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征東 作者:佚名年代:唐朝378   

《薛仁貴征東》正文 第三十七回 香山弟子除妖法 南國元戎演陣圖

香山弟子除妖法南國元戎演陣圖

詩曰:

龜靈妖法仗紅珠,千載精華功不殊。

指望威名成海國,那知一旦露形軀。

且說那木角大仙自逞其能,不聽李靖勸告,仗劍縱馬上前,望李靖一劍揮來。李靖閃過,把手中拂塵望劍上一拂,大仙手便震痛,仗劍不牢,落於地下,李靖便大步上前。木角仙看了,把口一張,即吐出紅珠一顆,精華射目,望李靖麵門打來。李靖全無懼色,把手中拂塵輕輕一拂,這顆紅珠拂落於地,拾在手中,往懷內藏過。

木角大仙見紅珠收去,料想不能複回朱皮山去,嚇得麵如土色,慌忙下馬拜伏於地,高叫:“大仙,可憐念我弟子千年修煉苦功,得受此珠。今一旦被大仙收去,難成正果。望大仙還珠複口,感戴甚深,恩重如山。從今回山去,再不敢胡為了。”李靖笑道:“我方才勸言在前,你偏偏不肯聽我。今哀求貧道,事已遲了。若要還珠,快快現出原形。”木角仙聽言,心下十分懊悔。為要此紅珠,無奈何隻得現了原形,乃是一隻簸籮大的烏龜,受日月精華,采天地之氣,修成這顆紅珠,才煉人形,哪曉得李靖猜破,要他獻形,把符咒畫在龜背,要複人像,且待五千年之後。便說:“孽畜,貧道助你風雲一陣,你去罷。若執迷不悟,要還此珠,便賞你一刀。”那龜精料哀求無益,便借風雲而去,影跡無蹤,引得吊橋邊兵將笑聲大震。番營前蓋蘇文氣得麵如土色,來取李靖。仁貴一見,催開戰馬,舞戟上前迎住。蘇文算計已定,把赤銅刀架住畫戟,說:“住著,本帥有言對你講。”薛仁貴收住坐騎,問道:“你有什麼話對本帥講?”蘇文應道:“我是番邦元帥,你為中國大臣,必然眼法甚高,能識萬樣陣圖。今本帥刀法平常,實不如你。我有一個陣圖在此,汝能識得否?”仁貴笑道:“由你擺來,自當破你陣圖。”蘇文傳令,就調數萬大隊兒郎,分開五色旗幡。登時列成一陣,果然擺得厲害。蘇文道:“薛蠻子,你在天朝為帥,可能識此陣否?”仁貴抬頭一看,但見此陣,有詩為證:

一派白旗前後飄,分排五爪捉英豪。

銀槍作尾伸頭現,中有槍刀勝海潮。

薛元帥看罷,哈哈大笑說:“蓋蘇文,你擺此陣難我,明明藐視本帥,此乃一字長蛇陣,我邦小小孩童也會識破,難著甚人?”蘇文道:“你休得誇口,隻怕能識不能破。”仁貴道:“就是要破也不難。你還未擺完全,限你三日後擺完了,待本帥領兵從七寸中殺將進去,管教你有足難逃。”蓋蘇文聽見此言,知仁貴能破此陣,即傳令兒郎散了此陣。又說:“薛蠻子,你既然識此陣圖,本帥還有異陣擺與你看。”仁貴道:“容你擺來。”蓋蘇文就分開旗號,頃刻演成一陣,叫聲:“薛蠻子,你可識此陣否?”元帥看時,但見此陣,有詩為證:

紅白大旗按後前,居中幡子接雲天。

刀劍槍戟塞森森,英雄入陣喪黃泉。

仁貴道:“此乃是三才陣,隻消按天地人三才,用三隊人馬,往紅白黃三門旗內殺入,此陣立可破矣。”蘇文見仁貴識破,不足為奇,傳令兒郎散了三才陣,又複分列旗幡,擺成一陣。說:“薛蠻子,你可認得此陣否?”仁貴看見,微微冷笑,便叫聲:“蓋蘇文,你有幻想異奇之陣,擺一座來難我,怎麼卻擺這些千年古董之陣,誰人不識,哪個不知!本帥既在天朝為帥,便是依靠實力而來,就是這些兵力戰冊,陣法多也看得精熟的。若說這十座古陣,你也不要擺了,我念與你聽,頭一座乃一字長蛇陣,第二座乃二龍取水陣,第三座乃天地三才陣,第四座名曰四門鬥底陣,就是你擺在此的;還有第五座五虎攢羊陣,第六座六子連芳陣,那第七座七星斬將陣,第八座八門金鎖陣,第九座九曜星官陣,第十座便是十麵埋伏陣。總是不足為奇。你既作東遼梁棟,要擺世上難尋,人間少有,異法幻陣,才難得人倒。今本帥為中國元戎,倒學得一個名陣在此,若汝識得出此陣之名,也算你邦真個能人了。”蘇文道:“既如此,容你擺來。”那薛仁貴退往城中,調出七萬雄兵,自執五色旗號,吩咐周青、薛賢徒擂鼓鳴金,按住八卦旗幡,霎時擺下一個陣圖。仁貴在黃旗門下大叫:“蓋蘇文,你擺三陣,我俱能識破。本帥隻擺一陣,你可識否?是什麼陣名。”蘇文聽說,便抬頭一看,但見此陣好不異奇,十分厲害。焉見得有許多厲害呢?有詩為證:

一派黃旗風卷飄,金鱗萬道放光毫。刀槍一似千重浪,陣圖九曲象龍腰。炮聲行走金聲歇,不怕神仙陣裏逃。五色旗下頭伸探,露出長牙數口刀。一對銀錘分左右,當為龍眼看英豪。雙雙畫戟為頭角,四腿束取攢箭牢。二把大刀分五爪,後麵長槍擺尾搖。蘇文哪有神通廣,不識龍門魂膽消。

蓋蘇文見此陣擺得奇異,半晌不動,口呆目定,暗想:我東遼數十年,雄策兵書陣法看過多多少少,從來不見此陣。便叫道:“薛蠻子,憑你稀奇幻術,異名陣圖,也見過多少,從來沒有此陣。你分明欺我番邦之將,把這座長蛇陣裝得七顛八倒,疑惑我心,前來難著。本帥不知你杜造的什麼陣。”仁貴哈哈大笑,說:“蓋蘇文,料你是個匹夫,怎識本帥這座異陣調亂陣,三天之後,你敢興人馬破我陣麼?”蘇文道:“既為國家梁棟,開兵破陣,是本帥分內之事,容汝三天擺完全了,待我興兵破你。”薛仁貴傳下令來,令散了龍門陣。當日即又點大隊雄兵—十萬,調出城來,紮住營頭,一共十七萬兵,安營在外,旌旗飄揚。仁貴同八員總兵屯紮帥營左右,前後帳房安得層層密密,堅堅固固。不覺日已向西,城上唐王同諸將閉了東門,竟往銀鑾殿升登龍位,飲了禦酒,專等第三天看蓋蘇文破龍門陣。這話慢表。

單講城外蓋蘇文退進禦營,來見狼主。莊王先傳令設酒,禦營中掌燈點燭,大擺筵席。二位王爺坐在上邊,蘇文坐在旁首。底下數席文武大臣。共飲三杯之後,莊王問道:“元帥,你擺三陣,唐將盡皆識破。他隻擺得一陣,你就目定口呆,豈不被大唐兵將恥笑麼?”蘇文奏道:“有所不知,臣擺三陣,是陣書有的;他或者也看熟在肚中,故被他識破。這仁貴擺的,書上不載,自己杜造次亂長蛇陣圖,分明疑難於我,所以臣回他不識。待三天後臣調遣人馬,容我破陣,那時殺得他們血濺成河,屍骸堆積。何必識那陣名。”莊王笑道:“倒也說得有理。元帥能人,待破陣之日,孤家發八員猛將,雄兵十萬由你帶去,陣即破矣。”蘇文稱謝,酒散回營安歇,不必去表。再講唐營中薛仁貴,同八員總兵在營飲酒席上,開言叫聲:“八位兄弟,本帥在山西縣苦楚不堪,三次投軍,張環奸詐,把我隱藏前營為火頭軍,雖承數位兄弟不願為旗牌,原做火頭軍,同居一處,一路上立功,盡被奸臣冒去,害得你們不能早見君王,享榮華富貴,受苦多年。今天幸蒙聖恩封天下招討,才為本帥。爾等也得受總兵爵祿,我九人幹功立業,征剿番邦,盡心報國,從來不煩老少眾將之力。今蓋蘇文要破我龍門陣,是他命該休矣。我前番在中原探地穴,曾受玄女娘娘法旨,說要複青龍一十二年,可平靖矣。今算將起來,足足十二年了,況今朝仙師李大人又說欲複青龍,定擺龍門陣,正應在三日後。龍門陣中多要用心擒捉,好成功班師,我九人功非小矣。明日須聽本帥調遣。”八人大喜說:“這個自然。若能平複東遼,我等俱聽哥哥號令,用心擒捉,立功標下。”言談半夜,各歸營帳安歇一宵。

次日清晨,元帥傳令二將,對番營高搭五座龍門,不消半日,完成整備。火炮火箭,強弓硬駑,鉤鐮短棍,長槍大刀,端正銳利,盔甲新鮮,又忙了半日。

第二天眾軍兵飽食一頓,調齊隊伍,扯起營盤,忙忙打扮,頂明盔,披亮甲,旌旗招展,內按五色衝天大纛旗領隊分班,八總兵裝束坐馬,兩旁站立,仁貴執旗一麵,領隊分排四麵八方,鳴鑼擊鼓,調東南,按西北,頃刻擺完全了。五座龍門,按金、木、水、火、土分豎旗幡。

到了第三天,仁貴在陣內用了些暗計,四周長槍劍戟,火炮、火球架起,八員總兵分四門而立;中門薛仁貴,手中拿白旗,對番營叫道:“快喚蓋蘇文出營看陣。”早有番營前小卒,飛報進禦營來說道:“大唐薛仁貴請元帥看陣。”蓋蘇文聽言,同二位大王一齊上馬,排開隊伍出營,帶同諸將至陣前一看。啊唷,好座厲害的戰陣!但隻見:

五座龍門高搭,對聯金字驚人。左邊寫:踹殺番兵、血染東遼;右道書:活捉莊王、頭懸太白。擺攢箭手、長槍手、火炮手、鼓旗手、搴幡手,密密層層護定;龍門首上,接著繡綠旗、大紅旗、白綾旗、皂貂旗、杏黃旗,風飄飄一派五色旗。東發炮,龍頭現出,專吞大將;西鳴金,擺尾身彎,進陣難逃。滿陣白旗如銀雪,霎時變作火龍形。其中幻術無窮盡,內按刀槍連轉身。五色繡旗一刻現,神仙設此大龍門。專為東遼難剿滅,故把龍門建策勳。

蓋蘇文見前日那不完全的龍門陣,隨口應承說破得此陣,如今見了這座完全陣圖,驚得呆了半個時辰。方才開言道:“薛仁貴,你既擺全陣圖,本帥明日興兵來破。”仁貴道:“若能破者,必遣能將進我的陣。”

不表蓋蘇文回進帥營,打點破陣之事。另言薛仁貴擺了龍門陣,帶領總兵進入城中,來至銀鑾殿上,見朝廷奏道:“陛下在上,臣欲擒蓋蘇文,滅東遼,奏凱班師,所以擺了座龍門大陣。待明日必捉番邦元帥,大事可成矣。”朝廷大悅,降旨擺筵,欽賜仁貴飲酒。言談至三更方散。

次日五更,炮聲一響,將鼓嘯動,各營將官滿身披掛,結束停當,飽食戰飯。大元帥頂盔擐甲,整頓齊備,上馬端戟,離了帥府,同諸將出城,升帳而坐,眾將侍立兩旁聽調。薛仁貴傳羅通、秦懷玉二將,領五千人馬,速往西行,離陣四五裏,埋伏山林深處,等蓋蘇文敗來,發炮攔阻去路,趕他轉來。羅、秦二將一聲得令,接了令箭,齊出營門,上馬端兵,領五千人馬,前往西邊埋伏。再講仁貴又點周青、薛賢徒,你二人也帶五千兵馬,北路而行,埋伏樹木深處,等候蓋蘇文逃到,趕他轉來,不得有違。二將一聲得令,接了令箭,出營上馬,帶領五千鐵騎,竟往北路埋伏不表。那仁貴又點王新鶴、王新溪,你二將領五千兵馬,往南方綠樹林中埋伏,攔截蓋蘇文去路,不得有違。二將一聲得令,接了令箭,出營上馬,帶領飛騎五千,前往埋伏。仁貴發遣三路精兵已畢,隻見東方發白,番營無人知覺。元帥起身吩咐扯開帳房,擺開龍門大陣,按定當陣門守將,點薑興霸、李慶先守住左首二門,周文、周武守住右首二門;仁貴自執紅旗,守住中門。走出走進,演此活陣。鑼鳴鼓響,隻等破陣擒將,此言慢表。

單講蓋蘇文也是五更起身,眾將齊集兩旁,站立聽令。都是英雄強壯,氣宇軒昂之輩。蘇文心下躊躇:“我看這數員戰將,幾萬雄兵,破陣也盡夠有餘了,然而此陣中,決然厲害,故敢口出大言,擺與我破。未知此陣何名,書上並不記載,看看稀稀奇奇,似此陣圖十分幻異,叫我怎生點兵調將,將何令發使他們進陣,怎樣破法?”正是:

恨無黃石奇謀術,難破亞夫幻異功。

蓋蘇文坐在帥營,無計可施,不敢發兵調將前去破他異陣。哪曉高建莊王同扶餘國張大王,帶一支禦林軍出營,看元帥發兵破陣。但隻見自家人馬明盔亮甲,排隊分班,隻不見元帥動靜,不覺心中焦悶起來,降旨一道,傳元帥出營破陣。左右得令,就傳旨意前往帥營。蘇文接旨,來到禦營見駕,說:“狼主,召臣前來,有何旨意。”莊王說:“元帥,你看唐朝陣中殺氣衝天,逞威耀武,為何元帥全不用心調兵遣將,前去破他,反是冰冰冷冷,坐在營內呆看,豈不長他們誌氣,滅自己威風麼?”蘇文奏道:“狼主在上,唐朝擺此陣圖,臣日夜不安,豈不當心?但陣書上曆來所載有名大將陣圖,臣雖不才,俱已操練精明熟透,分調人馬,按發施行,或東或西,自南自北,出入之路,相生相克,方能破敵,得逞奇功。如今他所擺之陣,十分幻異,雖不知那陣中利害如何,今看他擺得活龍活現,希希奇奇,連陣名臣多不曾識得,就點將提兵去破,竟不知從何門而入,從何路而去,又不知遇紅旗而殺,還不知遇白旗而跑。”莊王叫聲:“元帥,他擺五個龍頭,俱有門入,必然發五標人馬,進他陣門的。”蘇文道:“進兵自然從五門而入,臣也想來如此,但願得五路一直到尾還好破他,倘然內有變化,分成亂道,迷失中心,那時不是生擒,就是肉醬了。”張大王笑道:“若是這等講,歇了不成?”

蓋蘇文聽見張大王取笑他,隻得無奈,點起五萬人馬,五員戰將,分調五路進兵,按四足後尾,聽號炮一齊衝入。傳孫福、焦世威帶兵五萬衝左首二門;又調徐春、杜印元領兵五萬,衝右首二門。四將答應去訖。蓋蘇文按按頭上金盔,緊緊攀胸銀甲,帶五千兵馬,催開坐騎,搖手中赤銅刀,望中門殺過來。後麵號炮一起,左首有孫福、焦世威縱馬搖槍,殺上陣門。裏邊薑興霸、李慶先上前敵住。鬥不數合,唐將回馬望陣中而去。孫、焦二將隨後追進陣中,外麵鑼聲一響,火炮、火箭亂發,如雨點相同,打得五萬番兵不敢近前,欲出陣門無路。裏麵二將望綠旗兵中追殺,忽一聲炮響,兵馬一轉,二員唐將影跡全無,四下裏盡是刀槍劍戟,裹二將在心,亂砍亂挑。回望看時,前後受敵,心下著忙,叫救不應,二將兵器架不及,刀山劍嶺之中,作為肉醬而亡。料想不免那薑興霸、李慶先有暗號在內,縱綠旗引走,轉出龍門外去了。右邊有徐春、杜印元縱馬端兵,衝到陣前,內有周文、周武舞動大砍刀接住番將,廝殺一陣,唐將拍馬詐敗入陣,徐春、杜印元不知分曉,趕入陣門。

正是英雄無敵將,管取難進刀下亡。

畢竟不知二將追入陣中死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薛仁貴征東

《薛仁貴征東》正文
第一回 龍門縣將星降世 唐天子夢擾青龍 第二回 羅通班師配醜婦 狼主差使貢金珠 第三回 金獅叔寶傷力 見白虎仁貴傾家 第四回 大王莊仁貴落魄 憐勇士金花贈衣 第五回 富女逃難托乳母 窮漢有幸配淑女 第六回 射鴻雁欣逢故舊 贈盤纏結義投軍 第七回 樊家莊三寇被獲 薛仁貴二次投軍 第八回 繡花願招豪俠婿 仁貴怒打出山虎 第九回 金錢山老將薦賢 贈令箭三次投軍 第十回 尉遲恭征東為帥 薛仁貴活擒董逵 第十一回 仁貴巧擺龍門陣 天子愛慕英雄士 第十二回 小將軍獻平遼論 瞞天計貞觀過海 第十三回 金沙灘鞭打怪獸 思鄉嶺慶紅認弟 第十四回 薛禮三箭定天山 將驚走鳳凰城 第十五回 汗馬城黑夜鏖兵 凰山老將被獲 第十六回 尉遲恭囚解建都 薛仁貴打獵遇帥 第十七回 天子被困鳳凰山 蘇文飛刀斬眾將 第十八回 薛萬徹殺出番營 張士貴妒賢嫉能 第十九回 月英法逞蜈蚣術 藥師仙賜金雞旗 第二十回 蘇文大敗歸建都 宗憲袍幅冒功勞 第二十一回 敬德犒賞查賢士 仁貴月夜歎功勞 第二十二回 番將力擒張誌龍 周青怒鎖先鋒將 第二十三回 仁貴病挑安殿寶 敬德怒打張士貴 第二十四回 火頭軍躲藏軍洞 唐天子困越虎城 第二十五回 護國公魂遊天府 恤主掛白救駕 第二十六回 秦懷玉衝殺四門 老將軍陰靈顯聖 第二十七回 孝子大破飛刀陣 唐王路遇舊仇星 第二十八回 雪花鬃跳養軍山 應夢臣救真命主 第二十九回 銀鑾殿張環露奸 白玉關巧得龍駒 第三十回 長安城活擒反賊 讓帥印威重賢臣 第三十一回 賣弓箭仁貴巧計 逞才能二周歸唐 第三十二回 猩猩膽砧傷唐將 紅幔幔痛失摩天 第三十三回 寶石基采金進貢 扶餘國借兵圍城 第三十四回 程咬金誘惑蘇文 摩天嶺討救仁貴 第三十五回 薛禮大破圍城將 蘇文失計飛刀陣 第三十六回 扶餘國二次借兵 朱皮仙播弄神通 第三十七回 香山弟子除妖法 南國元戎演陣圖 第三十八回 蘇文誤入龍門陣 仁貴智滅東遼軍 第三十九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士貴欺君正罪 第四十回 平遼王建造王府 射怪獸誤傷嬰兒 第四十一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薛仁貴雙美團圓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