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仙外史 作者:呂熊年代:清代1279   

《女仙外史》正文 第十七回 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

黑風吹折盛帥旗紫雲護救燕王命

建文三年春三月,平安、盛庸合兵追逐,斬殺燕兵數萬,燕王星夜逃回北平。複了德州、真定諸處,王師大震,報捷至京。帝臨朝謂群臣曰:“耿炳文老將也而摧鋒,李景隆善用兵也而敗衄,盛庸素未知名,鐵鉉又是文儒,乃能連敗燕兵,知人固未易也。”僉都禦史景清對曰:“誠如聖諭。臣請以北伐之事,專任鐵鉉,燕藩不足平也。”帝又詢之諸大臣,多舉盛庸。

乃兩從其議,授鐵鉉為兵部尚書,專守濟南,扼住中路。封盛庸為曆城侯、平燕大將軍,總理北伐,從東路進兵。副將軍吳傑、平安,截其西路,為遙應之勢,共搗北平。

燕王聞了這個信息,心中憤鬱,即召道衍責之曰:“當日是你倡言用兵,今者僨敗至此,尚有何說?”道衍曰:“我曾說過師行必克,但費兩日。兩‘日’者‘昌’字也,從此勢如破竹矣。”燕王又命金忠卜之。曰:“進則得天位,退則失士心。”

於是諸將吏皆願效死。燕王遂命丘福,譚淵為前鋒,朱能、張輔為第二隊,自統大兵合後,南向進發,與王師相遇於夾河。

燕王列陣於東北,盛庸結陣於西南。王見盛庸陣勢整齊,不能遽破,乃令諸將挑戰。譚淵出馬,罵:“殺不盡的敗將,快把頭來獻納!”王師陣上,一將出馬,有似執旗張使者模樣。但見:

麵黑如漆,身穿獸吞肩烏油鐵鎧;發黝而紺,頭戴鳳垂翅墨繡銀盔。膀闊腰細,真稱皂羅袍;彪軀駢脅,堪馭烏騅馬。手執兩股飛叉,蛟龍出海;背插一杆皂旗,雷電淩空。

此將姓張,從無名字,人呼為“張皂旗”,亦稱為“皂旗張”,每至攻城陷陣,常執皂旗當先,從此得名。他的飛叉兩股擲去,殺人百發百中,舞動起來,任是千軍萬馬近他不得,向為魏國公之部屬,差來助戰的。燕王素知其勇,一見皂旗出陣,便大驚曰:“此人是幾時到的?又添我患矣。”譚淵曰:“大王不要長他誌氣,看小將擒之!”就挺槍躍馬,直取皂旗。戰勾二十回合,但見飛叉愈緊,槍法漸慢,譚淵霍地回走,早被皂旗一叉擲去,正中脖子,直透咽喉,死於馬下。淵部驍將董中峰大怒,舞刀來戰。莊得大叫曰:“張將軍看我斬此賊!”皂旗即撥馬回陣,讓莊得與燕將交鋒。不十合,斬中峰為兩段,燕軍大駭。朱能、張輔縱馬齊出,莊得力戰兩將,全無懼怯。

燕王讚道:“南朝有這樣好將,待我送他枝雕翎箭兒。”挽弓颼的一聲,正中麵頰,莊得負痛跑回,馬蹄忽蹷仆地,被朱能趕上一槍搠死。大家鳴金斂兵還營。

燕王謂將士曰:“要敗南師,先執皂旗。爾等與皂旗交戰,務須佯敗,誘之穿營而走。若是別人,不敢來追,皂旗膽大包身,必然追入,我伏伴馬索擒之,不怕他鑽下地去。若有後應之人,俟其殺人,營中四圍亂射,不怕他飛上天去。”布置已定。

詰旦,朱能出馬,大罵:“皂旗殺才,我今日生擒汝來,剜取心肝以祭譚將軍!”皂旗性極焦燥,飛出陣來,舞叉直奔朱能。能略戰數合,即向左營側首而走。皂旗不舍,放馬追入。

能回身再戰兩合,從後營逃去。皂旗再趕時,伏兵大喊一聲,幾條絆馬索亂扯起來,人馬並倒。皂旗一躍而起,輪動飛叉,立殺數人。眾軍士撓鉤槍刃,四麵蜂擁攢刺,渾如雨點一般,皂旗便有三頭六臂,怎能擋抵?身負重傷,流血滿地而死。死後猶執皂旗挺然植立,燕軍莫不膽寒。

時盛庸聞燕營吶喊,問:“誰能往救皂旗將軍?”驍將楚智應聲而出,帶領壯士百人,殺向燕營。遙見皂旗揚起,隻道被圍在內,大呼殺人,叫張將軍,卻全不動撢,方知已死。隨後返身殺出,燕軍四麵合圍,萬弩齊發,智與將士百人,皆被射死。盛庸疾忙揮兵衝殺過去,燕王親自當先,率兵大戰。自辰至未,不分勝負。可煞作怪,忽東北上黑風大起,山穀震動,沙霧漲天,瓦礫夾擊。王師營在下風,被打得頭臉盡傷。盛元帥大旗,頓然一折兩段,那上半截旗杆,竟刮到九霄雲內直舂下來,聲若山崩,地土裂開數丈,陷入好些人馬。燕兵乘風縱殺,皆用的火槍藥弩,王師眼都瞇了,隻辦得拋卻槍刃,棄了甲冑,亂竄逃命。被燕軍直追至滹沱河,斬殺不可勝數。盛庸連夜奔回德州。

燕王大勝,諸將皆稱賀。道衍進曰:“吳傑、平安尚未必知盛庸敗走,可令人報之,賺他出兵來救,隻須如此如此,必中我計。”燕王曰:“正合朕意。”遂令人雜於逃難百姓之內,奔入真定,報雲:“燕師雖勝,苦無糧草,今在各村堡擄掠,殺害我等良民。”吳傑信以為然,即點起軍馬,飛馳前往,意欲掩其不備。才到槁城,早望見燕軍列陣以待。吳傑大驚。平安曰:“雖然誤聽傳言,今日且與他決個死戰。”吳傑曰:“燕逆專好陷陣,待我排個陣勢,伏兵誘他,強如陣上爭待。”就暗傳號令,結下個四象方陣。燕王一看,笑謂諸將曰:“方陣四麵受敵,我以精兵破其一隅,則其餘自潰。”隨命薛祿率領番騎攻其前,親率驍騎擊其後。

吳傑伏下斬馬足的軍士,卻在陣前;伏的弓弩手,反在陣後。偏偏不湊巧。薛祿殺進陣去,砍倒戰馬,生擒下了。燕王殺進陣時,弓弩手圍住亂射,矢集於纛旗者有如猥刺,而燕王左右格殺,卒未嚐中一箭。平安暗自驚叱。可又作怪,刮喇喇狂風頓作,發屋拔樹,空中瓦石亂飛,如前日打盛庸軍無異。燕將朱能、丘福、馬雲、房寬、冀英等,逞著風威,並力殺進,王師大潰。薛祿被擒在陣,乘飛沙昏暗,掙斷繩索,奪了馬匹軍器,助著燕王從中殺出。吳傑、平安勢不能支,隻得奪路而走,奔還真定,閉城堅守。當時諺雲“神風三陣助燕王,多少王師頃刻亡”是也。

且說燕王連夜進兵攻打真定。道衍曰:“真定城堅難破,不若擊取大名府,彼四麵無援,必然自困。”燕王遂引兵南行。

吳傑、平安加額曰:“我事濟矣。”即發兵斷北平餉道,掠取糧草。燕軍之轉餉者不敢進,而燕王頓兵大名,軍中乏糧,皆有怨意,怒謂道衍曰:“此乃爾之妙計!”道衍曰:“大王未之思耳。彼截我餉,我亦截彼餉,以彼餉為我餉,必是則我有餉而彼無餉也。”燕王喜曰:“好個和尚!”乃遣大將李遠、丘福、薛祿率輕騎六千,至濟寧穀亭,殺散守糧軍士,盡行劫之。又遣劉江、張武率兵潛往徐沛地方,放火燒了數千糧艘。

飛報入京,朝中大震。帝亟謀之廷臣,文淵閣博士方孝嗣對曰:“臣聞燕逆三子,最寵的高煦,隨從在外,每每傾陷世子。向有內監黃儼者,為高煦之心腹,反在世子高熾左右伺察動靜。臣請頒書於世子,許以王燕,令歸朝廷。再齎些財寶以啖黃儼,令其報與燕工,世子已經內附。則燕王必班師,而父子兄弟舉刃相加矣。”帝立命孝孺屬草,遣錦衣衛千戶張安使燕。

先去投見黃儼,以明珠十粒、黃金十錠送上,曰:“當今所賜也。”儼曰:“臣無寸勞,何故厚齎?且目今正在用兵,易起嫌疑,亦不敢受。”安曰:“夜闌更靜,鬼神不知,何有嫌疑?朝廷之意,不過要汝報一信耳。此信一報,有利於公監,有功於國家,終身富貴,受用不盡,惟君裁之!”儼聽說有利於己,就問道“是何信?咱做得來,無有不做。”安曰:“明辰有封書送與世子,即煩差個的使,星夜到軍前報知燕王就是。”儼曰:“咱曉得了,這是做得來的。如此小事,難道朝廷差咱不得,要賜東西與咱麼?”張安請他收了,悄然別去。於次日黎明,去謁世子,將璽書呈上。世子手中接書,心內猜疑,料是反間之計,乃對安曰:“父在子不得自專,此書須送到父王軍前,即煩天使一行。”遂喚心腹衛士數員押著張安,星夜馳去。黃儼所差之人已先到半日,報燕王曰:“朝廷有書與世子,世子反矣。”燕王以問高煦。煦曰:“世子向者結交太孫,今有書至,造反無疑。”

燕王俯首沉思,而衛士送安適至,並璽書一函,尚未啟封也。燕王拆視,雲:皇帝密諭燕世子高熾曰:爾父棣為孝康皇帝同產之弟,朕乃爾熾同太祖之兄也。高皇帝計慮久遠,遺詔不許奔喪。爾父棣已至淮安,怫然而返,遂萌不軌之念。不特藐朕衝齡,並視祖訓為弁髦矣。迨至勾軍練士,叛跡丕彰,朕止削其護衛,逮其官屬,冀其幡然儆惕,庶可以全親親之義。乃竟悍焉不顧,擅執天子命臣而戮之,興師造反,攻陷城池,荼毒黎庶。爾父謂朝有奸臣,舉兵以清君側。夫爾父之所謂奸臣,乃朕之忠臣也。若欲爾父謂之日忠,則必舉社稷而奉之,斯為忠矣。朕之訓將士也,曰“毋使朕有殺叔父名”。爾父則反藉朕言,自謂莫可誰何,挺身行間,斬殺將士,屠滅六師。本應告之高廟,再申天討,姑念爾熾素性惇和,秉彝不泯,尤能幹父之蠱,爰命世襲藩封,為屏為翰,以衛朝廷,如帶如礪,永及苗裔。並赦爾父於不問,朕豈肯爵其子而殺其父,俾爾熾受賣父之名哉!

高皇帝在天之靈,其鑒餘心。欽哉毋忽。

燕王看畢大怒曰:“嗟乎!幾殺吾子。”遂拔劍砍斷袍襟,誓曰:“吾當臨江一決,誓不反顧矣。”

遂部署諸將,命李遠、朱能為先鋒,由館陶渡河,進攻東阿、汶上、沛縣。正遇王師三千,運餉北上。燕將番騎指揮款台,領十二騎奮呼殺入,曰:“燕王大軍到了!”將卒皆驚走,糧餉盡為燕兵所得。威聲益震,州縣望風而降。燕王徑趨宿州。

時平安探知燕兵南下,聚集馬步三萬,從後躡來。燕王乃親率精銳八千,持三日糧,星夜走至淝河。先命朱能、丘福各領一千,伏於淝水岸旁林木中。又命王真、劉江:“各率騎士三百,束草於囊,若卷帛狀,載之馬上,前去迎敵,隻要輸,不要贏,誘至淝水相近,將束囊沿路拋擲,彼士卒必來爭齲爾二人看伏兵齊發,回身複戰,務要殺他片甲不返。”王真、劉江遵令而行。早有平安前部丁良、朱彬率軍先至,見燕兵甚少,吶喊殺進。真、江二將佯作驚狀,且戰且走,看看誘至淝水,燕軍便撇了束囊,丟了旗槍,落荒奔逃。王師不合爭先搶拾,忽聞金鼓齊鳴,丘福、朱能統兵左右殺出,王真、劉江回馬奮戰,以一當十。丁良、朱彬皆沒於陣,王師被殲無遺。

次日平安兵到,與燕軍兩陣對圓。有新來番將火耳灰者,大喊道:“看小將立擒燕賊,獻於戲下!”遂舞動鐵蒺藜出馬。

怎生模樣:

頭戴鐵兜鍪,頂上撮犛尾紅纓一把;身披銀罩甲,腰間拴虎筋細帶一條。兩個眼圓若金鈴,依稀半綠半碧;一部須卷如鋼爪,蒙茸非赤非黃。鼻似波斯略小,顴如蒙古還高。手中鐵蒺藜,舞動處風馳雨驟;坐下鐵驪駒,跑開時電掣雲飛。向日威行寒外,今朝名播寰中。

原來火耳灰者,官居番騎指揮,向為河北總兵官趙清的前部,吳傑特地借來助戰的。燕王見了喝采道:“我若得此番將,便是王者無敵。”王真道:“待小將生擒他來。”挺槍飛出。交手不十合,但見王真腦漿直注,頭盔粉碎,兩腳掛於蹬間,被戰馬拖去。火耳灰者竟衝過陣,直取燕王。那邊快,這邊更快,胡騎指揮童信暗放一箭,早中馬眼。那馬直立起來,把火耳灰者掀翻於地,被燕兵生擒去了。火耳灰者部下有番奴帖木兒,飛馬舞刀,陷陣來救。童信又發一矢,正中肩甲,亦被生擒。

平安見折了二將,斂兵而退,回到宿州屯紮。一麵約會淮北總兵何福合擊燕軍,一麵申奏朝廷,求京軍出助。時朝中徐魏公輝祖先已慮及燕兵日近,平安孤軍不能支持,請於建文帝,挑選京軍二萬,渡江而來。何福得了平安羽檄,亦已統兵星夜來會。

燕王聞報,籌度一番,便問火耳灰者何在,軍土如飛解至。

乃親釋其縛曰:“汝肯順我否?順則朕當倚汝為心膂,不順則當與帖木兒同送還平安部下。汝係英雄,朕豈肯加害哉!”火耳灰者見燕王大有度量,倒身下拜道:“願聽指使。”於是燕王拜為宿衛左將軍,又賜以酒曰:“目下徐輝祖將次到淮,汝可引五千精兵,向前截住,不要放他過來。待我破了何福、平安那時,別有號令。”火耳灰者率軍自去。燕王又諭將士曰:“我兵深入,利在速戰,而平安結連何福,為持久之計,必先斷其糧餉,然後可勝。”即命譚清、李遠領馬兵五千,南哨淮河。

襲擊轉餉兵士,並燒載糧舟楫。乃親督鐵騎二千,精兵三萬,星夜退至小河,結營於河北岸,令鐵騎守定橋梁,背水列陣以待。

何福、平安大軍到時,見燕兵已經渡河,就列陣於河東南。

燕王策馬立於陣前,大呼:“何總兵,汝何苦受平安豎子之愚,統兵來此。”話猶未絕,何福舞刀驟馬,大喝:“燕賊,我來取汝祭刀!”燕陣上老將陳文應聲喝道:“潑賊,有我在此!”挺槍敵住。戰才數合,福即敗走。陳文驟馬追來,手中槍隻離著後心尺許,何福一閃,霍地扭過身來,手起刀落,斬陳文於馬下。伊弟陳武大怒,舉手中槍飛出陣來。平安道:“何將軍,看我擒他!”就舞矟接住。大戰二十餘合,武亦佯敗,用回馬槍翻身刺入。平安眼捷手快,閃個過,接住槍杆,猛力一拖,陳武倒墜馬下,再加一矟,了卻性命。燕陣上李彬便飛馬直取平安,何福又舞刀接住。燕王回顧眾將,令速助陣,卻不道平安已舉矟飛到。燕王吃一大驚,措手不及,掣身從刺斜裏落荒而走。平安縱馬追上,奮矟直刺,才及乘馬後股,把燕王掀翻在地。忽有紫雲從地湧出,罩著燕王,雲內一神人執鞭擋住。燕將朱能、王騏、童信皆飛馬追來,大呼:“平安豎子,敢傷我主,拿你碎屍萬段!”平安急回馬敵住王騏,朱能與童信已將燕王救回。王師陣上都督陳暉乘此機會,疾揮大軍衝殺過去,個個勇氣百倍。李彬、王騏皆敗陣而逃,朱能等保著燕王,疾忙渡河先走。諸將士被王師圍住。隨從不及,大敗虧輸,止辦得各自逃命。又被王師逼將上來,爭橋不得濟者,大半溺於水中。平安、何福等奪橋而北,直殺得燕兵走投無路。幸大將張武與三子高煦領八千生力軍來救,平安方才斂兵還營。

燕王慰勞了諸將,下令堅壁固守。王師每日挑戰,裸體辱罵。高煦忿極,進曰:“兒願出陣,立斬平安。”燕王曰:“兒雖勇,平安不可輕敵。我隻待譚清、李遠劫餉回兵,則彼救死不暇,又焉用戰?”忽報火耳灰者已被徐魏公殺敗逃回。燕王正在午膳,不覺失箸於地。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女仙外史

《女仙外史》正文
第一回 西王母瑤池開宴 天狼星月殿求姻 第二回 蒲台縣嫦娥降世 林宦家後羿投胎 第三回 鮑仙姑化身作乳母 唐賽兒誕日悟前因 第四回 裴道人秘授真春丹 林公子巧合假庚帖 第五回 唐賽兒守製辭婚 林公子棄家就婦 第六回 嫁林郎半年消宿債 嫖柳妓三戰脫元陽 第七回 掃新壟猝遇計都星 訪神尼直劈無門洞 第八回 九天玄女教天書七卷 太清道祖賜丹藥三丸 第九回 賑饑荒廉官請獎 謀伉儷貪守遭閹 第十回 董家莊真素娥認妹 賓善門假端女降妖 第十一回 小猴變虎邪道侵真 兩絲化龍靈雨濟旱 第十二回 柳煙兒舍身賺鹿怪 唐月君為國掃蝗災 第十三回 邀女主嵩陽懸異對 改男妝洛邑訪奇才 第十四回 二金仙九州島遊戲 諸神女萬裏逢迎 第十五回 姚道衍倡逆興師 耿炳文拒諫敗績 第十六回 王師百萬豎子全亡 義士三千鐵公大捷 第十七回 黑風吹折盛帥旗 紫雲護救燕王命 第十八回 陳都督占讖附燕王 王羽士感夢迎聖駕 第十九回 女元帥起義勤王 眾義士齊心殺賊 第二十回 太陰主尊賢創業 禦陽子建策開基 第二十一回 燕王殺千百忠臣 教坊發幾多烈女 第二十二回 鐵兵部焦魄能誅衛士 景文曲朽皮猶搏燕王 第二十三回 鮑道姥賣花入教坊 曼陀尼懸珠照幽獄 第二十四回 女無師延攬英雄 諸少年比試武藝 第二十五回 真番女賺馘高指揮 假燕將活擒茹太守 第二十六回 仝淳風義匿司公子 高監軍計襲萊州府 第二十七回 黑氣蔽天夜邀剎魔主 赤虹貫日晝降鬼母尊 第二十八回 衛指揮月明動寨 呂軍師雪夜屠城 第二十九回 設玉圭唐月君朝帝朔 舞鐵鍬女金剛截仙駕 第三十回 呂軍師獻馘行宮 唐月君燕饗諸將 第三十一回 驪山老姥征十八仙詩 剎魔公主講三千鬼話 第三十二回 兩奇兵飛救新行殿 一番騎廛戰舊細君 第三十三回 景公子義求火力士 聶隱娘智救鐵監軍 第三十四回 景公子義求火力士 聶隱娘智救鐵監軍 第三十五回 兩皂旗死生報故主 二軍師內外奏膚功 第三十六回 唐月君創立濟南都 呂師貞議訪建文帝 第三十七回 帝師敕議內外官製 軍師奏設文武科目 第三十八回 兩軍師同心建國 一公子戮力分兵 第三十九回 美貞娘殺美淫宮 女秀才降女劍俠 第四十回 濟寧州三女殺監河 兗州府四士逐太守 第四十一回 呂司馬謁闕裏廟 景僉都拔沂州城 第四十二回 僇敗將禍及三王 蠱謠言謀生一劍 第四十三回 衛指揮海外通書 奎道人宮中演法 第四十四回 十萬倭夷遭殺劫 兩三美女建奇勳 第四十五回 鐵公托夢定切蒼黎 帝師祈霖恩加仇敵 第四十六回 帝旨賜諡殉難臣 天緣配合守貞女 第四十七回 幸蒲台五廟追尊 登日觀諸臣聯韻 第四十八回 煉神針八蠟鹹誅 剪仙蓑萬氓全活 第四十九回 鄭亨爭將當先喪律 景隆克帥落後褒封 第五十回 蒲葵扇舉掃虎豹遊魂 赤烏鏡飛驅魑魅幻魄 第五十一回 鬼母手劈奎道人 燕兒腰斬李豎子 第五十三回 兩句詩分路訪高增 一首偈三緘貽女主 第五十四回 航海梯山八蠻競貢 談天說地諸子爭鋒 第五十五回 震聲靈遣使議讓位 懾威風報聘許歸藩 第五十六回 張羽士神謁天師府 溫元帥怒劈靈猴使 第五十七回 九魔女群攝地仙魂 二孤神雙破天師法 第五十八回 待字女感夢識郎君 假鋪卒空文揭開府 第五十九回 預伏英雄堅城內潰 假裝神鬼勍敵宵奔 第六十回 高郵州夫婦再爭雄 廣陵城兄弟初交戰 第六十一回 劍仙師一葉訪貞姑 女飛將片旗驅敵帥 第六十二回 姚道衍設舟誘敵 雷一度落水歸神 第六十三回 三義士虎腹藏兵 一將軍龍頭殺賊 第六十四回 方學士片言折七令 鐵先生一劄服諸官 第六十五回 兩猿臂箭賭一雄州 一虎兒刀劈兩奴賊 第六十六回 譚都督夾睢水立重營 鐵元帥焚浮橋破勍敵 第六十七回 一客誅都閫藩司 片刻取中州大郡 第六十八回 呂軍師占星拔寨 穀藩王造讖興戈 第六十九回 三如公子獻雄郡 二鬆道人縛渠魁 第七十回 逞神通連黛統妖兵 賣風流柳煙服偽主 第七十一回 範飛娘獨戰連珠蕊 劉次雲雙鬥苗龍虎 第七十二回 妖道邪僧五技窮 仙姥神尼七寶勝 第七十三回 奉正朔偽主班師 慕金仙珠娘學道 第七十四回 兩首詩題南陽草廬 一夕話夢諸葛武侯 第七十五回 慕嚴慈月君巡汴郡 謁庭闈司韜哭冥府 第七十六回 唐月夢錯廣寒闕 梅婢魂歸孝謙主 第七十七回 燒崗山火攻伏卒 決湘江水灌堅城 第七十八回 呂軍師三敗誘蠻酋 荊門州一火燒佷賊 第七十九回 神武廟雙建帝師旗 偃月刀單梟燕帥首 第八十回 吳侍講十年撫孤子 呂師相一疏苊名臣 第八十一回 卜兌卦聖主驚心 訪震宮高人得病 第八十二回 收英才六科列榜 中春闈二弟還家 第八十三回 建文帝敕議君臣典禮 唐月君頒行男女儀製 第八十四回 呂師相奏正刑書 高少保請定賦役 第八十五回 大救凶災剎魔貸金 小施道術鬼神移粟 第八十六回 姚少師毒計全憑炮火 雷將軍神威急顯雲旗 第八十七回 少師謀國訪魔僧 孀姊知君斥逆弟 第八十八回 二十皮鞭了夙緣 一枝禪杖還惡報 第八十九回 白鶴羽士銜金棟淩霄 金箔仙人呼紅雲助駕 第九十回 丹青幻客獻仙容 金剛禪魔鬥法寶 第九十一回 剎魔聖主略揭翠霞裙 火首毗耶永墮紅玉袋 第九十二回 狀元正使現五色花臉 畫士中書變兩角狼頭 第九十三回 申天討飛檄十大罪 命元戎秘授兩奇函 第九十四回 燕庶子三敗走河間 司開府一戰取上穀 第九十五回 劉元帥破堅壁清野 譚監軍獻襄沙渡河 第九十六回 孛夫人暗施毒蜮妖蟆 太陰主小試針鋒劍炁 第九十七回 坎藏水火生紅焰 土合陰陽滅白波 第九十八回 北平城飛玄女片符 榆木川受鬼母一劍 第九十九回 嫦娥白日返瑤台 師相黃冠歸玉局 第一百回 忠臣義士萬古流芳 烈媛貞姑千秋表節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