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 年代:明代964   

《封神演義》正文 第七十六回 鄭倫捉將取汜水

鄭倫捉將取汜水

詩曰:

萬刃車凶勢莫當,風狂火聚助強梁。旗旛若焰皆逢劫,將士遭殃盡帶傷。白晝已難遮半壁,黃昏安可護三鄉。誰知督運能催命,二子逢之刻下亡。

話說韓榮坐在後廳,吩咐將士,亂紛紛的搬運物件,早驚動長子韓升、次子韓變。二人見父親如此舉動,忙問左右曰:“這是何說?”左右將韓榮前事說了一遍。二人忙至後堂,來見韓榮曰:“父親何故欲搬運家私?棄此關隘,意欲何為?”韓榮曰:“你二人年幼,不知世務,快收拾離此關隘,以避兵燹,不得有誤。”韓升聽得此語,不覺失聲笑曰:“父親之言差矣!此言切不可聞於外人,空把父親一世英名汙了。父親受國家高爵厚祿,衣紫腰金,封妻蔭子,無一事不是恩德。今主上以此關托重於父親,父親不思報國酬恩,捐軀盡節,反效兒女子之計,貪生畏死,遺譏後世,此豈大丈夫舉止,有負朝廷倚任大臣之意。古雲:‘在社稷者死社稷,在封疆者死封疆。”父親豈可輕議棄去。孩兒弟兄二人,曾蒙家訓,幼習弓馬,遇異人,頗習有異術,未曾演熟;連日正自操演,今日方完,意欲進兵,不意父親有棄關之舉。孩兒願效一死盡忠於國。”韓榮聽罷,點頭歎曰:“‘忠義’二字,我豈不知;但主上昏瞶,荒淫不道,天命有歸,若守此關,又恐累生民塗炭,不若棄職歸山,救此一方民耳。況薑子牙門下又多異士,餘化、餘元俱罹不測,又何況其下者乎!此雖是你兄弟二人忠肝義膽,我豈不喜,隻恐畫虎不成,終無補於實用,徒死無益耳。”韓升曰:“說那裏的話來!食人之祿,當分人之憂。若都是自為之計,則朝廷養士何用。不肖孩兒願捐軀報國,萬死不辭。父親請坐,俟我兄弟取一物來與父親過目。”韓榮聽罷,心中也自暗喜:“吾門也出此忠義之後。”

韓升到書房中取出一物,乃是紙做的風車兒:當中有一轉盤,一隻手執定中間一竿,周圍推轉,如飛轉盤;上有四首旛,旛上有符有印,又有“地、水、火、風”四字,名為“萬刃軍”。韓榮看罷,問曰:“此是孩兒玩耍之物,有何用處?”韓升曰:“父親不知其中妙用,父親如不信,且下教場中,把這紙車兒試驗試驗與老爺看。”韓榮見二子之言甚是鑿鑿有理,隨命下教場來。韓升兄弟二人上馬,各披發仗劍,口中念念有詞,隻見雲霧陡生,陰風颯颯,火焰衝天,半空中有百萬刀刃飛來,把韓榮唬得魂不附體。韓升收了此車。韓榮曰:“我兒,你是何人傳你的?”韓升曰:“那年父親朝覲之時,俺弟兄閑居無事,在府前玩耍。來了一個陀頭,叫做法戒,在我府前化齋。俺弟兄就與了他一齋,他就叫我們拜他為師。我們那時見他體貌異常,就拜他為師。他說道:‘異日薑尚必有兵來,我秘授你此法寶,可破周兵,可保此關。”今日正應我師之言,定然一陣成功,薑尚可擒也。”韓榮大喜,隨令韓升收了此寶,仍問曰:“我兒還可用人馬,你此車約有多少?”韓升曰:“此車有三千輛,那怕薑尚雄師六十萬耶!一陣管教他片甲不存!”韓榮忙點三千精銳之兵與韓升兄弟二人,在教場操演三千萬刃車。正是:

餘元相阻方才了,又是三軍屠戮災。

話說韓升用三千人馬,俱穿皂服,披發赤腳,左手執車,右手仗刀,任意誅軍殺卒。操練有二七日期,軍士精熟。那日,韓榮父子統精兵出關搦戰。

話說子牙隻因破了餘元,打點設計取關,隻聽得關內炮響。少時探馬報入中軍,稟曰:“汜水關總兵韓榮領兵出關,請元帥答話。”子牙忙傳令與眾門人、將士:“統大隊出營。”子牙會過韓榮一次,那裏知道有這場虧累,去堤防他。子牙問曰:“韓將軍,你時勢不知,天命不順,何以為將?速速倒戈,免致後悔。”韓榮笑曰:“薑子牙,倚著兵強將勇,不知你等死在咫尺之間,尚敢耀武揚威,數白道黑也!”子牙大怒:“誰與我把韓榮拿下?”旁有魏賁,縱馬搖槍,衝殺過來。韓榮腦後有兩員小將,乃韓升、韓變,二人搶出陣來,截住了魏賁。魏賁大呼曰:“來者二將何人?”韓升曰:“吾乃韓總兵長子韓升,吾弟韓變是也。你等恃強,欺君罔上,罪惡滔天,今日乃爾等絕命之地矣!”魏賁大怒,縱馬搖槍,飛來直取。韓升、韓變兩騎赴麵交還,未及數合,韓升撥轉馬往後就走。魏賁不知是計,往下趕來。韓升回頭見魏賁趕來,把頂上冠除了,把槍一擺,三千萬刃車殺將出來,勢如風火,如何抵當。隻見萬刃車卷來,風火齊至。怎見得好萬刃車,有讚為證:

雲迷世界,霧罩乾坤。颯颯陰風沙石滾,騰騰煙焰蟒龍奔。風乘火勢,黑氣平吞。風乘火勢,戈矛萬道怯人魂;黑氣平吞,目不難觀前後士。魏賁中刃,幾乎墜下馬鞍鞽;武吉著刀,險些斬了三寸氣。滑喇喇風聲卷起無情石,黑暗暗刀痕剁壞將和兵。人撞人,哀聲慘戚;馬跴馬,鬼哭神驚。諸將士慌忙亂走;眾門人借遁而行。忙壞了先行元帥;攪亂了武王行營。那裏是青天白日,恍如是黑夜黃昏。子牙今日兵遭厄,地覆天翻怎太平。

話說子牙被萬刃車一陣隻殺得屍山血海,衝過大陣來,勢不可當。韓榮低頭一想,計上心來,忙傳令:“鳴金收軍!”韓升、韓變聽得金聲,收回萬刃車。子牙方得收住人馬,計傷士卒七八千有餘。子牙升帳,眾將官俱在帳內,彼此俱言:“此一陣利害,風火齊至,勢不可當。”子牙曰:“不知此刃是何名目?”眾將曰:“一派利刃,漫空塞地而來,風火助威,勢不可敵;非若軍士可以力敵也。”子牙心下十分不樂,納悶軍中。不表。

且說韓榮父子進關,韓升曰:“今日正宜破周,擒拿薑尚,父親為何鳴金收軍?”韓榮曰:“今日是青天白日,雖有雲霧風火,薑尚門人俱是道術之士,自有準備,保護自身,如何得一般盡絕?我有一絕後計,使他不得整備,黑夜裏仗此道術,使他片甲不存,豈不更妙!”二人欠身曰:“父親之計,神鬼莫測!”正是:

安心要劫周營寨,隻恐高人中道來。

話說韓榮打點夜劫周營,收拾停當,隻等黑夜出關。不表。隻見子牙在營納悶,想:“利刃風火,果是何物,來得甚惡,勢如山倒,莫可遮攔?此畢竟是截教中之惡物!”當日已晚,子牙因今日不曾打點,致令眾將著傷,心下憂煩,不曾防備今夜劫寨。也是合該如此。眾將因早間失利,俱去安歇。

且說韓榮父子將至初更,暗暗出關,將那三千萬刃車雄兵殺至轅門。周營中雖有鹿角,其如這萬刃車,有風火助威,刃如驟雨,炮聲響亮,齊衝至轅門,誰敢抵當,真是勢如破竹。怎見得,正是:

四下裏大炮亂響,萬刃車刀劍如梭。三軍踴躍縱征鼉,馬跴人身徑過。風起處遮天迷地,火來時煙飛焰裏。軍吶喊,天翻地覆;將用法,虎下崖坡。著刀軍連聲叫苦;傷槍將鎧甲難馱。打著的焦頭爛額;絕了命身臥沙窩。薑子牙有法難使;金、木二吒也自難摹。李靖難使金塔;雷震子止保皇哥。南宮適抱頭而走;武成王不顧兵戈。四賢八俊俱無用,馬死人亡遍地拖。正是:遍地草梢含碧血,滿田低陷壘行屍。

且說韓升、韓變兄弟二人,夜劫子牙行營,喊聲連天,衝進轅門。子牙在中軍忽聽得劫營,急自上騎。左右門人俱來中軍護衛。隻見黑雲密布,風火交加,刀刃齊下,如山崩地裂之勢,燈燭難支。三千火車兵衝進轅門,如潮奔浪滾,如何抵當。況且黑夜,彼此不能相顧,隻殺得血流成渠,屍骸遍野,那分別人自己。武王上了逍遙馬,毛公遂、周公旦保駕前行。韓榮在陣後擂鼓,催動三軍,隻殺得周兵七零八落,君不能顧臣,父不能顧子。隻見韓升、韓變趁勢趕子牙,幸得子牙執著杏黃旗,遮護了前麵一段;軍士將領一擁奔走。韓升、韓變二人催著萬刃車往前緊趕,把子牙趕得上天無路。直殺到天明,韓升、韓變大叫曰:“今日不捉薑尚,誓不回兵!”望前越趕,吩咐三千兵卒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子牙見韓升趕至無休,看看至金雞嶺下,隻見前麵兩杆大紅旗展,子牙見是催糧官鄭倫來至,其心少安。

且說鄭倫坐騎出山口,正迎子牙,忙問曰:“元帥為何失利?”子牙曰:“後有追兵,用的是萬刃車,又是風火助威,勢不可當。此是左道異術,你仔細且避其銳。”鄭倫把坐下金睛獸一磕,往前迎來。隻見韓升兄弟在前緊趕,三千兵隨後,少離半射之地。鄭倫與韓升、韓變撞頭滿懷,鄭倫大喝曰:“好匹夫!怎敢追我元帥!”韓升曰:“你來也替不得他!”把槍搖動來刺。鄭倫手中杵赴麵交還,鄭倫知他萬刃車利害,隻見後麵一片風火兵刃擁來,鄭倫知其所以,隻一合,忙運動鼻子內兩道白光,一聲響,對著韓升兄弟二人哼了一聲,韓升、韓變兄弟二人坐不住鞍鞽,翻下馬來,被烏鴉兵生擒活捉,上了繩索。兄弟兩個方睜開眼時,見已被擒捉:“呀”的一聲歎曰:“天亡我也!”後麵三千兵架車前進,見主將被擒,其法巳解,風火兵刃,化為烏有,眾兵撒回身,就跑奔回來,正遇韓榮任意趕殺周兵,看見三千兵奔回,風火兵刃全無,不見二子回來,忙問曰:“二位小將軍安在?”眾兵曰:“二位將軍趕薑子牙至一山邊,隻見一將出來,與二位將軍交戰,未及一合,不知怎麼跌下馬來,被他捉去。我等在後,不一時,風火兵刃全無,止有此車而已,隻得敗回,幸遇老將軍,望乞定奪。”韓榮聽得二子被擒,心中惶惶,不敢戀戰,隻得收兵進關。不表。

且說鄭倫擒了二將,來見子牙。子牙大喜,押在糧車上,同子牙回軍;於路遇著武王、毛公遂等,眾門人諸將齊集,大抵是夤夜交兵,便是有道術的也隻顧得自己,故此大折一陣。子牙問安,武王曰:“孤幾乎諕殺!幸得毛公遂保孤,方得免難。”子牙曰:“皆是尚之罪也。”彼此安慰,治酒壓驚,一宿不表。次日,整頓雄師,便至汜水關下紮營,放炮吶喊,聲振天地,韓榮聽得炮聲響,著人打探;來報曰:“啟總兵:周兵複至關下安營。”韓榮大驚:“周兵複至,吾子休矣!”親自上城,差官打聽。

且說子牙升帳坐下,眾將參謁畢,子牙傳令,擺五方隊伍,吾親自取關。”眾將官切齒深恨韓升、韓變。子牙至關下叫曰:“請韓總兵答話!”韓榮在城樓上現身,大叫曰:“薑子牙,你是敗軍之將,焉敢複來至此?”子牙大笑曰:“吾雖誤中你的奸計,此關我畢竟要取你的。你知那得勝將軍今已被我擒下。”命兩邊左右:“押過韓升、韓變來!”左右將二人押過來,在馬頭前。韓榮見二子篷頭跣足,繩博二臂,押在軍前,不覺心痛,忙大叫曰:“薑元帥,二子無知,冒犯虎威,罪在不赦,望元帥大開惻隱,憐而赦之,吾願獻汜水關以報之耳。”韓升大呼曰:“父親不可獻關!你乃紂王之股肱,食君之重祿,豈可惜子之命,而失臣節也!隻宜謹守關隘,俟天子救兵到日,協力同心,共擒薑尚匹夫,那時碎屍萬段,為子報仇,未為晚也。我二人萬死無恨!”子牙聽得大怒,令左右:“斬之!”隻見南宮適奉令,手起刀落,連斬二將於關下。韓榮見子受誅,心如刀割,大叫一聲,往城下自墜而死。可憐父子三人,捐軀盡節,千古罕及。後人有詩讚之:

汜水滔滔日夜流,韓榮誌與國同休。父存臣節孤猿泣,子盡忠貞老鶴愁。一死依稀酬社稷,三魂縹緲傲王侯。如今屈指應無愧,笑殺當年兒女儔。”

話說韓榮墜城而死,城中百姓開關,迎接子牙人馬進汜水關。父老焚香迎接武王進帥府,眾將官歡喜,查點府庫錢糧停妥,出榜安民。武王命厚葬韓榮父子,子牙傳令,治酒款待有功人員,在關上住了三四日。

且說幹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在碧遊床靜坐,忽金霞童兒來報:“有白鶴童兒至此。”太乙真人出洞,見白鶴童兒手執玉劄降臨,言曰:“請師叔下山,同會誅仙陣。”太乙真人望昆侖謝恩畢,白鶴童子回玉虛。不表。

且說太乙真人吩咐:“叫哪吒來。”慌忙來至,見師父行禮畢,真人曰:“你如今養的傷痕痊愈,你可先下山,我隨後就來,共破誅仙陣也。”哪吒領師命,方欲下山,真人曰:“你且站住。當日玉虛宮掌教天尊也曾贈子牙三杯酒;你今下山,我也贈你三杯如何?”哪吒感謝,真人命金霞童兒斟酒過來,贈哪吒頭一杯酒;哪吒謝過,一飲而盡。真人袖內取一枚棗兒遞與哪吒過酒。哪吒連飲三杯,吃了三枚火棗。真人送哪吒出洞府,看哪吒上了風火輪,真人方進洞去。哪吒提火尖槍,方欲駕土遁前行,隻見左邊一聲響,長出一隻臂膊來。哪吒大驚曰:“怎的了?”還不曾說得完,右邊也長出一隻臂膊來。哪吒唬得目睜口呆。隻聽得左右齊聲響,長出六隻手來,共是八條臂膊;又長出三個頭來。哪吒著慌,無可奈何,自思:“且回去,問我師父來。”隻得登回風火輪,方至洞門,隻見太乙真人也至門首,拍掌大笑曰:“奇哉!奇哉!”有詩為證:

瓊漿三盞透三關,火棗頻添壯士顏。八臂已成神妙術,三頭莫作等閑看。須臾變化超凡聖,頃刻風雷任往還。不是西岐多異士,隻因天意惡奸讒。

話說哪吒回來見太乙真人,曰:“弟子長出這些手,丫丫叉叉,怎好用兵?”真人曰:“子牙行營有許多異士,然而有雙翼者,有變化者,有地行者,有奇珍者,有異寶者,今著你現三頭八臂,不負我金光洞裏所傳。此去進五關,也見周朝人物稀奇,個個俊傑。這法隱隱現現,但憑你自己心意。”哪吒感謝師尊恩德。太乙真人傳哪吒隱現之法,哪吒大喜,一手執乾坤圈,一手執混天綾,兩隻手擎兩根火尖槍,還空三手。真人又將九龍神火罩,又取陰陽劍,共成八件兵器。哪吒拜辭了師父下山,徑往汜水關來。正是:

餘化刀傷歸洞府,今朝變化更神通。

且說薑元帥在汜水關計點軍將,收拾界牌關,忽然想起師尊偈來:“‘界牌關下遇誅仙’,此事不知有何吉凶。且不可妄動。”又思:“若不進兵,恐誤誤了日期。”正在殿上憂慮,忽報:“黃龍真人來至。”子牙迎接至中堂,打稽首,分賓主坐下。黃龍真人曰:“前邊就是誅仙陣,非可草率前進。子牙可吩咐門人,搭起蘆篷席殿,迎接各處真人異士,伺候掌教師尊,方可前進。”子牙聽畢,忙令南宮適、武吉起蓋蘆篷去了。

且說哪吒現了三首八臂,登風火輪,麵如藍靛,發似朱砂,丫丫叉叉,七八隻手,走進關來。軍校不知是哪吒現此化身,著忙飛報子牙:“稟元帥:外麵有一個三頭八臂的將官,要進關來,請令定奪。”子牙令李靖:“去探來。”李靖出府,果見三頭八臂的人,甚是凶惡,李靖問曰:“來者何人?”哪吒見是李靖,忙叫:“父親,孩兒是三太子哪吒。”李靖大驚,問曰:“你如何得此大術?”哪吒把火棗之事說了一遍。李靖進殿回子牙,備言前事。子牙大喜,傳令:“令來。”哪吒進殿,拜見元帥。眾將觀之,無有不悅,俱來稱賀。不表。且見次日南宮適來回報曰:“稟元帥:蘆篷俱已完備。”黃龍真人曰:“如今隻是洞府門人去得,以下將官一概都去不得。”子牙傳下令來:“諸位官將保武王緊守關隘,不得擅離。我同黃龍真人與諸門人弟子前去蘆篷,伺候掌教師尊與列位仙長,會誅仙陣。如有妄動者,定按軍法。”

眾將領命去訖。子牙進後殿來見武王,曰:“臣先去取關,大王且同眾將住於此處。俟取了界牌關,差官來接聖駕。”武王曰:“相父前途保重。”子牙感謝畢,複至前殿,與黃龍真人同眾門弟子離了汜水關,行有四十裏,來至蘆篷。隻見懸花結彩,迭錦鋪毹。黃龍真人同子牙上了蘆篷坐下。少時間,隻見廣成子來至;赤精子隨至。次日,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來至;隨後有雲中子、太乙真人、清虛道德真君、道行天尊、靈寶大法師俱陸續來至。子牙一一上下迎接,俱至蘆篷坐下。少時,又是陸壓道人來至,稽首坐下。陸壓曰:“如今誅仙陣一會,隻有萬仙陣再會一次,吾等劫運已滿,自此歸山,再圖精進,以正道果。”眾道人曰:“師兄之言正是如此。”眾皆默坐,專候掌教師尊。不一時,隻聽得空中有環佩之聲,眾仙知道是燃燈道人來了,眾道人起身,降階迎上篷來,行禮坐下。燃燈道人曰:“誅仙陣隻在前麵,諸友可曾見麼?”眾道人曰:“前麵不見甚麼光景。”燃燈曰:“那一派紅氣罩住的便是。”眾道友俱起身,定睛觀看。不表。

且說多寶道人已知闡教門人來了,用手發一聲掌心雷,把紅氣展開,現出陣來。蘆篷上眾仙正看,隻見紅氣閃開,陣圖已現,好利害:殺氣騰騰,陰雲慘慘,怪霧盤旋,冷風習習,或隱或現,或升或降,上下反複不定。內中有黃龍真人曰:“吾等今犯殺戒,該惹紅塵,既遇此陣,也當得一會。”燃燈曰:“自古聖人雲:隻觀善地千千次,莫看人間殺伐臨。”

內中有十二代弟子倒有八九位要去。燃燈道人阻不住,齊起身下了蘆篷,諸門人也隨著來看此陣。行至陣前,果然是驚心駭目,怪氣冷人。眾仙俱不肯就回,隻管貪看。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正文
第一回 紂王女媧宮進香 第二回 冀州侯蘇護反商 第三回 姬昌解圍進妲己 第四回 恩州驛狐狸死妲己 第五回 雲中子進劍除妖 第六回 紂王無道造炮烙 第七回 費仲計廢薑皇後 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 第九回 商容九間殿死節 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 第十一回 羑裏城囚西伯侯 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 第十三回 太乙真人收石磯 第十四回 哪吒現蓮花化身 第十五回 昆侖山子牙下山 第十六回 子牙火燒琵琶精 第十七回 蘇坦己置造蠆盆 第十八回 子牙諫主隱磻溪 第十九回 伯邑考進貢贖罪 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費尤 第二十一回 文王誇官逃五關 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 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夢飛熊兆 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 第二十五回 蘇妲己請妖赴宴 第二十六回 妲己設計害比幹 第二十七回 太師回兵陳十策 第二十八回 子牙兵伐崇侯虎 第二十九回 斬侯虎文王托孤 第三十回 周紀激反武成王 第三十一回 聞太師驅兵追襲 第三十二回 黃天化潼關會父 第三十三回 黃飛虎泗水大戰 第三十四回 飛虎歸周見子牙 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 第三十六回 張桂芳奉詔西征 第三十七回 薑子牙一上昆侖 第三十八回 四聖西岐會子牙 第三十九回 薑子牙冰凍岐山 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靈公 第四十一回 聞太師兵伐西岐 第四十二回 黃花山收鄧辛張陶 第四十三回 聞太師西岐大戰 第四十四回 子牙魂遊昆侖山 第四十五回 燃燈議破十絕陣 第四十六回 廣成子破金光陣 第四十七回 公明輔佐聞太師 第四十八回 陸壓獻計射公明 第四十九回 王失陷紅沙陣 第五十回 三姑計擺黃河陣 第五十一回 子牙劫營破聞仲 第五十二回 絕龍嶺聞仲歸天 第五十三回 鄧九公奉敕西征 第五十四回 土行孫立功顯耀 第五十五回 土行孫歸伏西岐 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 第五十七回 冀州侯蘇護伐西岐 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呂嶽 第五十九回 殷洪下山收四將 第六十回 馬元下山助殷洪 第六十一回 太極圖殷洪絕命 第六十二回 張山李錦伐西岐 第六十三回 申公豹說反殷郊 第六十四回 羅宣火焚西岐城 第六十五回 殷郊岐山受犁鋤 第六十六回 洪錦西岐城大戰 第六十七回 薑子牙金台拜將 第六十八回 首陽山夷齊阻兵 第六十九回 孔宣兵阻金雞嶺 第七十回 準提道人收孔宣 第七十一回 薑子牙三路分兵 第七十二回 廣成子三謁碧遊宮 第七十三回 青龍關飛虎折兵 第七十四回 哼哈二將顯神通 第七十五回 土行孫盜騎陷身 第七十六回 鄭倫捉將取汜水 第七十七回 老子一氣化三清 第七十八回 三教會破誅仙陣 第七十九回 穿雲關四將被擒 第八十回 楊任下山破瘟司 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關遇痘神 第八十二回 三教大會萬仙陣 第八十三回 三大師收獅象犼 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臨潼關 第八十五回 鄧芮二侯歸周主 第八十六回 澠池縣五嶽歸天 第八十七回 土行孫夫妻陣亡 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魚跳龍舟 第八十九回 紂王敲骨剖孕婦 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 第九十二回 楊戩哪吒收七怪 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遊魂關 第九十四回 文煥怒斬殷破敗 第九十五回 子牙暴紂王十罪 第九十六回 子牙發柬擒妲己 第九十七回 摘星樓紂王自焚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 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鬱壘 第九十九回 薑子牙歸國封神 第一百回 武王封列國諸侯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