尊皇考廣平王懷為武穆帝,皇太妃馮氏為武穆後,皇妣李氏為皇太妃。迎丞相歡女高氏為皇後,遣使納幣。

高歡時已徙居晉陽,特建大丞相府,坐鎮西北。朝使到了晉陽,由歡迎見,彼此乃是故交,握手言歡,很是親暱。看官道來使為誰?原來就是李元忠。見五十回。元忠曾隨歡入洛,留任太常卿,此次充納幣使,正是魏主修因事擇人。歡從容與宴,述及舊事,元忠連飲數巨觥,酒鬼作冰上人,恰合身分。方笑語道:“昔日與王起義,卻是轟轟烈烈,很有趣味,近來寂寞得很,無人過問,倒弄得鬱鬱寡歡了!”歡亦大笑,指示旁座道:“此人逼我起兵。”元忠戲言道:“若不令我為侍中,當別求起義的地方。”歡亦戲應道:“起義原無止境,但慮如此老翁,不可再遇!”元忠道:“正為此老翁不可多得,所以不去。”說著,起座捋歡須,大笑不已。歡亦知他意誠,殷勤款待。元忠複坐下酣飲,直至夜靜更闌,方才罷席。一住數日,大宴小宴,幾不勝計,乃迎歡女至洛陽,諏吉行冊後禮。儀文隆備,龍鳳呈祥,不消細說。

小子因魏亂迭起,梁尚太平,所以連敘魏事,幾把梁朝情事,擱起不提。此處不得不將梁廷要事,約略敘入。卻是要緊。

梁主衍篡齊據國,已過了三十年,改元約有數次。天監十九年,改元普通,普通八年,改元大通,大通二年,又改元為中大通。中大通元年以前,事已略見上文,就是圖洛納顥,功敗垂成。陳慶之狼狽奔還,也是中大通元年事。見四十八回。陳慶之為南朝驍將,敗歸後不聞加譴,仍得任右衛將軍。平時嚐語散騎常侍朱異道:“我前謂大江以北,必無異人,哪知到了洛陽,衣冠文物,幾非江東可及,才知北朝實未可輕圖呢!”異正以經術邀寵,入參機密,梁禍始自朱異,故特別提出。既聞慶之言論,便即轉告梁主,梁主乃稍戢雄心,不複北略。

是年冬季,妖賊僧強,起亂北徐州,自稱天子,土豪蔡伯龍糾眾響應,竟將北徐州城占去。還虧慶之出鎮北兗州,就近討賊,擒斬僧強蔡伯龍,克日肅清。先是慶之在洛,曾與蕭讚通書,勸令回國,讚即梁主次子豫章王綜,見四十六回。降魏後得任職司徒,且尚魏主子攸姊壽陽公主。時方出鎮齊州,故慶之致書相勸,讚複答慶之,頗願南歸。嗣因慶之奔歸,遂不果行。及爾朱發難,齊州歸附爾朱兆,讚走死陽平。梁人竊讚柩歸南,梁主衍尚葬以子禮。不意假子去世,真子也接踵而亡。而且還是一位賢明仁孝的儲君,竟致不祿,害得梁主衍晚年哭子,幾乎喪明。

梁主長子名統,即位初年,便立為太子。見前文。統幼年聰叡,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能遍誦五經,十餘歲盡通經義。又善評詩文,每出遊宴,祖道賦詩,動輒數十韻,隨口吟成,不勞思索。天監十四年,始行冠禮,梁主使省錄朝政,辨析詐謬,秋毫必睹。但徐令改正,未嚐糾彈一人。平斷刑獄,往往全宥,士民交稱為仁慈,更且寬和容眾,喜怒不形,好引才俊,不蓄聲伎。每遇霪雨積雪,必遣左右巡行閭巷,賑濟貧寒。平居在東宮坐起,麵常西向,不敢亂尊。入朝必在五鼓以前,守待殿外,毫無倦容。至普通七年,生母丁貴嬪有疾,亟入宮侍奉,夜不解帶。貴嬪薨逝,水漿不入口,腰帶十圍,減削過半。梁主屢遣使戒諭,勸進飲食,統稍食饘粥,日止數合,不嚐兼味。至葬後始進麥粥一升。惟貴嬪葬後,有一道士操堪輿術,謂將來不利長子,宜預先厭禳,乃為蠟鵝及諸物,埋藏墓側。

宮監鮑邈之初得太子親信,後忽見疏,進蜜白梁主,謂太子有厭禱事。梁主遣人發掘,果得鵝物,免不得驚疑交集,便欲付有司窮治。幸經右光祿大夫徐勉固諫,乃止誅道士,不問太子。道士欲為太子厭禱,何不先自禳災,乃致輕生若此!太子雖幸得無事,但終身引為慚恨,悶悶不樂。到了中大通三年,竟生就一種絕症,病不能興。唯尚恐乃父增憂,奉敕慰問,尚力疾書啟,不假人手。既而疾篤,左右欲入白梁主,尚搖手戒止道:“奈何使至尊知我如此。”是僅得謂之小孝。未幾即歿,年才三十一。梁主親幸東宮,臨哭盡哀,殮用袞冕,諡曰昭明。司徒左長史王筠,奉敕為哀冊文,詞甚悱惻,由小子節錄如下:

式載明兩,實惟少陽,既稱上嗣,且曰元良。儀天比峻,儷景騰光,奉祀延福,守器傳芳。睿哲應期,旦暮斯在,外弘莊肅,內含和愷。識洞機深,量苞瀛海,立德不器,至功弗宰。寬綽居心,溫恭成性,循時孝友,率由嚴敬。鹹有種德,惠和齊聖,三善遞宣,萬國同慶。軒緯掩精,陰羲弛極,纏哀在疚,殷憂銜恤。孺泣無時,蔬饘不溢,禫遵逾月,哀號未畢。實惟監撫,亦嗣郊禋,問安肅肅,視膳恂恂。金華玉藻,玄駟班輪,隆家幹國,主祭安民。光奉成務,萬機是理,矜慎庶獄,勤恤關市。誠存隱惻,容無慍喜,殷勤博施,綢繆恩紀,爰初敬業,離經斷句。奠爵崇師,卑躬待傅,寧資導習,匪勞審諭,博約是司,時敏斯務。辯究空微,思探幾賾,馳神圖緯,研精爻畫。沈吟典禮,優遊方冊,饜飫膏腴,含咀肴核。括囊流略,包舉藝文,遍該湘素,殫極邱墳,卷帙充積,儒墨區分,瞻河闡訓,望魯揚芬。吟詠性靈,豈惟薄技!屬詞婉約,緣情綺靡。字無點竄,筆不停紙,壯思泉流,清章雲委。總覽時才,網羅英茂,學窮優洽,辭歸繁富。或擅談叢,或稱文囿。四友推德,七子慚秀。望苑招賢,華池愛客,托乘同舟,連輿接席。摛文掞藻,飛觴汎醳,恩隆置醴,賞逾賜璧。徽風遐被,盛業日新,神器非重,德輶易遵。澤流兆庶,福降百神,四方慕義,天下歸仁。雲物告征,祲沴褰象,星埋恒耀,山頹朽壞。靈儀上賓,德音長往,具僚無蔭,谘承安仰。嗚呼哀哉!皇情悼湣,切心纏痛,胤嗣長號,跗萼增慟。慕結親遊,悲動氓眾,憂若殄邦,懼同折棟。嗚呼哀哉!首夏司開,麥秋紀節,容衛徒警,菁華委絕。書幌空張,談筵罷設,虛饋饛饛,孤燈翳翳。嗚呼哀哉!簡辰請日,筮合龜貞,幽埏夙啟,玄宮獻成。式校齊列,文物增明,昔遊漳滏,賓從無聲,今歸郊郭,徒禦相驚。嗚呼哀哉!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指馳道而詎前,望國都而不踐。陵修阪之威夷,遡平原之幽緬,驥蹀足以酸嘶,挽淒愴而流泫。嗚呼哀哉!混哀音於簫籟,變愁容於天日,雖夏木之森陰,返寒林之蕭瑟。既將反而複疑,如有求而遂失,謂天地其無心,遽永潛於容質。嗚呼哀哉!即玄宮之溟漠,安神寢之清閟,傳聲華於懋典,觀德業於徽諡。懸忠貞於日月,播鴻名於天地,惟小臣之紀言,實含毫而無愧。嗚呼哀哉!

自昭明太子薨逝,朝野惋愕,京師士女,奔走宮門,號泣滿路。就是四方氓庶,亦聞訃含哀。梁朝有此賢儲貳,偏不永年,這也未始非關係氣數哩。太子遺有文集二十卷,古今典誥文言正序十卷,文章英華二十卷,文選三十卷,傳誦後世,推為詞宗。太子有數男,長男名歡,已封華容公,梁主欲立為太孫,曆久未決。嗣竟立第三子晉王綱為太子,時議多以為未順。侍郎周宏正嚐為綱主簿,上箋諫綱,勸綱為宋目夷、曹子臧。俱春秋列國時人。綱不能從。孰不樂為嗣君?無怪蕭綱。已而梁主因人言未息,特進封歡為豫章王,歡弟譽為河東王,譽弟詧為嶽陽王,這且待後再表。

且說魏主修既納歡女為後,歡權勢益隆,仿佛當年爾朱榮。斛斯椿在都輔政,受職侍中,本來是有意圖歡,至是與南陽王寶炬,將軍元毗、王思政等,屢加讒構,勸魏主預先戒備。中書舍人元士弼,又劾歡受詔不敬,魏主懲爾朱覆轍,也覺動疑,遂用斛斯椿計,添置閤內都督部曲,約數百員,統由四方驍勇,募集充選。一麵密結關西大行台賀拔嶽,倚為外援。又封賀拔勝為荊州刺史,佯示疏忌,實建屏藩。

時高乾已入任侍中,兼官司空,因父喪解職,不預朝政。魏主修欲引為己用,嚐召乾入華林園,特別賜宴。宴罷與語道:“司空累世忠良,今日複建殊勳,雖與朕名為君臣,義同兄弟,願申立盟約,曆久不渝!”乾莫明其妙,但答言道:“臣以身許國,何敢有貳!”魏主修定欲與盟,乾不便固辭,共申盟約。當時亦未嚐報歡。

嗣聞元士弼、王思政等往來關西,情跡可疑,乃致書晉陽,密陳時事。歡得書後,即召乾至並州,麵談一切。乾因勸歡逼魏禪位,歡用袖掩乾口道:“幸勿妄言!今當令司空複為侍中便了!”歡此時尚無歹意。乾辭歡回洛,歡為乾表,請許乾複任,魏主不允。

乾知禍變將作,自願外調,再作書告歡,乞代求徐州刺史。歡再為陳請,魏主乃授乾為驃騎將軍,出刺徐州。乾尚未發,魏主聞乾漏泄機關,即傳詔與歡道:“乾邕即高乾子。與朕私有盟約,今乃反複兩端,令人不解!”歡未聞乾談及盟事,也疑乾暗中播弄,離間君臣,遂將乾前時密書,遣使呈入。魏主便召乾對責,乾勃然道:“陛下自有異圖,乃斥臣為反複,欲加臣罪,何患無辭!臣死有知,尚幸無負莊帝!”魏主竟敕令賜死,又遙敕東徐州刺史潘紹業,往殺乾弟敖曹。敖曹方鎮守冀州,聞乾死耗,急遣壯士伏住要路,得將紹業拘住,搜出詔敕,遂率十餘騎奔晉陽。歡抱敖曹首大哭道:“天子枉害司空,可悲可歎!”汝亦未嚐無功。乃留敖曹居幕下,優待如初。

敖曹次兄仲密,方為光州刺史,亦由間道奔晉陽。

仲密名慎,因字著名,就是敖曹本名,也隻是一昂字。高氏兄弟三人,惟仲密頗通文史。乾與敖曹素來好勇,敖曹尤為粗悍,少就外傅,便不遵師訓,專事馳騁。嚐言:“男兒當橫行天下,自取富貴;若徒端坐讀書,做一個老博士,有何益處!”乃父次同道:“此兒不滅吾族,當光大吾門。”嗣與兄乾四出劫掠,騷擾閭裏。乾求博陵崔聖念女為妻,崔氏因乾強暴無行,當然不許。敖曹即引乾往劫,硬將崔女牽回,置諸村外,且促乾道:“何不行禮?”乾遂脅崔女交拜,野合而歸。實是強盜出身。既而乾頗改行,且係前中書令高允族侄,因得入仕。

歡自乾被戮後,才知為魏主所賣,悔恨交生,乃與魏主有隙。魏主修方信任賀拔嶽,屢遣心腹入關,囑令謀歡。嶽嚐使行台郎馮景往晉陽,歡與景設盟,約與嶽為兄弟。景歸語嶽,謂歡奸詐有餘,不宜輕信。府司馬宇文泰,自請至晉陽偵歡。歡見泰狀貌非常,欲留為己用。惺惺惜惺惺。泰固求複命,歡乃遣還。泰料歡必後悔,兼程西行,馳抵關前,後麵果有急足追至。他亟縱轡入關,關內守卒如林,那追來的晉陽急騎,隻好回馬自去。

泰入語嶽道:“高歡已欲篡魏,所憚惟公兄弟,侯莫陳悅等皆非所慮。公但先時密備,圖歡不難,今費乜頭代北別部,後遂為姓。騎士,不下萬人,夏州刺史斛拔彌俄突,有勝兵三千餘名,靈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紇豆陵伊利,各擁部眾,未有所屬,公若移軍近隴,威愛兩施,即可收輯數部,作為爪牙。又西撫氐羌,北控沙塞,還軍長安,匡輔魏室,一高歡不足畏了!”嶽聞言大喜,遂遣泰往詣洛陽,密陳情狀。魏主麵加泰為武衛將軍,仍令返報如約。尋即授嶽都督雍、華等二十州軍事,兼雍州刺史,並割心前血賜嶽。嶽因西出平涼,借牧馬為名,招撫各部。斛拔彌俄突、紇豆陵伊利,及費乜頭、萬俟受洛幹、鐵勒斛律沙門等,相繼歸附,惟曹泥不服。眾推宇文泰出鎮夏州。嶽沈吟道:“宇文左丞乃我左右手,怎可遣往?”繼思外此乏才,乃表請用泰為夏州刺史。魏廷自然依議。泰奉敕赴夏州。

這消息傳到晉陽,高歡即遣長史侯景,勸諭紇豆陵伊利,伊利不從。歡得景歸報,即引兵襲擊伊利,把他擒歸。魏主聞信馳詔責歡道:“伊利不侵不叛,為國純臣,王無端襲取,且未嚐預報朝廷,究出何意?”歡含糊答複,惟力圖賀拔嶽。且恐秦州刺史侯莫陳悅,與嶽連合,更覺可憂。右丞翟嵩入請道:“何不用反間計?嵩願為王效力,管教他自相屠滅呢。”歡改憂為喜,立遣嵩赴秦州,憑著三寸利舌,一說便妥。嵩馳還晉陽,報知高歡,安坐觀變。

賀拔嶽因曹泥不服,正擬往討,特使都督趙貴至夏州,商決行止。泰說道:“曹泥孤城遠阻,未足為憂;侯莫陳悅貪詐無信,不可不防!”哪知嶽誤會泰言,反邀悅會師高平,一同討泥。悅欣然前來,與嶽敘宴,兩下裏很似投契,實是一真一假,心誌不同。悅且願作前驅,先至河曲立營,俟嶽引兵繼進,便邀他入帳,坐議軍事。談論未畢,悅偽稱腹痛,托辭如廁,嶽毫不覺察。忽有一人趨至嶽後,拔刀斫嶽,那砉的一聲,嶽已身首分離,倒斃座下。看官欲知何人下手?乃是悅婿元洪景。

洪景既將嶽殺斃,複出諭嶽眾,隻說是奉旨誅嶽,不及他人。嶽眾尚無異言,悅卻未敢招納,自率部眾還水洛城。嶽屍被悅取去,由趙貴詣悅請屍,方許收葬。嶽眾散走平涼,未得統帥,趙貴道:“宇文夏州,英略蓋世,遠近歸心,若迎為軍帥,無不濟事了!”都督杜朔周應聲讚成,遂由朔周馳至夏州,請泰還統嶽軍。泰與將佐共議去留,大中大夫韓褒倡言道:“這乃天授,何必多疑!”泰點首道:“我意也是這般。悅既敢害我元帥,不乘勢直據平涼,反退屯水洛,可知他無能為了。天下事難得易失,我當速往!”開口便勝悅一籌。當下與諸將共盟討悅。察得都督元進,陰懷異謀,便叱出斬首。立率帳下輕騎,馳赴平涼,收集嶽眾,為嶽舉哀。將士悲喜交集,無不如命。小子有詩詠道:

一波未了一波生,大陸龍蛇競戰爭;

優勝無非由劣敗,梟雄多向亂邦鳴!

泰至平涼,便擬為嶽複仇。欲知發兵情形,待至下回再表。

於魏事雜遝間,忽插入梁太子病歿事,非為時序起見,實因太子賢孝,不得不特別表明,闡揚潛德耳。錄入王筠哀文,亦本此意。否則儲君之歿亦多矣,作者嚐隨事帶敘,固非皆另成片段也。高歡之恃寵怙權,固失臣道;然釁隙之生,始之者為斛斯椿,成之者實魏主修,賀拔嶽之死,亦半由魏主致之。侯莫陳悅,一庸才耳,而嶽且死於其手。嶽不能拒悅,亦安能敵歡耶!魏主修之聯嶽,拒歡,亦徒促其死已耳,吾於魏主修無譏焉。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南北史演義

《南北史演義》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 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禦駕報績增封 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 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 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 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 第七回 弑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 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 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 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 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 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 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範蔚宗伏法 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 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複書 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弑 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 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隻手瞞天 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 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 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 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 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 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 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 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弑魏帝淫嫗專政 第二十七回 膺帝籙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 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 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 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醜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 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 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 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鹙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 第三十五回 泄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 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 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 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弑昏君 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弑逆 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 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 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複梁將無功 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後臨朝窮奢極欲 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 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牝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 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 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 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凶 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 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 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嶽被賺喪身 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 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 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 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舍身 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 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 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 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 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 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 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 第六十四回 弑梁主大憝行凶 臠侯賊庶支承統 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 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 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 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 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 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 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汙 違忠諫逆臣致敗 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 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 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 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 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 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 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 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 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 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 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豔妃專寵 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製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 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 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 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 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禦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 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 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 第九十回 攻並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 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 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穀渾 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 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 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 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 第九十七回 禦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 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 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 第一百回 弑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