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作者:褚人獲年代:清代909   

《隋唐演義》正文 第五十四回 釋前仇程咬金見母受恩 踐死誓王伯當為友捐軀

釋前仇程咬金見母受恩踐死誓王伯當為友捐軀

詞曰:

憶苦聲名如哄,收拾群英相共。一旦失等謀,淚灑青山可痛。如夢,如夢,賴有心交斷送。

調寄“如夢令”

古人雲:知足不辱,苟不知足,辱亦隨之。況又有個才字橫於胸中,即使真正鍾鳴漏盡,遇著老和尚當頭棒喝,他亦不肯心死。何況尚在壯年,事在得為之際。卻說魏王李密,進長安時,還想當初曾附東都,皇泰主還授我大尉,都督內外諸軍事。如今歸唐,唐主畢竟不薄待我,若以我為弟,想李神通、李道玄都得封王,或者還與我一個王位,也未可知。不意爵僅光祿卿,心中甚是不平。殊不知這正是唐主愛惜他,保全他處。恐遽賜大官,在朝臣子要忌他。又因河南、山東未平,那兩處部曲,要他招來,如今官爵太盛了,後來無以加他,故暫使居其位,以籠絡他,折磨他銳氣。李密總不想自己無容人之量,當年秦王到金墉時,何等看待。如今自己歸唐,唐主何等情分。還認自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好男子,滿懷多少不甘。

居未月餘,秦王在隴西征平了薛舉之子薛仁杲,拔寨奏凱還朝。早有小校飛馳報捷長安。唐主宣李密入朝麵諭道:“卿自來此,與世民未曾覿麵。朕恐世民懷念往事,不利於卿。卿可遠接,以盡人臣之禮。”李密領諾。其時魏征染病西府。李密同王伯當等二十餘人,離了長安,望北而行。直至囪州,哨馬報說秦王人馬已近。李密問祖君彥道:“秦王有問,教我如何對答?”君彥道:“不問則已,若問時,隻說聖上教臣遠接,即不敢加害於明公矣。”二人正商議間,隻見金鼓喧闐,炮聲震地。錦衣隊隊,花帽鮮明,左右總管十人。劍戟排擁,戈矛耀日,前麵數聲喝道。一派樂宮,塤囗迭奏而來。李密隻道來的就是世民,忙與眾官分班立候。隻見馬上一將,大聲呼道:“吾非秦王,乃長孫無忌與劉弘基也。殿下尚在後麵,汝是何人,可立待之!”是時李密心中懊恨,明知秦王故意命諸將裝作王子來羞唇齒他。如今若待不接,恐唐王見怪。若再去接,又覺羞辱難堪。

正在悔恨之時,又見一隊人馬,排列而來。前麵一對回避金牌,高高擎起。中間旗分五色,劍戟森嚴。後麵吆喝之聲漸退,望見輿從耀目,鳳起蛟騰。李密暗想:“是必秦王也。”忙與眾將俯躬向地打躬下去。隻見馬上二人笑道:“吾乃馬三保、白顯道也,前年我們到金墉來望你,今你亦到吾長安來。若要接殿下,後麵保駕帷幔裏高坐的便是,可小心向前迎接。”李密聽見,滿麵羞慚,扌追胸跌腳,仰天歎道:“大丈夫不能自立,屈於人下,恥辱至此,何麵目再立於天地之間?”即欲拔劍自刎。王伯當急向前奪住道:“明公何如此短見,文王囚於羑裏,勾踐辱於會稽,後來俱成大業。還當忍氣耐性,徐圖後事。”正說時,忽有人報道:“前麵風卷出一麵黃旗,繡著‘秦王’二字在上,今次來的必是秦王無疑。”李密無奈,隻得側立路旁。驟見一隊人馬到來,前導五色繡旗。甲士銀鬃對對,彤弓壺矢,彩耀生光。寶駕雕鞍,輝煌眩目。力士前引,儀從後隨。唐將史嶽、陶武欽,依隊前進。王常、邱士尹,按轡徐行。原來四將認得是李密,備各在馬上舉手道:“魏王休怪,俺們失禮了。”李密諸將默然無語,不覺兩淚交流。王伯當再三勸慰。

又見殷開山、洛陽史,排列左右護衛,猶如天王之狀。秦王冠帶蟒服,高拱端坐慢中。李密看得真切,如飛向前俯伏道:“老拙有失遠迎,望殿下恕責。”秦王見了李密,不覺怒發衝冠,手持雕弓,搭上一箭,兜滿弓弦。唬得魏將王伯當、賈潤甫、祖君彥、柳周臣諸將,俯伏在地,麵如土色。李密把兩手捧住其臉,戰栗不已。秦王見眾人在地下打作一團兒,猶如宿犬之狀,到底是人君度量,即收了箭,以弓梢指定李密道:“匹夫也有今日!本待射你一箭,以報縲絏之仇,恐連累了眾人,隻道我不能容物,暫饒你性命!”大喝一聲而過。這都是秦王曉得李密來接,故意裝這十將來羞他。

其時秦王進朝拜見了唐帝。唐帝道:“皇兒征伐費心,鞍馬勞苦。”秦王道:“托賴父王洪福,諸將用命,得以凱還,擒得薛仁杲、羅宗睺等囚在檻車,專候父皇發落。”唐帝大喜,即命武士斬於市曹,懸首示眾。因問秦王:“曾見李密否?”秦王答道:“臣兒曾見來。”唐帝道:“當時朕欲拒其降,因劉文靜進言道:‘鄭與魏境接壤,二邦猶如唇齒。’今王世充滅了李密,未有虢亡而虞獨存者,我處若不受其降,密必計窮,據兵而複投他國,又增一敵。勞吾心矣,烏乎可!”秦王道:“為什麼有恩於臣兒的這幾個人反不見?”唐帝道:“魏征已在這裏,朕知其有可用之才,將他撥在你西府辦事。如今聞說他有病,故此想未有來接你。”說完,帝同秦王進宮去朝見了母後,謝恩出朝。他原是個撥亂之主,求賢若渴。況當年有恩於彼,怎不關心?一進西府,即問魏征下榻之處。魏征原沒有病,因李密要他同去接秦王,料必不妥,故此詐稱有疾。今聞秦王來問他,如飛趕出來拜伏在地道:“臣偶抱微屙;不可遠接,乞殿下恕臣之罪。”秦王一把拖住道:“先生與孤,不比他人,何須行此禮?”忙扯來坐定。魏征道:“魏公失勢來投,望殿下海涵,勿念前愆。”秦王道:“孤承先生們厚愛,日夜佩德於心,今幸不棄,足慰生平。李密匹夫,孤頃見俯伏在地,幾欲手刃之,因見眾臣在內而止。然孤總不殺他,少不得有人殺他的日子。”因問:“叔寶、懋功二兄為何不來?”魏征道:“徐懋功尚守黎陽,他是個足智多謀之士,魏公自恃才高,與他言行不合。所以他甘守其地,亦無異誌。秦叔寶往征蕭銑未回。魏公此來,亦未去知會他。”秦王道:“他的令堂乃郎,孤多膳養在此。”魏征道:“他於今想必也曉得了,但是這人天性至孝,友誼亦要克全其義。單雄信已降王世充,恐還有些逗留。”秦王又問道:“那個粗莽賊於程知節,為什麼不見?”魏征道:“他因昔日開罪於殿下,故不敢來,到瓦崗拜母去了,人雖粗魯,事母甚孝,倒是個忠直之士。昨晤徐義扶,方知程母也在此,他還不曉得,若到瓦崗,知其母消息,是必奮不顧身,入長安矣;倘來時,望殿下忘其射鉤之仇而包容之。”於是秦王與魏征朝夕談論,甚相親愛。

如今且說程知節到了瓦崗,卻不見了母親,忙問尤俊達。尤俊達道:“尊堂陪秦伯母婆媳兩個去會親戚,不想被秦王設計賺入長安去了。”程知節見說,笑道:“尤大哥,你又來耍我。”尤俊達道:“程老弟,我幾曾說謊來?”便把當時賺去行徑一一說出,又道:“當時這班人,原隻要迎請秦伯母去,誰知令堂生生的要奉陪他走走,弟再三阻擋,他必不肯依,因此弟隻得叫連巨真兄送去。前日連巨真在長安回來,說尊堂與秦伯母在秦王那裏,甚是平安。兄如不信,到黎陽去問連巨真便知詳細了。”程知節此時覺得神氣沮喪,呆了半晌,喊道:“罷了,天殺的入娘賊,下這樣絕戶計!咱把這條性命丟與他罷!”過了一宿,也不辭別尤俊達,跟了兩個伴當,竟進長安。可憐:

隻念娘親不惜軀,願將遺體報親恩。

程知節恐怕大路上有人認得,卻走小路。曉行夜宿,未及一月,不覺早到長安。進了府城,就在西府左首借了下處。先叫手下人把一揭投進去,隻等帥府開門。秦王知程知節到來,傳令將士裝束威武,排列森嚴,粗細鼓樂,迭奏三通。秦王升殿,諸將參見過,捱班站立。隻聽得頭門上守門官報道:“魏犯程知節進。”裏邊武衛接應一聲,如春雷一般。秦王坐在上麵,見一個赤條條的長大漢子,背剪著,氣昂昂走將進來。到了丹墀,直挺挺的立定。秦王仔細一看,認得是程知節,不覺怒氣填胸,須眉直豎,擊桌喝道:“你這賊子,今日也自來送死了!可記得當年孤逃在老君堂,幾乎被你一斧砍死!孤今把你鍋烹刀碟,方消此恨。”程知節哈哈大笑道:“咱當時但知有魏,不知有唐。大丈夫恩不忘報,怨必求明。咱若怕死,也不進長安來,要砍就砍,何須動氣。快快叫咱老娘來見一麵,咱就把這顆頭顱,結識與你罷。”秦王道:“你這賊到這地位,還要口硬,且緩你須臾之死。軍士們領他去見了他母親,然後來受刑!”眾軍士不由分說,把知節擁出府門。

原來秦老夫人的下處,就在西府東首一所絕大的房於裏頭,與程母同居。秦母一到長安,秦王即撥一二十名婦女,進來伺候,又撥排軍二十名,看守門戶。不但供應日逐送進,每月還有許多幣帛饋賜。秦母與程母,禮必兩副。所以這兩個老人家,起居安穩,甚感秦王之恩。當時眾軍士將程知節擁進秦母寓所,早有人進去報知。秦母與程母如飛走出堂來。程母見兒子這般行徑,即上前抱頭大哭,口裏咿哩嗚羅,不知哭許多什麼,惹得眾武士反笑起來。程知節焦躁道:“娘,你不要哭,兒子問你:你住在這裏,身子可安穩麼?可有人伺候麼?”程母隻是哭,那裏對答的出一句,反是秦母替他說道:“一到長安,秦王如何差人來伺候,每日如何供應,月月如何饋送,還要時常差婦女出來候安。我與汝母親,蒙他恩典,相待一體,總無厚薄。”程知節問母親道:“娘可是這樣的?”程母含著眼淚,點點頭兒道:“是這樣的。”又將手指身旁兩個使女說道:“這兩個就是秦殿下賜來服侍我的。”知節見說,便道:“娘,兒子差了,那曉得秦王這樣一個好人,兒今去死在他台下,也是甘心的。娘,你不要念我了,你去伴秦伯母終了天年罷!”竟要撒開身於走出來,程母那裏肯放。秦母對知節道:“你們不要忙亂,聽我說:當時秦王因要我的瓊兒歸唐,故假作羅家來賺我,不意你母親一團美意,陪我出寨,竟入長安。如今魏公亦已降唐,吾家瓊兒諒必早晚亦至。你家母親豈可因我出門,反作無子之母?”便對伺候的說道:“取我的大衣服出來,待老身自進西府,去見秦王,求他寬有。”

正說時,隻見一個差官,跟著三四個校時,手裏托著冠帶袍服,口中喝道:“殿下有旨,恕程知節無罪,著即冠帶來相見。”說完,校尉如飛將程知節綁縛去了,要替他冠帶。程母見說,如飛跪在地上,對天叩首道:“願殿下太平一統,萬壽無疆。”引得眾人又笑起來。程知節著了衣服,穿好了袍帶,便要拜母親與秦伯母。程母止住道:“兒且不必拜我,快進西府去叩謝秦王,這樣寬恩大度的明主,你須要盡忠去報他,老身就死也瞑目的了。”知節見說,不敢違命,如飛的跟了差官,來進西府。時秦王在集賢堂,與眾謀士談兵議論。隻見校衛來複命說道,秦叔寶母就要見殿下來,程知節母如何叩首謝祝。秦王笑向魏征與劉文靜道:“幸是孤先差人去赦他,若秦母到來,就不見情了。”

話未說完,那差官進來稟程知節在帥府門首候旨。秦王道:“叫他到西堂來。”西堂原是西府會賓之所。差官早引程知節站在階前伺候。隻見秦王踱將出來,程知節如飛跪向前垂淚說道:“臣有眼無瞳,以致當年不識英雄之主,獲罪難逃。今雖蒙思赦,反黨生慚。”秦王自下階來攙他起來道:“剛才試君之意耳,孤久知卿乃忠直之士,願卿將來事唐如事魏足矣。”知節道:“臣蒙殿下豢母隆思,敢不捐軀以報!”秦王問起知節與王世充當日征戰之事,知節備細述了一遍。秦王又問:“可曾見叔寶。懋功?”知節道:“臣自戰敗之後,見魏公降唐,臣即往瓦崗。一聞母信,星夜至此,實未曾會著秦、徐二友。臣感殿下鴻恩,無由以報,臣有心腹部曲一二千,尚在北邙、偃師,待臣去招徠,並偕秦、徐諸弟兄來歸唐,未知殿下可容臣去否?”秦王見說,大喜道:“孤有何不容?如此足見卿之忠貞;但須朝見過了聖上,卿須奏明,看聖上旨意如何。”知節領諾。秦王即命差官,引他進朝麵聖。

知節即便辭了秦王,出來朝見唐帝。唐帝見他相貌魁梧,言語爽直,即賜他為虎翼大將軍,兼西府行軍總管,所奏事宜,悉聽秦王主裁。知節謝恩出朝,重新又到西府來,謝過了恩,忙到寓所拜見老母,並秦伯母暨張氏夫人。秦懷玉也出來拜見了。一家歡聚。過了一宿,明早知節便辭別了秦王,束裝起行。前日進長安時,九死一生。如今出長安,輕裘肥馬,仆從隨行,比前大不相同,一徑往東都進發。這是:

因感新知己,來尋舊侶盟。

如今再說李密,自從被秦王羞辱之後,每日退歸邢府,坐臥不安,憂形於色。左右報程知節到來,李密心上指望他來探望,訪問一訪問東都消息。豈料知節竟不來見。未及三四日,報說唐帝封他爵虎翼將軍,又差出長安去了。李密心中氣悶,忙對王伯當與同來將士道:“程知節是孤舊臣,他到了兩三日,竟不來看孤一麵。人情之薄,一至於此。今唐主賜了他官爵,又出長安去了,想必他此去收拾舊時兵卒,以來助唐。我們在此間坐守死,有何出頭日子?”李密諸將士,當時攻城掠地,倚著金帛來得易,也用得易,自入關來,也都資用不足,各不相安。今見李密有去誌,大家計議道:“徐世勣現在黎陽,張善相在伊州,叔寶、士信,想已平定蕭銑,必歸瓦崗;雄信諸人在洛。明公還可有為,何苦在此別人眼下討氣?”王伯當也道:“正當如此。”李密道:“還是奏知唐主,隻說要往山東,收故時部曲;還是各人私走到關外取齊?”賈潤甫道:“此事不妥。主上待明公甚厚。況國家姓名著在圖讖,天下終當一統。明公既已委質,複生異圖,盛彥師、史萬寶等雄守關外,此事朝發,彼必夕至。雖或出關,兵豈暇集?一稱叛逆,誰複能容?為明公計,不若安守,徐思其便,可以萬全。”密怒道:“卿乃吾心腹,何言如是!不同心者,當斬而後行。”潤甫泣道:“自翟司徒被戮之後,人皆為明公棄恩忘本,上下離心。今縱奔亡,誰肯複以所有之兵,拱手委公乎?柳係荷恩殊厚,故敢深言不諱,願明公熟思之。若明公有所措身,賈柳亦何辭就戮。”密大怒,拔劍欲擊之。王伯當等力勸乃止。祖君彥道:“依臣想來,不若通知了公主,潛出長安。秦王即知,差人來阻,公主在那裏,諒難加害。此漢劉先主賺吳夫人歸漢之計,未知明公以為何如?”

大家計議未定,李密含怒進內。獨孤公主道:“大丈夫當襟懷磊落,妾見君家何多不豫之色?”李密道:“我有一言,欲與汝商酌,未知可否?”獨孤公主道:“夫婦之間,有何避忌?”李密道:“吾欲背唐而行,隻慮汝牽心,不忍相棄,意欲與汝同行,未知可否?”獨孤公主道:“是何言欽?吾兄受汝之降,爵君上公,又念君無家,賜妾為婚,寵眷之恩,可謂富貴極矣。今席尚未暖,不思報德,反有異誌,苟有人心,必不至此。”李密道:“主上恩寵雖厚,汝侄辱我太甚。今勢不兩立,且往山東,收拾士卒,再留後舉。況婦人之身,從夫為榮。汝心不允,莫非亦有異誌麼?”公主見說,即唾其麵道:“吾以汝為好人,盡心報國,不意如此不忠不義,此生有何倚賴?”李密見說,登時殺氣滿麵,幸喜旁邊有個宮奴,善伺人意,忙上前解說道:“駙馬息怒,此亦吾家公主年輕,不知大義。古人說得好:夫唱婦隨,無違夫子,以順為正,妾婦之道也。駙馬既有此言,還當熟商,徐徐而行,豈可因一言之間,有傷伉儷之情?”李密見這宮奴說了這幾句,把氣消了一半,走出外來。祖君彥問道:“明公剛才進去,可曾與公主商酌?”李密恨道:“適間我略談幾句,不賢之婦反責我不忠背德,我幾欲手刃之,故走出來。”王伯當道:“風聲已漏,不好了,禍將至矣!”李密道:“計將安出?”祖君彥道:“要去大家即便起身,如再遲延,即難離長安矣!”李密見說,忙將內門封鎖,叫王伯當喚齊同來諸將,收拾行裝器械。共有六十餘人,不等天明,竟出北門而去。門軍忙來報知秦王。秦王大怒,如飛自到邢府中來看,隻見內門重重封鎖。忙叫人開了,見了獨孤公主。公主將夜來之言,述了一遍。秦王聽見,咬牙切齒,如飛奏如唐帝。唐帝亦怒,即欲遣將追擒。劉文靜道:“何必動兵?隻消發虎牌傳諭各地方總管,若李密領眾過關,必須生擒解來正法,看他逃到那裏去?”唐帝稱善,即發出虎牌來,星使知會各關。

且說李密與王伯當眾人,帶星而往,馬不停蹄。不多幾日,出了潼關,過了藍田。李密對眾人道:“吾們若要到伊州張善相處,須走小路便捷;若要往黎陽徐世勣處,須走大路。”賈潤甫道:“前途愈加難行,據吾見識,吾們該勻兩隊走,一隊走黎陽,一隊走伊州。”李密道:“這也說得是。你與祖君彥走大路,往黎陽;吾與伯當走小路,往伊州。到了,大家差人知會便是。”因此賈潤甫同祖君彥一二十人,走大路去了。

李密同王伯當三十餘人,又走了幾日,到了桃林縣地方。桃林縣縣官方正治,是個賢能之士,見這些人乘夜要穿城過,心中疑惑,叫軍士著實盤駁,必要檢看行囊。李密手下偏將與眾兵卒,原是強盜出身,野性不改,見這小小一縣這般嚴緝,大家不甘,登時性起,拔出刀來砍殺門軍,一擁進城。王伯當忙要止住,那裏禁止得住?嚇得縣官方正治,逃人熊州去了。魏家兵將進了城,見無人阻攔,囊資久虛,爽利把倉庫劫掠一空。住了一宵,然後起身。方正治一到熊州,把前事述與鎮守將軍史萬寶知道。萬寶驚惶無計,總管熊彥師道:“不難,我自有策;隻須數十人馬,自能取他首級。”史萬寶再三問時,盛彥師不肯說破。時李密以為官兵必截洛州,山路無人阻擋,騎著馬領這幹人緩行。恰到熊耳山南山下,一條路左旁高山,一臨深溪。李密與王伯當策馬先走,不顧左右。隻聽得一聲炮響,山上樹叢裏箭如飛蝗,進退不能。況身上又無甲胄,山穀裏溪中,又有伏兵殺出截住前後。可憐伯當急不能敵,拚命抱住李密之身,百般遮護。二人竟死於亂箭之下。被伏兵梟了首級,收了屍骸,奏捷唐帝。唐帝大喜,命將兩顆首級,懸於竿首,市曹示眾,攜竊者夷三族。正是:

有才不善用,乃為才所使。
不及程與秦,芳名垂青史。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隋唐演義

《隋唐演義》正文
第一回 隋主起兵伐陳 晉王樹功奪嫡 第二回 楊廣施讒謀易位 獨孤逞妒殺宮妃 第三回 逞雄心李靖訴西嶽 造讖語張衡危李淵 第四回 齊州城豪傑奮身 植樹崗唐公遇盜 第五回 秦叔寶途次救唐公 竇夫人寺中生世子 第六回 五花陣柴嗣昌山寺定姻 一蹇囊秦叔寶窮途落魄 第七回 蔡太守隨時行賞罰 王小二轉麵起炎涼 第八回 三義坊當鐧受醃臢 二賢莊賣馬識豪傑 第九回 入酒肆莫逢舊識人 還飯錢徑取回鄉路 第十回 東嶽廟英雄染屙 二賢莊知己談心 第十一回 冒風雪樊建威訪朋 乞靈丹單雄信生女 第十二回 皂角林財物露遭殃 順義村擂台逢敵手 第十三回 張公謹仗義全朋友 秦叔寶帶罪見姑娘 第十四回 勇秦瓊舞鐧服三軍 賢柳氏收金獲一報 第十五回 秦叔寶歸家待母 齊國遠截路迎朋 第十六回 報德祠酬恩塑像 西明巷易服從夫 第十七回 齊國遠漫興立球場 柴郡馬挾伴遊燈市 第十八回 王婉兒觀燈起釁 宇文子貪色亡身 第十九回 恣烝淫賜盒結同心 逞弑逆扶王升禦座 第二十回 皇後假宮娥貪歡博寵 權臣說鬼話陰報身亡 第二十一回 借酒肆初結金蘭 通姓名自顯豪傑 第二十二回 馳令箭雄信傳名 屈官刑叔寶受責 第二十三回 酒筵供盜狀生死無辭 燈前焚捕批古今罕見 第二十四回 豪傑慶千秋冰霜壽母 罡星祝一夕虎豹佳兒 第二十五回 李玄邃關節全知己 柴嗣昌請托浼贓官 第二十六回 竇小姐易服走他鄉 許太監空身入虎穴 第二十七回 窮土木煬帝逞豪華 思淨身王義得佳偶 第二十八回 眾嬌娃剪彩為花 侯妃子題詩自縊 第二十九回 隋煬帝兩院觀花 眾夫人同舟遊海 第三十回 賭新歌寶兒博寵 觀圖畫蕭後思遊 第三十一回 薛冶兒舞劍分歡 眾夫人題詩邀寵 第三十二回 狄去邪入深穴 皇甫君擊大鼠 第三十三回 睢陽界觸忌被斥 齊洲城卜居迎養 第三十四回 灑桃花流水尋歡 割玉腕真心報寵 第三十五回 樂水夕大士奇觀 清夜遊昭君淚塞 第三十六回 觀文殿虞世南草詔 愛蓮亭袁寶兒輕生 第三十七回 孫安祖走說竇建德 徐懋功初交秦叔寶 第三十九回 陳隋兩主說幽情 張尹二妃重貶謫 第四十回 汴堤上綠柳禦題賜姓 龍舟內絳仙豔色沾恩 第四十一回 李玄邃窮途定偶 秦叔寶脫陷榮歸 第四十二回 貪賞銀詹氣先喪命 施絕計單雄信無家 第四十三回 連巨真設計賺賈柳 張須陀具疏救秦瓊 第四十四回 寧夫人路途脫陷 羅士信黑夜報仇 第四十五回 平原縣秦叔寶逃生 大海寺唐萬仞徇義 第四十六回 殺翟讓李密負友 亂宮妃唐公起兵 第四十七回 看瓊花樂盡隋終 殉死節香銷烈見 第四十八回 遺巧計一良友歸唐 破花容四夫人守誌 第五十回 借寇兵義臣滅叛臣 設宮宴曹後辱蕭後 第五十二回 李世民感恩劫友母 寧夫人惑計走他鄉 第五十三回 夢周公王世充絕魏 棄徐勣李立邃歸唐 第五十四回 釋前仇程咬金見母受恩 踐死誓王伯當為友捐軀 第五十五回 徐世勣一慟成喪禮 唐秦王親唁服軍心 第五十六回 啖活人朱燦獸心 代從軍木蘭孝父 第五十七回 改書柬竇公主辭姻 割袍襟單雄信斷義 第五十八回 竇建德穀口被擒 徐懋功草廬訂約 第五十九回 狠英雄犴牢聚首 奇女子鳳閣沾恩 第六十回 出囹圄英雄慘戮 走天涯淑女傳書 第六十二回 眾嬌娃全名全美 各公卿宜室宜家 第六十三回 王世充忘恩複叛 秦懷玉剪寇建功 第六十四回 小秦王宮門掛帶 宇文妃龍案解詩 第六十五回 趙王雄踞龍虎關 周喜霸占鴛鴦鎮 第六十六回 丹霄宮嬪妃交譖 玄武門兄弟相殘 第六十七回 女貞庵妃主焚修 雷塘墓夫婦殉節 第六十八回 成後誌怨女出宮 證前盟陰司定案 第六十九回 馬賓王香醪濯足 隋蕭後夜宴觀燈 第七十回 隋蕭後遺梓歸墳 武媚娘被緇入寺 第七十一回 武才人蓄發還宮 秦郡君建坊邀寵 第七十二回 張昌宗行儺幸太後 馮懷義建節撫碩貞 第七十三回 安金藏剖腹鳴冤 駱賓王草檄討罪 第七十四回 改國號女主稱尊 闖賓筵小人懷肉 第七十五回 釋情癡夫婦感恩 伸義討兄弟被戮 第七十六回 結彩樓嬪禦評詩 遊燈市帝後行樂 第七十七回 鴆昏主竟同兒戲 斬逆後大快人心 第七十八回 慈上皇難庇惡公主 生張說不及死姚崇 第七十九回 江采蘋恃愛追歡 楊玉環承恩奪寵 第八十回 安祿山入宮見妃子 高力士沿街覓狀元 第八十一回 縱嬖寵洗兒賜錢 惑君王對使剪發 第八十二回 李謫仙應詔答番書 高力士進讒議雅調 第八十三回 施青目學士識英雄 信赤心番人作藩鎮 第八十四回 幻作戲屏上嬋娟 小遊仙空中音樂 第八十五回 羅公遠預寄蜀當歸 安祿山請用番將士 第八十六回 長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樓通宵歡宴 第八十七回 雪衣女誦經得度 赤心兒欺主作威 第八十八回 安祿山範陽造反 封常清東京募兵 第八十九回 唐明皇夢中見鬼 雷萬春都下尋兄 第九十回 矢忠貞顏真卿起義 遭妒忌哥舒翰喪師 第九十一回 延秋門君臣奔竄 馬嵬驛兄妹伏誅 第九十二回 留靈武儲君即位 陷長安逆賊肆凶 第九十三回 凝碧池雷海青殉節 普施寺王摩詰吟詩 第九十四回 安祿山屠腸殞命 南霽雲齧指乞師 第九十五回 李樂工吹笛遇仙翁 王供奉聽棋謁神女 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複兩京廣平王奏績 第九十七回 達奚女鍾情續舊好 采蘋妃全軀返故宮 第九十八回 遺錦襪老嫗獲錢 聽雨鈴樂工度曲 第九十九回 赦反側君念臣恩 了前緣人同花謝 第一百回 遷西內離間父子情 遣鴻都結證隋唐事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