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 作者:洪琮年代:清代513   

《白牡丹》正文 第四回 劉瑾巧施納財計 文貴怒逐狐犬群

劉瑾巧施納財計文貴怒逐狐犬群

話說半仙曰:“細看尊相,有一特點,是真命天子。但公公卻不自知,每於酣睡時,鼻中垂下兩道血涎,或伸或縮。此物名為血虹,須問親隨的方知。”劉健暗喜:“這廝果然善言。”劉健即上前對劉瑾曰:“奴婢之言若何?”劉瑾笑曰:“若非先生開解,果負你好意。”半仙問曰:“未知何如?”

劉瑾曰:“早間我令他代咱扇涼,不意我一時酣睡,他把扇子打我鼻子。醒來責他,他說咱鼻內有兩條血涎。我疑是他瞌睡錯打,受責不過,胡說謊言。誰知卻是當真。”半仙曰:“既有此物,真命天子無疑。”即上前跪下曰:“願陛下登基後,提攜小臣。”劉瑾哈哈大笑,攜起曰:“此事未知在何時?先生即謊拜起來。”半仙曰:“小事不過五,大事不過三。觀公公尊顏,麵發紫氣,福祿壽星,貴格降臨。”劉瑾曰:“舉事未必如此了然。”半仙曰:“亦須從速。”劉瑾曰:“請先生指示。”令左右備酒,就著劉健小心伏侍。

“先生暢飲,還要請教。”竟進後衙去了。

小監備上筵席。張半仙平生未見此盛席,心中大喜,落得自己安享,卻無均分,開懷暢飲一回。不覺醉飽。起對劉健曰:“煩代稟上公公,說小生就要謝過。”劉健暗想:這廝心中不善。自己醉飽,連命金都不要了。即止住曰:“先生請坐,還有命金謝爾。”即入內見劉瑾曰:“張先生謝酒,要討命金,細觀他之能。須重謝之。”劉瑾曰:“先生雖然能幹,就以五十兩謝他罷。”劉健曰:“五十兩銀子,恐他嫌少,可加多些為是。”劉瑾暗思:“他今相我一命五十兩,每日若相十個,豈不發財?”劉健曰:“公公乃大貴人,比眾不同,故恐他嫌少。他若不要受,反為不好。”劉瑾曰:“不要多言,快取去罷。”

劉健即取銀出來,見了半仙曰:“張先生,我公公五十兩銀子,送爾為命金,休要嫌少。”劉健暗點眼色,又將頭搖了兩搖。張半仙見銀子,卻待要收,又見劉健搖首,即轉說:“江湖中人,相命為生者不少,但仆卻非如此種人。仆相命並無與人計較命金,隻是論命給賞。若遇貧窮困苦的人,不但命金不受,還有轉送與他。若論公公此命,實在國中為一人的命,就是萬金賞賜,未足為多。若是見賜五千兩,暫寄還,斷斷不敢領受。仆非敢嫌少,實恐被江湖中知道,隻說公公陋薄,並非大度之人。”劉健即帶銀子,入見劉瑾曰:“奴婢說多賞些銀兩,公公不信,反被那相士鄙薄,將銀兩送回。”

劉瑾曰:“他怎麼鄙薄?”劉健曰:“他善為說辭。”便把張半仙之言說明。

還說:“公公真主大度,必當高發。不意如此吝惜!今將銀兩寄下,候公公登基,前來領賞。我想江湖人遊遍天下,若各處說公公慳吝,豈不壞公公名聲?寧可多賞些,使他各處說公公豁達大度,揮金如土,名聲更好。”劉瑾即立起身來,笑曰:“爾言頗合我之意。取銀四百五十兩,隨我前去。”劉健即帶銀兩同出。

劉瑾對張半仙曰:“適才小介不曉亭,少送命金。今備銀子五百兩,謝先生為茶儀。後事還要請教。”劉健在後麵,將頭亂搖。張半仙看見許多銀子,猶如一塊大石壓了心頭,正不知銀子有幾斤重。即說要再辭,又恐劉瑾觸怒不與。寧可領受,不是當要的。便上前謝曰:“多蒙公公厚賜了。”劉瑾吩咐劉健:“送先生到寓所,再請前來。”

劉健領命,同張半仙出府外。劉健埋怨曰:“我方才搖頭,爾並不曾見著?這五百兩,如見前生父母,斷送我的銀子。”張半仙曰:“我非不知你搖頭,隻是五百兩非同小可。若再推辭,怕公公不悅收回,故受了為是。”

劉健曰:“我公公不是你的貧窮,他既發五百兩,爾若再推辭,他至少也增添五百兩。你好無財氣!”半仙曰:“隻是分二百兩也夠了,不敢過望。”

二人分了銀子,同張半仙來至客店,收下銀子,鎖好房門同行。劉健讚曰:“先生相法名家,我先對你說過,難為你相得過準。”張半仙曰:“不瞞你說,我這張半仙名號是不準,若先說了他,毫無差錯,故另為半仙。”劉健曰:“果然名家,隻是我公公喚你去,必定要相心腹文武官員,日後事成,那個為公,那個為侯伯,我今便對你說過,所得銀兩,隻與你平分罷。”張半仙曰:“極好!夥計做得長久。”劉健便將各心腹文武來曆一一說明。不覺已到太監府,進見劉瑾。即命安頓書房宿歇。

次日,劉健引半仙到穆宏、焦彩府中看相,所言俱皆中竅,無不厚謝。

難為這劉健,日日分銀。不幾日,這些奸黨相遍,不是侯伯,便是公卿。劉瑾大喜,留張半仙住府中,自與眾奸商議大事。

穆宏曰:“公公欲舉大事,必先金銀充足。門下早有一計,足可收羅籠文武銀兩。隻如此如此,朝廷必定準奏,”劉瑾曰:“甚妙!吾當依計而行。”

次日帝在後宮,見劉瑾麵帶愁容,問曰:“卿何故憂悶?”劉瑾跪奏曰:“奴婢深蒙皇恩,衣食富足,但恐後日年老力衰,必定解監回鄉。既無妻子伏侍,又無家宅可歸。故此憂悶。”正德曰:“卿當少壯,何必遠慮?”劉瑾對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帝曰:“亦說得是。來日朕發庫銀一十萬,著工部官赴信州,與卿造養閑府,賜卿日後安歇。”劉瑾跪下叩首曰:“臣一個太監,焉敢動費國庫,於例不該。陛下若肯俯頭,隻乞一恩旨,著百官捐助薄資。奴婢就有府第,既不得公論,又不傷國庫。豈不兩便?”帝問曰:“怎樣幫助?”劉瑾曰:“文武百官,照品幫助。一品官助銀一百兩,二品官助銀九十兩,三品助銀八十兩,四品助銀七十兩,五品助銀六十兩,六品助銀五十兩,七品助銀四十兩。文官至知縣,武將至千把總。在一品官,助一百兩銀,何足為意?臣府便造得成。”帝曰:“天下文武官員紛紛,卿卻從何處收取?”劉瑾奏曰:“臣有收銀方法,文官著吏部行文,就在各省督撫追取。武將著兵部行文,就在各省提鎮追取。豈不是好法的?”帝大悅曰:“待朕來日降旨,卿即可收取銀兩,造府應用。”劉瑾謝恩。原來帝思一品官,用銀一百兩,不過大樹少一葉。帝不思王親國戚,亦是一品。況天下捐納,職員更多。此乃羅籠銀兩之計,不表。

次早帝登殿,諭眾官曰:“朕念六官司禮太監劉瑾勤事,寡人欲發庫銀,人信州造養閑府,賜其日後養老。劉瑾謙辭,奏請令天下文武捐資幫助。一品官至七品官止,一品助銀一百兩,至七品助銀四十兩,每少一品級,輪次減銀十兩。文官吏部行文,就督撫追取;武將兵部差官,就提鎮追取。以便劉瑾造府。卿等以為若何?”隻見穆宏、焦彩一夥奸黨,跪奏曰:“劉公公有功於國。百官助銀造府,正為合式。實屬秉公,群臣焉敢不遵?”帝曰:“既屬秉公,即著吏部、兵部行文限取,欽哉施行。”時在朝文武官員聞旨,明知是劉瑾羅籠之計,誰敢吝惜百金,觸犯奸盜?俱皆默默無言。

帝退回宮。劉瑾上前接駕。帝曰:“朕已傳旨,卿可向吏、兵二部備文,為取銀兩。”劉瑾滿心歡喜,謝恩畢,退回太監府。即令二部速行文催取。

二部俱要趨媚奸監,備文差官,分投各省,火速起程。京城就是王親國戚,俱算一品,亦當獻出一百兩幫助。外省文武,誰肯違逆奸盜,惹出禍福?一接部文,無論現任、候補,及捐納榮身的職員,一概到限繳清。急如風火,紛紛解付大監府呈繳。

劉瑾因思欲於信州府故鄉建都,乃令劉健及穆宏之子穆仁中,並張半仙,往河南督造養閑府。須照皇宮起造。三人喜是賺銀好差,來至信州府,文武官員禮待。不明三人遍訪城中有名祖祠,並富戶屋宅,當市店鋪,即要折卸造府。及至得了厚賄,則更擇別處。好笑奉旨造府,猶如縣中差人屍廠一般移去。至極困窮貧民,無力賣囑,任憑折造。卻又派討官工,狐假虎威。地方官惟思趨媚,不管百姓死生。可憐小民,累死官工者無數。按下不表。

且說劉瑾,寄銀信與三界山柳望懷等,著其速招人馬,舉行大事。原來三界山在山東登州、青州、萊州交界地方,其山周圍數百裏,十分險惡。山上有三個頭領,乃是柳望懷、吳仁中、萬飛龍,俱有萬夫不當之勇。三人占住這三界山頭,手下聚集萬餘嘍羅,打劫四方良民。其大頭領柳望懷,本係信州人,自幼與劉瑾至交。屢受劉瑾周濟。後劉瑾助銀,令其進京求官。路過此山,適遇吳仁中、萬飛龍下山行劫,與柳望懷交戰。見其十分英勇,故請中山纂結拜。讓柳望懷坐了第一把交椅。及劉瑾得權,屢寄銀,著他密招人馬,待時而動不表。

且說兵部差官周殷,帶文催取山東武將銀兩,好不威風。這一日來至山東大同關提督府前下馬,直上大門擊鼓,驚動了轅門官,前來問故。差官曰:“吾奉兵部文書,要麵見提督。”轅門官曰:“待我通報。”

且說這大同關提督文貴,年四旬餘,由武進士出身的,曆升至此。父文閣夏,官三朝掌朝國老,嶽父乃世襲英國公張茂,勢力浩大。升授大同關提督,乃先斬後奏聽調不聽宣的重任。其時在後堂,聞得堂鼓響,隻見轅門官報曰:“兵部文書到,差官擊鼓投遞。”文貴傳令升堂。大炮三聲,一片鼓樂,文貴升坐大堂,九營四哨將官,參見畢,分列兩旁。文貴令兵部差官進見。周殷上堂,禮畢,曰:“末將奉朝廷諭旨,兵部公文,因六官司禮監劉瑾,小心事主。朝廷憐其他日年老無依,詔諭天下文武官員,幫助銀兩,起造養閑府,使劉公公安身。文官就督無追取,武將從提鎮跟要。山東全省例就大人跟銀。現有部文,請大人親視。”文貴問曰:“怎樣助銀?”周殷曰:“從一品助銀一百兩起,至七品官助銀四十兩止,逐次減銀十兩。山東該是大人管下。”說罷,將公文呈上。文貴看畢曰:“奴婢事主,禮所當然,怎要文武助銀造府?若是我們武將守邊辛苦,豈不要造個忠臣廟?好得胡說!山東武將,分文俱無。”周殷曰:“這是奉朝廷聖旨。況山東全省文武官助銀兩,已經解京。大人休惜小利,恐劉公公見怪,不便。”文貴聞言,早氣得心頭發火。曰:“文官又命案賺錢,武將辛苦所得,俸金不夠供給,焉有餘資奉太監造府?爾乃走狗,語劉瑾閹狗,倘用山東武將銀兩,本帥一道表,必弄死這奸賊,方足吾願。”差官周殷,氣得目瞪口呆,正要向前理論,文貴喝令武士,“亂棒把這狗官打出。”武士一聲答應,亂棒齊下,將周殷打出轅門。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白牡丹

《白牡丹》正文
第一回 明主遇美人入夢 金星救劉瑾為閹 第二回 穆府著棋收內監 焦彩翻案害王嶽 第三回 買首級白冤遭害 假半仙看相賺金 第四回 劉瑾巧施納財計 文貴怒逐狐犬群 第五回 焦穆詭施偽聖旨 李通驗識假金牌 第六回 劉瑾毒謀收文府 李通巧計醉狂奴 第七回 吳芳懼罪瞞劉瑾 文貴迎母拜李通 第八回 劉瑾賺主幸蘇州 夢雄同妹觀聖駕 第九回 章士成留客結姻 劉宇瑞通家款友 第十回 宇瑞邀友探親恙 桂金越牆聽瑤琴 第十一回 劉小姐窺琴識文 李夫人戲婿交婚 第十二回 文俊催船委保駕 夢雄窿戰敵強徒 第十三回 聖駕高山脫羅網 奸監平地起風波 第十四回 英國公大破賊寇 司禮監密捉忠良 第十五回 劉宇瑞離家脫難 李夢雄代嶽辨冤 第十六回 老元勳請駕救忠 小遊擊受官訪賊 第十七回 士成知機宿占祠 桂金急病投匪店 第十八回 追馬匹兄妹中計 焚店房母子負逃 第十九回 土成祠裏救桂金 夢雄途中逢宇瑞 第二十回 李夢雄密殺陸金 萬人敵誤結勝康 第二十一回 假夢雄大寨款舅 真桂金高山遇仇 第二十二回 勝殷癡訂鴛鴦偶 桂金假結鴛鳳儔 第二十三回 匪徒貪美色遭殃 奸盜謀重權造反 第二十四回 演武廳奸監受辱 金鑾殿忠臣施威 第二十五回 功折罪夢雄呈信 將假監李通偷圖 第二十六回 李通有意戰人敵 桂金無心擒宇瑞 第二十七回 士成會婿知女信 李通憐才勸投誠 第二十八回 文貴剿賊三界山 夢雄征兵黑風寨 第二十九回 萬人敵詐書救應 文提督暗約進剿 第三十回 全節義父女相逢 捉渠魁忠良奏績 第三十一回 劉瑾知風潛逃遁 張茂領旨捉奸徒 第三十二回 權勢敗無人收宿 運氣來留客成功 第三十三回 居庸關奸監被拿 金鸞殿老閣問供 第三十四回 奸佞認供正王法 老將辭職讓金鞭 第三十五回 忠良封職完婚娶 聖主設醮禳瘟疫 第三十六回 瑞陽鎮王合失主 周元家天子安身 第三十七回 天子吃雞做良媒 周元捧扇訂佳偶 第三十八回 吳大材奉旨贅婿 明正德乏費賣騎 第三十九回 六家店賭博呼子 王莊內召神除妖 第四十回 揚州店看詩憶夢 新莊銀出世朝君 第四十一回 吹玉笛取笑漁姑 拾金釵調戲鳳姐 第四十二回 孿風姐恩封西宮 定國公怒打權監 第四十三回 揮金銀眾女感恩 受封誥二姬應夢 第四十四回 正德鬥寶拘暗室 黃虎陷主戮全家 第四十五回 江流獲赦超苦海 鳳姐自誤喪黃泉 第四十六回 江流獲赦超苦海 鳳姐自誤喪黃泉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