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 作者:蔡東藩年代:近代1375   

《後漢演義》正文 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奔荊州劉備再避難

卻說孫策攬鏡照形,遂致暈倒,究竟為著何事?原來鏡中現出於吉,令策生驚,所以倒地,及經左右舁置床上,竭力施救,方得複蘇。自知不能再起,乃召長史張昭等入囑道:“中國方亂,不能遽平,我得據有吳越,地控三江,吳淞江,錢塘江,浦陽江。根本既立,本思與卿等共圖大業,不意天不永年,無可挽回,卿等可善輔我弟,靜觀成敗。”說至此,顧見弟權在側,便將印綬取交,且語權道:“決機戰陣,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使盡心,安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艱難,毋自貽誤。”權涕泣拜受,策又與母吳氏,妻喬氏等訣別,瞑目竟逝,年止二十六歲。難為大喬。

權見策已歿,哭倒床前,張昭從旁勸止道:“這時非一哭所能了事,應勉承先誌為是。”乃使權易服,扶他上馬,使出巡軍;且率僚屬上表朝廷,下飭內外文武百官,照舊供職,周瑜在巴丘聞訃,星夜奔喪,馳入吳會,權令與張昭共掌國事,一麵料理喪葬,措置如儀。時權年方冠,各屬地未盡服從,幸虧張昭周瑜,悉心輔弼,招賢求治,始得複安,太夫人吳氏,亦明達事機,在內籌劃,諸政畢理。

既而許都遣回張紘,令為會稽東部都尉,且齎奉詔書,授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紘前為孫策所遣,入貢方物,曹操留他為侍禦史,差不多有兩三年。至袁曹相爭,策欲襲許,頗有風聲傳入都中,自操以下,俱有戒心;獨郭嘉料策輕佻無備,必為匹夫所製,未足深憂,果然不出所料,策即殞命。操得策凶耗,便欲乘喪東略。侍禦史張紘,謂乘喪非義,倘或不克,反致棄好成仇,不如羈縻為是。名為曹氏,實助孫權。操乃表權為討虜將軍,即使紘東還輔權,勸權內附,紘因此奉詔歸吳,權母吳太夫人,因權尚年少,委紘與張昭共事,紘隨時獻替,知無不言。

周瑜複薦入魯肅,說他才足匡時,權即引為賓佐。又有琅琊人諸葛瑾,表字子瑜,避亂江東,敏達有識,權亦聞名延入,待若上賓,嗣即令為長史,轉中司馬。他如汝南人呂蒙,擅長軍事,令為別部司馬,教練甚勤。會稽人駱統,素孚物望,令為功曹,行騎都尉事。統嚐勸權尊賢接士,勤求民隱。下蔡人周泰,壽春人蔣欽,餘姚人董襲,廬江人陳武,皆隨策有年,轉戰立功。泰字幼平,曾隨權居守宣城,突遇山賊圍攻,權幾為所害,虧得泰翼權出圍,身中數十創,死裏逃生,因此權倚若心膂,待遇較優。尚有吳人陸績,年六歲往謁袁術,術出橘為餉,績懷藏三枚,至拜別時,橘竟墮地。術笑語道:“陸郎來此作客,乃懷橘引去麼?”績跪謝道:“欲歸遺老母。”術乃歎為奇兒。至孫策在吳,與張昭張紘等共談武治,績年少末坐,起身遙答道:“管仲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不用兵車,孔子亦謂遠人不服,須修文德,今聞諸公徒尚武力,績雖童蒙,未敢讚同,還請諸公三思!”名論不刊。說得張昭等俱為動容,策亦另眼相看,後來績博覽群書,兼通曆數,事權為奏曹掾,以忠直聞。此外一班舊將,如程普韓當黃蓋太史慈等,並戮力輔權,江東基業,得從此漸固了。總敘一段,見得孫權守業,全賴得人之力。

且說曹操既表封孫權,羈縻東方,乃複出臨官渡,與袁紹決戰。紹屯兵陽武,探得操再出督師,也欲引軍前進。沮授進諫道:“我軍雖眾,勇猛不若彼軍;彼軍雖精,糧儲不若我軍;彼軍利戰,我軍利守。最好是堅持不動,待至彼軍糧盡,不戰亦潰,還怕不能製勝麼?”紹怒叱道:“汝怎得屢沮士心,看我前去破操,再來問汝!”說著,便麾軍大出,進逼官渡,擇地立營,綿亙至數十裏。操亦分營抵禦,發兵挑戰。紹軍銳氣方盛,並力殺出,無人可當,曹軍招架不住,且戰且退,還喪失了好多人馬,操親率精兵援應,方得戰退紹軍,收軍回營。過了兩日,整軍再出,又複失利,乃還營靜守,徐覘敵變。紹卻至操營外麵,四築土山,上設高櫓,令弓弩手登樓射箭,飛入操營,操兵大驚,慌忙用盾蔽身,尚有數人中箭畢命。操見軍心慌亂,忙集謀士商議,想出一種禦敵器械,連夜製造,叫作發石車,車中儲石,扳機發動,能擊空至數丈以上,車既造成,便向著土山,衝擊上去,石勢激射,毀壞樓櫓,紹軍無處藏躲,多被打得頭破血流,因駭呼為霹靂車。此即後世用炮之濫觴。嗣是紹軍不敢登高放箭,操營少安。紹又令軍士夜鑿地道,欲通操營,操命在營內四麵掘塹,環水自固,紹亦計無所施。兩下裏持至月餘,操軍漸疲,糧又不繼,各將士多有歸誌,累得操亦躊躇莫決,自思侍中荀彧,留守都中,不如派人往詢,令決進退,乃使人齎書致彧。數日即得彧複書,操急忙展覽,書中略雲:

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製,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今穀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不肯先退者,以為先退則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劃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惟明公圖之!

操閱書後,決計不退,但令偵騎四探敵蹤。

忽由徐晃部將史渙,拿住紹諜一人,問明敵情,得知紹遣將韓猛,至冀州運糧,即日可至,因報知徐晃。晃轉白曹操,荀攸在旁進議道:“紹將韓猛,恃勇輕敵,若使良將繞道往擊,定可得勝。”操問何人可使?攸即舉徐晃。晃亦自願效力,便率史渙等往截韓猛。猛押糧車數千乘,將到官渡,適被徐晃截住,兩下廝殺,倒也是個敵手,不防史渙潛至猛後,放起一把火來,焚毀糧車,遂致猛心慌意亂,拍馬返奔。晃驅軍殺上,與史渙合燒輜重,數千輛糧車,統化劫灰,乃引兵回報,得操獎敘,自不必說;獨韓猛剩了一雙空手,回見袁紹,紹即欲斬猛,經眾官一再勸解,才得免死。

紹複遣兵運糧,特選大將淳於瓊,帶領萬騎,駐紮烏巢,保護運兵來往。也算懲前毖後,可惜仍遣醉漢。瓊領命自去。沮授複入白道:“瓊出屯烏巢,尚係孤軍,未足深恃,可另遣偏將蔣奇,作為支隊,巡弋烏巢,既可防操,又可援瓊,庶不致誤。”紹搖首不答,授悵悵趨出。又由謀士許攸入諫道:“操兵本來不多,今悉眾拒我,許都必虛,若遣軍襲許,幸得攻克,可奉帝討操,操必成擒,就令未下,亦好使操首尾奔命,破操也不難了!”確是妙計。紹仍然不從。攸尚欲有言,忽由統軍審配趨入,報稱攸家屬犯法,應拘係論罪,紹遂怒目顧攸道:“汝不能正家,還敢向我饒口麼?”說得攸且慚且憤,奮然出帳,自思與操有舊,徑奔操營。操聞攸來奔,跣足出迎,撫掌笑語道:“子遠肯來,事無不濟了!”子遠即攸表字,操延攸入座,殷勤問計。攸先說道:“我曾勸紹輕兵襲許,首尾夾攻。”操不待說畢,便驚顧道:“子遠奈何施此毒計?”攸接入道:“公不必驚惶,袁紹無知,未肯聽我,反將我家屬收係,所以背紹來奔。”操喜答道:“紹不能用君,怎得不敗?”攸複反詰道:“公今尚有幾何糧餉?”操答言可支一年,攸冷笑道:“這怕未必?”操又言足支半年,攸拂袖遽起,向操作色道:“公不欲破袁氏麼?奈何相欺!攸當告辭。”操忙將攸挽住,低聲與語道:“軍中不便明言,實告子遠,軍糧隻有一月了!”攸又笑道:“我料公糧食垂盡了!內無糧草,外無救援,危急在目前了!”操皺眉道:“子遠既不棄舊交,惠然肯來,應當為我設法。”攸乃說道:“紹有輜重萬餘,屯積烏巢,派淳於瓊把守,瓊嗜酒無備,公可用輕騎掩襲,焚彼積聚,不出三日,紹軍自亂,尚有不敗麼?”操聞言大喜,優待許攸。

操即選馬步兵五千人,密製袁軍旗幟,乘夜至烏巢劫糧;留曹洪荀攸守營,使許攸同住營中;自己披甲上馬,帶同許褚徐晃等一班猛將,及五千人馬,至黃昏後起行,人負薪,馬銜枚,打著袁軍旗號,從間道急走,直指烏巢。烏巢距紹營約四十裏,淳於瓊雖奉令把守,但恃有大營為蔽,自謂無虞。且酷嗜杯中物,喝得酩酊大醉,高枕臥著,四更將盡,陡聞寨外有嗶剝聲,方才驚醒,起視全營,已是火光四射,如同白晝。慌忙召兵迎敵,兵士皆腳忙手亂,毫無紀律,如何敵得住曹軍?曹軍四麵殺入,搗破瓊營。瓊尚有三分醉意,氣力不加,勉強上馬出戰,兜頭碰見許褚,接住廝殺,約有六七回合,手臂一鬆,便被許褚劈落馬下,部眾亦鬥死千人,餘皆潰散。操令將士焚毀積穀,烈焰熊熊,光徹百裏,紹營中亦得瞧著,便有巡兵入報,紹恐烏巢有失,急欲遣將往援。郭圖獻議道:“操軍若攻烏巢,寨內必空,我何勿往劫彼寨哩?”紹喜說道:“此計甚妙。就使操能破瓊,我已拔彼大寨,彼亦窮無所歸。”遂命部將張郃高覽,往襲操營。郃進說道:“操善用兵,營內必然預備,不如先往救瓊,若瓊被一破,糧被焚劫,我等俱束手成擒了。”紹答說道:“我自有區處,汝等盡管往襲操營,我當遣蔣奇往援烏巢便了。”郃乃與高覽同行,才至操營外麵,一聲號炮,左有曹洪,右有荀攸,各引兵兩路殺來,郃與覽分頭抵敵,尚是不能支持,隻好敗回。郭圖聞信,自愧失計,遂進白袁紹道:“郃等以敗為喜,不肯效力,現已報稱退回。”紹頓時大怒,立派營弁召回二人,從重治罪。營弁馳告郃覽,郃覽俱恐受誅,索性返奔操營,自請投降。曹洪正收兵回營,聞得郃覽來降,疑不敢受。荀攸道:“郃等戰敗懼誅,故來乞降,尚有何疑?”洪乃開營納入,專待操自來發落。操尚在烏巢,焚糧未盡,正值蔣奇引兵趨至,操軍見援兵到來,忙請分兵迎敵。操大喝道:“賊至背後,回戰未遲!”及蔣奇進攻,乃麾兵返鬥,許褚徐晃,雙馬突出,夾擊蔣奇。蔣奇措手不及,立被殺死,眾又駭奔;操也不追趕,但看輜重焚盡,方令將紹兵屍骸,各割一鼻,牛馬各割唇舌,引軍自歸。

到了營中,由曹洪引見張郃高覽。操好言撫慰,留居麾下;並使人將人鼻獸舌,取示紹軍。原來為此!紹軍洶懼,自相驚擾,操又四布謠言,謂將驅兵攻鄴,絕紹歸路,紹軍疑為實事,紛紛潰歸,連紹亦驚惶失措,與長子譚微服跨馬,單騎渡河,操接得偵報,督兵追去,已不及擒紹父子。但截住殘兵數萬,呼令歸降,殘兵無路可走,無奈降操。操見未出真誠,悉數坑斃。殘虐得很!又擒得紹監軍沮授,操與授本係相識,令左右替他釋縛,授大呼道:“我非降將,既已受擒,情願一死!”操慰語道:“本初無謀,不知用君,今喪亂未定,方當與君共圖大事,幸毋執迷!”授抗聲道:“叔父母弟,懸命袁氏,若蒙公惠,速死為福!”操又說道:“我若早能得君,天下已平定了!”因厚禮相待,使留帳下。授在營中盜馬,仍欲奔還,被操將察出破綻,當即白操。操見授終不為用,方命處斬,仍為禮葬。是籠絡士心處。操馳入紹營,見有文書一束,多係都人交通信劄,即令一律焚去,且語大眾道:“當紹強盛時,我尚不能自保,何況眾人?”又收得財物等件,盡賞將士,眾皆歡躍;惟操營內糧食已盡,紹營中亦無糧可因,乃移軍至安民就食,休養疲兵,再圖進取。

那袁紹渡河奔歸,神色沮喪,走入黎陽北岸屯營,戍將蔣義渠出帳迎接,紹握手與語道:“兵敗至此,今日當以首領付卿!”義渠力為勸解,並避帳居紹,使得傳宣號令,招諭潰卒,兵士稍稍趨集,尋覓父子兄弟,多半散亡。渠且泣且語道:“向若從田別駕言,當不至此!”這語為袁紹所聞,紹亦自悔,顧語護軍逄紀道:“我前日不聽田豐,致有此敗,我今歸去,羞見此人。”逄紀即進讒道:“豐在獄中,聞主公敗還,撫手大笑,自謂不出所料。”紹大怒道:“豎儒竟敢笑我麼?”遂遣吏殺豐。豐羈獄已久,由獄吏入報紹軍敗狀,豐太息道:“我今死了!”獄吏驚訝道:“主公敗回,必自悔前事,釋君出獄,大加重用。”豐搖首道:“軍若得勝,主公心喜,或將赦我,今戰敗自慚,我有何望?”說著,果有紹使到來,傳命殺豐,豐因即自剄。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是時冀州城邑,相率生貳,紹收集散卒,分道四略,稍得平定。

獨劉備南北驅馳,兩次投紹,複兩次離紹,道出鄴城,得與趙雲相遇,闊別有年,重複聚首,當然喜如所望。再至汝南招尋劉辟,途中始會見關羽,又是一番悲喜交並。再由羽述及甘糜二夫人,與張飛同住古城。乃亟詣古城相見,夫婦團圓,弟兄歡聚。再加糜竺孫乾等親從畢集,仿佛重光日月,再造家鄉。好容易過了幾宵,備因古城狹小,不堪久住,決計挈家引侶,偕往汝南,四覓劉辭,不見下落;惟劉辟餘黨龔都,卻占住汝南,迎備入城。未幾得袁紹敗信,備語關張二人道:“我見紹外寬內忌,黨與紛岐,已料非曹操敵手,前次到了汝南,已欲與紹脫離,適值曹軍到來,不得已再往依紹;嗣見紹不聽良謀,敗亡在邇,我所以再與紹言,叫他南連劉表,乘機乞使,複得南來。紹不必慮,所慮惟操,隻恐此地亦未能安居哩!”借備口中,敘離紹始末。正在躊躇未定,便有偵騎入報道:“曹操部將蔡陽,領兵入境,想是來攻此城。”張飛躍起道:“我願去取蔡陽首級!”關羽趙雲亦願同往,備允他出敵,三員虎將,連鑣並出,不到半日,便取得蔡陽頭顱,欣然回城。備又喜又驚道:“我斬蔡陽,操必自至,彼方勝袁紹,鋒不可當,不如徑投劉表為是。”張飛道:“操果到來,何妨再戰!難道操能必勝麼?”關羽卻說:“頻年依人,終非了局,且待操果親至,再作計較。”備乃留居汝南,使人專探曹軍舉動。過了數旬,果有急報傳至,乃是曹操親督大軍,殺奔前來,備忙令束裝起行,張飛還要出戰,經備阻止,匆匆帶領家小,及關張趙等將吏,馳出南門,直抵荊州。汝南城內,隻剩了龔都一人,亦知不能拒操,倉皇避去。至曹操到了城下,已是虛若無人,由他進城,操總算禁止侵掠,出榜安民,當即順道還許,與荀彧商議道:“我本想渡河滅紹,偏被劉備據住汝南,拊我背後,不得不移軍往討。今聞備往奔劉表,我意欲乘勢南下,攻取荊州,君意以為何如?”彧答道:“袁紹新敗,部眾離心,不乘此時略定河北,乃欲移軍江漢,倘紹收合餘燼,乘虛出襲公後,公將如何對待呢?”操乃罷議,就在許都過年。至建安七年正月,複進軍官渡,規圖河北。

袁紹已還冀州,慚憤成疾,吐血不止,頓時惶急了一個繼妻,借著侍疾為名,日夜進言,勸立少子,累得紹益增愁悶,病勢日增。原來紹有三子,長名譚,次名熙,幼名尚,尚為繼妻劉氏所出,麵目清揚,為紹所愛。劉氏早請立尚為嗣,紹因舍長立幼,恐遭物議,特使譚出繼兄後,出為青州刺史;當時沮授等已有異言,紹卻向眾解釋道:“我欲令諸子各鎮一州,試驗才能,方好擇立後嗣。”乃又使次子熙為幽州刺史;獨留尚不遣,還有並州刺史一缺,派外甥高幹赴任。至官渡一役,紹將譚熙等盡行調集,不幸為操所算,敗回河北,命譚熙等回鎮本州;且令河上各戍營,堅壁勿戰。殘年將盡,忽病嘔血,嬌妻愛子,涕泣床前,已是愁上增愁,悶中加悶。誰料曹操又進軍官渡,搗破倉亭,急得紹鮮血直噴,昏倒床上;妻子等慌忙呼喚,雖得蘇醒片時,但已時氣喘聲嘶,不能詳囑,少頃間兩眼一翻,嗚呼歸陰!狂費一生心血。紹妻劉氏,亟召入審配逄紀,托稱遺命,立尚為嗣。配與紀皆與譚有隙,情願事尚,即奉尚主喪,頒諭四州。紹有寵妾五人,並來舉哀,劉氏不禁動惱,指揮衛士,把五妾一並殺害;且令髡發毀麵,指屍叱罵道:“汝等生前獻媚將軍,恃色邀寵,今在我掌握,教汝死且無顏,免得再去賣俏了!”如此妒悍,安能有後。袁譚聞喪奔至,不得為嗣,很是怏怏。尚使譚為車騎將軍,出屯黎陽,並令逄紀監軍,譚因黎陽為拒操要衝,請尚撥添重兵,尚但給數千人馬,並傳語逄紀,催譚速行,遂致譚忍無可忍,索性殺死逄紀,自往黎陽去了。小子有詩歎道:

兄弟如何竟鬩牆?外兵未入內先傷,

追原禍變非無自,乃父貽謀太不臧!

譚至黎陽,正值操軍進攻,究竟譚能否敵操?待至下回再表。

曹操處處能用諫,袁紹處處是愎諫,即此已見袁曹之興亡,不待戰而始決耳!況糧餉為行軍之根本,軍若無糧,敗可立待。袁紹一失之韓猛,再失之於淳於瓊,用人不明,賢否倒置,是尚能與操爭勝乎?劉備能知紹之必敗,其智識遠出紹上;操亦目備為英雄,故紹敗而不急追,反於勢孤力弱之劉備,卻鄭重視之,蹙之於汝南之間,使備不得息肩。操之窘備,亦甚矣哉!彼袁紹既自誤其身,複遺誤其子,身死以後,兩子相爭,卒致覆祚,以坐跨幽冀之袁本初,反不若奔走南北之劉玄德,善敗下亡,卒能創業垂基,與曹氏抗衡終古也!才與不才之判,固如是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後漢演義

《後漢演義》正文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 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 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 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複劉氏起兵 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 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 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 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 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 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 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凶 張撻伐降王服罪 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 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 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 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 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 第十八回 借寇君潁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 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 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 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 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於徙居美稷縣 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 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 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禦北寇耿恭拜泉 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 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 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 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係郅壽含冤畢命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 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 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後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 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 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 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 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 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 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 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 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 第四十七回 立衝人母後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 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 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 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 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後 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 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範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 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 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 第五十七回 葬太後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 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 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 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 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儁用計下堅城 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 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 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 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泄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 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 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 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 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 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 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 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 第七十三回 禦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誌捐軀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 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豔 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 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 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 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 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 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複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 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 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 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 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 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 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 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 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 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 第九十七回 猛薑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 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 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 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