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 作者:蔡東藩年代:近代1375   

《後漢演義》正文 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推誠待士孫策知人

卻說劉備奔至粱地,倉皇窮蹙,幾無所歸;忽見前麵來了無數人馬,張著曹字旗號,飄飄前來。備暗想道:“莫非曹操自來救我嗎?”及軍已行近,走馬過問,果由曹操親來討布。備即自述姓名,叫曹兵引往見操。操與備相晤,便親握備手道:“孤督兵來遲,致令玄德受驚,幸勿見怪!”權術可愛。備拜謝盛情,且言敗狀。操複說道:“我接夏侯惇敗報,方知呂布勢盛,沛城難免失守,所以督兵親來;但呂布是一無謀匹夫,必為我敗,玄德放心,看我指日擒布。”說得到,做得到。說著,遂與備並轡齊進,直指彭城。時夏侯惇傷目未痊,已由操召回許都,令他調養。惟餘兵在途中接著,仍然隨操東行,既至彭城,守將侯諧,不顧好歹,竟敢開城出戰,操將許褚,上前接鬥;約有數合,便將侯諧活捉了來。彭城無主,自然被陷,操令將彭城兵民,一體屠戮;何亦殘虐至此?再引軍進攻下邳。廣陵太守陳登,挈眾迎操,為操先驅;浩浩蕩蕩,殺到下邳城下。布親出交鋒,戰輒失利,乃回保城中,不敢再出。操軍四麵設柵,晝夜圍攻;關羽張飛,也收合殘兵,來會劉備,與操軍並力攻城。布登城督守,俯視操兵如蟻,不免驚心;可巧有一箭飛上,箭鏃中貫著一書,由軍吏取視呂布。布拆開細閱,係是操勸己投降,不失侯封;布執書下城,商諸陳宮,意欲出降。宮因前時背操迎布,恐無生路,乃極力勸阻,且為布定策道:“操軍遠來,勢難久持,將軍可率步騎出屯城外,宮率餘眾閉守城內,操若攻將軍,宮即出攻操背;若轉來攻城,將軍即引兵回救,互相呼應,作為犄角,不出旬日,操兵糧盡,自然退去。那時好並力追擊,無慮不勝了!”未始非計。高順亦接說道:“公台所言甚善!宮字公台。將軍出屯,非但可作為犄角,並可截操糧道;操若乏糧,不走何待?”說得布易懼為喜,即令高順助宮守城,自己收拾戎裝,即擬出城立營。到了晚間,入語妻妾,妻嚴氏勸阻道:“宮與順素不相和,若將軍一出,兩人豈肯同心守城?倘有差失,將軍如何自立?且曹氏嚐厚待公台,不啻骨肉,公台尚舍彼歸我;今將軍待遇公台,未必出曹氏右,乃欲委全城,托妻子,孤軍遠出,一旦有變,妾豈得複為將軍妻麼?”婦人從一而終,難道呂布有失,便好作他人婦?布聽了妻言,又覺沈吟。嚴氏複流淚道:“妾前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虧得龐舒匿護妾身,才幸與將軍再聚;不料今日又欲棄妾,妾始終難免一死,盡聽將軍自便,毋以妾為念!”補述前事,意在反跌,比上文還要厲害!布怎忍割舍,隻好用言溫存,決不他去,一麵使屬吏許汜王楷,縋城夜出,悄悄的混過敵壘,至袁術處乞援。術怒問道:“布不與我女,反將我使人致死,理當失敗;我且欲向他問罪,他還想我往救麼?”汜楷齊聲道:“這為曹操反間計所誤,今已知悔,故向明上求援!術已僭號,故呼為明上。明上若不援布,與自敗何異?布為操所破,明上恐亦不免了!”術麵色漸平,乃與語道:“布既自知前誤,可送女前來,我當遣兵救他便了!”汜與楷不便再言,隻好返報呂布。布情急無奈,不得不將女遣嫁;但城外滿布敵兵,如何送去?想了又想,得了一計,俟至夜半,用綿纏住女身,背負上馬,提戟出城。好一條送親方法,但嚴氏不肯令布出城,此時何故漫許?才行數十步,已被曹軍察覺,上前截住。布挺戟當先,後麵又有張遼等將,跟殺上去,倒也衝破了好幾重。怎奈操軍變計,不用兵刃接鬥,但用弓矢攢射,飛矢雨集,無縫可鑽;布雖多力,究竟沒有避箭方法,且恐愛女中箭,無益有損,沒奈何退入城中。

河內太守張楊,素與布善,聞布為操所圍,出兵東市,遙為聲援。不意部將楊醜,謀叛張揚,竟將楊刺死,擬傳首送操;他將眭固,替楊複仇,複糾眾殺斃楊醜,北通袁紹,屯駐射犬,終未敢東出援布。布隻得振作精神,與陳宮等拚死拒守。約莫過了月餘,操攻城不下,也有歸誌。荀攸郭嘉入諫道:“呂布屢敗,銳氣已挫,陳宮雖智,性多遲疑;今布氣未複,宮謀未定,乘此急攻,自可擒布,奈何無故退兵呢?”操拈須說道:“頓兵城下,積久必疲,奈何?”郭嘉道:“可決沂泗兩河,灌入城中。”操欣然道:“此計甚善,應即照行。”說著,即分撥將士,令他決水灌城,不到一日,城內外變作水鄉,滔滔不絕,操軍盡徙居高阜,坐待內變。布日夕守城,幸尚不致疏忽,至城被水淹,禁不住惶急起來;登城四望,遍地汪洋,當然愁眉雙鎖,露出懼容。操軍在高阜瞧著,且笑且呼道:“呂布何不速降!”布答語道:“卿曹幸毋困我,我便當自首明公。”陳宮在側,獨怒目視布道:“逆賊曹操,怎得稱為明公?今若出降,如卵投石,尚能自全麼?”布無奈下城,與妻妾飲酒解悶。過了翌晨,攬鏡自照,形容已消瘦許多,不由的失驚道:“我瘦損至此,想是為酒所誤;此後應嚴禁為是。”遂下令城中,不得釀酒。自己戒酒,卻禁別人釀酒,一何可笑。會有部將侯成,失去名馬數匹,連忙查究,幸得取回,諸將向侯成道賀,各饋酒肉;侯成恐有違軍令,先將酒肉分獻與布。布大怒道:“我方禁酒,汝等偏釀酒入獻,藐我太甚!無非欲謀我不成?”一麵說,一麵令將成處斬;還是他將宋憲魏續等,代為跪求,方許貸死,尚命杖責數十下。侯成慚憤交並,潛與宋憲魏續密謀,待至夜間,竟率眾為亂,突把陳宮高順拘住,開城出降。呂布聞變,慌忙趨登白門樓。待至天色熹微,樓下已遍集操軍;劍戟聲與嘩噪聲,雜作一團。布自覺勢窮,見左右尚有數人,便顧語道:“汝等從我無益,不如取我首級,往獻曹操,尚可邀功。”左右不忍殺布,卻勸布下樓降操,或可保全身家;布急得沒法,依議下樓。操軍見了,都七手八腳,來捉呂布;布已經求降,不便動手,隻好由他綁縛,軍士尚恐呂布力大,格外縛緊,牽送至曹操座前。操已引軍入城,泄去水勢,升帳高坐,諸將侍立兩旁,布被軍士牽入,望見曹操,便大呼道:“布被縛太急,請賜從寬。”操笑語道:“縛虎不得不急。”布複說道:“明公所患,當莫如布;布今已心服了,天下不足憂,公為大將,布為公副,何事不能成功哩!”操素知布勇,意欲收用,免不得心下躊躇;湊巧劉備進來,即欠身延坐。布複顧備道:“玄德公!汝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代布一言,從寬發落?”大丈夫視死如歸,何必向人乞憐?備聞言微笑。操語備道:“公意如何?”備且笑且答道:“公不見丁原董卓事麼?”一語已足。操不禁點首。布戟手指備道:“大耳兒最無信義,令人可恨!”汝亦知有信義否?忽有一人入呼道:“要死就死!何必多言?”布見是高順,徒呼負負。原來高順屢次諫布,布不肯聽,因此及難。操亦知順忠勇,勸順投降。順複大呼道:“寧死不降!”倒是烈士。布又見高順左右,站著宋憲魏續兩人,複指語曹操道:“布待諸將不薄,若輩叛布負德,明公何不加誅?”操駁說道:“聞君聽妻妾言,違諸將計,怎得稱為不薄呢?”布默然不答。悔已遲了。操即命將布順牽出,一同縊死,然後梟首。及陳宮推至,操與語道:“公台!卿嚐自謂智計有餘,今果如何?”宮歎恨道:“呂布不從宮言,所以致此;若肯從我計,何至成擒!”操又說道:“今日當如何處置?”宮大聲道:“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應該受死!”雙關語。操又道:“卿不惜死,可記得老母否?”宮慨然道:“宮聞以孝治天下,不害他人父母;宮母存亡,聽諸公命。”操又問宮妻子如何?宮複答道:“聖王施仁,罪不及孥,妻子存否,亦惟公命?”說罷,即欲趨出。操問宮何往?宮毅然道:“出去就死,尚有何言?”操不禁起座,流涕相送。貓哭老鼠,假慈悲。至宮受戮後,操使人撫恤宮母妻子,不使失所;就是呂布妻小,亦載回許都,免令連坐。不知貂蟬曾否在內?布將張遼臧霸皆降,前尚書令陳紀子群,在布軍中,亦為操所錄用;還有吳敦尹禮孫觀等,並命臧霸招致,各授官職,令守青徐沿海諸境。劉備妻妾甘糜二夫人,幸尚無恙,複得重會,悲喜兼並。獨操邀備回許,隻留將軍車胄,居守徐州,權任刺史,加封陳登為伏波將軍,仍守廣陵;自與備率軍西歸,飲至犒賞,不消細敘。

且說孫策既略定江東,即與袁術分張一幟,為獨立計。至袁術僭號,策致書與術,責他不忠。術大失所望,愁沮成疾,但未肯取消帝製;終致策與術絕交,上表獻帝,自陳心跡。曹操稱策為猘兒,欲加籠絡;特使議郎王輔,齎詔東行,拜策為騎都尉,襲爵烏程侯,領會稽太守,使討袁術。策受命後,複遣張紘赴許,貢獻方物。操又表策為討逆將軍,進封吳侯;留張紘為侍禦史,且征還前會稽太守王朗,使為諫議大夫。策已得榮封,聲望日隆,江東人士,陸續趨附,得眾數萬;因令周瑜還鎮丹陽。適袁術令從弟胤為丹陽太守,接替周尚後任。尚為瑜從父,既已卸職,便邀瑜同返壽春,瑜不得不從。尚引瑜見術,術看他儀表非凡,欲令為將;瑜獨固辭,但自求為居巢長,術未識瑜意,當即依允。瑜即日辭行,到了居巢,聞得臨淮人魯肅,慷慨好施,就率數百人往訪,乘便貸糧。實是試肅。肅一見傾心,便指家中儲米兩囷,分贈與瑜,每囷約三萬斛;瑜以為與肅初會,便得他一囷厚贈,益信肅名不虛傳,遂握手論交,訂為知己,方才告辭。肅別瑜後,忽接袁術使命,令署東城縣長,他陽為拜受,潛挈家中老幼,及同誌少年百餘人,竟詣居巢,就瑜商議。瑜問明來意,即呼肅表字道:“子敬與我同意,我亦知術終無成,故乞得此差,以便東行。”說著,即棄官整裝與肅渡江,使肅家留居曲阿舊宅,自偕肅往見孫策。策聞瑜複至,親出迎瑜;瑜導肅相見,策與談數語,亦知肅非常人,改容敬禮,且授瑜為建威中郎將,給兵二千人,騎五十匹,使偕肅出屯牛渚營;自領兵往討丹陽賊帥祖郎,親與搏戰,活擒歸營。郎匍伏謝罪,策微笑道:“我前在曲阿,被爾無端掩襲,砍破馬鞍,今被我擒來,本應處死;但自念創軍立業,不宜記嫌,爾誠能自知前過,我當赦汝!不必驚慌。”郎接連叩頭,情願投誠。策即命釋縛,署為門下賊曹。緝賊之官。

會聞劉繇舊將太史慈,竄居蕪湖山中,結眾數千人,自稱丹陽太守,出略涇縣,號召山越,欲與劉繇複仇,策複提兵往討,連戰數次,未能得手;嗣至勇裏設伏,誘慈入險,才得將慈執住。策親與解縛,笑握慈手道:“尚記得神亭時麼?若爾時為卿所獲,可相害否?”慈亦笑答道:“也未可知。”策大笑道:“今當與君同休戚,幸卿毋嫌!”說著,即攜慈入,延令上坐,谘問進取方法。慈謙讓道:“破軍之將,何足論事?”策婉駁道:“昔韓信得李左車,諮詢大計,終得成功;今策欲向卿決疑,願卿勿辭!”惟能虛心用人,才為英雄。慈乃說道:“劉軍新破,士卒離心,若至四散,恐難複聚,愚意欲出撫餘眾,引為公助,未知公可相信否?”策起謝道:“這正為策所深願,明日日中,望卿歸來。”慈應聲即去。諸將進諫道:“太史慈如何縱去?恐明日必不複還。”策搖首道:“子義乃青州名士,素尚信義,決不相欺。”能知人,方能用人。諸將似信非信。到了次日,策預備酒食,立竿候影,影至日中,太史慈果挈眾歸報。策下座相迎道:“卿真信人,不負策一番賞識呢!”遂命左右搬出酒肴,與共歡飲,至暮方散。越宿即署為門下督,使與祖郎同作前驅,班師還吳。嗣聞劉繇轉奔豫章,得病身亡,餘眾萬餘人,欲奉豫章太守華歆為主,歆尚未敢受;策即進太史慈為折衝中郎將,遣令前往招安。且語慈道:“劉繇受命朝廷,名正義順,我非敢與繇相抗,隻因我先君遺眾數千,盡屬袁公路,不得不借此索兵,進據曲阿;我本遣從兄賁往守豫章,終因朝廷簡授華子魚,留賁不遣。子魚即華歆字,孫賁為豫章太守,由策所授,事見七十五回;至此借策敘明前後,方不至矛盾。公路僭逆,我即與絕交,可見我非真叛漢,不守臣節。今劉繇遽亡,恨我不及與他麵辯;今繇子在豫章,未知華子魚待遇如何,亦未知舊部肯否相依?卿可往宣我意,慰諭該部。該部願來,便與同來,不願來亦聽彼自便,並看華子魚能否撫民?一切勞卿裁奪,需兵若幹,也由卿自酌罷!”慈答說道:“將軍量同桓文,宥慈死罪,慈當盡死報德;今奉命往撫,並非與爭,兵不宜多,多兵反使滋疑,數十人便足敷用了!”說罷,即出外治裝,隔宿起行。程普等進言道:“慈若出使,必北去不還!”策慨然道:“子義舍我,將依何人?”知彼知己。翌晨為慈送行,親至昌門餞別,把腕與語道:“何時可還?”慈答稱約六十日。兩下分手,一出一歸,左右尚謂遣慈非計。策作色道:“諸君勿複言,我知子義不輕然諾,行必踐言,何至負我?”已而兩月屆期,慈果回吳,報稱華子魚無他方略,但期自守。策拊掌大笑道:“我亦料子魚不過如此。”

轉眼間已是建安四年,策正擬出兵西略,可巧袁術病死江亭,策揚眉吐氣道:“袁皇帝也病死麼?”不意上下數千年,有兩個袁皇帝。究竟袁術如何病死,當時由策使人探明;小子也正好隨筆補敘。自袁術僭號稱尊,驕盈益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羅,饜粱肉,獨未肯贍給窮民。故司隸馮方家眷,避亂揚州,有女甚美,為術所羨,就令吏士強取入宮,列作嬪嬙,寵幸無比。後宮諸婦,各相妒忌,竟將馮女扼死,懸諸廁梁。術還道她別懷抑鬱,投繯畢誌,當即慟哭一場,厚禮喪葬。嗣是悼亡益甚,釀成心疾;又因孫策不肯相助,引為深憂,再加將士屢敗,糧食告空,不得已毀去宮室,走向灊山,奔依部將雷薄陳蘭。誰知兩將已有貳心,把他拒絕,士卒又沿途離散,害得他憂惶迫切,不知所為;乃遣使至冀州,願將帝號讓與袁紹。紹子譚方為青州刺史,寄書迎術。術改轅北往,道出徐州,偏有大軍截住;探明何事,乃是劉備奉曹操令,在此邀擊,自知不足敵備,慌忙退還。那後軍輜重,已被備軍奪去,沒奈何欲南歸壽春,行至江亭,距壽春尚八十裏。時當盛暑,糧餉皆絕,隻剩麥屑三十斛,分給隨從,供不敷求,自己但食粗糲,不能下咽,欲乞蜜漿止渴,又無所得,不由的大呼道:“袁術袁術!奈何至此?”說到此語,胸前作惡,哇的一聲,嘔出許多狂血,接連不已,竟至鬥餘,倒斃床上。一場皇帝夢至此告終。妻子等撫屍哭罷,草草棺殮,攜櫬奔廬江,欲依太守劉勳。前廣陵太守徐璆,聞得術有傳國璽,糾眾還截,迫將玉璽繳出,方準過去。術妻無法,出璽付璆。一報還一報。璆始引眾退去,自赴許都獻璽,得拜高陵太守。一代國寶,總算是仍還故主,可惜也不能久有了!為曹氏篡漢伏筆。廬江太守劉勳,本為袁術部將,術家來奔,當然收納,又招集袁術部曲,得數萬人,兵勢頗盛,苦未足食。事為孫策所聞,正好乘間西略;便召周瑜為中護軍,部署兵馬,即日起行。瑜獻計道:“劉勳新得術眾,若與交戰,必費兵力;最好是勸他往取上繚;上繚豪民,各自舉帥,擁糧甚多,勳必垂涎。待他往取,我借出討黃祖為名,乘虛掩入,一舉可得廬江了!”策聞言大喜,即遣使齎書與勳,加贈珠寶。果然勳利令智昏,出攻上繚,策與瑜倍道進兵,行抵石城,令從兄賁輔兩人,率兵八千,往屯彭澤,截勳歸路;自偕瑜領兵二萬人,往襲皖城。皖城為廬江治所,因勳他出,守兵不多,驀聞策兵到來,並皆駭散。策得長驅入城,擄住劉勳妻子,就是袁術家屬,亦盡作俘囚,部眾除潰走外,統皆投降;惟策素嚴軍律,不許殘掠,所有術勳兩家妻小,均令釋放,仍加撫養,餘如子女玉帛,概不妄取。獨訪得喬公二女,皆有國色,因遣人禮聘,得邀喬公允許,送入一對姊妹花;策納大喬,瑜納小喬。小子有詩詠二喬道:

兩英雄配兩嬋娟,作合天成算有緣,

可惜郎君皆不壽,紅顏自古福難全。

郎才女貌,諧成伉儷,當然兩情相愜,恩愛纏綿。嗣複接得孫賁捷報,已經擊走劉勳,真是喜氣重重,無求不遂了!

欲知孫賁戰勝後事,待至下回敘明。

呂布之勇,足以敵曹操,而智謀之不逮操也遠甚!操之圖布也久矣!督師東來,目無呂布;但布若能用陳宮之計,內外呼應,犄角相援,則操亦未必有成;就使挫失,布在城外,亦可遠走,何至為操所擒乎?乃始則被惑於婦人,繼則見嫌於部將,虎為人縛,搖尾乞憐,嗟何及哉!劉備之勸操殺布,亦知布之反複圖己,終為後患,故借丁原董卓事以曉操;而布乃死,而備乃得去一害,是固非徒為操計也。孫策繼承父誌,略定江東。而於祖郎之不報宿嫌,已昭大度;至擒太史慈於勇裏之間,更能釋縛周諮,坦然相與。一遣慈而不疑,再遣慈而仍不疑,慈固信士,然何莫非由策之推心置腹,有以致之。用人如策,乃足使人效死,袁術反是,宜其失猘兒之心,身死江亭,終為人笑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後漢演義

《後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 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 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 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複劉氏起兵 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 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 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 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 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 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 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凶 張撻伐降王服罪 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 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 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 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 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 第十八回 借寇君潁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 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 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 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 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於徙居美稷縣 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 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 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禦北寇耿恭拜泉 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 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 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 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係郅壽含冤畢命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 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 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後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 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 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 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 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 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 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 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 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 第四十七回 立衝人母後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 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 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 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 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後 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 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範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 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 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 第五十七回 葬太後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 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 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 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 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儁用計下堅城 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 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 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 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泄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 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 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 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 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 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 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 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 第七十三回 禦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誌捐軀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 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豔 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 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 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 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 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 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複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 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 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 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 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 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 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 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 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 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 第九十七回 猛薑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 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 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 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