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 作者:錢彩、金豐年代:清代777   

《說嶽全傳》正文 第三十三回 劉魯王縱子行凶 孟邦傑逃災遇友

劉魯王縱子行凶孟邦傑逃災遇友

詩曰:

縱子行凶起禍胎,老軀身喪少逃災。

今日圍龍初離水,他年驚看爪牙排。

話說劉猊催馬上前來捉太公,太公往後一退,立腳不住,一交跌倒,把個腦後跌成一個大窟窿。那太公本是個年老之人,暈倒在地,流血不止。眾莊丁連忙扶起,抬進書房中床上睡下。太公醒來,便對莊丁道:“快去喚我兒來!”那太公中年沒了妻室,隻留下這一個兒子,名為孟邦傑,小時也請過先生,教他讀過幾年書。奈他自幼專愛使槍弄棒,因此太公訪求幾個名公教師,教了他十八般武藝,使得兩柄好雙斧。那日正在後邊菜園地上習練武藝,忽見莊丁慌慌張張來報道:“大爺不好了!我家太公與劉王的兒子爭論,被他的馬衝倒,跌碎了頭顱,命在須臾了!”孟邦傑聽了,嚇得魂不附體,丟了手中棒,三腳兩步趕進書房,隻見太公倒在床上發昏。邦傑便問莊丁細底,莊丁把劉猊打死莊丁,來要太公賠鷹之事述了一遍。太公微微睜開眼來,叫聲:“我兒!可恨劉猊這小畜生無理,我死之後,你須要與我報仇則個!”話還未畢,大叫一聲:“疼殺我也!”霎時間,流血不止,竟氣絕了。

孟邦傑叫了一回,叫不醒,就大哭起來。正在悲傷之際,又有莊丁來報說:“劉猊在莊門外嚷罵,說不快賠他的鷹,就要打進莊來了!”孟邦傑聽了,就揩幹了眼淚,吩咐莊丁:“你去對他說,太公在裏麵花銀子賠鷹,略等一等,就出來了。”莊丁說聲:“曉得!”就走出莊門。那劉猊正在那裏亂嚷道:“這討死的老狗頭!進去了這好一回,還不出來賠還我的鷹,難道我就罷了不成?”叫眾家將打將進去。那莊丁忙上前稟道:“太公正在兌銀子賠鷹,即刻就出來。”劉猊道:“既如此,叫他快些!誰耐煩等他!”莊丁又進去對孟邦傑說了。邦傑提著兩柄板斧,搶出莊門,罵一聲:“狗男女!你們父子賣國求榮,詐害良民,正要殺你!今日殺父之仇,還想走到那裏去麼?”綽起雙斧,將三四十個家將排頭砍去,逃得快,已殺死了二十多個。劉猊看來不是路,回馬飛跑。

孟邦傑步行,那裏趕得上,隻得回莊,將太公的屍首下了棺材,抬到後邊空地上埋葬好了,就吩咐眾家人道:“劉猊這廝怎肯幹休,必然領兵來報仇。你們速速收拾細軟東西,有妻子的帶妻子,有父母的領父母,快些逃命去罷!”眾家人果然個個慌張,一時間俱各打迭,一哄而散!孟邦傑取了些散碎金銀,撒在腰間,紮縛停當,提了雙斧,正要牽馬,卻聽得莊前人喊馬嘶,搖天沸地。邦傑隻得向莊後從牆上跳出,大踏步往前途逃走。

說話的,你道那孟邦傑殺了劉猊許多家將,難道就罷了不成?當時劉倪逃回府中,聽得父親在城上玩景乘涼,隨即來到城頭上見了劉豫,叩頭哭訴道:“爹爹快救孩兒性命!”劉豫吃驚道:“為著何事,這般模樣?”劉猊就將孟家莊之事,加些假話說了一遍。劉豫聽了,大發雷霆道:“罷了,罷了!我王府中的一隻狗走出去,人也不敢輕易意他,何況我的世子?擅敢殺我家將,不是謀反待怎的?就著你領兵五百,速去把孟家莊圍住,將他一門老小盡皆抄沒了來回話。”劉猊答應未完,旁邊走過大公子劉麟,上前來道:“不可,不可!爹爹投順金邦,也是出於無奈。雖然偷生在世,已經被天下人罵我父子是賣國求榮的奸賊。現今嶽飛正在興兵征伐,倘若滅了金邦,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再苦如此行為,隻恐天理難容。爹爹還請三思!”劉豫道:“好兒子,那有反罵為父的是奸賊?”劉麟道:“孩兒怎敢罵父親,但隻怕難逃天下之口!古人雲:‘為臣不能忠於其君,為子不能孝於其親,何以立於人世?’不如早早自盡,免得旁人恥笑。”說罷,就望著城下湧身一跳,跌得頭開背折,死於城下。劉豫大怒道:“世上那有此等不孝之子,不許收拾他的屍首!”就命劉猊發兵去將孟家莊抄沒了。那劉猊領兵竟至村中,把孟家莊團團圍祝打進莊去,並無一人,就放起一把火來,把莊子燒得幹幹淨淨,然後回來繳令。當時城外百姓有好義的,私下將大公子的屍首掩埋了。且按下不提。

再說那孟邦傑走了一夜,次日清晨,來到一座茶亭內坐定,暫時歇息歇息。打算要到藕塘關去投嶽元帥,不知有多少路程。隻因越牆急走,又不曾帶得馬匹,怎生是好?正在思想,忽聽得馬嘶之聲,回轉頭一看,隻見亭柱上拴著一匹馬,邦傑道:“好一匹馬,不知何人的?如今事急無君子,隻得借他來騎騎。”就走上前來,把韁繩解了,跳上馬,加上一鞭,那馬就潑喇喇如飛跑去!不道這匹馬乃是這裏臥牛山中一個大王的。這一日,那個大王在這裏義井庵中與和尚下了一夜棋,兩個小嘍羅躲在韋馱殿前耍錢,把這馬拴在茶亭柱上。到了天明,大王要回山去,小嘍羅開了庵門來牽馬,卻不見了,小嘍羅隻得叫苦。和尚著了忙,跪下道:“叫僧人如何賠得起?”大王道:“這是嘍羅不小心,與老師父何涉?”和尚謝了,起身送出庵門,大王隻得步行回山。

卻說孟邦傑一馬跑到一個鬆林邊,叫聲:“啊呀!不知是那一個不積福的,掘下這個大泥坑。幸虧我眼快,不然跌下馬來了!”正說之間,隻聽得一聲呐喊,林內伸出幾十把撓鉤,將孟邦傑搭下馬來,跳出幾十個小嘍羅,用繩索捆綁了,將馬牽過來。眾嘍羅哈哈大笑道:“拿著一個同行中的朋友了。這匹馬是我們前山大王的,怎的被他偷了來?”內中一個嘍羅道:“好沒誌氣,他是個賊,我們是大王,差遠多哩!”又一個道:“算起來也差不多少,常言說的‘盜賊盜賊’,盜與賊原是相連的。”一個道:“休要取笑,解他到寨中去!”就將孟邦傑橫縛在馬上,押往山寨而來。

守寨頭目進寨通報了,出來說道:“大王有令,叫把這牛子去做醒酒湯。”嘍羅答應一聲,將孟邦傑拿到剝衣亭中,綁在柱上,那柱頭上有一個豹頭環,將他頭發掛上。隻見一個嘍羅手中提著一桶水,一個拿著一個盆,一個捧著一個缽頭,一個手中拿著一把尖刀,一個手中拿著一個指頭粗的藤條。那個嘍羅將缽送在孟邦傑口邊道:“漢子吃下些!”孟邦傑道:“這黑漆漆的是什麼東西,叫爺爺吃?”嘍羅道:“這裏頭是清麻油。蔥花、花椒。你吃了下去,就把這桶水照頭淋在身上。你身子一抖,我就分心一刀,刳出心來,放在盆裏,送去與大王做醒酒湯。”邦傑道:“我勸他將就些罷,如何要這般象意?”把牙齒咬緊,不肯吃。這嘍羅道:“不肯吃下去,敢是這狗頭要討打麼!”提起藤條要打。孟邦傑大叫道:“我孟邦傑死在這裏,有誰知道?”這一聲喊,恰恰遇著那前山的大王上來,聽見喊著“孟邦傑”的名字,忙叫:“且慢動手!”走到他麵前仔細一看:“果是我兄弟。”叫左右:“快放下來。”

眾嘍羅慌忙放下,取衣服與他穿好。這裏嘍羅忙報與大王。邦傑道:“若不是兄到來,小弟已為泉下之鬼矣!”那四個大王聞報,一齊來到剝衣亭上道:“大哥,這是偷馬之賊,為何認得他?”大王道:“且至寨中與你們說知。”眾大王同邦傑來到寨中,大家見了禮,一齊坐下。那救孟邦傑的,叫做錦袍將軍嶽真。那後山四位:一個姓呼名天保,二大王名天慶,第三個大王姓徐名慶,那個要吃人心的是第四大王姓金名彪。嶽真道:“為兄的幾次請賢弟上山聚義,兄弟有回書來,說因有令尊在堂,不能前來。今日卻要往何方去,被我們的嘍羅拿住?既然拿住了,就該說出姓名來,他們如何敢放肆?”孟邦傑道:“不是為弟的不思念哥哥,實係心中苦切,故此忘懷了。”那嶽真道:“兄弟有何事心中苦切?”邦傑就將劉倪打圍跌死父親的話說了,然後道:“今欲要投嶽元帥去,領兵來報此仇。”嶽真道:“原來如此。”於是大家重新見禮。

呼天保道:“大哥,孟兄要報父仇,有何難處。我等六人聚集兩個山寨中人馬,約有萬餘,足可以報得孟兄之仇,何必遠去?”孟邦傑道:“小弟聞得嶽元帥忠孝兩全,大重義氣,我此去投他,公私兩荊”眾大王道:“這也說得有理。”孟邦傑道:“依小弟看起來,這綠林中買賣,終無了局。不如聚了兩山人馬,去投在嶽元帥麾下。他若果是個忠臣,我們便在他帳下聽用,掙些功勞,光耀祖宗。若是不象個忠臣,我們一齊原歸山寨,重整軍威,未為晚也。”嶽真道:“我也久有此心,且去投他,相機而行便了。”就吩咐嘍羅,收拾山寨人馬糧草金銀。當日大排筵席,各各暢飲。到了第二日,眾大王帶領一萬嘍兵,一齊下山,望藕塘關而來。一路慢表。

且說藕塘關嶽元帥那邊,這一日正逢七月十五日,眾將各各俱在營中做羹飯。那牛皋悄悄對吉青道:“那營中萬馬千軍,這些鬼魅如何敢來受祭?我和你不如到山上幽僻之處,去做一碗羹飯,豈不是好?”吉青道:“這句話講得有理。”就叫家將把果盒抬到山上幽僻地方。牛皋道:“我就在此祭,老哥你往那首去。各人祭完了祖,抬攏來吃酒。”吉青道:“有理。”牛皋叫軍士躲過了。他想起母親,放聲大哭。吉青聽得牛皋哭得苦楚,不覺打動他傷心之處,也大哭了一常兩個祭完了,化了紙錢,叫家將把兩桌祭菜抬過來,擺在一堆吃酒。吃不得幾杯酒,牛皋說道:“這問酒吃不下,請教吉哥行個令。”吉青道:“牛兄弟,就是你來。”牛皋道:“若要我行令,你要遵我的囗。”吉青道:“這個自然。”牛皋想了想道:“就將這‘月亮’為題,吟詩一首。吟得來,便罷;吟不來,吃十大碗。”吉青道:“遵令了。”吃了一杯酒,吟詩道:

團團一輪月,或圓又或缺。

安上頭共尾,一個大白鱉。

牛皋笑道:“那裏會有這樣大的白鱉,豈不是你誑我?罰酒,罰酒!”吉青道:“如此,吃了五碗罷。”牛皋道:“不相幹,要罰十碗。”吉青道:“就吃十碗!你來,你來!”牛皋道:“你聽我吟。”也斟了一杯酒,拿在手中,吟詩道:

灑滿金樽月滿輪,月移花影上金樽。

詩人吟得口中渴,帶酒連樽和月吞。

吉青道:“你也來誑我了!月亮這樣高,不必說他,你且把這酒杯兒吃了下去。”牛皋道:“酒杯兒怎麼叫我吃得下去?”吉青道:“你既吃不下去,也要罰十大碗。”牛皋笑了笑道:“拿酒來我吃。”一連吃了五六碗,立起身來就走。吉青道:“你往那裏去,敢是要賴我的酒麼?”牛皋道:“那個賴你的酒?我去小解一解就來。”牛皋走到山坡邊,解開褲子,向草裏撒將去。那曉得有個人,恰躲在這草中。

牛皋正撒在那人的頭上,把頭一縮,卻被牛皋看見了。忙將褲子緊好,一手把那人拎將起來,走到吉青麵前叫道:“吉哥,拿得一個奸細在此。”吉青道:“牛兄弟,你好時運,連出恭都得了功勞!”忙叫家將收拾殘肴物件,把那人綁了。二人上馬,竟往大營前來候令。元帥叫傳宣令二人進見。牛皋跪下道:“末將在土山上,拿得一個奸細在此,候元帥發落。”元帥道:“綁進來。”左右一聲:“得令!”就將那人推進帳中跪下。元帥一見他服色行徑,明知是金邦奸細,就假裝醉意,往下一看,叫道:“快放了綁!”說道:“張保,我差你山樂去,怎麼躲在山中,被牛老爺拿了?書在那裏?”那人不敢則聲。元帥道:“想必你遺失了,所以不敢回來見我麼?”那人要命,隻得應道:“小人該死!”元帥道:“沒用的狗才!我如今再寫一封書,恐怕你再遺失了,豈不誤我的事!”咐咐把他腿肚割開,將蠟丸用油紙包了,放在他腿肚子裏邊,把裹腳包好,說道:“小心快去,若再誤事,必然斬首。”那人得了命,諾諾而去。

那牛皋看見張保站在嶽爺背後,就是元帥醉了,也不致如此錯認。呆呆的看放那人去了,方上來問道:“元帥何故認那奸細做了張保?末將不明,求元帥指示。”嶽爺笑道:“你那裏曉得?大凡兵行詭道,你把這奸細殺了,也無濟於事。我久欲領兵去取山東,又恐金兵來犯藕塘關,故此將機就計,放他去替我做個奸細,且看如何?”眾將一齊稱讚:“元帥真個神機妙算!我等如何得知。”元帥就命探子前往山東,探聽劉豫消息,不表。

且說這個人果然是兀術帳下的一個參謀,叫做忽耳迷。兀術差他到藕塘關來探聽嶽爺的消息,不期遇著牛皋,吃了這一場苦,隻得熬著疼痛,回至河間府。到了四狼主大營,平章先進帳稟明,兀術即命進見。看見忽耳迷麵黃肌瘦,兀術心下暗想:“必竟是路上害了病,所以違了孤家的限期。”便問道:“參謀,孤家差你去探聽消息,怎麼樣了?”參謀稟道:“臣奉旨往藕塘關,因夜間躲在草中被牛皋拿住,去見嶽飛。不期嶽飛大醉,錯認臣做張保,與臣一封書,教臣到山東去投遞。”兀術道:“拿書來,待某家看。”參謀道:“書在臣的腿肚子裏!”兀術道:“怎麼書在你腿肚子裏?”參謀道:“嶽飛將臣腿肚割開,把書嵌在裏邊,疼痛難行,故此來遲了。”

兀術遂命平章取來,可憐這參謀腿肚子都爛了!平章取出蠟丸,把水來洗幹淨了,送到兀術跟前,將小刀割開,取出書來。兀術細看卻是劉豫暗約嶽飛領兵取山東的回書。兀術大怒道:“孤家怎生待你,你直如此反複,真正是個奸臣!”就命元帥金眼蹈魔、善字魔裏之領兵三千,前往山東,把劉豫全家斬首。元帥領命。當有軍師哈迷蚩奏道:“狼主且住!這封書未知真假,不如先差人往山東探聽真實,然後施行。若草草將劉豫斬了,焉知不中了嶽飛反間之計?”兀術道:“不管他是計不是計,這個奸臣,留他怎麼?快快去把他全家抄沒了來!”金眼元帥竟領兵往山東而去。且按下慢表。

且說嶽元帥一日正坐帳中,有探子來報:“啟上元帥,關外大路上有一枝兵馬屯紮營寨,特來報知。”元帥道:“可是番兵麼?”探子道:“不是番兵,看來好象是綠林中人馬樣子。”元帥命湯懷、施全前去打探:“倘若是來歸降的,好生領他來相見。”二人答應,出營上馬開關。未到得十餘裏,果見一技人馬安下營頭。湯懷走馬向前,大喝一聲道:“吠!你們是那裏來的人馬?到此何幹?”早有小卒報入營中。隻見走出六員戰將,齊齊走來,到馬前道:“某等乃山東臥牛山中好漢嶽真等,聞嶽元帥禮賢重士,特來投順的。不知二位將軍尊姓大名?”湯懷、施全兩個聽了,連忙跳下馬來道:“小將湯懷,此位施全,奉元帥之命,特來探問將軍們的來意。既如此,就請上馬,同去見了元帥定奪何如?”六人齊聲道:“相煩引見。”於是八個人俱各上馬進關。

到了營前,下了馬,湯懷道:“待小將先進去稟明了元帥,然後請見。”六人道:“二位請便。”二人進營,見了元帥稟道:“有一枝人馬,為首六人乃是山東臥牛山中好漢,特來歸順,現在營前候令。”嶽爺大喜,就命請進。六位好漢齊進營中跪下,口稱:“嶽真、孟邦傑、呼天保、呼天慶、徐慶、金彪在山東臥牛山失身落草,今國劉豫不仁,特來歸順元帥。”孟邦傑又道:“小人本係良民,因一門盡被劉猊殺絕,隻有小人逃出。在外遇著這班好漢,欲與小人報仇,小人勸他們去邪歸正,來投元帥。求元帥發兵往山東捉拿劉猊,明正典刑,公私兩荊”元帥道:“劉豫父子投順金邦,那兀術甚不喜他。本帥已定計令他自相殘害。我已差人往山東去探聽消息,待他回來,便知端的。若此計不成,本帥親領人馬與將軍報仇便了。”

孟邦傑謝了元帥。元帥傳令,把降兵招為本隊,少不得改換衣甲旗號。嶽爺與這班好漢結為朋友,設筵款待,各立營頭居祝不數日,嶽爺正在營與眾將聚談兵法,忽報探子回營。元帥令進來,細問端的。探子稟說:“小人奉令往山東,探得劉豫長子劉麟,為兄弟抄沒了孟家莊,力諫不從,墜城而死。大金國差元帥金眼蹈魔、善字魔裏之領兵三千,將劉豫一門盡皆抄沒。隻有劉猊在外打圍,知民逃脫,不知去向?特來繳令。”元帥賞了探子銀牌羊酒,探於叩謝出營去了。元帥對孟邦傑道:“劉豫既死,賢弟亦可釋然。待後日拿住劉猊,將他的心肝設祭令尊便了。”邦傑謝了元帥,各自散去。

再表金眼蹈魔、善字魔裏之取了劉豫家財,回至河間府繳令。兀術將財帛金銀計數充用,便下令道:“嶽飛久居藕塘關,阻我進路,有誰人敢領兵去搶關?”當有大太子粘罕答應一聲:“某家願去。”兀術道:“王兄可帶十萬人馬,務必小心攻打!”粘罕領令,就點齊十萬人馬,另有一班元帥、平章保駕,離了河間府,浩浩蕩蕩,殺奔藕塘關而來。這裏探子飛風報進嶽元帥營中道:‘啟上元帥大老爺,今有金國大太子粘罕領兵十萬,來取藕塘關,離此關前已不遠,特來報知。”元帥命再去打探。隨即令軍政司點兵四隊,每隊五千人。命周青領一隊,在正南上下營,保護藕塘關;趙雲領一隊,在西首保關;梁興領一隊,在東首安營;吉青領一隊,在正北救應。四將領令,各去安營保守。元帥自同請將,守住中央大營,以備金兵搶關。

且說粘罕大軍已至,離關十裏,傳下令來:“今日天色已晚,且安下營盤,明日開兵。”這一聲令下,四營八哨,紛紛亂亂,各自安營。粘罕緊對藕塘關紮住大營,暗暗思想:“向日在青龍山有十萬人馬,未曾提防,不道到得二更時分,被嶽南蠻單人獨馬,踹進營來,殺成個屍山血海。今日倘這蠻子再衝進來,豈不又受其害?”想了一回,就暗暗傳下號令,命眾小番在帳前掘下陷坑,兩邊俱埋伏下撓鉤手,以防嶽南蠻再來偷劫營寨。小番得令,不一時間,俱已掘成深坑,上麵將浮上蓋好。粘罕又挑選麵貌相象的裝成自己一樣,坐在帳中,明晃晃點著兩枝蠟燭,坐下看書。自己退入後營端正。不因是粘罕這一番小心防備,有分教:

挖下陷坑擒虎豹,沿江撒網捉蛟龍。

畢竟不知嶽爺果然來劫寨否,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說嶽全傳

《說嶽全傳》正文
第一回 天遣赤須龍下界 佛謫金翅鳥降凡 第二回 泛洪濤虯王報怨 撫孤寡員外施恩 第三回 嶽院君閉門課子 周先生設帳授徒 第四回 麒麟村小英雄結義 瀝泉洞老蛇怪獻槍 第五回 嶽飛巧試九枝箭 李春慨締百年姻 第六回 瀝泉山嶽飛廬墓 亂草岡牛皋剪徑 第七回 夢飛虎徐仁薦賢 索賄賂洪先革職 第八回 嶽飛完姻歸故土 洪先糾盜劫行裝 第九回 元帥府嶽鵬舉談兵 招商店宗留守賜宴 第十回 大相國寺閑聽評話 小校場中私搶狀元 第十一回 周三畏遵訓贈寶劍 宗留守立誓取真才 第十二回 奪狀元槍挑小梁王 反武場放走嶽鵬舉 第十三回 昭豐鎮王貴染病 牟駝岡宗澤踹營 第十四回 嶽飛破賊酬知己 施全剪徑遇良朋 第十五回 金兀術興兵入寇 陸子敬設計禦敵 第十六回 下假書哈迷蚩割鼻 破潞安陸節度盡忠 第十七回 梁夫人炮炸失兩狼 張叔夜假降保河間 第十九回 李侍郎拚命罵番王 崔總兵進衣傳血詔 第二十回 金營神鳥引真主 夾江泥馬渡康王 第二十一回 宋高宗金陵即帝位 嶽鵬舉劃地絕交情 第二十二回 結義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嶽母訓子 第二十三回 胡先奉令探功績 嶽飛設計敗金兵 第二十四回 釋番將劉豫降金 獻玉璽邦昌拜相 第二十五回 王橫斷橋霸渡口 邦昌假詔害忠良 第二十六回 劉豫恃寵張珠蓋 曹榮降賊獻黃河 第二十七回 嶽飛大戰愛華山 阮良水底擒兀術 第二十八回 嶽元帥調兵剿寇 牛統製巡湖被擒 第二十九回 嶽元帥單身探賊 耿明達兄弟投誠 第三十回 破兵船嶽飛定計 襲洞庭楊虎歸降 第三十一回 穿梭鏢明收虎將 苦肉計暗取康郎 第三十二回 牛皋酒醉破番兵 金節夢虎諧婚匹 第三十三回 劉魯王縱子行凶 孟邦傑逃災遇友 第三十四回 掘陷坑吉青被獲 認兄弟張用獻關 第三十五回 九宮山解糧遇盜 樊家莊爭鹿招親 第三十六回 何元慶兩番被獲 金兀術五路進兵 第三十七回 五通神顯靈航大海 宋康王被困牛頭山 第三十八回 解軍糧英雄歸宋室 下戰書福將進金營 第三十九回 祭帥旗奸臣代畜 挑華車勇士遭殃 第四十回 殺番兵嶽雲保家屬 贈赤兔關鈴結義兄 第四十一回 鞏家莊嶽雲聘婦 牛頭山張憲救主 第四十二回 打碎免戰牌嶽公子犯禁 挑死大王子韓彥直衝營 第四十三回 送客將軍雙結義 贈囊和尚泄天機 第四十四回 梁夫人擊鼓戰金山 金兀術敗走黃天蕩 第四十五回 掘通老鶴河兀術逃生 遷都臨安郡嶽飛歸裏 第四十六回 兀術施恩養秦檜 苗傅銜怨殺王淵 第四十七回 擒叛臣虎將勤王 召良帥賢後賜旗 第四十八回 楊景夢傳殺手鐧 王佐計設金蘭宴 第四十九回 楊欽暗獻地理圖 世忠計破藏金窟 第五十回 打酒壇福將遇神仙 探君山元戎遭厄難 第五十一回 伍尚誌火牛衝敵陣 鮑方祖贈寶破妖人 第五十二回 嚴成方較錘結義 戚統製暗箭報仇 第五十三回 嶽元帥大破五方陣 楊再興誤走小商河 第五十四回 貶九成秦檜弄權 送欽差湯懷自刎 第五十五回 陸殿下單身戰五將 王統製斷臂假降金 第五十六回 述往事王佐獻圖 明邪正曹寧弑父 第五十七回 演鉤連大破連環馬 射箭書潛避鐵浮陀 第五十八回 再放報仇箭戚方殞命 大破金龍陣關鈴逞能 第五十九回 召回兵矯詔發金牌 詳惡夢禪師贈偈語 第六十回 勘冤獄周三畏掛冠 探囹圄張總兵死義 第六十一回 東窗下夫妻設計 風波亭父子歸神 第六十二回 韓家莊嶽雷逢義友 七寶鎮牛通鬧酒坊 第六十三回 興風浪忠魂顯聖 投古井烈女殉身 第六十四回 諸葛夢裏授兵書 歐陽獄中施巧計 第六十五回 小兄弟偷祭嶽王墳 呂巡檢貪贓鬧烏鎮 第六十六回 牛公子直言觸父 柴娘娘恩義待仇 第六十七回 趙王府莽漢鬧新房 問月庵兄弟雙配匹 第六十八回 牛通智取盡南關 嶽霆途遇眾好漢 第六十九回 打擂台同祭嶽王墳 憤冤情哭訴潮神廟 第七十回 靈隱寺進香瘋僧遊戲 眾安橋行刺義士捐軀 第七十一回 苗王洞嶽霖入贅 東南山何立見佛 第七十二回 黑蠻龍提兵祭嶽墳 秦丞相嚼舌歸陰府 第七十三回 胡夢蝶醉後吟詩遊地獄 金兀術三曹對案再興兵 第七十四回 赦罪封功禦祭嶽王墳 勘奸定罪正法棲霞嶺 第七十五回 萬人口張俊應誓 殺奸屬王彪報仇 第七十六回 普風師寶珠打宋將 諸葛錦火箭破駝龍 第七十七回 山獅駝兵阻界山 楊繼周力敵番將 第七十八回 黑風珠四將喪命 白龍帶伍連遭擒 第七十九回 施岑收服烏靈聖母 牛皋氣死完顏兀術 第八十回 表精忠墓頂加封 證因果大鵬歸位 第八十一回 表精忠墓頂加封 證因果大鵬歸位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