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征東 作者:佚名年代:唐朝378   

《薛仁貴征東》正文 第三十八回 蘇文誤入龍門陣 仁貴智滅東遼軍

蘇文誤入龍門陣仁貴智滅東遼軍

詩曰:

龍門陣豈凡間有,原出天神幻化工。

滅取蘇文東海定,唐王方見是真龍。

且講那徐春、杜印元隨起入陣,忽聽陣中鑼聲一響,陣門就閉,亂打火炮,亂發火箭。五萬番兵在後者逃其性命,在前者飛灰而死,不得近前。

單說陣中徐、杜二將追殺白旗人馬,忽放炮一聲,二員唐將不知去向,前路不通,後路擁塞,眼前多是鞭、劍、鐧、棍,前後亂打。二將抵擋不住,心內一慌,措手無躲,料想性命自然不保的了,隻怕難免馬踹為泥。正所謂: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周文、周武轉出龍門陣,又去救應別將,這且不表。

單講蓋蘇文拍馬搖刀,至陣前大叫道:“本帥來破陣也!”薛仁貴一手拿旗,一手提戟,出陣說道:“蓋蘇文,你敢親來入我陣麼?放馬過來吃我一戟!”說罷,望蘇文直刺。蘇文也把手中刀急架忙還。二人戰不上六合,仁貴拖戟進陣。蘇文趕進陣中,外邊大炮一響,中門緊閉,滿陣中鼓嘯如雷,龍頭前大紅旗一搖,練成一十二個火炮,從頭上打起,四足齊發,後尾接應,連珠炮起,打得山崩地裂,周圍滿陣煙火衝天,隻打得五路番兵灰焦身喪,又不防備,隻剩得數百殘兵,那折腳折手的拚命逃回番營。高建莊王見陣圖厲害,有損無益,元帥入陣,又不知死活存亡,料難成事,見火炮不絕,恐防打來,反為不妙,隨傳令扯起營盤,退下去有十裏之遙,方紮住營頭。隻留蓋蘇文一人一騎,在陣中追薛仁貴。

不一時,鑼響三聲,裂出數條亂路,東穿西走,引蓋蘇文到了陣心,哄嚨一聲炮起,不見了薛仁貴,前後無路,亂兵圍住,刀槍密密,戟棍層層。亂兵殺得蘇文著忙,一口刀在手中前遮後攔,左鉤右掠,上下保護。哪曉此陣是九天玄女娘娘所設,其中變化多端,幻變無窮。但見黑旗一搖,擁出一層攢箭手,照住蘇文麵門四下紛紛亂射。蓋元師雖有本事,刀法精通,怎禁得亂兵器加身,心慌意亂,實難招架,又添攢箭手射來,再難躲閃,中箭共有七條,刀傷肩尖,槍中耳根,棍掃左腿,鐧打後心。這番蓋蘇文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有力難勝,有足難逃,叫救不應,滿身著傷,氣喘籲籲,汗流浹背,心下暗想:“我此番性命休矣!”把鋼牙咬緊,用力一送,赤銅刀量起手中,拚著性命,手起刀落,殺條血路,往西橫衝直撞,逃出陣去了。薛仁貴見蘇文逃走,忙傳令散了龍門陣,帶四員總兵隨後追殺。

那蘇文逃出陣圖,望西而走。有五六裏之路,忽聽樹林中一聲號炮,衝出一支人馬,內有二員勇將,挺槍縱馬,大叫:“蓋蘇文,你往哪裏走?”我將軍們奉元帥將令在此等候多時,還不下馬受縛!”蘇文一見,吃驚道:“我命休矣。唐將少要來趕!”兜回馬便走。隻見南首又來了一支人馬,內中有薑興霸、李慶先,伏兵齊聲大叫:“不要走了蓋蘇文。”追上前。忽西首炮聲響處,衝出王新鶴、王新溪,帶領一支人馬,紛紛卷殺過來,大叫:“不要放走了蓋蘇文,我奉元帥將令,來擒也。”蓋蘇文見三路伏兵殺到,心中慌張不過,催急馬望東大敗。隻見有二將橫腰衝出,卻是周青、薛賢徒,提槍舞鐧,追殺前來。隻殺得蓋蘇文離開越虎城,敗去五裏路之遙,但見自己營前有莊王站立,欲要下馬說幾句言語,又見唐兵四路追趕,薛仁貴一條戟緊趕後邊,全不放鬆。遂泣淚叫曰:“狼主千歲,臣一點忠心報國,奈唐兵勢大,殺得我猶如破竹,追趕甚急,臣生不能保狼主複興社稷,死後或者陰魂暗助,再楚江山。今日馬上一別,望千歲再不要想臣見麵日期了。”哭奏之間,衝過禦營,望東落荒,拚命奔路。薛仁貴催開坐騎,緊緊追趕,喝聲:“蓋蘇文,你惡貫滿盈,難逃天數了。今日命已該絕,還不早早下馬受死,卻往哪裏走!如今決不饒你,就是你飛上焰摹天,終須還趕上。”豁喇喇一路追下來。

蘇文隻顧上前逃遁,不覺逃了五十裏,望前一看,但見波浪滔天,長江滾滾,並無一條陸路,心中大悅,暗想:“如今性命可保全了。”到得海灘,把混海駒望水中一跳,四足踏在水麵,擺尾搖頭,竟到水中去了。重又回頭,對岸上仁貴哈哈大笑道:“薛蠻子,你枉用心機。如今隻怕再不能奈何我了。豈知本帥命不該絕,得這匹龍駒寶馬,今逃命去了。諒汝中原雖有勇將,決無寶馬,你若也下得海來,本帥把首級割與你;你若下不得海,多多得罪,勸你空回越虎城去罷,不必看著本帥。料想要取我的性命,決不能了。”薛仁貴立馬在海灘上,聽見此言,微微冷笑道:“蓋蘇文,你有龍駒寶馬,下得海去,笑本帥沒有龍駒寶馬,下不得海麼?我偏要下海來,取你之命,割你頭顱,以獻我主。”說罷,把賽風駒一縱,跳下海中,寶駒四蹄立在水麵上,仁貴把戟晃動,隨後追趕。蘇文坐下馬在水遊不快,仁貴的坐騎浮於水麵,四蹄奔跑,好不遲快,猶如平地一般而走。這蘇文見了,大叫一聲:“嗬呀!此乃天數已定,合該喪於仁貴之手了。”遂把馬扣定,開言叫道:“薛元帥,我與你往日無仇,今日無怨,隻不過兩國相爭,各為其主,所以有這番殺戮,盡與主上出力奪江山,以興社稷,立功報效,至此極矣。今我蓋蘇文自恨無能,屢屢損兵折將,料想難勝唐王,故敗入海來,已將東遼世界與汝立功,也不為過。難道我一條性命你也不肯放過,又下海來竟要取本帥首級?”薛仁貴說道:“非本帥執意要你性命,不肯放你,隻是你自己不是,不該當初打戰書到中原,得罪大唐天子,大話太多,十分不遜。天子大恨,此句牢記在心,恨之切骨,包在本帥身上,要你這顆首級,非關我事,隻得要送你之命了。”蓋蘇文聽了這些言語,心中懊悔無及,大歎一聲:“罷了,罷了!我雖當初自誇其能,得罪了大唐天子。薛元帥,你可救得本帥一命麼?”仁貴道:“蓋蘇文,你豈不知道麼,古語說得好:閻王判定三更死,並不相留到四更。我若容情放你逃身,豈不自己到難逃逆旨之罪了。”蓋蘇文道:“也罷,你既不相容,且住了馬,拿這頭去罷。”便把赤銅刀望頸項內一刎,頭落在水。仁貴把戟尖挑起,掛於腰中。但見蘇文頸上呼一道風聲,透起現出一條青龍,望著仁貴,把眼珠一閉,頭一點,竟望西方天際騰雲而去。鮮血一冒,身子落水,沉到海底。這匹坐騎遊水前行,去投別主,不必去表。可憐一員東遼大將,頃刻死於非命,正是:

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

蘇文一旦歸天死,高建莊王霸業荒。

薛仁貴得了蓋蘇文首級,滿心歡喜,縱在岸上,即同諸將領兵回來,把蘇文首級高掛在大纛旗上,齊聲喝來,打從番營前經過。小番們抬頭看見元帥頭顱掛在旗竿之上,連忙如飛一般報進禦營。這且慢表。

先講薛仁貴回上三江越虎城,安頓了大小各軍,上銀鑾殿奏道:“陛下在上,臣擺龍門陣,殺傷番將番兵不計其數,把蓋蘇文追落東海,勒逼其頭,他已自刎,現取首級在此繳旨。東遼滅去大將,自此平複矣。”朝廷聽奏,龍顏大悅。降旨把首級號令東城。又傳旨意,命薛仁貴明日興兵,把莊王也擒來。仁貴口稱領旨。其夜各回,安歇一宵。到次日,仁貴欲點人馬去捉莊王,軍師徐茂功急阻道:“元帥,不必興兵。莊王即刻就來降順我邦也。”仁貴依了軍師之言,果不發兵。

再說番邦高建莊王,在禦營內聞報蓋元帥已死,放聲大哭,仰天長歎道:“孤家自幼登基,稱東遼國國之主,受三川海島朝貢,享樂太平,未嚐有殺戮傷軍之事。哪曉近被天朝征剿,興師到來,一陣不能取勝,被他殺得勢如破竹,關寨盡行失去,損折兵將不計其數,陣陣全輸。今蓋元帥歸天,料不能再整東遼,複還故土,有何麵目再立於人世,不如自盡了罷。”扶餘國大王張仲堅在旁即忙勸阻道:“王兄,何必誌淺若此。自古道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況大唐天子有德有仁四海聞名,天下共曉。因王兄殿下元帥蓋蘇文自矜驍勇,複誇飛刀,惹此禍端。今已自投羅網,有害東遼,這場殺戮也是天數。如今元帥已死,王兄何不獻表稱降,免了死罪,再整海東,重興社稷,有何不可。”高建莊王歎息道:“王兄又來了。大唐勢廣,兵馬辛苦,跋涉多年,才服我邦,豈肯又容孤家重興社稷?”張大王道:“王兄,不妨。唐天子乃仁德之君,決不貪圖這點世界。王兄肯獻降表,待孤與你去唐邦見天子,說盟便了。”

莊王大喜,即寫降表一道,付與仲堅。張大王連忙端正停當,辭了莊王出番營,跨上雕鞍,帶領親隨將官八員,望三江越虎城而來。到了東門,叫道:“城上軍士聽著,快報與大唐天子得知。說今有扶餘國王張仲堅,有事要見萬歲。”城上軍士聽見,連忙稟與守城官,即便進朝,上銀鑾殿見駕。奏道:“陛下,城外有扶餘國王張仲堅,有事要見萬歲。”朝廷道:“他有何事來見寡人?”茂功道:“他來見駕,不過為東遼國投降之事。陛下快宣他進來朝見。”朝廷便著宣張仲堅見駕。守城官領旨出朝,來到東城,說:“放琉球千歲入城。”張仲堅進朝上銀鑾殿,俯伏奏道:“天朝聖主龍駕在上,臣扶餘國張仲堅朝見,願我王聖壽無疆。”朝廷道:“王兄平身。”張仲堅口稱:“領旨”。扶笏當胸,立於底下。王爺問道:“未知王兄見朕,有何奏章?”仲堅低首稱臣,說:“陛下在上,臣無事不敢輕蹈銀鑾。今有事冒奏天顏,罪該萬死。望聖天子赦罪。”天子道:“王兄既有事來,何罪之有。快奏上來。”仲堅道:“陛下在上,今因高建莊王雖有欺君大罪,皆因誤聽蓋蘇文之言,故爾有今日之事。今蘇文已被我王名將殺入東海,身已滅亡,莊王追悔無及。所以臣冒犯天威,大膽前來說盟,陛下若肯容納,現有高建莊王降表在此,請聖上龍目親瞻。”朝廷說:“既王兄獻呈他的降表,取上來待朕觀看。”近侍領旨,接來鋪展龍案之上。天子龍目細看,隻見上麵寫道:南朝聖主駕前:小邦罪臣莊王頓首朝拜,天朝皇爺聖壽無疆。臣不才,誤聽蓋蘇文之言,渾亂天心,失其國政,十分欠禮,得罪天顏。故使我王親臨敝邑,跋涉聖心。臣又不率令文武到邊接駕,早早招安,獻表歸順,以免後患。竊聽眾臣讒言,一旦藐視聖主,屢屢縱將士作橫,欺負我主,全不盡其天理。所以有這場殺戮。天網恢恢,致使臣文武官屍骸暴露,軍兵將劍戟刀傷。蘇文雖保護國家,由然助紂為虐,使我江山敗落,文武慘亡,到如今雖被我皇名將薛元帥取其首級,臣還痛恨在心。自思滔天之罪不小,亂刀剁醬之危難免。臣聞我王向有仁政好生之德,所以萬邦感戴。臣罪雖在不赦,理當獻過頭顱,以贖前罪。然奈臣實無欺君之心,陛下龍心明白,可肯恕臣之罪,容其複興社稷,重整乾坤,則臣感戴不盡,情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以後再不興兵侵犯。望主容納,深感仁德矣。

貞觀天子看罷,十分歡悅:“既蒙王兄不避斧鉞,前來講和,寡人無有不準之理。”收下降表。張仲堅謝恩已畢,退出午門,回番營相見莊王,回複言語不表。

再說次日,唐王留兵馬三十餘萬,偏正將八十二員,降旨一道,命使臣送到莊王帳下,掌管東遼,重開社稷,複轉江山,不必細表。如今打點黃道吉日,就要班師。徐茂功算定陰陽,選一吉日,大元帥薛仁貴把盡數人馬統出越虎城,調點整齊,各位大臣,諸老將,爵主們,皆滿身裝束,打扮新鮮,在外伺候。底下這一班總兵、先鋒、遊擊、千把總、百戶、守備,一應武職,大小官員,都是頂明盔,披亮甲,騎駿馬,端兵刃,分班侍立。大唐天子頭戴鬧龍金冠,身披降黃蟒服,腰圍金鑲玉帶,坐下日月驌驦馬,出了越虎城。降旨宰殺牛羊,祭旗已畢,主上親奠禦酒三杯,眾將拜旗過了,正欲起兵班師,早有高建莊王同張大王飛騎而來,拜伏在地,說:“南朝聖上今日班師,臣無物進獻,特貢金銀二十四車,略表臣心。願陛下一路平安,竟到長安。”天子大喜道:“蒙二位王兄之德,又獻金銀與朕,使寡人歡悅班師,真乃寡人之幸也。不消遠送,各守社稷去罷。”莊王與張大王口稱:“願我王萬歲萬萬歲。”二王謝駕,退回三江越虎城,坐銀鑾殿,聚集兩班文武,傳旨各路該管官員,調點兵將鎮守地方。張仲堅自回扶餘國,料理國政,永為霸主。莊王子孫興複,東遼至唐沒,不敢侵犯中原。這些後話,不必細表。

單講大元帥薛仁貴,帶領大隊人馬,分列隊伍起程。後有程咬金、尉遲恭、徐茂功三人,保定龍駕。羅通、秦懷玉、尉遲寶林、尉遲寶慶、程鐵牛、段林,各管五營四哨。前後左右營軍卒擺齊隊伍,放炮三響,離卻越虎城,一路上旗幡招展號帶飄,齊聲喝彩,馬卷沙塵,出東遼邊界。沿海關逾山過嶺走荒僻,往崎嶇險地行虎穴,日起東方行路,日西沉落停兵。朝行夜宿,餓食渴飲,在路行數月有餘,早到中原山東登州府。地方官聞報,忙忙整備,接天子禦駕紮住登州城內。連發三騎報馬,往大國長安報知。殿下千歲同首相魏征,傳旨巡城都禦史出告示,張掛京師,使百姓人等悉知。

朝廷大軍這一日離了山東,穿州過府,一路上子民香花燈燭迎送回朝。不上三天,早到大國長安。元帥薛仁貴傳令,大小三軍屯紮外教場,遂令偏正將同朝廷進了光大門。但見城中百姓,家家上銱,戶戶關門,掛燈結彩,鑼鼓喧天。文武衙門搭台唱戲,稱頌朝廷。

再表殿下李治,同魏征出午門,迎接聖上,上金鑾,登龍位。先有殿下上前朝過,然後魏征朝拜三呼,隨後三閣、六部、九卿,各文武一眾大臣,朝參過了。然後大元帥薛仁貴俯伏階下道:“陛下龍駕在上,臣薛禮朝見,願我王萬歲萬萬歲。”朝廷說:“王兄平身。”底下有周青、薛賢徒、王新鶴、李慶先、薑興霸、周文、周武、王新溪八員總兵,齊跪金階。朝賀已畢,天子傳旨,宰殺牛馬,令元帥帶眾將複往外教場,祭奠太平旗纛:

隻見祥雲呈瑞色,顯教兵甲洗春波。

祭獻過了,備酒犒賞大小三軍。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薛仁貴征東

《薛仁貴征東》正文
第一回 龍門縣將星降世 唐天子夢擾青龍 第二回 羅通班師配醜婦 狼主差使貢金珠 第三回 金獅叔寶傷力 見白虎仁貴傾家 第四回 大王莊仁貴落魄 憐勇士金花贈衣 第五回 富女逃難托乳母 窮漢有幸配淑女 第六回 射鴻雁欣逢故舊 贈盤纏結義投軍 第七回 樊家莊三寇被獲 薛仁貴二次投軍 第八回 繡花願招豪俠婿 仁貴怒打出山虎 第九回 金錢山老將薦賢 贈令箭三次投軍 第十回 尉遲恭征東為帥 薛仁貴活擒董逵 第十一回 仁貴巧擺龍門陣 天子愛慕英雄士 第十二回 小將軍獻平遼論 瞞天計貞觀過海 第十三回 金沙灘鞭打怪獸 思鄉嶺慶紅認弟 第十四回 薛禮三箭定天山 將驚走鳳凰城 第十五回 汗馬城黑夜鏖兵 凰山老將被獲 第十六回 尉遲恭囚解建都 薛仁貴打獵遇帥 第十七回 天子被困鳳凰山 蘇文飛刀斬眾將 第十八回 薛萬徹殺出番營 張士貴妒賢嫉能 第十九回 月英法逞蜈蚣術 藥師仙賜金雞旗 第二十回 蘇文大敗歸建都 宗憲袍幅冒功勞 第二十一回 敬德犒賞查賢士 仁貴月夜歎功勞 第二十二回 番將力擒張誌龍 周青怒鎖先鋒將 第二十三回 仁貴病挑安殿寶 敬德怒打張士貴 第二十四回 火頭軍躲藏軍洞 唐天子困越虎城 第二十五回 護國公魂遊天府 恤主掛白救駕 第二十六回 秦懷玉衝殺四門 老將軍陰靈顯聖 第二十七回 孝子大破飛刀陣 唐王路遇舊仇星 第二十八回 雪花鬃跳養軍山 應夢臣救真命主 第二十九回 銀鑾殿張環露奸 白玉關巧得龍駒 第三十回 長安城活擒反賊 讓帥印威重賢臣 第三十一回 賣弓箭仁貴巧計 逞才能二周歸唐 第三十二回 猩猩膽砧傷唐將 紅幔幔痛失摩天 第三十三回 寶石基采金進貢 扶餘國借兵圍城 第三十四回 程咬金誘惑蘇文 摩天嶺討救仁貴 第三十五回 薛禮大破圍城將 蘇文失計飛刀陣 第三十六回 扶餘國二次借兵 朱皮仙播弄神通 第三十七回 香山弟子除妖法 南國元戎演陣圖 第三十八回 蘇文誤入龍門陣 仁貴智滅東遼軍 第三十九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士貴欺君正罪 第四十回 平遼王建造王府 射怪獸誤傷嬰兒 第四十一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薛仁貴雙美團圓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