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 作者:曾國藩年代:清末2562   

《曾國藩家書》用人篇 卷一 用人篇·致諸弟·述營中急需人才

澄溫沅季四位賢弟左右;

於十六日在南康府接父親手諭,及澄沅兩弟紀澤兒之信;係劉一送來;二十日接澄弟一倍,係林福秀由縣送來,具悉一切。

餘於十三日自吳城進紮南康,水師右營後營響道營,於十王日進紮青山。十九日賊帶炮船五六十號,小劃船百六十號,前來撲營,鏖戰二時,未分勝負。該匪以小劃二十號,又自山後攢出,襲我老營。老營戰船,業已餘數出隊,僅坐船水字數人,及雇民船水手,皆逃上岸。各戰船哨官見坐船已失遂爾慌亂,以致敗挫。幸戰船炮位,毫無損傷,猶為不幸中之大幸!且左營定湘營尚在南康,中營在吳城,是日未與其事,士氣依然振作。現在六營三千人,同泊南康,與陸勇平江營三千人相依護,或可速振軍威。

現在來所統之六軍,塔公帶五千人在九江,羅山帶三千五百人在廣信一帶,次青帶平江營三千人在南康,業已成為三枝,人數亦不少。趙玉班帶五百湘勇來此,若獨成一枝,則不足以自立,若依附塔軍,依附羅軍,則去我仍隔數百裏之遠。若依附平江營,則氣類不合,且近來口糧實難接濟,玉班之勇,可不必來。玉班一人獨來,則營中需才孔亟,必有以位置之也。

蔣益澧之事,後公如此辦理甚好,密傳其人家詳明開導,勒令繳出銀兩,足以允我人心,麵麵俱圓,請蘋翁即行速辦。但使深翎德珠,即輕輕著筆,亦可以速辦矣。

此間自水師小挫後.急須多辦小劃以勝之,但乏能管帶小劃之人。若有實能帶小劃者,打仗時並不靠他衝陳。隻要開仗時,在江過攢出攢入,眩賊之眼,助我之勢,即屬大有裨益。吾弟若見有此等人,或趙玉下班能薦此等人,即可招募善駕小劃之水手一百餘人來營。馮玉河所繳水勇之槍銀,及各項應繳之銀,可酌用為途費也。

餘在營平安,精神不足,惟癬疾未愈,諸事未能-一照管,小心謹慎,冀盡人事,以聽天命。諸不詳盡,統俟續布。(鹹豐五年四月二十日書於南康城外水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卷一 修身篇·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則 卷二 修身篇·稟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卷三 修身篇·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卷四 修身篇·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 卷五 修身篇·致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 卷六 修身篇·致諸弟·勸弟切勿恃才傲物 卷七 修身篇·稟父母·做事當不苟不懈 卷八 修身篇·致諸弟·勸宜力除牢騷 卷九 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頭角於外 卷十 修身篇·致九弟·勸宜息心忍耐 卷十一 修身篇·致九弟·勸弟須保護身體 卷十二 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須要有恒心 卷十三 修身篇·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卷十四 修身篇·致九弟·願共鑒誡二弊 卷十五 修身篇·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卷十六 修身篇·致四弟·必須加意保養 卷十七 修身篇·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卷十八 修身篇·致九弟·宜平驕矜之氣 卷十九 修身篇·致九弟李弟·須戒傲惰二字 卷二十 修身篇·致四弟·用藥須小心謹慎 卷二十一 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卷二十二 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做人須清廉謹慎勤勞 卷二十三 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 卷二十四 修身篇·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見 卷二十五 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藥 卷二十六 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服藥不可大多 卷二十七 修身篇·致四弟·勸弟須靜養身體 卷二十八 修身篇·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為主 卷二十九 修身篇·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 卷三十 修身篇·致九弟·隻問積勞不問成名 卷三十一 修身篇·致九弟·萬望毋惱毋怒 卷三十二 修身篇·致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為主 卷三十三 修身篇·致九弟·凡鬱怒最易傷人 卷三十四 修身篇·致四弟·述養身有五事 卷三十五 修身篇·致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卷三十六 修身篇·致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 卷三十七 修身篇·致九弟·必須逆來順受
《曾國藩家書》治家篇
卷一 治家篇·稟父母·述家和萬事興 卷二 治家篇·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第一 卷三 治家篇·致諸弟·教弟婚姻大事須謹慎 卷四 治家篇·稟父母·勿因家務過勞 卷五 治家篇·稟叔父母·勿因勞累過度 卷六 治家篇·致諸弟·無時不想回家省親 卷七 治家篇·致諸弟·告誡弟弟要清白做人 卷八 治家篇·致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見 卷九 治家篇·致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家探親 卷十 治家篇·致諸弟·迎養父母叔父 卷十一 治家篇·諭紀澤·料理喪母之後事離京 卷十二 治家篇·諭紀澤·攜眷趕緊出京 卷十三 治家篇·諭紀澤·家眷萬不可出京 卷十四 治家篇·諭紀澤·勤通書信不必掛念 卷十五 治家篇·諭紀澤·家眷在京須一切謹慎 卷十六 治家篇·致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卷十七 治家篇·致諸弟·勿使子侄驕奢淫佚 卷十八 治家篇·諭紀澤·宜教家人勤勞持家 卷十九 治家篇·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親 卷二十 治家篇·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門 卷二十一 治家篇·致四弟·得兩弟為幫手 卷二十二 治家篇·致九弟·歸家料理祠堂 卷二十三 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裏注重種蔬等事 卷二十四 治家篇·致諸弟·宜兄弟和睦又實行勤儉二字 卷二十五 治家篇·致諸弟·述家庭不可說利害話 卷二十六 治家篇·致諸弟·述六弟婦治家賢慧而命最苦 卷二十七 治家篇·致諸弟·述起屋造祠堂 卷二十八 治家篇·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訣 卷二十九 治家篇·致四弟·居鄉要訣宜節儉 卷三十 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後輩宜戒驕橫之心 卷三十一 治家篇·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驕奢佚 卷三十二 治家篇·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謙虛勤勞 卷三十三 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 卷三十四 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弟牢記祖訓八字 卷三十五 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必須愛惜物力 卷三十六 治家篇·致四弟·惜福貴乎勤儉 卷三十七 治家篇·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 卷三十八 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勤儉為主 卷三十九 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讀為本
《曾國藩家書》理財篇
卷一 理財篇·稟祖父母·述告在京無生計 卷二 理財篇·稟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狀 卷三 理財篇·稟父母·籌劃歸還借款 卷四 理財篇·稟父母·借銀寄回家用 卷五 理財篇·稟父母·在外借債過年 卷六 理財篇·稟父母·家中費用窘迫 卷七 理財篇·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家事 卷八 理財篇·稟祖父母·無錢寄回家 卷九 理財篇·稟父母·寄銀還債濟人 卷十 理財篇·致諸弟·取款及托帶銀 卷十一 理財篇·稟父母·送參冀減息銀 卷十二 理財篇·稟父母·取借款須專人去 卷十三 理財篇·稟父母·在京事事節儉 卷十四 理財篇·稟叔父母·托人帶銀兩歸家 卷十五 理財篇·致諸弟·家中務請略有積蓄 卷十六 理財篇·諭紀澤·托人帶銀至京 卷十七 理財篇·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 卷十八 理財篇·致九弟·述捐銀作祭費 卷十九 理財篇·致九弟·勸捐銀修祠堂 卷二十 理財篇·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 卷二十一 理財篇·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 卷二十二 理財篇·致諸弟·述接濟親戚族人之故 卷二十三 理財篇·稟祖父母·贈親戚族人數目 卷二十四 理財篇·稟叔父母·請兌錢送人 卷二十五 理財篇·致諸弟·節儉置田以濟貧民 卷二十六 理財篇·致九弟·順便可以周濟 卷二十七 理財篇·致九弟·周濟受害紳民 卷二十八 理財篇·致四弟九弟·千裏寄銀禮輕義重 卷二十九 理財篇·致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
《曾國藩家書》為政篇
卷一 為政篇·稟祖父母·述與英國議和 卷二 為政篇·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 卷三 為政篇·稟父母·具折奏請日講 卷四 為政篇·致諸弟·具奏言兵餉事 卷五 為政篇·致諸弟·進諫言戒除驕矜 卷六 為政篇·致諸弟·詳述辦理巨盜及公議糧餉事 卷七 為政篇·致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 卷八 為政篇·致九弟·暫緩祭祀望溪 卷九 為政篇·致季弟·述長江厘卡太多季弟左右 卷十 為政篇·致九弟季弟·述籌辦粵省厘金 卷十一 為政篇·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 卷十二 為政篇·致九弟·處事修身宜明強 卷十三 為政篇·致諸弟·喜述大考升官 卷十四 為政篇·稟祖父母·報告榮升侍講 卷十五 為政篇·稟祖父母·報告考差信 卷十六 為政篇·稟祖父母·報告補侍讀 卷十七 為政篇·致諸弟·喜述得會試房差 卷十八 為政篇·致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卷十九 為政篇·稟父母·萬望匆入署說公事 卷二十 為政篇·稟叔父母·報告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卷二十一 為政篇·稟父母·敬請祖父換藍頂 卷二十二 為政篇·稟父母·擬為六弟納監 卷二十三 為政篇·稟父母·報告兩次兼職 卷二十四 為政篇·稟父母·請勿懸望得差 卷二十五 為政篇·稟父母·附呈考差詩文 卷二十六 為政篇·稟父母·賀六弟成就功名 卷二十七 為政篇·稟父母·請敬接誥封軸 卷二十八 為政篇·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 卷二十九 為政篇·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 卷三十 為政篇·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 卷三十一 為政篇·致諸弟·述升內閣學士 卷三十二 為政篇·致諸弟·喜述補侍郎缺 卷三十三 為政篇·致諸弟·述奉旨為較射大臣 卷三十四 為政篇·致諸弟·喜聞九弟得優貢 卷三十五 為政篇·致九弟·為政切不可疏懶 卷三十六 為政篇·致九弟·述弟為政優於帶兵 卷三十七 為政篇·致四弟·述堅守作戰之困難 卷三十八 為政篇·致九弟·述兄弟同獲聖恩 卷三十九 為政篇·致九弟·申請辭退一席 卷四十 為政篇·致九弟·述讓紀瑞承蔭 卷四十一 為政篇·致九弟·述紀梁宜承蔭 卷四十二 為政篇·致九弟·述奏議乃為臣之事 卷四十三 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辭謝 卷四十四 為政篇·致九弟·戰事宜自具奏 卷四十五 為政篇·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 卷四十六 為政篇·致四弟九弟·述應詔麵陛之策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