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 作者:元稹、白行簡等年代:唐代1375   

《唐傳奇》正文 卷六十二 靈應傳

徑州之東二十裏,有故薛舉城。城之隅有善女湫,廣袤數裏,兼葭叢翠,古木蕭疏。其水湛然而碧,莫有測其淺深者。水族靈怪,往往見焉。鄉人立祠於旁,曰九娘子神。歲之水旱祓禳,皆得祈請焉,又州之西二百餘裏,朝那鎮之北有漱神。因地而名,曰朝那神。其肸□靈應,則居善女之右矣。

乾符五年,節度使周寶在鎮日,自仲夏之初,數數有雲氣,狀如奇峰者,如美女者,如鼠,如虎者,由二湫而興。至於激迅風,震雷電,發屋拔樹,數刻而止。傷人害稼,其數甚多。寶責躬勵己,謂為政之未敷,致陰靈之所譴也。至六月五日,府中視事之暇,昏然思寐,因解巾就枕。寢猶未熟,見一武士,冠鍪被銷,持鉞而立於階下,曰:“有女客在門,欲申參謁,故先聽命。”

寶曰:“爾為誰乎?”

曰:“某即君之閽者,效役有年矣。”

寶將詰其由,已見二青衣,曆階而升,長跪於前曰:“九娘子自郊墅特來告謁,故先使下執事致命於明公。”

寶曰:“九娘子非吾通家親戚,安敢造次相麵乎?”

言猶未終,而見祥雲細雨,異香裘人。俄有一婦人,年可十七八,衣裙素淡,容質窈窕,憑空而下,立庭廡之間。容儀綽約,有絕世之貌。侍者十餘輩,皆服飾鮮潔,有如妃主之儀。顧步徊翔,漸及臥所。寶將少避之,以候其意。侍者趨進而言曰:“貴主以君之高義,可申誠信之托,故將冤抑之懷,訴諸明公。明公忍不救其急難乎?”

寶遂命升階相見。賓主之禮,頗甚肅恭。登榻而坐,祥煙四合,紫氣充庭,斂態低鬟,若有優戚之貌。寶命酌醴設饌,厚禮以待之。俄而斂袂離席,逡巡而言曰:“妾以寓止郊園,綿曆多把,醉酒飽德,蒙惠誠深。雖以孤枕寒床,甘心沒齒。煢婺有托。負荷逾多。但以顯晦殊途,行止乖互。今乃迫於情禮,豈暇緘藏。倘鑒幽情,當敢披露。”

寶曰:“願聞其說。所冀識其宗係,苟可展分,安敢以幽顯為辭。君子殺身以成仁,徇其毅烈,蹈赴湯火,旁雪不平,乃寶之誌也。”

對曰:“妾家世會稽之鄮縣,卜築於東海之潭。桑榆墳隴,百有餘代。其後遭世不造,瞰室貽災。五百人皆遭庾氏焚炙之禍,纂紹幾絕。不忍戴天,潛遁幽岩,沉冤莫雪。至梁天監中,武帝好奇,召人通龍宮,人枯桑島,以燒燕奇味,結好於洞庭君寶藏主第七女,以求異寶。尋聞家仇庾毗羅自鄮縣白水郎棄官解印,欲承命請行,陰懷不道,因使得入龍宮,假以求貨,覆吾宗嗣。賴傑公敏鑒,知渠挾私請行,欲肆無辜之害。慮其反貽伊戚,辱君之命,言於武帝,武帝遂止。乃令合浦郡落黎縣歐越羅子春代行。妾之先宗,羞共戴夭,慮其後患,乃率其族,韜光滅跡,易姓變名,避仇於新平真寧縣安村。披棒鑿穴,築室於茲。先人弊廬,殆成胡越。今三世卜居,先為靈應君,尋受封應聖侯。後以陰靈普濟,功德及民,又封普濟王。威德臨人,為世所重。妾即王之第九女也。笄年配於象郡石龍之少子。良人以世襲猛烈,血氣方剛,憲法不拘,嚴父不禁,殘虐視事,禮教蔑聞。未及期年,果貽天遣,覆宗絕嗣,削跡除名。唯妾一身,僅以獲免。父母抑遣再行,妾終違命。王侯致聘,接轉交轅。誠願既堅,遂欲自劓。父母怒其剛烈,遂遣屏居於茲土之別邑。音問不通,於今三紀。雖茲顏未複,溫清久違,高群索居,甚為得誌,近年為朝那小龍,以季弟未婚,潛行禮聘。甘言厚市,峻阻複來。滅性毀形,殆將不可。朝那遂通好於家君,欲成其事。遂使其季弟權徙於王畿之西,將貨於我王,以成姻好。家君知妾之不可奪。乃令朝那縱兵相逼。妾亦率其家憧五十餘人,付以兵仗,逆戰郊原。眾寡不敵,三戰三北。師徒倦弊,犄角無怙。將欲收拾餘燼,背城借一,而慮晉陽水急,台城火炎,一旦攻下,為頑童所辱。縱沒於泉下,無麵石氏之子。故《詩》雲:“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他。母也天隻,不諒人隻。”

此衛世子孀婦自誓之詞。”

又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此邵伯聽訟,衰亂之俗微,貞信之教興,強暴之男,不能侵淩貞女也。今則公之教可以精通顯,貽範古今。貞信之教,故不為姬奭之下者。幸以君之餘力,少假兵鋒,挫彼凶狂,存其鰥寡。成賤妾終夭之誓。彰明公赴難之心。輒具誌誠,幸無見阻。”

寶心雖許之,訝其辨博,欲拒以他事,以觀其詞。乃曰:“邊徼事繁,煙塵在望。朝廷以西陲陷虜,蕪沒者三十餘州。將議舉戈,複其土壤。曉夕恭命,不敢自安。匪夕伊朝,前茅即舉。空多憤誹,未暇承命。”

對曰:“昔者楚昭王以方城為城,漢水為池,盡有荊蠻之地。借父兄之資,強國外連,三良內助。而吳兵一舉,鳥迸雲奔,下暇嬰城,迫於走兔。寶玉遷徙,宗社淩夷。萬乘之靈,不能庇先王之朽骨,至申腎乞師於贏氏,血淚汙於秦庭,六日長號,晝夜靡息。秦伯憫其禍敗,竟為出師,複楚退吳,僅存亡國。況羋氏為春秋之強國,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盡兵窮。委身折節,肝腦塗地,感動於強秦。矧妾一女子,父母斥其孤貞,狂童淩其寡弱,綴旒之急,安得不少動仁人之心乎?”

寶曰:“九娘子靈宗異派,呼吸風雲,蠢爾黎元,固在掌握。又焉得示弱於世俗之人,而自困如是者哉?”

對曰:“妾家族望,海內成知。隻如彭蠢洞庭,皆外祖也。陵水羅水,皆中表也。內外昆季,百有餘人。散居吳越之間,各分地土。成京八水,半是宗親。若以遣一介之使,飛咫尺之書,告彭蠡洞庭,召陵水羅水,率維揚之輕銳,征八水之鷹揚。然後檄馮夷,說巨靈,鼓子胥之波濤,混陽侯之鬼怪,鞭驅列缺,指揮豐隆,扇疾風,翻暴浪,百道俱進,六師鼓行。一戰而成功,而朝那一鱗,立為齏粉。涇城千裏,坐變汙瀦。言下可觀,安敢謬矣。頃者,徑陽君與洞庭外祖世為姻戚,後以琴瑟不調,棄擲少婦,遭錢塘之一怒,傷生害稼,懷山襄陵。涇水窮鱗,尋斃外祖之牙齒。今涇上車輪馬跡猶在,史傳具存,固非謬也。妾又以夫族得罪子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銷聲避影,而自困如是。君若不悉誠款,終以多事為詞,則向者之言,不敢避上帝之責也。”

寶遂許諾。卒爵撤饌,再拜而去。寶及晡方寤,耳聞目覽,恍然如在。

翼日,遂遣兵士一千五百人,戍於湫廟之側。是月七日,雞初鳴,寶將晨興,疏牖尚暗。忽於帳前有一人,經行於帷幌之間,有若侍巾櫛者。呼之命燭,竟無酬對。遂厲而叱之。乃言曰:“幽明有隔,幸不以燈燭見迫也。”

寶潛知異,乃屏氣息音,徐謂之曰:“得非九娘子乎?”

對曰:“某即九娘子之執事者也。昨日蒙君假以師徒,救其危患。但以幽顯事別,不能驅策。苟能存其始約,幸再思之。”

俄而紗窗漸白,注目視之,悄無所見。寶良久恩之,方達其義,遂呼吏,命按兵籍,選亡沒者名,得馬軍五百人,步卒一千五百人;數內選押衙孟遠,充行營都虞候ò,牒送善女湫神。是月十一日,抽回戍廟之卒。見於廳事之前,轉旋之際,有一甲士仆地,口動目瞬,問無所應,亦不似暴卒者。遂置於廊廡之間,天明方悟。遂使人詰之。對曰:“某初見一人,衣青袍,自東而來,相見甚有禮。謂某曰:“貴主蒙相公莫大之恩,拯其焚溺。然亦未盡誠款。假爾明敏,再通幽情。幸無辭,勉也。”

某急以他詞拒之。遂以袂相牽,槽然顛仆。但覺與青衣者繼踵偕行,俄至其廟。促呼連步,至於帷薄之前。見貴主謂某雲:“昨蒙相公憫念孤危,俾爾戍於弊邑。往返途路,得無勞止?餘蒙相公再借兵師,深愜誠願。觀其士馬精強,衣甲銛利。然都虞候孟遠才輕位下,甚無機略。今月九日,有遊軍三千餘,來掠我近郊。遂令孟遠領新到將士,邀擊於平原之上。設伏不密,反為彼軍所敗。甚恩一權謀之將。俾爾速歸,達我情素。’言訖。拜辭而出,昏然似醉。餘無所知矣。”

寶驗其說,與夢相符。意欲質前事,遂差製勝關使鄭承符以代盂遠。是月三日晚衙,於後球場,瀝酒焚香,牒請九狼子神收管。

至十六日,製勝關申雲:“今月十三日夜三更已來,關使暴卒。”

寶驚歎息,使人馳視之。至則果卒。唯心背不冷,暑月停屍,亦不敗壞。其家甚異之。忽一夜,陰風慘冽,吹砂走石,發屋拔樹,禾苗盡偃,及曉而止。雲霧四布,連夕不解。至暮,有迅雷一聲,劃如天裂。承符忽呻吟數息,其家剖棺視之,良久複蘇。是夕,親鄰鹹聚,悲喜相仍,信宿如故。家人詰其由。乃曰:“餘初見一人,衣紫綬,乘驪駒,從者十餘人。至門,下馬,命吾相見。揖讓周旋,手捧一牒授吾雲:“貴主得吹塵之夢,知君負命世之才,欲遵南陽故事,思殄邦仇。使下臣持茲禮幣,聊展敬於君子,而冀再康國步。幸不以三顧為勞也。”

餘不暇他辭,唯稱不敢。酬酢之際,已見聘幣羅於階下,鞍馬器甲錦彩服玩□鞬之屬,鹹布列於庭。吾辭不獲免,遂再拜受之。即相促登車。所乘馬異常駿偉,裝飾鮮潔,仆禦整肅。倏忽行百餘裏。有甲馬三百騎已來,迎候驅殿,有大將軍之行李,餘亦頗以為得誌。指顧間,望見一大城,其雉堞穹崇,溝洫深浚。餘惚恍不知所自。俄於郊外備帳樂,設享。宴罷入城,觀者如堵。傳呼小吏,交錯其間。所經之門,不記重數。及至一處,有如公署。左右使餘下馬易衣,趨見貴主。貴主使人傳命,請以賓主之禮見。餘自謂既受公文器甲臨戎之具,即是臣也。遂堅辭,具戎服入見。貴主使人複命,請去□鞬,賓主之間,降殺可也。餘遂舍器仗而趨入,見貴主坐於廳上。餘拜謁,一如君臣之禮。拜訖,連呼登階。餘乃再拜,升自西階。見紅妝翠眉,蟠龍髻風而侍立者,數十餘輩。彈弦握管,秋花異服而執役者,又數十輩。腰金拖紫,曳組攢簪而趨隅者,又非止一人也。輕裘大帶,白玉橫腰,而森羅於階下者,其數甚多。次命女客五六人,各有侍者十數輩,差肩接跡。累累而進。餘亦低視長揖,不敢施拜。坐定,有大校數人,皆令預坐。舉樂進酒。酒至,貴主斂袂舉觴,將欲興詞,敘向來征聘之意。俄聞烽隧四起,叫噪喧呼雲:“朝那賊步騎數萬人,今日平明攻破堡塞,尋已入界。數道齊進,煙火不絕。請發兵救應。”

侍坐者相顧失色。諸女不及敘別,狼狽而散。及諸校降階拜謝,佇立聽命。貴主臨軒謂餘曰:‘吾受相公非常之惠,憫其孤惸,繼發師徒,拯其患難。然以車甲不利,權略是思。今不棄弊陋,所以命將軍者,正為此危急也。幸不以幽僻為辭,少匡不迨。’遂別賜戰馬二區,黃金甲一副,旌旗旄鉞珍寶器用,充庭溢目,不可勝計。彩女二人,給以兵符,賜賚甚豐。餘拜捧而出,傳呼諸將,指揮部伍,內外響應。是夜,出城。相次探報,皆雲:‘賊勢漸雄。’餘素諳其山川地裏,形勢孤虛。遂引軍夜出,去城百餘裏,分布要害。明懸賞罰,號令三軍。設三伏以待之。遲明,排布已畢。賊汰其前功,頗甚輕進,猶謂孟遠之統眾也。餘自引輕騎,登高視之。見煙塵四合,行陣整肅。餘先使輕兵搦戰,示弱以誘之。接以短兵,且戰且行。金革之聲,天裂地坼。餘引乓詐北,彼亦盡銳前趨。鼓噪一聲,伏兵盡起。十裏轉戰,四麵夾攻。彼軍敗績,死者如麻。再戰再奔,朝那狡童,漏刃而去。從亡之卒,不過十餘人。餘選健馬三十騎追之,果生置於麾下。由是血肉染草木,脂膏潤原野,腥穢蕩空,戈甲山積。賊帥以輕車馳送於貴主,貴主登平朔樓受之。舉國士民,鹹來會集,引於樓前,以禮責問。唯稱“死罪”,竟絕他詞。遂令押赴都市腰斬。臨刑,有一使乘傳,來自王所,持急詔令,促赦之。曰:“朝那之罪,吾之罪也。汝可赦之,以輕吾過。”

貴主以父母再通音問,喜不自勝,謂諸將曰:“朝那妄動,即父之命也。今使赦之,亦父之命也。昔吾違命,乃貞節也。今若又違,是不祥也。”

遂命解縛,使單騎送歸。未及朝那,包羞而卒於路。餘以克敵之功,大被寵錫。尋備禮拜平難大將軍,食朔方一萬三千戶。別賜第宅,輿馬,寶器,衣服,婢仆,園林,邸第,旌幢,鎧甲。次及諸將,賞賚有差。明日,大宴,頂坐者不過五六人。前者六七女皆來侍坐,風姿豔態,愈更動人。竟夕酣飲,甚歡。酒至,貴主捧觴而言曰:“妾之不幸,少處空閨。天賦孤貞,不從嚴父之命。屏居於此三紀矣。蓬首灰心,未得其死。鄰童迫脅,幾至顛危。若非相公之殊恩,將軍之雄武,則息國不言之婦,又為朝那之囚耳。永言斯惠,終天不忘。’遂以七寶鍾酌酒,使人持送鄭將軍。餘因避席再拜而飲。餘自是頗動歸心,詞理懇切,遂許給假一月。宴罷,出。明日,辭謝訖,擁其麾下三十餘人,返於來路。所經之處,但聞雞大,頗甚酸幸。俄頃到家,見家人聚位。靈帳儼然。麾下一人,令餘促入棺縫之中。餘欲前,而為左右所聳。俄聞震雷一聲,醒然而悟。”

承符自此不事家產,唯以後事付妻孥。果經一月,無疾而終。其初欲暴卒時,告其所親曰:“餘本機鈐入用,效節戎行。雖奇切蔑聞,而薄效粗立。泊遭釁累,譴謫於茲。平生誌氣,鬱而未申。丈夫終當扇長風,摧巨浪,舉太山以壓卵,決東海以沃螢。奮其鷹犬之心,為人雪不平之事。吾朝夕當有所受。與子分襟,固不久矣。”

其月十三日,有人自薛舉城晨發十餘裏,天初平曉,忽見前有車塵競起,旌旗煥赫,甲馬數百人。中擁一人,氣概洋洋然,逼而視之,鄭承符也。此人驚訝移時,因佇於路左。見瞥如風雲,抵善女湫。俄頃,悄無所見。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唐傳奇

《唐傳奇》正文
卷一 板橋三娘子 卷二 補江總白猿傳 卷三 曾季衡 卷四 車中女子 卷五 陳鸞鳳 卷六 陳義郎 卷七 楚兒 卷八 崔護 卷九 崔慎思 卷十 崔書生 卷十一 崔思兢 卷十二 崔煒 卷十三 崔玄微 卷十四 崔張自稱俠 卷十五 鄧廠 卷十六 鄧甲 卷十七 定婚店 卷十八 東城老父傳 卷二十 竇乂 卷二十一 杜牧 卷二十二 杜子春 卷二十三 樊夫人 卷二十四 飛煙傳 卷二十五 封陟 卷二十六 馮俊 卷二十七 馮燕傳 卷二十八 負情儂傳 卷二十九 高昱 卷三十 古鏡記 卷三十一 古嶽瀆經 卷三十二 郭純 卷三十三 郭元振 卷三十四 何婆 卷三十五 紅線 卷三十六 紅線傳 卷三十七 華州參軍 卷三十八 畫琵琶 卷三十九 霍小玉傳 卷四十 吉頊 卷四十一 嘉興繩技 卷四十二 賈人妻 卷四十三 江叟 卷四十四 蔣武 卷四十五 金剛仙 卷四十六 京都儒士 卷四十七 昆侖奴 卷四十八 蘭亭始未記 卷四十九 離魂記 卷五十 李黃 卷五十一 李回 卷五十二 李勣 卷五十三 李俊 卷五十四 李謩 卷五十五 李慶遠 卷五十六 李使君 卷五十七 李娃傳 卷五十八 李衛公靖 卷五十九 李睍 卷六十 李章武傳 卷六十一 廉廣 卷六十二 靈應傳 卷六十三 劉崇龜 卷六十四 柳氏傳 卷六十五 柳毅傳 卷六十六 盧涵 卷六十七 廬江馮媼傳 卷六十八 駱賓王 卷六十九 閭丘子 卷七十 綠翹 卷七十一 馬待封 卷七十二 馬拯 卷七十三 賣?媼 卷七十四 妙女傳 卷七十五 冥音錄 卷七十六 南柯太守傳 卷七十七 尼妙寂 卷七十八 聶隱娘 卷七十九 寧茵 卷八十 裴諶 卷八十一 裴航 卷八十二 破鏡重圓 卷八十三 齊推女 卷八十四 虯髯客傳 卷八十五 卻要 卷八十六 人虎傳 卷八十七 任氏傳 卷八十八 三夢記 卷八十九 僧俠 卷九十 殺妻者 卷九十一 上清傳 卷九十二 申屠澄 卷九十三 宋之愻 卷九十四 蘇無名 卷九十五 孫恪 卷九十六 唐寶記 卷九十七 陶尹二君 卷九十八 田膨郎 卷九十九 田氏子 卷一百 王積薪 卷一百零一 王居貞 卷一百零二 王生 卷一百零三 王燧 卷一百零四 王維 卷一百零五 王之渙 卷一百零六 王知古 卷一百零七 韋皋 卷一百零八 韋自東 卷一百零九 維揚十友 卷一百一十 溫京兆 卷一百一十一 文蕭 卷一百一十二 翁彥樞 卷一百一十三 無雙傳 卷一百一十四 吳保安 卷一百一十五 吳堪 卷一百一十六 吳全素 卷一百一十七 武瞾傳 卷一百一十八 峽口道士 卷一百一十九 湘中怨解 卷一百二十一 謝小娥傳 卷一百二十二 秀師言記 卷一百二十三 許老翁 卷一百二十四 許棲岩 卷一百二十五 宣慈寺門子 卷一百二十六 薛昌緒 卷一百二十八 薛昭 卷一百二十九 閻玄一 卷一百三十 顏浚 卷一百三十一 陽城 卷一百三十二 楊娼傳 卷一百三十三 楊叟 卷一百三十四 楊太真外傳 卷一百三十五 楊虞卿 卷一百三十六 姚坤 卷一百三十七 姚氏三子 卷一百三十八 葉靜能 卷一百三十九 葉限 卷一百四十 義俠 卷一百四十一 鶯鶯傳 卷一百四十二 元柳二公 卷一百四十三 苑抽 卷一百四十四 張藏用 卷一百四十五 張老 卷一百四十六 張利涉 卷一百四十七 張無頗 卷一百四十九 張鷟 卷一百五十 長恨歌傳 卷一百五十一 趙存 卷一百五十二 趙合 卷一百五十三 枕中記 卷一百五十四 鄭德璘 卷一百五十五 中山狼傳 卷一百五十六 周邯 卷一百五十七 周秦行紀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