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五代史演義 作者:羅貫中年代:元末明初744   

《殘唐五代史演義》正文 第六十回 周世宗禪位宋祖

周世宗禪位宋祖

當日,世宗兵行之次,但見旌旗蔽日,劍戟凝霜,人如猛虎,馬賽飛彪。不日已至澤州,安下營寨。北漢之兵,屯於高平之南,世宗命前鋒擊之,北漢兵退十裏。周世宗疑其遁去,催諸軍亟進。後軍未至,眾心危懼,而世宗誌氣亦銳,乃命白重讚、李重進,將左軍居西;樊愛能、何徽,將右軍居東;向訓、史彥超,將精騎居中;張永德,將禁兵自衛。兩陣對圓,周將出馬,北漢將楊兗挺槍來迎。兩下合戰未久,忽見周之右軍樊愛能、何徽引騎兵先走,餘兵大潰,約有一千餘人,皆解甲聲呼萬歲,降於北漢。

世宗見兵勢危急,遂親冒矢石,引兵督戰,宿衛將趙匡胤謂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安得不致死乎?”眾皆默然未答。

匡胤又謂禁兵將張永德曰:“吾觀賊氣驕暴如此,力戰可破也!公急引兵乘高西出為左翼,我為右翼,兩下夾攻,國家安危,在此一舉!”永德從之。於是,二人各帥精兵二千出戰。匡胤此時身先士卒,眾兵無不一當百。北漢兵大敗,楊兗亦不敢援,北漢主收兵北走,僅得生入晉陽。此時,殺得漢兵屍滿山穀,委棄禦物及輜重器械之類,不可勝紀。

是夕,世宗野宿,得步兵之降敵者皆殺之。樊愛能等,聞周兵大獲全勝,與士卒稍稍複還,世宗欲肅將令,即收愛能、何徽及部下七千餘人。責之曰:“汝輩皆累朝宿將,非不能戰,今望風奔逃者無他,是欲以朕為奇貨,賣與劉崇請功耳!”諸將默然不答。周世宗大怒,喝令武士,推出盡皆斬之。自是驕將惰卒,始知所懼,不行姑息之政矣。有詩為證:

五代紛紛積弱餘,驕軍賣主主無知。

高平自是樊何斬,從此軍容有丈夫!

是時,永德盛稱匡胤智勇,擢為殿前都虞候。此時,顯德六年秋八月初一日,忽起大風,江海騰湧,平地水深數尺,周太祖陵上鬆柏,盡皆拔起,直從空中飛來汴城南門外,倒卓於南路。因此,世宗受驚得病,至九月病漸危篤。乃召魏仁浦同平章事,加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一同聽政。複召諸臣至禦榻前托孤,更囑以後事。世宗遂崩,年三十九歲,在位六年。

初,世宗雖在藩,多務韜晦,及即位後,破高平之寇,人皆服其英武。

按五代史,世宗以柴氏子入繼大統,蓋至此而周之國姓一變焉。即位之初,憤然欲削平天下,蓋念亂甚而望治切,真中原之主也。深知近世之弊,起於威令之不行,上淩下僭,首誅樊、何以正軍法,革五十年之弊政,遂能變弱為強,因敗為功,乘勝逐北,至於太原。歸而簡兵整眾,銳意進齲於是,南割江西,克秦、鳳,北取三關,威武之聲振響夷夏,可謂雄傑。

近世以來,末之有也。嚐夜讀書見唐元稹均田圖,乃詔頒圖法於天下,使吏民先習知之,期以一歲,大均天下之田,其規模豈小小哉?跡其注意元元,留心邦本,於五代十二君之中,獨稱為最!使其天假之以年,其成就蓋未可量也!

當日,眾臣請太子宗訓即皇帝位,稱號恭帝。宗訓年方七歲,範質、魏仁浦效伊尹、周公輔幼故事,封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匡胤涿郡人也,父名弘殷,洛陽禁衛將校。娶杜氏,生匡胤於甲馬營,赤光滿室,營中異香,經月不散。時人謂之香孩兒營。少從新文說學。及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世宗時掌軍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數從征伐,樹立大功。世宗一日於篋中得書一本,中雲:“點檢作天子。”世宗大驚。時張永德為點檢,遂遷之,而易以匡胤。

是時,人報河東劉鈞結連遼兵入寇。恭帝遂命匡胤領兵。

此時,主少國危,中外始有推戴之議。軍校苗訓在營中望見東北上,日下複有一日,黑光相蕩,駭然大驚,且指曰:“此天命也!”正值黃昏左側,兵至陳橋驛,軍士相聚謀曰:“主上幼弱,我等奮力破敵,誰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此為上策。”眾皆然之。即日厲聲一呼,皆袒臂相從,環列待旦,而匡胤醉臥,實不知也。比及天色微明,軍士皆環甲執兵,直叩寢門,匡胤覺悟,慌問其故。諸將答曰:“某等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匡胤驚起披衣,諸將相與扶出,披以黃袍,山呼齊拜,掖之上馬,擁還汴梁。匡胤此時拒之不可,乃攬轡誓諸將曰:“汝等自謂我為天子,若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為也!”眾皆下馬跪曰:“願受命令!”匡胤曰:“少帝及太後,我曾北麵事之,不得驚犯。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淩。朝市府庫,不得擄掠。用命則重賞,不然則族誅矣!”眾皆喏喏連聲。於是,整軍自仁和門而入,秋毫無犯。

時周侍衛指揮使韓通,謀帥眾禦之,被軍校王彥升所殺,並戮其妻子。當匡胤退居公署,宰相範質、王溥詣崇元殿,集文武官僚,至日暮時班定.猶未有禪詔,翰林承旨陶穀所撰禪詔,出諸袖中,遂用之。製曰:天生庶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而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歸。谘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稟上聖之資,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簏,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歌訟獄,歸於至仁。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隻畏天命。

上按周之國凡三君兩姓,曆九年而宋興焉。

讀詔已畢,宣徽使引匡胤就庭,北麵聽受,宰相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稱號太祖皇帝,群臣朝賀。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以所領鎮為宋州歸德軍,國號曰宋。奉周恭帝為鄭王,封弟光義為殿前都虞侯,封趙普為樞密直學士。立太廟,追帝其祖考,尊母杜氏為皇太後。當日,太祖設太平筵宴,大會群臣。自是,文官武將,濟濟彬彬,布滿於朝。上有堯舜之風,下有鼓腹之樂。華山隱土陳搏,聞宋代周,欣然喜曰:“天下自此定矣!”餘見宋傳,此編不多錄也。逸狂詩雲:

五代幹戈未息肩,亂臣賊子混中原;

黎民苦怨天心怒,胡虜交馳世道顛。

點檢數歸真命主,陳橋兵變太平年;

黃袍丹詔須臾至,三百鴻圖豈偶然。

後賢有詩雲: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複見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舊山川。

麗泉有詩雲:

幼主無知社稷休,臨危俯首作降囚。

一朝帝業歸於宋,忍恥含羞入鄭州。

卓吾子評:

五代日事幹戈,胡虜交馳,亂賊橫行,中原始無寧宇,幸宋太祖一統中華,其亦世道之幸歟!

上一節
章節目錄
已是最後一節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殘唐五代史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正文
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係 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 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 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 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 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 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 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 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 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 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 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 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 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 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 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 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 第十九回 德威遣將滅黃巢 第二十回 滅巢山黃巢自刎 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駕還朝 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 第二十三回 朱溫火燒上源驛 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 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 第二十六回 朱溫掣劍挾王鐸 第二十七回 劉知遠大戰梁兵 第二十八回 李晉王同台解圍 第二十九回 朱溫計逼五侯反 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鄧天王 第三十一回 存孝病挾高思繼 第三十二回 五牛掙死李存孝 第三十三回 晉王痛哭勇南公 第三十四回 梁兵劫奪勇南柩 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 第三十六回 晉王起兵伐朱溫 第三十七回 雞寶山存孝顯聖 第三十八回 彥章智殺高思繼 第三十九回 建唐智擒傅道昭 第四十回 趙霸入汴誆軍糧 第四十一回 君臣三弑椒蘭殿 第四十二回 五龍逼死王彥章 第四十三回 李嗣源據守大梁 第四十四回 唐明宗焚香祝聖 第四十五回 潞王奪位登天下 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 第四十七回 廢帝遣將追公主 第四十八回 契丹遣兵助敬瑭 第四十九回 桑維翰獻策取城 第五十回 石敬瑭長安即位 第五十一回 晉兵智困王延政 第五十二回 劉知遠奉命出師 第五十三回 文寶賺關殺戴禮 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 第五十五回 史弘肇擒孫飛虎 第五十六回 立齊王重貴為帝 第五十七回 幼主稱臣降契丹 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 第五十九回 郭威為眾加黃袍 第六十回 周世宗禪位宋祖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