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作者:佚名年代:北宋2949   

《百家姓》正文 卷二百五十六 龍

曆史來源
龍-在新百家姓中排列第81。
龍(Lóng龍)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源出有七:
源流一
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出自贏姓,楚青銅器中有龍贏,贏姓龍氏嫁女楚貴族。商代甲骨文中有龍方,為商方國。
源流二
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據《通誌·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钜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源流三
出自禦龍氏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禦龍氏,望出天水。如夏朝禦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禦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源流四
出自豢龍氏之後,據《通誌·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源流五
西漢牂牁地區有龍姓,據《華陽國誌》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裏縣西北。
源流六
出自地名,春秋時楚大夫食采於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源流七
其他和少數民族有龍姓,①《北史》所載,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西域且彌(今新疆昌吉、瑪納斯二縣),其君王皆為龍氏。
②少數民族中有龍姓。在中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家族名人
龍子:又稱“龍叔”,最早見於史籍的龍姓名人,主張“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龍且:秦末楚漢爭霸時期西楚國大將,西楚霸王項羽帳前第一猛將,少時隨項梁項羽起兵反秦,與項羽情若兄弟,後每戰皆親身奮勇殺敵,深得霸王項羽信任,任西楚國大司馬統帥楚國精銳騎士,後在齊國由於輕敵誤中韓信水淹之計導致大軍潰敗,雖率親兵奮力而戰然大勢已去,最後力戰而死。
龍述:東漢京兆郡(今屬陝西)人,為人敦厚,曾任山都長,武帝時官至零陵(今廣西全州西南)太守。
龍太初:宋代人,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並作《沙詩》一首,贏得王安石讚許。
龍鐲:宋代人,乾德年間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仁夫:吉安(今屬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學副提舉,著有《周易傳》一書。
龍起雷:字時聲,侗族,明朝五開衛(今貴州黎平縣)人。明神宗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舉人,次年進士。他是黎平的第一個進士。他也是貴州侗族中的第一位進士。曆官江西清江縣知縣、燕京苑平知縣、南京大理寺(明朝中央審判機關)少卿等。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曾彈劾首輔(內閣大臣)趙誌皋等人,因得罪當權派吏部尚書李戴,被李戴廢除大理寺卿官職。從此還鄉,"淡泊自安,無所請屬。"他與史龍起春、龍起淵等文行並有聲,時稱"三龍"。《黔詩紀略》錄其詩二首。
龍許保:明代貴州人,苗族,率眾起義與官軍對抗十餘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後遭鎮壓,被俘遇害。
龍燮:望江(今屬安徽)人,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
龍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說》、《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龍啟瑞:清代廣西臨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間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曆任江西學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學高注補正》、《經德堂詩文集》等。
龍汝元:清代直隸宛平(一作大興,今屬北京)人,曾任職遊擊、參將、大沽協副將,在與英法聯軍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戰中陣亡。
龍澤厚:清末廣西桂林人,早年從康有為學,參加桂林聖學會、上海強學會等進步組織,後主持舊金山《文興報》,作上海天遊學院教務長。著有《南海先生上書記》。

遷徙分布
宋朝時期,龍姓大約有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後。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安徽,這三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87%,其次分布於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為龍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西部四川、東部贛皖兩大塊龍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龍姓大約有12餘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後。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龍姓人口增長率超過全國人口增長率,這與西南其他民族龍姓的加入有關。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這兩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於湖北、廣西,這兩省的龍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龍姓人口約占龍姓總人口的44%,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贛、湘、鄂、桂龍姓人口聚集區。宋元明間,龍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人口的流動由北、西向東南地區遷移,四川和河南地區龍姓人口急劇減少,分別向湖南和江西地區遷移。
當代龍姓的人口已近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龍姓人口由12萬激增到280萬,增長了23倍多,龍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這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龍姓人群的漢化有關。宋朝至今1000年中龍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貴州、湖南、四川三省,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布於湖北、廣東、廣西、雲南、重慶,這五省區市的龍姓又集中了30%。貴州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26%,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貴州為中心的雲貴川渝、鄂湘粵桂的兩大龍姓人口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龍姓人口由東南部向西部、西南遷移是主流,龍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西移動。龍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黔湘桂、重慶大部、廣東西北、雲南南部,龍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7%,以上覆蓋麵積約占了總國土麵積的9.8%,居住了大約49%的龍姓人群。四川、雲南大部、重慶北部、鄂贛粵大部、海南、福建西部、安徽西南、陝甘南端、蒙黑吉遼四省區連接地區,龍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一o.6%之間,其覆蓋麵積約占了總國土麵積的17%,居住了大約34%的龍姓人群。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百家姓》

《百家姓》正文
卷一 趙 卷二 錢 卷三 孫 卷四 李 卷五 周 卷六 吳 卷七 鄭 卷八 王 卷九 馮 卷十 陳 卷十一 褚 卷十二 衛 卷十三 蔣 卷十四 沈 卷十五 韓 卷十六 楊 卷十七 朱 卷十八 秦 卷十九 尤 卷二十 許 卷二十一 何 卷二十二 呂 卷二十三 施 卷二十四 張 卷二十五 孔 卷二十六 曹 卷二十七 嚴 卷二十八 華 卷二十九 金 卷三十 魏 卷三十一 陶 卷三十二 薑 卷三十三 戚 卷三十四 謝 卷三十五 鄒 卷三十六 喻 卷三十七 柏 卷三十八 水 卷三十九 竇 卷四十 章 卷四十一 雲 卷四十二 蘇 卷四十三 潘 卷四十四 葛 卷四十五 奚 卷四十六 範 卷四十七 彭 卷四十八 郎 卷四十九 魯 卷五十 韋 卷五十一 昌 卷五十二 馬 卷五十三 苗 卷五十四 鳳 卷五十五 花 卷五十六 方 卷五十七 俞 卷五十八 任 卷五十九 袁 卷六十 柳 卷六十一 酆 卷六十二 鮑 卷六十三 史 卷六十四 唐 卷六十五 費 卷六十六 廉 卷六十七 岑 卷六十八 薛 卷六十九 雷 卷七十 賀 卷七十一 倪 卷七十二 湯 卷七十三 滕 卷七十四 殷 卷七十五 羅 卷七十六 畢 卷七十七 郝 卷七十八 鄔 卷七十九 安 卷八十 常 卷八十一 樂 卷八十二 於 卷八十三 時 卷八十四 傅 卷八十五 皮 卷八十六 卞 卷八十七 齊 卷八十八 康 卷八十九 伍 卷九十 餘 卷九十一 元 卷九十二 卜 卷九十三 顧 卷九十四 孟 卷九十五 平 卷九十六 黃 卷九十七 和 卷九十八 穆 卷九十九 蕭 卷一百 尹 卷一百零一 姚 卷一百零二 邵 卷一百零三 湛 卷一百零四 汪 卷一百零五 祁 卷一百零六 毛 卷一百零七 禹 卷一百零八 狄 卷一百零九 米 卷一百一十 貝 卷一百一十一 明 卷一百一十二 臧 卷一百一十三 計 卷一百一十四 伏 卷一百一十五 成 卷一百一十六 戴 卷一百一十七 談 卷一百一十八 宋 卷一百一十九 茅 卷一百二十 龐 卷一百二十一 熊 卷一百二十二 紀 卷一百二十三 舒 卷一百二十四 屈 卷一百二十五 項 卷一百二十六 祝 卷一百二十七 董 卷一百二十八 梁 卷一百二十九 杜 卷一百三十 阮 卷一百三十一 藍 卷一百三十二 閔 卷一百三十三 席 卷一百三十四 季 卷一百三十五 麻 卷一百三十六 強 卷一百三十七 賈 卷一百三十八 路 卷一百三十九 婁 卷一百四十 危 卷一百四十一 江 卷一百四十二 童 卷一百四十三 顏 卷一百四十四 郭 卷一百四十五 梅 卷一百四十六 盛 卷一百四十七 林 卷一百四十八 刁 卷一百四十九 鍾 卷一百五十 徐 卷一百五十一 邱 卷一百五十二 駱 卷一百五十三 高 卷一百五十四 夏 卷一百五十五 蔡 卷一百五十六 田 卷一百五十七 樊 卷一百五十八 胡 卷一百五十九 淩 卷一百六十 霍 卷一百六十一 虞 卷一百六十二 萬 卷一百六十三 支 卷一百六十四 柯 卷一百六十五 昝 卷一百六十六 管 卷一百六十七 盧 卷一百六十八 莫 卷一百六十九 經 卷一百七十 房 卷一百七十一 裘 卷一百七十二 繆 卷一百七十三 幹 卷一百七十四 解 卷一百七十五 應 卷一百七十六 宗 卷一百七十七 丁 卷一百七十八 宣 卷一百七十九 賁 卷一百八十 鄧 卷一百八十一 鬱 卷一百八十二 單 卷一百八十三 杭 卷一百八十四 洪 卷一百八十五 包 卷一百八十六 諸 卷一百八十七 左 卷一百八十八 石 卷一百八十九 崔 卷一百九十 吉 卷一百九十一 鈕 卷一百九十二 龔 卷一百九十三 程 卷一百九十四 嵇 卷一百九十五 邢 卷一百九十六 滑 卷一百九十七 裴 卷一百九十八 陸 卷一百九十九 榮 卷二百 翁 卷二百零一 荀 卷二百零二 羊 卷二百零三 於 卷二百零四 惠 卷二百零五 甄 卷二百零六 曲 卷二百零七 家 卷二百零八 封 卷二百零九 芮 卷二百一十 羿 卷二百一十一 儲 卷二百一十二 靳 卷二百一十三 汲 卷二百一十四 邴 卷二百一十五 糜 卷二百一十六 鬆 卷二百一十七 井 卷二百一十八 段 卷二百一十九 富 卷二百二十 巫 卷二百二十一 烏 卷二百二十二 焦 卷二百二十三 巴 卷二百二十四 弓 卷二百二十五 牧 卷二百二十六 隗 卷二百二十七 山 卷二百二十八 穀 卷二百二十九 車 卷二百三十 侯 卷二百三十二 蓬 卷二百三十三 全 卷二百三十四 郗 卷二百三十五 班 卷二百三十六 仰 卷二百三十七 秋 卷二百三十八 仲 卷二百三十九 伊 卷二百四十 宮 卷二百四十一 寧 卷二百四十二 仇 卷二百四十三 欒 卷二百四十四 暴 卷二百四十五 甘 卷二百四十六 鈄 卷二百四十七 曆 卷二百四十八 戎 卷二百四十九 祖 卷二百五十 武 卷二百五十一 符 卷二百五十二 劉 卷二百五十三 景 卷二百五十四 詹 卷二百五十五 束 卷二百五十六 龍 卷二百五十七 葉 卷二百五十八 幸 卷二百五十九 司 卷二百六十 韶 卷二百六十一 郜 卷二百六十二 黎 卷二百六十三 薊 卷二百六十四 溥 卷二百六十五 印 卷二百六十六 宿 卷二百六十七 白 卷二百六十八 懷 卷二百六十九 蒲 卷二百七十 邰 卷二百七十一 從 卷二百七十二 鄂 卷二百七十三 索 卷二百七十四 鹹 卷二百七十五 籍 卷二百七十六 賴 卷二百七十七 卓 卷二百七十八 藺 卷二百七十九 屠 卷二百八十 蒙 卷二百八十一 池 卷二百八十二 喬 卷二百八十三 陽 卷二百八十四 鬱 卷二百八十五 胥 卷二百八十六 能 卷二百八十七 蒼 卷二百八十八 雙 卷二百八十九 聞 卷二百九十 莘 卷二百九十一 黨 卷二百九十二 翟 卷二百九十三 譚 卷二百九十四 貢 卷二百九十五 勞 卷二百九十六 逄 卷二百九十七 姬 卷二百九十八 申 卷二百九十九 扶 卷三百 堵 卷三百零一 冉 卷三百零二 宰 卷三百零三 酈 卷三百零四 雍 卷三百零五 郤 卷三百零六 璩 卷三百零七 桑 卷三百零八 桂 卷三百零九 濮 卷三百一十 牛 卷三百一十一 壽 卷三百一十二 通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