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五代史演義 作者:羅貫中年代:元末明初744   

《殘唐五代史演義》正文 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

石敬瑭反下三關

當日,廢帝被張後花言巧語,冒奏一遍,心中大怒,便遣宮娥,去宣公主到來,不由分訴,即時送入冷宮,監禁一月,受了無限苦楚,不在話下。卻說公主囚禁在冷宮中,悲啼自訴,飲食俱廢,形容憔悴。隻有一宮娥,原是馮丞相侍女,名李玉英,在冷宮伏侍,見公主憂愁,以好言寬解。公主道:“我夫石駙馬鎮守河東,怎知我受此磨折,若有人傳此消息與他知道,統領人馬到長安,將這賤人碎屍萬段,方雪此恨!”道罷,忽見一雙燕子飛到梁間。公主遂吟一詩雲:

夫君難見麵,忽睹雙飛燕,

飛燕識人情,來此深宮院,

誰知一種愁,縷結淒涼怨,

傳將邊塞人,管取狼煙現。

公主吟畢,李玉英將此詩抄寫,傳送馮丞相。丞相一見大驚曰:“這幾日,主上未曾設朝,那知有此事?”吩咐宮人,見公主拜上,待駕設朝之日,奏準迎還,勿用憂煎,回話去了不題。次日,廢帝升殿,時當清明佳節,大會群臣夜宴,共議治平之事,見西北方一顆星,其大如鬥,從天飛過東南,流光燦爛。又有一星,正照東南,其色煌煌,如欲墜地。廢帝大驚,急問眾臣,宰相馮道奏曰:“臣前者算,今年罡星在於洛陽,不利於國,又見太白星經天,過午不散,請陛下謹防之。”廢帝慌問其故。馮道曰:“永寧公主乃陛下之妹也,隻因小節,陛下不審虛實,忘了金枝玉葉,即便監禁冷宮,受盡苦楚,今駙馬石敬瑭,把守三關,雄兵猛將極多,若知此事,領兵前來報仇,誰人可敵?今日此星,正應在此人身上,為禍不小,請陛下詳之。”廢帝曰:“何以解之?”道曰:“此事極易,萬無一失。陛下即將公主蘇放,稱言前日之故,皆因酒失,仍賜金帛,特以至親之情,雖懷忿恨,安能加害陛下?此安社稷之計也!”廢帝曰:“卿所奏,誠金石之論也!”

當日,廢帝悉從馮道之議,公主遂得蘇放,歸至木樨宮中,暗思:“主上信此賤婦之言,疏恩絕義,使我冷宮受苦,今雖見放,此恨怎消?誰肯往三關報知駙馬?引兵來京報仇,吾之願也!”言未盡,隻見小卒應聲出曰:“吾秦涉也,願往三關,報與駙馬。”公主曰:“但恐反誤事。”涉曰:“吾自有計以報恨,公主不必掛慮。”於是,公主即修血書一封,付與秦涉。

秦涉領書,結束上馬,徑到河東三關之下,未敢擅入轅門,但見:兵雄馬壯,石駙馬正坐中軍,左邊列四十二員出征勇將,右邊列三十六員參讚官僚。帳前戈戟森森,階下三軍整整。本官頭頂束發紫金冠,身穿大紅繡鸞袍,腰係金箱白玉帶,腳揣粉底皂朝靴。正是威風凜凜,果然相貌堂堂。

有詩為證:

沙陀頓產棟梁材,紫氣紅光映玉台,

龍虎謀臣階下立,貔貅戰士帳前排,

三封誥敕分南省,兩鎮聲名重九垓,

接授唐王為帝子,晉王兵馬逼將來。

當日,石敬瑭正升帳中,與桑維翰、劉知遠、趙瑩、柴研眾將,同守三關,操練人馬,號令嚴肅。眾將正在關上議事,忽報秦涉自都下來,敬瑭召入問之。涉答雲:“公主因元旦朝賀被張後疏慢,二人麵毆一番。不意張後陰獻讒言,主上大怒,將公主監禁冷宮受苦,後得馮丞相奏過,方才得免,特遣小卒,奉書馳報,請將軍察之!”懷中取出書呈上。敬瑭接了,拆開視之,卻是一紙血書,大驚!念其書雲:妾李氏公主,書達夫君石駙馬將軍麾下。爰從適配,實為萬幸,一旦分離,憂愁並積。雖宮中膏粱輕暖,難禁情有所思。

適今正月,值皇兄壽誕,稱觴已罷,奏歸晉陽,以諧琴瑟。不意皇兄,頓生多疑,恐妾回晉陽,與夫君謀異,不允所奏,發歸後宮。遭張後之讒,蠱惑皇兄,將妾幽禁冷宮四十餘日,飲食俱廢,更欲置妾於死地。幸得丞相馮道力救,方免其禍。妾今度日如年,每遇窮簷夜雨,衰革淒風,但有凝望眼穿腸斷。

壁燈半滅,淚盡眼枯,血書到幾,早作良圖,倘若來遲,則妾為陽台不歸之雲也。臨岐淒斷,不知所雲。妾李氏再拜。

敬瑭看罷公主來書,頓足大怒曰:“昏君賤婦,敢如此無禮,誓必殺之!以雪吾恥。汝且回避,待吾商議起兵!”秦涉自去營中安歇。敬瑭與劉知遠議曰:“公主無辜受苦,此仇如何可報?”知遠曰:“明公久得士卒之心,今據形勝之地,士馬精強,若興兵傳檄,帝業可成。豈可坐視而忍辱乎?”敬瑭曰:“汝言深合吾意,但恐謀事不成,反招禍害。”桑維翰曰:“主上即位之初,明公入朝,主上豈不知蛟龍不可縱之深淵耶!

然卒以河東三關令明公把守,此乃天意假公以利器也。明宗遺愛在人,主上以庶蘖伐之,群情不附,況公乃明宗之愛婿。今主上逆情見待,此非首謝可免,但力為自全之計。契丹主素與明宗約為兄弟,公誠能推心屈節以事之,朝呼夕至,何患不成!”敬瑭之意遂決。即令桑維翰寫表,稱臣於契丹,且請以父禮事之,如事成之日,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劉知遠曰:“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賄之,便足以致其兵,不必許以土地。今契丹引兵相助,得暫解目下之急,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無及矣!”敬瑭終不肯從。先儒讀史至此,有詩曰:

中國須教中國治,盧龍豈可屬夷人?

尺一隻因輕約誓,諸州從此入沉淪。

卻將禮樂冠裳地,貨作侏亻禽鴂舌倫。

讀史至今遺悵恨,令人切齒怒庸臣。

卻說使臣齎表至契丹,契丹主見表大喜,即遣慕容韜為元帥,領兵五萬前來相助。當日敬瑭與眾商議:“今我約會起兵,其勢甚大,報仇必矣!倘廢帝探知,先將公主害了,如何是好?”趙瑩曰:“且宜按兵勿動,先遣一人,密地前去,將公主取出宮中,離了東京方好行事。”桑維翰曰:“吾帳下一人,堪任此事。”敬瑭曰:“此人是誰?”維翰曰:“此人少不負囊,長而有勇,身長八尺,乃趙州人也,複姓宇文名渙。”敬瑭大喜曰:“吾聞此人之名久矣!得彼前去,大遂吾願。”即修書一紙封好,便遣宇文渙前去。

渙領軍令,星夜馳奔東京,徑入木樨宮,來見永寧公主。

侍妾報曰:“三關有使來見,公主喚入,細問其故。渙告曰:“某乃小卒宇文渙也!駙馬欲報公主冷宮之恨,起兵十萬,離了三關,殺奔京城,恐公主遭難,差某先來報知,早為脫身之計,今晚結束,便好上馬,遲則誤事!今有密書呈上。”公主拆開視之。書雲:拙夫駙馬石敬瑭,致書於公主賢妻知道,即日兵臨潼關口外,指日便到長安,誠恐不利於公主,不敢遽進,先遣宇文渙報知,速作脫身,離了長安城。吾隨後領兵前來迎接到營,然後舉事,方保萬全。善覷方便,伏乞裁處。

公主覽畢,“果有此事,你且暫退,我自有道理”。宇文渙故意催並一番而出。公主入見宮人韓月娥,暗暗垂淚。月娥曰:“公主何故煩惱?”公主曰:“念我在冷宮受苦之時,無計得脫,望空許下觀音醮一壇,得至本宮,即便酬還。今已脫難,未了此願,使吾悒怏不已。”月娥曰:“休得瞞我,我已知道了。宇文渙報你,駙馬反下三關,欲取你去,故托此意。”公主驚曰:“汝既知此事,吾安敢瞞,實無奇計離此,因此煩惱。”月娥曰:“我有一計,離此不難。”公主請問其計?

月娥曰:“明早你當殿苦奏,酬願出宮,吾同公主前去便是。”公主曰:“若如此,生死難忘,切勿漏泄。”二人商議已定,公主便喚宇文渙,吩咐雲:“你先出城於官道邊等候,吾推還願,與宮人月娥同行。”宇文渙曰:“公主自宜仔細,勿誤主帥之計。”

次日,廢帝升殿,眾官拜舞已畢,永寧公主伏於闕下,奏言:“隻為元旦朝賀,與皇嫂相爭拜見之禮,觸怒龍顏,致被監禁冷宮受苦。當時暗思無計可脫,對天曾許觀音醮一壇,已蒙聖恩赦出,理宜賽還,望陛下以慈悲為本,念兄妹之情,賜小妹往金蓮觀酬還此願,小妹之幸也!”廢帝許之,公主拜謝出朝,隨即上了彩車,一班宮人侍女跟定出城,與宇文渙相會,五百軍士前遮後擁,離了洛陽,趲程而去。有詩為證:

一兄一妹不相容,聽信讒言道不通,

不是石郎來閫外,戈矛原自起深宮。

當日文武皆散,比及報道公主與宮娥逃去之時,已是三日。

廢帝聽得走了公主,慌集眾文武商議。馮道曰:“此必三關有人來此,暗通消息,既已接去公主,早晚必生禍亂,可急追之!”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廢帝既委敬瑭以三關重任,豈因小節而囚永寧公主於冷宮,其禍不起於閫外,實肇自宮中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殘唐五代史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正文
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係 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 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 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 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 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 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 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 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 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 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 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 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 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 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 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 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 第十九回 德威遣將滅黃巢 第二十回 滅巢山黃巢自刎 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駕還朝 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 第二十三回 朱溫火燒上源驛 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 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 第二十六回 朱溫掣劍挾王鐸 第二十七回 劉知遠大戰梁兵 第二十八回 李晉王同台解圍 第二十九回 朱溫計逼五侯反 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鄧天王 第三十一回 存孝病挾高思繼 第三十二回 五牛掙死李存孝 第三十三回 晉王痛哭勇南公 第三十四回 梁兵劫奪勇南柩 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 第三十六回 晉王起兵伐朱溫 第三十七回 雞寶山存孝顯聖 第三十八回 彥章智殺高思繼 第三十九回 建唐智擒傅道昭 第四十回 趙霸入汴誆軍糧 第四十一回 君臣三弑椒蘭殿 第四十二回 五龍逼死王彥章 第四十三回 李嗣源據守大梁 第四十四回 唐明宗焚香祝聖 第四十五回 潞王奪位登天下 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 第四十七回 廢帝遣將追公主 第四十八回 契丹遣兵助敬瑭 第四十九回 桑維翰獻策取城 第五十回 石敬瑭長安即位 第五十一回 晉兵智困王延政 第五十二回 劉知遠奉命出師 第五十三回 文寶賺關殺戴禮 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 第五十五回 史弘肇擒孫飛虎 第五十六回 立齊王重貴為帝 第五十七回 幼主稱臣降契丹 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 第五十九回 郭威為眾加黃袍 第六十回 周世宗禪位宋祖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