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心源 作者:黃元禦年代:清朝1216   

《四聖心源》卷七·雜病解下 卷七·雜病解下·霍亂根原

霍亂者,飲食寒冷而感風寒也。夏秋飲冷食寒,水穀不消,其在上脘則為吐,其在下脘則為泄,或吐或泄,不並作也。一感風寒,皮毛閉塞,而宿物陳菀壅遏,中氣盛滿莫容,於是吐泄並作。

其吐者,胃氣之上逆,其泄者,脾氣之下陷。胃土之逆者,膽木之上逼也,脾土之陷者,肝木之下侵也。蓋中氣鬱塞,脾胃不轉,不能升降木氣,木氣鬱迫,而克中宮,刑以膽木則胃逆,賊以肝木則脾陷也。肝膽主筋,水土寒濕,木氣不榮,是以筋轉。

吐泄無餘,寒瘀盡去,土氣漸回,陽和徐布,中氣發揚,表邪自解。若其不解,外有寒熱表證,宜以麻桂發之,而溫以理中、四逆之輩。表寒既退,而髒腑鬆緩,痛泄自止。若其不能吐泄,腹痛愈死,可用大黃附子,溫藥下之,陳宿推蕩,立刻輕安。病在火令,全屬寒因,是以仲景立法,率主理中、四逆。變通理中、四逆之意,則病有盡而法無窮矣。倘泥時令而用清涼,是粗工之下者也。

桂苓理中湯

人參一錢茯苓二錢甘草二錢幹薑三錢桂枝三錢白術三錢砂仁二錢生薑三錢

煎大半杯,溫服。

吐不止,加半夏。泄不止,加肉蔻。外有寒熱表證,加麻黃。轉筋痛劇,加附子、澤瀉。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四聖心源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