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 作者:褚人獲年代:清代909   

《隋唐演義》正文 第六十六回 丹霄宮嬪妃交譖 玄武門兄弟相殘

丹霄宮嬪妃交譖玄武門兄弟相殘

詞曰:

喜殺佳期,歡愛裏,情深意熱。幸青春未老,鴛鴦蝴蝶。百和香勻連理枝,三星氣暖同心結。問蒼天,何事慢追求?肝腸咽。

眉間恨,峰重疊。心下事,星明滅。看抹綠殘紅,江山改色。卻望一朝龍虎會,豈知長樂雨雲歇?歎今宵此恨最難明,憑誰說?

調寄“滿江紅”

人生最難是以家為國,父子群雄振起一時,使謀定計,張兵挺刃,傳呼斬斫,不知廢了多少謀畫,擔了無數驚惶,命中該是他任受,隨你四方振動,諸醜跳梁,不久終歸珍滅。至於內延諸事,諒無他變,斷不去運籌處置,可知這節事,總是命緣天巧,氣數使然。不要說建成、元吉,疾世民功高望重,與張、尹二妃共為奸謀,就再有幾個有才幹的,亦難曲挽天心。今慢說蕭後在周喜店中害病,且說秦王當時以玉帶掛於張、尹二妃宮門,原是要他們知警改過,各各正道為人。不意唐帝誤信讒言,反差李綱去問他;若說父子不過是情理,若說朝廷卻有律法,那時怎個剖分?虧得李綱教秦王書一詞以覆奏,幸虧唐帝寬宏大度,一則是有功嬪妃,一則是嫡親瓜葛,又虧宇文、劉二妃,平昔受過英、齊二王的東西,便輕輕淡淡,把這件事說得冰冷。唐帝把此事也就抹殺。秦王見父皇不來究問,也便不題。建成、元吉竟結納了嬪妃,以通消息。張、尹二妃曉得平陽公主會葬,宗威大臣盡要去護送。便透消息出來,叫英、齊二王行事。那建成、元吉,是個喪心病狂之人,得此機會,送了公主之葬,便在途中普救禪院相候著了。假意殷勤,團聚在一處,急忙擺下筵席。秦王是個豁達之主,隻道他們警醒,毫不介意。被英、齊二王以鴆酒相勸。剛飲半杯,隻見梁間乳燕呢喃,飛鳴而過,遺穢杯中,玷汙秦王袍服。秦王起身更衣,便覺心疼腹痛,急忙回府。終宵泄瀉,嘔血數升,幾乎不免。西府群臣聞知,都來問安,力勸早除二王。

其時上宮中,秦王亦有心腹,唆與唐帝曉得了,吃了一驚。念江山人物,都是他的功勞,如飛駕幸西宮問疾。唐帝執手問道:“兒自有生以來,從無此疾,何今忽發,莫非此中有故麼?”秦王眼中垂淚,就把昨日送葬,中途遇著英、齊二王,同至寺中飲酒,細細述了一遍。不覺喟然長歎道:“六宮喧笑,三井傳呼,日麗風和,花香灑熱,彼此奪棗爭梨,豈非友於歡愛,奚羨漢家長枕,薑氏大被?豈意變起倉猝,心碎血奔!兒數該如此,則天乎已酷,人也奚辜,但恐其中未必然耳。今幸賴父皇高厚之福,聖母在天之靈,得以無恙,庶可仰慰皇恩矣。”說了,灑下淚來。唐帝見了這般光景,心中亦覺不安,因對秦王道:“朕昔年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當時原欲立汝為嗣,汝又固辭。今建成年已及長,為嗣日久,朕不忍奪之。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如若同處京邑,必有爭競,當遣汝建行台居洛陽,自陝以東皆汝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可也。”秦王垂淚辭道:“父子相依,人倫佳況,豈可遠離膝下,有違定省?”唐帝道:“天下一家,東西兩都,道路甚邇。朕若思汝,即往汝處一見,又何悲哀?”說罷,便上輦回宮。

秦王眷屬賓僚,聽見此言,以為脫離火坑,無不踴躍歡喜。建成曉得了,隻道去此荊棘,可以無憂,忙去報與元吉知道。元吉聽了跌腳道:“罷了,此旨若下,我輩俱不得生矣!”建成大駭道:“何故?”元吉道:“秦王功大謀勇,府中文武備足,一有舉動,四方響應。如今在此家庭相聚,彼雖多謀,隻好癡守,英雄無用武之地。若使居洛陽,建天子旗號,妄自尊大起來,土地已廣,糧餉又足。凡彼題拔薦引將士,大半陝東之人。倘若謀為不軌,不要說大哥踐位,即父皇治事,亦當拱手讓之。那時你我俱為幾上之肉,尚敢與之挫抑乎?”建成道:“弟論甚當,今作何計以止之?”元吉道:“如今大哥作速密令數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聞往洛陽,無不喜躍,觀其誌趣,恐不複來。更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說上。我與大哥如飛到內宮去,叫他們日夜譖訴世民於上,則上意自然中止。仍舊將他留於長安,如同一匹夫何異。然後定計罪他,豈不容易?”建成聽說笑道:“吾弟之言,妙極,妙極。”於是兩個人,便去差人做事不題。正是:

采薪已斷峰前路,棲畝空懷郭外林。

世間隨你英雄好漢,都知婦人之言不可聽。不知席上枕邊,偏是婦人之言人耳。說來婉婉曲曲,覺得有著落又疼熱。任你力能舉鼎,才可冠軍,到此不知不覺,做了肉消骨化,隻得默默忍受。倘若更改,偏生許多煩惱,弄得耳根不靜。唐帝此時,因年紀高大,亦喜安居尊重,憑受他們許多鶯言燕語。更兼太子齊王,買囑他們刁唆謀畫,把一個絕好旨意,竟成冰消瓦解。還要虛誣駕陷,要唐帝殺害秦王。幸得唐帝仁慈,便不題起。那些秦王僚屬,無不專候明旨。

時天氣炎熱,秦王絕早在院子裏賞蘭,隻見杜如晦、長孫無忌排闥而入,秦王驚問道:“二卿有何事,觸熱而至?”如晦尚未開口,無忌皺著雙眉說道:“殿下可知東宮圖謀,勢不容緩,恐臣等不能終事殿下奈何?”秦王道:“何所見而雲然?”如晦道:“前東宮差內史到楚中,招引了二三十個亡命之徒,早養入府中去了。又有河州刺史盧士良,送東宮長大漢子二十餘人,這是月初的事,我在驛前目見的。昨夜黃昏時候,又有三四十人,說是關外人,要投東宮去的。殿下試思他又不掌禁兵,又不習武征遼,又不募勇敵國,巍巍掖廷,要此等人何用?”秦王正要答話,又見徐義扶同程知節、尉遲敬德進來見禮過了,知節把扇於搖著身體說道:“天氣炎熱,人情急迫,閱牆之釁,延及柴門,殿下何尚安然而不為備耶!”秦王道:“剛才如晦也在這裏對吾議論,但是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旦夕,意欲俟其先發,然後以義討之,庶罪不在我。”敬德道:“殿下之言,恐未盡善。人情誰不受其死,今眾人以死供奉殿下,乃天授也。禍機垂發,而殿下猶若罔聞,殿下縱自輕,如宗廟社稷何?殿下不用臣之言,臣將竄身草澤,不能留居大王左右,束手受我也。”無忌道:“殿下不從敬德之言,事大敗矣。倘敬德等不能仰體於殿下,即無忌亦相隨而去,不能服侍殿下矣!”秦王道:“吾所言亦未可全棄,容更圖之。”知節道:“今早臣家小奴程元,在熟麵鋪裏,看見公座邊七八個人,在那裏吃麵,都是長大強漢。程元擠在一個廂房裏邊,聽他內中有個人說:大王爺怎麼樣待我們好。那幾個道大王爺如何怎樣厚典。又有個人道就是二王爺,也甚慷慨多恩。正說得高興,隻見二人走進來說道:‘叫咱各處找尋,你們卻在這裏用麵飯。王爺起身了,快些去罷。’眾人留他吃麵,那人麵也不要吃,大家一哄出門。小廝認得那人,是世子府中買辦的王克殺,歸家與臣說知。臣看此行徑,火延旦夕,豈容稍緩。”徐義扶道:“二王平昔尋故,貽害殿下,已非一次。隻看他將金銀一車,贈與護軍尉遲,尉遲幸賴不從。又以金帛賜段誌元,誌元卻之。又譖總管程知節出為康州刺史,幸知節抵死不去。這幾個人都是殿下股肱翼羽,至死不易,倘有不測,其何以堪?”說了,禁不住涕泗交流,秦王道:“既如此說,你同知節火速到徐勣處,長孫無忌與杜如晦到李靖那裏去,把那些話,備細述與他們聽,看他兩個的議論何如。”眾人聽了,即便起身。

且不說徐義扶同程知節到徐懋功處。且說長孫無忌與杜如晦,都是書生打扮,跟了兩個能幹家人,星夜來到安州大都督李藥師處。藥師見了,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自己相聚,懼的是二公易服而至。忙留他們到書房中去,杯酒促膝談心,杜如晦忙把朝裏頭的事體,細細述與藥師聽了。藥師道:“軍國重務,我們外延之臣,尚好少參末議;況有明主在上,臣等亦不敢措詞。至於家庭之事,秦王功蓋天下,勳滿山河,將來富貴,正未可量,今值鬩牆小釁,自能權衡從事,何必要問外臣?煩二兄為弟婉言覆之。”無忌、如晦再三懇求,李但微笑謝罪而已。如晦沒奈何,隻得住了一宵,將近五更,恐怕朝中有變,寫一字留於案上,同無忌悄悄出門。

走了四五十裏,絕好一個天氣,隻見山腳底下推起一陣烏雲上山,一霎時四麵狂風驟起。無忌道:“天光變了,我們尋一個人家去歇息一回方好。”如晦的家人杜增說道:“二位老爺緊趕一步,不上二三裏轉進去,就是徐老爺的住居了。”如晦道:“正是,我們快趕快一步。”無忌問:“那個徐老爺?”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家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這人為什麼不做官,住在這裏?”如晦道:“他不樂於仕宦,願甘林泉自隱。”無忌道:“這夫婦兩個,是有意思的人,我們正好去拜望他。”大家加鞭縱馬,趕到村前,隻見一灣綠水潯潯,聲拂清流。幾帶垂楊嫋嫋,風回橋畔。遠望去好一座大莊房,共有四五百人家,在田疇間耕耘不止。一行人過橋來,到了門首便下了牲口,門上人就出來問道:“爺們是那裏?”杜增應道:“我們是長安社老爺,因到安州在此經過,故來拜望老爺。”那門上人道:“我家老爺,今早前村人家來接去了。”杜如晦道:“你同我家人進去稟知公主,說我杜如晦在此,公主自然明白。”就對杜增道:“你進去看見公主,說我要進來拜見。”門上人應聲,同杜增進去了一回,隻見開了一二重門出來,請如晦、無忌到中堂坐下。少頃,見兩個垂髫女子,請如晦進內室中去,隻見公主:

雅耽鉛槧,酷嗜縹細。妝成下蔡,紗偏泥泥似陽和;人如初日,容映紛紛似流影。好個天裝豔色,皺成雙闕之紅;岫抹雲藍,滴作萬家之翠。真是畫眉樓畔即是書林,傅粉房中便為家塾。

如晦見了,要拜將下去。樂昌公主曰:“天氣炎熱,表弟請常禮罷。”如晦揖畢,坐了問道:“姊姊,姊夫往那裏去了?”公主道:“這裏村巷,每三七之期,有許多躬耕子弟,邀請當家的去講學,申明孝梯忠信之義,因此同我寧兒前去。我已差人去請了,想必也就回來。”兩個又問了些家事,公主便道:“聞得表弟在秦王府中做官,為何事出來奔走,莫非朝中又有什麼緣故麼?”如晦道:“姊姊真神仙中人也。”遂將秦王與建成、元吉之事,細細述了一遍。公主道:“這事我已略知一二,今表弟又欲何往?”如晦皺眉道:“秦王叫我二臣,往安州都督李藥師處,問他以決行止,不意他卻一言不發,你道可恨否?”公主道:“依愚姊看來,此是藥師深得大臣之體,何恨之有?況藥師的張夫人,前日曾差人來問候,因說藥師惟以國事為憂,亦言早晚朝中必有舉動。”如晦道:“姊姊識見高敏,何如藥師深得大臣之體?為甚先已略知一二?”公主道:“當初我在楊府中,張、尹二夫人曾慕我之名,與我禮尚往來,今稍希疏。其嬪妃中尚有昔年與我結為姊妹,一個是徐王元禮之母郭婕妤;一個是道王元霸之母劉婕妤,他兩個與我甚是情密。劉夫人前日差人來送東西與我,我曾問他朝政,他說張、尹二夫人與英、齊二王,如何要害秦王,把金銀買囑了有兒子的夫人,在朝廷麵前攛唆。我家郭、劉二妹還好些,那張、尹與這班都緊趁著幫襯他,曉得秦府智略之士,心腹可憚者,如李靖、徐勣之儔,皆置之外地。房元齡與弟長孫無忌等,今皆日夕譖之於上而思逐之。倘一朝盡去,獨剩一秦王在彼,如摧枯拉朽,誠何所用。況吾弟朝夕居其第,食其祿,不思盡忠,代為籌畫,以盡臣職,反東奔西走,難道徐、李真有田光之智麼?”如晦尚有分辯,隻見家人報道:“老爺回來了。”徐德言忙進來見了禮,便問道:“老舅久違了,外麵何人?”如晦道:“是長孫無忌。”徐德言道:“他從沒有到我這裏,豈可讓他獨坐在外,弟同老舅到廳上去。”便對公主道:“快收拾便飯來。”

大家到廳上來,徐德言與無忌相見了,真是英雄歡聚,非比泛常。一霎兒擺出酒飯來,大家入席。無忌將二王之事,述與徐德言聽。德言道:“這是家事,不比國政。常人尚有經緯從權處之,何況天挺雄豪,又有許多名賢輔佐,何患不能成事。不知令姊如何教兄?”如晦將公主之言,述了一遍。德言道:“此言不差,但我前日看見報上說,突厥鬱射設將數萬騎屯河北,此事隻怕早晚就要出兵,更變你們了。”無忌聽了,心上覺得要緊,忙吃完了飯,見雨陣已過,如飛催促如晦起身。德言道:“本該留二公在此寬待幾天,隻是此時非閑聚之日,二兄返長安,每事還當著緊,遲則有變矣!”如晦進房去謝了公主,即同無忌等出門,跨馬而行。

不到一日,來到長安,進見秦王,無忌將李靖之言說了,又說起遇見了如晦姊丈徐德言。秦王道:“樂昌公主與徐德言,也是個不凡的人,他夫婦怎麼說?”如晦遂將公主之言,及德言之話說了。秦王道:“正是,燕王羅藝因突厥鬱射凶勇。在此請兵,英、齊二王特將我西府士臣要薦一半去。前日義扶與知節回來,述徐勣之言,亦與李靖無二。但甚稱張公謹龜卜如神,孤叫敬德去召他,想此刻就來。”正說時,隻見張公謹到來,見了秦王,便問道:“殿下召臣何事?”秦王即將建成、元吉淫亂宮中之言,說了一遍。又將眾臣欲靖宮穢之愆也說完了,便指著香案上道:“靈龜在此,望卿一卜以決之。”張公謹大笑,以龜投地道:“卜以決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倘卜而不吉,庸得已乎?況此事外臣已知,如轉靜養官穢,成何體統!”李淳風等亦極言相勸。秦王道:“既如此,孤意已決,明日朝參時,即當帥兵去問二人之罪矣!”時張公謹已為都捕,守玄武門,對秦王道:“殿下,臣等雖係腹心,每事須當謹密。明日早朝時,臣自有方略應候。”說了便出府而去。

卻說李如珪,奉了柴紹的將令,行了月餘,已到長安;將柴郡馬本章,傳進唐帝看了,即宣如珪進去,朝拜了。唐帝問了些戰陣軍旅並蕭後回南之事,如珪一一對答了,唐帝道:“你助戰有功,就在此補一缺罷!”如珪謝恩出朝。

時當己未,太白複又經天,傅奕密奏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唐帝以其狀密授秦王。秦王便奏建成、元吉,淫亂宮闈,且言臣子兄弟,無絲毫有負,今欲殺臣,以為李密、世充報仇,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亦密奏上。唐帝覽之愕然,批道:“明當鞫問,汝宜早參。”秦王便將柬帖幾封,叫人馳付西府僚屬,打點明早行事。張、尹二夫人竊知秦王表章之意,忙遣人與建成、元吉說知。建成速召元吉計議,元吉以為宜勒宮府精兵,托疾不朝,以觀動靜。建成道:“我們兵備已嚴,怕他什麼,明早當與弟入朝麵質。”

時已庚申,將到四更時候,秦王內甲外袍,同尉遲敬德、長孫無忌。房元齡、杜如晦內皆裹甲,帶了兵器,將要出門。秦王道:“且慢,有個信符在此,叫家將快些放起三個炮來。”那個花炮,是征外國帶來的,大有五六寸,響徹雲泥,一連放了三個信炮。隻聽見四下裏,就有三四個照應放起來。走過了兩三條街,遠遠望見一隊人馬將近,杜如晦叫把號炮放起一個來,那邊也放一個來接應,原來是程知節、尤俊達、連巨真等幾個。斜刺裏又有一隊人馬,放一個炮出來,卻是於誌寧、白顯道、史大奈、陸德明一行人。隻聽見又有一個信炮放將起來,竟不見有人,未知何故,眾人都靜悄悄集在天策門樓停住。隻見西府兩個小卒來報,東府也有四五百人來了,秦王急把袍服卸下,單穿錦甲,執劍先向前迎。敬德縱馬說道:“不須主公動手。”便帶十來騎殺向前去,與這班敢死之士,大鬥起來。那些死士,怎鬥得這些虎將過,被敬德先搠翻了三四個,就都敗將下去。剛到臨湖殿,秦王一騎馬趕上建成,建成連發三矢,射秦王不中。秦王亦發一矢,卻中建成後心,翻身落將下來。長孫無忌如飛搶上前來,一刀斬訖。元吉著了忙,騎著馬往後亂跑,秦王緊趕。隻聽見一聲信炮,趲出一個小將軍,喝道:“逆賊到那裏去?”一槍刺著,元吉把馬一側,掀將下來。秦王如飛趕上斬了。秦王看那小將,卻是秦懷玉,把元吉的頭與懷玉拿了,便道:“剛才聽見信炮之聲,隱隱相近,又不見來彙齊,我正不解。隻是你家父親又不在家,你那裏曉得我行事,在這裏相候?”秦懷玉道:“這是昨夜程知節老伯來與小臣說的。”秦王聽了,帶轉馬頭,對敬德、知節說道:“二賊已誅,諸公無妄殺戮。”因此眾人讓東府兵刃退了下去。

時詡衛軍騎將軍馮翊、馮立,聞建成死信,歎曰:“豈有生受其思,而死逃其離乎?”乃與副護軍薛萬徹、屈晊,直府左車騎萬年、謝方叔帥東宮齊府精兵一千,馳驟玄武門,正值張公謹與雲麾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相持廝殺。張公謹把呂世衡搠死,又值馮立軍來時,公謹又把馮立射亡,獨閉關拒絕,彼軍雖眾則不得入。時唐帝方泛舟海地,聞窗外人亂,正召裴寂、蕭瑀議事,恰好秦王使尉遲敬德人宿衛侍,持矛囗甲,直至天子麵前。唐帝大驚問道:“今日亂者是誰,卿來此何為?”敬德道:“秦王以太子與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唐帝道:“英、齊二於安在?”敬德道:“俱被秦王珍滅矣!”唐帝拍案大哭,對裴寂等道:“不圖今日乃見此事。”裴寂、蕭瑀道:“英、齊二王本不豫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陛下不必傷悲。秦王功蓋宇宙,率士歸心,若處以元良,委之國事,無複慮矣。”唐帝道:“這原是朕的本心。”敬德請降手敕,合諸軍並受秦王處分。唐帝即使裴寂同敬德出去曉諭諸將。時秦兵尚與東府亂殺,裴寂、敬德竟到玄武門來,曉諭了薛萬徹等,即解兵逃遁。秦府諸將,欲盡誅餘黨,敬德固爭道:“罪在二凶,既伏其辜,可以休矣。若濫及羽黨,非所以求安也。”乃止。唐帝下詔,赦天下凶逆之罪,止於建成、元吉,其餘黨眾,一無所問。立秦王為皇太子,詔以軍國庶事,無論事之大小,悉委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隋唐演義

《隋唐演義》正文
第一回 隋主起兵伐陳 晉王樹功奪嫡 第二回 楊廣施讒謀易位 獨孤逞妒殺宮妃 第三回 逞雄心李靖訴西嶽 造讖語張衡危李淵 第四回 齊州城豪傑奮身 植樹崗唐公遇盜 第五回 秦叔寶途次救唐公 竇夫人寺中生世子 第六回 五花陣柴嗣昌山寺定姻 一蹇囊秦叔寶窮途落魄 第七回 蔡太守隨時行賞罰 王小二轉麵起炎涼 第八回 三義坊當鐧受醃臢 二賢莊賣馬識豪傑 第九回 入酒肆莫逢舊識人 還飯錢徑取回鄉路 第十回 東嶽廟英雄染屙 二賢莊知己談心 第十一回 冒風雪樊建威訪朋 乞靈丹單雄信生女 第十二回 皂角林財物露遭殃 順義村擂台逢敵手 第十三回 張公謹仗義全朋友 秦叔寶帶罪見姑娘 第十四回 勇秦瓊舞鐧服三軍 賢柳氏收金獲一報 第十五回 秦叔寶歸家待母 齊國遠截路迎朋 第十六回 報德祠酬恩塑像 西明巷易服從夫 第十七回 齊國遠漫興立球場 柴郡馬挾伴遊燈市 第十八回 王婉兒觀燈起釁 宇文子貪色亡身 第十九回 恣烝淫賜盒結同心 逞弑逆扶王升禦座 第二十回 皇後假宮娥貪歡博寵 權臣說鬼話陰報身亡 第二十一回 借酒肆初結金蘭 通姓名自顯豪傑 第二十二回 馳令箭雄信傳名 屈官刑叔寶受責 第二十三回 酒筵供盜狀生死無辭 燈前焚捕批古今罕見 第二十四回 豪傑慶千秋冰霜壽母 罡星祝一夕虎豹佳兒 第二十五回 李玄邃關節全知己 柴嗣昌請托浼贓官 第二十六回 竇小姐易服走他鄉 許太監空身入虎穴 第二十七回 窮土木煬帝逞豪華 思淨身王義得佳偶 第二十八回 眾嬌娃剪彩為花 侯妃子題詩自縊 第二十九回 隋煬帝兩院觀花 眾夫人同舟遊海 第三十回 賭新歌寶兒博寵 觀圖畫蕭後思遊 第三十一回 薛冶兒舞劍分歡 眾夫人題詩邀寵 第三十二回 狄去邪入深穴 皇甫君擊大鼠 第三十三回 睢陽界觸忌被斥 齊洲城卜居迎養 第三十四回 灑桃花流水尋歡 割玉腕真心報寵 第三十五回 樂水夕大士奇觀 清夜遊昭君淚塞 第三十六回 觀文殿虞世南草詔 愛蓮亭袁寶兒輕生 第三十七回 孫安祖走說竇建德 徐懋功初交秦叔寶 第三十九回 陳隋兩主說幽情 張尹二妃重貶謫 第四十回 汴堤上綠柳禦題賜姓 龍舟內絳仙豔色沾恩 第四十一回 李玄邃窮途定偶 秦叔寶脫陷榮歸 第四十二回 貪賞銀詹氣先喪命 施絕計單雄信無家 第四十三回 連巨真設計賺賈柳 張須陀具疏救秦瓊 第四十四回 寧夫人路途脫陷 羅士信黑夜報仇 第四十五回 平原縣秦叔寶逃生 大海寺唐萬仞徇義 第四十六回 殺翟讓李密負友 亂宮妃唐公起兵 第四十七回 看瓊花樂盡隋終 殉死節香銷烈見 第四十八回 遺巧計一良友歸唐 破花容四夫人守誌 第五十回 借寇兵義臣滅叛臣 設宮宴曹後辱蕭後 第五十二回 李世民感恩劫友母 寧夫人惑計走他鄉 第五十三回 夢周公王世充絕魏 棄徐勣李立邃歸唐 第五十四回 釋前仇程咬金見母受恩 踐死誓王伯當為友捐軀 第五十五回 徐世勣一慟成喪禮 唐秦王親唁服軍心 第五十六回 啖活人朱燦獸心 代從軍木蘭孝父 第五十七回 改書柬竇公主辭姻 割袍襟單雄信斷義 第五十八回 竇建德穀口被擒 徐懋功草廬訂約 第五十九回 狠英雄犴牢聚首 奇女子鳳閣沾恩 第六十回 出囹圄英雄慘戮 走天涯淑女傳書 第六十二回 眾嬌娃全名全美 各公卿宜室宜家 第六十三回 王世充忘恩複叛 秦懷玉剪寇建功 第六十四回 小秦王宮門掛帶 宇文妃龍案解詩 第六十五回 趙王雄踞龍虎關 周喜霸占鴛鴦鎮 第六十六回 丹霄宮嬪妃交譖 玄武門兄弟相殘 第六十七回 女貞庵妃主焚修 雷塘墓夫婦殉節 第六十八回 成後誌怨女出宮 證前盟陰司定案 第六十九回 馬賓王香醪濯足 隋蕭後夜宴觀燈 第七十回 隋蕭後遺梓歸墳 武媚娘被緇入寺 第七十一回 武才人蓄發還宮 秦郡君建坊邀寵 第七十二回 張昌宗行儺幸太後 馮懷義建節撫碩貞 第七十三回 安金藏剖腹鳴冤 駱賓王草檄討罪 第七十四回 改國號女主稱尊 闖賓筵小人懷肉 第七十五回 釋情癡夫婦感恩 伸義討兄弟被戮 第七十六回 結彩樓嬪禦評詩 遊燈市帝後行樂 第七十七回 鴆昏主竟同兒戲 斬逆後大快人心 第七十八回 慈上皇難庇惡公主 生張說不及死姚崇 第七十九回 江采蘋恃愛追歡 楊玉環承恩奪寵 第八十回 安祿山入宮見妃子 高力士沿街覓狀元 第八十一回 縱嬖寵洗兒賜錢 惑君王對使剪發 第八十二回 李謫仙應詔答番書 高力士進讒議雅調 第八十三回 施青目學士識英雄 信赤心番人作藩鎮 第八十四回 幻作戲屏上嬋娟 小遊仙空中音樂 第八十五回 羅公遠預寄蜀當歸 安祿山請用番將士 第八十六回 長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樓通宵歡宴 第八十七回 雪衣女誦經得度 赤心兒欺主作威 第八十八回 安祿山範陽造反 封常清東京募兵 第八十九回 唐明皇夢中見鬼 雷萬春都下尋兄 第九十回 矢忠貞顏真卿起義 遭妒忌哥舒翰喪師 第九十一回 延秋門君臣奔竄 馬嵬驛兄妹伏誅 第九十二回 留靈武儲君即位 陷長安逆賊肆凶 第九十三回 凝碧池雷海青殉節 普施寺王摩詰吟詩 第九十四回 安祿山屠腸殞命 南霽雲齧指乞師 第九十五回 李樂工吹笛遇仙翁 王供奉聽棋謁神女 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報恩 複兩京廣平王奏績 第九十七回 達奚女鍾情續舊好 采蘋妃全軀返故宮 第九十八回 遺錦襪老嫗獲錢 聽雨鈴樂工度曲 第九十九回 赦反側君念臣恩 了前緣人同花謝 第一百回 遷西內離間父子情 遣鴻都結證隋唐事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