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征東 作者:佚名年代:唐朝378   

《薛仁貴征東》正文 第三十九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士貴欺君正罪

唐天子班師回朝張士貴欺君正罪

詩曰:

聖駕回鑾萬事歡,京城祥瑞眾朝觀。

萬年海國軍威震,全仗元戎智勇兼。

那征東將士個個受朝廷恩典,盡是歡心。犒賞已畢,元帥傳令散隊回家。於今槍刀歸庫,馬散山林,眾軍各散回返家鄉故土,真個夫妻再聚,子母重圓,安享快樂。太平食糧,不必細表。

再表天子臨朝,那日正當天氣晴和,隻見: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兩班文武上朝,山呼已畢,傳旨分立兩班。大元帥薛仁貴同諸將上朝,當金鑾殿卸甲,換了朝王公服,盔甲自有官員執掌。朝廷命光祿寺大擺筵宴,欽賜功臣。朝廷坐一席九龍禦宴,左有老公爺們等坐席,右有眾爵主飲酒,歡樂暢飲,直至三更,酒散抽身,謝恩已畢,散了筵席,龍袖一轉,駕退回宮。珠簾高卷,群臣散班。天子回宮,長孫娘娘接駕進入宮中,設宴獻酒。朝廷將東遼之事,細說一遍,皇後也知薛仁貴功勞不小,這且慢表。再講眾爵主回家,母子相見,也有一番言語;老公爺回府,夫妻相會,說話情長。八位總兵自有總府衙署安歇。薛仁貴元帥自有客寓公館,家將跟隨伏侍。當夜眾將歡心,單有馬、段、殷、劉、王五姓公爺,五府夫人,苦恨不已,悲傷哭泣。但見隨駕而去,不見隨駕而回。這話不過交待個清楚。一到了次日清晨,朝廷登位,文武朝過,降旨下來,所有陣亡公爺、總爺們,在教場設壇追薦,拜七日七夜經懺。天子傳旨,滿城中軍民人等,俱要戒酒除葷。又要料理許多國事,足足忙了十餘日。

這日天子駕坐金鑾,文東武西,朝廷降下旨意,往天牢取叛賊張環父子對證。早有侍衛武士口稱領旨前去。頃刻,下天牢取出張環父子女婿六人,上殿俯伏階前。天子望下一看,但見他父子披枷帶鎖,赤足蓬頭,齷齪不過。左有軍師徐茂功,吩咐去了枷鎖;右有尉遲恭,即將功勞簿揭開。薛仁貴連忙俯伏金階。朝廷喝問道:“張士貴,朕封你三十六路都總管,七十二路總先鋒,父子翁婿都受王封,蔭子封妻,享人間富貴,也不為虧負了你。你不思報國恩,反生惡計,欺朕逆旨,將應夢賢臣埋沒營中,竟把何宗憲搪塞,迷惑朕心,冒他功勞。幸虧天意,使寡人君臣得會,今平靜東遼,奏凱回朝。薛仁貴現今在此,你還有何分辯?”士貴泣淚道:“陛下在上,此事實情冤枉,望我王龍心詳察。臣當年征雞冠劉武周之時,不過是七品知縣出身,叨蒙皇父隆寵,得受先鋒之職。臣受國恩,殺身難報,豈敢起欺心滅王之意?若講前番月字號內火頭軍,實叫薛禮,並無手段,又不會使槍弄棍,開兵打仗,何為應夢賢臣,所以不來奏明;況且破關得寨,一應功勞,皆臣婿宗憲所立。今仁貴當麵在此,卻叫臣一麵不會,從不認得,怎陷臣藏匿賢臣,功勞冒稱已有,反加逆旨之罪。臣死不足惜,實情冤屈,怎得在九泉瞑目。”薛仁貴聞言大怒,說:“好個刁巧奸臣,我與你說為火頭軍之事,料然爭論你不過,你即言宗憲功勞甚多,你且講來有哪幾功,是你女婿的?”張士貴心中一想,說:“陛下在上,第一功就是天蓋山活捉董逵;第二乃山東探地穴有功,第三是四海龍神免朝,第四是獻瞞天過海之計。”卻忘了龍門陣、做平遼論二功。又說是第五功箭射番營,戴笠篷鞭打獨角金睛獸;第六功飛身直上東海岸,但又忘記了得金沙灘、智取思鄉嶺二功。徑說到三箭定天山、箭中鳳凰城、鳳凰山救駕之事,盡行失落,不說起了。明欺尉遲恭上的功勞簿不寫字跡,隻打條杠子為記的。又講到槍挑安殿寶,奪取獨木關。正說得高興,就又記得不清,竟住了口。

誰知仁貴心中倒記得清楚明白,一事不差。便說:“張環,這幾功就算是你女婿何宗憲得的麼?”張環道:“自然,都是我們的功勞。”仁貴笑道:“虧你羞也不羞,分明替我說了這幾功。你女婿雖在東遼,還是戟尖上挑著一兵一卒,還是親手擒捉了一將一騎,從無毫末之力,卻冒我如許之大功,今日肉麵對肉麵在此,還不直說,卻在駕前強辯。我薛仁貴功勞也多,你哪裏一時記得清楚?你可記得在登州海灘上,你還傳我擺龍門大陣,又叫我做平遼論,東海岸既得了金沙灘?思鄉嶺,難道飛過去不得功勞的麼。還有冒救尉遲千歲,奪囚車,還有鳳凰山救駕,割袍幅,可是有的麼。為什麼落了這幾樁功勞,不說出來?”張環還未開口,尉遲恭大怒,叫道:“嗬唷,張環這奸賊,你欺我功勞簿上不寫字,卻瞞過了許多功勞,欺負天子罪之一也。”茂功亦奏道:“陛下,這張士貴狼心狗肺,將駙馬薛萬徹打箭身亡,無辜死在他手,又燒化白骨,巧言誑奏君王,罪之二也。”朝廷聽言,龍顏大怒。說:“原來有這等事!我王兒無辜,慘傷奸賊之手。你又私開戰船,背反寡人,欲害寡人的殿下,思想篡位長安。幸有薛仁兄能幹,將你擒入天牢。如今明正大罪,再無強辯。十惡大罪,不過如此而已。”降旨錦衣武士,將士貴父子綁出午門,踹為肉醬,前來繳旨。錦衣武士口稱:“就來捆綁張環父子女婿。”

單說尉遲恭來得細心,仔細睜睛看綁,卻見張環對東班文武班內一位頂龍冠、穿黃蟒的丟眼色,侍衛紮綁不緊。尉遲恭知是成清王王叔李道宗與張環有瓜葛之親,在朝堂賣法,暗救張環。連忙俯伏金階奏道:“陛下,張環父子罪在不赦,若發侍衛綁出,恐有奸臣賣法,放去張環,移調首級,前來繳旨。不如待臣親手將先王封贈的鞭,押出張家父子到午門外打死,誰敢放走張環。”朝廷準了敬德之奏。這嚇得張環麵如土色,渾身發抖。急得王叔李道宗一時沒了主意,隻得大膽出班俯伏金階,奏道:“陛下龍駕在上,老臣有事冒奏天顏,罪該萬死。”天子道:“王叔有何事奏聞?”李道宗奏:“張環父子屢有欺君之罪,理當斬草除根,但他父子也有一番功勞在前,開唐社稷,輔助江山,數年跋涉,今一旦盡除,使為人臣者見此心灰意冷,故老臣大膽冒奏,求陛下寬洪,放他一子投生,好接張門後代。未知我王龍心如何?”天子見王叔保奏,隻得依準,說:“既然王叔行德,保他一脈接宗。”降下旨意,將張環第四子放綁,發配邊外為民,餘者盡皆誅戮。侍臣領旨,傳出午門外,放了張誌豹,哭別父兄,配發邊外。後來子孫在武則天朝中為首相,與薛氏子孫作對,此言不及細表。且講尉遲恭將張環父子女婿五人打死,割落首級,按了君法。成清王李道宗將他父子五人屍骸埋葬。王叔寵妃張氏容貌超群,已經納為正室,聞父兄因與薛仁貴作對,被打死午門,痛哭不已,怨恨仁貴在心,必要擺布,好為父兄報仇。王叔十分解勸,方得逍遙在宮,不表。

單言尉遲恭繳過旨意,仁貴侍立在旁,有黃門接了湖廣漢陽荒本一道,奏達天子。朝廷看本,頓發仁慈。說:“湖廣如此大荒,不去救濟,民不聊生,恐有變亂之患。”便對茂功說:“徐先生,你往湖廣走遭罷。寡人開銷錢糧,周濟子民,招安百姓,要緊之事,非先生不可。”徐茂功領旨。當日辭駕,離了長安,徑往湖廣救荒而去,此非一日之功。

當夜駕退回官,群臣散班。其夜朝廷睡至三更,夢見一尊金身羅漢,到來說:“唐王,你曾許下一願,今日太平安樂,為何不來了償此願?”天子夢中驚醒,心中記得,專等五更三點,駕登龍位。文武朝見,三呼已畢,侍立兩旁。天子開言說:“寡人當初即位時,天下通財,鑄國寶不出,曾借湖廣真定府寶慶寺中一尊銅佛,鑄了國寶,通行天下。曾許複得遼邦,班師回朝,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不想今日安享班師,國事忙忙,朕心忘懷此願。幸菩薩有靈,昨宵托夢於朕。今開銷錢糧,鑄此銅佛,其功洪大。尉遲王兄,你與朕往湖廣真定府,一則了願,二則督工鑄銅佛完工,回朝繳旨。敬德領了旨意,辭駕出午門,帶家將上馬,趁早離了大國長安,徑往湖廣鑄銅佛去了。此言不表。

如今單言那薛仁貴,俯伏塵埃奏道:“陛下在上,臣有妻柳氏,苦守破窯,候臣衣錦榮歸,夫妻相會。不想自別家鄉,已有一十二年,到今日臣在朝中受享,未知妻在破窯如何度日,望陛下容臣到山西私行察訪,好接來京,同享榮華。”天子聽奏,心中歡悅。說道:“薛王兄功勞浩大,朕當加封為平遼王之爵,掌管山西,安享自在,不必在長安隨駕,命卿衣錦還鄉,先回山西。程王兄,你到絳州龍門縣督工,開銷錢糧,起造平遼王府,完工之日,回朝繳旨。”程咬金當殿領了旨意,打點往山西督工造王府。薛仁貴受了王位,心中不勝之喜。三呼萬歲,謝恩已畢,退出午門。其夜安歇公館。次日清晨,端正船隻,百官相送出京。下落舟船,放炮三聲,掌號開船。離了大國長安,一路上威風凜凜,號帶飄飄,行了數天,已到山西,炮響三聲,泊住號船。合省府州縣大小文武官員,獻腳冊手本,紛紛亂亂,兵馬層層,明盔亮甲,戎裝結束,多在馬頭迎接。仁貴見了,暗想當初三次投軍的時節,人不知鬼不覺,何等苦楚,到今日身為王爵,文武俱迎,何等風光。我欲乘轎上岸,未知妻在破窯度日如何?不免在此地改裝,扮做差官模樣,上岸到絳州龍門縣大王莊,私行探聽妻房消息,然後說明,未為晚也。薛仁貴算計已定,傳令大小文武官員盡回衙署理事。隻聽一聲答應,各自散去。

薛仁貴扮了差官,獨自上岸,隻帶一名貼身家將,拿了弓箭,靜悄悄往龍門縣而來。天色已晚,主仆歇宿招商,過了一宵。明日清晨早起,離了龍門縣,行了數裏,前麵相近大王莊,抬眼看,但見:

丁山高隱隱,樹木密森森。那破窯,依然淒淒慘慘;這世態,原是碌碌庸庸。滿天紫燕,飛飛舞舞;路上行人,聯聯續續。別離十餘載,景況未相更,當年世界雖然在,未曉窯中可是妻。

仁貴看罷,一路行來,心中疑惑。我多年不在家,必定我夫人被嶽父家接去,這窯中不是我家,也未可知,且訪個明白。隻聽得前麵一群雁鵝飛將起來,忙走上前,抬頭一看,隻見丁山腳下滿地蘆荻,進到那邊,有一個金蓮池。仁貴見了淒然淚下,我十二年前出去,這裏世界依然還在。隻見一個小廝,年紀隻好十多歲,頭滿麵白,鼻直口方,身上穿一件青布短襖,白布褲子,足下穿雙小黑布靴,身長五尺,手中拿條竹箭,在蘆葦中趕起一群雁鵝,在空中飛舞。他向左邊取弓,右手取了竹箭,猶如蠟燭竿子模樣,搭上弓對著飛雁一箭,隻聽得呀的一聲,跌將下來,口是閉不攏的。一連數隻,均是如此,名為射開口雁。仁貴想:“此子本事高強,與本帥少年一樣,但不知是誰家之子。待我收了他,教習武藝,後來必有大用。正要去問,隻聽得一聲響,蘆林中一個怪物跳出來,生得可怕,獨角牛頭,口似血盆,牙如利劍,渾身青色,伸出釘耙大的手來拿小廝。仁貴一見大驚,可惜這小廝,不要被怪物吞了去,待我救了。他忙向袋中取箭搭弓,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嗖的一聲,那怪物不見了,可是那箭不左不右,正中小廝咽喉,隻聽得嗬呀—聲,仰麵一跤,跌倒塵埃。唬得仁貴一身冷汗,說道:“不好了,無故傷人性命,倘若有人來問,怎生回答他來。自古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管什麼平遼王。”欲待要走,又想夫人不知下落,等待有人來尋我,多把幾百金子,他自然也就罷了。”不言仁貴胸內之事,原來這個怪物是有來曆的,他卻是蓋蘇文的魂靈青龍星,他與仁貴有不世之仇,見他回來,要索他命,因見仁貴官星盛現,動他不得,使他傷其兒子,欲絕他的後代,也報了一半冤仇。故此竟自避去,此話不講。

再說雲夢山水簾洞王敖老祖,駕坐蒲團,忽然心血來潮,便掐指一算,知金童星有難,被白虎星所傷。但他陽壽正長,還要與唐朝幹功立業,還有父子相逢之日。忙喚洞口黑虎速去,將金童星馱來。黑虎領了老祖法旨,駕起仙風,飛到丁山腳下,將小廝馱在背上,一陣大風,就不見了。仁貴見一隻吊睛白麵黑虎馱去小廝,大驚失色,茫然無措。再講黑虎不片時工夫,就到洞口繳令。老祖一看,將咽喉箭杆拔出,取出丹藥敷好箭傷,用仙藥灌入口中,轉入丹田,須臾蘇醒。即拜老祖為師,教習槍法。後來征西,父子相會白虎山,誤傷仁貴之命,此是後話慢表。

再講仁貴歎氣一聲說:“可憐,屍骸又被虎銜去,命該如此。”慢騰騰來到窯前,窯沒有門,是一張竹簾掛的。叫一聲:“有人麼?”隻見走出一個女子來,年紀不多,隻好十二三歲的光景。生得眉清目秀,瓜子臉兒,前發齊眉,後發披肩,青布衫,藍帶裙,三寸金蓮,倒也清清楚楚,斯斯文文,好一個端嚴女子。口中說道:“我道是哥哥回來,原來是一個軍官。”問道:“這裏荒野所在,尊官到此怎麼?”仁貴說道:“在下自京中下來的,要問姓薛的這裏可是麼?”金蓮說:“這裏正是。”仁貴就膽大了,連忙要走上來。金蓮說:“尊官且住,待我稟知母親。”金蓮進窯說:“母親,外麵有一人,說是京中下來的歹要尋姓薛的,是見不見,好回複他?”柳金花聽得此言,想丈夫出去投軍,已久沒信息,想必他京中下來,曉得丈夫消息,也未可知,待我去問問他。便說:“長官到此,必是我丈夫薛仁貴有音信回來麼?”

為何問這一聲?仁貴去後,那小姐無日不想,無刻不思,轉身時,虧周青贈的盤費,自己也有些銀子,又有乳母相幫,王茂生時常照管,生下一雙男女,不致十分勞力。今見了仁貴,難道不認得?投軍一別,仁貴才年二十五歲,白麵無須,堂堂一表。今日回家,隔了十三年,海風吹得麵孔甚黑,三綹長髯,所以認不得。仁貴見娘子花容月貌,打扮雖然布衣布裙,十分清潔,今見她問,待我試她一試。說道:“大娘,薛官人幾時出去的,幾年不曾回來?”金花道:“長官有所未知,自從貞觀五年,同周青出去投軍,至今並無下落。”仁貴說:“你丈夫姓什名誰?為何出去許多年,沒有信麼?”金花道:“我丈夫姓薛名禮,字仁貴。極有勇力,戰法精通,箭無虛發。”仁貴欲要相認,未識他心潔否。正是:

欲知雖後鬆筠操,可與梅花一樣堅。

畢竟不知怎生相認夫人,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薛仁貴征東

《薛仁貴征東》正文
第一回 龍門縣將星降世 唐天子夢擾青龍 第二回 羅通班師配醜婦 狼主差使貢金珠 第三回 金獅叔寶傷力 見白虎仁貴傾家 第四回 大王莊仁貴落魄 憐勇士金花贈衣 第五回 富女逃難托乳母 窮漢有幸配淑女 第六回 射鴻雁欣逢故舊 贈盤纏結義投軍 第七回 樊家莊三寇被獲 薛仁貴二次投軍 第八回 繡花願招豪俠婿 仁貴怒打出山虎 第九回 金錢山老將薦賢 贈令箭三次投軍 第十回 尉遲恭征東為帥 薛仁貴活擒董逵 第十一回 仁貴巧擺龍門陣 天子愛慕英雄士 第十二回 小將軍獻平遼論 瞞天計貞觀過海 第十三回 金沙灘鞭打怪獸 思鄉嶺慶紅認弟 第十四回 薛禮三箭定天山 將驚走鳳凰城 第十五回 汗馬城黑夜鏖兵 凰山老將被獲 第十六回 尉遲恭囚解建都 薛仁貴打獵遇帥 第十七回 天子被困鳳凰山 蘇文飛刀斬眾將 第十八回 薛萬徹殺出番營 張士貴妒賢嫉能 第十九回 月英法逞蜈蚣術 藥師仙賜金雞旗 第二十回 蘇文大敗歸建都 宗憲袍幅冒功勞 第二十一回 敬德犒賞查賢士 仁貴月夜歎功勞 第二十二回 番將力擒張誌龍 周青怒鎖先鋒將 第二十三回 仁貴病挑安殿寶 敬德怒打張士貴 第二十四回 火頭軍躲藏軍洞 唐天子困越虎城 第二十五回 護國公魂遊天府 恤主掛白救駕 第二十六回 秦懷玉衝殺四門 老將軍陰靈顯聖 第二十七回 孝子大破飛刀陣 唐王路遇舊仇星 第二十八回 雪花鬃跳養軍山 應夢臣救真命主 第二十九回 銀鑾殿張環露奸 白玉關巧得龍駒 第三十回 長安城活擒反賊 讓帥印威重賢臣 第三十一回 賣弓箭仁貴巧計 逞才能二周歸唐 第三十二回 猩猩膽砧傷唐將 紅幔幔痛失摩天 第三十三回 寶石基采金進貢 扶餘國借兵圍城 第三十四回 程咬金誘惑蘇文 摩天嶺討救仁貴 第三十五回 薛禮大破圍城將 蘇文失計飛刀陣 第三十六回 扶餘國二次借兵 朱皮仙播弄神通 第三十七回 香山弟子除妖法 南國元戎演陣圖 第三十八回 蘇文誤入龍門陣 仁貴智滅東遼軍 第三十九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士貴欺君正罪 第四十回 平遼王建造王府 射怪獸誤傷嬰兒 第四十一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薛仁貴雙美團圓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