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作者:黃元禦年代:清朝1216   

《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 卷四·勞傷解·氣血

氣統於肺,血藏於肝,而總化於中氣。胃陽右轉而化氣,氣降則精生,陰化於陽也;脾陰左旋而生血,血升則神化,陽生於陰也。精未結而魄先凝,故魄舍於肺,氣魄者,腎精之始基也;神未發而魂先見,故魂舍於肝,血魂者,心神之初氣也。

氣,陽也,而含陰魄,是以清涼而降斂;血,陰也,而吐陽魂,是以溫暖而升發。及其魂升而神化,則又降而為氣,魄降而精生,則又升而為血。蓋精血溫升,則蒸騰而化神氣,神氣清降,則灑陳而化精血。精血神氣,實一物也,悉由於中氣之變化耳。

火金上熱,則神氣飛揚而不守;水木下寒,則精血泄溢而莫藏。故補養神氣,則宜清涼,而滋益精血,則宜溫暖。

氣秉辛金清涼之性,清則調暢,熱則鬱蒸,暢則衝虛,鬱則滯塞,滯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溫暖之性,溫則流行,寒則凝瘀,行則鮮明,瘀則腐敗,腐敗而不升,故病下陷。

氣滯之家,胸膈脹滿,痰嗽喘逆,半緣上中之虛熱;血瘀之人,紫黑成塊,杯碗傾泄,多因中下之虛寒。下寒則肺氣之降於肝部者,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熱則肝血之升於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此氣血致病之原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四聖心源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