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年代:明代964   

《封神演義》正文 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夢飛熊兆

文王夜夢飛熊兆

詩曰:

文王守節盡臣忠,仁德兼施造大工。民力不教胼胝碎,役錢常賜錦纏紅。西岐社稷如盤石,紂王江山若浪從。謾道孟津天意合,飛熊入夢已先通。

話說文王聽散宜生之言,出示張掛西岐各門。驚動軍民,都來爭瞧告示。隻見上書曰:

“西伯文王示諭軍民人等知悉:西岐之境,乃道德之鄉,無兵戈用武之擾,民安物阜,訟減官清。孤囚羑裏羈縻,蒙恩赦宥歸國。因見邇來災異頻仍,水潦失度,及查本土,占驗災祥,竟無壇址。昨觀城西有官地一隅,欲造一台,名曰‘靈台’,以占風候,看驗民災。又恐土木工繁,有傷爾軍民力役。特每日給工銀一錢支用。此工亦不拘日之近遠,但隨民便:願做工者即上簿造名,以便查給;如不願者,各隨爾經營,並無逼強。想宜知悉,諭眾通知。”

話說西岐眾軍民人等一見告示,大家歡悅,齊聲言曰:“大王恩德如天,莫可圖報。我等日出而嬉遊,日落而歸宿,坐享承平之福,是皆大王之所賜。今大王欲造靈台,尚言給領工錢。我等雖肝腦塗地,手胼足胝,亦所甘心。況且為我百姓占驗災祥之設,如何反領大王工銀也。”一郡軍民無不歡悅,情願出力造台。散宜生知民心如此,抱本進內啟奏。文王曰:“軍民既有此意舉,隨傳旨給散銀兩。”眾民領訖。文王對散宜生曰:“可選吉日,破土興工。”眾民用心,著意搬泥運土,伐木造台。正是: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座間移。又道是:行見落花紅滿地,霎時黃菊綻東籬。造靈台不過旬月,管工官來報工完。文王大喜,隨同文武多官排鑾輿出郭,行至靈台觀看,雕梁畫棟,台砌巍峨,真一大觀也。有賦為證,賦曰:

台高二丈,勢按三才。上分八卦合陰陽,下屬九宮定龍虎。四角有四時之形,左右立乾坤之象。前後配君臣之義,周圍有風雲之氣。此台上合天心應四時,下合地戶屬五行,中合人意風調雨順。文王有德,使萬物而增輝;聖人治世,感百事而無逆。靈台從此立王基,驗照災祥扶帝主。正是:治國江山茂,今日靈台勝鹿台。

話說文王隨同兩班文武上得靈台,四麵一觀。文王默然不語。時有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曰:“今日靈台工完,大王為何不悅?”文王曰:“非是不悅。此台雖好,台下欠少一池沼以應‘水火既濟、配合陰陽’之意。孤欲再開池沼,又恐勞傷民力,故此鬱鬱耳。”宜生啟曰:“靈台之工,甚是浩大,尚且不日而成;況於台下一沼,其工甚易。”宜生忙傳王旨:“台下再開一沼池,以應‘水火既濟’之意。”說言未了,隻見眾民大呼曰:“小小池沼,有何難成,又勞聖慮!”眾人隨將帶來鍬鋤,一時挑挖;內中挑出一付枯骨,眾人四路拋擲。文王在台上,見眾人拋棄枯骨。王問曰:“眾民拋棄何物?”左右啟奏曰:“此地掘起一付人骨,眾人故此拋擲。”文王急傳旨,命眾人:“將枯骨取來,放在一處,用匣盛之,埋於高阜之地。豈有因孤開沼而暴露此骸骨,實孤之罪也。”眾人聽見此言,大呼曰:“聖德之君,澤及枯骨,何況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真是廣施人意,道合天心,西岐萬民獲有父母矣!”眾民歡聲大悅。文王因在靈台看挖沼池,不覺天色漸晚,回駕不及。文王隨文武在靈台上設宴,君臣共樂。席罷之後,文武在台下安歇。文王台上設繡榻而寢。時至三更,正值夢中,忽見東南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望帳中撲來。文王急叫左右,隻聽台後一聲響喨,火光衝霄,文王驚醒,嚇了一身香汗;聽台下已打三更。文王自思:“此夢主何凶吉,待到天明,再作商議。”有詩曰:

文王治國造靈台,文武鏘鏘保駕來。忽見沼池枯骨現,命將高阜速藏埋。君臣共樂傳杯盞,夜夢飛熊撲帳開。龍虎風雲從此遇,西岐方得棟梁才。

話說次早文武上台,參謁已畢,文王曰:“大夫散宜生何在?”散宜生出班見禮曰:“有何宣召?”文王曰:“孤今夜三鼓,得一異夢,夢見東南有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望帳中撲來,孤急呼左右,隻見台後火光衝霄,一聲響喨,驚醒,乃是一夢。此兆不知主何吉凶?”散宜生躬身賀曰:“此夢乃大王之大吉兆,主大王得棟梁之臣,大賢之客,真不讓風後、伊尹之右。”文王曰:“卿何以見得如此?”宜生曰:“昔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得傳說於版築之間;今主公夢虎生雙翼者,乃熊也;又見台後火光,乃火鍛物之象。今西方屬金,金見火必鍛;鍛煉寒金,必成大器。此乃興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賀。”眾官聽畢,齊聲稱賀。文王傳旨回駕,心欲訪賢,以應此兆。不題。

且言薑子牙自從棄卻朝歌,別了馬氏,土遁救了居民,隱於磻溪,垂釣渭水。子牙一意守時候命,不管閑非,日誦“黃庭”,悟道修真。苦悶時,持絲綸倚綠柳而垂釣。時時心上昆侖,刻刻念隨師長,難忘道德,朝暮懸懸。一日,執竿歎息,作詩曰:

“自別昆侖地,俄然二四年。商都榮半載,直諫在君前。棄卻歸西土,磻溪執釣先。何日逢真主,披雲再見天。”

子牙作罷詩,坐於垂楊之下。隻見滔滔流水,無盡無休,徹夜東行,熬盡人間萬古。正是:惟有青山流水依然在,古往今來盡是空。子牙歎畢,隻聽得一人作歌而來。

“登山過嶺,伐木丁丁。隨身板斧,砍劈枯藤。崖前免走,山後鹿鳴。樹梢異鳥,柳外黃鶯。見了些青鬆檜柏,李白桃紅。無憂樵子,勝似腰金。擔柴一石,易米三升。隨時菜蔬,沽酒二瓶。對月邀飲,樂守孤林。深山幽僻,萬壑無聲。奇花異草,逐日相侵。逍遙自在,任意縱橫。”

樵子歌罷,把一擔柴放下,近前少憩,問子牙曰:“老丈,我常時見你在此,執竿釣魚,我和你像一個故事。”子牙曰:“像何故事?”樵子曰:“我與你像一個‘漁樵問答’。”子牙大喜:“好個‘漁樵問答’。”樵子曰:“你上姓?貴處?緣何到此?”子牙曰:“吾乃東海許洲人也。姓薑,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樵子聽罷,揚笑不止。子牙問樵子曰:“你姓甚?名誰?”樵子曰:“吾姓武,名吉,祖貫西岐人氏。”子牙曰:“你方才聽吾姓名,反加揚笑者,何也?”武吉曰:“你才才言號飛熊,故有此笑。”子牙曰:“人各有號,何以為笑?”樵子曰:“當時古人,高人,聖人,賢人,胸藏萬斛珠璣,腹隱無邊錦繡。如風後、老彭、傅說、常桑、伊尹之輩,方稱其號;似你也有此號,名不稱實,故此笑耳。我常時見你絆綠柳而垂絲,別無營運,守株而待兔,看此清波,無識見高明,為何亦稱道號?”武吉言罷,卻將溪邊釣竿拿起,見在線叩一針而無曲。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歎曰:“有智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樵子問子牙曰:“你這釣線何為不曲?古語雲:‘且將香餌釣金鼇。’我傳你一法,將此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上用香餌,在線又用浮子,魚來吞食,浮子自動,是知魚至,望上一拎,鉤掛魚腮,方能得鯉,此是捕魚之方。似這等鉤,莫說三年,便百年也無一魚到手。可見你智量愚拙,安得妄日飛熊!”子牙曰:“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名雖垂釣,我自意不在魚。吾在此不過守青雲而得路,撥陰翳而騰霄,豈可曲中而取魚乎!非丈夫之所為也。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隻釣王與侯。吾有詩為證:

短杆長線守磻溪,這個機關那個知?隻釣當朝君與相,何嚐意在水中魚。”

武吉聽罷,大笑曰:“你這個人也想王侯做!看你那個嘴臉,不像王侯,你到像個活猴!”子牙也笑著曰:“你看我的嘴臉不像王侯,我看你的嘴臉也不甚麼好。”武吉曰:“我的嘴臉比你好些。吾雖樵夫,真比你快活:春看桃杏,夏賞荷紅,秋看黃菊,冬賞梅鬆,我也有詩:

擔柴貨賣長街上,沽酒回家母子歡。伐木隻知營運樂,放翻天地自家看。”

子牙曰:“不是這等嘴瞼。我看你臉上的氣色不甚麼好。”武吉曰:“你看我的氣色怎的不好?”子牙曰:“你左眼青,右眼紅,今日進城打死人。”武吉聽罷,叱之曰:“我和你閑談戲語,為何毒口傷人?”

武吉挑起柴,徑往西岐城中來賣。不覺行至南門,卻逢文王車駕往靈台,占驗災祥之兆。隨侍文武出城,兩邊侍衛甲馬禦林軍人大呼曰:“千歲駕臨,少來!”武吉挑著一擔柴往南門來,市井道窄,將柴換肩,不知塌了一頭,番轉尖擔,把門軍王相夾耳門一下,即刻打死。兩邊人大叫曰:“樵子打死了門軍!”實時拿住,來見文王。文王曰:“此是何人?”兩邊啟奏:“大王千歲,這個樵子不知何故打死門軍王相。”文王在馬上問曰:“那樵子姓甚名字?為何打死王相?”武吉啟曰:“小人就是西岐的良民,叫做武吉。因見大王駕臨,道路窄狹,將柴換肩,誤傷王相。”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隨即就在南門畫地為牢,豎木為吏,將武吉禁於此間,文王往靈台去了。──紂時畫地為牢,止西岐有此事。東、南、北連朝歌俱有禁獄,惟西岐因文王先天數,禍福無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所以畫地為獄,民亦不敢逃去。但凡人走了,文王演先天數,算出拿來,加倍問罪。以此頑猾之民,皆奉公守法,故曰“畫地為獄”。且說武吉禁了三日,不得回家。武吉思:“母無依,必定倚閭而望;況又不知我有刑陷之災。”因思母親,放聲大哭。行人圍看。其時散宜生往南門過,忽見武吉悲聲大痛,散宜生問曰:“你是前日打死王相的。殺人償命,理之常也,為何大哭?”武吉告曰:“小人不幸逢遇冤家,誤將王相打死,理當償命,安得埋怨。隻奈小人有母,七十餘歲。小人無兄無弟,又無妻室。母老孤身,必為溝渠餓殍,屍骸暴露,情切傷悲,養子無益,子喪母亡,思之切骨,苦不敢言。小人不得已,放聲大哭。不知回避,有犯大夫,祈望恕罪。”散宜生聽罷,默思久之:“若論武吉打死王相,非是鬥毆殺傷人命,不過挑柴誤塌尖擔,打傷人命,自無抵償之理。”宜生曰:“武吉不必哭,我往見千歲啟一本,放你回去,辦你母親衣衾棺木,柴米養身之資,你再等秋後以正國法。”武吉叩頭:“謝老爺大恩!”

宜生一日進便殿,見文王朝賀畢,散宜生奏曰:“臣啟大王:前日武吉打傷王相人命,禁於南門。臣往南門,忽見武吉痛哭。臣問其故,武吉言有老母七十有餘歲,止生武吉一人,況吉上無兄弟,又無妻室,其母一無所望,吉遭國法,羈陷莫出,思母必成溝渠之鬼,因此大哭。臣思王相人命,原非鬥毆,實乃誤傷。況武吉母寡身單,不知其子陷身於獄。據臣愚見,且放武吉歸家,以辦養母之費,棺木衣衾之資,完畢,再來抵償王相之命。臣請大王旨意定奪。”文王聽宜生之言,隨準行:“速放武吉回家。”詩曰:

文王出郭驗靈台,武吉擔柴惹禍胎。王相死於尖擔下,子牙八十運才來。

話說武吉出了獄,可憐思家心重,飛奔回來。隻見母親倚閭而望,見武吉回家,忙問曰:“我兒,你因甚麼事,這幾日才來?為母在家,曉夜不安,又恐你在深山窮穀被虎狼所傷,使為娘的懸心吊膽,廢寢忘餐。今日見你,我方心落。不知你為何事,今日才回?”武吉哭拜在地曰:“母親,孩兒不幸前日往南門賣柴,遇文王駕至,我挑柴閃躲,塌了尖擔,打死門軍王相。文王把孩兒禁於獄中。我想母親在家中懸望,又無音信,上無親人,單身隻影,無人奉養,必成溝壑之鬼,因此放聲大哭。多虧上大夫散宜生老爺啟奏文王,放我歸家,置辦你的衣衾、棺木、米糧之類,打點停當,孩兒就去償王相之命。母親,你養我一湯無益了!”道罷大哭。其母聽見兒子遭此人命重情,魂不附體,一把扯住武吉,悲聲哽咽,兩淚如珠,對天歎曰:“我兒忠厚半生,並無欺妄,孝母守分,今日有何事得罪天地,遭此陷穽之災。我兒,你有差遲,為娘的焉能有命!”武吉曰:“前一日,孩兒擔柴行至磻溪,見一老人執竿垂釣,在線拴著一個針,在那裏釣魚。孩兒問他:‘為何不打彎了,安著香餌釣魚?’那老人曰:‘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為錦鱗,隻釣王侯。’孩兒笑他:‘你這個人也想做王侯,你那嘴臉,也不像做王侯,好像一個活猴!’那老人看看孩兒曰:‘我看你的嘴臉也不好。’我問他:‘我怎的不好?’那老人說孩兒‘左眼青,右眼紅,今日必定打死人’,確確的,那一日打死了王相。我想老人嘴極毒,想將起來可惡。”其母問吉曰:“那老人姓甚,名誰?”武吉曰:“那老人姓薑,名尚,字子牙,道號飛熊。因他說出號來,孩兒故此笑他。他才說出這樣破話。”老母曰:“此老善相,莫非有先見之明。我兒,此老人你還去求他救你。此老必是高人。”武吉聽了母命,收拾徑往磻溪來見子牙。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正文
第一回 紂王女媧宮進香 第二回 冀州侯蘇護反商 第三回 姬昌解圍進妲己 第四回 恩州驛狐狸死妲己 第五回 雲中子進劍除妖 第六回 紂王無道造炮烙 第七回 費仲計廢薑皇後 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 第九回 商容九間殿死節 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 第十一回 羑裏城囚西伯侯 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 第十三回 太乙真人收石磯 第十四回 哪吒現蓮花化身 第十五回 昆侖山子牙下山 第十六回 子牙火燒琵琶精 第十七回 蘇坦己置造蠆盆 第十八回 子牙諫主隱磻溪 第十九回 伯邑考進貢贖罪 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費尤 第二十一回 文王誇官逃五關 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 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夢飛熊兆 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 第二十五回 蘇妲己請妖赴宴 第二十六回 妲己設計害比幹 第二十七回 太師回兵陳十策 第二十八回 子牙兵伐崇侯虎 第二十九回 斬侯虎文王托孤 第三十回 周紀激反武成王 第三十一回 聞太師驅兵追襲 第三十二回 黃天化潼關會父 第三十三回 黃飛虎泗水大戰 第三十四回 飛虎歸周見子牙 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 第三十六回 張桂芳奉詔西征 第三十七回 薑子牙一上昆侖 第三十八回 四聖西岐會子牙 第三十九回 薑子牙冰凍岐山 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靈公 第四十一回 聞太師兵伐西岐 第四十二回 黃花山收鄧辛張陶 第四十三回 聞太師西岐大戰 第四十四回 子牙魂遊昆侖山 第四十五回 燃燈議破十絕陣 第四十六回 廣成子破金光陣 第四十七回 公明輔佐聞太師 第四十八回 陸壓獻計射公明 第四十九回 王失陷紅沙陣 第五十回 三姑計擺黃河陣 第五十一回 子牙劫營破聞仲 第五十二回 絕龍嶺聞仲歸天 第五十三回 鄧九公奉敕西征 第五十四回 土行孫立功顯耀 第五十五回 土行孫歸伏西岐 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 第五十七回 冀州侯蘇護伐西岐 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呂嶽 第五十九回 殷洪下山收四將 第六十回 馬元下山助殷洪 第六十一回 太極圖殷洪絕命 第六十二回 張山李錦伐西岐 第六十三回 申公豹說反殷郊 第六十四回 羅宣火焚西岐城 第六十五回 殷郊岐山受犁鋤 第六十六回 洪錦西岐城大戰 第六十七回 薑子牙金台拜將 第六十八回 首陽山夷齊阻兵 第六十九回 孔宣兵阻金雞嶺 第七十回 準提道人收孔宣 第七十一回 薑子牙三路分兵 第七十二回 廣成子三謁碧遊宮 第七十三回 青龍關飛虎折兵 第七十四回 哼哈二將顯神通 第七十五回 土行孫盜騎陷身 第七十六回 鄭倫捉將取汜水 第七十七回 老子一氣化三清 第七十八回 三教會破誅仙陣 第七十九回 穿雲關四將被擒 第八十回 楊任下山破瘟司 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關遇痘神 第八十二回 三教大會萬仙陣 第八十三回 三大師收獅象犼 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臨潼關 第八十五回 鄧芮二侯歸周主 第八十六回 澠池縣五嶽歸天 第八十七回 土行孫夫妻陣亡 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魚跳龍舟 第八十九回 紂王敲骨剖孕婦 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 第九十二回 楊戩哪吒收七怪 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遊魂關 第九十四回 文煥怒斬殷破敗 第九十五回 子牙暴紂王十罪 第九十六回 子牙發柬擒妲己 第九十七回 摘星樓紂王自焚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 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鬱壘 第九十九回 薑子牙歸國封神 第一百回 武王封列國諸侯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