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全書首列總目、凡例、附圖。卷一卷二為序例,主要介紹歷代諸家本草及中藥基本理論等內容。首先列舉《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雷公炮炙論》、《唐本草》等四十一種本草著作,並加簡要評介,基本反映出明代以前本草學發展概況;另又附列引用醫書二百七十七種,經史百家書籍四百四十種,共計七百十七種。通過引述前人專論如神農本經名例、陶隱居名醫別錄合藥方劑法則、採藥分六氣歲物、七方十劑、五味宜忌、五味偏勝、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引經報使、相須相使相畏相惡諸藥、相反諸藥、服藥食忌、妊娠禁忌、飲食禁忌、李東垣隨證用藥凡例、張子和汗吐下之法、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等,使中藥理論獲得系統整理。卷三卷四為百病主治,大致沿襲宋以前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諸風等一百十三種病證為綱,分列主治藥物,或於病證下再分若干證,類列藥物用法,復設草部、菜部、果木等為小綱,並詳其主治,編次有序,便於臨證參考。卷五至卷五十二為藥物各論,總目原稱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經實核為一千八百九十七種。各論均以“部”為綱,以“類”為目分類,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簡要論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干類,如草部分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類、雜草等十一類,凡六十類。每藥均標註首載文獻出處,若有歸類變更或併入某藥者,則以校正說明;下設釋名、集解、辨題或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欄目解說。 “釋名”下列舉別名,並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產地、品種、形態、採收等;“辨疑正誤”對歷代本草有疑誤者予以辨正;“修治”闡述炮製方法;“氣味”闡述藥物性味及有毒無毒;“主治”包括功效;“發明”側重闡述藥性理論、用藥要點及李氏學術見解;“附方”廣錄以該藥為主的主治各科病證的有效方劑。
本書在唐慎微《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基礎上,進行大量整理、補充,並載述李氏發明與學術見解。其主要成就包括:集我國16世紀前中藥學之大成,該書首先介紹歷代本草的中藥理論和所載藥物,又首次載入民間和外用藥三百七十四種,如三七、半邊蓮、醉魚草、大風子等,並附方一萬一千零九十六則。顯示當時最先進的藥物分類法,除列“一十六部為綱,六十類為目”外,還包括每藥之中“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每一藥物下列釋名、集解等項,如“標龍為綱,而齒、角、骨、腦、胎、涎皆列為目”;又有以一物為綱,而不同部位為目。特別是在分類方面,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進化論觀點。全面闡述所載藥物知識,對各種藥物設立若干專項,分別介紹藥物名稱、歷史、形態、鑑別、採集、加工,以及藥性、功效、主治、組方應用等;同時引述自《本經》迄元明時期各家學說,內容豐富而有系統。
對中醫藥理論有所發明,書中強調對中藥應該辨證應用,如藜蘆條下稱“吐藥不一,常山吐瘧痰,瓜丁吐熱痰,烏附尖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則吐風痰者也”。其中亦有前人所未論及之名言和精闢理論,如辛夷條下有“腦為元神之府”之論,橘皮條下稱“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龠”等。書中對過去本草書籍中將兩藥誤為一物者,如葳蕤與女萎;一物而誤為兩藥者,如天南星與虎掌;品種混淆不清者,如百合與卷丹;藥用部位失真者,如五倍子誤認為果實;藥物歸類不當者,如將薯蕷列為草類等,均予以澄清更正。書中對妄圖長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風現象進行了批判,對黃連、澤瀉服之可以成仙,草子可以變魚等說,亦作了駁斥。
本書雖為中藥學專書,但涉及範圍廣泛,對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物理學、化學、農學等內容亦有很多記載。如在礦物學方面對石油的產地、性狀作了詳細記述;在化學方面,闡述了檢驗石膽真偽的方法;在物理學方面,從空氣中的濕度變化,以推測雨量的大小;在農學方面,闡述採用嫁接技術,以改良果樹品種的方法等。本書通過對藥名的探索與考證,闡明某些漢字的字形、讀音;也載述一些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藥名的讀音和含義。還記載契丹族用羊皮、羊骨占卜和寫字,吐番人用燕脂化妝等習俗,蒙古族裹於牛皮內治療外傷方法等。本書保存了16世紀以前大量文獻資料,其中有的原書已佚失,有關資料可從本書得以窺見。

开始阅读
圖書目錄
《本草綱目》序
卷一 序·原序 卷二 序·序例
《本草綱目》百病主治
卷一 百病主治·主治
《本草綱目》水部
卷一 水部·露水 卷二 水部·明水 卷三 水部·冬霜 卷四 水部·漿水 卷五 水部·臘雪 卷六 水部·夏冰 卷七 水部·半天河 卷八 水部·熱湯 卷九 水部·流水 卷十 水部·井泉水 卷十一 水部·醴泉 卷十二 水部·地漿 卷十三 水部·溫湯 卷十四 水部·鹽膽水 卷十五 水部·阿井泉 卷十六 水部·雨水 卷十七 水部·神水 卷十八 水部·碧海水 卷十九 水部·山岩泉水 卷二十 水部·潦水 卷二十一 水部·節氣水 卷二十二 水部·車轍中水 卷二十三 水部·齏水 卷二十四 水部·洗手足水 卷二十五 水部·洗兒湯 卷二十六 水部·銅壺滴漏水 卷二十七 水部·磨刀水 卷二十八 水部·浸藍水
《本草綱目》火部
卷一 火部·炭火 卷二 火部·艾火 卷三 火部·神燈火 卷四 火部·針火 卷五 火部·燈火 卷六 火部·蘆火 卷七 火部·桑柴火
《本草綱目》土部
卷一 土部·白堊 卷二 土部·黃土 卷三 土部·東壁土 卷四 土部·鍛灶灰 卷五 土部·胡燕窠土 卷六 土部·土蜂窠 卷七 土部·蜣螂轉丸 卷八 土部·石堿 卷九 土部·蟻垤土 卷十 土部·白蟻泥 卷十一 土部·蚯蚓泥 卷十二 土部·梁上塵 卷十三 土部·烏爹泥 卷十四 土部·伏龍肝 卷十五 土部·土墼 卷十六 土部·百草霜 卷十七 土部·白瓷器 卷十八 土部·烏古瓦 卷十九 土部·古磚 卷二十 土部·煙膠 卷二十一 土部·釜臍墨 卷二十二 土部·墨 卷二十三 土部·香爐灰 卷二十四 土部·門臼塵 卷二十五 土部·砂鍋 卷二十六 土部·甘鍋 卷二十七 土部·田中泥 卷二十八 土部·簷溜下泥 卷二十九 土部·糞坑底泥 卷三十 土部·尿坑泥 卷三十一 土部·犬尿泥 卷三十二 土部·白鱔泥 卷三十三 土部·赤土 卷三十四 土部·太陽土 卷三十五 土部·千步峰 卷三十六 土部·燒屍場上土 卷三十七 土部·螺螄泥
《本草綱目》金部
卷一 金部·金 卷二 金部·銀 卷三 金部·自然銅 卷四 金部·水銀粉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金部·水銀 卷十 金部·粉錫 卷十一 金部·鋼 卷十二 金部·密陀僧 卷十三 金部·錫 卷十四 金部·鐵落 卷十五 金部·鐵 卷十六 金部·鐵粉 卷十七 金部·鐵精 卷十八 金部·金漿 卷十九 金部·諸銅器 卷二十 金部·諸鐵器
《本草綱目》石部
卷一 石部·鉛丹 卷二 石部·丹砂 卷三 石部·石硫赤 卷四 石部·石硫磺 卷五 石部·玉 卷六 石部·雲母 卷七 石部·白石英 卷八 石部·蓬砂 卷九 石部·礬石 卷十 石部·綠礬 卷十一 石部·黃礬 卷十二 石部·硇砂 卷十三 石部·粉霜 卷十四 石部·銀朱 卷十五 石部·靈砂 卷十六 石部·硝石 卷十七 石部·雄黃 卷十八 石部·雌黃 卷十九 石部·石膏 卷二十 石部·玄明粉 卷二十一 石部·不灰木 卷二十二 石部·不灰木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石部·樸硝 卷二十五 石部·爐甘石 卷二十六 石部·無名異 卷二十七 石部·石鍾乳 卷二十八 石部·玄精石 卷二十九 石部·石腦油 卷三十 石部·石炭 卷三十一 石部·石灰 卷三十二 石部·凝水石 卷三十三 石部·浮石 卷三十四 石部·陽起石 卷三十五 石部·慈石 卷三十六 石部·鹵鹹 卷三十七 石部·代赭石 卷三十八 石部·禹餘糧 卷三十九 石部·空青 卷四十 石部·戎鹽 卷四十一 石部·曾青 卷四十二 石部·綠青 卷四十三 石部·扁青 卷四十四 石部·食鹽 卷四十五 石部·石膽 卷四十六 石部·砒石 卷四十七 石部·金星石 卷四十八 石部·石燕 卷四十九 石部·礞石 卷五十 石部·花乳石 卷五十一 石部·金牙石 卷五十二 石部·紫石英 卷五十三 石部·菩薩石 卷五十四 石部·錫吝脂 卷五十五 石部·寶石 卷五十六 石部·蜜栗子 卷五十七 石部·銅礦石 卷五十八 石部·青琅玕 卷五十九 石部·珊瑚 卷六十 石部·馬腦 卷六十一 石部·玻璃 卷六十二 石部·水精 卷六十三 石部·琉璃 卷六十四 石部·石麵 卷六十五 石部·石芝 卷六十六 石部·土黃 卷六十七 石部·金剛石 卷六十八 石部·砭石 卷六十九 石部·杓上砂 卷七十 石部·石鱉 卷七十一 石部·雷墨 卷七十二 石部·湯瓶內鹼
《本草綱目》草部
卷一 草部·甘草 卷二 草部·黃芪 卷三 草部·人參 卷四 草部·芎窮 卷五 草部·沙參 卷六 草部·薺苠 卷七 草部·桔梗 卷八 草部·當歸 卷九 草部·長鬆 卷十 草部·黃精 卷十一 草部·萎蕤 卷十二 草部·鐵線草 卷十三 草部·知母 卷十四 草部·肉蓯蓉 卷十五 草部·列當 卷十六 草部·錦地羅 卷十七 草部·鎖陽 卷十八 草部·赤箭 卷十九 草部·術 卷二十 草部·白前 卷二十一 草部·蒼術 卷二十二 草部·狗脊 卷二十三 草部·貫眾 卷二十四 草部·白薇 卷二十五 草部·巴戟天 卷二十六 草部·遠誌 卷二十七 草部·淫羊藿 卷二十八 草部·徐長卿 卷二十九 草部·仙茅 卷三十 草部·玄參 卷三十一 草部·地榆 卷三十二 草部·及己 卷三十三 草部·丹參 卷三十四 草部·紫參 卷三十五 草部·紫草 卷三十六 草部·杜衡 卷三十七 草部·白頭翁 卷三十八 草部·白及 卷三十九 草部·三七 卷四十 草部·細辛 卷四十一 草部·黃連 卷四十二 草部·胡黃連 卷四十三 草部·黃岑 卷四十四 草部·龍膽 卷四十五 草部·秦艽 卷四十六 草部·茈胡(柴胡) 卷四十七 草部·前胡 卷四十八 草部·白茅 卷四十九 草部·防風 卷五十 草部·獨活 卷五十一 草部·土當歸 卷五十二 草部·石蒜 卷五十三 草部·升麻 卷五十四 草部·苦參 卷五十五 草部·白鮮 卷五十六 草部·山慈姑 卷五十七 草部·延胡索 卷五十八 草部·貝母 卷五十九 草部·旋複花 卷六十 草部·青葙 卷六十一 草部·蘼無 卷六十二 草部·蛇床 卷六十三 草部·槁本 卷六十四 草部·惡實 卷六十五 草部·白芷 卷六十六 草部·芍藥 卷六十七 草部·牡丹 卷六十八 草部·蠡實 卷六十九 草部·木香 卷七十 草部·甘鬆香 卷七十一 草部·杜若 卷七十二 草部·胡蘆巴 卷七十三 草部·高良薑 卷七十四 草部·豆蔻 卷七十五 草部·白豆蔻 卷七十六 草部·小青 卷七十七 草部·縮砂密 卷七十八 草部·益智子 卷七十九 草部·蓽茇 卷八十 草部·大青 卷八十一 草部·肉豆蔻 卷八十二 草部·補骨脂 卷八十三 草部·薑黃 卷八十四 草部·檾麻 卷八十五 草部·鬱金 卷八十六 草部·蓬莪術 卷八十七 草部·荊三棱 卷八十八 草部·苧麻 卷八十九 草部·莎草香附子 卷九十 草部·藿香 卷九十一 草部·薰草 卷九十二 草部·大薊、小薊 卷九十三 草部·蘭草 卷九十四 草部·澤蘭 卷九十五 草部·馬蘭 卷九十六 草部·漏盧 卷九十七 草部·香薷 卷九十八 草部·假蘇 卷九十九 草部·薄荷 卷一百 草部·續斷 卷一百零一 草部·蘇 卷一百零二 草部·水蘇 卷一百零三 草部·菊 卷一百零四 草部·燕脂 卷一百零五 草部·野菊 卷一百零六 草部·淹閭 卷一百零七 草部·艾 卷一百零八 草部·番紅花 卷一百零九 草部·茵陳蒿 卷一百一十 草部·青蒿 卷一百一十一 草部·白蒿 卷一百一十二 草部·紅藍花 卷一百一十三 草部·茺蔚(益母草) 卷一百一十四 草部·夏枯草 卷一百一十五 草部·劉寄奴草 卷一百一十六 草部·雞冠花 卷一百一十七 草部·呆耳 卷一百一十八 草部·天名精 卷一百一十九 草部·希薟 卷一百二十 草部·狼牙 卷一百二十一 草部·箬 卷一百二十二 草部·蘆 卷一百二十三 草部·甘蕉 卷一百二十四 草部·防葵 卷一百二十五 草部·蓑荷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本草綱目》

作者:李時珍年代:明朝3660
圖書目錄
《本草綱目》石部
卷一 石部·鉛丹 卷二 石部·丹砂 卷三 石部·石硫赤 卷四 石部·石硫磺 卷五 石部·玉 卷六 石部·雲母 卷七 石部·白石英 卷八 石部·蓬砂 卷九 石部·礬石 卷十 石部·綠礬 卷十一 石部·黃礬 卷十二 石部·硇砂 卷十三 石部·粉霜 卷十四 石部·銀朱 卷十五 石部·靈砂 卷十六 石部·硝石 卷十七 石部·雄黃 卷十八 石部·雌黃 卷十九 石部·石膏 卷二十 石部·玄明粉 卷二十一 石部·不灰木 卷二十二 石部·不灰木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石部·樸硝 卷二十五 石部·爐甘石 卷二十六 石部·無名異 卷二十七 石部·石鍾乳 卷二十八 石部·玄精石 卷二十九 石部·石腦油 卷三十 石部·石炭 卷三十一 石部·石灰 卷三十二 石部·凝水石 卷三十三 石部·浮石 卷三十四 石部·陽起石 卷三十五 石部·慈石 卷三十六 石部·鹵鹹 卷三十七 石部·代赭石 卷三十八 石部·禹餘糧 卷三十九 石部·空青 卷四十 石部·戎鹽 卷四十一 石部·曾青 卷四十二 石部·綠青 卷四十三 石部·扁青 卷四十四 石部·食鹽 卷四十五 石部·石膽 卷四十六 石部·砒石 卷四十七 石部·金星石 卷四十八 石部·石燕 卷四十九 石部·礞石 卷五十 石部·花乳石 卷五十一 石部·金牙石 卷五十二 石部·紫石英 卷五十三 石部·菩薩石 卷五十四 石部·錫吝脂 卷五十五 石部·寶石 卷五十六 石部·蜜栗子 卷五十七 石部·銅礦石 卷五十八 石部·青琅玕 卷五十九 石部·珊瑚 卷六十 石部·馬腦 卷六十一 石部·玻璃 卷六十二 石部·水精 卷六十三 石部·琉璃 卷六十四 石部·石麵 卷六十五 石部·石芝 卷六十六 石部·土黃 卷六十七 石部·金剛石 卷六十八 石部·砭石 卷六十九 石部·杓上砂 卷七十 石部·石鱉 卷七十一 石部·雷墨 卷七十二 石部·湯瓶內鹼
《本草綱目》草部
卷一 草部·甘草 卷二 草部·黃芪 卷三 草部·人參 卷四 草部·芎窮 卷五 草部·沙參 卷六 草部·薺苠 卷七 草部·桔梗 卷八 草部·當歸 卷九 草部·長鬆 卷十 草部·黃精 卷十一 草部·萎蕤 卷十二 草部·鐵線草 卷十三 草部·知母 卷十四 草部·肉蓯蓉 卷十五 草部·列當 卷十六 草部·錦地羅 卷十七 草部·鎖陽 卷十八 草部·赤箭 卷十九 草部·術 卷二十 草部·白前 卷二十一 草部·蒼術 卷二十二 草部·狗脊 卷二十三 草部·貫眾 卷二十四 草部·白薇 卷二十五 草部·巴戟天 卷二十六 草部·遠誌 卷二十七 草部·淫羊藿 卷二十八 草部·徐長卿 卷二十九 草部·仙茅 卷三十 草部·玄參 卷三十一 草部·地榆 卷三十二 草部·及己 卷三十三 草部·丹參 卷三十四 草部·紫參 卷三十五 草部·紫草 卷三十六 草部·杜衡 卷三十七 草部·白頭翁 卷三十八 草部·白及 卷三十九 草部·三七 卷四十 草部·細辛 卷四十一 草部·黃連 卷四十二 草部·胡黃連 卷四十三 草部·黃岑 卷四十四 草部·龍膽 卷四十五 草部·秦艽 卷四十六 草部·茈胡(柴胡) 卷四十七 草部·前胡 卷四十八 草部·白茅 卷四十九 草部·防風 卷五十 草部·獨活 卷五十一 草部·土當歸 卷五十二 草部·石蒜 卷五十三 草部·升麻 卷五十四 草部·苦參 卷五十五 草部·白鮮 卷五十六 草部·山慈姑 卷五十七 草部·延胡索 卷五十八 草部·貝母 卷五十九 草部·旋複花 卷六十 草部·青葙 卷六十一 草部·蘼無 卷六十二 草部·蛇床 卷六十三 草部·槁本 卷六十四 草部·惡實 卷六十五 草部·白芷 卷六十六 草部·芍藥 卷六十七 草部·牡丹 卷六十八 草部·蠡實 卷六十九 草部·木香 卷七十 草部·甘鬆香 卷七十一 草部·杜若 卷七十二 草部·胡蘆巴 卷七十三 草部·高良薑 卷七十四 草部·豆蔻 卷七十五 草部·白豆蔻 卷七十六 草部·小青 卷七十七 草部·縮砂密 卷七十八 草部·益智子 卷七十九 草部·蓽茇 卷八十 草部·大青 卷八十一 草部·肉豆蔻 卷八十二 草部·補骨脂 卷八十三 草部·薑黃 卷八十四 草部·檾麻 卷八十五 草部·鬱金 卷八十六 草部·蓬莪術 卷八十七 草部·荊三棱 卷八十八 草部·苧麻 卷八十九 草部·莎草香附子 卷九十 草部·藿香 卷九十一 草部·薰草 卷九十二 草部·大薊、小薊 卷九十三 草部·蘭草 卷九十四 草部·澤蘭 卷九十五 草部·馬蘭 卷九十六 草部·漏盧 卷九十七 草部·香薷 卷九十八 草部·假蘇 卷九十九 草部·薄荷 卷一百 草部·續斷 卷一百零一 草部·蘇 卷一百零二 草部·水蘇 卷一百零三 草部·菊 卷一百零四 草部·燕脂 卷一百零五 草部·野菊 卷一百零六 草部·淹閭 卷一百零七 草部·艾 卷一百零八 草部·番紅花 卷一百零九 草部·茵陳蒿 卷一百一十 草部·青蒿 卷一百一十一 草部·白蒿 卷一百一十二 草部·紅藍花 卷一百一十三 草部·茺蔚(益母草) 卷一百一十四 草部·夏枯草 卷一百一十五 草部·劉寄奴草 卷一百一十六 草部·雞冠花 卷一百一十七 草部·呆耳 卷一百一十八 草部·天名精 卷一百一十九 草部·希薟 卷一百二十 草部·狼牙 卷一百二十一 草部·箬 卷一百二十二 草部·蘆 卷一百二十三 草部·甘蕉 卷一百二十四 草部·防葵 卷一百二十五 草部·蓑荷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