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 作者:洪邁年代:宋朝2740   

《容齋隨筆》卷七 卷七·孟子書百裏奚

柳子厚《複杜溫夫書》雲:“生用助字,不當律令,所謂乎、歟、耶、哉、夫也者,疑辭也。矣、耳、焉也者,決辭也。今生則一之,宜考前聞人所使用,與吾言類且異,精思之則益也。”予讀《孟子》百裏奚一章曰:“曾不知以食牛幹秦繆公之為汙也,可謂智乎?不可諫而不諫,可謂不智乎?知虞公之將亡而先去之,不可謂不智也。時舉於秦,知繆公之可與有行也而相之,可謂不智乎?”味其所用助字,開闔變化,使人之意飛動,此難以為溫夫輩言也。
柳宗元在《複杜溫夫書》中說:“生在寫文章時,使用助字,不應當受到約束,人們常用的所謂乎、歟、耶、哉、夫等、是疑問字,表示疑問的意思。所謂矣、耳、焉等,是判斷字,表示判斷的意思。而今,生則認為這些字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仔細查考前人對這些字的使用,與我上麵所說的是不同的,從此進行認真的思考分析是有益的。”我在讀《孟子》一書時,見到關於百裏奚的一段記載,說萬章問道:有人說百裏奚把自己賣給秦國養牲畜的人的所得來幹求秦穆公,這話可信嗎?其回答是:“他竟不知道用飼養牛的方法來幹求秦穆公是‘為汙也,可謂智乎?’他預見到虞公不可以勸阻,便不去勸阻,‘可謂不智乎?’他又預知到虞公將要滅亡,因而早早離開,‘不可謂不智也?’當他在秦國被推舉出來的時侯,便知道秦穆公是一位可以幫助而有作為的君主,‘可謂不智乎’?”仔細辨別所使用的助字,開合變化,使人思緒飛動,這段話對溫夫之輩來說是非常難的。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容齋隨筆》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