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 作者:洪琮年代:清代513   

《白牡丹》正文 第二十四回 演武廳奸監受辱 金鑾殿忠臣施威

演武廳奸監受辱金鑾殿忠臣施威

卻說劉瑾聞正德天子,褒嘉張茂“真國家柱石,朝廷棟梁”之言,遂乘機對正德曰:“既張茂有如此奇功,陛下就是薄待他了。”正德曰:“太祖定例,外姓不得分王。就分他公爵,也算極品,怎說薄待?”劉瑾曰:“不是官小,實以天下軍務無窮,而一人之精力有限。現今張茂年近五旬,就今掌軍國重情,豈非陛下不恤老臣疲憊?依奴婢愚見,還須賜他歸第養閑,以樂升平之福,方是體恤功勳。”正德曰:“卿言雖是,但團營重事,非與國家同休戚大臣,不宜執掌。定國公徐延昭未立功勞,不應頂襲。若張茂一解權,無人可掌團營。姑候徐家頂起,令張茂解權不遲。”劉瑾曰:“奴婢受聖恩浩蕩,並無寸功。願待掌團營,不矢勞苦,以報陛下。”正德笑曰:“卿雖是寡人心腹,但不識弓馬,賞罰不明,何以眼眾?”劉瑾曰:“奴婢早年也曾學習武藝弓馬,講究韜略陣圖,斷不有誤。”正德曰:“卿縱知弓馬,然以太監突受重任,武將終是不服。且除公候伯子男外,其頭二三等指揮,並大將軍,俱團營管下,況以內監持帥,甚是不合於例。”劉瑾曰:“內監有何不合例?”正德曰:“幾曾見內監持帥?”劉瑾曰:“我朝永樂惠宗皇帝太監鄭和,尚且持帥西洋取王,怎說不曾見?”正德曰:“到是朕忘記了。待朕諭張茂解職,使卿代理帥印。”劉瑾大悅謝恩。

次早正德受朝,君臣奏事畢。正德曰:“英國公何在?”張茂忙出班,俯伏奏曰:“老臣在此候旨。”正德曰:“傳旨皇叔平身。”張茂謝恩起來。

正德曰:“朕觀皇叔今年老矣,未知皇叔執掌帥印,約有幾年?”張茂奏曰:“老臣自十九歲頂爵,執掌西廠團營,後定國公徐永德亡,並掌東廠團營。臣今年五十有八歲,計掌帥印有三十九年正。”正德曰:“難得皇叔忠義為國,不辭勞苦。朕甚惜焉。”張茂奏曰:“臣非不圖安逸,奈受三世厚恩,不敢辭勞耳。”正德曰:“朕今既知年老,怎忍重以軍國,再勞皇叔?可就此交納帥印。”張茂奏曰:“此乃陛下恩恤老臣年邁,但團營重任,未知欲附何人執掌?”正德曰:“六宮太監,忠臣愛國,堪當此任。”張茂曰:“劉瑾雖具忠臣之心,奈不諸武事耳。”正德曰:“劉瑾精於弓馬韜略,決不誤事。”張茂聞言,暗恨:劉瑾劣奴,欲要武將銀兩,連本藩的帥印也想爭奪。可笑昏君不思本藩的功勞。但劣奴猖橫,肆無忌憚。待本藩來日騙他到校場,羞辱他一番,方顯我的手段,亦可隆重世襲勳爵,非比別的官職,且使昏君也亦知猛省。遂奏曰:“劉瑾若驟掌權,恐難支持。可先令暫掌西廠團營。候其嫻熟,臣方將東廠一並交付。未知聖心若何?”正德龍心大悅曰:“皇叔老臣。見識極當,可先取西廠團營印信前來。”張茂奏曰:“劉瑾內監,突掌重權,恐眾將不服。容臣來早,大集將士並印緩到西校場。陛下可遣劉瑾到校場交印。眾將官親眼見臣拜印,方知慎重。劉瑾即不威自畏矣。”正德喜曰:“皇叔事事忠心為國,處置得宜,來日準著劉瑾到西校場交印。”

說罷退朝回官。原來合朝文官武將,諒張茂必不肯交印。不意反願到校場失臉,將來我等,必受劉瑾勒索,各自歎息而散不題。

且說英國公張茂回府,坐在後殿,又惱又恨。吾雖年老,未常誤事,昏君無故摘印,來日須把劉瑾淩辱方不敢藐視本藩,亦使昏君悔過。叫聲:“軍政司何在?”軍政司耿興國上前打拱曰:“千歲有何使令?”張茂俱言朝廷聖諭之事。“來日吾往校場,可如此如此處置劉瑾,再與於懸牌。曉諭官軍來早四更,齊赴西校場。”軍政司大喜,隨即懸牌,曉諭禦營。官軍各去準備不表。

又說正德回宮,劉瑾因礙自己要掌團營,恐眾臣進諫,故早間不敢上朝。

一見武宗天子退朝,忙問:“張茂之事如何?”武宗曰:“果然張茂甚欲解權。但他恐卿不識軍務欲先將西廠團營,付卿學習精熟,後將東廠團營,一並交割。”劉瑾自思,既掌西廠,便不怕張茂了。便奏曰:“有理。未知西廠印繳還否?”正德既將張茂欲到校場,使眾將知悉。來日卿可赴西校場交印。劉瑾暗喜,江山可望不表。

卻說那是夜三更發了頭炮,英國公發出鑰匙開城,官軍跑到校場侍候。

四更發二炮,眾官將齊集校場。五更發三炮,張茂起床飽食畢,全裝披掛,將禦賜金鞭印敕,安頓香亭上馬。三聲大炮,元帥府官兵執事,前呼後擁起身。一路好不威風,來到校場,進了東轅門,官兵一齊跪下。東西廠團營將軍率領禁軍,叩接千歲憲駕。英國公在馬上喝聲:“免眾將並四十萬禁軍。”

一聲領令,聲震山嶽。英國公按轡,到了武廳下馬,升坐中央,軍政司即將印敕,放在兩旁架上,金鞭放在案頭。眾將參見畢,分立兩旁。又列著白旄,黃鉞,眾將俱是明盔亮甲,旗幟飄揚,槍刀耀目,旗分五色,各立隊伍。真乃閫外之權!英國公端坐當中,專候淩辱劉瑾。你道是日,武宗臨朝,隻有文官及公侯伯子男跟駕,其餘武將,盡下校場。當駕官奏曰:“英國公張茂於五更時候已下校場。合應奏明。”武宗宣劉瑾速往校場交印,免使張茂等候。

劉瑾即出午門上馬,數名隨從來到校場勒馬,進了東轅門,心中不悅。

想:“張茂好做作,不來迎接。”縱馬竟向中道而進。兩旁將士見了,駭然,自思法場重地,無容通報,擅自馳馬。那英國公早已看見,大喝武士:“快把那馳馬的匹夫拿下。”隨員忙稟曰:“那個乃是六官司禮監劉公公,不便擒捉。”英國公喝曰:“一個閹狗,怎能馳擅進中軍!速速拿下。”武士怎敢得罪權監?隻是不拿,又恐英國公變臉,隻得大喝曰:“張千歲怪公公馳馬,擅進中道。”劉瑾方才省悟:“果然是我差錯。”慌忙下馬,馬夫帶馬下去伺候。劉瑾走上演武廳前,向英國公打一拱曰:“千歲在上,咱家行禮。”

英國公曰:“劉瑾怎能擅闖中軍?”回頭叫:“軍政司在何處閃過?”軍政司上前曰:“未將在此,有何差遣?”張茂曰:“劉瑾馳馬擅進中軍,該當何罪?”軍政司曰:“論罪該斬。”張茂便喝武士。快把劣奴押出轅門、斬乞報來。”劉瑾頭上失了三魂,足下走了七魂。雙膝跪下,叩頭曰:“奴婢因奉旨前來,心急馬驟,收縱不住。望千歲饒命。”張茂喝曰:“放屁!便是聖駕親臨,亦須通報,伺候迎接。亦不得擅進中軍。你乃一個奴婢,見著本藩抗禮不跪,長揖稱‘咱’,閹狗好得無禮!”劉瑾哀求曰:“奴婢實在該死,乞念萬歲金麵饒恕狗命。”張茂回顧軍政司曰:“姑念奉旨減等,該當何罪?”軍政司曰:“減等理當將馬夫代斬,馬足砍去。”張茂喝令:“速將馬夫取斬,砍斷馬足。”武士領令,捉住馬夫。那馬夫連叫無罪。武士不由分說,立即押出。又將那匹馬拉下演武廳,四名武士各執大刀,下手砍斷馬足,跌倒在地上,鮮血冒出,死於須臾,立行抬出。又呈上馬夫的血淋淋首級。劉瑾早驚得心膽皆碎。

張茂問曰:“劉瑾爾到此何故?”劉瑾曰:“奴婢奉旨來取西廠團營印信。”張茂曰:“你來取印不行通報,本藩故此氣惱,可起來取印。”說罷即起身,在印架上取過印來。劉瑾站起,雙手來接。張茂環睜雙目,喝聲:“呸。”這劉瑾已破了膽,又被這一喝,仍然跪下曰:“千歲著奴婢接印,又何發惱?”張茂曰“你既要掌管帥印,可會弓馬麼?”劉瑾曰:“奴婢會。”

張茂曰:“既是會些,本藩先考爾的馬射三箭,再作商議。”劉瑾心知既中了他的計,不如乘勢騙局逃脫。即稟曰:“請借弓箭馬匹一用。”張茂即令取弓箭坐馬與他。劉瑾懸弓掛箭,下了演武廳,上馬來到馬道頭,加上數鞭。

那馬奔出轅門而去。軍政司喝曰:“劉公公騙馬逃走。”張茂大怒曰:“這閹奴逃往那裏去?”帶了金鞭飛身跳下廳來,上馬趕出轅門,眾將因未下命散操,仍然立著,各各歡喜。

那張茂一路呐喊曰:“劣奴休走,本藩來也。”劉瑾回看,驚得精神飄散。趕至午門下馬,亦不待啟奏,直奔至大殿。是時武宗尚未退朝。劉瑾跪下奏曰:“陛下為奴婢伸冤。”帝驚問曰:“卿有何冤?”劉瑾奏曰:“張茂欺辱陛下,不肯交印,反欲加害奴婢性命。”武宗大驚曰:“何故如此?”

劉瑾具言張茂請出禦鞭前後事情奏明。武宗心知張茂,必是怪恨無故摘印,乃曰:“張茂乃是國家柱石,卿不自量,要奪帥印,朕一時不明聽從,他故尋思相難。此皆爾我差錯之處。”劉瑾曰:“張茂如此欺君,理當嚴辦。”

正在啟奏,張茂已趕到午門官外下馬,令午門官速奏:“本藩候旨。”午門官上殿啟奏曰:“英國公張茂手執禦鞭,怒氣衝衝,在午門外候旨。”武宗忙對劉瑾曰:“張茂執鞭上朝,意思便不好了。卿當回避一邊。”劉瑾即立在武宗背後,武宗傳旨宣進。張茂提鞭,來至階前,雙手將禦鞭高擎曰:“臣本該朝拜,奈先帝禦鞭在此,罪該萬死。”正德見禦鞭,如先帝降臨,即立在案前。見張茂麵橫殺氣,眼露凶光,金盔金甲猶如天神一般。武宗問曰:“皇叔何故擎動先帝禦鞭?”張茂奏曰:“臣被劉瑾所辱。”武宗心思:“這等模樣,倒說被人淩辱。”乃曰:“劉瑾那敢辱卿?”張茂奏曰:“老臣奉旨即帶印到校場伺候交納,不料劉瑾不待通報迎接,馳馬擅闖中軍。臣念陛下,不行計較,卻又詐欲射箭,騙馬逃走。當三軍麵前,辱臣已甚,望陛下將劉瑾處斬,為臣伸冤。”劉瑾氣得一肚忍不住,向前曰:“陛下休聽冒奏。他斬臣馬夫,卻又百般羞辱。詐考試弓馬欲害臣性命。奴婢若不逃走,性命難保,今又逞凶,手執禦鞭,追趕上殿。乞陛下明正國法。”張茂大怒,罵曰:“劣奴思掌兵權,便是不法;又敢騙馬逃走,欺侮大臣,合應禦鞭打死。”

說罷舉起金鞭,向劉瑾頭上打去。

未知劉瑾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白牡丹

《白牡丹》正文
第一回 明主遇美人入夢 金星救劉瑾為閹 第二回 穆府著棋收內監 焦彩翻案害王嶽 第三回 買首級白冤遭害 假半仙看相賺金 第四回 劉瑾巧施納財計 文貴怒逐狐犬群 第五回 焦穆詭施偽聖旨 李通驗識假金牌 第六回 劉瑾毒謀收文府 李通巧計醉狂奴 第七回 吳芳懼罪瞞劉瑾 文貴迎母拜李通 第八回 劉瑾賺主幸蘇州 夢雄同妹觀聖駕 第九回 章士成留客結姻 劉宇瑞通家款友 第十回 宇瑞邀友探親恙 桂金越牆聽瑤琴 第十一回 劉小姐窺琴識文 李夫人戲婿交婚 第十二回 文俊催船委保駕 夢雄窿戰敵強徒 第十三回 聖駕高山脫羅網 奸監平地起風波 第十四回 英國公大破賊寇 司禮監密捉忠良 第十五回 劉宇瑞離家脫難 李夢雄代嶽辨冤 第十六回 老元勳請駕救忠 小遊擊受官訪賊 第十七回 士成知機宿占祠 桂金急病投匪店 第十八回 追馬匹兄妹中計 焚店房母子負逃 第十九回 土成祠裏救桂金 夢雄途中逢宇瑞 第二十回 李夢雄密殺陸金 萬人敵誤結勝康 第二十一回 假夢雄大寨款舅 真桂金高山遇仇 第二十二回 勝殷癡訂鴛鴦偶 桂金假結鴛鳳儔 第二十三回 匪徒貪美色遭殃 奸盜謀重權造反 第二十四回 演武廳奸監受辱 金鑾殿忠臣施威 第二十五回 功折罪夢雄呈信 將假監李通偷圖 第二十六回 李通有意戰人敵 桂金無心擒宇瑞 第二十七回 士成會婿知女信 李通憐才勸投誠 第二十八回 文貴剿賊三界山 夢雄征兵黑風寨 第二十九回 萬人敵詐書救應 文提督暗約進剿 第三十回 全節義父女相逢 捉渠魁忠良奏績 第三十一回 劉瑾知風潛逃遁 張茂領旨捉奸徒 第三十二回 權勢敗無人收宿 運氣來留客成功 第三十三回 居庸關奸監被拿 金鸞殿老閣問供 第三十四回 奸佞認供正王法 老將辭職讓金鞭 第三十五回 忠良封職完婚娶 聖主設醮禳瘟疫 第三十六回 瑞陽鎮王合失主 周元家天子安身 第三十七回 天子吃雞做良媒 周元捧扇訂佳偶 第三十八回 吳大材奉旨贅婿 明正德乏費賣騎 第三十九回 六家店賭博呼子 王莊內召神除妖 第四十回 揚州店看詩憶夢 新莊銀出世朝君 第四十一回 吹玉笛取笑漁姑 拾金釵調戲鳳姐 第四十二回 孿風姐恩封西宮 定國公怒打權監 第四十三回 揮金銀眾女感恩 受封誥二姬應夢 第四十四回 正德鬥寶拘暗室 黃虎陷主戮全家 第四十五回 江流獲赦超苦海 鳳姐自誤喪黃泉 第四十六回 江流獲赦超苦海 鳳姐自誤喪黃泉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